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题

2018高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题
2018高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题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题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1052—1125),字方回,北宋词人。自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作者志向远大,才气纵横,但仕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僚。

词的下片写了哪些生活细节?蕴涵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

张在

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

唯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渡黄河

谢榛①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注:①谢榛,明代诗人,终身未能入仕。

“空外棹歌声”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最富人民性”的咏物诗,试结合三、四句分析这一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4安徽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答:

8\.(山西省忻州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长治二中四校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词的上片如何表现“愁”?请简要赏析。(5分)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

9\(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一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建业

丁开

谁遣凄凉满眼中,蘋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后。诗人途经建业(今南京),有感于它的残破荒芜。

(1).首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找出来并赏析。(5分)

(2). 赏析颔联诗人表达感情的手法。(6分)

10.(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成8~9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一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请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词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之。(6分)

11\.(河北省石家庄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花②做主?

[注解]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1).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 请结合诗句具体

分析。(6分)

(2).请赏析“丝丝檑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5分)

一、表现手法

1.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

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

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深化

诗歌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

分析词句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2.联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典型。

例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

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分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3.想象:人们在已有的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

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分析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

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衬托或烘托: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例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分析苏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5.渲染:对环境、景物做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例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分析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

物的特点

6.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具有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例句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

城作》)

分析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这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抒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7.对比或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做对照,互相比较。例句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

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分析前三句描写的昔日的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的今日的冷落凄

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

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8.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做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例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分析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

了题目中的“暮雨”,又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

9.动静:对事物、景物做动态、静态的描写,二者相互映衬,构

成一种情趣。

例句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

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分析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

寄托作者的心志。

例句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

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分析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11.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例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分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12.虚实结合:指现实的景物、事件与想象的景物、事件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寂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13.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例】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析】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曾愁”,但在凝妆上楼后,忽见春光,顿觉孤寂,所以后面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4.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也称“对写”。

【例】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析】首联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闺中”代指自己的妻子;颔联以“长安”代指流落到长安的自己;颈联进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况下,凝神久久望月的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祝愿作结,意味隽永。颈联写妻子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黯然伤神,自己也不禁伤心落泪。作者巧用主客移位法,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结构技巧

结构类别解析

首句标目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这个“目”就是诗词的中心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树立了“航标”

开门见山诗词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曲笔入题

不马上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得好,会使诗

词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伏笔伏笔是在诗词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回应”的写作技巧。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诗词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的作用

照应

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前面交代过的话,

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代。这

样,诗词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照应的作用: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可以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点面结合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描写主体物,还描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这样往往可以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

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

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三、修辞手法

1.比喻:将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例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分析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比喻

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标志代本体。

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分析

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

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例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

十五)》)

分析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

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分析“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能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

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例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运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绘景可将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抒情可使文章节奏和谐,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说出看法。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句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阿鲁威《[双

调]蟾宫曲》)

分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

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可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分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也称“意象并列”。

作用:①凝练美。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练的效果。②简远美。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③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例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分析将“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婉的形象剪接进去,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和呼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词人诸多无法直言表达的情愫,全都寄寓在这些名词连成的画面中,使人心领神会,也让诗歌意韵深长

1\答案:

画面: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在万籁俱寂的深夜,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感情:全诗营造了寂静、空灵、清美的意境,将思乡的情意表达得委婉动人,抒发了诗人对月怀远

的情思。

2\答案:

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译文】

稀疏的雨点落在池塘里,水面上泛起了涟漪。轻风拂来,吹动了衣袖。夏天的树长满了浓密的叶子,树荫中响起黄鹂婉转的啼叫声。一只白鹭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飞来,独立池塘,已经很久很久。

喝扶头酒很容易让人醉,可下棋时却难逢对手。这长长的白日,用来睡觉

是最合适的了。我睡醒后,一个人在芭蕉叶子上百无聊赖地写着诗。

3\答案:

写了以下生活细节:喝酒易醉;下棋对手难逢;夏天里睡觉;睡醒在芭蕉叶上题诗。这些细节描写看似闲适,字里行间蕴涵词人孤寂落寞的情怀和无所事事的痛苦(或“不得志、不被重用、壮志难酬的痛苦”)。

4\答案:

主要运用了反衬(衬托、对比)的表现手法。这首诗用世人对牡丹趋之若鹜来反衬(衬托、对比)老柏树在春风到来之时保持着原有的姿态,突出了老柏树的超然物外、从容淡定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老柏树不受

环境影响,淡定从容精神品质的赞叹。(答“双关”“象征”“托物抒怀”,言之有理亦可。)

5\解析:

注解提供了诗人终生未仕的背景,可知其仕途不利、际遇不佳,结合诗歌对黄河风急浪涌景象的描写可

知,诗人对黄河险恶环境的描写是有其用意的,即感叹人生蹉跎。但行船的轻快又令诗人暂时忘记了人生的挫折,转而享受暂时的欢悦畅快。而后从远处传来的渔声令诗人在人生茫然不知所往的时候,顿感释然。

答案:意思是:空中传来渔歌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黄河风急浪涌,引起诗人对坎坷身世的慨叹,在茫

然不知所往的时候,远处传来的渔歌声令诗人为之释怀,顿生归隐之心。

6\答案:

大片禾苗行将枯死,急盼甘霖,然而云却高高在上,悠闲从容,化作奇峰自我欣赏。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旱情的着急,

(完整版)2018诗歌鉴赏真题

2018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 1.(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4.(2018?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 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 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 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8届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8东城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送别 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送友人远行,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16.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白《赠汪伦》) 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黄滔《马嵬二首》) C.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约《观祈雨》) D.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中《思旧居三首》) 17.《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白居易《琵琶行》也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其诗云:“_______, ________。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②本诗写送别,而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乃瞻衡宇,_______, 僮仆欢迎, ________。” ③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王诗云:“城阙辅三,________。与君 离别意,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B16.D 17.(6分) 要点一:《送别》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惆怅不舍的心情;《别董大》写诗人对朋友的鼓励,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题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题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1052—1125),字方回,北宋词人。自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作者志向远大,才气纵横,但仕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僚。 词的下片写了哪些生活细节?蕴涵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 张在 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 唯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渡黄河 谢榛①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注:①谢榛,明代诗人,终身未能入仕。 “空外棹歌声”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最富人民性”的咏物诗,试结合三、四句分析这一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诗歌鉴赏-(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诗歌鉴赏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 1.(2018?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汇编

5-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阅读汇编 一全国一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4. B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B 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15.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二全国二卷 5-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阅读汇编王珍彩第1 页共6 页

2018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教案

2018年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 教案 诗歌鉴赏 教案 【教学目标】 1. 明确考纲,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 2. 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把握解题要领,提高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 1、 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 2、 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教学方法】 识记积累;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 总课时安排6课时左右(2节讲读课,4节习题讲评课)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明确考纲要求;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掌握相关术语。 一、考纲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鉴赏诗歌所描写的人、事、

物的特征和意义,以及一些特定的文化意象的含义及其对于抒情的意义。语言,重点在于对精彩词句的品味。技巧,重点是抒发情感的方式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指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设题特点与趋势 1、自2002年采用主观题形式以来,大致采用的形式是将6分分解为3+3或2+4,先填空再简答。命题时往往是选择诗句中的一两个关键意象切入,从形象、语言、技巧或思想内容的角度进行鉴赏。综合起来看,上海题角度较泛,便于综合考查,但评分标准难以掌握,比较适合上海这种教育发达地区。全国题开口很小,既能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又便于控制评分,更适应全国。2014年应该仍然是这种命题思路。命题内容的选择从整体风格、表达技巧的角度命题的可能性较大。 2、201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例简析(略) 三、掌握相关知识术语 (一)诗歌内容 1、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念;表达的是依依不舍之情还有分别后的思念或是对远行友人的劝勉。 2、咏史诗:感叹昔盛今衰或借古讽今;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3、边塞诗:建功立业或厌战思乡;大多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有表现诗人杀敌报国的豪情。 4、咏物诗: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古诗词鉴赏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详尽解析)

古诗词鉴赏(6)2018 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 (有详尽解析) 一、(2018年全国I 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 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 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 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解析】“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文中是因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而不是生活的贫困。置身于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B 符合题意。 (2)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二、(2018年全国II 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 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 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 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 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 答案:(1)D【考点】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感情类题目 【解析】尾联“烛光相射飞纵横”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诗人纵横走笔的气势,所以纵横的是诗人走笔,不是烛光。故选D。 (2)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鉴赏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 1.(2018?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一、诗歌鉴赏 1.(2018?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2018高中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20200616011628)

高中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2.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 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写出 了山林的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

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 3.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首联描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B.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之景。“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C.颈联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 乳交融的。 D.尾联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 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关屹立。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D.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誓言。 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5. 错误的一项是()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和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一、【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7题。(共12分)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 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二、【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11分)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分)

2018高考诗歌真题汇编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分类汇编(2018-08-07 07:32:10)转载▼ 标签:杂谈 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I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B 15.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精准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

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二、【2018年高考新课标II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D 15.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诗歌翻译】

2015—2018高考全国一二三套诗歌鉴赏题集锦

2015—2018高考全国一二三套诗歌鉴赏题集锦 【2018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018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

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5.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4. A 15. 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 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最新2018-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科网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答案】 14.BD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和参考答案与解析

完美 WORD 格式 2017 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一、【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 17 题。(共 12 分)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 1】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注释:【 1】树杪:树梢。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 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 ) ( 3 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 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 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二、【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 题。( 11 分) 秋兴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 ] ①迮:狭窄。 10. 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 分)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 1.(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 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 伤。 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4.(2018?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含答案)

2018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答案】 14.BD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1)

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有详尽解析) 一、(2018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解析】“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文中是因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而不是生活的贫困。置身于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B 符合题意。 (2)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二、(2018年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完整)2018高三期末语文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8东城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送别 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16.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黄滔《马嵬二首》) C.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 D.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 17.《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白居易《琵琶行》也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其诗云:“_______, ________。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②本诗写送别,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乃瞻衡宇,_______, 僮仆欢迎,________。” ③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王诗云:“城阙辅三秦,________。与 君离别意,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B16.D 17.(6分) 要点一:《送别》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惆怅不舍的心情;《别董大》写诗人对朋友的鼓励,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