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中外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叙事视角下的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叙事视角下的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叙事视角下的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近年来,外语教师的职业认同一直是语言教育领域中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

叙事方法是了解和表达一个人或群体的经历和思考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通过梳理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探讨叙事视角下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发展状况,以期促进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研究者们从多方面来探究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机制,比如从教育背景、家庭支持、职业发展、角色定位等多个视角探究外语教师职业认同。

例如,有研究发现,教育背景对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

而家庭支持也是外语教师职业认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支持外语教师通过继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来实现职业认同。

家庭背景对外语教师的职业认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此外,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也受到职业发展状况和角色定位的影响,即外语教师的职业认同可能会受到职业发展的正向影响,而角色定位则会影响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

其次,叙事视角也被应用于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

叙事研究以个体为对象,以对对象生命历程中某个特定时段或事件及其含义为基本研究对象。

面向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叙事研究将教师的职业生涯中的背景、经历和变化等内容纳入研究的范围。

例如,Lambert(2006)通过采访外语教师,探究其职业认同形成的历史意义、认同角色、职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等内容。

此外,Elkins(2008)也通过外语教师的叙事回忆,以及外语教师自我认知和自我身份的分析来探讨外语教师职业认同形成的历程。

另外,Chang(2015)从认同发展视角出发,通过家庭、学校、学习经历以及叙事回忆等内容,探究外语教师的职业认同形成。

然而,这些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探讨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文献多以国外为主,国内文献较少,缺乏国情化的视角。

其次,大多研究聚焦于外语教师,而忽视了其他语言教师的研究;更多的研究针对初中和高中外语教师,而少有关于大学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

最后,研究者们也应该从不同的视角来探讨外语教师职业认同,如文化、社会结构、媒介等因素,来更好地了解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机制。

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回顾

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回顾

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回顾国内外文献表明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教师身份认同的概念、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和教师身份认同的危机及对策研究。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视角相对单一、研究方法上缺少量质相结合,研究缺乏系统性。

标签: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现状自从上世纪90 年代以来,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等的影响,性别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等身份认同逐渐成为国外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对象。

然而在教育领域展开对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只是近10 多年的事情。

随着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深入,教师身份认同也开始被我国学者接纳和研究。

二、教师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在知网中以教师和身份认同为搜索词,在CSSCI中检索到相关文献共173篇,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资料检索,目前关于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关于教师身份认同的概念研究“身份认同”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关注却又众说纷纭的概念。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关于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无一不从教师身份认同的概念界定开始。

有学者认为,教师身份认同包括自我认同、他者认同、群体认同三方面内容,自我认同是对“我”即教师的概念和意象的认同,是主观的理解,是内部生成的;他者认同,是身份的主体间性的特质,当教师的身份与他者眼中的身份一致时,教师身份认同才能形成;群体认同,是教师个体的我与教师群体之间的归属关系,是否与群体成员具有同一性[1]。

二、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对于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包括课程政策变化和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

首先,就课程政策方面,戴依指出,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国家课程、国家考试、学校评定的标准等都受到了政府的干预,这种干预使得教师缺乏自主性,不利于教师的身份认同[2]。

其次,对教师而言,学校是教师形成身份认同的重要场所,学校因素包括制度保障、组织文化、同事间的信任、师生关系等。

叙事视角下的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叙事视角下的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叙事视角下的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外语教师是一个复杂的职业,它的学习和实践包括多方面的不同内容。

它不仅涉及教育理论和实践,而且要求教师在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能力。

此外,外语教师需要在职业认同方面自觉地定位自己,从而影响他们的教育实践,也是本研究需要探讨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叙事视角来研究外语教师的职业认同。

首先,我们将梳理职业认同的一般概念,介绍几种关于职业认同的理论框架,如自我概念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

其次,将介绍关于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不同研究方法,如访谈调查、问卷调查、历史研究等。

最后,我们将从叙事视角对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进行综述,强调叙事在深入理解外语教师职业认同时的重要作用。

职业认同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外语教师建立职业认同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包括他们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讨论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方法时,访谈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收集外语教师的个人经历、心理活动和观点,有助于深入理解外语教师职业认同。

此外,问卷调查也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它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且也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理解外语教师的职业认同。

另外,历史研究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历史时期外语教师的职业认同以及影响他们的历史因素,有助于研究者更全面地了解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变迁。

此外,叙事视角在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中也有重要作用。

叙事视角在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中的重要性可以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叙事视角有助于理解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构成因素,以及职业认同是如何影响外语教师的教育实践的。

其次,叙事视角可以揭示外语教师在不同背景中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最后,叙事视角有助于研究者了解外语教师对职业认同的陈述是如何建构出来的,因此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本文从叙事视角出发,对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叙事视角下的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叙事视角下的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叙事视角下的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近年来,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外语教师的职业认同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

本文从叙事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学术界对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

首先,本文从叙事视角出发,梳理学术界对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其研究主要以民族志研究、叙事研究和标签理论研究为主。

民族志是一种对某一文化方式的描述性研究,它的重点在于描述外语教师的教学模式,语言环境和传统文化等。

叙事研究是重点研究外语教师在工作中的体验,它着眼于外语教师的教学经历的主观性,深入挖掘外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受。

标签理论研究侧重于外语教师如何从社会上承认的社会角色中获得认同,着眼于外语教师如何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自我认同感。

此外,本文还指出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以下几个主要现象:首先,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缓慢,外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相对较低;其次,学术界对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仍处于萌芽阶段,研究主体和研究主题较少;再次,大部分研究者偏重于定量分析,缺乏定性研究;最后,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缺乏跨学科性和跨文化性。

最后,本文总结了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取得的进展。

无论是从叙事视角还是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学术界在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更多的跨学科性、跨文化性的研究来充实这一领域的研究。

综上所述,叙事视角下的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有着许多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未来,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将发展突出定量分析和叙事研究相结合、跨学科性和跨文化性研究的特点,探索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新方向。

以上就是本文对叙事视角下的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发展使得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教师专业身份的认同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初中英语教师中,专业身份认同问题受到更多关注,使得学者们开始深入研究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问题。

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问题在国内研究还不多,而且研究主要局限于调查研究,缺少深入研究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问题的实证研究。

因此,本文拟以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入的实证研究的方法,着重探讨国内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问题。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即以调查法和文献法作为主要方法,结合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以探索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问题。

首先,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以500名初中英语教师为样本,运用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法,对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侧重探索初中英语教师对自身专业身份的认同问题。

其次,本文还采用文献法收集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问题的有关文献,以便梳理出相关文献研究的发展方向,并对调查结果做出合理分析。

最后,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研究中出现的个案进行深入剖析,以更清楚地反映出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问题的实际状况。

经过上述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本研究将深入探讨国内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问题,并从不同的层面揭示初中英语教师对自身专业身份的认同问题,为后续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英语教师在教育界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他们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比较难以把握英语学习的要求,因而英语教学也充满了挑战和挣扎。

然而,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师获得良好的专业身份认同,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首先,要想让初中英语教师获得良好的专业身份认同,就必须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获得对学生有显著教学成果的认同。

其次,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和自主性,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教育和支持,使他们获得认同感,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受鼓舞。

同时,初中英语教师也可以多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的一些活动,比如课外社团活动,英语社团活动等,这样可以赢得更多的认可和认同。

此外,初中英语教师可以自行提出一些建议,向学校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尽可能多地融入学校教育中,使他们在教育中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从而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认同感。

同时,初中英语教师也应该多与其他老师交流,多结交朋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认同和尊重。

最后,初中英语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从身体、精神和心理上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最完美,全心全意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从而获得最大的职业满足感和认同感。

总之,要想让初中英语教师获得良好的专业身份认同,就需要他们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心理素质、社会经验和技能等方面都有所
增长,以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并获得教育机构和社会的认可和认同。

只有这样,初中英语教师才能在教育领域有所建树,从而获得良好的专业身份认同。

剖析教师身份认同转变——对一位中学英语教师的个案研究

剖析教师身份认同转变——对一位中学英语教师的个案研究
影 响 教 师 个 人 生 活 与 工 作 的 和 谐 ,摧 毁 教 师 源 自心 灵 的
师 身 份 认 同 转 变 的 根 源 及 提 供 良好 的 转 变 途 径 ,笔 者 选 择 一 位 中学 英 语 教 师 作 为 个 案 进 行 了 相 关 研 究 。
二 、 相 关 理 论 背 景
1 师 身 份 认 同 。P m r 为 身 份 认 同 是 一 种 发 展 的 . 教 l a e认 联 系 , 是 由基 因组 成 、个 人 经 历 、成 长 的 文 化 环 境 和 社
会 因素 等组 成 的结合 体 ,而教 师身 份认 同是 由其所 教 的
科 目 、学 生 和 教 师 本 人 所 构 成 的 统 一 的 整 体 。 教 师 身 份 认 同也被认 为是 由教学 的技术层 面 ( 括课堂 教学管 理 , 包
Seh n 认 为教师的这 两种 身份不能 分割 ,而应完美 地交 tp es
织 在 他 们 的 日常 工 作 中 。 优 秀 教 师 既 能 满 足 其 个 人 身 份 又 能 满 足 其 职 业 身 份 。 因 此 , 自我 身 份 认 同 与 职 业 身 份 认 同 的 格 格 不 入 ,会 导 致 个 体 教 师 内 部 矛 盾 丛 生 , 从 而
剖析 数・ 身纷 认 同 转 变
对 一 位 中 学 英 语 教 师 的 个 案 研 究
上 海 财 经 大 学 浙 江 学 院 韦杏 雨
【 摘
要 】本文通过 对一位 中学英语教 师 的个案研 究, 示 了优 秀教 学源 于教师 完整的 身份认 同,指 出促使 教 师身 揭
份 认 同 从 完 整 转 变 为 分 裂 的根 源 是 机 构 压 力 ,教 师 不 得 不 为 了 应 试 而 教 及 教 师 缺 乏 改 变现 状 的 勇 气 ,提 出教 师 身 份 认

中外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中外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姚丹萍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摘要:通过全面回顾中外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研究,该文深入总结了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影响因 素,并对未来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外语教师的成长及其专业发展。 关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职业认同;外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6)24-0101-02
国内学者郝彩虹(2010) 调查了 9 名具有职后读博经历的大 学英语教师,研究发现大学英语教师同时存在生产性,附加性, 削减性,分裂性四种认同变化现象[6]。许悦婷(2011)通过研究 大学英语教师在评估改革中的身份转变,指出了教师的“实际 身份”与“目标身份”及其身份变化的过程,表明其教师的职业 认同是个经历“变”与“不变”的复杂过程,在专业自我和个人自 我 的 协 商 调 和 中 ,不 断 建 构 和 发 展 的 。 [12] 文 灵 玲 & 徐 锦 芬 (2014) 认为外语教师的职业认同具有动态性,独特性,脆弱性 和多重性的特点[13]。寻阳&郑新民(2014) 指出外语教师职业认 同是一种个体心理概念化和社会化的方式,具有动态变化,矛 盾斗争,环境塑造,互动关联和话语构建的特点,充分体现了非 本质主义的身份认同观[8]。罗腊梅&刘毅(2015) 从制度性权利 的外部他者认同和心理性认同的内部自我认同的两方面解读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具有多重 身份和自我迷失的特征[14]。
从外语教师职业认同的定义中可以看出,虽然研究视角不 同,对于教师职业认同内涵的定义也各有侧重。但我们仍可从 中看出外语教师职业认同主要包含两个维度:对个体自身属性 的感知和对群体关系的认同;其职业认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2月February 2014第37卷第1期Vol.37No.1现代外语(双月刊)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Bimonthly )*本研究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GPA10502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综合英语’课堂生态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11CWZJ53)和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职前外语教师学习方式调查研究”(SDYC11117)的阶段性成果。

衷心感谢《现代外语》编辑部和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

鞠玉梅教授和秦洪武教授也为本文的修改提出了宝贵意见,谨致谢忱!1目前,英语是包括我国在内的非英语国家的主要外语,习惯上,我们把英语教师称作外语教师,即EFL teachers 。

1.引言作为一个范畴,外语教师身份认同(EFL teacher identity )1指外语教师持有的教学信念及其对所承担的社会和文化角色的确定和认同(Richards 2008)。

它影响外语教师的教学效果、专业发展及其对教育改革的态度(Tsui 2007),也是保障外语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要素(Richards 2008)。

因此,为了进一步理解外语教学的活动特征和外语教师的学习特质,有必要全面了解外语教师身份认同这一问题(Varghese et al.2005)。

社会学关于身份认同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二十世纪初,身份认同就已成为西方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教师身份认同研究也经历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认知科学和社会文化观的巨大转变。

二十世纪末,在外语教师认知研究层层深入和外语教师研究“社会转向”(Johnson 2006)这一背景下,Casanave &Schecter (1997)率先发起了对外语教师身份认同本质的探讨。

二十一世纪初,为了应对外语教学职业边缘化、外语教学专业化地位受到质疑和非本族语英语教师身份受到威胁等问题,外语界迎来了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迅猛发展。

我们通过查阅近十多年来国内外相关的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EBSCO 、LLBA 、十年来中外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述评*曲阜师范大学寻阳上海外国语大学郑新民提要:本文在总结近十年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基础上,评述其在研究主题、理论取向和研究方法诸方面的特点和进展。

分析发现:既有的研究突出了三大主题———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和建构途径研究、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以及教师角色定位研究,虽然定性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研究方法尚显单一,关于外语教师身份认同本质和结构的研究仍显薄弱。

这需要在拓展研究视域和改善研究范式等方面予以加强。

关键词:外语教师身份认同、专业发展、角色定位[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05(2014)01-0118-09118··寻阳郑新民十年来中外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述评CNKI),共收集到图书11本、期刊论文97篇、博士论文3篇。

依据如上研究成果,本文拟综述、分析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进展,归纳其研究特点并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特有发展趋势。

2.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分类2.1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内涵“identity”常被译为“身份”或“身份认同”,“身份”只是客观反映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而“身份认同”才决定人们采用何种方式来理解和改变世界(Brown&McNamara2011)。

一般认为,身份认同是对“我是谁”、“我何以属于这一群体”等问题的理解和确认,外语教师身份认同除了具有这些属性以外,还应体现本专业的特性。

因此,外语界出现了如表1所述的多种定义。

研究者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界定Johnson(2003)身份认同依据共有经验,通过“我”怎样看待他人以及他人如何看待“我”而形成、协商和改变。

Morgan(2004)职业和个人身份认同是话语、权力和知识的体现,它们对人类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并将社会价值观赋予其中。

Beijaard et al.(2004)外语教师身份认同在教学过程中伴随着个人知识的增加而逐渐构建。

Varghese et al.(2005)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基于环境而构建,并通过语言和话语不断转换和变化,具有持续和协商的特点。

Varghese(2006)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关注个体如何看待自我的问题,是个体在不同环境中扮演职业角色的方式。

Richards(2008)外语教师身份认同指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承担的社会和文化角色的确定和认同。

教师学习是课堂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身份的再构建。

郝彩虹(2010)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是教师对教职、教学、研究具有意义的整体理解和建构,是教师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与世界关系的解释、证实、理解和创造。

Farrell(2011)外语教师承担着教学管理者、专业教师和文化移入者等角色身份。

表1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定义119··2014年现代外语第1期以上多种定义的存在说明目前人们对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就其本质而言,定义中“自我”、“角色”以及“协商”、“变化”、“建构”、“互动”和“关系”等关键词揭示出外语教师身份认同是一种个体心理概念化和社会化的方式,具有动态变化、矛盾斗争、环境塑造、互动关联和话语构建的特点,充分体现了非本质主义的身份认同观。

定义还反映出外语教师身份认同可能更易受到外语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职业身份认同”、“专业身份认同”、“个人身份认同”等范畴反映出外语教师身份认同为一多维结构。

就其研究的侧重点而言,根据定义中“建构”、“调节”、“角色”等词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我们将如上定义大致分为三类(寻阳2012):1)工具说(Morgan 2004);2)建构说(Beijaard et al.2004;Varghese et al.2005;郝彩虹2010);3)角色说(Varghese2006;Richards2008;Farrell2011)。

“工具说”研究者将教师身份认同作为外语教育研究的工具或分析视角,藉此探讨外语教师身份认同与专业发展的关系;“构建说”致力于考察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社会构建过程和影响因素,反映语言和话语、社会和文化、教学实践等因素在构建外语教师身份认同中的作用;“角色说”反映了教师身份认同与教师角色间的密切关系,体现了外语教师承担的社会职责和享有的社会地位。

据此可以推断,围绕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本质,既有研究突出了三大主题:1)外语教师身份认同与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2)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和构建途径研究;3)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

对这三大主题的探讨体现了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独特之处。

2.2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主题主题1“外语教师身份认同与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是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前提,对该问题的探讨能够体现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必要性。

由于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发展会伴随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而成为影响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变量,也成为理解外语教师、外语教学社会地位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理论工具。

一方面,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有助于教师身份认同的形成与发展(Llurda2005;Alsup2006;Tsui2007);另一方面,身份认同的改变也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Ajayi2011;吴一安2008)。

此外,与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相伴而生的身份认同危机已被认为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Bolivar&Domingo(2006)指出,身份认同危机能够促进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发展,但Namaghi(2009)则认为身份认同危机威胁着教师的身份认同,从而不利于其专业发展。

由于外语教师已形成的身份认同会经历英语国家文化和语言的冲击,这或许增加了他们遭受身份认同危机的风险。

主题2“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和构建途径研究”关注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主体,是最关键的一个主题,其目的在于了解非本族语英语教师的身120··份和地位是否受到职业和社会边缘化的影响。

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人和社会因素两方面。

就个人因素而言,具有较高的英语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是构建积极教师身份认同的前提条件,否则会引发专业身份认同危机(Llurda 2005);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决定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态度,是个人身份确认的必要土壤(Phan 2007);面对外来语言和文化的冲击,高尚的师德和正确的价值观能为构建积极教师身份认同保驾护航(Phan 2007;吴一安2008)。

就社会因素而言,Varghese (2004)指出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是在职业边缘化的真实背景下开展的,被边缘化的社会地位能够阻碍教师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和传授有助于激发外语教师(尤其是职前和新手教师)成为理想教师的热情(Trent 2010);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发展无法逃避传统观念(Mantero 2004)、组织环境(Tsui 2007)和学校环境(窦文娜2011)的影响;非本族语英语教师的身份常常受到挑战,其身份认同的构建过程更加复杂(Ilieva 2010);世界范围内的外语教育改革已成为外语教师身份认同变化和发展的助推器(Smit et al.2010;许悦婷2011)。

由此可见,影响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个人和社会因素涉及教师自身的外语水平、教学能力、职业价值观、个人经历、外语教学改革、社会文化、工作环境和课程设置等诸多因素,反映出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师职业、外语专业、教师个人和教育处境四个维度上对身份的确定和认同,这为确立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结构提供了参照。

作为一种隐含的心理反应,在描述和分析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构建途径时,研究者多是通过观察外显的教师行为和教师话语来分析其发展过程。

“话语中的身份认同”反映了教师身份认同具有话语构建的特点(Alsup 2006;Trent 2012),而“实践中的身份认同”则表明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有助于外语教师身份的形成(Phan 2007)。

更有研究显示,教师话语和教师合作教研活动(如:共同备课)共同促进教师身份认同的形成和发展(Varghese et al.2005;Clarke 2008)。

由于反思具有从思想、观念和行为上反观自我的功能,Menard-Warwick (2011)等认为批判性反思是构建不同场景下教师身份认同的方法,撰写反思性文章有助于教师身份认同的确立。

但反思也常常导致教师产生自我怀疑或畏惧心理,不利于已处于边缘化困境的外语教学(Johnston 1997)。

主题3“外语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体现了教师身份认同的“关系”本质,能够反映社会-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定位,是了解外语教师社会和专业地位以及师生关系的重要窗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