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矿物学基础分析

合集下载

矿物学基础资料

矿物学基础资料

二向延展型
指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
发育,矿物形态呈板状、片 状。如重晶石、石膏等呈板 状外形;云母、石墨呈片状 外形。 云母
三向近等型
指晶体沿三维空间的三个
方向发育程度大致相等,矿物
形态呈粒状或立方体状如橄榄 石、黄铁矿、盐岩等。
黄铁矿
(2)矿物的形态特征
矿物集合体及其形态 自然界中的矿物晶体主要以集合体形式出现, 呈单个结晶多面体或规则连生体产出的则很少。 矿物集合体是指同种矿物的许多单体聚集在一起 的集合体形矿物整体。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特征,是 鉴别不同矿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钙铝榴石
固态矿物根据其内部结构可分为结晶质 矿物与非晶质矿物。 矿物内部质点不作有规律的排列、不具 有结晶格子特征,而且几何外形不固定的 称为非晶质体。如欧泊、琥珀等。
欧泊
琥珀
矿物内部质点(包括原子、离子、分子等)呈有 规律的排列、具一定的结晶格子特征和一定的几何 外形的称为晶体。如食盐(NaCl)晶体内部的Na+离子和
土状聚合体:
组成矿物集合体的矿物呈粉末状,矿物
单体难以用肉眼分辨,质地松软,如一些 粘土矿物集合体。 埃洛石
(3)矿物的物理性质 ①矿物的光学性质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自然光 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等所表现出来的各 种性质。包括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 和透明度。
光源
能反射或者折 射光的物体
神经系统
粒状集合体:矿物单体肉眼可见,单体呈粒状体, 具 不规则聚合,如橄榄石、黄铁矿等集合体:
矿物单体肉眼可见, 重晶石集合体 单体呈板状,具不 规则聚合,如重晶 石、黑钨矿等集合 体。
片状集合体:
矿物单体肉眼可见,单体呈片状,具不规则聚合,如云母集合体。

矿物学

矿物学

二、矿物学发展史
• 矿物学来自生产实践,它与人类矿业活动的关系 十分密切。矿物学的发展可简要划分为以下四个 阶段: • 第一萌芽阶段:在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人们就 开始利用岩石和矿物来制作生产工具和装饰品。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开始应用金属并从铜器时 代向铁器时代过渡。这个阶段总的特点是对矿物 肉眼鉴定外表特征为主。 • 第二描述矿物学阶段:研究内容主要是描述矿物 宏观几何形态特征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确定其化 学成分,记述产状等,同时提出了矿物的化学成 分分类。这个阶段总的特点是对矿物种的描述和 鉴定,且基本上是宏观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 第三矿物学从宏观研究进入微观研究的新阶段: 在认识矿物晶体结构本身以及在探讨矿物晶体结 构与化学成分、物性之间的关系方面都取得了巨 大进展,同时开辟了现代矿物学中的晶体化学方 向,为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奠定了基础。本阶段 矿物学已从过去懂得仅就矿物表面特征的研究进 入到对矿物本质研究的新阶段,认识到矿物的化 学成分、晶体结构、形态、物性及形成条件之间 的关系是统一的。 • 第四现代矿物学阶段:高精度、高速度、微区、 微量分析测试手段和计算机的应用,大大加深了 对矿物本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为矿物理论研究 和具体应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基础。理论的纵深 发展与生产发展还促进了矿物分支学科的发展。
三、矿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根据对“矿物”研究方面的不同,在矿物学中可划分下列一些分枝: • 1、物理矿物学:用物理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矿物的研究; • 2、化学矿物学: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及同化学有关的所有特性; • 3、结构矿物学:研究矿物的内部结构; • 4、形态矿物学:研究矿物晶体形态、矿物个体的发芽、生长、发展 变化及它们的规律连生; • 5、成因矿物学:研究矿物和矿物综合体的形成与起源,从化学、物 理学、物理化学和地质学观点考查它们的成因; • 7、实验矿物学:从事合成矿物以及在各种物理化学条件下模拟和探 索矿物的形成过程; • 8、实用矿物学:研究矿物在工农业及国防工业中的应用; • 9、综合矿物学:对得自个别矿物种和矿物个体的研究资料进行系统 整理。这种整理工作有可能将各矿物种的特性互相联系起来,经过综 合分析,对矿物种进行分类,据此可确定每一种矿物在矿物界总系统中 的位置。

矿物学基础实训报告案例

矿物学基础实训报告案例

矿物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地球上的矿物及其成因、分类、结构和性质。

为了更好地理解矿物学的基本理论,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于XX年XX月XX日进行了矿物学基础实训。

本次实训由XX大学地质学院矿物学实验室提供场地和指导,共有XX名学生参与。

二、实训目的1. 熟悉矿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矿物的基本物理性质,如硬度、颜色、条痕、解理、断口等。

3.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矿物的光学性质,如折射率、反射率、双折射等。

4. 提高对矿物的识别能力,能够区分常见矿物。

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实训内容1. 矿物基本概念和分类实训开始,指导老师首先介绍了矿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矿物的定义、化学组成、晶体结构、物理性质等。

随后,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资料,让学生对常见矿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2. 矿物物理性质观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对矿物的基本物理性质进行了观察。

通过观察矿物的硬度、颜色、条痕、解理、断口等特征,初步掌握了矿物的识别方法。

3. 显微镜下矿物光学性质观察为了进一步了解矿物的光学性质,学生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了矿物的折射率、反射率、双折射等。

通过实验,学生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矿物光学性质的方法,并对不同矿物的光学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矿物识别训练在实训的最后阶段,学生们进行了矿物识别训练。

通过观察实物标本,学生们尝试识别常见矿物,并记录下矿物的名称、特征和产地。

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识别结果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1. 准备阶段实训前,学生们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了解矿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复习了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训阶段实训过程中,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并积极参与实验操作。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掌握了矿物观察、识别的基本方法。

3. 总结阶段实训结束后,学生们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总结,撰写了实训报告,并分享了实训心得。

五、实训成果1. 学生们掌握了矿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生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矿物的光学性质。

岩石与矿物学地质学中的基础知识

岩石与矿物学地质学中的基础知识

岩石与矿物学地质学中的基础知识岩石与矿物学是地质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研究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的形成、组成、性质以及它们在地球演化和资源开采方面的应用。

了解岩石与矿物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深入了解地球科学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岩石学岩石学主要研究地球上各种类型的岩石的特征、成因和分类等问题。

根据岩石的组分和成因,可以将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球深部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的不同成因以及冷却速度的不同,火成岩可以分为变质岩、侵入岩和喷发岩。

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受到高温、高压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常见的有片麻岩、绿岩和云母片岩等。

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中,在地下冷却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和辉石岩等。

喷发岩是岩浆从地下喷发而出,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如玄武岩和安山岩等。

沉积岩是由岩石碎屑、有机残骸等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可以进一步分为碎屑岩、化学岩和生物岩。

碎屑岩是由岩屑经过岩屑运移沉积物沉积形成的岩石,如砂岩、页岩和泥岩等。

化学岩是由水溶解的物质在水中沉积形成的岩石,如石膏、方解石和盐岩等。

生物岩是由生物成因的沉积物沉积形成的岩石,如珊瑚岩和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在地壳深部由于高温、高压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可以根据岩石所受的变质程度不同分为低、中、高三种程度,常见的有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等。

二、矿物学矿物学主要研究地球上各种矿物的性质、成因和分类等问题。

矿物是地球上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是由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天然晶体。

根据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不同,矿物可以分为硅酸盐矿物、氧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碳酸盐矿物、硝酸盐矿物、磷酸盐矿物、铝矿石矿物、钾矿石矿物和珍珠母矿物等多个类别。

硅酸盐矿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矿物类别,如石英、长石和辉石等。

氧化物矿物是由氧气和金属元素结合形成的矿物,如赤铁矿、磁铁矿和锡石等。

硫化物矿物是由硫元素和金属元素结合形成的矿物,如黄铁矿、黄铜矿和辉铜矿等。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

浅谈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岩石矿物分析是地质学和矿物学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矿床勘查和资源评价的重要手段。

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包括取样、制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等步骤。

本文将围绕这些步骤展开,详细介绍岩石矿物分析的基本流程及相关技术。

1. 取样取样是岩石矿物分析的第一步,取样的目的是获取代表性的样品,以进行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在取样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方式进行取样,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样品的标识和编号,以便于后续的实验和数据整理。

2. 制片制片是岩石矿物分析的重要步骤,主要是将取样的岩石样品进行切片或打薄,以获取透明或半透明的薄片,用于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制片的过程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工具,例如切片机、研磨机等,并且需要掌握一定的制片技术,以确保制片的质量和薄片的代表性。

3. 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是岩石矿物分析的核心步骤,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获得岩石矿物的形态特征、颜色、透明度、晶体结构等信息,从而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在显微镜观察中,需要使用各种显微镜和配套的附件,例如偏光显微镜、偏光镜片、偏光光源等,同时需要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技巧和分析方法,以准确地观察和描述岩石矿物的特征。

4.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岩石矿物分析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岩石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元素含量,从而进行岩石矿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化学分析仪分析等,这些方法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仪器,并且需要有一定的化学分析技术和经验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整理和分析是岩石矿物分析的最后一步,通过对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岩石矿物的特征和性质,从而进行岩石矿物的分类和识别。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岩石矿物的成因和生成条件,为地质学和矿物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岩石矿物分析是地质学和矿物学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取样、制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等步骤,可以得到岩石矿物的形态特征、化学成分和性质,为地质学和矿物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

结晶学与矿物学基本知识

结晶学与矿物学基本知识

结晶学与矿物学基本知识第一篇几何结晶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基本知识基础1. 矿物是自然作用中形成的天然固态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晶质矿物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2. 晶体的定义:晶体是具格子构造的固体。

3. 结晶学是研究晶体的发生、生长、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物理性质的科学。

4. 空间格子:用以表示晶体内部质点排列的规律性。

是从实际晶体构造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由相当点排列而成的几何图形。

5. 空间格子有以下几个要素:结点、行列、面网、平行六边形。

面网密度上单位面积内的结点数目称为网面密度。

互相平行的相邻两面网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面网间距。

面网密度大的,面网间距大。

6. 科塞尔原理:晶面生长的过程应该是先长完一条行列,然后再长相邻的行列;长满一层面网然后开始长第二层面网。

晶面(晶体的最外层的面网)是平行地向外推移的。

这就是科塞尔原理。

7. 布拉维法则:生长速度大的晶面在晶体生长过程中逐渐缩小,甚至消失;而生长速度小的晶面在生长过程中扩大了,最后在保留在晶体上。

8. 成分和构造相同的所有晶体,其对应晶面间的夹角恒等,这一规律称为面角恒等定律。

8. 晶体的基本性质:自限性、均一性、异向性、对称性、最小内能与稳定性。

均一性:因为晶体是具格子构造的固体,同一晶体的各个部分质点的分布相同的,所以同一晶体的各部分的性质是一样的,这就是晶体的均一性。

异向性:同一格子中,不同的方向上质点的排列一般是不相同的,晶体的性质也随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就是晶体的异向性。

9. 晶体具有对称性,这表现在晶体外形上是相等的晶面、晶棱和角顶有规律的重复出现。

10. 晶体的对称有以下特点:1)所有晶体都是对称的2)晶体的对称受格子构造的严格控制,即晶体对称的有限性3)晶体的对称不仅表现在外部形态上,而且表现在性质上。

11. 晶体对称不同于其他物体的对称:在于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它的对称具有表里一致性,即晶体的对称不仅表现在外部形态上(宏观的),而且其内部构造(微观的)也是对称的。

地质学中的矿物学研究

地质学中的矿物学研究

地质学中的矿物学研究矿物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物质,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地质学中的矿物学研究,是探索地球内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地质学中的矿物学研究。

一、矿物学的研究内容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组成成分、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分布、利用等问题的科学。

它是地质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材料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的重要基础。

矿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矿物的成因和变质作用矿物的成因是揭示地球内部构造和成矿规律的重要途径。

通过分析矿物的形成环境、物理和化学特征等信息,可以判断矿床的类型和成矿过程。

同时,研究矿物的变质作用,可以了解地壳演化历程及其对矿床的影响。

2. 矿物的晶体学和结构矿物的晶体学与结构是研究矿物基本性质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矿物的结晶形态、晶胞参数、黏性特征等进行研究,可以了解矿物的性质和属性,为其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3. 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硬度、比重、断口、磁性、光学、电性等方面。

对于不同类型的矿床,其矿石的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矿物学研究中,对矿物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和定量化,对分析矿床中矿物的组成和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矿物的化学性质矿物的化学性质是研究矿物物相变化和成分变化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矿物的化学成分、元素分布等进行研究,可以判断其成因和环境特征,为找寻矿床提供科学依据。

二、矿物学的实践应用地质学中的矿物学研究,不仅是理论探索,更是现代工业的基础。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矿物学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矿物的勘探与开发矿物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矿物学的成因研究可以揭示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成矿规律;矿物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可以为矿石选别和选矿技术提供指导;矿物学的分析方法可以为矿产资源的评价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利用矿物学的研究可以为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石”破天惊之_必修123知识体系梳理

“石”破天惊之_必修123知识体系梳理

“石”破天惊之_必修123知识体系梳理(原创版)目录1.引言2.必修123知识体系梳理3.总结正文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事物都与“石”有关。

石头可以用来建造房屋、雕刻艺术品,也可以用来制作工具和武器。

而“石”破天惊”这个成语则表示事情突然发生或出现,常常令人惊讶不已。

因此,了解“石”的构造和性质对于我们理解自然世界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必修123知识体系梳理1.必修1:地质学基础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结构和物质组成的一门科学。

它包括地球物理学、岩石学和矿物学等内容。

必修1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基本组成部分。

此外,还介绍了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以及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2.必修2:地球物理学基础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包括地球流体力学、地球磁场和地球重力等内容。

必修2主要介绍了地球的重力场和重力作用下的物理现象,包括地形地貌的形成、重力的测量和应用等。

此外,还介绍了地球的磁场和电场等基本物理性质。

3.必修3:矿物学基础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分类、性质和用途的一门科学。

它包括矿物学基础、常见矿物和宝石等内容。

必修3主要介绍了矿物的分类方法和常见矿物的性质和用途,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等常见矿物以及钻石、翡翠等宝石。

此外,还介绍了矿物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三、总结通过对必修123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石”这个概念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无论是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还是矿物学,它们都与“石”这个基本元素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粘土矿物集合体。
埃洛石
(3)矿物的物理性质
①矿物的光学性质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自然光 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等所表现出来的各 种性质。包括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 和透明度。
光源
能反射或者折 射光的物体
神经见光波的视觉感应。当
约390nm~770nm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刺激
按矿物单体在三维空间发育的程度,结晶习性可划分为三种类 型:
1)一向延长型; 2)二向延展型; 3)三向近等型
一向延长型
指晶体沿三维的某一个方向 特别发育而另两个方向不太发育, 矿物形态呈柱状、针状或纤维状。 如石英、电气石、祖母绿、海蓝 宝石、托帕石等。
二向延展型 指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
发育,矿物形态呈板状、片 状。如重晶石、石膏等呈板 状外形;云母、石墨呈片状 外形。
其它形状聚合体:主要是由胶体凝聚或溶液蒸发沉淀形成的矿 物集合体。其形状多样如肾状矿物集合体、葡萄状矿物集合体 等等。
块状集合体: 由均匀聚合的矿物单体
组成,矿物单体难以用肉 眼分辨。如黄铜矿、铝土 矿等。
铝土矿
黄铜矿
土状聚合体:
组成矿物集合体的矿物呈粉末状,矿物 单体难以用肉眼分辨,质地松软,如一些
萤石
雄 黄
雌黄
赤铁矿
刚 玉
水晶
石膏
芒硝
芒硝
重晶石
重晶石
冰洲石
重晶石
孔 雀 石
黄玉(Topaz),Al2[SiO4](F,OH)2
绿柱石
Be3Al2(SiO3)6 纯净的绿柱石是无 色的,甚至可以是 透明的。当绿柱石 富含铯时,呈粉红 色,称为玫瑰绿 柱石,又叫摩根石; 含三价铁时,呈黄 色,称为黄色绿 柱石。含铬时,呈 鲜艳的翠绿色,称 为祖母绿,含二价 铁时,呈现浅天蓝 色,称为海蓝宝 石。
方解石晶蔟
石英晶簇
石英与闪锌矿集合体
结核:
一般由非晶质或隐 晶质胶体物质或肉眼 不能分辨的矿物单体, 围绕一个核心向外逐 渐生长而成,多呈球 状体或不规则状体。 一般具有同心状或放 射状构造。如煤系地 层或煤层中常见黄铁 矿、菱铁矿等结核。
锰结核
分泌体 在岩石的空洞中,由
非晶质或隐晶质胶体物 质以洞壁为基底大体向 洞中心逐渐生长充填而 成。具有同心状构造, 与结核体形成相反,其 圈层构造是由外向里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玛瑙。
钙铝榴石
固态矿物根据其内部结构可分为结晶质 矿物与非晶质矿物。
矿物内部质点不作有规律的排列、不具 有结晶格子特征,而且几何外形不固定的 称为非晶质体。如欧泊、琥珀等。
欧泊
琥珀
矿物内部质点(包括原子、离子、分子等)呈有 规律的排列、具一定的结晶格子特征和一定的几何 外形的称为晶体。如食盐(NaCl)晶体内部的Na+离子和
视神经时,人就会有颜色的感应。
矿物对光全部吸收时,矿物呈黑色 对所有波长的色光均匀吸收,矿物呈不同程度的灰色 基本上都不吸收则为无色或白色 选择性吸收白光中某些特定波长的色光,矿物就会呈现彩色。
对于透明矿物,颜色是光波被矿物吸收后,透射出的光波的混 合色,显示被吸收色光的补色,也叫体色。
对于不透明矿物,由于它对光波的吸收非常强,入射光难以深 入矿物内部,其颜色主要是矿物表层对入射光吸收后再辐射出的 光波的混合色,也称为表面色或反射色。
矿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 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外部形 态,但在自然界产出时常不完整。
(1)矿物分类
• 自然元素矿物: 如金,金刚石、石墨、硫磺,还有铜、 银等;
• 卤化物矿物: 如石盐、钾盐、萤石等; • 硫化物矿物: 如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雄黄等; •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 如赤铁矿、磁铁矿、石英等。 • 含氧酸盐矿物: 最重要的是下面三种: • 硫酸盐矿物: 有石膏、芒硝、重晶石等 • 碳酸盐矿物: 如方解石、孔雀石 • 硅酸盐矿物:长石
(四)宝玉石的地质基础
宝玉石学主要植根于地质学,特 别是矿物学、结晶学和岩石学,要掌 握宝玉石学就必须首先具备坚实的地 质学基础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矿物 学、岩石学、结晶学和地球化学的有 关知识。
1、矿物学基础
矿物是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固态单质或 化合物。矿物在地壳中分布十分广泛,与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宝 石就是矿物或矿物集合体。
粒状集合体:矿物单体肉眼可见,单体呈粒状体, 具 不规则聚合,如橄榄石、黄铁矿等集合体。
黄铁矿自形粒状集合体
板状集合体:
矿物单体肉眼可见, 重晶石集合体 单体呈板状,具不 规则聚合,如重晶 石、黑钨矿等集合 体。
片状集合体: 矿物单体肉眼可见,单体呈片状,具不规则聚合,如云母集合体。
柱状集合体:矿物单体肉眼可见,单体呈柱状,具不规则聚合, 如辉锑矿集合体。
云母
三向近等型
指晶体沿三维空间的三个 方向发育程度大致相等,矿物 形态呈粒状或立方体状如橄榄 石、黄铁矿、盐岩等。
黄铁矿
(2)矿物的形态特征
矿物集合体及其形态
自然界中的矿物晶体主要以集合体形式出现, 呈单个结晶多面体或规则连生体产出的则很少。
矿物集合体是指同种矿物的许多单体聚集在一起 的集合体形矿物整体。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特征,是 鉴别不同矿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Cl-离子,在三维方向的空间上呈等间距相隔重复排列,组成 立方格子结构,其外形呈立方体状。
隐晶质体:由无数个非常小的晶体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矿物或者岩 石,这些微晶肉眼或放大镜下不能分辨出晶体的个体,称为隐晶 质体,如玛瑙、玉髓。
(2)矿物的形态特征
矿物晶体的形态,是指矿物的外表几何形态。
结晶习性
在相同生长条件下形成的同种矿物,其单体总是趋向于某一 特定的晶体形态,即各种晶体在相同上都有自己的习见形态,我 们称之为矿物的结晶习性。
辉 锑 矿 集 合 体
放射状集合体 矿物单体肉眼可见,单体呈柱状或纤
维状或针状,围绕一个中心呈放射状排
列,如红柱石集合体。
纤维状集合体 矿物单体肉眼可见,单体呈
纤维状或针状、毛发状,呈 平行排列,如石棉、纤维状 石膏集合体。
纤维状石膏
石棉
晶簇:
在岩石的空洞或
裂隙中生长的肉眼可见 的柱状单体,它们以洞 壁或裂隙壁作为共同的 基底大体向着一个方向 生长组成簇状的矿物集 合体。簇状集合体可以 由同种矿物组成,如石 英晶簇;也可由不同矿 物晶体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