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5世纪至18世纪(明朝、清朝初期)经济思想
15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15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明朝至清朝中叶(1368-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发展经历了许多变革和突破。
下面将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明代至清代中叶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明代初期,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当时的中国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
经过明太祖朱棣的和统治,农村经济逐渐恢复,人口逐渐增长,土地被重新开垦,使得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并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明朝中期至晚期,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逐渐兴盛,商业活动频繁。
特别是明代中后期,银山、铜山的开发使得矿业和冶金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此外,明朝还实行了海禁政策,促进了海外贸易,对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着推动作用。
进入了清代,乾隆时期(1736-1795年)中国经济达到了鼎盛时期。
乾隆时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清朝通过,进一步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清代实行了多种措施,例如推广耕牛助耕和八二会稽制度等,使得农业生产得以提高。
手工业方面,清朝皇帝积极倡导和推动工业发展,各种工艺和手工业制品发展成熟,向东南亚和欧洲等地进行大规模的出口。
商业方面,清朝实行了一系列的贸易政策,鼓励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日益繁荣。
特别是乾隆时期,清朝的海外贸易达到了一个巅峰,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出口量大幅增加。
在文化方面,明代至清代中叶的中国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发展。
明朝初期,文艺复兴思潮传入中国,让中原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借鉴和发展。
明代中期至晚期,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相继诞生,为中国文学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明代还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历史学家和理论家,例如杨慎、徐霞客等,他们对中国历史和地理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至清代中叶,文化的发展依然持续,乾隆时期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乾隆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重要的文化名人,例如袁枚、纪晓岚、郎玉等。
明清时期我国经济思想史

明中期社会经济具有两个特点 1、随着明王朝统治的衰败,社会矛盾日益尖 锐。 2、农业、手工业继续增长,商品经济空前繁 荣,资本主义萌芽获得明显发展。
丘浚(1418~1495)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 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字仲深,号深庵、玉峰、别号海山老人,琼州琼台 (今属海南)人。
丘浚的基本经济思想观点
1、财富论
物质财富是人类生存的前提:“人之所以为人, 资财以生, 不可一日无焉者也。”强调财富“成于 人 ”、“必资以人力,而后能成其用”。 2、相生相养论
这是关于劳动分工及其相互关联的理论。整个社 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天下之大,由乎一人之积”。 整个社会经济也是由个人的经济活动所组成。
4、主张富强要标本兼顾,变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 面就是采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三)对其他经济发展问题的看法
1、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各种物质财富的第一 来源, 是各行各业之本:“ 国之财赋本于农” 2、商业和工业在国家富强中的作用也很重要。
◆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以商品流通和交通的发展为重 要前提。
2、封建礼教也是中国富强的破坏力量。封建统 治阶级还用封建礼教束缚人的思想, 奴化人的灵魂。
3、详尽地比较了阻碍民力、民智、民德发展的 中国封建教化与西方那些有利于民德、民智、民力
发展的社会政治制度之间的对立。认为变法改革, 就
是要取西方治道之长, 补中国之短, 使中国经济的振 兴和发展能获得像西方一样优良的社会条件。
三、严复的经济思想
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 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
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
上海复旦公学校长,清朝学部名 辞馆总编辑。 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 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
15-17世纪西方经济思想史PPT参考课件

• 重农主义是18世纪中叶在法国产生的有系 统的经济思想体系。这个学说体系因重视 农业、强调农业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并 把这种作用强调到过分的地步而得名。 “重农主义”(physiocracy),由“自然” 和“权力”两个希腊字合成,含有自然支 配、自然力量之意,引申其义,就是主张 遵从自然法则,便可获得最大的利益。
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 1641 ),约1630年,他彻底改写 《论英国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 并更名为《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 富》,去世23年后,于1664 年出 版。
• 托马斯·孟认为,第一,货币的增加是就财 富的增加,但并不认为货币储存越多,国家 就越富。他要求国家取消禁止输出货币的法 令,提出把货币投入有利可图的外贸中去, 来增加货币财富。
• 柯尔培尔认为,第一,国内所保有的金银 货币量决定着一国财富的数量,决定着一 国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在他看来,流通于 欧洲的货币总数量是一定的,法国要致富 就必须通过贸易顺差从其他国家取得货币。
• 第二,为扩大出口,柯尔培尔大力发展本 国的工场手工业,尤其是官办手工工场。 为扩展对外贸易,他积极发展航运业和海 军力量,从而使法国走上了扩大远洋贸易 和殖民扩张的道路。
• 他提出恢复英国财富的措施:实行保护关 税政策,禁止从海外输入无价值的货物, 特别是本国能够制造的货物。即使本国生 产某些商品的成本比进口的高,也应该购 买本国的;应大力发展农业,其次是加工 业。
• 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有爱德华·米 塞尔登(Edward Misseldon,1608—1654)、 乔赛亚·蔡尔德(Josiah Child,1630— 1699)、查尔斯·戴韦南特(Charles D'Avenant,1656—1714)等人,其中, 最杰出的代表是托马斯·孟。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清朝前期至中期)经济思想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掌握: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社会经济领域的主要矛盾。 主要人口思想主张。 限制土地兼并思想的时代特征。 商品经济思想的变化趋势。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经济思想。
2.
3.
4.
5.
目 录
第一节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第二节 人口思想 第三节 仿古改制以限制土地兼并的思想 第四节 商品货币经济思想在封建社会衰退时期的延展 第五节 对外贸易及向西方学习的经济思想
第五节 对外贸易及向西方学习的经济思想
一、鸦片贸易思想
(一)黄爵滋的禁烟思想 (二)林则徐的禁烟思想
第五节 对外贸易及向西方学习的经济思想
二、对外通商思想
(一)林则徐论对外贸易的好处 (二)魏源的贸易差额论
第五节 对外贸易及向西方学习的经济思想
三、“师夷制夷”的思想
(一)林则徐的学习西方国家长处的主张 (二)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论
一、均田、限田思想
(一)吴铤的“限民田”思想 (二)谢阶树的限田思想 (三)汤鹏的限民田思想
第三节 仿古改制以限制土地兼并的思想
二、开发与充分利用土地思想
(一)汤鹏的屯垦思想 (二)谢阶树的充分利用土地思想 (三)魏源的重视土地开发思想
第四节 商品货币经济思想在封建社会衰退 时期的延展
一、农、工、商并重论
货币思想在封建社会衰退时期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已触及理论的边缘。 鸦片贸易的危害以及如何应对,也成为该时期思 想家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论题,尤其是魏源的“师 夷长技以制夷”论,成为该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思 想主张。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清朝前期至中期)的经济思 想。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失败,在中国经济思想界中产生了强烈 反响。 针对人口问题,地主阶级思想家们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主张。 (1)洪亮吉提出了绝对人口过剩论。 (2)恽敬则提出了相对人口过剩论。 (3)包世臣乐观地认为人口增长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 (4)龚自珍、谢阶树则从安定游民的角度论述人口增长问题。
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总结

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总结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继承了先秦两汉的儒家思想和唐宋的儒学思想,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和新的思考。
总的来说,明清政治经济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社会和谐稳定、治理和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逐渐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潮和经济理论。
在政治思想方面,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主张君主专制,强调君臣关系、礼教道德和社会等级。
明代的王阳明提出了心学,强调人心的正道,主张君主应该以良心和道德来治国。
明代的李贽提出了“四书五经皆是过而不及者”,认为儒学应该超越经典,注重实践和经验,推崇理学。
清代的王夫之主张“道德治国”,认为君主应该以实践的道德准则来治理国家。
同时,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也受到了一些外来思潮的影响,如西方科学和法理思想。
在经济思想方面,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日趋繁荣,人们对经济问题的思考也逐渐深化。
明代的政治家和经学家徐渭提出了“富国强兵”论,主张发展农业和工商业,以实现国家富强。
同时,明代的李时中提出了“实利主义”,主张重视生产和利益,推动经济发展。
清代的经济学家纪昀提出了“大道至简”,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发展自由市场经济。
清代的经济学家顾炎武主张发展农业,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多样而丰富,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也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潮和理论。
同时,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也受到了社会和经济变革的影响,呈现出了一
定的时代特色。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对中国近代以后的社会与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5世纪至18世纪(明朝

(一)明代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渊源 (二)丘浚的“听民自为”论 (三)王夫之的“民自利”说 (四)李雯的盐业私营论 (五)唐甄的“自为论”
第二节 “听民自为”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二、“私者,人之心”的经济人思想
(一)李贽的“无私则无心”论 (二)黄宗羲与顾炎武的崇私论
三、“民富先于国富”的富民理论
第五章 15世纪至18世纪(明朝、清朝初期) 经济思想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掌握:
1.
15世纪至1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况。 经济思想史上呈现出的自由主义的特点暨与西方的比较。 关于士、农、工、商社会等级观念的变化。 15世纪至18世纪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
2.
3.
4.
目 录
第一节 15世纪至1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第二节 “听民自为”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第三节 “工商皆本”的社会阶层新论 第理论的主要成就
三、“后之圣王而欲天下安富,其必废金银乎”
(一)废金银论的动机和目的 (二)“废金银”但不否定使用货币 (三)对晚明废金银论思想的评价
四、“论英雄钱是好汉”的货币拜物教思想
(一)货币拜物教思想的特点 (二)朱载育的货币拜物教思想 (三)薛论道、顾炎武等人的货币拜物教思想 (四)对晚明货币拜物教思想的评价
第一节 15世纪至1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一、明初的工商业政策与工商业的日趋繁荣
(一)明初的工商业政策 (二)工商业的发展与繁荣
第一节 15世纪至1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二、明中期后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出现
(一)商品经济的活跃 (二)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第二节 “听民自为”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四、“三言二拍”中的重商思想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拓展:明清社会思想领域的变化有何意义?
特点
表现
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反封建君主专制,带有 一定的民主色彩
提倡“经世致用”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 代的要求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黄 宗羲、王夫之和顾炎武都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顾炎武提出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 ,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
材料三:自明朝后期起,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
大额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
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中国古代史》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分析,明清社会经济有哪些新成就?(9分)
18世纪,中国与西方比,无论在国富 还是民富上都胜一筹,至少旗鼓相当。但 是富的不一定先进,往往更保守。
——吴承明《从传统经济到现代经济的转变》
辉煌 • 阻滞 • 危机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盛世滋生图》(局部)
课程标准: 1.运用史料对比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2.了解这一时期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表明农村出现雇佣劳动现象,但
是无法得出基本普及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表明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没有涉及地
主剥削程度,排除B项;材料表明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没有强调地主收入来源,
材料没有涉及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排除C项。
当堂巩固
问题1:明清时期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国经济思想史(明清时期)报告

▪ 四、黄宗羲的经济思想
▪ (1610-1695) 汉族,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 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 算学家、教育家。
▪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
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
▪ 李贽揭露道学家的丑恶面目,指出他们都是伪君子:
▪ 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yu
▪ 对"人欲"的价值也作了很深刻的论述。他指出,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 伦物矣。"他还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 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 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天必力;居家者私积仓 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其中的"私"是自然 之理,是推动人们勤勉进取的内在动力,就是所 谓的"圣人",没有心中的"私"的支撑,也不会有 所作为,所以他认为治国的人只有顺应人皆有私 的自然之理,社会才能安宁。
明清时期的经济思想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终结
第五章 明代经济思想
▪ 一、明代社会经济状况 ▪ 1、明初工商业政策 ▪ 重农、减税、匠籍 ▪ 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
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这种匠籍 制度限制了工匠的独立自主的经营。明中期,工 匠以怠工、隐冒、逃亡等手段进行反抗,明政府 不得不制定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以银代役法。 身隶匠籍者可自由从事工商业,人身束缚大为削 弱。清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 3、安富论
▪ (1)养民
“朝廷之上,人君修德以善其政,不过为 养民而已。”“人君之治,莫先于养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第一节 15世纪至1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第二节 “听民自为”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第三节 “工商皆本”的社会阶层新论 第四节 货币理论的主要成就
第一节 15世纪至1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一、明初的工商业政策与工商业的日趋繁荣
(一)明初的工商业政策 (二)工商业的发展与繁荣
(一)丘浚的货币金属论 (二)丘浚货币金属论与西方的比较
二、“银之少而贵”的用银致贫论
(一)用银致贫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谭伦的货币名目论思想 (三)徐光启的货币名目论思想 (四)与西方货币名目论思想的比较
第四节 货币理论的主要成就
三、“后之圣王而欲天下安富,其必废金银乎”
(一)废金银论的动机和目的 (二)“废金银”但不否定使用货币 (三)对晚明废金银论思想的评价
第二节 “听民自为”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二、“私者,人之心”的经济人思想
(一)李贽的“无私则无心”论 (二)黄宗羲与顾炎武的崇私论
三、“民富先于国富”的富民理论
(一)丘浚与东林学者的“安富论” (二)王夫之的“智者日富”论 (三)李雯的“恤富”论
第二节 “听民自为”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四、晚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与亚当·斯密自由主 义经济理论的比较
在货币理论上与西方相类似,既有货币金属论的 思想观点,也有货币名目论的思想观点,同时也 出现了货币拜物教思想。这些经济思想和理论成 就对明代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和活跃的反映, 同时也发挥了重要的理论导向作用。
第一节 15世纪至1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二、明中期后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出现
(一)商品经济的活跃 (二)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第二节 “听民自为”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一、“听民自为”的经济主张
(一)明代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渊源 (二)丘浚的“听民自为”论 (三)王夫之的“民自利”说 (四)李雯的盐业私营论 (五)唐甄的“自为论”
(一)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 (二)晚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与西方的比较
第三节 “工商皆本”的社会阶层新论
一、“重农抑商”的传统价值观和政策
(一)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二)宋元之后士、商关系的新变化
二、“经商也是圣学中事”的新观念
(一)王阳明为商人地位的辩护 (二)东林学派的“惠商”思想 (三)汪道昆等人的商、农“交相重”论
四、“论英雄钱是好汉”的货币பைடு நூலகம்物教思想
(一)货币拜物教思想的特点 (二)朱载育的货币拜物教思想 (三)薛论道、顾炎武等人的货币拜物教思想 (四)对晚明货币拜物教思想的评价
本章小结
本章概述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及经 济思想的主要特点和理论成就,着重论述了随着 明代工商业的日趋繁荣,以丘浚等人为代表的经 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开始活跃,并出现了为商人地 位呐喊和辩护的“工商皆本论”的新观念,反映 了新兴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
第三节 “工商皆本”的社会阶层新论
三、“市井贱夫最有理”的“工商皆本”说
(一)“工商皆本”说 (二)士不如商的新观念
四、“三言二拍”中的重商思想
(一)“三言二拍”与唐宋传奇中商人形象的变化 (二)“三言二拍”中为商人经商事业的辩护
五、“工商皆本”思想的历史影响
第四节 货币理论的主要成就
一、“以银为上币”的货币金属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