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先后顺序写出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一嗅二视三动眼,四划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7)面神经(8)位听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嗅神经转导嗅觉冲动,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内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成15~20条嗅丝,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
BACK2、视神经传导视觉冲动,起于眼球视网膜,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
BACK3、动眼神经为运动神经,自中脑腹侧离脑,穿硬脑膜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含一般体躯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后者即动眼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眶内睫状神经节,节细胞发起之节后纤维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BACK4、滑车神经为躯体运动神经于中脑背侧前髓帆处出脑,绕大脑脚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神经下方继续前行,经动眼神经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
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
BACK、三叉神经 5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
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1)眼神经: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
(2)上颌神经: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
(3)下颌神经: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至颞下窝。
BACK6、展神经是躯体运动神经,于脑桥延髓之间正中线两旁离脑,在鞍背外侧方穿硬脑膜进入海绵窦内,在颈内动脉外侧行向前出海绵窦,继而经眶上裂内端入眶,至外直肌。
BACK7、面神经是混合神经,于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附于脑,经内耳门入内耳道,穿过颞骨岩部骨质内弯曲的面神经管,最后出茎乳孔离颅。
十二对脑神经(附图)

十二对脑神经十二对脑神经-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端脑:嗅神经-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脑神经及分布:-1、嗅神经:-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嗅球(端脑)。
嗅神经olfactory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2、视神经:-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
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
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3、动眼神经:-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
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
精选-12对脑神经名称

12对脑神经名称: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庭九舌咽,十迷副神舌下全。
12对脑神经出入颅部位
一嗅筛孔通于鼻,二视经管眼球起。
三四六眼眶上裂,上颌下颌圆卵里。
七八同穿内耳门,茎乳孔出只有七。
九至十一静脉孔,舌下神经管有一。
12对脑神经连脑部位
一端脑,二间脑,三腹四背在中脑。
五六七八在脑桥,最后四对延髓找。
顺序名称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腔部位Ⅰ嗅神经感觉性端脑筛孔
Ⅱ视神经感觉性间脑视神经管
Ⅲ动眼神经运动性中脑眶上裂
Ⅳ滑车神经运动性中脑眶上裂
Ⅴ三叉神经混合性脑桥
眼神经经眶上裂
上颌神经经圆孔
下颌神经经卵圆孔Ⅵ展神经运动性脑桥眶上裂
Ⅶ面神经混合性脑桥内耳门→茎乳孔Ⅷ前庭蜗神经感觉性脑桥内耳门
Ⅸ舌咽神经混合性延髓颈静脉孔
Ⅹ迷走神经混合性延髓颈静脉孔
Ⅺ副神经运动性延髓颈静脉孔
Ⅻ舌下神经运动性延髓舌下神经管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12对脑神经顺口溜

12对脑神经顺口溜
如果你想要学好脑神经的名称,顺口溜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下面介
绍了12对脑神经顺口溜,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它们。
第一对是嗅神经,顺口溜是:“鼻子闻香香,脑袋爽歪歪”。
第二对是视神经,顺口溜是:“眼睛看远近,脑袋清清爽爽”。
第三对是动眼神经,顺口溜是:“眼睛上上下下,睫毛翘翘”。
第四对是滑车神经,顺口溜是:“口嘴唇唇,咬东西咕噜噜”。
第五对是三叉神经,顺口溜是:“脸部感觉不休,颌运动不偷”。
第六对是展神经,顺口溜是:“听力清晰说话好,舌头移动意舒畅”。
第七对是舌咽神经,顺口溜是:“咽喉动作不缩紧,味觉依然细腻”。
第八对是迷走神经,顺口溜是:“心跳呼吸一直好,消化吸收好不了”。
第九对是副神经,顺口溜是:“细汗点点出,筋肉放松好”。
第十对是脊神经,顺口溜是:“体表皮肤永不错,腰椎神经来主导”。
第十一对是部分脑神经,顺口溜是:“听觉平衡平稳舒,眼球定位巧
妙细”。
第十二对是肋间神经,顺口溜是:“侧卧肚子挺,胸口呼吸轻”。
以上就是12对脑神经顺口溜,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记住它们。
如果您学
习医学或者生物方面的知识,记住这些脑神经的名称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和练习来记忆它们。
并且了解每个脑神经的功
能和作用,将会对我们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十二对脑神经(附图)

十二对脑神经十二对脑神经-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端脑:嗅神经-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脑神经及分布:-1、嗅神经:-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嗅球(端脑)。
嗅神经olfactory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2、视神经:-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
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
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3、动眼神经:-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
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
脑神经

(一)动眼神经
上睑提肌
动眼神经核 躯体运动纤维:
副交感纤维: 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上直肌 内直肌 下斜肌 下直肌 睫状肌
睫状神经节
瞳孔括约肌
动眼神经上支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下支
睫状神经节
(二) 三叉神经
眼神经 躯体感觉纤维: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右喉返神经
左喉返神经
迷走神经在胸部的分支(后面观)
右喉返神经
左喉返神经
迷走神经在腹部的分支
迷走神经前干 迷走神经后干
腹腔支
肝支 胃前支
胃后支
三叉神经节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躯体运动纤维: 三叉神经运动核
咀嚼肌
三叉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耳颞神经
三叉神经节
眶上神经Biblioteka 眶下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颏神经
三叉神经皮支的分布区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三) 面神经
躯 体 运 动 纤 维 : 起于面神经核→表情肌
内 脏 运 动 纤 维 :起于上泌涎核 → 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
节换元 →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鼻腔、 腭的粘膜腺
内 脏 感 觉 纤 维 : 舌前2/3味蕾→面神经膝神经节→孤束核
面神经的行程
延髓脑桥沟 内耳门 内耳道底 面神经管 茎乳孔出颅 面部
鼓索: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味蕾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下颌下神经节换元 →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的分泌
岩大神经: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翼腭神经界换
内脏运动纤维:
迷走神经背核→副交感神经节换元→颈、胸、腹腔脏器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_性质和主要分布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_性质和主要分布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一嗅二视三动眼,四划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1)嗅神经 (2)视神经 (3)动眼神经 (4)滑车神经 (5)三叉神经 (6)外展神经(7)面神经 (8)位听神经 (9)舌咽神经 (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 (12)舌下神经#1、2、8是感觉,,5、7、9、10是混合,3、7、9、10含副交感,3、4、6、11、12含运动。
1、嗅神经转导嗅觉冲动,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内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成15~20条嗅丝,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
BACK2、视神经传导视觉冲动,起于眼球视网膜,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
BACK3、3、动眼神经为运动神经,自中脑腹侧离脑,穿硬脑膜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含一般体躯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后者即动眼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眶内睫状神经节,节细胞发起之节后纤维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BAC4、4、滑车神经为躯体运动神经于中脑背侧前髓帆处出脑,绕大脑脚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神经下方继续前行,经动眼神经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
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
BACK5、5、三叉神经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
脑神经

翼腭神经节
翼腭窝上部 上颌神经的下方
来自岩大神经 岩深神经 (来自颈内动脉交感丛 )
3个根
换元 穿过节 穿过节
翼腭神经 (来自上颌神经)
泪腺、腭和鼻腔粘膜, 控制腺体的分泌,传导 粘膜的感觉。
睫状神经节
感觉根 交感根 副交感根
①为副交感神经节
②位置:视神经与外直肌间 动眼神经下支→睫状神经节换元→睫状短神 副交感根: 经→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 ③3个根: 交感根: 来自颈内动脉交感丛→穿过节→睫状短神经 →瞳孔开大肌和眼球血管 感觉根: 来自三叉神经鼻睫神经→穿过节→睫状短神经 →传导眼球的一般感觉
顺序其名称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纤维1 特殊内脏感觉 特殊躯体感觉
纤维2
纤维3
纤维4
纤维5
Ⅲ、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Ⅵ、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前庭蜗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神经
一般躯体运动
一般躯体运动 一般躯体感觉 一般躯体运动 一般躯体感觉 特殊躯体感觉 特殊内脏运动 一般内脏运动 (副交感) 特殊内脏运动 一般躯体运动
主要分支
(一)颈部分支 1.喉上神经
内支(感觉支):咽及 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 外支(运动支):环甲肌
2.颈心支
与颈部交感节发出的 纤维交织成心丛,调节 心脏的活动。
3.耳支
分布于耳廓以及外耳道 皮肤,传导一般感觉。
4.咽支
混合性,分布于咽缩肌、 软腭肌及咽部粘膜。
5.脑膜支
颅后窝硬脑膜
主要分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按先后顺序写出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
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第一躯体运动区、第一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在大脑半球的什么部位?
第一躯体运动区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第一躯体感觉区在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视区在枕叶内侧面的距状裂两旁。
听区在颞横回。
各语言中枢在大脑半球的什么部位?
与语言有关的各种中枢位于优势半球上,听觉性语言中枢在颞上回后部、视觉性语言中枢在角回,书写性语言中枢在额中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下回后部。
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内的脉络丛产生,自侧脑室经室间孔入第三脑室,再经中脑水管至第四脑室,由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腔,最后经蛛网膜粒主要归入上矢状窦。
何谓兴奋性?
可兴奋的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什么是内环境?
体液约占体重的60%。
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内,称细胞内液,占40%;小部分分布在细胞周围,称细胞外液,占20%,细胞外液包括组织间隙液和血浆这些细胞外液统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何谓负反馈?
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减弱或抑制控制信息,从而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起到维持酚酞的作用,这类反馈调节叫负反馈。
例如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反馈抑制腺垂体,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反之亦然,从而起到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稳态的作用。
何谓稳态?
在外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的成分、数量和性质所达到的动态平衡状态称谓稳态。
阈值和阈电位有何异同?
恰能引起组织兴奋产生动作电位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称谓阈强度或阈值。
细胞膜由缓慢除级到快速除级而引发动作电位是临界膜电位称谓阈电位、只有阈值刺激才能使细胞膜除级达临界电位而引发动作电位。
肌肉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有何异同?
肌肉两端固定后进行收缩时,肌肉长度不断缩短但张力增加,这种收缩形式称等长收缩,如果肌肉长度缩短,张力不变,这种收缩形式称谓等张收缩。
血液有何功能?
运输物质:营养物质、氧、代谢产物、激素以及进入体内的药物等,都要通过血液运输。
缓冲作用:血浆中有碳酸氢钠和碳酸,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蛋白质,以及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等缓冲物质,有缓冲诉案件的作用,血液的PH值不致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
防御功能:血液中的白细胞和各种免疫物质如免疫球蛋白、补体、抗毒素、蓉菌素等,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生理止血功能:血液中有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当毛细血管损伤后,血液流出自行您股,起到止血作用。
调节功能:通过运输激素实现体液行的调节。
物质交换功能:血浆构成机体内环境的一部分,借此进行物质交换。
血浆白蛋白由哪些物质组成?有何主要功能?
血浆白蛋白由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和补体、脂蛋白、糖蛋白、金属结合蛋白和酶等组成。
对酸碱有缓冲作用:参与酸碱平衡调节。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清蛋白。
免疫作用:如抗体蛋白、补体等。
参与多种物质的运输:如胆红素脂类和铁的运输,主要是由清蛋白来承担。
凝血和抗凝作用:许多凝血因子属于血浆蛋白质,参与凝血过程。
营养作用: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氨基酸参与蛋白质的更新。
何谓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各有何作用?
晶体渗透压:细胞膜内外,晶体颗粒(主要是Na﹢、葡萄糖)促使水移动的力量叫晶体渗透压。
它主要影响细胞(尤其是红细胞)内外水的移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交替渗透压:毛细血管内外,胶体颗粒促使水移动的力量叫胶体渗透压、它主要影响毛细血管内外的水移动,与水肿有关。
何谓血细胞比容?有何临床意义?
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叫血细胞比容,曾称血细胞压积或血细胞比积。
成年男性正常值为0.4~0.5,女性为0.35~0.45.血细胞比容的大小可反映血中血细胞数量的多少,贫血病人的血细胞比容大都比正常人为小。
此外,妇女妊娠期、大量输液等可使血细胞比容减小、血液因脱水被浓缩时,血细胞比容可增大。
正常人的血量有多少?
我国正常成年男性的血量约占体重的8%,女性约占体重的7.5%。
即男性为80ml/kg体重,女性为75ml/kg体重。
什么是ABO血型?
ABO血型是根据人红细胞膜外表面所含抗原(也叫凝集原)而命名的。
红细胞膜外表面有A 抗原的为A血型(其中血清中有抗B抗体);红细胞膜外表面有B抗原的为B血型(其血清中有抗A抗体)红细胞膜外表同时有A何B两种抗原的为AB型(其血清中无抗体);红细胞膜表面无A和B抗原的为O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和抗B两种抗体。
何为交叉配血实验?为什么输血前要做交叉配血实验?
输血前不仅要鉴定ABO血型,还要将给血者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血清,以及给学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做交叉配血实验,前者为主反应,后者为次反应。
只有主次反应均无凝集反应时才可输血。
输血前做交叉配血的目的:1.复查血型,避免原来的血型检查错误。
2.如有A和A2型,AB型有AB和A2B型。
钙和磷有何主要生理功能?
钙的生理功能;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过敏反应时通透性增高,可用钙剂治疗;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低血钙使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抽搐,也可用钙剂治疗。
参与肌肉收缩和细胞的分泌作用。
磷的生理功能:以磷脂形式与蛋白质一起构成细胞膜的成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参与能量代谢,如在糖氧化中参与氧化磷酸化、ATP的形成。
;构成核酸和许多辅酶的成分。
;在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中起缓冲作用。
评价心脏泵功能的好坏有哪些指标?
1.心血排量。
2.心脏指数。
3.心力储备。
4、射血分数。
5、功:搏功与每分功。
何谓心血排量?
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排出的血量称为每搏排出量,安静时为60ml~80ml。
一侧心室每分钟排出的血量称为每分排出血量。
通常说的心排血量是指每分排出量,它等于每搏排出量乘以心率,安静时为4~6L/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