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doc

合集下载

纺织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纺织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纺织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纺织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对于纺织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话题。

纺织品的质量标准影响着产品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和舒适性。

同时,科学准确的检验方法也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首先,纺织品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纤维成分:纺织品的纤维成分对其品质和性能起到关键作用。

在国际上,纺织品的纤维成分已经有了一些纤维成分标准,如国际纺织品纤维组织(ITF)的纤维材料编码系统以及ISO纤维名称和编码系统。

2. 物理性能:纺织品的物理性能包括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织物密度等。

这些指标对纺织品的耐久性和强度有重要影响。

3. 化学性能:纺织品对人体的接触会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化学性能对产品的健康安全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化学性能指标包括:pH值、重金属含量、有害物质含量等。

4. 尺寸变化:纺织品在使用和洗涤时会发生尺寸变化,如缩水、变形等。

因此,尺寸变化也是纺织品质量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次,纺织品质量的检验方法也是关键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纺织品质量检验方法。

1. 纤维成分检验:通过纤维验样手感观察、显微镜观察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来确定纺织品的纤维成分。

2. 物理性能检验:采用拉伸试验、撕裂试验、织物密度测试等方法来评估纺织品的物理性能。

3. 化学性能检验:使用酸碱试剂测试纺织品的pH值,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或化学分析法测试纺织品中重金属的含量,使用色谱法或荧光法测试有害物质的含量。

4. 尺寸变化检验:通过洗涤和干燥等环境下对纺织品进行测量和比较来评估尺寸变化。

此外,为了提高纺织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还有许多其他的检验方法可以采用,如纺织品的色牢度检验、破损程度检验等。

综上所述,纺织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对产品质量的保证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质量标准和科学准确的检验方法,可以保证纺织品的质量、安全性和舒适性,从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促进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

纺织检测技术

纺织检测技术

国际羊毛局(IWTO)
制定了羊毛纤维、毛织品的品质和性能检测标准,如IWTO 107、
IWTO 108等。
国家纺织检测技术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
制定了一系列中国国家标准(GB),如GB/T 14593、GB/T 14594等,涉及纺织品 的品质、性能和安全性能等方面的检测。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
详细描述
感官检测技术常用于初步判断纺织品的外观和质 地,以及快速筛选不合格品。在纺织品检测中, 感官检测技术常与其他检测技术结合使用,以提 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物理检测技术
01 总结词
通过测量纺织品的物理性能来 评价其质量的方法。
02
详细描述
物理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尺寸稳 定性、拉伸性能、压缩性能、 耐磨性能等方面的检测。通过 测量纺织品的物理性能,可以 评估其加工工艺、使用性能和 耐用性等方面的质量。
纺织检测技术

CONTENCT

• 纺织检测技术概述 • 纺织检测技术分类 • 纺织检测技术标准与规范 • 纺织检测技术设备与仪器 • 纺织检测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 纺织检测技术案例分析
01
纺织检测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纺织检测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检测设备和仪器,对纺织品的品质、 性能、安全性能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技术。
程中的磨损情况。
织物起毛起球仪
用于测试织物表面起毛 起球的程度,评估织物
的外观质量。
织物阻燃测试仪
用于测试织物的燃性 能,评估织物在火灾中
的燃烧特性。
纺织检测仪器与仪表
01
02
03
04
纱线细度仪
用于测量纱线的细度,确保纱 线质量符合标准。

导电纤维与纺织品及其抗静电性能测试(1)

导电纤维与纺织品及其抗静电性能测试(1)

112纺织导报 China T extile Leader ·2007 No .6标准与检测Testing表1 金属纤维含量与抗静电性能的关系0.5~22~58~25107~109106~107107~10-2< 2< 1< 0.520~40纺织品的抗静电整理是一个老课题,但至今仍然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有机导电纤维的研发和广泛应用似乎为开发高效、美观的抗静电面料找到理想方案。

但从目前的抗静电产品仍然不令人满意,而且应用范围尚不够宽泛,抗静电纺织品研究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

1 常见纺织品静电的消除方法纺织品的抗静电加工方法主要有3种类型。

(1)使用抗静电整理剂:当材料加入抗静电剂后,通过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导电性能或电子的传递能力,能提高其抗静电作用;(2)通过纤维接枝改性或与亲水性纤维混纺和交织,提高纤维吸湿性。

例如用引发剂等使材料表面主链上部分地产生自由基或离子,再与丙烯酸等亲水性单体接枝聚合;(3)混纺和嵌织导电纤维:将高分子材料与导电材料混用,使之成为始终具有抗静电性能的导电材料。

导电材料主要有金属纤维、石墨、金属涂层材料、含导电性炭黑聚合物的覆盖或复合材料等。

方法(1)与方法(2)消除静电的原理是提高织物回潮率,降低绝缘性,加速静电的泄漏。

因为水具有相当高的导电能力,所以只要吸附少量水就能明显地提高聚合物的材料的导电性。

水也能为电荷提供转移介质,促进离子向相反的电极移动。

天然纤维,如棉、羊毛和蚕丝都是亲>> 抗静电纺织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文章介绍了通过植入导电纤维提高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技术,并指出,有机导电纤维的新突破推动了纺织品抗静电技术的发展,为民用纺织品解决静电问题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

Anti-static textiles have great market potential.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anti-static property oftextiles by embedding conductive fiber into the fabric. It points out that new breakthroughs in organic conductive fiber have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extile anti-static technology and provided ideal solution for eliminating static charge fromtextiles.导电纤维与纺织品及其抗静电性能测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 伏广伟 贺显伟沈阳师范大学 陈 颖作者简介:伏广伟,男,1967年生,天津工业大学,博士在读,北京,100742水性纤维,因为它们都是能和水形成大量氢键的聚合物组成。

纺织品中的纤维质量检验研究分析

纺织品中的纤维质量检验研究分析

纺织品中的纤维质量检验研究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各种纺织品的需求持续提升,纺织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纤维质量检验分析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旦无法保证检验质量,就难以保证纺织品的生产质量。

因此,文章对纺织品纤维质量检验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

关键词纺织品;纤维质量;检验分析纺织品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纺纱、织布、染色,以及成衣加工等系列的工序,其主要的初始原料就是纺织纤维。

纺织纤维具有多种类型,其组成成分的种类更是繁杂。

纺织纤维分为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其中不同的纤维组成成分有所差别,因此在实际的纺织品质量中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天然纤维包括亚麻、棉纱、丝绸、羊毛等;化学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尼龙、涤纶、丙纶、维纶等类型,以及深度开发的各种仿毛、仿丝纤维等高档化学纤维。

纺织纤维的质量对于纺织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站在消费者角度来看,纺织品需要具备舒适性高、适应多变的环境、同时还需要具有较高的质量,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较好的穿着或使用体验。

在纺织品的质量检验中,需要针对不同种类的纺织品采取不同的检验方式。

纺织品同时还是国家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产品。

纺织品的质量好坏与开拓海外贸易市场有着紧密的关系。

由于纤维品种的多样化,尤其各种新型化学纤维大量使用,我国的各大纺织品制造厂在产品品种和纺织品质量控制上出现种种问题,难于应对国际市场的要求。

纤维作为纺织品的初始原料,其质量的好坏是决定纺织品实际质量的根本,因此,纤维质量的检验对纺织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纺织品纤维质量的检验进行具体的分析,同时对其影响进行简要的阐述,以供参考。

1.纺织品纤维质量检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实验样品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整个检测过程也较为复杂,如果检测操作不当,容易导致纺织品受到污染。

纺织品种类非常多,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完整性,需要最大限度地保证纤维检测质量,难度系数较高,在样品保存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东华大学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期末考试试题样本

东华大学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期末考试试题样本

1.生态纺织品:是指纺织原料获取、纤维制造、纺织印染等后整顿加工、最后使用废弃解决等一系列过程中,不产生或最低限度地减少对环境污染,对人体无害、有益健康纺织品。

2.Oko-Tex将产品按最后用途分为四类:产品分类I:婴儿用产品。

婴儿用产品是指除了皮革服装之外所有用于制作婴儿或直至两岁小朋友用品产品、基本材料和辅料。

产品分类11:直接与皮肤接触产品。

直接与皮肤接触产品是指那些穿着时大面积与皮肤直接接触产品,如制服、衬衣、内衣等。

产品分类III:不直接与皮肤接触产品。

不直接与皮肤接触产品是指那些穿着时只有小某些直接与皮肤接触产品,如充填材料、衬料等。

产品分类IV:装饰材料。

原则所述装饰材料是指涉及原材料和辅料在内所有用于装饰,如台布、墙面覆盖物、家具布、窗帘、室内装饰织物、地毯和床垫等产品。

3.GB18401将产品分为三类:A类:婴幼儿用品;B类:直接接触皮肤产品;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产品。

1. 在仿制一种新型功能性涂层面料时,但愿理解这种织物表面涂层是什么物质,可采用什么技术进行测试?测试时采用什么办法?(10分)答:采用技术:红外光谱分析;测试设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采用办法:衰减全反射法。

红外光谱是一种选取性吸取光谱,普通是指有机物分子在一定波长红外线照射下,选取性地吸取其中某些频率光能后,用红外光谱仪记录所得到吸取谱带。

红外光谱分析是研究物质分子构造与红外吸取间关系一种重要手段,可有效地应用于分子构造分析,它在高聚物构造测定方面得到越来越来广泛应用,是高聚物表征和构造性能研究基本手段之一。

衰减全反射法,简称ATR,该法也称为内反射光谱法,简称IRS。

该法原理是:当一束光线由光密介质(全反射晶体)进入光疏介质(试样)时,如果入射角不不大于临界角,则这一束光线在界面上产生全反射。

在全反射过程中,光束会稍穿入反射表面后再反射出来,反射表面吸取红外光,因而这种全反射事实上是衰减,一次衰减全反射吸取能量很小,所得光谱吸取谱带很弱,为了增强吸取谱带,必要增长全反射次数,即多次衰减全反射。

纺织纤维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纺织纤维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纺织纤维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纺织纤维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一、纺织纤维质量标准纺织纤维是指用于纺纱、织造和制成纺织品的纤维原材料,包括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

纺织纤维的质量标准对于保证纺织品的质量和性能非常重要。

以下是纺织纤维质量标准的一般要求:1. 物理性能:纺织纤维的物理性能包括强力、伸长率、断裂强度、撕破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这些物理性能与纺织品的质量和耐久性有关,需要根据不同纤维的特性进行评定和检验。

2. 化学成分和纤维结构:纺织纤维的化学成分和纤维结构也是纤维质量的重要指标。

不同类型的纤维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结构,需要通过化学分析和显微分析等方法确定。

3. 纤维长度和细度:纤维长度和细度对纺纱和织造的工艺和产品的外观质量有很大影响。

因此,纺织纤维的长度和细度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评估。

4. 纤维表面和形态:纤维的表面形态对纺织品的抓握力、耐磨性和整洁度等性能有直接影响。

因此,纤维的表面和形态也需要进行评估和检验。

5. 纤维色泽:纤维的色泽对纺织品的外观质量和美观度有很大影响。

纺织纤维的色泽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如国际标准ISO 105-J01-199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方法》。

二、纺织纤维质量检验方法为了确保纺织纤维的质量,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验和评估。

以下是常见的纤维质量检验方法:1. 纤维物理性能测试:包括强力测试、伸长率测试、断裂强度测试、撕破强度测试、断裂伸长率测试等。

这些测试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机和相关测试仪器进行。

2. 纤维化学成分和结构分析:纤维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可以通过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进行分析和观察。

3. 纤维长度和细度测量:纤维的长度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或纤维长度测定仪进行测量。

纤维的细度可以通过纤度仪进行测量。

4. 纤维表面和形态观察:纤维表面和形态的观察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进行。

观察纤维表面的形态、纹理、结构等特征。

5. 纤维色泽测试:纤维的色泽可以通过色差仪和蓝色剥离试验等方法进行测定。

AATCC.测试标准(中文)doc

AATCC.测试标准(中文)doc

耐摩擦色牢度:AATCC摩擦测试仪法AATCC RA38技术委员会于1936年制定:1937年、1952年、1957年、1961年、1969年、1972年、1985年、1988年、1996年、2004年、2005年、2007年修订;1945年、1989年重新审定;1968年、1974年、1977年、1981年、1995年、2001年编辑修订并重新审定;1986年、2002年编辑修订;部分等效于ISO105-X12。

1.目的和范围1.1本测试方法用来评定有色纺织品表面因摩擦颜色转移到其他表面的程度。

适用于各种纤维的、各种类型的有色纱线和织物,包括染色织物、印花织物和其他有色织物。

不推荐用于地毯和面积太小的印花纺织品。

1.2测试方法使用摩擦白布,包含干的和已用水湿润的。

1.3因水洗、干洗、收缩、熨烫、整理等等可能影响颜色的转移程度,所以可在整理前、整理后或一并进行试验。

2.原理2.1在规定条件下,有色试样与摩擦白布进行摩擦2.2沾色摩擦白布与沾色灰卡或沾色彩卡比较,对沾色摩擦白布评价并确定级数。

3.术语3.1色牢度:材料暴露在加工、测试、储存或使用种可能遇到的环境下的耐颜色变化,或染料向贴衬材料转移的能力。

3.2摩擦脱色:通过摩擦,颜色从色纱或者有色织物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或同一织物的邻近区域。

4.安全预防措施本安全各预防措施仅供参考。

这些措施有助于测试过程,但未包含所有的内容。

在本测试方法中,使用者有责任在处理材料时采用安全各正确的技术;须向制造商咨询有关材料的详尽信息,如材料的安全参数和其他建议;须向“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咨询并完全遵守其标准和规定。

4.1应遵守良好的实验室规范,在所有实验场所要佩戴防护镜。

5.仪器和材料5.1 AATCC耐摩擦色牢度测试仪或者类似的供替换的仪器(见13.2、13.3和图1)5.2摩擦白布,剪成50mm正方(见13.4)5.3 AATCC沾色彩卡(见13.5)5.4 沾色灰卡(见13.5)。

纺织检测技术-4-纤维热收缩测试

纺织检测技术-4-纤维热收缩测试

02
开发新型热收缩测试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探索和开发更快速、准确、自动化的热收缩测试
方法,提高测试效率和精度,满足大规模生产和研发的需求。
03
拓展热收缩测试的应用领域
除了纺织领域,热收缩测试在其他材料领域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塑
料、橡胶、纸张等。研究这些材料的热收缩性能有助于推动相关行业的
发展。
数据处理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如计算收缩率、 绘制收缩曲线等。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纤维的热收缩性能, 评估纤维的质量和性能指标。
05
热收缩测试的注意事项
实验前的准备
1 2
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标准
在实验开始前,应确保实验室的温度、湿度和清 洁度等环境条件符合测试标准,以避免对实验结 果产生干扰。
01
02
03
设定实验温度
根据纤维材料的特性,设 定适当的实验温度,确保 纤维在受热后发生收缩。
加热处理
将纤维样品放入加热设备 中,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 加热处理,保持一定时间。
冷却定型
加热处理完成后,将纤维 样品取出并迅速进行冷却, 使纤维收缩定型。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如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收缩率等。
避免因温度和时间控制不当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保持恒温状态
02
在实验过程中,应保持恒温状态,避免温度波动对实验结果产
生影响。
避免人为误差
03
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避免因人为误差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 的记录、整理和计算等,确保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简介《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第3版)》内容简介:纤维和纺织品的生产,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纤维和纺织品日益丰富多彩,品种不断增加,性能不断改善。

穿着用纺织品不但要有外观美感、风格和穿着舒适性,而且要符合生态安全要求。

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对纺织品的阻燃、抗静电、隔热等性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纺织品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性,是和组成它的纤维品种、纱线和织物的结构以及织物后整理工艺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为了能生产品质优良且符合使用要求的纺织品,研究开发新型纺织纤维材料,纤维、纱线和织物结构和性能的测试十分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纺织测试技术有了很大发展。

新的测试方法、新型传感器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纺织测试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不少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数处理能力强以及结构精密的测试设备。

由于纤维和纺织品的结构和性能是多方面的,纺织测试仪器的种类十分繁多,同一类型的仪器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如果能深入地掌握仪器的测试原理和测试技术的基本要求,就能在使用中更好地把握仪器的性能,在科学研究中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纤维和纺织品的测试不仅和纺织、化纤和服装工业有关,还和轻工业、建筑材料等其他工业用纺织材料有关,与农业和畜牧业的培育改良品种有关,与贸易中的商品交换验收和定价有关,与军用被服、特种纺织品以及航天服研究有关,和纺织院校教学科研关系密切。

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在编写中,《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第3版附DVD光盘1张)》由浅人深、较系统地阐明了纤维和纺织品测试的基本原理,对国内外发展的新测试方法和典型仪器进行介绍,使其既有理论,又有应用实践;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编写中注意其内容能适合不同类型人员的需要。

在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出版基础上,根据教学和研究工作需要对原书多章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充实。

《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第3版附DVD光盘1张)》是一本内容较为完整的纺织测试技术书籍,是涉及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教科书,可供纺织院校本科生、研究生作为教材,也可供生产企业、测试中心、检验机构和研究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为了能提高学生使用教材进行学习的直观效果,《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第3版附DVD光盘1张)》第三版开始附加教学光盘,内容除提便于教师讲课的各章PPT外,重点对反映测试技术发展的以下四部分内容进行实际操作录像:(1)新纤化学纤维测试系统;(2)乌斯特棉纤维测试系统;(3)生态纺织品测试技术;(4)纤维结构分析技术。

编辑推荐《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目录第一章测量方法与误差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测量误差第三节仪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第四节试样误差第五节异常值处理和试验方法精密度估计第六节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第二章纤维长度、卷曲和热收缩测试第一节纤维长度测量概述第二节单根纤维长度测量第三节梳片式和罗拉式长度测量仪第四节光电式长度测量方法与仪器第五节电容式长度测量方法与仪器第六节纤维卷曲性能测试第七节变形丝卷缩性能测试第八节纤维热收缩率测试第九节加弹丝自动测试系统第三章纤维细度、成熟度和异形度测试第一节纤维细度测量概述第二节气流法测量纤维细度第三节光学投影法测量纤维细度第四节光电法测量纤维细度第五节振动法及声学法测量纤维细度第六节棉纤维成熟度测试第七节化学纤维异形度测试第四章纺织材料强伸性能测试第一节纺织材料的强伸特性第二节机械式强力仪第三节电子强力仪原理与结构第四节纺织材料耐磨性能和摩擦系数测试第五章纱线捻度、毛羽和直径测试第一节纱线捻度测试第二节纱线毛羽测试第三节纱线直径测试第六章纱条不匀和疵点测试第一节纱条不匀及其测量方法第二节纱条不匀率与变异一长度曲线第三节电容均匀度仪测量原理第四节纱条不匀波长谱分析第五节纱条疵点测试第六节纱线光电测量分析系统第七章纺织材料吸湿和电学性质测试第一节纺织材料吸湿概述第二节干燥法吸湿测量第三节间接测湿法第四节纤维比电阻测量第五节纺织材料静电测量第八章纺织材料颜色和光泽测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视觉与颜色的性质第三节CIE表色系统第四节CIE UCS均匀色空间与色差计算第五节颜色测量与仪器第六节纺织品光泽测量第九章织物风格的客观评定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织物抗弯刚度、悬垂性和抗折皱性测试第三节单台多指标式织物风格仪第四节多台多指标式织物风格仪第十章纺织品热湿传递和透气性测试第一节织物热传递性能及其测试第二节织物湿传递性能及其测试第三节织物透气性测试与仪器第十一章纺织品阻燃和色牢度测试第一节纺织品阻燃和抗熔融性测试第二节纺织品色牢度测试第十二章纺织品其他性能测试第一节织物拉伸断裂测试与仪器第二节织物起球和勾丝测试与仪器第三节织物尺寸变化率测试第四节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第十三章生态纺织品测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第三节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的测试仪器第十四章纺织纤维鉴别和混纺比测定第一节纺织纤维鉴别第二节混纺比测定方法第十五章纤维结构分析第一节电子显微镜分析第二节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第三节X射线衍射分析第四节热分析技术序言纤维和纺织品的生产,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纤维和纺织品日益丰富多彩,品种不断增加,性能不断改善。

穿着用纺织品不但要有外观美感、风格和穿着舒适性,而且要符合生态安全要求。

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对纺织品的阻燃、抗静电、隔热等性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纺织品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性,是和组成它的纤维品种、纱线和织物的结构以及织物后整理工艺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为了能生产品质优良且符合使用要求的纺织品,研究开发新型纺织纤维材料,纤维、纱线和织物结构和性能的测试十分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纺织测试技术有了很大发展。

新的测试方法、新型传感器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纺织测试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不少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处理能力强以及结构精密的测试设备。

由于纤维和纺织品的结构和性能是多方面的,纺织测试仪器的种类十分繁多,同一类型的仪器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如果能深入地掌握仪器的测试原理和测试技术的基本要求,就能在使用中更好地把握仪器的性能,在科学研究中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纤维和纺织品的测试不仅和纺织、化纤和服装工业有关,还和轻工业、建筑材料等其他工业用纺织材料有关,与农业和畜牧业的培育改良品种有关,与贸易中的商品交换验收和定价有关,与军用被服、特种纺织品以及航天服研究有关,和纺织院校教学科研关系密切。

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在编写中,本书由浅入深、较系统地阐明了纤维和纺织品测试的基本原理,对国内外发展的新测试方法和典型仪器进行介绍,使其既有理论,又有应用实践;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编写中注意其内容能适合不同类型人员的需要。

在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出版基础上,根据教学和研究工作需要对原书多章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充实。

本书是一本内容较为完整的纺织测试技术书籍,是涉及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教科书,可供纺织院校本科生、研究生作为教材,也可供生产企业、测试中心、检验机构和研究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为了能提高学生使用教材进行学习的直观效果,本书第三版开始附加教学光盘,内容除提供便于教师讲课的各章PPT外,重点对反映测试技术发展的以下四部分内容进行实际操作录像:(1)新纤化学纤维测试系统;(2)乌斯特棉纤维测试系统;(3)生态纺织品测试技术;(4)纤维结构分析技术。

本书由李汝勤教授、宋钧才高级工程师、朱浩教授、陈跃华教授和刘若华博士编写。

全书由李汝勤教授和宋钧才高级工程师主编和负责定稿。

张渭源教授、严文源高级工程师、王正伟副教授、纪峰博士和博士研究生黄新林等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在光盘内容的摄制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市纤维检验所、瑞士乌斯特技术公司、东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上海新纤仪器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纺织测试技术发展迅速,编者水平有限,本书在编写中有不当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插图:第一章测量方法与误差第一节概述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不论是基础学科还是应用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测试仪器。

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事业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普遍使用仪器进行检验和测量。

仪器可以帮助人的感官,使人们突破生理上的限制,深入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便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最终生产出质量优良的产品。

仪器有许多分类方法,根据其作用来分有测量仪器、计数与积算仪器、转换与放大仪器、指示仪器、记录仪器和控制仪器等。

仪器根据其原理不同,可以分为力学类、光学类、电学类和化学类仪器等。

根据应用范围不同可以分为通用仪器和专用仪器。

在纺织检验和科学研究中所用仪器种类很多,如纤维有长度、细度、卷曲、热收缩和纤维力学、光学、电学、热学性质的测试;纱线有细度、强力、捻度、均匀度、纱疵、毛羽的测试;织有厚度、耐磨、色泽、风格、热湿传递、透气透水和阻燃、抗静电、染色牢度的测试等。

由此可见,纺织科学技术领域中测试仪器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纤维和纺织品在检验中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感官检验法,主要根据检验人员的目光和触觉进行判断,或把试样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评定。

这种方法简单迅速,但所得结果与检验人员的感觉和经验有关,带有主观因素的影响,检验人员之间可能存在系统偏差。

另一种是仪器检验法,可以进行客观评定并能得到测量结果的数字指标,但一种仪器所测结果往往只代表被测对象的某一项性质,而不能对被测对象进行综合性评定。

实际应用要根据被测对象的测试精度要求和实际可能性进行选择。

随着测试技术的进步,采用仪器进行检验则是发展的趋势。

在对产品质量的监控中,需抽取一定数量样品在实验室内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生产工艺进行调整。

这样的过程有时要反复多次,才能达到稳定的产品质量,控制周期较长。

另一种方法是在生产现场将仪器直接装在机台上,对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进行连续测量,可以及时提供产品质量信息,称为在线检测。

在线检测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是将测量所得信号直接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机器进行调节,如纺纱工艺过程中梳棉机和并条机的自调匀整装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