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的主体优秀公开课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9篇

高二政治教案社会历史的主体9篇社会历史的主体 1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分析我党的各项政策和决议。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群众、服务群众、向群众学习的精神,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三)学法指导1.培养情感。
学生要培养自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有了这种情感,就能够热爱群众,服务群众,向群众学习,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投身实践。
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去。
学生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在实践中服务群众。
在实践活动中,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3.参观学习。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学生可以组织参观活动,深入了解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培养自己对人民群众的情感。
二、知识点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概念。
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从量上说,劳动群众始终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首先,从理论层次来说: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而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因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其次,从历史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例题:尼采说:“我的学说是:有上等人,也有下等人,一个人是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出色的,也就是说,一个充实的、雄厚的、伟大的、完全的人,要胜过无数残缺不全的、鸡毛蒜皮的人。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教案标题: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历史的主体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社会历史的主体分类和特征;3. 能够分析和评价社会历史的主体对历史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1. 社会历史的主体概念和重要性;2. 不同社会历史主体的分类和特征;3. 社会历史主体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容。
2. 提问:“在历史中,有哪些重要的主体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社会历史的主体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历史主体与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
2. 介绍不同社会历史主体的分类和特征,如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等。
3. 分析和讨论不同社会历史主体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和意义。
三、案例学习(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影响力的社会历史主体进行研究。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所选择的社会历史主体,包括其背景、贡献和影响等方面。
3. 全班讨论:学生互相提问和评价各组的案例,加深对社会历史主体的理解和认识。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供更多社会历史主体案例,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2.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历史主体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社会历史的主体概念和分类,以及其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2. 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和收获。
教学资源:1. 教学PPT或黑板;2. 社会历史主体案例资料;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的案例评价;2. 学生撰写的小论文评价;3. 学生自评和互评。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历史的主体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社会历史主体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历史的主体是谁,以及他们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提高学生对社会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评价能力,能够客观分析和评价社会历史中不同主体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1.学习社会历史的主体是谁,包括个人、群体、组织等。
2.了解社会历史主体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内容1.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谁?社会历史的主体包括个人、群体、组织等,他们在社会历史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个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单位,每个人都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参与者;群体是由多个个人组成的集体,例如家庭、团体、社会组织等;组织则是根据一定利益和目标而形成的有组织的群体,例如政府、党派、企业等。
2. 社会历史主体的作用和影响2.1 个人的作用和影响个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参与者,他们的选择、行动和思想观念都会对社会历史产生影响。
一些重要的个人如领袖、思想家、科学家等,他们通过自己的才能和行动改变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2.2 群体的作用和影响群体是由多个个人组成的集体,他们通过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来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例如,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它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团体如各种协会、俱乐部等,通过共同兴趣和活动,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社会组织如工会、农民协会等,通过维护群体利益和权益影响社会历史的走向。
2.3 组织的作用和影响组织根据一定利益和目标而形成的有组织的群体,在社会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是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它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维持社会秩序和安全;党派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和制定政策,影响和引导社会历史的发展;企业通过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社会历史主体的作用和影响。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观察,加深对社会历史主体的理解。
5.3社会历史的主体议题式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人民群众在该事件中的作用和贡献。
2.小组讨论:学生围绕讨论任务,展开小组内部的交流和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的作用。
3.准备汇报: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总结归纳
1.小组汇报:各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倾听并给予评价。
2.教师总结:对各小组的汇报行点评,总结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3.强调知识点:再次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提醒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讨论,撰写一篇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作用的短文。
5.3社会历史的主体议题式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的第五章第三节“社会历史的主体”的教学中,本案例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及其作用。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本案例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变迁为背景,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的过程中,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的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回顾,让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社会历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感受社会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社会历史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会历史的定义和意义•了解社会历史的概念和定义;•探讨社会历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2. 社会历史的研究方法•介绍社会历史研究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历史事件。
3. 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分析社会历史的主要阶段和突出事件;•探讨社会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4. 社会历史的主要事件•学习社会历史的重要事件,如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分析这些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社会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社会历史的理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
3. 多媒体展示•使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社会历史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感受社会历史。
4. 课堂辩论•组织课堂辩论活动,让学生就某一社会历史事件展开辩论;•锻炼学生的辩论能力和思维逻辑。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社会历史的定义和意义1.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社会历史的概念;2.介绍社会历史的定义和意义;3.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和分享社会历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4.总结和展示学生的观点。
第二课时:社会历史的研究方法1.复习社会历史的定义和意义;2.介绍社会历史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文献研究、考古学等;3.分组让学生选择一种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并展示结果;4.讨论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领域。
第三课时: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1.回顾社会历史的研究方法;2.探讨社会历史的主要阶段和突出事件;3.使用多媒体展示社会历史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4.分组讲解一段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分享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第四课时:社会历史的主要事件1.复习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2.学习社会历史的重要事件,如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3.情景模拟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历史事件的情景;4.分组辩论,讨论这些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 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 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3.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 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意义5. 提高历史责任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热爱人民、服务人民、提高历史责任感等话题进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 讲解:讲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 讨论:组织学生就热爱人民、服务人民、提高历史责任感等话题进行讨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学生树立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意识,提高历史责任感。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解程度。
b. 学生对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的掌握情况。
c. 学生对热爱人民、服务人民、提高历史责任感等方面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与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的历史教材、案例分析材料等。
2.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 网络资源:相关的历史网站、论坛、博客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精选5篇)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精选5篇)《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识记: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制造者分析: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制造者2、力量目标:(1)运用所学学问分析现实问题的力量 (2)透过现象熟悉本质的力量(3)提高辩证思维力量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乐观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教学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制造者,这一哲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把握这一观点,有利于使同学从情感上贴近人民群众,喜爱人民群众。
【教学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要求离同学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同学在群众观点上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对象】:高二同学已经具备肯定的认知力量,但是基础学问的理解力量不是非常好,学习的主体性不强,历史学问比较薄弱。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本教学设计运用了相对基础的贴近同学生活实际的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ⅰ【走进新课】:情境设置,多媒体展现教材93页的课堂探究问题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毕竟谁是历史的制造者?ⅱ【学习新课】:一、正确熟悉人民群众这一概念1、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同学阅读教材93页正文和“专家点评”,明确人民群众的含义。
2、正确熟悉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一般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社会历史的主体是谁。
2. 让学生掌握社会历史的主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群众观点。
二、教学内容
1. 社会历史的定义
2. 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
3. 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 群众观点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以及他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群众观点的重要性。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
2. 黑板用于列举重点和难点。
3. 教学软件:PowerPoint展示教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社会历史和人民群众的理解程度。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社会历史和人民群众的理解。
2. 讲授新课:讲解社会历史的定义,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群众观点的重要性。
3. 巩固练习:给出案例,让学生分析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历史的主体优秀公开课教案2016-02-16 12:21 594次社会历史的主体高中思想政治人教2003课标版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历史地、辨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的能力,以及学科间的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学习、互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展示并发展个性特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好,学习的主体性不强。
1、重点(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表现。
(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
(3)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2. 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学习新课〗探究活动一: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第一.“人民群众”有量的规定性,是“人们”中的大多数。
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第二.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曲辕犁的发展,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黄道婆改进纺车,提高工效好几倍;“珍妮机”的出现,使大批的纺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过的蒸汽机广泛应用后,物质财富简直像魔术似的变换出来。
劳动群众以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社会上才有了数不清的物质财富。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鲁迅说: 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哪里还能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
《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浮士德》等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即“瞎子阿炳”,1893年出生,江苏无锡人,一生坎坷,献身音乐,终成杰出的民间音乐家。
他创作演奏的6首二胡、琵琶乐曲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
其中,《二泉映月》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被美国宇宙飞船带入太空播放。
华彦钧又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代名人。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我国解放战争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中,支前民工就有490多万,支前粮食就有40多万吨,从而有力的保证了战役的胜利。
探究活动二: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让同学们看材料产党员邱娥国,“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时时刻刻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尽心竭力为群众做好事。
他为走失寻找亲人,赡养无助的孤寡老人,为一千多人办“农转非”户口却不收分文。
他参与破获五百多起刑事案件,保得一方百姓平安。
通过材料让同学想一想引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党的群众观点(1)基本内容: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基本要求: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2、党的群众路线(1)基本内容: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地位: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1)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2)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课堂小结〗1、展示考点: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知识整合: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历史,创造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成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巩固练习〗1.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
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a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2.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 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这说明( c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与不足,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的主体〖学习新课〗探究活动一: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第一.“人民群众”有量的规定性,是“人们”中的大多数。
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第二.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曲辕犁的发展,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黄道婆改进纺车,提高工效好几倍;“珍妮机”的出现,使大批的纺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过的蒸汽机广泛应用后,物质财富简直像魔术似的变换出来。
劳动群众以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社会上才有了数不清的物质财富。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鲁迅说: 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哪里还能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
《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浮士德》等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即“瞎子阿炳”,1893年出生,江苏无锡人,一生坎坷,献身音乐,终成杰出的民间音乐家。
他创作演奏的6首二胡、琵琶乐曲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
其中,《二泉映月》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被美国宇宙飞船带入太空播放。
华彦钧又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代名人。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我国解放战争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中,支前民工就有490多万,支前粮食就有40多万吨,从而有力的保证了战役的胜利。
探究活动二: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让同学们看材料产党员邱娥国,“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时时刻刻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尽心竭力为群众做好事。
他为走失寻找亲人,赡养无助的孤寡老人,为一千多人办“农转非”户口却不收分文。
他参与破获五百多起刑事案件,保得一方百姓平安。
通过材料让同学想一想引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党的群众观点(1)基本内容: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基本要求: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2、党的群众路线(1)基本内容: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地位: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1)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2)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课堂小结〗1、展示考点: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知识整合: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历史,创造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成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巩固练习〗1.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
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a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2.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 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这说明( c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与不足,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