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中国的工农业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之中国的农业

中国地理之中国的农业
47
48
五、林业
•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 为主。 •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
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 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 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 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
33
生长习性:喜温 、喜湿
34
四川江油用800亩油菜花拼出李白头像
35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年 来出现“北移南迁”的趋势。
黑龙江 辽宁
北移南迁
四川盆地、
黄淮海平原
华南地区
36
甘蔗 生长习性:喜温 、喜湿 、生长期长
37
➢ 是我国主要制糖原料。 ➢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24°N以南的热带、亚热带
——北方春播玉米区。 面积约占全国36%, 总产量占全国40%。 ——黄淮海春夏播玉 米区。面积占32%, 总产量占34%。 ——西南山地玉米区。 面积占22%,总产量 占18%。
我国是世界玉米的产销大国,总产量仅次于美国。 24
我 国 九 大 商 品 粮 基 地
25
商品粮 基地
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
46
四、水产业
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和海洋水产。根据生产方式又可分 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 一位。我国发展水产的水域条件优越,陆地上河湖面积广 大,养殖历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 黄海、东海、南海等广阔水域。
影响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分布的因素:

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人文地理 第3节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笔记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人文地理 第3节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笔记归纳总结

第三节中国的农业和工业1、中国的农业主要内容见已发的农业相关内容补充⑴种植业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粮食生产是我国种植业的主体,在整个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粮食是我国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我国有近13亿人口,粮食需求量大。

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粮食产量还只有400千克,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我国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灾害频繁。

因此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也是实现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关键。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②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③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

④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量。

例如: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

⑵林业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

历史上,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由于长期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少林国家。

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和保护天然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实行“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的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政策等。

高考地理中国主要农作物地图

高考地理中国主要农作物地图

中国主要农作物地图1影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社会经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2耕作制度即某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

3主要耕作方式4农业特色5主要农作物分布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

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四川七省。

6主要油料作物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出现“南迁北移”的趋势。

花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大豆一、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二、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三、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四、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五、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7糖料作物甘蔗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甜菜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中国主要牧区及其优良牲畜品种8森林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省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热带水果: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

海南还出产椰子。

天然橡胶: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水稻种植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2)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地理高考知识点农业工业

地理高考知识点农业工业

地理高考知识点农业工业中国地理高考知识点:农业与工业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球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中国地理学科中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农业与工业是地理高考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农业与工业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它们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紧密相关。

本文将就农业与工业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探讨。

农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中国的地理环境多样,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农业特点。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发展种植业,如江南地区的稻作种植。

北方气候寒冷干燥,适合发展畜牧业和小麦种植。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缺水严重,只能发展少量的农业。

另外,台湾地区气候适宜,适合种植水稻、茶叶和水果等农作物。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土地资源有限。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其次,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了一定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一些地区的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困难。

此外,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以及农村劳动力队伍老龄化,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

为了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提高耕地水利设施的建设水平。

其次,积极推动农作物品种的改进和种植技术的创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再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消除农产品安全隐患,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还鼓励农民适当进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

与农业相比,工业在中国的经济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体系,是世界制造业大国。

工业的发展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密切相关。

中国东部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着丰富的能源和资源,适合发展重型工业和纺织业。

西部地区地势复杂,资源相对匮乏,但具备一些特殊的地理优势,如西部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富集,适合发展能源、化工等行业。

另外,中国中部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冶金、机械等工业。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系列中国的农业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系列中国的农业

中国的农业一、概况: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独立和发展的前提,农村市场是我国市场的主体,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积累的重要源泉,农产品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

所以农业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农业是集体所有制和生产责任制。

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

2.农业生产的成就:1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2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增长,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其中粮食、棉花、肉类、油菜籽、花生的产量居世界首位;3农业科学水平和农业技术装备有了明显的提高;4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有了较大的变化。

3.发展的优越条件:1国土辽阔 . 地形多样。

2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光热条件优越。

3气候类型多样,温度带多样,有利种植多种农作物。

4生物种类繁多,品种丰富。

5劳动力资源丰富。

⑥宜林地区和森林面积广大,树种多样,有利于发展林业。

⑦水域宽广,有利于发展渔业。

4.南北差异:5.问题:(1)我国虽是世界农业大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但按人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粮食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日益增长的需要。

(2)我国科技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结构还不合理,农、林、牧、副、渔没有全面发展,林业和渔业比重不大。

(3)环境破坏,污染问题对农业造成的威胁;水资源的浪费;塑料膜等白色垃圾造成的减产等。

6.对策:要改变这种落后状况,第一,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不懈地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首位;第二,要靠政策调动人的积极性;第三,要靠增加投入和科学种田提高农业生产力。

例1(江苏卷)《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入选条件的有1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2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3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4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5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A.134B.125C.235 D.145解析:苏北平原位于江苏中北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水源充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中国的农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中国的农业

太湖平原
d农业“新,特,优”产品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历史、加工工业、爱好、技术)
我国发展水产业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有大量的农作物秸杆、加工工业的副产品和部分粮食,饲料充足;
闽南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
绿洲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河西走廊
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重要农业生产基地
• 地位:目前,我国农耕区畜牧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 地位,是城乡居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我 国的猪、牛、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 区位条件? • 有大量的农作物秸杆、加工工业的副产品和部分粮食,
饲料充足;劳动力丰富;国家政策扶持;畜产品的市场 需求量大;饲养技术较先进
国家奶牛良种补贴
积极建设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场;改良畜禽品种;推广 科学养畜的先进方法;加大政策支持;积极开拓国际 国内市场;走养殖——销售——加工——信息服务一 条龙的产业化道路
如何加快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四、水产业
• 水产业:指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采集,或者人工 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 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业。根据生产方式 又可分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
• 我国发展水产业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 在海洋方面:有广阔(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浅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和新疆四省区。(中温带)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地
主区要分分布在布黑龙江最、吉广林、的内蒙古油料作物。是世界上
生产油菜籽最多的国家。 松辽平原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基地,黑龙江的产量最多
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同时也是副食品的重要原料,营养价值高,

地理课教案:中国的农业与工业分布

地理课教案:中国的农业与工业分布

地理课教案:中国的农业与工业分布一、中国的农业分布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人力资源。

在中国的农业分布中,可明显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

1. 北方农业分布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这些地方因其气候条件相对较差,大部分是寒温带或温带气候,种植季节短暂。

因此,在这些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耐寒作物。

其中,东北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更加严寒,也适合种植油料作物如大豆,在全国范围内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2. 南方农业分布南方地区包括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及云贵高原等。

这些地方气候温暖湿润,年均降雨量较多,并享有充足的日照和四季明显的特点。

这种气候适宜水稻等水田作物的生长发展。

因此,在南方大部分地区主要种植水稻、茶叶、桑蚕等农作物。

南方的水稻种植往往需要充足的水源,因此我们在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可以看到大片的稻田。

二、中国的工业分布中国的工业分布受到地理条件、资源分布和交通运输状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一二三线城市分布。

1. 一线城市一线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早、工业基础最为雄厚的城市。

这些城市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

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这些城市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这些城市,不仅有着各类制造企业,还汇聚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高科技公司。

此外,一线城市也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动,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链。

2. 二线城市二线城市是指除了一线城市之外具有较强工业基础和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中心城市。

如天津、重庆、武汉、成都等地。

这些城市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以及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视,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流入。

它们在地区经济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石化和汽车等在这些城市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3. 三线城市及其他地区除一二线城市之外,中国还有许多三线城市和其他区域。

这些地方的工业分布相对较为分散,以小规模工厂为主。

这些城市和地区多数位于内陆或东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带。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和旅游业》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和旅游业》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和旅游业一、重要知识点梳理(一)中国的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仅提供生活资料,而且提供大量原材料和消费市场1、种植业(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条件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地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种植业差异(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人口增长过快、耕地不断减少,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因此稳定粮食生产非常重要。

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二是。

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商品粮基地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九大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多方面农业发展方针:“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2、林业、牧业和渔业(1)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作用: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既提供木材,又提供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

东北的和山地,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森林资源的分布西南的山区,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的台湾、、等省的山区,我国主要的人工林区(2)畜牧业分布: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地区牧区畜牧业牧区(三河马、三河牛)四大牧区牧区(细毛羊)和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农耕区畜牧业:饲养牲畜和家禽,是城乡人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3)水产业我国发展水产业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大陆边缘有广阔的海域(大陆架宽广、寒暖流交汇)、河湖水域面积广影响水产业分布的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3、农业的发展发展成就:多种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农业生产条件、装备、机械化水平提高存在问题:农业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种植业比重大,畜牧业比重小,林业和渔业比重很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