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观察
屈螺酮炔雌醇联合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价值分析杨帆

屈螺酮炔雌醇联合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价值分析杨帆发布时间:2023-06-09T06:53:58.238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5期作者:杨帆[导读] 目的:分析屈螺酮炔雌醇联合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价值。
富源县妇幼保健院云南富源 655500摘要:目的:分析屈螺酮炔雌醇联合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价值。
方法:选取4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组,各24例,对照组行宫腔镜治疗,观察组加屈螺酮炔雌醇,比较两组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为子宫内膜息肉行屈螺酮炔雌醇联合宫腔镜治疗,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情况,且疾病复发风险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屈螺酮炔雌醇;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子宫内膜息肉为妇科常见疾病,以育龄期女性为好发人群,患者通常有不孕或异常出血等表现。
现如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子宫内膜息肉治疗方法在不断改进,其中宫腔镜是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将病因解除,改善患者症状[1]。
不过单纯应用宫腔镜,患者术后有一定的复发风险,而通过有效药物,可促使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内环境逐渐改善,进而降低疾病复发风险[2]。
近年来,我院在为此类患者治疗期间,尝试应用屈螺酮炔雌醇联合宫腔镜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4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组,各24例。
对照组年龄19~46岁,平均(32.98±5.41)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81±0.54)年;内膜息肉直径0.7~4.2cm,平均(2.45±0.63)cm。
观察组年龄20~47岁,平均(33.45±5.26)岁;病程7个月~3.5年,平均(1.79±0.46)年;内膜息肉直径0.6~4.3cm,平均(2.50±0.74)cm。
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评价

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析子宫内膜息肉中辅以宫腔镜结合屈螺酮炔雌醇诊疗的效果及实施价值。
方法:选择2021年01月~2022年01月就诊于本院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研究,总纳入病例数至7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辅以宫腔镜治疗,观察组基于此联合运用屈螺酮炔雌醇,比较以下相关指标。
结果:①临床疗效:观察组较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②月经量变化/子宫内膜厚度:观察组较对照组,PBAC评分更低,子宫内膜厚度更小,月经量更少(P<0.05)。
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中辅以宫腔镜结合屈螺酮炔雌醇诊疗效果确切,可改善症状,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值得借鉴。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屈螺酮炔雌醇;月经量变化;子宫内膜厚度;效果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属临床常见而多发性妇科疾病,是因子宫局部内膜过度增生所致,可单发亦或是多发,集中于35岁以上,特别是围绝经期女性[1]。
发病后,患者多表现为月经紊乱,月经量增加,严重时造成不孕,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现阶段,临床针对该病多采取宫腔镜手术展开治疗,术后成功切除率高达90%,但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因此,基于保证有效治疗效果的基础下最大程度降低术后复发率成为热议课题[2]。
为此,本研究对2021年01月~2022年0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展开分析,进一步探究宫腔镜结合屈螺酮炔雌醇于子宫内膜息肉诊疗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01月~2022年01月就诊于本院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研究,总纳入病例数至7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组。
对照组:年龄35~60(47.52±3.36)岁;病程4~13(8.52±1.33)个月;观察组:年龄38~58(47.18±3.28)岁;病程4~12(8.28±1.32)个月,两组基线数据对比(P>0.05),具比较价值。
子宫内膜息肉应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的疗效观察

子宫内膜息肉应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应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2例,研究组在行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当天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对照组术后不予其他治疗,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14%高于对照组80.95%,研究组复发率2.38%低于对照组16.67%,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应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不仅可以改善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术后复发几率。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屈螺酮炔雌醇【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073-02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子宫异常出血和不孕的主要原因。
临床常采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但经观察临床切除手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控制手术后疾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1]。
本院应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于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获得满意效果,现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2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3-48岁,平均(34.3±7.6)岁,其中月经量增多19例,经期延长8例,不规则阴道出血23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5-46岁,平均(31.2±8.1)岁,其中月经量增多21例,经期延长12例,不规则阴道出血19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宫腔镜下子宫息肉电切术:术前2h使用0.4mg米索前列醇塞入肛门,再进行静脉麻醉,置入宫腔镜后使用环形电极切除息肉。
术后当日研究组患者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80085,规格21片/盒),连续服用21d,1d/片,停药7d后继续下一周期,连续服用3周期;对照组患者术后不予以其他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应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的疗效观察

子宫内膜息肉应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应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的临床疗效。
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法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患者予以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95.00%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的有效率,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8.20%的子宫息肉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的子宫息肉复发率,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子宫息肉的复发率,应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与应用。
标签: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屈螺酮炔雌醇;疗效观察本文主要对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接受本院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0例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60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9.5±5.3)岁,病程2~18个月,平均病程(8.3±4.7)个月,多发息肉29例,单发息肉19例;对照组60例,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9.6±5.2)岁,病程4~19个月,平均病程(8.5±4.4)个月,多发息肉28例,单发息肉18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病症状态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措施如下:宫腔镜电切术:①在术前12h 置入海绵棒于已生育者宫颈内,置入米索前列醇(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136)0.2~0.4mg于未生育者阴道[1];②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静脉麻醉成功后,宫颈扩张器达12号后,缓慢的将宫腔镜置入;③连续灌流5%的葡萄糖(北京中新制药厂,国药准字H110022247)于宫腔内,致使患者宫腔充盈,在转动镜体的基础上,全面观察患者宫腔内宫颈管黏膜、输卵管的开口以及宫底等情况;④在运用宫腔镜进行探查后,根据不同的子宫息肉情况进行息肉切除。
子宫内膜息肉采取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的效果观察

子宫内膜息肉采取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7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应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38例。
给予参照组宫腔镜治疗,给予研究组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11.98±0.87)mm和(12.02±0.89)mm,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子宫内膜厚度(6.07±0.38)mm显著低于参照组(9.71±0.48)mm(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显著低于参照组21.05%(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2.63%显著低于参照组18.42%(P<0.05)。
结论:应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安全性更高,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屈螺酮炔雌醇;子宫内膜增生【中图分类号】R7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9-0080-02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上发生率比较高的一种妇科疾病,该病的常见症状为阴道出现不规则流血以及不孕现象[1]。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治疗具有复杂性且复发率高,给患者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和预后效果的提升形成了阻碍,为此选取更有效的更科学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2]。
本次研究主要以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中心,重点分析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7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分组方式选取数字表法,将76例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38例。
参照组年龄为21~51岁,平均年龄为(34.68±3.21)岁;研究组年龄为22~52岁,平均年龄为(34.12±3.66)岁。
观察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文章编号:WHR201912257观察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刘波 李云鹏 宋晶淼 程志勇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453【摘 要】目的:分析观察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5例。
其中参照组实行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实行宫腔镜手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实行宫腔镜手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1%,观察组为5.7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犘<0.05)。
结论:宫腔镜手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有着一定的安全性,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屈螺酮炔雌醇片;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在妇科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阴道产生不规则出血,经期时间相对较长,并且也是造成育龄妇女不孕的重要因素[1 3]。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宫腔镜在手术治疗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只是单纯地依靠手术治疗无法有效降低这种疾病的临床复发率。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为分析观察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5例。
其中参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7~42岁,平均年龄为(31.32±3.25)岁;平均病程为(1.28±0.46)年。
屈螺酮炔雌醇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

屈螺酮炔雌醇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屈螺酮炔雌醇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
首先介绍了屈螺酮炔雌醇的作用机制和宫腔镜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情况。
随后详细分析了该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中的实验设计和结果。
研究发现,屈螺酮炔雌醇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论文总结了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前景,强调了其在未来的重要性。
本研究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一联合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临床实验证据。
【关键词】屈螺酮炔雌醇、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疗效、临床实验设计、结果分析、临床应用、前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生率逐年增加。
息肉的形成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子宫内膜增生、炎症以及慢性损伤等因素有关。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药物治疗等,但存在术后反复、药物依赖等问题。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屈螺酮炔雌醇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鉴于目前对于屈螺酮炔雌醇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尚未有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其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屈螺酮炔雌醇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评估该联合治疗方案在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屈螺酮炔雌醇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子宫内膜息肉的影响机理;2. 探讨宫腔镜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以及其在手术中的优势和局限性;3. 分析屈螺酮炔雌醇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包括症状缓解情况、内镜下病理学改变等方面;4. 设计临床实验,确定治疗方案的具体内容和执行过程;5. 分析研究结果,总结屈螺酮炔雌醇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观察

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应用宫腔镜与屈螺酮炔雌醇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妇科2018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6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参照组(31例)和研究组(31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宫腔镜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住院时间(4.2±0.4)d,短于参照组(6.7±1.5)d,研究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为3例,参照组为11例,以上数据进行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应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宫腔镜治疗,该方案值得实施。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屈螺酮炔雌醇【中图分类号】R71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5-0104-02子宫内膜息肉是目前临床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且患者的发病率目前出现了升高的趋势,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患者子宫结缔组织出现了炎性增生情况,且内膜局部血管出现了息肉状赘生物,并突入患者宫腔当中[1]。
针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我院为其选择两种治疗方式,现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妇科2018年6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选择6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主要对象,此次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的要求,且征得患者个人同意,让其签署同意书。
将入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均匀分成参照组(n=31)和研究组(n=31),参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9~48岁,病程为3个月~2年,子宫内膜息肉的直径为0.5~3.6cm;研究组患者年龄31~50岁,病程4个月~3年,息肉的直径为0.6~3.7cm,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后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接受宫腔镜治疗,患者的治疗时间为月经干净后3d~7d,患者接受手术前需要接受阴道常规清洗与上药、消毒等,以膀胱截石位接受治疗,医生利用膨宫液对患者的子宫进行膨胀处理,确保其宫腔的压力在100mmHg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1-29T15:10:22.66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9期作者:芦海艳
[导读] 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显著。
海林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海林市 157000
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宫腔镜手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宫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月经改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
2组均未发生并发症,观察组于服药初期出现轻微恶心3例(10%),烦躁、易怒等情绪波动4例(13.3%),均自行缓解。
结论: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宫腔镜;屈螺酮炔雌醇片;子宫内膜息肉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hysteroscopy combined with drospirenone ethinyl estradiol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polyps. Methods: 60 cases of endometrial polyp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ysteroscopic surgery combined with drospirenone ethinyl estradiol,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hysteroscopic surgery.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menstrual improve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recurrence rate of endometrial polyp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6.7%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20.0%, P <0.05) ). There was no complication in the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slight nausea (3%) in the early period of medication, 4 cases (13.3%) of irritability, irritability and other mood swings were relieved spontaneously. Conclusion: Hysteroscopy and drospirenone ethinyl estradiol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polyps significant effect. Key words: Hysteroscopy; drospirenone ethinyl estradiol; endometrial polyps 子宫内膜息肉是造成女性月经增多或周期延长、阴道不规则出血与不孕的重要原因,据调查其发病率为25%左右。
研究认为,子宫内膜息肉是未成熟子宫内膜形成,特别是患者基底部内膜最易发展为子宫内膜息肉,而药物对于该病通常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在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下,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我院为研究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效果,选取60例该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0例,均符合阴道超声、宫腔镜诊断标准,年龄26-58岁之间,平均(30.9±3.6)岁;其中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者7例,不孕症者5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合并症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所有患者均经阴道超生及宫腔镜明确诊断,且术后病理显示为子宫内膜息肉;经妇科检查和宫颈细胞学检查显示正常,不合并生殖道急性炎症;临床资料完整,可随访;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已签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对于已生育患者,在手术前12h将宫颈扩张棒置入,而未生育者则将0.2-0.4mg米索前列醇置入阴道后穹窿。
为患者成功实施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之后,协助其采取膀胱截石位,适当扩张宫颈管,将宫腔镜慢慢送入,于宫腔中利用5%葡萄糖实施连续灌流,将流速控制为260~320ml/min,使膨宫压力保持100~150mmHg,充盈宫腔并将镜体缓慢转动,对宫腔情况全面查看,仔细查看宫腔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及宫底,之后对两侧输卵管开口进行观察,缓慢后退并对宫腔镜黏膜进行观察。
对于较小的单发息肉,顺其基底位置将之一次性切除;对于基底较宽、较大的息肉需分次进行切割。
若患者不再准备生育,可将息肉4周的子宫内膜切除。
对于子宫内膜多发息肉的患者可先实施清宫术,之后利用宫腔镜对宫腔中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对残留息肉电切,电凝创面止血。
完成手术后送切除组织接受病理检查。
术后3d内均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及抗感染治疗。
在上述手术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不再做其他处理。
观察组在宫腔镜手术治疗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每次1片,每天1次,连续服用3周,停药1周,再进行下一周期的治疗,共3个治疗周期。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叮嘱所有患者半年后来院复诊,接受阴道B超检查,了解患者月经情况、复发情况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且无宫腔感染、大出血以及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
观察组出现头痛恶心3例,情绪波动4例,月经间期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对照组出现情绪波动4例,月经周期出血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半年内,观察组月经恢复正常28例,发生率为93.3%,复发2例,复发率为6.7%;对照组月经恢复正常24例,发生率为80.0%,复发6例,复发率为20.0%。
观察组月经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女性子宫异常出血的常见因素,在青春期后均可发生,特别是在40岁左右女性中最易发病。
目前该病的发生机制还不明确,研究人员认为,该病和内分泌紊乱,尤其是雌激素水平过高密切相关。
同时,流产、宫腔中放置节育环等造成子宫肌炎或子宫内膜炎等也是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重要原因,对女性健康威胁极大。
近年来,宫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显著提高了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水平。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月经恢复正常28例,发生率为93.3%,复发2例,复发率为6.7%;对照组月经恢复正常24例,发生率为80.0%,复发6例,复发率为20.0%。
观察组月经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知,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宫腔镜手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
综上所述,进行宫腔镜息肉电切术后加服屈螺酮炔雌醇片有效改善月经,减少子宫内膜息肉复发,且不良反应少,但本研究随访时间尚短,其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贺艳.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6(02):1054-1055.
[2]徐月红.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01):121-122.
[3]张兴威.宫腔镜与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