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误差测量与补偿

合集下载

数控机床定位误差预测与补偿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数控机床定位误差预测与补偿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数控机床定位误差预测与补偿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示例文章篇一:《数控机床定位误差预测与补偿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一个小学生的奇妙探索》嗨,大家好!我是一个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小学生呢。

今天我要跟你们讲一讲一个超级厉害又有点复杂的东西——数控机床定位误差预测与补偿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你们可能一听这个名字就觉得头大,我一开始也是这样的。

我先给你们讲讲我是怎么接触到这个的吧。

我有一个叔叔,他就在一个大工厂里工作,那里有好多好多巨大的机器。

有一次我去他的工厂玩,就看到了那些数控机床。

它们就像一个个超级大的钢铁巨人,静静地站在那里,可是却能做出特别精细的东西。

叔叔告诉我,这些机床可重要啦,能做出汽车零件、飞机小部件之类的。

可是呢,这些机床也有个小麻烦,就是会有定位误差。

我就特别好奇,啥是定位误差呢?叔叔就拿了个小例子跟我说。

就好比我们要在一张纸上画一个特别小的点,可是我们的笔总是不能准确地落在我们想画的那个位置上,要么偏左一点,要么偏右一点。

数控机床也是这样,它要加工的地方是一个很精确的位置,可是有时候就不能那么准确地到达,这就叫定位误差。

这误差可不好呢,就像我们搭积木的时候,如果每一块积木都放得不准,那最后搭出来的房子肯定歪歪扭扭的,说不定还会倒掉呢。

那怎么知道会有误差呢?这就涉及到定位误差预测啦。

我就问叔叔,是不是像天气预报那样预测呢?叔叔笑着说有点像呢。

他们有专门的方法来预测这个误差。

比如说,他们会根据机床的一些参数,就像机床用了多久啦,零件磨损情况呀之类的。

这就好比我们知道自己的小自行车,如果骑了很久,车链子就会松,轮子也可能没那么圆了,机床也是这样。

那些工程师叔叔阿姨们会把这些机床的“身体状况”都变成数据,然后用一些很神奇的数学方法来计算,就像在做一个超级复杂的数学题,算出这个机床可能会产生多少误差。

我又问叔叔,那知道误差了,怎么解决呢?这就到了补偿方法啦。

叔叔说啊,补偿就像是给机床吃个小药丸,让它能好起来。

《2024年多轴数控机床精度建模与误差补偿方法研究》范文

《2024年多轴数控机床精度建模与误差补偿方法研究》范文

《多轴数控机床精度建模与误差补偿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多轴数控机床作为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度和效率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对多轴数控机床的精度建模与误差补偿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多轴数控机床的精度建模及误差补偿方法,以期为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提供理论支持。

二、多轴数控机床精度建模多轴数控机床的精度建模主要包括几何精度建模和运动学精度建模两个方面。

几何精度建模主要关注机床各部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和相对位置等参数对机床整体精度的影响;运动学精度建模则主要关注机床运动过程中各轴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在几何精度建模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机床的机械结构、传动系统、导轨系统等因素,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以便分析各因素对机床精度的影响。

运动学精度建模则需要基于机床的运动学原理,建立各轴的运动方程,分析各轴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态特性,以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三、误差来源及分析多轴数控机床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机床本身的制造误差、装配误差、热误差、切削力引起的误差等。

这些误差会导致机床的几何精度和运动学精度下降,从而影响加工质量。

因此,需要对这些误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

四、误差补偿方法针对多轴数控机床的误差,可以采取多种补偿方法。

其中,误差预测模型法、神经网络法、模糊控制法等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或补偿算法,对机床的误差进行实时补偿。

具体而言,误差预测模型法可以通过建立机床误差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预测机床的误差值,并进行实时补偿。

神经网络法则可以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对机床的误差进行学习和预测,并实现自动补偿。

模糊控制法则可以利用模糊控制理论,对机床的误差进行模糊化处理,并实现精确补偿。

五、实验研究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误差补偿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需要进行实验研究。

数控机床精度误差分析与补偿方法

数控机床精度误差分析与补偿方法

数控机床精度误差分析与补偿方法【摘要】数控机床的精度作为机床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数控机床精度误差大小的各种原因,并针对各种误差出现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补偿方法。

对数控机床进行误差补偿后,能够有效的改善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和加工精度,使机床满足制造企业对加工精度的要求。

【关键词】数控机床;精度补偿;反向间隙补偿;螺距补偿;温度补偿随着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在上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并以其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加工精度高等优点在现代制造加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制造企业对加工精度要求的不断提升,精度指标成为衡量数控机床性能优劣的最重要指标。

数控机床精度的高低是以误差大小来进行衡量的。

机床的精度变差、误差增大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机械部分的磨损、机床测量系统误差、或者是温度的变化等造成的。

出现这些情况后就会引起机床加工出工件的实际尺寸偏离理想的几何尺寸,这就需要我们对机床进行调整并进行精度误差的补偿。

在数控系统中提供了多种提高机床精度的补偿功能,供工程师在对机床进行调整时选用。

通常情况经常被使用的补偿方式有:一、反向间隙补偿在数控机床的传动系统中,伺服电机与丝杠之间通常情况下会采用直连、同步带传动、齿轮传动等三种方式进行连接传动。

而齿轮、滚珠丝杠、螺母等均存在反向间隙,这种反向间隙的存在就会造成在机床工作台发生反向运动时,伺服电机空转而工作台没有发生实际的运动,或者伺服电机带动机械部分发生了运动而测量装置没有检测到位移。

对于数控机床来说反向间隙将会影响到机床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从而影响到加工产品的精度。

这就需要数控系统提供反向间隙的软件补偿功能,以便对机床的反向间隙进行补偿,减小其对机床精度的影响,提高加工零件的精度。

往往随着数控机床使用时间的增长,反向间隙还会因机械部分磨损而逐渐增大,因此需要定期对数控机床各坐标轴的反向间隙进行测定和补偿。

机械数控机床位置控制及误差补偿分析

机械数控机床位置控制及误差补偿分析

机械数控机床位置控制及误差补偿分析机械数控机床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实现加工操作的机床,其位置控制和误差补偿是其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对机械数控机床位置控制及误差补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机械加工领域的重要性。

一、机械数控机床位置控制原理机械数控机床的位置控制是通过控制机床运动轴的位置来实现加工操作的精准性。

其位置控制原理主要包括运动轴控制系统和位置控制算法两部分。

1. 运动轴控制系统机械数控机床通常包括多个运动轴,如X轴、Y轴、Z轴等。

这些轴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并通过编码器进行位置反馈。

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信号来控制伺服电机的转动,从而实现机械数控机床的位置控制。

2. 位置控制算法机械数控机床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位置控制误差。

这些误差主要包括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两部分。

1. 静态误差静态误差是指机械数控机床在静止状态下的位置误差。

这些误差主要来自伺服电机的非线性特性、传动链路的松动等因素。

静态误差对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较为显著,需要通过误差补偿等手段进行校正。

机械数控机床的位置控制误差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补偿,以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开环误差补偿是通过对机械数控机床运动系统的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进行建模和修正来实现。

这种方法通过对系统参数和结构等进行优化,以减小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 闭环误差补偿3. 多轴联动误差补偿随着机械数控机床技术的不断发展,位置控制误差补偿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1. 智能化机械数控机床位置控制误差补偿技术将更加智能化,通过对加工工件和环境的实时监测,实现对位置控制误差的实时调整和优化。

2. 多模态补偿3. 高精度化机械数控机床位置控制误差补偿技术将更加高精度化,通过对系统动力学特性和控制算法的深入研究,提高机械数控机床的位置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数控机床误差与补偿

数控机床误差与补偿
通过控制机床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减小温度变化对机床精度 的影响。
误差补偿法
通过软件或硬件方法,对机床的热变形进行补偿,减小或消 除热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04
几何误差补偿
几何误差来源与分类
01
制造误差
由于机床零部件制造精度不足导致 的误差。
热误差
由于机床运行过程中温度变化导致 的误差。
03
02
装配误差
电气误差补偿
通过调整电机的电气参数,如电 流、电压等,来减小或消除由于 电机性能差异和传动系统误差引 起的误差。
传感误差补偿
通过使用高精度的传感器来检测 机床的实际位置和姿态,并将这 些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以实现 误差的实时补偿。
软件补偿
数学模型补偿
通过建立机床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软件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以减小或消除误差。这种方法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和高 效的算法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几何误差补偿方法
硬件补偿
通过改进机床零部件制造和装配精度来降低几何误差。
软件补偿
利用数控系统软件对几何误差进行补偿,如螺距误差 补偿、反向间隙补偿等。
复合补偿
结合硬件和软件补偿方法,通过优化机床结构设计和 改进控制系统实现更精确的几何误差补偿。
05
运动误差补偿
运动误差产生机理
机械传动误差
由于数控机床的机械传动系统(如丝杠、齿轮等)存在制造和装 配误差,导致运动过程中产生误差。
自适应补偿技术
总结词
自适应补偿技术是一种能够自动调整和 优化补偿参数的误差补偿方法。
VS
详细描述
传统的误差补偿方法通常需要人工设定和 调整补偿参数,操作复杂且精度不高。自 适应补偿技术能够根据加工过程中的实时 反馈信息,自动调整和优化补偿参数,实 现动态误差补偿,进一步提高数控机床的 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数控机床几何误差及其补偿方法

数控机床几何误差及其补偿方法

数控机床几何误差及其补偿方法汇报人:日期:contents •数控机床几何误差概述•数控机床几何误差检测技术•数控机床几何误差建模与辨识•数控机床几何误差补偿技术•数控机床几何误差补偿实例分析•总结与展望目录01数控机床几何误差概述几何误差的定义与来源机床使用过程中磨损、变形等因素。

制造和装配过程中的精度限制。

机床结构设计缺陷。

定义:几何误差是指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本身几何元素的形状、位置和运动误差导致加工精度降低的现象。

来源几何误差对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影响加工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导致表面质量下降,增加粗糙度。

降低机床的整体性能,缩短使用寿命。

几何误差补偿的意义和必要性必要性现代制造业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几何误差补偿是实现高精度加工的关键手段。

几何误差补偿有助于延长机床使用寿命,提高机床的经济效益。

随着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机床结构越来越复杂,几何误差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需要相应的补偿技术来应对。

意义:通过几何误差补偿,可以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2数控机床几何误差检测技术激光干涉检测技术利用激光的干涉现象进行高精度测量,能够准确地检测数控机床的几何误差。

高精度测量非接触式测量实时动态测量激光干涉检测技术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式,避免了传统接触式测量中可能引入的附加误差。

该技术具备实时动态测量能力,能够在数控机床运行过程中进行误差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03激光干涉检测技术0201球杆仪检测技术经济实用相较于其他高精度检测技术,球杆仪检测技术具有较低的成本,适用于大批量数控机床的误差检测。

便于携带球杆仪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可实现在不同机床间的快速检测。

原理简单球杆仪检测技术基于简单的机械原理,通过测量球杆仪在数控机床上的运动轨迹来推断机床的几何误差。

电容传感检测技术非接触式检测与激光干涉检测技术类似,电容传感检测技术也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方式,确保测量精度不受附加误差影响。

数控机床误差测量与实时智能补偿关键技术及应用

数控机床误差测量与实时智能补偿关键技术及应用

数控机床误差测量与实时智能补偿关键技术
及应用
随着工程制造业的发展,数控机床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机床,成为
了高效精密加工的主力军。

然而,由于数控机床存在着系统误差、尺
寸误差等问题,导致加工精度不尽如人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数控
机床误差测量与实时智能补偿技术应运而生。

数控机床误差测量是指通过对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存在的误差进
行精确测量和分析,找出误差的来源及其大小,并将其量化,以便进
一步进行补偿。

通常,数控机床误差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如基础误差、运动误差、非线性误差等。

针对不同的误差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测
量方法,如激光干涉、摆角测量、位移传感器等。

数控机床实时智能补偿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实时检测误差,并通过
计算机智能算法进行补偿,以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实时智能补
偿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反馈补偿,即将误差进行反馈并进行补偿;另一种是前馈补偿,即预测误差并在中途进行补偿,以减小实际
误差。

数控机床误差测量与实时智能补偿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首先,可以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加工
效率,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其次,可以减少废品率,降低生产成本;第三,可以提高数控机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之,数控机床误差测量与实时智能补偿技术是数控机床加工领
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
完善,相信它将为工程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控机床空间误差补偿与应用

数控机床空间误差补偿与应用

数控机床空间误差补偿与应用摘要数控机床精度要求的不断提升,逐渐向精密加工发展,因此从对数控机床精度提升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了三轴数控机床的各个直线轴误差及三个轴线之间的空间误差关系,对几种误差补偿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从空间误差补偿的角度研究对机床精度的提升,对空间中三个轴线之间的本身误差以及它们之间的误差进行补偿,从空间三维多角度保证机床的精度,同时也是对补偿方法的应用及验证。

关键词:误差;精度;空间误差;误差补偿引言对于数控机床这种基础制造工程技术的发展伴随而来的就是对加工精度要求逐渐由粗加工到精加工再到超精密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控机床的精度发展技术对精密以及超级精密加工尤为重要,通过减少单动环节增加联动过程的误差减小来确保精度的精密程度以及可靠运行的过程。

之所以被称为精密或者超精密加工这都跟工作母机即能达到精细精度的数控机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精密的数控机床决定了加工工件的精密程度等级。

在以往的精密加工过程中往往通过数控机床的装配原件的基准实现,这样的机床生产过程所需时间之长,产量低,从而影响精密技术的发展脚步。

在加工中出现的误差难以避免并消除,通过提升机床装配部件精度的方法不能一直持续进行,因为这种提升程度有限,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难以进步。

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的飞跃发展,能逐步实现通过微小的进给位移消除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从而实现精密加工的保证。

现代的误差补偿技术大多都是随着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而进步,不同的数控系统虽然对误差的计算方法及补偿的原理不同,但能实现的效果却是一致的,误差补偿技术的不断持续发展,从多方面补充了因机床元件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对精度提升没有效果的不足。

做好误差补偿工作对机床精度提升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对提升我国工业基础的关键技术,可以减少硬件投入的资金,增强装备制造的能力的重要环节。

1 空间误差分类与定义1.1轴线误差机床X、Y、Z轴运动时,分别产生6项基本误差及三项垂直度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控机床误差测量与补偿
摘要:本文在分析数控加工误差来源及分类的基础上,明确了几何误差的性质、产生原因及在各类误差源中所占的比重,着重介绍了用激光干涉测量法的测量原理及特点并对其两种不同的测量
方法进行比较,最后进行误差试验,得到补偿效果。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ource and classification of nc maching error, this paper clears the nature of the geometric error, the causes and its proportion in all kinds of error sources. the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ser interferometry is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and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are compared. at last, the error measurement is conducted to get compensation efffect.
关键词:数控机床;几何误差;误差测量;误差补偿
key words: nc machine tools;geometric error;error measurement;error compensation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017-02
1 数控机床误差分析
1.1 误差的来源数控机床的误差来源比较复杂。

机械加工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机床、加工过程和检测等三个方面。

如:①床身、主轴、立柱、导轨、旋转轴等机床零部件在制造过程中引入的尺寸误
差及装配过程中引入的装配误差;②机床在负载下的变形及机床结构的力变形引起的定位误差;③伺服跟随系统引起的误差。

④具体工况中振动、湿度、温度、气流等因素引起的环境误差及检测误差等[1][2],图1为数控机床的主要误差来源。

1.2 误差的分类根据误差的性质、误差的来源以及误差的时间特性不同,可以将误差分为以下类型:①按其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②按其来源可分为:几何误差、切削力误差、热误差和控制误差、检测误差等。

③按其发生的时间特性可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3-5]。

2 激光干涉仪测量原理
目前,国内外用来检测数控机床几何误差的工具有很多,常见的有一维球列测量法:球柄仪测量法、正交光栅测量法和激光干涉测量法,其中激光干涉测量法用途较广。

2.1 单频激光干涉仪目前激光干涉仪应用较多的为单频激光干涉仪和双频激光干涉仪。

图2为单频激光干涉仪原理图,激光器1发出的激光束,经镀有半透明银箔层的分光镜5将光分为两路,一路折射进入固定不动的棱镜4,另一路进入可动棱镜7。

经棱镜4和7反射回来的光重新在分光镜5处汇合成相干光束,此光束又被分光镜分成两路,一路进入光电元件3,另一路经棱镜8射至光电元件2。

由于分光镜5上镀有半透明半反射的金属膜,所产生的反射光和折射光的波形相同,但相位上有变化,适当调整光电元件3和2的
位置,使两光电信号相位差90°。

工作时两者相位超前或滞后的关系取决于棱镜7的移动方向,当工作台6移动时棱镜7也移动,则干涉条纹也跟着移动,每移动过一个干涉条纹,光电信号变化一个周期。

如果采用4倍频电子线路细分,采用波长λ=0.6328μm的氦氖激光为光源,则一个脉冲信号相当于机床工作台的实际位移量■×■λ=0.08μm。

单频激光干涉仪工作时受环境影响较大,放大器会出现零点漂移现象。

2.2 双频激光干涉仪激光管从磁场内射出两束方向相反、振幅相同但频率不同的左、右旋圆偏振光,频率为f1和f2,如图3所示。

经分光镜m1后,一部分光束射入光电元件d1作基准频率f基(f基=f2-f1);另一部分光束在分光镜m2的a处,经滤光器处理频率为f2的光束变为线偏振光f2,折射到棱镜m3后反射到分光镜m2的b处。

频率为f1的光束经滤光器变为线偏振光f1,折射到棱镜m4后反射到分光镜m2的b处,在b处两光束产生相干光束。

若m4移动,则反射光的频率产生多普勒效应,其频差称为多普勒频差±δf。

在b处频率为f′=f1±δf的反射光与频率为f2的反射光汇合,射入光电元件d2,得到测量频率f测=f2-(f+±δf1)的光电流,经过放大器后f测与f基的光电流同时进入计算机,计算频差值±δf,算出棱镜m4的速度v和距离l。

δf=■(1)
v=■,dl=vdt (2)
l=■vdt=■■δfdt=■n (3)
双频激光干涉仪的优点:
①其接收信号为交流值,不存在零点漂移等问题。

②利用计数器用来计算频差的变化,激光强度和磁场变化对其不产生影响。

③空气湍流不影响测量精度。

3 基于激光干涉仪的数控机床误差补偿实验
对两块标准试件(如图4所示),通过采用双频激光干涉仪和数控加工中心进行误差补偿实验,检验补偿效果。

两块标准试件的尺寸大小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果如表1所示,数控加工中心误差补偿效果明显。

4 总结
本文在分析数控加工误差来源及分类的基础上,明确了几何误差的性质、产生原因、发生的时间特性及在各类误差源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明确了以几何误差为研究对象的必要性及现实性。

针对两种常用的激光干涉仪介绍了其测量原理及特点并进行比较。

最后用一台renisawml10双频激光干涉仪vmc850数控加工中心进行误差测量,以对后续的误差补偿提供准确的数据,得到预期的补偿效果。

参考文献:
[1]shih-ming wang,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the position error of a multi-axis machine[j].tools manufacture,1999(39):16-25.
[2]刘焕牢,数控机床几何误差和误差补偿关键技术[j].机械工
程师,2003(1):16-18.
[3]范晋伟.数控机床通用空间几何误差建模方法与精密加工指
令的生成技术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1(4):154-157.
[4]曹永洁,傅建中.数控机床误差检测及其误差补偿技术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7,4:38-41.
[5]yang,yuan,nlj.thermal error mode analysis and robust modeling for error compensation on a cnc turning
cent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1999,39(9):1367-13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