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过程与过程控制7单元课后习题
PLCS7-300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题:第一章:1.什么是可编程控制器?答: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可通过编程或软件配置改变控制对策的控制器。
是一台专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制造的计算机。
它具有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并且具有较强的驱动能力。
2.可编程控制器是如何分类的?简述其特点。
答:一体化紧凑型PLC:电源,CPU中央处理系统,I/O接口都集成在一个机壳内。
标准模块式结构化PLC:各种模块相互独立,并安装在固定的机架上,构成一个完整的PLC应用系统。
3.简述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如何理解PLC的循环扫描工作过程?答: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
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
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PLC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对输入信号进行的是一次性“采样”。
采用这种工作方式,在一个PLC程序循环周期内,即使实际输入信号状态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到PLC 程序的正确执行,从而提高了程序执行的可靠性。
用户程序通过编程器或其他输入设备存放在PLC的用户存储器中。
当PLC 开始运行时,CPU根据系统监控程序的规定顺序,通过扫描,可完成各输入点状态采集或输入数据采集,用户程序的执行,各输出点状态的更新,编程器键入响应和显示器更新及CPU自检等功能。
PLC的扫描可按固定顺序进行,也可按用户程序规定的顺序执行。
4.简述PLC与继电接触器控制在工作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在继电器控制电路中,当电源接通时,电路中所有继电器都处于受制约状态,即该吸合的继电器都同时吸合,不该吸合的继电器受某种条件限制而不能吸合,这种工作方式称为并行工作方式。
而PLC的用户程序是按一定顺序循环执行,所以各软继电器都处于周期性循环扫描接通中,受同一条件制约的各个继电器的动作次序决定于程序扫描顺序,同他们在梯形图中的位置有关,这种工作方式称为串行工作方式。
过程控制与集散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rty y )(∞y t y图1.3 过程控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1-1过程控制系统中有哪些类型的被控量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物位、物性、成分1-2过控系统有哪些基本单元构成,与运动控制系统有无区别被控过程或对象、用于生产过程参数检测的检测仪表和变送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报警保护盒连锁等其他部件过程控制,是一种大系统控制,控制对象比较多,可以想象为过程控制是对一条生1-4衰减比和衰减率 衰减比等于两个相邻同向波峰值之比。
衡量振荡过程衰减程度的指标。
衰减率是经过一个周期以后,波动幅度衰减的百分数。
衡量振荡过程衰减程度的另一种指标。
一般希望过程控制系统的衰减比η=4:1~10:1,相当于衰减率Ψ=0.75到0.9。
若衰减率Ψ =0.75,大约振荡两个波系统进入稳态。
1-5最大动态偏差和超调量有何异同最大动态偏差是指在阶跃响应中,被控参数偏离其最终稳态值的最大偏差量,表现在过渡 过程开始的第一个波峰(y1)。
最大动态偏差是衡量过程控制系统动态准确性的指标。
超调量为最大动态偏差占被控量稳态值的百分比。
余差是指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量新的稳态值与设定值的差值。
余差是过程控制系统稳态准确性的衡量指标。
调节时间ts 是从过渡过程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理论上应该为无限长。
一般认为当被控量进入其稳态值的5%范围内所需时间 就是调节时间.调节时间是过程控制系统快速性的指标。
振荡频率β是振荡周期的倒数。
在同样的振荡频率下,衰减比越大则调节时间越短;当衰减比相同时,则振荡 频率越高,调节时间越短。
振荡频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作为衡量过程控 制系统快速性的指标。
过程控制的目标 安全性 稳定性 经济性过程工业的特点 强调实时性和整体性/全局优化的重要性/安全性要求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 / 被控过程的多样性 / 控制方案的多样性/被控过程属慢过程、多参数控制/定值控制/过程控制多种分类方法 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2-1什么是对象的动态特性,为什么要研究它研究对象特性通常以某种形式的扰动输入对象,引起对象输出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时域或者频域上用微分方程或者传递函数进行描述,称为对象的动态特性。
过程控制复习资料

过程控制复习资料* 过程控制系统课后习题解答(不完全版注:红⾊为未作答题⽬)1.1过程控制系统中有哪些类型的被控量?答:被控量在⼯业⽣产过程中体现的物流性质和操作条件的信息。
如:温度、压⼒、流量、物位、液位、物性、成分。
1.2过程控制系统有哪些基本单元组成?与运动控制系统有⽆区别?答:被控过程或对象、⽤于⽣产过程参数检测的检测仪表和变送仪表、控制器、执⾏机构、报警保护盒连锁等其他部件构成。
过程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对象是多样的,⽽运动控制系统是某个对象的具体控制。
1.3简述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与发展。
答:特点:被控过程的多样性,控制⽅案的多样性,慢过程,参数控制以及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
发展:⼆⼗世纪六⼗年代中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计算机监控系统(SCC );⼆⼗世纪七⼗年代中期,标准信号为4?20mA 的DDZ 川型仪表、DCS 、PLC ;⼋⼗年代以来,DCS 成为流⾏的过程控制系统。
1.4衰减⽐n 和衰减率①可以表征过程控制系统的什么性能?答:⼆者是衡量震荡过程控制系统的过程衰减程度的指标。
1.5最⼤动态偏差与超调量有何异同之处?答:最⼤动态偏差是指在阶跃响应中,被控参数偏离其最终稳态值的最⼤偏差量,⼀般表现在过渡过程开始的第⼀个波峰,最⼤动态偏差站被控量稳态值的百分⽐称为超调量,⼆者均可作为过程控制系统动态准确性的衡量指标。
2.2通常描述对象动态特性的⽅法有哪些?答:测定动态特性的时域⽅法;测定动态特性的频域⽅法;测定动态特性的统计相关⽅法。
2.4单容对象的放⼤系数 K 和时间常数T 各与哪些因素有关,试从物理概念上加以说明,并解释 K , T 的⼤⼩对动态特性的影响?答: T 反应对象响应速度的快慢,T 越⼤,对象响应速度越慢,动态特性越差。
K 是系统的稳态指标,K 越⼤,系统的灵敏度越⾼,动态特性越好。
2.5对象的纯滞后时间产⽣的原因是什么?答: 被控参数位置有⼀段距离,产⽣纯滞后时间。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吸收习题解答

第七章 吸 收7-1 总压101.3 kPa ,温度25℃时,1000克水中含二氧化硫50克,在此浓度范围内亨利定律适用,通过实验测定其亨利系数E 为4.13 MPa , 试求该溶液上方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和相平衡常数m 。
(溶液密度近似取为1000kg/m 3)解: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50640.01391000501864x ==+ 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34.13100.0139kPa=57.41kPa p Ex ==⨯⨯相平衡常数:634.1310Pa40.77101.310PaE m P ⨯===⨯7-2 在逆流喷淋填料塔中用水进行硫化氢气体的吸收,含硫化氢的混合气进口浓度为5%(质量分数),求填料塔出口水溶液中硫化氢的最大浓度。
已知塔内温度为20℃,压强为1.52×105 Pa ,亨利系数E 为48.9MPa 。
解:相平衡常数为:6548.910321.711.5210E m P ⨯===⨯ 硫化氢的混合气进口摩尔浓度:15340.04305953429y ==+若填料塔出口水溶液中硫化氢达最大浓度,在出口处气液相达平衡,即:41max 0.0430 1.3410321.71y x m -===⨯7-3 分析下列过程是吸收过程还是解吸过程,计算其推动力的大小,并在x - y 图上表示。
(1)含NO 2 0.003(摩尔分率)的水溶液和含NO 2 0.06 (摩尔分率) 的混合气接触,总压为101.3kPa ,T=15℃,已知15℃时,NO 2水溶液的亨利系数E =1.68×102 kPa ;(2)气液组成及温度同(1),总压达200kPa (绝对压强)。
解:(1)相平衡常数为:51311.6810Pa 1.658101.310Pa E m P ⨯===⨯ *1 1.6580.0030.00498y m x ==⨯=由于 *y y >,所以该过程是吸收过程。
过程与控制部分课后题答案

1100%()y y σ=⨯∞过程控制系统的一般性框图如图1-1所示:图1-1 过程控制系统的一般性框图 (3)单元组合式仪表的统一信号是如何规定的? 答:各个单元模块之间用统一的标准信号进行联络。
1)模拟仪表的信号:气动0.02 ~0.1MPa ;电动Ⅲ型:4~20mADC 或1~5V DC 。
2)数字式仪表的信号:无统一标准。
(4)试将图1-2加热炉控制系统流程图用方框图表示。
答:加热炉控制系统流程图的方框图如图1-3所示:图1-2 加热炉过程控制系统流程(5)过程控制系统的单项性能指标有哪些?各自是如何定义的?答:1)单项性能指标主要有:衰减比、超调量与最大动态偏差、静差、调节时间、振荡频率、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等。
2)各自定义为:衰减比:等于两个相邻的同向波峰值之比n ; 超调量σ:第一个波峰值1y 与最终稳态值y (∞)之比的百分数:最大动态偏差A :在设定值阶跃响应中,系统过渡过程的第一个峰值超出稳态值的幅度;静差,也称残余偏差C : 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参数所达到的新稳态值y (∞)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C 称为残余偏差,简称残差; 调节时间s t :系统从受干扰开始到被控量进入新的稳态值的5%±(2%±)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振荡频率n ω:过渡过程中相邻两同向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时间间隔叫振荡周期或工作周期,其倒数称为振荡频率;上升时间p t:系统从干扰开始到被控量达到最大值时所需时间;峰值时间pt :过渡过程开始至被控参数到达第一个波峰所需要的时间。
(9)两个流量控制系统如图1-4所示。
试分别说明它们是属于什么系统?并画出各自的系统框图。
图1-4两个流量控制回路示意图答:系统1是前馈控制系统,系统2是反馈控制系统。
系统框图如图1-5如下:系统1 系统2 图1-5两个流量控制回路方框图(10)只要是防爆仪表就可以用于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吗?为什么?答:1)不是这样。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习题答案

第1章(P15)1、基本练习题(1)简述过程控制的特点。
Q:1)系统由被控过程与系列化生产的自动化仪表组成;2)被控过程复杂多样,通用控制系统难以设计;3)控制方案丰富多彩,控制要求越来越高;4)控制过程大多属于慢变过程与参量控制;5)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主要形式。
(2)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试用框图表示其一般组成。
Q:1)过程控制是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简称。
它泛指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工、建材、核能等工业生产中连续的或按一定周期程序进行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控制通常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和物性等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使其保持为定值或按一定规律变化,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并使生产过程按最优化目标自动进行。
2)组成框图:(3))单元组合式仪表的统一信号是如何规定的?Q:各个单元模块之间用统一的标准信号进行联络。
1)模拟仪表的信号:气动0.02~0.1MPa、电动Ⅲ型:4~20mADC或1~5V DC。
2)数字式仪表的信号:无统一标准。
(4)试将图1-2加热炉控制系统流程图用框图表示。
Q:是串级控制系统。
方块图:(5)过程控制系统的单项性能指标有哪些?各自是如何定义的?Q:1)最大偏差、超调量、衰减比、余差、调节时间、峰值时间、振荡周期和频率。
2)略(8)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
Q:1)按结构不同,分为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按设定值不同,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顺序控制系统。
2)略(10)只要是防爆仪表就可以用于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吗?为什么?Q:1)不是这样。
2)比如对安全火花型防爆仪表,还有安全等级方面的考虑等。
(11)构成安全火花型防爆系统的仪表都是安全火花型的吗?为什么?Q:1)是。
2)这是构成安全火花型防爆系统的一个条件。
2、综合练习题(1)简述图1-11所示系统的工作原理,画出控制系统的框图并写明每一框图的输入/输出变量名称和所用仪表的名称。
王福利过程控制系统课后题答案

王福利过程控制系统课后题答案1、什么是对象特性?为什么研究对象特性对象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它使人们能更深刻的认识自动控制的本质,从而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控制质量。
2、何为对象的数学模型?静态数学模型与动态数学模型有哪些区别?在输入(控制输入与扰动输入)作用下,其状态和输出(被控参数)变化的数学表达式;前者是在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达到平衡状态时建立的数学表达式,后者是在输出变量和状态变量在输入变量影响下建立的数学表达式。
3、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有什么重要意义?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与整定控制参数;2指导生产工艺与其设备的设计与操作;3对被控过程进行仿真研究;4培训运行操作人员;5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
4、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5、为什么不同的过程特性与工艺要求需设计不同的控制方案?怎样理解被控过程特性是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过程控制系统的过程设计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系统能否正常投入运行,因此要求过程控制设计人员必须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工艺特性和生产操作的规律,正确运用控制理论,设计一个正确合理的控制方案;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要根据工艺要求和控制目标确定系统变量,进一步根据被控过程特性用恰当的数学关系式,即所谓的数学模型来描述被控过程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掌握了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才能深入的分析过程的特性和选择正确的控制方案。
6。
什么叫单回路系统?控制方案设计包括哪些内容?怎样理解方案设计是系统设计的核心?只有一个闭环回路的简单控制系统叫单回路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的方案设计,工程设计,工程安装和仪表调校,调节器参数整定四个主要内容;控制方案是系统设计得核心,若控制方案不正确,则无论如何选用何种先进的过程控制仪表或计算机系统,无论其安装如何细心,都不可能是系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控制作用,甚至系统不能运行。
7。
什么是直接参数与间接参数?他们有何关系选择被控参数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直接参数,直接反应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和产量又以直接测量的参数间接参数,间接反映产品质量和产量又与直接参数有着单值函数关系,有足够大的测量灵敏度的参数间接参数必须与直接参数有单值函数关系被控参数的选择原则:1)直接参数法2)间接参数法3)被控变量必须具备足够的灵敏度和变化数值4)被控变量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工艺过程的合理性,经济性,以与国内外仪表生产的现状。
过程控制系统第二版课后答案

过程控制系统第二版课后答案【篇一: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1-1 过程控制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说过程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解答: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 2. 控制方案丰富3.控制多属慢过程参数控制4.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主要控制形式 5.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 1-2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解答: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
组成:参照图1-1。
1-4 说明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解答:分类方法说明:按所控制的参数来分,有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所处理的信号方式来分,有模拟控制系统与数字控制系统;按控制器类型来分,有常规仪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按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所完成的功能来分,有串级控制系统、均匀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等;按其动作规律来分,有比例(p)控制、比例积分(pi)控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系统等;按控制系统组成回路的情况来分,有单回路与多回路控制系统、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按被控参数的数量可分为单变量和多变量控制系统等。
通常分类:1.按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划分:(1)定值控制系统(2)随动控制系统(3)程序控制系统2.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1-5 什么是定值控制系统?解答:在定值控制系统中设定值是恒定不变的,引起系统被控参数变化的就是扰动信号。
1-6 什么是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什么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解答: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稳态时控制过程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静态特性。
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
系统在动态过程中,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为控制过程的动态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图1-43为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要求确定在下面不同情况下控制阀的开闭形式及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①被加热物料在温度过高时会发生分解、自聚;
②被加热物料在温度过低时会发生凝结;③如果操纵变量为冷却水流量,该地区最低温度在0℃以下,如何防止热交换器被冻坏。
答:
TC
冷却水
物料被冷却物料
①控制阀选气关阀,选反作用控制器。
②控制阀选气开阀,选正作用控制器。
③控制阀选气关阀,选反作用控制器。
2.7 图2-20所示的反应釜内进行的是化学放热反应,,而釜内温度过高会发生事故,因此采用夹套通冷却水来进行冷却,以带走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
由于工艺对该反应温度控制精度要求很高,单回路满足不了要求,需用串级控制。
⑴当冷却水压力波动是主要干扰时,应怎样组成串级?画出系统结构图。
⑵当冷却水入口温度波动是主要干扰时,应怎样组成串级?画出系统结构图。
⑶对以上两种不同控制方案选择控制阀的气开、气关形式及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方式。
(1)选冷水流量为副变量,釜内温度为主变量组成串级系统.
(2)夹套温度为副变量,釜内温度为主变量组成串级系统.
答案
h /kg 2000F ,h /kg 3600F max 2max 1==,
要求:
① 画出该比值控制系统方块图。
② 如果要求1:2F :F 21=,应如何设置乘法器的设置值0I ?
解:①方框图如下:
1I 2F ② 12I I =‘系统稳定时:
21
11'1004444(4)(4)44,0.811616
I I K I I I I I I K --==-----'=+⇒==‘’
0164160.81416.96I K mA
'=+=⨯+=
21221max 2max 1213600((0.8122000F K F F K K F =='==⨯=,由于流量用孔板配差压变送器,没加开方器,所以
7--1-15
图2-21为一管式炉原油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要求:
⑴选择阀的开闭形式?
⑵确定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方式?
⑶在系统稳定的情况下,如果燃料压力突然升高,结合控制阀的开闭形式及控制器的正、反作用方式,分析串级系统的工作过程。
(1) 气开阀
(2)主控制器反作用,副控制器反作
用。
(3)如果燃料气的P1突然生高,
副回路首先有一个“粗调”:
P1↑→F1↑→T2↑→u2↓→ F1↓
没有完全被副回路克服的部
分干扰,通过主回路“细调”:
T2↑→T1↑→u1↓→ F1↓→T2↓→T1↓
7--1-16
见书上例题
7-2-1 某化学反应过程要求参与反应的A 、B 两物料保持5.2:4F :F B A =的比例,两物料的最大
流量h m F h m F B A /290,/6253max 3max ==。
通过观察发现A 、B 两物料流量因管线压力波
动而经常变化。
根据上述情况,要求:
① 设计一个比较合适的比值控制系统。
② 计算该比值系统的比值系数K '。
③ 在该比值系统中,比值系数应设置于何处?设置值应该是多少(假定采用DDZ-III 型仪表)。
④ 选择该比值控制系统控制阀的开闭形式及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解:①系统设计如下:
②81.1)290
62545.2()F F K (K 22max B max A =⨯==' ③1K ≤',所以要将max B F 调大。
所以 625.39062545.2KF F Amxa max B =⨯=
≥ 取450max =B F 75.0)45062545.2()(22max max =⨯=='B A F F K
K 比值系数K '通过I 0设置,mA K I 164160=+'=
④选择A 阀为气开阀,主对象为正环节,测量变送为正环节,则主调节器为反作用。
选取B 阀为气开阀,副对象为正环节,测量变送为正环节,则副调节器为反作用。
7-2-2
7-2-3 7-2-4
7-3-1 一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其比值用DDZ-III 型乘法器来实现。
已知
h /kg 4000F ,h /kg 7000F max 2max 1==。
要求:
① 画出该系统方块图。
② 若已知mA 18I 0=求该比值系统的比值K=?比值系数?K ='
③ 待该比值系统稳定时,测m A 10I 1=,试计算此时2I =?
解:①
②
③
7-3-2
在硝酸生产过程中有一氧化工序,其任务是将氨氧化成一氧化氮。
为了提高氧化率,要求
维持氨与氧的比例为2:1。
该比值控制系统采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形式。
已知h /m 5000F ,h /m 12000F 3max 3max ==氧氨。
试求比值系数K ’=?如果上述比值控制用DDZ-II 型仪表来实现,比值系数的设置0I 应该是多少? 解:121.15000
1200021max max
〉=⨯=='氧氨F F K K 调整副流量的测量上限,使K <1’
取8.0='K ,则7500max =氧F 即可。
对于DDZ-II ,mA K I 88.010100=⨯='=
2170004000875.0875.0161418 ,416max 1max 2max 2max 100=⨯='=⇒='=='⇒=+'=F F K K F F K K K mA I K I mA
I K I I I K 25.94)410(875.04)4(4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