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的运输

合集下载

氧气、乙炔运输注意

氧气、乙炔运输注意

氧气、乙炔运输注意
氧气、乙炔
运输注意事项:
(1)乙炔瓶在运输时,环境温度一般不得超过4O℃,超过时,应采取有效是降温措施。

(2)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

(3)车辆装运时应妥善固定。

汽车装乙炔瓶横向排放,头部应朝向一方,且不得超过车厢高度;直立排放,车厢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三分之二。

(4)夏季要有遮阳设施,防止曝晒,炎热地区应避免白天运输。

(5)车上禁止烟火,并应各有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6)严禁与氧气瓶及易燃品同车运输。

(7)严格遵守交通和公安部门颁布的危险品运输条例及有关规定。

氧运输与氧代谢

氧运输与氧代谢
元酵解的速度大于三羧酸循环中丙酮算利用能力; • 2 脓毒症时,丙酮酸脱氢酶受抑制,丙酮酸积累导致 乳酸生成增多; • 3 某些药物如乙醇、水杨酸、苯乙双胍干扰糖元异生
使乳酸水平升高;
• 4 肝功损害影响乳酸的清除。
局部测定:
• 目前只有胃粘膜Phi测定在临 床上使用。
七 低氧血症
• 指各种原因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同龄人下限,正 常值范围:100-(0.3×年龄)± 5 mmHg
• 2
结合方式:为主要方式。每克Hb可携
带1.34mlO2。
三 氧解离曲线意义
• 右移:氧释放增加; • 左移:氧释放减少。
• 影响因素:
1 温度: 升高----右移;降低----左移; • 2 PH值: 酸------右移;碱----左移; • 3 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升高和游离的浓 度越高----右移;反之左移。
式中:
• 动脉血氧含量(CaO2 )ml/dl=1.34×Hb×SaO2 + 0.0031×PaO2
• 混 合 静 脉 血 氧 含 量 ( CvO2 )
ml/dl=1.34×Hb×SvO2 + 0.0031×PvO2
• 动脉-混合静脉血氧含量差(Ca–Vo2)= CaO2 CvO2
临床意义
• 举例:正常动脉血氧包合度为97%,PaO2 为100mmHg,静脉血氧饱和度75%左右, PvO 为 40mmHg 左 右 , 每 升 动 脉 血 携 氧 200Mml左右,每升静脉血携氧150ml,氧 摄 取 率 50/200=0.25 。 若 氧 摄 取 率 大 于 0.30,表明病人氧需求增大,小于0.22, 表明病人心输出量过多,存在血流灌注 异常或分流,即病人有氧摄取缺陷。

07-08氧的运输

07-08氧的运输

CO2解离曲线
CO2解离曲线描述了血中总的CO2含量与PCO2分压之间的关系 CO2解离曲线和氧解离曲线之间存在着两个重要的差别. CO2解离曲线比氧解离曲线更接近线性,而不是S形,没有饱和点。因此,二氧化碳 解离曲线的纵坐标不用饱和度而用浓度表示。
O2与Hb的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
血红蛋白的氧合程度影响CO2解离 曲线的位置。当血红蛋白在组织中 释放O2,血液运输CO2的能力就增 强(a点→b点).当血红蛋白在 肺内结合O2时,情况就相反了(b 点→a点).如果没有,组织PCO 2需要增加到51mmHg才能负载 PCO2为46mmHg时混合静脉 血中的CO2 (a点→c点). Haldane效应:O2与Hb结合可促使
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
表示不同氧分压下, Hb与O2结合或分离情况。 上段: (60-100mmHg) 平坦 Hb与O2结合部分 Po2 150mmHg 氧饱和度100% Po2 100mmHg 氧饱和度97.4% +2.6% Po2 70mmHg 氧饱和度94% -3.4 % 中段:(40-60mmHg) 较陡 HbO2释放O2的部分 PVo2 40mmHg 氧饱和度75%
CO2解离曲线
CO2在血浆中的运输有以下三种形式:
物理溶解 (5%) 化学结合 极小一部分 CO2通过以下反应与血浆蛋白中的氨基结合,形成氨基甲酰复物: R - NH2+CO2<―>R-NH-COOH 一小部分(5%)的CO2物理溶解于血浆 CO2+H2O<―>H2CO3 由于血浆中缺少碳酸酐酶,上述反应进行得非常缓慢.实际上,血浆的CO2浓 大约是碳酸的1000倍. 血浆中形成的少量碳酸会解离成氢离子和碳酸氢根. H2CO3<―――>H++HCO3¯ 物理溶解的CO2决定了血液的pH值.同时,大多数的CO2以这种方式进出血液。 绝大部分扩散进入红细胞

液氧运输安全操作规程

液氧运输安全操作规程

液氧运输安全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液氧运输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液氧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液氧运输涉及高压、低温和易燃等风险,因此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防止事故和人员伤亡。

2. 安全要求在液氧运输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安全要求:- 所有相关人员必须接受液氧运输安全操作培训,并具备相关证书。

- 运输车辆和容器必须经过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

- 运输车辆和容器的装载和卸载过程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并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

- 运输车辆和容器必须配备适当的安全设备,如火灾报警器、泄漏报警器和灭火器等。

- 运输车辆和容器的运输路线必须事先规划,并避开人口密集区和易燃易爆区域。

- 运输车辆和容器的速度必须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遵守交通规则。

3. 操作流程液氧运输操作必须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运输前准备:- 检查运输车辆和容器的工作状态和安全设备是否正常。

- 确保运输车辆和容器的装载和卸载区域没有明火和其他火源。

- 准备必要的运输文件和证件。

2. 装载液氧:-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装备进行装载操作。

- 确保装载过程中没有任何泄漏和安全隐患。

- 控制装载速度,避免液氧溅出和泄漏。

3. 运输过程:- 遵守交通规则,控制车速。

- 定期检查液氧运输车辆和容器的工作状态和安全设备。

- 避免突然刹车和急转弯,以防液氧泄漏和容器损坏。

4. 卸载液氧:-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装备进行卸载操作。

- 确保卸载过程中没有任何泄漏和安全隐患。

- 控制卸载速度,避免液氧溅出和泄漏。

5. 运输结束:- 检查运输车辆和容器是否完好无损。

- 将运输车辆和容器清洁干净,排除任何残留液氧和污染物。

- 将装载和卸载区域清理干净,排除任何泄漏和污染物。

4. 应急措施在液氧运输过程中,如果发生任何事故或紧急情况,必须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紧急联系相关部门,如消防部门和急救部门。

- 疏散人员,并确保他们远离事故现场。

- 切断液氧供应,并防止进一步泄漏。

动物的呼吸系统与氧的运输

动物的呼吸系统与氧的运输

动物的呼吸系统与氧的运输呼吸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之一。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都需要通过呼吸来吸入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涉及到动物的呼吸系统以及氧的运输,它们紧密相连,共同维持着动物体内的气体交换和能量供应。

动物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器官和呼吸肌肉。

在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中,呼吸器官主要由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通过这些器官,空气可以进入肺部,与肺泡中的血液发生气体交换。

而呼吸肌肉则包括肋骨、膈肌和胸腔肌肉,它们的收缩和放松使得呼吸器官能够进行正常的呼吸运动。

在动物的呼吸过程中,氧气的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它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后,被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当氧气浓度较低时,血红蛋白会释放出氧气,供给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使用。

氧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

在人类和其他高等动物中,血液主要由红细胞和血浆组成。

红细胞携带血红蛋白,负责氧气的运输。

当红细胞经过肺泡时,氧气会进入红细胞内,与血红蛋白结合。

然后,红细胞通过循环系统将氧气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在组织和器官中,氧气被释放出来,供给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同时,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红细胞吸收,并通过血液运回肺部,再次进行气体交换。

除了红细胞,氧的运输还与血管系统密切相关。

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合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而静脉则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输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则起到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桥梁作用,使得氧气和二氧化碳能够在组织和器官之间进行交换。

动物的呼吸系统和氧的运输在不同物种中有所差异。

例如,鱼类通过鳃进行呼吸,它们的鳃具有丰富的血管网络,能够将氧气从水中吸收到血液中。

昆虫则通过气管系统进行呼吸,气管直接与体外环境相连,氧气通过气管管壁的扩张和收缩进入昆虫体内。

这些不同的呼吸方式和氧的运输方式,使得不同物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生理作业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ppt课件

生理作业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ppt课件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
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
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
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较正常人低10%~20%。妊娠中、后期由于
孕妇血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低,均可
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2)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
可见O2的运输和CO2的运输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 互影响的。CO2通过Bohr 效应影响O2的结合和释放, O2又通过Haldane 效应影响CO2的结合和释放。两个 效应都是与Hb的理化特性有关
18
课外连接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
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
2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
二、氧的运输
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HbO2) 血液中以物理溶解形式存在的O2量,约占
血液总O2含量的1.5%,化学结合是O2的主 要的运输形式,绝大部分(98.5%)O2进入 红细胞,通过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 红蛋白的形式运输。
4
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低,P50增大,曲线右移;pH升高或PCO2 降低,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P50减小, 曲线左移。酸度对Hb氧亲和力的这种影响 称为波尔效应。

运输氧气的细胞结构

运输氧气的细胞结构

运输氧气的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运输氧气是细胞生存和代谢所必需的重要过程之一。

细胞内有许多特定的结构和器官,它们协同工作,以确保氧气能够有效地被吸收、转运和利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运输氧气相关的细胞结构。

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围结构,由脂质双层组成。

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氧气的进出。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和载体蛋白质可以协助氧气的跨膜转运。

2. 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工厂,它通过细胞呼吸过程产生能量。

氧气是细胞呼吸的重要底物之一,进入线粒体后与有机物相互作用,释放出能量。

线粒体的内膜上有许多氧气通道和酶,可以促进氧气的吸收和利用。

3. 内质网:内质网是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器,它具有复杂的膜系统。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可以合成蛋白质,其中包括与氧气相关的氧气载体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可以将氧气与其他物质结合,以便于运输。

4. 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器,它参与蛋白质的修饰、分拣和运输。

在运输氧气的过程中,高尔基体可以将氧气载体蛋白质包装成囊泡,以便于运输到其他细胞器或细胞外。

5. 溶酶体:溶酶体是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器,它包含多种水解酶,可以分解各种有机物质。

在细胞内,溶酶体可以分解氧气载体蛋白质,释放出携带的氧气。

这些氧气分子可以进一步被其他细胞结构吸收和利用。

6. 铁蛋白:铁蛋白是一种细胞内的蛋白质,它具有高度亲和力和结合能力。

在细胞内,铁蛋白可以与氧气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这种络合物可以在需要氧气的时候释放出氧气,供细胞进行代谢活动。

7.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它是运输氧气的主要载体。

血红蛋白可以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将氧气从肺部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与氧气形成络合物,稳定并促进氧气的运输。

细胞内有许多与运输氧气相关的结构和器官,它们协同工作,确保氧气能够有效地被吸收、转运和利用。

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铁蛋白和血红蛋白等细胞结构在运输氧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氧气运输管理制度

氧气运输管理制度

氧气运输管理制度一、氧气运输的背景和重要性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

在医疗领域,氧气被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手术麻醉等;在工业领域,氧气被用于金属切割、焊接、氧化反应等;在航天领域,宇航员需要氧气来维持生命。

因此,氧气的质量和安全运输至关重要。

氧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在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或意外事故,将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制定和实施严格的氧气运输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公共安全至关重要。

二、氧气运输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 氧气运输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查在我国,氧气属于危险品,必须经过专门的许可证管理才能进行运输。

任何企业或个人需要进行氧气运输,必须提出申请,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和审核后才能获得运输许可证。

审查的内容包括运输车辆的安全性能、从业人员的资质、氧气罐的检测和包装等。

2. 氧气运输车辆和设备的要求氧气运输车辆必须具有相应的安全保障设施,如防爆装置、泄漏报警器等。

运输车辆必须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氧气罐和管线的完好性和密封性。

运输车辆必须由经过培训的驾驶员驾驶,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3. 氧气罐的包装和标识氧气罐必须采用合格的包装材料,防止氧气泄漏和爆炸。

氧气罐必须在罐体上贴有明确的标识,包括氧气的化学性质、重要安全提示等。

在罐体上必须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危险性,避免误操作。

4. 氧气运输员的培训和考核任何从业人员要进行氧气运输工作,必须经过相关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了解氧气的性质、安全操作规定等。

培训内容包括氧气的危险性、安全操作程序、应急处理等。

培训合格后,必须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能从事氧气运输工作。

5. 氧气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在氧气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定,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处罚。

氧气运输员必须随时注意氧气罐的安全情况,避免碰撞或摔落造成事故。

如果发现氧气泄漏或异常现象,必须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与血红蛋白结合的重要特征
反应快、可逆、不需要酶的催化、受氧分压的影响
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O2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Hb的Fe2+的结合。不发 生电子转移,不是氧还反应,受PO2的影响, Hb+ O2 Hb O2 呈红色,动脉血中含量高,HHb呈暗红 色,静脉血中含量高。 血液中氧主要与血红蛋白的生成与解离 血液中氧主要与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 (HbO2) 的形式存在于红细胞。每个血红蛋白由一个珠蛋白分 子和4个血红素组成。每个血红素由一个Fe2&xx 学号:xxxxxx
氧气的运输
一、物理溶解形式的运输

气体在液体中的物理溶解量与该气体分 压大小成正比。 形式:与血红蛋白结合的占98.5% 溶解在血 浆中的占1.5%。
二、化学结合形式的运输
运输方式和氧合血红蛋白的生成与解离 重要概念 ☆血氧容量☆1L血液中血红蛋白能结合氧的 最大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容量。在通常情况 下,血中溶解的氧甚少,比起结合的氧来可 忽略不计,因此,常常把血红蛋白氧容量称 为血氧容量。 ☆血氧含量☆1L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氧 的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含量,又称为血氧含 量。 【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 数,称做血氧饱和度。
意义:当组织代谢增强时,有足够O2供应,是机
体的氧储备。
血液中影响氧离曲线位移的因素:
PH、PcO2的影响:血液PH降低或PO2上升, Hb 对O2的亲和力降低,曲线右移,有利于Hb的 释放,反之亦然。 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曲线右移,溶解度 降低,促使氧释放。(代谢旺盛的组织,温度 升高,流经毛细血管时释放更多的氧) 2,3-二磷酸甘油酸的影响:是无氧酵解的代谢 产物,能与脱氧血红蛋白结合降低Hb对O2的 亲和力,当血液中的2,3-二磷酸甘油酸升高时, 曲线右移,可释放更多的氧。 Hb自身性质的影响。
【氧解离曲线】氧离曲线是表示PO2和 血氧饱和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即表示不 同PO2下Hb和O2结合情况或者是HbO2的 解离情况。
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图)
氧离曲线的上段(60—100mmHg): PO2在8.0— 13.3kpa,曲线较为平坦,表明PO2对氧的饱和度影响 不大。 意义:只要PO2不低于8.0kpa,维持氧饱和度。 氧离曲线的中段(40—60mmHg): PO2在5.3— 8.0kpa,曲线较陡。 意义: HbO2释放氧的部分,每100ml的血液流过组 织可释放5molO2,安图静状态下代谢所需。 氧离曲线的下段(10—40mmHg): PO2在2.0— 5.3kpa,曲线最陡翘
波尔效应:酸度对氧合血红蛋白离解曲 线的影响。 机制:H+或CO2的增加能使去氧血红蛋 白的分子构型稳定,从而降低了对O2的 亲和力。 常识: 1:组织内血液二氧化碳分压较高, PH 较低,有利于氧的释放。 2:正常肺内CO2分压较低, PH较高, 有利于氧与血红蛋白结合。
谢谢观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