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生物期末试卷逐题解析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生物期末试卷逐题解析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共10分。)

1.真核细胞中,下列物质与其合成场所对应有误

..的是()

A.淀粉一叶绿体

B.磷脂一内质网

C.tRNA—细胞核

D.抗体一高尔基体

【答案】D

【解析】

A.叶绿体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合成有机物,其中淀粉是主要产物之一。

B.有些光面内质网中含有合成磷脂的酶,因此可以合成磷脂。

C.细胞核是真核细胞转录的主要场所,mRNA,tRNA,rRNA,都是在细胞核中转录合成。

D.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为核糖体,高尔基体是加工、分类、包装的场所。

2.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

A.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D.叶绿体基质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答案】A

【解析】

A.淀粉酶水解淀粉属于细胞外水解,不消耗能量。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胞吞,需要消耗能量。

C.核糖体将氨基酸合成肽链需要消耗能量。

D.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

3.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不.会发生()

A.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B.通过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种类

C.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细胞数量调控

D.通过细胞衰老实现个体衰老

【答案】D

【解析】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不完全同步,细胞的衰老不等同于个体衰老。

4.鳟鱼的眼色和体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相同,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鳟鱼眼色性状中红色为显性性状

B.亲本中黑眼黑体鳟鱼为隐性纯合子

C.F2黑眼黑体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4

D.F2中黑眼黄体鳟鱼有四种基因型

【答案】D

【解析】设眼色和体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以红眼黄体和红眼黑体鳟鱼为亲本,正反交结果子一代都只有黑眼黄体鳟鱼,说明黑眼和黄体是显性性状。A(黑眼)对a(红眼)为显性,B(黄体)对b(黑体)为显性。

B.根据F2中黑眼黄体:红眼黄体:黑眼黑体=9:3:4,所以亲本都是纯合子,但黑眼黑体(AAbb)不是隐性纯合子。

C.F2黑眼黑体的基因型为A__bb(3)、aabb(1),其中纯合子为AAbb 和aabb,纯合子比例为1/2

D.F2黑眼黄体的基因型可以为AABB、AaBb、AaBB、AABb,共四种。

5.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基因自由组合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A

【解析】有丝分裂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两个子细胞的DNA与亲代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但可能出现基因突变、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6.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表示反射弧中的结构,①、②表示刺激位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B将兴奋向神经(反射)中枢传递

B.在神经肌肉接点处和C处均存在突触

C.刺激②处可以在A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刺激①处引起E收缩的过程不是反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由图可知,ABCDE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A选项中,传入神经将兴奋向神经中枢传递,正确。B选项,两个神经元之间都存在突触,正确。C选项,兴奋在突触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传出神经,不会在感受器检测到电位变化,错误。D选项,一个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从①处刺激,没有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之为反射,正确。

7.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 细胞和家兔T 细胞有相同抗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A 选项,小鼠B 细胞不会进入到家兔的小鼠内部,不会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错误。B 选项,由题干可知,注射小鼠的B 细胞,家兔产生免疫反应,所以是小鼠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错误。C 选项,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含针对小鼠B 细胞的抗体,同时不能使小鼠T 细胞凝结成团,已免疫家兔血清与未免疫家兔血清的区别就是是否含有针对小鼠B 细胞的抗体,根据抗体的专一性,可以推断出小鼠B 细胞和小鼠T 细胞有相同抗原,正确。D 选项,小鼠和家兔属于不同的生物,小鼠T 细胞和家兔T 细胞不具有相同抗原。

8.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不.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A 选项,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正确。B 选项,T 细胞是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正确。C 选项,B 淋巴细胞属于体液免疫,错误。D 选项,抗体由浆细胞产生,参与体液免疫,正确。

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选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粘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 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 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B.群落由多个不同种群及无机环境组成

C.群落是各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产物

D.生态系统依靠正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系统的稳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A选项,种群是研究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种群中的个体。B选项,群落由多个不同的种群组成,不包括无机环境。C选项,群落内部的各个种群之间互相适应并且适应环境,正确。D选项,生态系统依靠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系统的稳态,错误。

10.下列关于家庭中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严格的灭菌

B.都需要接种相应微生物

C.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D.都利用异养微生物发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果酒、果醋、泡菜分别用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进行发酵,都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所以不需要严格的灭菌,也不用专门去接种相应的微生物,AB错误。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所以C错误,D正确。

二、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30分。)

11.下列与DNA相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利用不同物质在NaCl中溶解度的差异粗提取DNA

B.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派克宁)染液鉴定DNA

C.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含14N与15N的DNA

D.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不同长度的DNA

【答案】B

【解析】B项错误,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派洛宁)染液观察细胞中

DNA 和RNA 的分布,鉴定DNA 应利用二苯

胺溶液,所以选B。

12.细胞内的磷酸果糖激酶(酶P )催化下列

反应:果糖-6-磷酸+ATP 酶

果糖-1,6-二磷酸

+ADP ,这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重要反

应。右图为高、低两种ATP 浓度下酶P 与果糖-6-磷酸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细胞内酶P 催化的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一定范围内,果糖-6-磷酸浓度与酶P 活性呈正相关

C.低ATP 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酶P 的活性

D.酶P 活性受到有氧呼吸产物ATP 的反馈调节

【答案】C

【解析】A 项正确,由题意可知细胞内酶P 催化的反应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重要反应,所以该反应发生在细

胞质基质中。B 项正确,由图可知,一定范围内,

果糖-6-磷酸浓度与酶P 活性呈正相关。C 项错

误,由图可知,低ATP 浓度下,酶P 活性随果

糖-6-磷酸浓度增大而升高至出现最大值,比高

ATP 浓度下更快达到同一最大值,促进了酶P 的活性。D 项正确,由图可知,高ATP 浓度下,酶P 活性随果糖-6-磷酸浓度增大而升高至出现最大值,比低ATP 浓度下增速变小,所以酶P 活性受到有氧呼吸产物ATP 的反馈调节。所以选C 。

13.小麦黄化(失绿)是高等植物基因突变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的现象。科研人员发现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 2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右图所示两条曲线分别为两种类型水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 2吸收速率。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曲线A 和B 与纵坐标轴的交点相同代表呼吸速率相同

B.曲线B表示突变型水稻,其光饱和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较低

C.在P点处突变型和野生型水稻的真(总)光合速率一定相同

D.低于P点时,限制突变型小麦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

强度

【答案】B

【解析】A项正确,由图可知,曲线A和B与纵坐标轴的交点相同代表呼吸速率相同。B项错误,由题意可知,某突变型水稻叶片固定CO2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结合图可知,曲线A表示突变型水稻,其光饱和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较高。C项正确,由图可知,在P点处突变型和野生型水稻净光合速率相同,因为两种水稻呼吸速率相同,所以P点处真(总)光合速率一定相同。D项正确,由图可知,低于P点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升高,所以限制突变型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所以选B。

14.分裂间期依次分为G1、S和G2期,研究者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如下图所示。其中灰色的部分是细胞核,黑点代表中心体。下列推测不合理

...的是()

A.中心体的复制始于G1期,在G2期复制完毕

B.中心体和DNA的复制可能同时进行

C.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

D.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

【答案】A

【解析】A项错误,由左图可知,中心体复制在S期完毕。B项正确,

由左图可知,中心体和DNA的复制可能同时进行。C项正确,由左图可知,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D项正确,由中间图可知,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所以选A。

15.某初级精母细胞在发生减数分裂时,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特殊的联会现象(如下图,字母为染色体区段的标号,数字为染色体的标号),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遗传信息不丢失的配子才成活。以下分析不正确

...的是()

A.可利用光镜观察这种特殊联会现象

B.②、④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C.图中四条染色体共有4种分离方式

D.含①、③或②、④的配子可以成活

【答案】C

【解析】A项正确,可利用光镜观察这种特殊联会现象。B项正确,由图可知,②、④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项错误,由题意可知,图中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共有3种分离方式。D项正确,由题意可知,含①、③或②、④的配子,遗传信息没有丢失,可以成活。所以选C。

16.右图为中心法则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发生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

B.①④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C.细胞中的tRNA通过④过程复制

D.⑤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

【答案】D

【解析】A选项:①②③过程分别为DNA的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对于细胞核基因来说,①②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中,③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对于线粒体基因来说,①②③过程都可以发生在线粒体中,所以A错误;B选项:①过程为DNA的复制,所涉及到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T,G-C,④过程为RNA的复制,所涉及到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U,G-C,所以B错误;C选项:细胞中的tRNA的形成由DNA转录而来,所以C错误;D选项:⑤过程为逆转录过程,需要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所以D正确。

17.下图表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甲病属于伴X 染色体遗传,Ⅱ-5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4个体的基因型只有一种

C.Ⅲ-9患两种病的原因是Ⅱ-4形成卵细胞时发生了交叉互换

D.Ⅲ-11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病概率是1/8

【答案】D

【解析】A选项:根据Ⅱ4、Ⅱ5及Ⅲ8个体,可以看出符合“无中生有”规律,所以判定为隐性致病,再结合题干Ⅱ5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可以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A正确;B选项:

由遗传图谱可知甲病代代相传,结合题干,综合得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所以根据Ⅱ4、Ⅱ5、Ⅲ8、Ⅲ10及Ⅲ11个体的患病情况综合得知Ⅱ4的基因型只有一种,即X AB X ab(其中,用A代表甲病致病基因,用b代表乙病致病基因),所以B正确;C选项:正常情况下Ⅲ9个体的基因型应为X AB Y或X ab Y,但遗传图谱中确显示其两病都患,即基因型为X Ab Y,再结合Ⅱ4的基因型(X AB X ab)和Ⅱ5的基因型(X aB Y)可知,是Ⅱ4个体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所以C正确;D选项:若Ⅲ11(X ab X aB)与正常男性婚配(X aB Y)时,后代患病概率为1/4(X ab Y),所以D错误。

18.瑞特综合征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患者神经系统异常,运动控制能力丧失。研究表明,MECP2基因突变的小鼠神经元细胞中与运动有关的基因信息是正常的,但无法正常表达,突变小鼠表现为活动能力极弱。当研究者开启了突变小鼠体内MECP2基因的表达后,小鼠的活动能力迅速恢复正常。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

B.瑞特综合征患者的基因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C.MECP2基因突变小鼠的神经发育不良导致其运动能力减弱

D.瑞特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细胞中也存在MECP2突变基因

【答案】C

【解析】A选项:由题干可知小鼠的MECP2基因突变后,与运动有关的基因也无法正常表达,由此可推测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调节与运动有关的基因的表达,所以A正确;B选项:只要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就是可遗传变异,所以瑞特综合征患者的基因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所以B正确;C选项:由题干可知“瑞特综合征患者神经系统异常,运动控制能力丧失”,仅可推测出MECP2基因突变小鼠的神经发育不良导致其运动能力减弱,但不确定是系统控制出现问题还是

神经发育出现问题,所以C错误;D选项:同一个体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一个个体中的所有细胞(除某些特殊的细胞如成熟的红细胞外),其他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均相同,因为突变型小鼠的MECP2基因发生突变,其肝脏细胞中也应当是突变基因,所以D正确。19.穿梭育种是近年来小麦育种采用的新模式。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国际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下列关于穿梭育种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

B.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

C.穿梭育种充分地利用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

D.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答案】D

【解析】A选项: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所以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会存在差异,所以A正确;B选项:由题干可知穿梭育种是将小麦植株不断地反复种植在两个地区,然后进行选择和鉴定而得到的小麦新品种,所以此小麦新品种一定是能够同时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的新品种,所以B正确;C选项:由题干可知穿梭育种是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国际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

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即获得新品种的原理主要是基

因重组,利用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所以C正确;

D选项:由C选项解析可知穿梭育种的主要原理是

基因重组,所以D错误。

20.右图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细胞a

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

胞b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下丘脑通过血液联系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

B.细胞a与细胞b分泌的激素有拮抗作

C.生长激素可与多种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

D.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B细胞分化

【答案】D

【解析】A选项:由右图及题干可知下丘脑分泌细胞a泌的激素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到垂体相关部位,作用于垂体,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所以下丘脑通过血液联系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所以A正确;B选项:有题干可知: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再结合拮抗作用的定义(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过程起相反的作用效果),所以细胞a与细胞b分泌的激素有拮抗作用,所以B正确;C 选项:生长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结合右图可知生长激素作用于胸腺、软骨、脂肪等等,所以生长激素可以与多种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所以C正确;D选项:由右图可知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胸腺中无B细胞,所以D错误。

2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诱导愈伤组织生根时,需要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比例

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得到无籽番茄

C.用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促进其生芽

D.用赤霉素处理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答案】B

【解析】A错,植物组织培养中提高生长素比例,诱导生根。C错,脱落酸抑制生芽。D错,乙烯促进成熟。

22.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若干天后,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答案】C

【解析】题干信息不能获知“提取物A”成分,只说明为非小鼠物种的某动物。第一次没有明显异常,第二次产生异常反应,可理解为过敏现象,第一次注射的是过敏原,在第二次注射时产生快速、明显的免疫反应,即过敏现象。

23.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

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人类采用过引入狐狸

和黏液瘤病毒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右图所

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a年之前欧洲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原

因是缺少天敌

B.狐狸防治兔子效果不好的原因是狐狸可能喜欢捕食袋鼠

C.黏液瘤病毒使欧洲兔致命,对袋鼠影响并不大的原因是病毒的

专性寄生

D.c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的原因是病毒诱导其发生抗性变异【答案】D

【解析】病毒不能诱导发生抗性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欧洲兔种群数量的回升是由于种群的整体抗性增强引起的。

2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循环流动

【答案】B

【解析】该食物网的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所以A错。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到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方法为(3780+4200)/31920=25%,所以B正确。太阳鱼同化的总能量为1483,传递到下一营养及(鲈鱼)的能量为126,剩余能量(1357)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因此用于呼吸消耗的能量应小于1357,所以C错。能量不能循环,能量的传递是逐级递减的,D错。

25.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花药获得单倍体植株

B.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细胞进行基因治疗

C.将α—抗胰蛋白酶基因转入乳腺细胞培育乳汁中含有该酶的转

基因羊

D.将愈伤组织细胞进行诱变处理并筛选得到抗盐碱的烟草新品种【答案】C

【解析】已分化的细胞不能表达外源基因,需将α-抗胰蛋白酶基因导入受精卵中,经培育获得转基因羊,最终收获目的产物。

三、非选择题(共60分)

26.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其跨膜运输方式是研究热点。

(1)如图所示,小肠上皮细胞利用细胞内外Na+浓度差,通

过______蛋白S吸收葡萄糖。细胞内较低的Na+浓度需要膜上的Na+-K+泵消耗______来维持。据此分析,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在基膜侧,小肠上皮细胞利用蛋白G将吸收的葡萄糖分子通过________方式运出,再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细胞。

(2)人体依靠________调节维持正常血糖浓度,参与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_________。当血糖高于正常值时,在胰岛素的调节作用下,肝细胞、骨骼肌细胞、脂肪细胞等细胞摄取、____,从而使血糖降低。

(3)研究表明,胰岛素的靶细胞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GLUT4来摄取葡萄糖,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调控GLUT4的储存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大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称为胰岛素抵抗。请结合上述研究,从两个不同角度解释胰岛素抵抗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转运(或“载体”);ATP;主动转运(或“主动运输”);易化(协助)扩散(2)神经–体液;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利用和转化葡萄糖(3)胰岛素受体异常导致胰岛素信号不能正常传递;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细胞内信号传递过程异常;胰岛素靶细胞GLUT4储存囊泡转运至细胞膜受阻;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正常结合;胰岛素的拮抗激素增多,降低胰岛素的作用注:正确写出以上任意一点,可得1分,共2分。或从其他两个不同角度解释,合理即可得分。

【解析】(1)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由图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在蛋白S的协助下,因此蛋白S应为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同时该过程依赖细胞内高浓度的Na+实现,细胞内高浓度的Na+依赖细胞膜上的钠钾泵产生,钠钾泵对离子的运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据此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消耗能量需要载体属于

主动运输,在基膜侧葡萄糖转运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因此基膜侧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2)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过程,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共同实现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主要参与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肾上腺激素等,其中胰岛素为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主要功能为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以及利用,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促进肝糖原的合成。(3)根据题中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主要流程可以简单描述为:胰岛素被受体细胞识别,受体细胞接受胰岛素信号后表面的GLUT4参与葡萄糖转运入受体细胞的过程,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因此从上述过程中任一阶段进行解释均可。

27.(7分)为研究真核细胞成熟mRNA分子上第一位核苷酸的结构修饰对其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探索。

(1)mRNA是__________过程的模板,其结构修饰会影响它的半衰期。

(2)正常情况下,成熟mRNA分子5’端的修饰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可知,成熟mRNA分子第一位核苷酸的全称是__________,它被进行了碱基A甲基化(m6A)和核糖甲基化(A m)以及5’端加__________的修饰。

(3)研究者分别将有m7G、无m7G的mRNA导入细胞,检测到有m7G组的mRNA半衰期为无m7G组的2.3倍,这说明_______ _________。

(4)为研究m6A和A m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者用特定的酶水解四种不同修饰的mRNA分子,检测游离的m7GDP量,结果如图2。

①本实验中,对照组是__________组。

②由图1可知,水解酶的作用部位是__________号磷酸之间化学

键;由图2可知,__________修饰对mRNA结构稳定性的作用最强。

【答案】(1)翻译(2)腺嘌呤核糖核苷酸;m7Gpp(或m7Gppp)(3)m7G能延缓mRNA的降解(4)①m7Gpppm6A m......②II和III;仅m6A

【解析】

(1)mRNA是翻译过程的模板。

(2)根据图1可知,图中下方“注”给出“······”为第2位到第n位核苷酸,所以,图1为第一个核苷酸,图中右侧A碱基与其所连接的核糖均甲基化,所以,这个核苷酸的全称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而图1中左侧为额外添加的修饰,由图可以得出,此修饰为m7Gpp或m7Gppp。

(3)由题目可知,m7G组半衰期为无m7G组的2.3倍,所以可以说明,m7G可延长mRNA半衰期,使mRNA稳定性更强,所以m7G能延缓mRNA的降解。

(4)①由题可知,实验目的为研究m6A和A m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根据(2)可知,正常情况下,成熟mRNA分子5’端的修饰包括m6A、

A m、m7Gpp(或m7Gppp),所以对照组为m7Gpppm6A m。

②由题可知,水解酶水解mRNA后能够检测到m7GDP,所以如图1,水解酶作用部位是II、III;由图2可知,游离m7GDP含量最少的组为对mRNA结构稳定性的作用最强的,即图中m7Gpppm6A组,所以被m6A修饰。

28.(8分)抗生素耐药性是微生物的一种自然进化过程。现在我们使用的抗生素大多来自于放线菌(一种与细菌细胞结构类似的原核生物),研究发现,病原细菌的耐药基因往往是通过图1所示机理获得的。

(1)病原细菌通过接合方式将自己质粒上的一段DNA序列a转移到放线菌细胞中,放线菌的抗生素耐药基因“跳跃”至病原细菌的DNA序列上,与病原细菌的DNA发生________,形成b。

(2)放线菌裂解死亡后,b会释放到环境中。病原细菌从周围环境中吸收b,这一过程称为细菌的_______。

(3)病原细菌将吸收的b整合到自己的_______上,从而获得抗生素耐药性。序列a在耐药基因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

(4)病原细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主要机理如图2所示。据图可知,病原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途径有_______。

(5)研究发现,由于抗生素的大量生产和滥用,导致人类肠道中病原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从进化的角度分析细菌耐药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

(6)由于抗生素在医疗以及养殖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中出现了大量抗性污染热点区,抗性基因可以通过多种直接或间接的传播途径最终进入水体和土壤。请你提出一项对应抗生素耐药性蔓延的措施_______。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8分)

(1)DNA(基因)重组

(2)转化

(3)拟核;基因载体

(4)通过(特异性或多重耐药)外排泵将抗生素排出细胞外,降低胞内抗生素浓度而表现出抗性;通过对抗生素靶位点的修饰,使抗生素无法与之结合而表现出抗性;通过抗生素失活酶使抗生素降解,失去功能。

注:正确写出以上任意一点,可得1分,共2分。

(5)抗生素对病原细菌的选择作用,导致病原细菌中耐药基因频率增大

(6)①管理或减少抗生素的生产、使用及向自然环境排放;②监测医院、养殖场等周围环境中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③研制新型替代药物;④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消除和缓解耐

药性发生和传播;⑤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认识,减少抗生素滥用。

注:正确写出以上任意一点,可得1分。其他措施合理,也可得分。【解析】

(1)由题干可知,抗生素耐药基因“跳跃”至病原细菌的DNA序列上,属于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和载体相结合,原理属于基因重组。(2)病原细菌从周围环境中吸收b,这一过程属于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称之为目的基因的转化。

(3)病原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只能将吸收的b整合到自己的拟核DNA上,从而获得抗生素耐药性。序列a在基因工程中可以作为载体。

(4)由图2可知,病原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途径有:细菌细胞膜上有特异性外排泵和多重耐药外排泵,可以把进入细菌内的抗生素通过外排泵排出细胞外,降低胞内抗生素浓度而表现出抗性;细菌细胞内,含有抗生素靶位点修饰酶,通过对抗生素靶位点的修饰,使抗生素无法与之结合而表现出抗性;细菌细胞内,含有抗生素失活酶,通过抗生素失活酶使抗生素降解,失去功能。

(5)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抗生素对病原细菌的选择作用,导致病原细菌中耐药基因频率增大。

(6)抗生素耐药性蔓延的措施可以有:①管理或减少抗生素的生产、使用及向自然环境排放;②监测医院、养殖场等周围环境中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③研制新型替代药物;④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消除和缓解耐药性发生和传播;⑤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认识,减少抗生素滥用。

29.(8分)为研究水杨酸(SA)对拟南芥种子萌发时下胚轴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实验。

(1)SA是一种植物激素,是对种子萌发、细胞生长等生命活动起_______作用的信息分子。

2018期末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2017—2018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吉良郈 一、成绩分析 为了在新的学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教学工作中,能做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特将本次期末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本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本次考试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参加考试的学生,最高分为90分,只有一人,最低分为 20分,平均分63.19分,及格38人,及格率为71.7%。所以今后要多抓促优秀率,及格率,以促更多的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突出,也要多帮助那极少数掉队的同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指导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跟上同学的步伐。 二、试卷及试题分析 本次试卷是一份难易适中、从课向课外有机延伸的试卷。试卷主客观题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体味生活,滋养人文思想。本试卷共四大块,即积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口语交际.文言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写作,卷面分值为120分,试题以新课标思想为指导,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求指导教学,培养语文素养。从考查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并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理解、运用能力为主。重点关注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注重语文学科的生活性、思想性,让课本、生活、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1、注重基础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在积累与运用板块中,围涉及字词的识记、古诗词的背诵及赏析、名著阅读、语言实际运用题等,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扩展阅读量,增加视野。同时注重积累知识、语言文字能力的运用考查。 2、着眼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包含对记叙文和散文的文本理解。容丰富,形式灵活,有深度。分值分布合理。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测试,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考查学生主观判断能力,并要求学生对一些相关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灵活性、思维性较强。如综合性能力考查。这些都是学生日常广读博览,有所积

2018.03高三丰台一模生物及答案

2018.03 丰台一模生物试题与答案 1.下列显微观察实验不需要...经过染色处理的是 A .观察新鲜黑藻叶片的细胞质流动 B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C .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 D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2.右图表示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四环素抑制tRNA 与细菌核糖体的A 位点结合,使蛋白质合成停止,从而阻断细菌的生长,常用于治疗一些细菌引起的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mRNA B .四环素与A 位点结合促进了新肽键 的形成 C .图中从E 位点离开的tRNA 可转运甲 硫氨酸 D .人体细胞与细菌细胞的核糖体没有 差异 3和仙人掌是两种地雀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蒺藜的种子大而坚硬,外部长有尖刺。干旱过后,中地雀的种群数量剧烈下降,雌性死亡更多。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两种地雀的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 B .仙人掌地雀不食用蒺藜种子因而与中地雀无竞争关系 C .中地雀小喙个体和雌性个体死亡率高的原因是食物组成的变化 D .大粒种子的选择作用将会导致中地雀喙尺寸的平均值增加 4.高原鼠兔对高原低氧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高原鼠兔细胞中部分糖代谢途径如图所示,骨骼肌和肝细胞中相关指标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肝细胞LDH 相对表达量增加有助于乳酸转化为葡萄糖和糖原 C .低氧环境中高原鼠兔不进行有氧呼吸说明细胞中缺少线粒体 D .高原鼠兔血清中PC 含量异常增高的原因是骨骼肌细胞受损 5.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及持续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浆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2018年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 、 按顺序填写声母。(10分) b ( ) m ( ) d ( ) n ( ) g ( ) h j ( ) x z ( ) s zh ( ) sh ( ) y ( ) 二、看拼音写词语。(16分) 三、读句子,给“数”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①shù②shǔ 1.我喜欢玩数()字游戏。 2.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3.数()学课上,我们学数()数()。 四、比一比,再组词。(10分) 干( ) 们( ) 和( ) 飞( ) 鸟( ) 千( ) 门( ) 禾( ) 风( ) 马( ) 五、我会填。(12分) 1.“几”共有几画(),第二画是(),组词()。 2.“午”共有几画(),第二画是(),组词()。 3.“冬”共有几画(),第五画是(),组词()。六、拼字游戏。(先连一连,再写到下面的方框里)(6分) 七、连一连。(8分) 八、对号入座。(选一选,填一填)(12分) 1. 头块把条位双 一()牛一()小鱼 一()扇子 一()西瓜一()鞋一()朋友 2. 他 她它 ()是我爸爸。 ()是一只蚂蚁。 3. 以已 我()后要认真听老师讲课。 我()经是个男子汉了。 4. 什么 怎么 这道题()这样难做! 你昨天干()去了? 九、课文留声机。(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我们是祖国的()( ),祖国就是我们的()。dōng xi ( ) zuǒyòu ( ) lǎo shī ( ) zìjǐ ( ) yǐhòu ( ) gāo xìng ( ) chéng zhǎng ( ) yǎn lèi ( ) 小鸟 小虫 小母鸡 我 在田里 在天上 在家里 在地上 飞 爬 种稻子 看书

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生物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6ⅹ6=36)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A.食虫鸟见到某些昆虫的幼虫不敢食 B.熟睡的人被蚊虫叮咬会动一动 C.精彩的哑剧表演引来人们的热烈掌声 D.电刺激与离体腓肠肌相连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 2、下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素,且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C.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②、④等载体有关,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3、有关右图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有两条捕食链

B.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D.该图表示生物群落,狐为第三、四营养级 4、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主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免疫系统能清除部分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B.食物消化后的酸性物质进入内环境,pH会发生偏移 C.当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被破坏 D.温度影响酶活性,所以人的体温是不变的 6、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人体内环境的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D.人体体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始终可以维持在37 ℃左右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4分) 7、下图是生长素浓度与其作用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完整)2018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18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这次语文期末检测题目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孩子都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也给教师教学指明了方向。 对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结构,准确把握识字写字说句的教学重点,明确了今后教学需努力的方向。 一出题情况。 最新的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本次检测共有十三道题,卷面实际分分,卷面书写分分。 试卷内容涵盖丰富,字词句段都有涉及,试卷出题注重识字词句的积累,很好地体现了学段特点,试卷题型多样,题量和难度较为适中。 从考察学生识字识词说句的各方面能力来看,第二三四大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识字能力,占分。 第五六七八大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词语的积累理解与运用,占分。 第九十十一题主要考察句子的运用理解和积累,占分。 第十二十三题重要考察句子的运用理解句段的组成等,占分。 第一大题考察大小写字母的字形识记辨认情况,占分。 二答卷情况。 考试总体成绩及分析。 分以上有人,占%;及格人数人,占%;人平分分,%最低分人均分为

分。 总体来说,优秀率人平分相对于平时,成绩不够理想,部分同学成绩有失水准,还有上升的空间。 各大题答题情况及错误举例原因分析。 ⑴第一大题,是让大小写字母连成一家人。 有人未得满分,人得分在分以下。 说明此题掌握基本上还行。 但是部分同学粗心导致失分,如阮鹏刘想陶硕都丢了两分。 ⑴第二大题,看拼音写词语,有个词语分。 其中诗词变化语言这三个词错误较多,有人得分在分以下,有人得分只有几分,这是导致这几人不及格的重要原因。 刚才错误较多的三个词,都是平时复习忽略的原因,尤其是变化语言两个词复习少,诗词的词字未作会写的要求。 ⑴第三大题,有个字组词,共分。 其中未得满分的有人,说明此题大部分同学掌握较牢固。 其中部分同学错误纯属粗心,如陶硕把坐座两个字中土写掉了一横。 喻鹏将找到的找左边写成了两横。 王鑫将说话写成话说。 其余几个做错的同学属未能真正认识字的读音意义而写错了。 ⑴第四大题,有个小题共分。

2018届广西南宁市高三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广西南宁市2018届高三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细胞内的囊泡可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B. 动物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C. 细胞核中可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过程 D. 醋酸洋红使染色体着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B ... ... ... ... 2. 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 细胞内液渗透压发生变化对细胞外液渗透压会产生影响 C. 过敏反应发生局部肿胀一定是由于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所致 D. H7N9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在内环境中进行RNA的复制 【答案】B 【解析】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A错误;通过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保持平衡,故细胞内液渗透压发生变化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随之变化,B正确;过敏反应发生局部肿胀是由于组织液中水分增多所致,C错误;H7N9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D 错误。 3. 研究发现,经溶血磷脂酸(LPA)触发,细胞可以转变成液体状而移动。若阻断LPA信号则可以阻止癌细胞的扩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癌细胞易扩散与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减少有关 B. LPA信号发挥作用后会改变细胞膜的流动程度 C. 细胞癌变的本质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

D. LPA信号发挥作用时,相应的靶细胞能产生抗体 【答案】D 【解析】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使癌细胞易于扩散和转移,A正确;据题意“经溶血磷脂酸(LPA)触发,细胞可以转变成液体状而移动”可知,LPA信号发挥作用后会改变细胞膜的流动程度,B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C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而不是由相应的靶细胞产生的,D错误。 4. 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图甲、乙(“一”表示未用激素处理,“十”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十”越多激素浓度越高)实验一可作为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请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a两组均为对照组,两者的大豆芽内不含生长素 B. 根据实验一预实验,在正式实验时还需设计不用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 C. 实验一为预实验,则图示结果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 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推测出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促进乙烯的合成 【答案】D 【解析】大豆芽自身也可以产生生长素,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因此A、a组也含有生长素,A错误;根据实验一预实验,在正式实验时,浓度梯度设置在B和D之间,不需要设计空白对照,B错误;根据实验一的结果可知,B、C、D组胚轴长度均高于A组,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没有体现抑制生长的作用,故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错误;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结果可以推测出较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伸长生长,D正确。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乙烯利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图可知,图甲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生长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增强,超过一定的浓度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图乙是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伸长和增粗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随乙烯利浓度升高,伸

2017-2018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模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 试题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7小题,其中1-6小题每题2分,第7小题10分共2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蹒.跚(p án ) 歼.灭(jiān) 浩瀚(hào) 罄.竹难书(qìng ) B.嶙峋.(x ún ) 河堤(tí ) 诘责(jié) 油光可鉴(jiàn) C.荒谬.(mi ù) 驿.站(yì) 阻遏.(y è) 毛骨悚. 然(s ǒn ɡ) D.辟邪..(pì xié) 潮汐.(x ī) 娴.熟xián 锐不可当. (d ?ng ) 2.下列选项中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屈曲 斟酌 应衬 不拆不挠 B.磷峋 镂空 轩榭 坦荡如舐 C.提跋 星晨 凋谢 自出心裁 D.婆娑 主宰 秀颀 恹恹欲睡 3.下列语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这篇小说,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抑扬顿挫....,语言幽默诙谐,让人只想先睹为快。 B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惟妙惟肖.... 。 C .进入考场后,大家屏气敛声....,听监考老师讲考场规则和注意事项。 D .小张个子高高,仪表堂堂,在全班可以说是鹤立鸡群.... 。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早春天气, , ; ,水天一色, , 卧龙一般, ,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①湖水苍茫 ②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 ③它有生命 ④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⑤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 A .①②③⑤④ B .⑤④①②③ C .⑤①④②③ D .②③①④⑤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 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B. 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C. 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D. 浙江卫视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综艺类节目都办得有声有色。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B.“唐宋八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白居易、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 《背影》作者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D.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著名诗人。杜诗反映了唐由盛转衰的 过程,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7.古诗词积累(10分) (1)角声满天秋色里, 。 (2)感时花溅泪, 。 (3). , 。小园香径独徘徊。 (4)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 。 (5)《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颈联诗句是: , 。 (6)《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 叹之情的诗句是“ , ”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应用(本大题含8-9小题,共8分) 8、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 、B 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 要求:①不变更原意;②人物、人称表达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4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请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找她行不行。” A .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 小王: B .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 小王: 9、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4分) 学生上课按身高排座位,这似乎已成了班主任的惯例。但是,广州一所中学打破常规,让学生自行找同桌。此举在中学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对于“学校排座位,学生说了算”这种做法,师生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请你参加这场讨论,发表你的意见。 三、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1-2题。(5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年级: 班级: 姓名: 考号: 座位号: 装. 订. 线. 答 题 不 超 过 此 线

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题分第Ⅰ(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膜功能的是 A.控制某些分子和离子出入细胞 B.细胞识别、细胞与环境之间物质交换 C.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D.控制合成细胞内所需要的各种物质 2.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的现象有 A.质壁分离时,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壁 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 C.叶绿体和核糖体随细胞质在流动 D.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细胞 3.肝糖元经酶的催化作用,最后水解成 A.麦芽糖 B.葡萄糖 C.CO2和H2O D.乳糖 4.右图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次的图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生物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 B.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C.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D.该细胞中含有8个DNA分子 5右图所示的两盆相似植物被完全密封,甲不透光,乙可透光,其余 条件均相同。在较强光照两小时后,其结果最可能是 A.甲植物增重,装置内气体的量减少 B.乙植物增重,装置内气体的量减少 C.甲植物减轻,装置内气体的量不变 D.乙植物减轻,装置内气体的量不变 6.依右图有关工具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切断a处的酶为限制性内切酶 B.连接a处的酶为DNA连接酶 C.切断b处的酶为解旋酶 D.连接b处的酶为RNA聚合酶 7.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下列哪组杂交子 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A.白♀×白♂ B.杂合红♀×红♂ C.白♀×红♂ D.杂合红♀×白♂ 8.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大量增加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不正确解释是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 C. 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排出 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9.某人曾感染了细菌,当这种细菌再次侵入人体后发生的是 A.造血干细胞→B细胞 B.记忆细胞→浆细胞 C.T细胞→效应T细胞 D.记忆细胞→抗体 10.某人因受到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此人

2018年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有策略 所谓考后试卷分析,是指考试后订正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分析考试的收获以及考试暴露出的问题,然后归类,逐一进行对照并制订出自我提高的措施与方法。所以,试卷分析要讲究以下四个策略: 1.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 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 分析思路是: 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 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 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 通常情况下,学生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 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 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 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 上述问题逐步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找到整体方向了。 2.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 要点有三: 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 ③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3.从口头分析到书面分析

2018年语文期末试卷

合江县2018年秋期学生学业水平检测第三次月考试卷29. 写一句你课外收集到的描写动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海面上,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这两个句子应该读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基础盘点(39分)。 (一)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在答题卡上涂“V',错的在答题卡上涂“ X”°(4分) 1. 《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 2. 《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谊。 3. 达?芬奇用他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成为了永恒的美丽的象征。 4.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句中的“扑”可以换成“飞”,不影响表达效果。 5. “响遏行云”这个成语故事中薛谭那高亢的歌声令秦青入迷。 6. 课文以“金色的脚印”为题,是因为它既是对全文的概括,也是对美好、崇高感情的赞美。 7.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这段话表现了这头战象的善良 与忠诚。 8.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的遗像前后战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 守灵的白翼天使。”这两句话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尊敬与爱戴。 (二)读文段,在拼音后面的括号里写出字、词(7分)。 9. 动物世界有情有意,与老人相y K)相su 1()的海鸥,千方百计ch 0()备冬粮的松鼠,英wt() h do()迈的嘎唆,久别chmg()f印g()的正太郎一家,经历pi cn()j 0)的军犬黑子,它们有智慧, 有C()z eng(),它们与人类共生共c tn(),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动物,与动物h e()xi <)相处吧。(三)写出画线字的正确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4分)。 10. 横遭不幸(h aig h eng)11. 曲高和寡(h e h e ) 12.排山倒海(d co d co)13. 应声而来(y mg y ing) (四)给“故”选择正确的义项填在括号里,并用剩下的两个义项组词。(3分)。 故:A.原因B. 故意C.事故D.原来的E.朋友F.(人)死亡 14.故作镇静()15.病故()16. 缘故()17.沾亲带故() 18. 组词:, (五)补充词语,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7分)。 19. 余音绕()()笔生花引人()胜美不胜() 雅()共赏独具()心巧()天工脍()人口 20. 音乐会上,既有()的流行音乐,也有()的世界名曲,一曲终了,(), 令人回味无穷。 21. 小作者真是(),写出的文章构思(),内容()。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22. “碰翻了你的文具盒又怎么样?反正我不是故意的。”(改为礼貌用语) 23. 兄妹俩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兄妹俩家里太穷了。(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连起来) 24. 贝多芬弹得很纯熟,感情很深。(改为感叹句)25. 独脚海鸥只有一只脚,停落时得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双重否定句) (七)回顾、拓展(10分)。 26. _________________ “,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戴着黄金笼 、阅读茶座(31分) 莫扎特的造访(赵丽宏) 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把你引进天堂,音乐家也有烦燥不安的时候。但是,有一位音乐家列_______________ 外,那便是莫扎特。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妻子在读 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音乐对我们全家都没有妨碍,尤其是像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样的作品,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还不到10岁。儿子睁大了眼睛,惊奇地问:真 的?他是天才?”是的,是天才,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我这样回答儿子。 1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懂憬。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美妙的旋律无所不至,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草地上拂过,没有什么能躲过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膀…… 我问儿子,在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看到了什么。儿子说:我看见一个金头发的孩子 在弹琴。他坐在花园里,身边有很大的喷泉,喷出银色的水花,漫天飞舞。”妻子说:我看见一条小 溪在绿色的山坡上流淌,小溪里都是五彩的石头。”儿子笑着总结:有喷泉,也有小溪,还有春天 下雨时在树林里听到的声音。” 说完话,我们仍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除了音乐,家里没有其他声音,然而世界上一切美丽的音响都在我们小小的家中回荡?…有莫扎特的音乐陪伴着,家里是多么安静多么美好,连阴郁的天气我们也能感受到阳光灿烂的情调。 我告诉儿子,莫扎特离开人世时,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他甚至没有为自己留下买一口棺材的钱。在风雪中,他被不认识的人埋葬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人们甚至无法在他的墓地上献上一朵小花。 他为什么那么穷?”儿子的目光里饱含着困惑和不平。 因为那时音乐不值钱。”我的回答无奈而黯然。 这时,我们的耳边充满了莫扎特的音乐,是他的最后一部交响乐《第四十一交响曲》。那是蓝色的海水,平静地冲洗着沙滩;那是人心和天籁的融和,是超越时空的预言,是不死的灵魂在呼吸。天地间回响着那永恒的潮汐,无穷无尽…… 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27.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这个成语是从___ 的故事流传而来的。28. 翻译句子“伯牙谓世再无知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钱算什么?”儿子突然喊道,钱会烂掉,音乐活在人的心里! 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所有的墙壁都消失了,可以看到最遥远的风景。莫扎特像 六年级语文学科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六年级语文学科月考第1页共4页 1 六年级语文学科月考第2页共4页

高三期末考试生物下册范文2篇

高三期末考试生物下册范文2篇 高三期末考试生物下册范文2篇 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高三频道给大家整理的《高三期末考试生物下册范文2篇》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高三期末考试生物下册范文1】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 B.格里菲思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不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以使用93号汽油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含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 2.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TP、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 B.磷脂、质粒都含有的元素是C、H、O、N、P 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D.性激素和胰岛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3.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血浆渗透压由无机盐维持 B.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细胞进行脂肪、DNA、RNA等物质合成时都需要磷酸盐 D.K是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4.下列关于真核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同一条链上的碱基A与T通过氢键连接 B.胆固醇是对细胞有害的一类物质 C.抗利尿激素会促进人体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D.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5.下列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们分别是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全过程的场所 B.它们都可以产生水和ATP C.在光镜下,可以分别观察到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 D.线粒体在生物细胞中普遍存在,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6.成年雄性小鼠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0个四分体,将该小鼠的一个分裂旺盛的未标记的体细胞放入32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当该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有80条染色体被32P标记 B.含有2组中心体 C.每一极含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 D.含有4个染色体组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54分) 7.(11分)测定透明密闭玻璃罩内某植物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或O2消耗量(相对值)随温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据图推测,该植物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垣曲初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7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问题探究四类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试题适中。但是考试内容期中前的占的多,期中后学的知识考的太少。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十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十个班优生率和及格率差距都较大,306班和309班退步了,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材料解析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工整、不规范。字很难认,

字的大小不一。 (2)概念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不同概念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混淆。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4)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方方面面的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

2018年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2018年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真阅读下面每组拼音,相信你一定能写出词语来。(8分)pén g yǒu rèqín g mǎyǐzhǔyì 二、比一比,再组词。(20分) 关()远()亮()活()办()送()玩()高()话()为()象()过()量()吧()队()像()时()童()把()认() 三、写出反义词。(10分) 晚()无()前()黑()慢()是()旧()冷()开()老() 四、快乐加减。(8分)

走+干=赶日+月=立+=童 叶-口=十会-人=香-=日 五、选适当的词填在括号里。(8分) 片个方包位把面口 一()鱼塘一()老师一()松果一()井一()叶子一()旗子一()菜子一()尺 六、我会填。(你能把古诗补充完整吗?)(6分) 春晓 ()眠()觉晓,()()闻啼()。 夜()()()(),()落()()()。 八、请把括号里不合适的字或拼音划去。(7分) 1、我(和合)妈妈去(工公)园看书。 2、儿(同童)散学归来(早草)。 3、(他她)是我的奶奶,(他她)是你的爷爷。 4、小白兔向老山羊要白菜的种(zhǒn g zhòn g)子。 九、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1)我和妈妈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 一边。 (2)李老师正忙着改作业呢! 正。(3)天气渐渐热起来。 渐渐。 十、你能用线将下例的词语正确地连接起来吗?(12分) 轻轻的贝壳机灵的头发 雪白的步子碧绿的小鸟 青青的小草乌黑的叶子 懒洋洋地说美丽的松果 慢吞吞地走进来可口的问题 兴冲冲地晒太阳透明的翅膀 十、阅读文段,按要求作答。(7分) 春天来了,小草慢慢地染(rǎn)绿了大地,树木开始长出了嫩嫩的绿叶。蓝蓝的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红红的太阳撒下温暖的阳光。远远一片片野花都开了,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春天真美丽呀!我爱春天。 1、这段共有()句。(1分) 2、在短文中选合适的词填空。(4分)

高三生物期末测试卷

高三生物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起着调节、控制物质与能量代谢的作用。下列关于人体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膜岛素作为信息分子可催化细胞中糖类物质的氧化分解 B. 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使其兴奋或抑制 C. 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可作为信息分子作用于脑干细胞 D. 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答案】D 【解析】膜岛素分子有调节作用,无催化作用;神经递质也可作用于肌肉或腺体细胞,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CO2 ;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故选D。 2. rRNA和RNA聚合酶是人体细胞内的两种重要的大分子物质,下列有关二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A.rRNA的单体是核糖核昔酸,RNA聚合酶的单体是氨基酸 B.二者都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C.二者的合成场所不同且合成都需要ATP水解供能 D.二者都可以自由进出核孔 【答案】D 【解析】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与翻译过程,离不开rRNA和RNA聚合酶的参与。B是正确的。rRNA 在细胞核的核仁中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核蛋白组装成核糖体前体(核糖体亚基),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一步成熟。RNA 聚合酶则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合成后由核孔进入细胞核参与DNA 转录成RNA 的过程。D是错误的。 3. 经研究发现,豌豆种子中含有的SBEI酶能够催化淀粉的合成,SBEI酶受SBEI基因控制合成。皱粒豌豆种子中SBEI基因中插入了少量碱基对导致SBEI酶不能合成,从而不能合成淀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皱粒豌豆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2018年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精品范文】

2018年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8年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31.(1)试题分析 (一)试题评价 本题组是31题材料分析题的第(1)问,以初中生小奇一家致富为材料,设问为“结合材料,分析小奇家致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值为2分。本题主要考查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发展的知识,答案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学生可以从国家政策、个人努力、家乡资源三个角度组织语言回答,学生只要答到两个不同角度即可满分,试题难度适中。材料里也透露了部分答案的信息,如“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小奇家乡有自然风景优美,人文历史浓厚,学生通过审查材料也能获得答案信息,所以本题的设计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分析能力,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 (二)得分情况分析 本题总分2分,最高得分2分,最低得分0分,平均分1.5分,得分率75%,总体得分较好。

(三)学生答题常见错误 1、部分学生试卷留空白,或者书写差,字迹潦草看不清。 2、角度不全面,国家政策、个人努力、家乡资源三个角度只回答其中一个角度。 3、没有结合材料审题、答题,写的答案泛泛而谈,假大空,没有结合材料信息谈小奇家致富的主要原因。 (四)错误成因分析 1、考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不高,对材料不重视,只看设问不看背景材料,不会从材料中筛选关键词,利用材料透露的信息组织答案,所写答案没有针对性。 2、部分考生语言组织能力不强,表达不完整,只写几个字,马虎应对;或者表达不简洁,直接抄材料不归纳,答案指向性不明,导致写了很多分数也不高。 (五)教学意见和建议

1、提高学生针对材料中的关键词组织答题语言的能力,建议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结合材料分析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多角度、多角度、有针对性答题的能力。 2、针对不同设问,规范答题格式,培养学生材料和考点相结合的答题习惯,避免空谈材料或者长篇大论堆积考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和答题规范。 31(2)小结 一、试题评价 本小题设问为:“如果你是小奇,用哪些理由说服父母选择这套方案?” 主要考查国情部分的核心知识点:“节能”“生态”“智能”,还有心理、道德、法律部分的“个性”“安全”“娱乐”,材料涉及网络、扶贫、乡村振兴、智能家居,范围涉及广泛,综合性强,要求紧扣材料,运用基础知识,具体化,材料化,知识化。

2018年闵行区一模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A .细胞体积的大小不同 B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不同 C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D .有无遗传物质 2. 用规范操作对某未知样品的成分进行鉴定,所用试剂和溶液呈 色的结果如表1所示,该样品是 A .可溶性淀粉溶液 B .葡萄糖溶液 C .鸡蛋清溶液 D .植物油 3. 图1所示化合物中能被肠肽酶作用的化学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某班级为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 离程度的关系,用原生质层长度(B )与细胞长度 (A )的比值B/A 表示质壁分离程度,用不同浓度 的NaCl 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 的是 A .浓度1可能是清水对照 B .NaCl 溶液浓度从1至5逐渐升高 C .浓度2已引起质壁分离 D .外界溶液浓度越大,则质壁分离程度越小 5. 下列图示生物无.细胞结构的是 A . B . C . D . 6. 图3示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的某一途 径,①、②表示过程,X 、Y 表示物质,下列 判断错误.. 的是 A .①是糖酵解 B .X 是丙酮酸 C .②是三羧酸循环 D .Y 是H 2O 、O 2 7. 图4表示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花生长(以花的直径表示)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 .赤霉素对花生长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 B .赤霉素浓度越高,对花生长的促进作用越强 C .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花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图2 表1 图3 图1

D .若改赤霉素为生长素,则不可能出现与图示相似的趋势 8. 人患过一次水痘后终身不患水痘,这属于 A .先天免疫 B .特异性免疫 C .人工免疫 D .体液免疫 9. 图5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模式图,下列相关 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胞②→细胞⑥经历了一个细胞周期 B .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细胞③数量最多 C .细胞②染色体的形成有利于后续遗传物质的均分 D .细胞④→细胞⑤细胞染色体数加倍 10.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观察实验中,在低倍镜下观察到被染成淡红色的巨大染色体后, 若需进一步使用高倍镜观察,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A .加大物镜和装片间的距离 B .换为高倍镜 C .调节聚光器和光圈 D .调节细调节器 11. 下列各项中能描述图6所示细胞变化过程的是 A .细胞融合 B .细胞生长 C .细胞分裂 D .细胞分化 12. 下列关于炎热环境下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皮肤血管舒张 B .皮肤血管收缩 C .甲状腺素分泌量增加 D .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13. 下面关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包括2次DNA 复制 B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C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整个过程中有1次核仁核膜的消失和重建 14. 人类红绿色盲性状是由位于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推测正确是 A .父亲色盲,则女儿一定色盲 B .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色盲 C .儿子色盲,则父亲一定色盲 D .女儿色盲,则母亲一定色盲 15. 下列属于生物进化中生物化学证据的是 A .脊椎动物前肢骨骼排列具有规律性 B .生物体内存在某些功能基本消失的器官 C .不同种真核生物细胞色素c 的氨基酸组成有差异 D .地层中保存着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生活遗迹 图5 图6

2018年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四年级语文(人教版)[90分钟内完卷满分100分] 出卷人:###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yú chǔn xī shēng líu chàng jiàn kāng wān yán zuìè xí guàn zhuāng shì 二、我会辨字组词。(6分) 瑕()恋()棉() 假()峦()绵() 稍()幼()弧() 峭()幻()孤() 三、我会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5分) “孤云独去闲”一句中的“闲”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_,再查 音节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_部首,再查_________画。“闲” 在诗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花落谁家。(选词)(6分) 敏锐灵敏灵巧 1、刑侦队长用()的洞察力,发现了罪犯的蛛丝马迹。 2、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地避开。 3、猫的嗅觉(),只要你一切肉,他就会向你喵喵地叫。 虽然……但是……如果……就……只要……就…… 4、一个人()活的诚实,有信用,()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5、()生命短暂,()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6、这件事()值得去做,()应该全神贯注。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总分统计人 得 分 得分阅卷人 得分阅卷人 得分阅卷人 得分阅卷人

五、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10分) 1.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是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的。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芦苇上盖了白雪。(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群结队的山羊在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上悠闲地吃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月的天山很美。(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家长会那天,所有的家长差不多都到了。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一空一分) 1. 在诗人的眼里,春天是多么美好,白居易写下了“日出江花红 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春江图;苏轼写出了“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初春图;翁卷写的是“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作图。 2.在课文中游览山水:“桂林山水______________。”漓江的水的特点 是静、_______、_______,桂林的山_______、秀、_______; 3.虽然生命 _______,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________ 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绝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的更加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10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们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雷达通过无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仿照()重复()阻碍() 2、读了这个片段,我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_、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_、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_。(3分) 3、用______把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画出来。(2分) 4、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发明了雷达,像这样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我能举两个例子:(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