民国初名记者

民国初名记者
民国初名记者

民国初年,报纸之论调,虽以事杂贡庞为病,然朝气甚盛寸上足以监督政府,下足以指导人民。

他们在从事报业活动的时候,也参与了鸦片走私和商业贸易活动,有的还参与了搜集情报的特务活动和战争活动。这些报刊虽为宗教报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教色彩逐渐减少,新闻成份特别是商业新闻、政治新闻逐渐增加。但是这些新闻也都披着宗教外衣或者蒙有文学的面纱。这一阶段的近代报刊与古代报刊已有较大的变化。首先它已不是官方文件汇编,而有编者自己的言论,消息相

通讯,还有编者译自其它报刊上的材料,及外边的来稿,品种较多,写法不一,内容广泛,体现了西方资产阶级某种自由主义的倾向,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这都说明,中国古代封建传统报刊的模式已被打破,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开始了。第三节近代报刊的初期发展和国人自办的汉文报刊鸦片战争之后,原来一直在我国大门外徘徊、窥视、侦察的外国传教士、商人一批又一批地向中国涌来,从1842年列19世纪末,他们先后在我国办了170多种报刊,相当于鸦片战争前的lo倍。这时国人虽然也尝试办报,但为数很少,几乎全部夭折。当时外

国人垄断了我国近代的新闻事业,决定着所传播的新闻内容。在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汉文报刊有《万国公报》(宗教报刊)、《上海新报净、《申报》、《新闻报>>(商业报纸)。此时还有一张1850年在上海创办的英文报刊《字林西报》,直到1951年3月31日因造谣诬蔑被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严重警告而停刊,先后出版101年。它是在我国出版时间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家外文报纸。而国人自办的汉文报纸则始于伍廷芳的《中外新报》。这里只能对几张影响较大的汉文报刊作个简要介绍。

》《万国公报》是19世纪20年代到

20世纪初英美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国土上的一块重要宣传阵地。它的前身是1868年9月5日创刊于上海的《中国教会新报》。它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1836——1907年)创办的汉文周刊,每期5张,约7000字,一年50期。林乐知(YoungJohoAllen),是他的中国名字,别号章荣。1860年偕夫人、女儿到我国,先后在上海、苏州等地传教,曾在上海广方言馆中教授过自然科学和外国语文。1868年任汉文《上海新报》编辑。《教会新报》完全是他自筹资金、自己编辑,自己发行,由美华书馆承印。销售“北至盛京牛庄,东至日本国,南至粤东之

南三千里之新加坡,以及十八省”,自称总发行数“多至五万本”(此数可疑)。林乐知在创刊号撰文说明办刊宗旨和方法:“兹特欲创其事,俾中国十八省教会中人,同气连枝,共相亲爱,每礼拜发给近闻一次,使共见共知,虽隔万里之远,如在咫尺之间,亦可传到外国有中国人之处”其内容除“教会中事外”,“仍可讲论各种学问,即生意买卖,诸色正经事情,皆可上得”。林乐知曾把该刊内容,分成教会近闻、中外政事近闻、杂事近闻、格致山近闻等栏目。载有大量评论时政的文章,大多出自林乐知之手。1874年9月5口《中国教会新报》

改名《万国公报》。该刊在改名的第301册印有说明文字:“本刊是为推广与泰西各国有关的地理、历史、文明、政治、宗教、科学、艺术、工业及一般进步知识的期刊。”《万国公报》虽有教会活动的报道,但已是一家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内容大体分为五类:(一)政事类,主要摘录《京报》上的谕旨和奏折等;(二)教事类,专载圣经和宗教消息;(三)中①恪致,清朝末年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

白润生.中国新闻通史纲要. 1887年同文书会(广学会前身)在上海成立,

1889年《万国公报》复刊。复刊后的《万国公报》成了英美在华设立的最大宣传机构广学会的机关报。它的内容已有更明显的变化,第一号刊登的《兴复万国公报序》阐明了该报的内容和目的:“首登中西互有裨益之事,的断裂,从而使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人失去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和信仰依托,不得不沦为不伦不类的“伪西方人”。对五四运动的叙述和解释,除了革命化范式,还有现代化范式。现代化范式是从中国社会现代化变迁的角度审视五四运动,由此将五四运动归结为现代化三个阶段的最后一波。其中,第一个阶段的代表是洋务

运动,此时现代化的目标在于“器物”层面。这个阶段的中国人认识到,自己在“器物”或物质文明方面落后于西方,结果一次一次地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其中最明显的自然是洋枪洋炮、船坚炮利等。为此,中国必须在器物方面奋起直追,励精图治,于是形成所谓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着力点主要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科学技术等层面,如开矿山、建工厂、引进新的科学技术等。可惜,洋务运动经过甲午一战而彻底破产。中国虽然经营多年的现代化,最后居然还打不过小小的日本,这就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从而引发第二波的变革。到这

个阶段,人们发现中国的落后不仅在于器物层面,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不如人,而且也在于更深层次的社会制度方面,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制度,那么再好的技术和器物也同样无济于事。I;L女D,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北洋水师的实力并不比日本弱,甚至是一支令日本谈虎色变的劲旅,但结果还是一败涂地。经过反省,人们发现原来中国的问题并不在器物方面,而在制度方面,中国不仅需要器物的现代化,同时需要或更需要制度的现代化,于是就产生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其实就是着眼于上层建筑的变革,着

眼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问题。不过,戊戌变法还属于渐进改良,意在以旧容新,旧瓶装新酒。具体说来,戊戌变法以及类似的政治改革,最终是希望在中国施行君主立宪制度,既保留君主体制,同时推进宪政民主。但是,这种渐进式改良很快就被辛亥革命等激进运动所取代。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一样,也属于上层建筑方面的现代化天崩地坼清末民初烫尚潮(18。¨IP。1_口一

运动,只不过它是以新替旧,用全新的制度完全取代传统的制度,是翻天覆地的革命。尽管如此,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还都处在现代化的第二阶

段,归根结底都着眼于上层建筑的变革。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全新的制度,君主制的清廷成为共和制的民国,按说应该万事大吉天下太平了,可事实上人们发现,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而且,这些新的问题更为糟糕、更为严峻,如袁世凯登基、张勋复辟、北洋军阀混战,等等。1917年,胡适从美国留学回来,在横滨看到张勋复辟的消息,大为感慨地说,看来根本的问题不是一个制度问题,而是人的素质和文化观念问题。于是,他决心回国后二十年不谈政治,而致力于用文艺重新塑造国民的思想和灵魂。总之,民国初年一系

列始料未及的情况和局面又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由此发现中国近代积贫积弱、屡屡失利的病根,既不在器物方面,也不在制度方面,而在思想意识方面。与之相应,西方的强大也不仅仅在于船坚炮利与制度先进,而更在于一整套影响人们行为的思想文化传统。由此一来,就形成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冲动,其代表就是五四运动。换言之,五四运动是一场大规模的思想文化变革,所谓“科学”、“民主”就是这场文化运动的关键词。这种三段式的解读,同样有其简单化的弊端。比如,如果不去深究的胡适话,就会把它当作一套刻

板的程序,仿佛第一阶段在进行科学技术的改进,第二阶段在进行法律制度的变革,第三阶段在进行思想文化的启蒙。事实上,情况远非如此单一,三者不是此起彼伏、承前启后而往往是同时并举、相互交织,只不过每一个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已。拿五四运动的所谓文化启蒙来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人事实上一直都没有停止这种工作,一直都在对所谓传统文化进行质疑、颠覆、改造,特别是知识精英一直在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文化进行批判,一方面贬斥传统,一方面崇尚新潮,而且表现得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决绝,

这在五四诗人郭沫若的诗作里表露得淋漓尽致,如《女神》(1921):我便是你。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13⑨

李彬著.中国新闻社会史插图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

李彬著.中国新闻社会史插图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

19世紀60年代的洋務新政、19世紀90年代末的戊戌新政和20世紀初的清末新政是中國近代史上劃時代的重大事件。洋務新政是晚清時期的第一次改革運動。它以“師夷智”、“求

強”、“求富”為口號,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作為綱領,一手護“中體”、一手抓“西用”,即使如此,它還是充當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其最大的成果并不是生產出了堅船利炮,而是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播下了現代文明的種子,極大的促進了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湖南近代教育正是在此時開始萌芽,并為戊戌新政期間湖南近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戊戌新政期間,當時湖南無論是主政的官員陳寶箴、江標、黃遵憲、徐仁鑄等,還是本籍的士紳歐陽中鵠、熊希齡、譚嗣同、唐才常等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并產生出動力,使得湖南新政蓬勃發

展,湖南近代教育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為當時“全國最富朝氣的一省”。清末新政期間,清政府調整施政方針,正是由于中央大規模的改書院為學堂的政令發布,以及新式教育行政機構的設立,使湖南近代教育取得很大的發展,從而為民國初年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研究晚清新政和湖南教育發展的互動關系,可以看出,政治經濟社會的改革對教育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改革的性質以及改革中的各種社會力量的斗爭也會對教育發展產生影響。

第一节资本主义商业报刊及其方针一、商营报刊:民族资本主义的写照1.商营报刊:以民营为主导20世纪初,中国风云突变,各种思想潮流、政治派别纷纷登上报坛,但许多报刊随着动荡的时局而昙花一现。唯有一干报刊,相对独立于政治、流派之外,不参与种种时局纷争,只一心地做商业性经营,以盈利为目标,这就是中国正在兴起的民营商业性报刊。它们为数不少,经济上占据当时报业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到20年代,这些报业已经是实力雄厚的资本主义的企业,其运营管理已经相当完备,到30

年代前后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形成的,最先以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出现,19世纪70年代中国民间近代企业出现,虽寥若晨星,经营也多不顺,但中国商业资产阶级已初步形成。④相应地,70年代出现了少量私营报业,只是尚不具备让报业完全资本主义化的土壤。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放弃国家资本主义控制产业的政策,转而倡导私营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业化也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商营报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中涌现的。20世纪前十年中,据《东方杂志》、《大公报》历年调查,民办

商业报刊数量多,在整个报业中的比例占主导地位,如《大公报》1905年的统计,正在出版的中文报刊152种中,商、官、外资分别为98、11、43种,民族商业性报纸占三分之二。⑧而外资报刊之后明显减少,商业报纸中民族资本几乎一统天下。当时民族商业报刊规模都比较小,这与当时私营资本主义的水平相一致。①陈力丹.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http://www.chuanmei.net /article/articleshow.asp?ID=550②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版)辛亥革命是个新起点,1912—1927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长足进步,这一方面得益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物资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民族资本、市场、技术、经营方面积累的成果。加上这个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纷纷转为商办,私营资本主义得以较快发展。这是1949年以前中国现代化经济发展中唯一一个“黄金时期”。①这期间中国民用T矿企业数量大增,而轻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获利速度也非常可观,金融业数量超过了外资银行,资本也足以与之抗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为商营报业提供了广告和

梁培基家族

广东望族 梁培基家族 梁培基 (1875-1947年) 字慎余,顺德大都人。民国时间广东著名民族工商家,将奎宁掺合中药制成“梁培基发冷丸”,开创西药中制先河;创办光华医学校和光华医院,开发从化温泉疗养院;支持革命,兴办制药厂、卷烟厂、广州二沙岛珠江颐养园实业救国。 四十个子女(部分) 梁蔼怡(已故):梁培基长女,“文革”前任荔湾区副区长,曾令居住条件恶劣的金花街成为“卫生模范”,离世后捐献遗体。 梁尚博(已故):梁培基四子,著名内科专家,著有《张仲景伤寒论新编》。 梁尚恒(已故):梁培基五子,内科医生。 梁尚农(已故):梁培基六子,留学德国,为著名外科专家。曾任广州市抗美援朝手术队队长,后任市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名誉院长,当选过全国人民代表, 受华国锋、邓小平等接见。 梁庄仪(已故):梁培基八女,解放后任广州音专校长,临终将钢琴和遗产全部捐给音协,并捐出眼球; 梁杏儿(已故):梁培基九女,乡村教师。 梁尚为:梁培基十一子,子承父业成为实业家。 梁尚任:梁培基十三子,革命时期地下工作者,后为华南企业公司董事。 梁尚立(已故):梁培基第十五子,在“文革”后,曾任广州市副市长,成功引进外资,对中国大酒店、两个发电厂、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等建设都有重要贡献。 梁碧儿(已故):梁培基十七女,国内著名内科医生,离世后存款捐出建造梁碧儿农村产院,被当地人称为“神医”。 梁杰(已故):梁培基十八女,先后任职广州市委组织部、北京中央建筑工程部、中学党委书记等; 梁雪仪:梁培基十九女,东纵队女战士。 梁颖儿(已故):梁培基二十三女,东纵队女战士。 梁尚桐(已故):梁培基二十五子,革命烈士,病死狱中。 梁尚毅(已故):梁培基二十七子,高级工程师。 梁尚朴(已故):梁培基三十四子,高级工程师。 为父实业救国魂四十子女肝胆志 他是一名医生,首创“发冷丸”,治愈了千万疟疾病患;他首创中国西医学校,只为中国人挽回医权,培养能在中国行医的华医,创建光华医院;他是一名实业家,看不惯各种洋货来华圈钱而建“富强”、“民众”等实业振兴民族工业;他不是革命家,却支持孙中山革命,家里藏匿枪支,他的物业则都成了中共据点;他们是名门之后,却无一人奢侈度日;他们跟随父亲忠于国家,或成为医生,或投身革命,或立足政界,或子承父业;他们用不同的形式在各自的行业上奉献自己却淡泊人生,毫无娇贵之气······他是梁培基,他们是梁培基四十个子女。他们一个为国为家勇于付出的名望家族。 梁培基 胸怀“中国魂”心系实业救国

民国三大美女画家佳作欣赏

民国三大美女画家佳作欣赏 民国三大美女画家佳作欣赏 民国时期的画坛上有三位绝色才女,风流才女陆小曼,娟秀清丽的吴青霞,高贵优雅的周炼霞。新中国成立后,她们又都是首批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活跃在海上画坛。今天,三位昔日美女画家的书画作品仍旧受到不少藏家的青睐和追捧。她们的才华与风姿时常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下面我们就欣赏下三位才女的佳作。(本文转自人民网-艺术收藏频道《组图:民国三大美女画家的艺术作品欣赏》)风流才女陆小曼陆小曼(1903年-1965年),江苏常州人,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世所传扬的才女,以与民国诗人徐志摩结合而被世人广泛认知。陆小曼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除此之外她还是个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陆小曼作品欣赏:“龙城女史”

吴青霞吴青霞(1910--2008),学名吴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江苏常州人。为江南收藏家、鉴赏家吴仲熙先生之女公子。1934年与李秋君、周练霞、陆小曼等组成中国女子书画会。1956年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万紫千红》入选日本《世界名画集》。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杭州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主要作品《万紫千红》、《腾飞河海入云霄》、《腾飞万里》等。出版有《吴青霞画集》。吴青霞作品欣赏:“金闺国士”周炼霞周炼霞(1908-2000),著名国画家,擅长仕女人物和花鸟,工诗词,生前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书画院首批女画师之一。周炼霞品貌双全,高雅风致,人称“金闺国士”。周炼霞作品欣赏:

清末民国时期的滕县“八大家”

清末民国时期的滕县“八大家” 商贾之地出望族 滕州历来就是商贾之地,南北交通要道。据《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民国六年)记载“自津浦路通,滕县商务极其发达,北连济南,西接济宁、南通徐州。遂为山东省南部贸易之集散地”。年(民国八年),滕县商业进入发达阶段,在商会的商号就有余户。仅棉纱一项每天销量万吨,乡下织机有余张。规模较大的商号有运输公司家,银号家,酒业家,烟店家,杂货铺家,京货铺家,油坊家。这些商号大多在几个有名的大家富户掌控之中。从明、清朝以来,滕县八大家名气就逐渐凸显,特别是清末民国时期,更是成为滕州乃至鲁南地区有名的名门望族,不论是经济地位、权势都显赫一时。 对于滕县八大家之说历来叫法不一,众说纷纭。有的以县城而言,有的以乡村而论,有的或城乡兼说。滕县城内“八大家”之说,一般指“徐、黄、张、高、吴、姚、孔、王”八大家族。即徐兰舟、黄以元、张锦湖、高熙喆、吴树吉、姚荔泉、孔庆塘、王东槐。八大家族除大量占有土地外,一般兼有工商业或先人多有功名。如徐兰舟在清代做过山东巡抚,年(清同治十年)在县城开设老德源杂货店、烟店、酱园、槽油坊、药房及在夏镇开设德源杂货店等处商号。在徐州、南京、上海、济南、天津等城市设有分号,一年获利即买土地余顷。黄以元家族在明朝曾被皇帝赐封,外地官员来滕就职要先到黄家拜访,否则就有丢官之险,晚清又出了几个举人、拔贡、秀才。王东槐在年(道光十八年)考中进士,与晚清名臣曾国藩同年登科,授官职翰林院检讨,故有“王翰林”之称。年5月,道光皇帝封他为内阁侍读学士,为皇太子奕■讲学。不久,太子奕■登基,年号咸

丰,王东槐遂成一代帝师。后来,他调至武昌府任道台,为官清廉,惩办了不少贪官污吏,深受广大百姓爱戴。太平天国的义军攻打武昌时,他和妻子悬梁自尽。现在市内的王家祠堂就是为纪念王东槐而建,清末名臣曾国藩亲笔题写的“千古完人”四个大字挂在后殿。王家祠堂已是鲁南地区深具北方传统园林建筑特色的民间建筑瑰宝,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不同版本的“八大家” 在乡村流传的“八大家”之说,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指,县城南部有“郗山殷,南山褚,不如夏镇小叶五”;近城区域有“金仓沟、银王开、党家村、鲁家寨,还有桑村李二泉”;城西有“大坞张、小坞段、和福杨家也不善”等说法。晚清时期,乡村“八大家”一般指两张、一鲁、李、党、龙、杨、王八个家族,即张崇玉、王开村张凤阁、鲁寨村鲁景龙、桑村李二泉、党村党金石、峄庄龙振彪、和福杨姓家族、仓沟王修甫。还有柴胡店张星五、魏庄刘宪三家族,也曾被认为是大家族之一。 滕县城乡“八大家”有权有势,生意兴隆,掌握着生杀予夺之权。全县以上的土地都在他们手中。王开的张良弼是元末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大坞村张家,在明代出过布政司。高庙王家出了三个御史,王东槐教过咸丰皇帝,加过太师少保衔。郗山殷家当过清朝的外务,和福杨家中过进士等。 家族之中人才辈出 清朝末年,滕县城乡“八大家”投入工商业资本额占全县的以上,鲁寨鲁景龙家族年(清道光年)在县城开设当铺、油坊、酒店、货栈、估衣店、杂货店、

民国四大美女阮玲玉简介

民国四大美女阮玲玉简介 阮玲玉出生在中国的民国时期,著名影星,民国四大美女之一,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阮玲玉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阮玲玉,原名阮凤根,广东香山县人,民国四大美女之一,中国无声电影时期非常著名的影星。 1910年4月26日,阮玲玉出生于上海,父亲早逝,幼时随母亲为人做帮佣为生,母亲节衣缩食供其上学。1926年,十六岁的阮玲玉为了自立、奉养母亲,经由张慧冲介绍,考进了明星影片公司,开始了其电影艺术的生涯,期间主演了《挂名夫妻》等五部电影。之后相继转入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联华影业公司,因主演《野草闲花》而一举成名,奠定了她在影坛的地位,其中代表作有《神女》、《新女性》等。 阮玲玉的母亲在张家当帮佣,阮玲玉因此结识了张家的小少爷张达民,张达民追求她,且得到了她母亲的支持,尽管家中父母反对,但二人毅然决然地走到了一起。但张达民游手好闲,之后得很多年里,都是阮玲玉在养着他。阮玲玉成名之后,结识了唐季珊,很快被他所吸引而走到了一起,也因此陷入了同张达民与唐季珊的名誉诬陷纠纷案中。1935年的妇女节,阮玲玉终于因为不堪舆论诽谤而服安眠药自杀,年仅二十五岁,在她的遗书中留有“人言可畏”。 阮玲玉是怎么死的阮玲玉的死因离不开两个男人,他们就是张达

民和唐季珊,他们都是阮玲玉的追求者,看似会对她好给予她幸福的未来,却终究把她推向了死亡。 张达民和唐季珊是何人呢?张达民是阮玲玉的首个丈夫,他们的姻缘与阮玲玉从小的遭遇有关。阮玲玉还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留下了她与母亲生活,他们两人没有了依靠便来到了别人家当了佣人,这家人就是张家,张达民是张家最小的少爷。他有着优越的条件,生活得衣食无忧还可以去上大学,可是张达民其实并不上进,他每天都在混日子,混完了大学就呆在家里。他在18岁的时候遇上了15岁的阮玲玉,随后便爱上了她,因为他虽然学业不精但也是受过新潮教育的年轻人,所以他没有轻视阮玲玉是佣人的女儿,还发誓一定要娶到她。后来他们真的结婚了,阮玲玉的单纯让她并没有真正地看清这个男人,导致婚后甚至是她在养家。 阮玲玉是一代影星,工作的时候难免会遇到有钱的男人,唐季珊就是其中之一。因为阮玲玉美丽,所以唐季珊很喜欢她,长期处下来两人产生了感情,可是阮玲玉其实并不知道唐季珊和她在一起的同时还有别的女人。单纯的阮玲玉还采纳唐季珊的意见和张达民离了婚,本以为条件只是给张达民生活费,可是张达民见阮玲玉生活滋润便开始敲诈她,甚至无端地制造一些事情来污蔑她而唐季珊并没有真正地给她解决问题,只是一味地希望这些事都与自己撇清关系。长久以往在阮玲玉受尽了伤害,最终再也承受不去,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用“遇人不淑”这个成语来形容阮玲玉遇到张达民与唐季珊再恰当不过了,他们曾经都是阮玲玉以为能给她幸福的人,他们却把她带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第一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 1、中国新闻史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关于邸报的产生,“周朝说”的代表者是________。 3、宋代统治者主要是通过“______制度”来控制邸报的内容。 4、小报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___报纸。 5、《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称,“________________为根本要务”。 6、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在北方的舆论重镇是《__________》。 7、《_______》的创刊,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进入到利用新闻媒介的阶段。 8、1918年11月,__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两篇文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9、1920年8月,《新青年》杂志由同人刊物改组为_____________。 10、1925年6月,________组织出版了《诚言》,专门制造谣言。 11、古田会议后,中共中央军委规定,各军办一种《________》。 12、30年代初期,农村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13、30年代中后期,鲁迅利用《申报》副刊《_________》发表了大量杂文。 14、_______年10月,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废除新闻检查制度。 15、1947年3月后,新华社分东渡黄河部分,称“_________”。 二、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划?,错误答案后划?,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1、中国古代报刊从唐代到辛亥革命,存在1000多年。() 2、太平天国后期,洪仁干提出了创办“新闻馆”的主张。() 3、《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4、外国传教士报刊一直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 5、《昭文新报》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近代化报刊。() 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行小册子完全是为了“排满”。() 7、“暂行报律”风波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虚伪性。() 8、《新青年》杂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大本营。() 9、《中国报学史》是关于中国新闻事业史最早的著作。() 10、受陈独秀影响,《向导》周报一度对北伐持反对态度。() 三、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填空,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 1、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___________年。 A 1927-1949; B 1949-1966; C 1949-1978 2、太平天国革命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________。 A木铎;B墙报; C 教会报刊 3、外国人在华最早创办的近代化中文报刊是________。 A《察世俗每月统计传》;B《澳门新闻纸》

徽州篁墩的三大姓及其文化遗存 刘伯山

xx篁墩的三大姓及其文化遗存 (xx) 内容提要: 篁墩是一个在徽州宗族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和重要意义的地方,历史上曾有几十个姓氏家族始迁于此,接着再发展到其他各地,这其中,程氏、朱氏和萧江氏三大姓的宗族发展最为引人注目,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厚。关键词: 篁墩三大姓文化遗存在徽州的氏族移民迁徙和追求氏族血统的宗族社会形成中,篁墩是一个有着独特和重要意义的地方,历史上曾有几十个姓氏家族以此作为始迁地和保祖发祥地,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在众多的迁居篁墩的氏族中,程氏、朱氏和萧江氏三大姓最为引人注目。 一、xx宗族的“圣地” 篁墩是徽州的一个不大的自然村,历史上隶属歙县。1987年黄山市成立时,划归黄山市屯溪区。 篁墩位于歙县西南约20公里处,历史上与休宁县交界,现距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区仅三四公里。地理大势基本上是属于?介于万山丛中?的徽州的丘陵盆地,具体形势是: ?发源于黄罗石际,旋西北蜿蜒而来。天马列其前,石壁拥有其右,古宫辅其左。大河前绕,重山后镇,居然一隩区也。?①这里的?黄罗?即黄罗山,?天马?即天马山,?大河?即新安江上游渐江。?重山后镇?,据《歙县志》,?黄罗之支曰篁墩?,有富仑山、相湖领、黄茅山,为?黄山西南支,为歙休交界之天马山脉?。 ②此外,篁墩域内,据方志载,旧有?相公湖?,?一名‘篁墩湖’,一名‘蛟湖’?,③南宋淳熙《新安志》记: ?黄墩湖在县西南四十五里,阔二十余丈,长三百步,众水所潴。?①后淤塞;有?曰李田山水。出李田山,经汪村至篁墩之上入渐江。曰篁墩口水。一由小练,一由石冈,合于罗田会环山皋岭、马岭诸支,南流出篁墩口入渐江?。②山水兼备,地理环境比较优越。

民国有佳人,绝代名徽因—林徽因最全照片集

民国有佳人,绝代名徽因—林徽因最全照片集 本文荟萃了多幅林徽因珍贵老照片,相当一部分很少流传出来。群友“窗子内外”提供了不少照片及背景说明,在此深表谢意。。童年林徽因(1912年,8岁的林徽因与表姐妹们。右二为林徽因的亲妹妹麟趾,后夭折)少女林徽因1916年,林徽因在培华女子中学开始接受英国贵族式的教育,优裕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使她和一同上学的表姐们个个文雅 出众,谈吐得体。她们身着五四时代女学生的改良装,在北京最好的一家照相馆拍下合影。林徽因原籍福建闽侯,父亲林长民是民国初年闻名士林的书生逸士,又是倡言宪政、推进民主政治的著名政治家。后被段祺瑞政府任命为司法总长。随着父亲升迁的脚步,林徽因一家也有杭州搬到上海,而后迁居北京。图为1920年,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的合照。1920年,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被政府派赴欧洲考察。这次为时一年半的长旅,林长民携女同游,他在给林徽因的信中说道:“……要汝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近我身领悟我胸怀;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图为林徽因在海轮上与友人在一起)(1920年林徽因在伦敦寓所的壁炉前阅读)在新奇世界里,林徽因敞开心灵取吸收知识,萌生出对未来建筑事业的愿望。同时她也因远离故土而感到孤独。此时她结识了徐志摩,

两人向彼此敞开心扉,她受到徐志摩迅疾而强烈的追求。最终十六七岁的林徽因选择郑重珍藏这份感情,报以朋友间的敬重和挚爱。图为1920年在伦敦的林徽因。名媛林徽因(林徽因和她父亲,时任民国司法总长林长民先生,在家一起用餐)(梁启超携梁思庄与林徽因游览长城。梁思庄是梁启超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泰戈尔访华时陪同,左一是梁思成) (泰戈尔访华时陪同,后排左一是徐志摩)(1924年5月8日,新月社举行晚会庆祝泰戈尔64周岁生日,林徽因扮演泰戈尔诗剧中的公主) (二十年代,林徽因与梁思成在美国留学期间参加化装舞会)(林徽因留美期间与同学们的合影。左一梁思成。右一杨廷宝、右二陈植,后来都是我国著名的建筑专家和建筑教育) (美国留学期间,和冰心在一起野炊)(1927年林徽因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美术学士学位)(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与美国友人费正清费慰梅夫妇在山西避暑) (1931年6月林徽因与沈从文在北京达园)(1933年3月21日林徽因/左五、梁思成/左一、胡适/右四等知识界名流合影截取片段,下文还有全幅大图)(1935年于北京天坛,左起分别是金岳霖、梁再冰、林徽因、费慰梅、费正清等)(北京总布胡同3号家中的院子里,《大宗师》的感觉)妻

【2019-2020】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 阅读附答案-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阅读附 答案 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 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 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 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就是用 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韧去化解 并超越苦难。 我不由得想起了霍金,眼前浮现出这位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 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 金先生,卢枷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的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谧。 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 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 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 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民国名门联姻谱

民国名门联姻谱 民国时代是社会激烈变动的时代,也是社会整体思想觉悟进步最快的时期,豪杰倍出,英才荟粹。正因为中国的庞大复杂,才造成了中国在整体进步中呈现出的二元社会格局。这种局面将持续到本世纪中叶。余业余读民国史时,悉心发现了民国时代的婚姻也呈现出了“门当户对”的稀有局面,或是政坛精英、或是学界泰斗、或者是商界巨子。这些名们望族,在古代也相当于二品大员或者翰林大学士,在当今也至少等同于正部级官员或者两院院士,正因他们为相知相依,所以大都生活比较幸福。今天加以归纳以飨博友: 孙中山——蒋介石——孔祥熙 这三个民国重量级的人物的婚姻也是众所周知的,他们的夫人分别是: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宋氏家族在民国初年显赫的世家,这个号称近代中国第一家族的宋氏家族的奠基人是宋耀如,他是一个能将子女全部培养成有学识、有思想之人才的父亲。年轻时在美国闯荡了10年之后,于1886年以一名传教士的身份回到了祖国。宋耀如是集牧师、工传商业者、革命党人三种身份于一体的传奇人物,孙中山说他生是“从事于教会及实业,而隐侧传革命之道,是世之隐君子也”。孙中山、蒋介石两大政治巨头大家非常熟悉,而霭龄的丈夫孔祥熙是孔子的第七十五代裔孙,家族在家乡山西太谷拥有一定资财。1927年他促成蒋(介石)宋(美龄)联姻,从此官运亨通,历任工商、实业、财政等部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和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要职。孔主管财政达11年之久,对币制改革、支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及支撑抗战财政,有过较大的的贡献。 唐绍仪——顾维钧 唐绍仪的女儿曾嫁给顾维钧。唐绍仪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早在1881年他就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历任清朝外务部侍郎、署邮传部尚书、奉天巡抚、赴美专使及北洋政府第一任内阁总理等要职,他也担任是1911和1919年两次南北议和中重要角色,系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女婿顾维钧则是民国时期的“第一外交家”。顾维钧在美留学期间,唐绍仪作为清朝政府的特使访问美国,在大使馆里接见了40位中国留学生,顾维钧作为学生代表致辞。唐绍仪马上就非常欣赏这个年轻的留学生,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材。顾维钧获得哥伦比亚法学博士以后,回国出任袁世凯的内阁总理时,唐绍仪立刻向袁世凯举荐了顾维钧,担任了袁世凯英文秘书、外交部参事。北洋政府时期担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1914年与唐绍仪女儿唐宝玥结婚,二人感情甚笃。四年后唐宝玥不幸染病去世,留下了一儿一女。1918年,31岁的顾维钧抵达临危受命,在巴黎和会代表中国首次在国际讲坛上,为自己国家的主权作了一次成功的演说。1924年5 月曾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其后任国民政府驻联合国代表。去台后,顾维钧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等职。1985年98岁的顾维钧逝世,他花17年时间口述完成的的长达13册600余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是今天研究外交史、政治史的稀有珍品。 陈诚——谭延闿 有“小委员长”之称的陈诚系谭延闿的女婿。陈诚当年在黄浦求学时,蒋介石夜晚散步,发现陈刻苦攻读《三民主义》而倍加器重。陈诚先后参加两次东征陈炯明和平定滇、桂军阀

2020年中考阅读专题训练一

2020年中考阅读专题训练一 ①年轻人差不多都爱读诗。拈几首有爱好的,譬如喝水,三下五除二,咕嘟几下,解渴了事,这是一种读法。另有一些人,古代有欧阳修、苏东坡,近代有康有为、梁启超,当代有钞票钟书、程千帆等,他们年轻时读诗,〝灯下读诗兼品味,识来妙法与甘辛〞,譬如饮茶,慢斟细啜,品出味道,直欲舌夺精髓,这也是一种读法。与前者相比,后者不但能知其妙,还能知其因此妙,因此,有些评论家将这两种读法分不称作观赏和鉴赏。 ②识法,确实是知其方法。以诗为例,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观赏者的文章能够写出上千个字,讲意境如何优美,诗情如何动人,可能对读诗者会有一些启发,但要使读者真正读进这两句诗,还须教人以诗法。假如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依旧此等人,就算白读了。那个地点〝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这确实是诗歌刨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用此法假如能读出唐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落下,〝黄河〞如线自西往东,那简直就大彻大悟了。 ③十四年前,我曾与几位女中学生讨论过唐代张祜的?宫词?。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当时,她们正在为这首诗是写宫女的哀怨,依旧作者对宫女的同情争吵不休,我发表了我的意见。我认为,这么成功地写出宫女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现作者对宫女的深切同情。这首|小诗,能够让我们学习的东西专门多。倒如〝故国三千里〞是写空间之远大,〝深宫二十年〞是写时刻之久长。这是〝时空经营法〞。一个宫女的浓重哀怨,不用多言,仅以一个空间一个时刻便表达出来了。假如用其他方法来表达描摹,何能简约精妙如此? ④读诗识法,虽非易事,但只要有好书或老师点拨,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第一,必须广泛阅读和深刻明白得诗歌名篇,有意识地多读多摸索。其次,须识活法。假设学一法便拘 泥一法,学一句咬定一句,不能融会贯穿,终究难免东施效颦 ....、泥里行舟之病。宋代朱熹:〝读书之法,既先识得它不处一个皮壳,又须识得它里面骨髓方好。〞这清晰地讲明了读诗与识法的关系。 1、细读第①②段,概括加点词〝观赏〞与〝鉴赏〞的含义。 观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门望族的大宅院

上海滩名门望族的大宅院,传奇故事说不完! 或欧美贵气,或江南柔情,上海滩曾经的名流们不仅自身气质非凡,还把自己的居住环境进行了“私人定制”,他们把一个个体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相结合。而这些迷人的私家宅邸往往掩映于盎然绿意之中……今天小编就带你围观这些见证着上海历史的“大宅院”吧! 黄浦江边的聂家花园 聂家花园坐落在辽阳路51弄,为清末上海道台聂缉椝(音同“规”)家族所建,是近代中西合璧的别墅与花园洋房式建筑,已有90多年历史。这座昔日望族名宅西至荆州路、东至辽阳路、南至惠民路、北达霍山路,包括1幢独立别墅、5幢红砖洋楼以及一些附属建筑,中间还有曲径通幽的花园、聂家子弟健身用的网球场等。解放后,花园被拆,改建成工厂厂房;原来的别墅、洋楼也都被分配给了几十户居民。 前些年聂家有一外孙女名张心漪在海外撰文回忆这个花园说:“外婆家永远是一座美丽的迷宫,那里有曲折的小径,可跑汽车的大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石板桥,金鱼游来游去的荷花池,半藏在松林间的茅草亭,由暖气养着玫瑰、茉莉、菊花、素心兰的玻璃花房,小孩子随时可以去取葡萄面包的伙食房,放着炭熨斗和缝衣机的裁缝间。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三层楼上两间堆满着箱笼的…箱子房?……”文中还提到外曾祖母曾纪芬记性相当好,记得大家族每个孩子的生日,每当哪个人要过生日了,她就会在佣人的搀扶下,上楼打开一个个箱子,挑选合适的生日礼物。由此可知,这是一处中西合璧的、充满海派气息的大花园。 海上严家花园

这座标着愚园路699号,位于镇宁路口的花园住宅,建于1920年。二侧长长的围墙和林荫蔽日,郁郁苍苍,将这里的洋房建筑遮挡得不露真容,仔细看来,围绕高墙内有个大花园,带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俏,这就是严家花园。这个大宅曾经的主人是中国百年商界巨子、上海大隆机器厂创始人严裕棠之长子严庆祥。 花园面积有4900平方米,园内有两棵百年大樟树。坡屋顶、红平瓦,壁炉烟囱,鹅卵石墙,简洁而不失典雅。 迟到的“荣宗敬故居” 上海优秀历史建造,陕西北路186号。原为荣氏老宅。陈椿江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1918 年建。折衷主义风格。形式丰富,主立面设两层列柱敞廊,具法国古典主义特征。平面复杂,内部地面、木作和彩色玻璃等处装饰精美。 1918年建成,独立式花园洋房,内部装饰无处不雕花,原房主德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回国后,由著名实业家荣宗敬先生斥资买下来。 这里有一排雕花的石砌矮墙。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这儿常年大门紧闭,近几年,紧闭的大门豁然洞开,这栋豪宅露出了真容:门楣和窗沿上刻着精美的雕花;窗户一律是彩色的拼花玻璃;红色的楼角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南部是一方干净而平整的草坪。 毫无疑问,这是上海滩为数不多的顶级豪宅之一,也是上海滩保存最完好的大花园洋房之一。这是现代中国最大的民族实业家荣宗敬的老房子,无论从建筑艺术还是从人文意义,它都名列极品。 丁香花园李鸿章的私家花园 上海著名的十大优秀花园洋房之极品,坐落在武康路口华山路849号的丁香花园,成就了华山路一百年前的尊贵。如今,这紫藤缠绕、巨龙盘踞的庭院,这满园春色、馥郁芬芳的丁香,依然在诉说着那古老而浪漫的传说。 这座花园传闻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私家花园,后来传给了他庶出的幼子李经迈。另一种传闻是丁香花园原是英国泰兴洋行大班(经历) 林克劳夫的住所,后来卖给了李鸿章最小的儿子李经迈。但不管哪个传闻。都和李经迈有关。 李经迈名下的房产,最著名的是枕流公寓和丁香花园。丁香花园原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私家花园。

陈红个人资料

陈红,1968年12月13日出生于江西上饶,中国内地女演员、制片人。 1985年,陈红参演个人首部电影《这里有泉水》正式出道;陈红担任总制片的电影《搜索》打破当时国产文艺片的最高票房纪录。 陈红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高中就读于上饶一中,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陈红从小就显示出艺术天份,从小学开始她就是学校的文艺骨干,高中时担任了校学生会的文艺部长。 1986年,陈红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青年艺术剧院。 1985年,还在上海戏剧学院上学的陈红参演个人第一部影片《这里有泉水》,饰演余多正式出道。 1986年,参演古装神话电视剧《聊斋》,饰演连城;同年,参演电视剧《代号火树》。 1987年在言情电视剧《几度夕阳红》中饰演杨晓彤;同年,参演情感电视剧《台湾女人》和《小岛》。 1989年,由其主演的电影《傣女之恋》上映并在该片中饰演艾摆。 1991年,在古装历史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饰演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 1993年,参演琼瑶言情电视剧《梅花三弄之水云间》,饰演汪子璇。 1994年,参演情感电视剧《霜叶红于二月花》,饰演张婉卿;同年,在琼瑶言情电视剧《烟锁重楼》中饰演柳吟翠。 陈红剧照(4)1995年,参演爱情悬疑家庭电视剧《今生今世》,饰演秦安琪;在古装电视剧《新龙门客栈》中饰演邱莫言;客串情感电视剧《北京深秋的故事》,饰演一名主持人。 1996年,参演时装警匪剧《纽约风暴》,饰演牟希雅;在家族斗争剧《原野》中担纲女一号,饰演金子。 1998年,参演金庸武侠电视剧《神雕侠侣》,饰演反派李莫愁;在古装宫廷剧《大明宫词》中饰演太平公主。 1999年,在古装神话喜剧《春光灿烂猪八戒》中饰演冷艳美人嫦娥;同年,客串婚恋电视剧《完全婚姻手册》,饰演张鹂。 2001年,在民国言情电视剧《风尘舞蝶》中担纲女一号饰演花红艳;同年,参演古装历史剧《吕布与貂蝉》,饰演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 陈红剧照(4)2003年,由其主演的电影《和你在一起》上映并在该片中饰演莉莉。 2005年,参演古装爱情电影《无极》,饰演满神。

民国那些事

张灵甫作战勇猛,在第74军是公认的。比较危险的一次伤在额头,他的右上额因此留下了一道难看的伤疤。性格豪爽的军人一般不拘小节,不太会在意这样一道伤疤,但是也有例外,张灵甫就偏偏在意得很,这个小细节也为他的双重性格增添了一个有趣的注脚。与战场上的猛将形象相比,张灵甫在生活小节上一点也不粗犷,可以说还十分的讲究。比如他十分在意自己的仪表军容,平时从不穿皱巴巴的衣服,军装总是熨得笔挺,再热的天,出门也是军帽、皮带、皮靴全身披挂,派头十足,一副标准的军人风范。在他身后留下的旧照片中,不乏特地在照相馆照的军装、便装大特写,有的造型形同剧照,似乎他对自己英气逼人的形象有一种潜意识的自恋。额头的伤疤,让他觉得破了相,张灵甫从此就在右额蓄了一缕偏长的头发遮掩,行止之间时常习惯性地用手去撩拨按捺,这成了他的一个招牌动作。第74军里一些崇拜张灵甫又比较调皮的部下,喜欢背地里模仿他这个习惯动作取乐,作为调侃这位严肃有余的长官的余兴节目。 张灵甫的结发妻子叫邢勤英,结婚一年后,生一子,叫张居礼。张灵甫和邢勤英是父母包办婚姻,此时,张灵甫已经从陕西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他对这桩婚事极不满意,但他是个有名的孝子,迫于父母的威严,他终于同意结婚。新婚之夜,烛光下的邢勤英凤冠霞佩,眉清目秀。这桩婚姻虽然是包办的,但张灵甫看到妻子并不那么让人讨厌,他的脸上还是露出了笑容。 当张灵甫升为第153旅旅长时,张灵甫已经在国民党的上层社会中站稳了脚根,并以作战勇敢、指挥有方而深得蒋介石的宠爱。这时,教师出身的高玉成为张灵甫的第三个妻子。在短暂的婚姻生活和动荡的几年中,高玉为张灵甫生下了二子一女。高玉平时爱看小说,一天深夜,高玉在帐中秉烛看书,怠倦而眠;不料睡觉后蜡烛倒下,点燃了帐子。高玉在慌乱中抱起小女逃生,但二子却被火舌吞噬。高玉对失去爱子悔恨莫及、心如刀绞。但张灵甫更是怒发冲冠,认为高玉不修妇道,一纸休书将她打发回了娘家。 此后几年,张灵甫转战南北,一直未再新娶,直至1944年与王玉玲相遇。 光阴流失,兵马生涯已近二十载的张灵甫进入了不惑之年。因常年在血雨腥风的战乱中,张灵甫的眉间额头已显出皱纹;脸色苍白、消瘦,眼神深邃、凝重。与吴海蓝一样,也是大家闺秀的王玉玲,虽然听说过张灵甫的凶残杀妻事件,心中对张灵甫既有几分恐惧又有几分厌恶。接触了几次以后,王玉玲禁不住对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由肃然起敬而爱意顿生。王玉玲白皙的瓜子脸,温柔的亮眼睛,乌黑的齐耳短发,端庄稳重得像一株素洁淡雅的水仙。王玉玲的年轻貌美,让张灵甫一见倾心。 婚后,俩人感情深厚。一开始虽然战事紧张,但张灵甫还能尽量抽出时间回家与王玉玲小别相聚。随后,张灵甫转战华东,便与王玉玲长时间分离了。这段时间里,俩人便经常互通书信,言语富有诗意。王玉玲在给张灵甫的一封信中写道:“艰苦备尝开颜笑,生死与共爱更深”。流露出了无限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1947年5月16日下午,蒋介石嫡系精锐主力军第一个美械师74师,被我人民解放军全歼于孟良崮。16日上午,万念俱灰的张灵甫在孟良崮山顶的作战指挥部里,利用无线电台,亲手发出了最后一份电文。这份电文不再是向蒋介石“求救”的电文,而是一份张灵甫发给妻子王玉玲的绝命书: 十余万之共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元;我与仁杰决以最后之一旦,饮决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属。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待之。幼子望养育之。玉玲吾妻,今永决矣。灵甫绝笔

电视剧民国神探首播观后感评价5篇_民国神探好看吗

电视剧民国神探首播观后感评价5篇_民国神探好看吗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民国神探》观后感 民国轻喜探案剧《民国奇探》将于今日(3月24日)晚8点,在爱奇艺独家播出。该剧由戴莹、贾智棋担任总制片人,张伟克执导,胡一天、张云龙、肖燕领衔主演,讲述的是发生在民国时期上海滩的探案故事。今日发布群像海报与揭秘版预告,为剧集上线做最后的预热,从目前发布的所有物料来看,离奇的案情加上逗比的人设和爆笑的桥段,以及36集23个案件的快节奏,《民国奇探》将给大家带来不同以往的高能体验。 惊悚vs搞笑?胡一天张云龙肖燕欢乐探案 故事发生在民国十四年,从英国留学归来的纨绔公子路垚(胡一天饰)凭借着超高的智商和推理能力,被身手不凡的巡捕房探长乔楚生(张云龙饰)威逼利诱成为探案顾问,两人携手正义感爆棚的女记者白幼宁(肖燕饰)组成侦探三人组,侦破了一个个看似离奇的命案。 三人虽然性格迥异,但作为搭档却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面对接连而至的诡谲悬案,天才路垚作为智商担当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乔楚生身为巡捕房探长,给路垚提供全力的后勤及武力保障;而白幼宁则发挥职业优势,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萌怂又毒舌的路垚,碰上霸气可靠的乔楚生和耿直冲动的白幼宁,三人之间的爆笑互怼让破案的过程也变得妙趣横生。

今日发布的主海报中,路垚的西装三件套彰显着三土少爷的精致boy属性,乔探长的丝绒上衣尽显贵气,而白幼宁手拿相机,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看来是做好了大展身手的准备。同时发布的揭秘版预告,在解锁更多场景细节的同时,也更直观地呈现了他们在剧中的状态,认真工作的侦探组三人组的确魅力难挡。 复古vs时尚?时代碰撞还原民国众生像 最新发布的大群像海报,则颇为全面地展现了《民国奇探》的群像风采。路垚斜靠在椅背上,坐在最前方,手捧一本资料,身穿精致的西装与皮鞋;乔楚生穿着全套的探长制服,和永远相机不离手的白幼宁,一左一右站在路垚身后,组成了本剧的高颜值主角侦探团。在他们的身后,有白幼宁的父亲白老大、魅惑熟女房东孟小云、巡捕房的探员和验尸官,以及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受害者,共同组成了一幅民国上海滩的众生像。 除了三位优秀主演外,每个单元案件中都有不同的实力演员助阵,其中有饰演白老大的老戏骨张会中老师,还有曾泳醍、向云龙、乔骏达、甘露等演技突出的年轻演员。大家以精湛的表演,让整部剧集在表演方面的质感同样保持着极高的水准。 从考究的剧集内容和演员表现,到建筑设计、房间内的布景,再到所有角色兼具时尚与复古的精致服化,都能看出《民国奇探》在制作上的精益求精。通过近一年的前期筹备,剧组在品质的追求上达到了匠心制作的标准,据说拍摄现场“除了尸体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自然不必多说。剧集的色调质感和演员们

民国人物之潘复

民国人物之潘复 潘复(1883――1936),原名贞复,字馨航,济宁东门大街人,清末举人,生于累世为官的名门望族。 崭露头角 潘复幼时,倜傥不羁,然机弩颖悟颇有才华。早年为江苏布政使幕僚。辛亥革命后,潘复跻身政坛,加入进步党,积极从事政治活动,但无所成就。后到关外供职于张作霖幕府中,得与奉系发生渊源。其崭露头角,始于“争路”。清光绪末年,原拟修筑天津至镇江的铁路,途经济宁,后改为天津至浦口,不经济宁。济宁各界人士闻讯后,当即推举潘复等人赴京请愿,经据理力争,邮传部会商决定,干线不动,另修兖济支线。该支线于1912年通车,时潘曾撰有《争路小记》。1913年,被委任为山东实业司司长。潘复在山东期间,举办了一次物业博览会,当时玉堂酱园产品曾参展获11项奖牌。同年11月又改任山东运河疏浚局筹备主任。1914年6月,靳云鹏被加封“泰武将军”督理山东军务,潘复利用实业司司长(后又改实业厅厅长)之便,为靳筹办济宁鲁丰纱厂。1916年5月潘复出任全国水利局副总裁、署理总裁。1920年8月改任运河疏浚局副总裁、任北洋政府财政次长、兼盐务署署长、山东省筹账会会长。期间,在济宁开办慈善院,与其父潘守廉捐款多次,累计达1万元,收容施助老弱

病残和孤儿百余人。 仕途高峰 1921年,潘复利用靳任总理之机,妄图操纵山东议会选举,攫取省长之职,因舞弊丑行被戳穿而罢手。同年底靳云鹏内阁倒台,潘随之去职,移居天津。1925年张宗昌任山东军务督办时,委其为督署总参议。1926年,张作霖入京主政,9月潘复任财政总长。次年,张作霖在北京成立中华民国安国军政府,任命潘复为国务总理,并兼任交通总长。至此,潘复终于爬上了他仕途的最高峰,当上了北洋政府第32任总理,即末任总理。1928年初夏,北伐军节节胜利直趋北平。北洋军阀政府日暮途穷,张作霖下总退却令。6月2日通电全国,潘复内阁也随之土崩瓦解。潘复当总理屈指算来只有350天,被张学良聘为高级顾问。后居津门,从此过起寓公生活。1936年9月12口在北京病逝,终年54岁。 潘复的出名,不在于他曾做过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国务总理,而是因为其借助军阀、狗肉将军张宗昌之手,杀了民国著名报人林白水。 潘复,山东济宁人,其父潘守廉为清进士,当过知县。家境殷实,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尤其在理财方面有着天然的小聪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程德全出任江苏都督,潘为其秘书。世人评说,潘的一大本领就是广为结交政坛强人,这为其日后在政坛的崛起铺了一条路。潘复为结交当朝权贵,很

山西望族——五台徐氏家族概况

五台徐氏家族 五台徐氏家族始祖才甫由明初由马邑(今朔州)迁居至五台建安,至于何时由何地迁居马邑并不十分确切。据五台徐氏传抄《马邑徐氏宗谱序》一文中所叙为:“徐氏祖居南京应天府句容县东发峪狭北里人。洪武四年充山西已革太原府中护卫中右所安插,宣德二年(1427)四月内奉敕连家眷起调大同府后卫所安插,宣德九年(1434)正月内设立马邑县所隶之十百户顺里九甲……” 始祖才甫从明初迁居建安后,生子友谅,友谅生子义、安,义生子文厚、文达、文源,安生子文明。“……文源,字百川,始克昌厥族,生九子,孙三十六,曾元孙百有七十余人”(引自1934年版《五台徐氏宗谱》卷八之康熙三十五年徐绎孔创修家谱序)。后分为十大股,即文厚子旺为老大股,文源子兴、盛、增、益、仓、库、廒、昶、粮为大股至九股,逐渐成为“山右望族”(清末山西巡抚曾国荃语)。历明、清、民国,至于当代,繁衍发展已达六百余年,散居五台四十余村,以及山西多地、河北、河南、陕西、内蒙、新疆、北京、上海、台湾和海外等许多地区。 其间五台徐氏以耕读传家、厚德处世,现已传至三十世,男丁总人数达到两万余人。不仅人丁兴旺,族大繁衍,而且人才辈出,彪炳千秋,“文文武武科名官籍若生监举贡不知凡几,臬道府县及将军旅团长少将者并复有人”(引自《五台徐氏宗祠创修记》),形成了独具五台徐氏魅力的人文历史特色。 据1934年《山西五台徐氏宗谱》记载:从五世开始,五台

徐氏便有族人入县学,随后入庠、入贡、任官职者逐渐增多。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考取进士者2人,文武举人14人,贡生28人,监生25人,廪生、增生、庠生、佾生193人,合计262人。其中授诰封、诰授者14人,敕封、敕授者8人,例封、例授者39人,担钦差大任者1人,一品官员1人,二品官员4人,三品官员2人,四品官员6人,五品官员12人,六品官员9人,七品官员20人,八品官员20人,九品官员11人,合计147人次(其中个别曾任多品阶官职)。民国时期(截止1934年),大学本科12人,专科9人,中等专业学校17人,陆军大学、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山西等陆军学校9人。 其中最著名的是:清代和民国的两个“一门三杰”和当代“一门两将帅”。 清代的一门三杰是指清代清廉为官、造福百姓的祖孙三人徐敬儒、徐润第和徐继畬。徐敬儒,字东冶,系五台徐氏十三世,乾隆己卯举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任九江府同知,清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纪晓岚曾言其才气非凡,必为封疆。徐敬儒之子徐润第(1761—1827), 字德夫,号广轩,系五台徐氏十四世。乾隆六十年(1795) ,徐润第与高鹗(《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作者)同年会试,恩科成进士授内阁中书。嘉庆十六年(1811)春,被选为湖北施南府同知。徐润第思想受西学影响,兼容并包儒释道,镕心学、易学、气学于一炉,天论、人论、知论别具一格。其著述有《大学古本》、《中庸遗语》、《敦艮斋遗书》十七卷及《徐广轩撰书王月潭小传》。

民国四大美女

民国四大美女编辑 民国四大美女包括指的是中华民国在中国大陆时期(1912-1949年)的四个美女,包括“校园皇后”陆小曼,有才气与美貌并重的林徽因,有“金嗓子”之称的周璇和“电影皇后”阮玲玉。 中文名 民国四大美女 外文名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Four beauties 主要人物 林徽因、陆小曼、周璇、阮玲玉 所属年代 1912-1949年 所在国家 中国大陆 目录 1林徽因 2陆小曼 3周璇 4阮玲玉

1林徽因编辑 林徽因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一体的女子,降生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称的杭州。这是一个美丽着哀愁着的女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享受着世人崇拜的女子,她在寂寞中快乐,在快乐中寂寞,有着卓越才华和普通的性情。 林徽因,说她绝代美丽,也许有不妥之处,但说她才华傲世,决不过分。她清丽的文风所到之处无不留有余香,另人回味无穷。她细腻幽雅的文笔使枯燥的建筑都成为一首首美丽的诗篇。 林徽因的美,是一种整体的“美”,乃近于神。这种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如果硬要诉诸文字,可以借用贾宝玉所作《芙蓉女儿诔》对晴雯的礼赞,聊窥一斑:“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当然,这个里面不仅有林徽因本人的资质,还有情人眼里出西施,还有时代和艺术的需要,还有美好的想象与传奇,共同书写一篇爱与美的童话,让人唏嘘慨叹,让人流连不已。 她的美,也是一种清丽的美,禁不住要让人联想到一轮弯弯的明月,高悬于天际。那决不是可以单单用外表来衡量的。有人说,女人的美是多样的,少女有少女的清纯,少妇有少妇的娇媚,中年有中年的成熟,而老年则有老年的风韵。而这些美的女子,尽管容颜凋谢,人们也认为她是美的。就像看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婆婆,你仍会忍不住赞叹她的可爱一样。而林徽因便是如此的,发自内里的蕴涵的美,而且是美丽了一生一世的女子。 美,几乎是全天下女子毕生所追求的东西。如今美女遍地的时代,时尚包装也便成为了美的道具。在这里提到道具,全然没有贬低之意。道具乃生存必须之物,毋庸质疑。世上哪个女子不爱美呢?爱美乃女子之天性,就像男子对权利的追求一样。包装的效果自然很好,无数男子的垂青就是良证。但美也有千千万万种,而如今世上独少林氏之美。 读林徽因,会让你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稍做片刻的休憩。你我皆凡人,在如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常那以拒绝这变化莫测的世事。不是高居幽境,六根皆除的圣僧,就难免没有七情六欲。只是,让那颗浮躁之心稍得歇息吧。我于是感叹林徽因的美,这美,是那个时代才有的。 很欣赏那一时代的文风,林语堂,徐志摩,沈从文,那些生活在“窗户里面”的人们,给了我们很多人生的感悟,启迪。而林徽因则像是那个时代美的缩影,化身。她没有张爱玲身上大上海的浮华,也没有鲁迅对社会犀利深刻的笔触。而她的美是天然的,没有被染指的纯净。这也是我之所以欣赏林语堂的文人墨客之处——对于人性的挖掘,那是永恒的东西,那些不会因社会变迁而变化的东西。鲁迅的笔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生灵涂炭的社会,而那些“窗子里的人”却带给我们一些关于人性的思考,感悟。就象我们在感慨古代的哲人早已在几百年前发现了我们尚在感知的真理一样,读“窗里人”的书我们也时时与其共鸣。此类文章的美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