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错构瘤影像表现
肺部错构瘤ct鉴别诊断病例随访

初步诊断
肺部占位性病变
CT扫描显示肺部存在占位性病变 ,考虑为肿瘤。
错构瘤可能性大
根据影像学表现和患者症状,初 步诊断为肺部错构瘤。
02
CT影像分析
正常肺部CT影像
01
肺部CT影像显示正常肺部组织结 构清晰,肺纹理分布均匀,无异 常密度影或占位性病变。
02
正常肺部CT影像还可以观察到胸 膜、纵隔和心脏等器官的正常形 态和位置。
错构瘤的CT影像特征
错构瘤在CT影像上通常表现为圆形 或椭圆形的占位性病变,边缘光滑,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
错构瘤的密度通常不均匀,可以包含 脂肪、钙化和软组织成分,这是与其 他肺部病变相鉴别的重要特征。
与其他肺部病变的鉴别诊断
与肺癌的鉴别
肺癌通常表现为形状不规则、边 缘模糊的肿块或结节,有时伴有 毛刺征和胸膜凹陷征,而错构瘤
的边缘光滑,没有这些特征。
与炎性假瘤的鉴别
炎性假瘤在CT影像上通常表现为 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边缘光滑 或轻度分叶,但密度均匀,没有 错构瘤所包含的脂肪、钙化和软
组织成分。
与肺囊肿的鉴别
肺囊肿在CT影像上通常表现为圆 形或椭圆形的囊状病变,内含气 体或液体,而错构瘤的内部结构
不均匀,没有气液平面。
03
诊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经验教训
注意事项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仔细鉴别错构瘤与其他肺部肿瘤,特别是恶性病变。结合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经验教训
对于肺部错构瘤的诊断,需要充分了解其影像学特征,避免误诊和过度治疗。 同时,对于疑似病例,应进行长期随访观察,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对未来病例的启示和建议
心理支持
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 题进行疏导和支持,提高患者的心 理健康水平。
肺错构瘤的影像诊断

X 线平片可更经济、便捷地观察肺内病变的发展及转归,常用于随访。 典型表现:游走性的浸润影 、均匀实变影 、局限性肺不张以及支气管扩张并合并有牙膏样、树枝样、指套样阴影 。
CT表现
支气管扩张及支气管黏液栓形成 。 主要为段或亚段等较大支气管 ,通常中上肺野分布多于双下肺野 。 以囊状扩张为主,管径增宽明显,扩张的支气管轮廓较普通支扩及继发牵拉性支扩更为柔和纡曲, 受累范围较长时类似静脉曲张样改变。
鉴别诊断
错构瘤:其典 型表现可见爆米花样钙化及脂肪密度,边缘光滑,增强后无或轻度强化
肺炎性假瘤
肺内慢性炎症产生的肉芽 肿,机化、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相关的继发病变形成的肿块, 并非真正的肿瘤,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一般无包膜,典型者可见尖角征或切边征,病灶密度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肺炎性假瘤
是一种非炎症性、非感染性疾病。 以机体对寄生于支气管腔内的烟曲菌发生变态反应为主要特点 肺曲菌病临床表现分为 4 型: 曲菌球、慢性坏死型曲菌病、侵袭性肺曲菌病和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ABPA) 近年来随着肿瘤 、艾滋病等的发病率升高及接受器官移植、化疗、激素治疗等患者的增多, 肺曲菌病的发生也随之增加。
CT平扫示两肺多发性散在、随机分布的圆形微结节和小结节,边界光滑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轻度均匀强化
CASE3
2374593/ 0931195 男,59岁 咳嗽2周 患者自诉2周前因“感冒”咳嗽咳痰,咳白痰,无胸闷胸痛,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遂就诊于当地医院,查CT示纵膈肿瘤。
影像报告
心包右前方见软组织肿块影,内见数枚结节状钙化,边界尚清,大小约4.8*3.0cm,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纵隔内见多发稍大淋巴结影,较大者短径约9mm。 心包右前方占位,畸胎瘤可能,必要时穿刺活检。
胸部CT的影像学表现

图4-奇静脉弓层面 S6:下叶背段
图5-近隆突层面
B1+2:左上叶尖后段支气管 B3:上叶前段支气管
图6-隆突层面
B2:上叶后段支气管 C:隆突 RMB/LMB:右/左主支气管 RULB:右上叶支气管
图7-隆突下1cm层面 Bi:中间支气管
图8-隆突下1cm层面 LUMB:左上叶支气管
图9-隆突下2cm层面 V3:上叶前段静脉的段间支
图41-肺泡细胞癌
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粟 粒状或小结节状影,也可 为斑片影。分布不均匀, 以中、下野的病灶居多, 少数可表现为慢性弥漫性 肺间质病变,呈网格状纹 理,并出现Kerley B、C线
图42-肺错构瘤
左肺上叶尖后段错构 瘤(Hamartoma) 平扫CT值-20Hu
图43-肺错构瘤
增强扫描:病灶CT值 20Hu,有强化
肺尖至主动脉弓上缘层面, 位于主动脉弓3个主要分支 (左锁骨下、左颈总、无名 动脉)前方的淋巴结-为血管 前组(3A组) 位于气管后方的淋巴结-为 气管后组( 3P组)
图21-2R/L组淋巴结
位于1组以下至主动脉弓上, 沿气管两侧的淋巴结-为右/左 上气管旁组(2R/L组)
图22-4R、6组淋巴结
图33-肺鳞癌
右肺下叶中高分化鳞癌 (SQ.CA)-病灶边缘毛糙 ,内见偏心空洞,内壁不 规则,见结节向腔内突起
图34-肺小腺癌
右肺中叶外侧段小腺癌 (AD.CA)-病灶呈浅 分叶状,直径约18mm, 平扫CT值约24Hu
图35-肺小腺癌
增强扫描: CT值约80Hu, 病灶有明显强化
图36-肺小腺癌
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下,升 主动脉、主动脉弓前方及两 侧的淋巴结-为升主动脉旁组 (6组)
12-5-30-肺内良性肿瘤影像学诊断

支气管、肺错构瘤p肺错构瘤的发病率在肺部良性肿瘤中占第一位。
肺错构瘤一般为单发,多发者极为罕见p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发病率2~4倍,多见于40岁左右,由于肿块位于肺脏周围,患者多无症状,极少咯血p单发错构瘤绝大多数为肺实质内型,支气管腔内型极少见。
右肺的较左肺多,下叶的较上叶多,部分发生在右中叶和左上叶舌段支气管、肺错构瘤p约90%发生于肺实质内,10%发生于支气管,发生于气管的错构瘤国内少见报道p根据部位分中央型和周围型u发生于气管、叶支气管粘膜下称中央型u发生于肺内的称周围型,周围型多位于胸膜下l女性,51岁。
错构瘤。
查体发现左肺上叶结节,正侧位胸片显示边缘清楚锐利的类圆形结节,内部密度不均,后缘可见钙化。
CT扫描显示,病变内大面积钙化,呈爆米花样支气管、肺错构瘤l女性,27岁。
错构瘤。
左肺下叶胸膜下结节,边缘光滑,纵隔窗在病灶中央可见脂肪密度l 男性,71岁。
因肝病行CT 扫描发现右肺底10mm 大小的类圆形结节影,表面光滑,边界清晰。
纵隔窗见脂肪密度,未见钙化。
平片上因与膈肌影重叠而未能发现支气管、肺错构瘤支气管、肺错构瘤l女性,6岁。
右肺上叶后段错构瘤。
胸片示右上肺结节,边缘锐利,其内密度欠均,钙化显示不满意。
CT平扫肺窗显示病变位于胸膜下,轮廓光滑,边缘清楚,周围纹理走行自然,纵隔窗显示病变呈弥漫性钙化支气管、肺错构瘤l男性,45岁。
错构瘤。
病变密度均匀,可见小分叶,此类错构瘤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术前较难确诊支气管、肺错构瘤l女性,52岁。
左肺门旁错构瘤,平扫显示病变轻度分叶,中心有点状钙化,增强的动静脉期均显示病灶呈轻度均质性强化,病变周边可见血管影支气管、肺错构瘤l 错构瘤。
右肺下叶类椭圆形均质密度结节,边缘光滑,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呈均质轻强化硬化性血管瘤p肺硬化性血管瘤女性较多,多发于40~60岁。
其生长缓慢,多为咳嗽最突出,胸痛、胸背痛、发热,部分表现为咯血,也可无任何症状p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肺部错构瘤ct鉴别诊断病例随访”

病例1
CT0349713;女性;64Y; 体检发现右肺部占位4天。
病例1
CT0450173 男性;53Y;体检发现左肺占位10天。
病例2
CT0450173
病例2
CT0416062;M;24Y腰痛伴午后潮热1年半;加重半年。
病例3
病例3
CT0293482;M;44Y; 反复乏力3年;加重20天。
病例4
病例4
转移瘤
CT0457131;F;61Y;反复咳嗽、痰中带血3月余。
病例5
病例5
病例6
CT0442601-M-50Y 食少、乏力、消瘦2月余;发现肝占位7天。
病例6
CT0442850;M;19Y体检发现右胸腔占位3个月。
病例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例7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病例随访 肺部错构瘤CT鉴别诊断 进行生:肖海东
结核瘤
是由纤维包膜包裹干酪物质所致;其内也可有钙化;多数呈斑片状或不规则状钙化;但瘤体边界可不光滑;瘤周可间卫星病灶。 多见于锁骨下区;为纤维组织包绕干酪样结核病变或阻塞性空洞被干酪物质充填而形成的球形病灶。
肺错构瘤
肺癌
结核球
部位
分布于各肺野
多位于双上叶
双上叶尖后、下叶背段
边缘
清楚
模糊;有分叶毛刺
转移瘤
若为肺内孤立性结节影;易混淆;转移瘤一般密度均匀;无脂肪组织;少见钙化;增强扫描一般有强化;而错构瘤一般无强化或轻度强化。
小结
错构瘤的定义临床表现 错构瘤的主要CT表现:爆米花样钙化;脂肪。 鉴别诊断: 1、肺癌的鉴别;中-中周-周 2、结核瘤;有卫星灶;病史重要。 3、硬化性血管瘤;一般无毛刺征;强化显著。 4、转移瘤;有外肿瘤病史;孤立性难鉴别。
极易误诊的肺错瘤幻灯片PPT

?
肺错构瘤 临床表现:
▪ 肺内型患者: ▪ 多无病症 ▪ 大局部体检时发现肺部肿块影 ▪ 有时可表现为胸部疼痛
▪ 影像学:
▪ 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阴影,边缘光滑,密 度不均匀,可有分叶,周围无浸润,无卫 星灶
▪ 爆米把戏钙化及脂肪密度是周围型肺错构 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
▪ 但是典型的爆米把戏钙化出现率仅为12.522.9℅,脂肪成分在错构瘤中的发生率也 只是在59 %以上
▪ 正是由于这些,肺错构瘤缺乏特征性临床病 症、典型的影像学特点及特异诊断手段等
▪ 因此在诊断上容易与其他肺部良性肿瘤、 肺癌等相混淆,造成误诊
▪ 因此在诊断上容易与其他肺部良性肿瘤、 肺癌等相混淆,造成误诊
?Leabharlann !▪那么,作为医务 工作者,我们应
该如何办?
仔细分析病史和辅助检 查,完全可能正确诊断
▪ 随着科技开展,影像学中薄层CT扫描尤其是 HRCT检查,可提高肺错构瘤的诊断准确率
▪ HRCT是帮助临床正确诊断周围型肺错构瘤 的一种有效手段
预前方面:
▪ 肺错构瘤较好 ▪ 肺结核会出现其他器官播散和全身中毒病
症, ▪ 肺癌预后最差
谢谢!
极易误诊的肺错瘤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 宋宣克
▪ 1904 年Albrecht 首次提出错构瘤的定义, 认为错构瘤是正常肺组织器官组成成分的
异常混合,是一种先天性肿瘤样畸形
▪ 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错构瘤是一种真正的 肿瘤,起自支气管的未分化间质细胞,是一
种真正的间叶性良性肿瘤
▪ 特点: 容易与其他肺部良性肿瘤、肺癌等 相混淆,造成误诊 。
病史方面:
▪ 肺错构瘤多发生在中年 ▪ 肺癌多发生在中老年,以老年居多。 ▪ 肺错构瘤多无明显临床病症,病程长 ▪ 肺癌临床病症多进展性加重,病程短 ▪ 肺结核病多有全身中毒病症。
错构瘤

小结
下列表现支持肺错构瘤的诊断: • ①平扫病灶内可见钙化及脂肪密度。 • ②特征性钙化为爆米花样钙化。 • ③增强后呈轻度强化。 • ④可以有浅分叶。
谢谢!
• 炎性假瘤:瘤体边缘模糊,有长毛刺,瘤内无脂 肪或钙化,予以抗感染治疗后瘤体变小。 • 周围型腺瘤:表现为肺实质内圆形或类圆形软组 织密度结节,轮廓光滑,边缘清楚锐利,但腺瘤 密度均匀一致,瘤灶内也可见小点状钙化,而错 构瘤的钙化是爆米花样,腺瘤增强扫描呈均匀性 显著强化,女性好发,而错构瘤好发于40岁左右 的男性。 • 肺硬化性血管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无分叶, 有贴边血管征及空气新月征,增强后强化明显, CT值75~90Hu。
CT表现
• 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锐利,可有轻度分叶,边 界较清。 • 其特征影像学征象是含脂肪成分和钙化灶。如病灶内检出 灶状脂肪堆积或脂肪钙化交错是CT诊断本病的重要标准 之一,出现爆米花样钙化时则为特征性的改变。 • 血管含量少,血供不丰富,多数病灶强化不明显,强化峰 值出现较晚。少数病灶强化明显或间隔样强化,其病理基 础是由于肿瘤软骨成分较少,软骨间的结缔组织间隙宽, 其内血管含量丰富。 • 少数病例于支气管腔内呈息肉样生长,不向外侵犯,表面 光滑,部分有蒂,在支气管镜下可被推动。腔内型结节的 组织成分与周围型一致,其密度表现也与周围型相仿。
错构瘤
肺错构瘤是肺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以肺 内孤立性结节为特征的周围型肺错构瘤发 病率占肺内孤立性病灶的第3位,仅次于 肺癌和肉芽肿性病变。
临床及病特点
男性多见,多发生于中年人,通常无症状, 大多在体检时X线胸片偶然发现,多为单 个,亦可多发,周围型病变多位于胸膜下 肺实质内,生长非常缓慢,支气管内者可 以有支气管阻塞症状。
肺错构瘤的CT诊断(附33例分析)

肺错构瘤的CT诊断(附33例分析)作者:黄梅萍陈自谦王洁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肺错构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3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CT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肺内型者27例,支气管内型者6例,表现为肺内或大支气管腔内结节或肿块,病灶边缘均光滑,有钙化者11例,其中爆米花样钙化2例,有脂肪密度者10例,既有钙化又有脂肪密度者2例,行增强者19例,其中未强化者6例, 10例轻度强化, 3例中度强化。
结论肺错构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边缘光整,内含钙化和脂肪有助于诊断,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
【关键词】肺错构瘤;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肺错构瘤(Palmonary hamartoma)是肺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占肺部孤立性病变的第3位[1]。
临床上表现不典型,但是CT上部分错构瘤可检出钙化和脂肪密度,有一定特征性。
本文收集并分析2008~2013年本院病理确诊的肺错构瘤33例,探讨其CT表现特点,加强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 2008~2013年病理组织确诊肺错构瘤33例。
男15例,女18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3.45岁。
临床表现:体检发现10例;咳嗽、咳痰23例,伴胸闷痛8例,伴咳血丝痰5例,伴气促2例。
1. 2 CT技术使用Presto HITACHI 4排常规层厚10 mm扫描,结节区域1.5 mm扫描或SIEMENS SOMATO Sensation 64排螺旋CT常规层厚7 mm扫描,薄层重建2 mm。
19例行增强扫描,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依据体型和体重用量在80~100 ml,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给予,流率为3~4 ml/s。
2 结果2. 1 CT表现为肺内或支气管腔内结节或肿块,肺内型27例,右肺上叶8例,中叶2例,下叶3例,左肺上叶6例,下叶8例。
支气管内型6例,位于右主及叶支气管者4例,左叶支气管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