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学、句法学方向研究生阅读书目

合集下载

法学研究生学习推荐阅读书目

法学研究生学习推荐阅读书目

法学类推荐书目一、民商法学类1、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八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梅仲协:《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周枏:《罗马法原论》(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4、王利明:《民法总则》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5、王利明:《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6、王利明:《民法典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7、董安生:《民事法律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谢怀拭:《外国民商法精要》(增补版) 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9、【德】罗伯特·霍恩、海因·科茨、汉斯·莱塞:《德国民商法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10、《拿破仑民法典》商务印书馆11、王利明:《物权法论》(修订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2、王轶:《物权变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3、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修订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4、【美】科宾:《科宾论合同》(上、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15、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6、任先行、周林彬:《比较商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7、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张新宝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二、知识产权法类1、【美】威廉·兰德斯、理查德·波斯纳:《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刘春田:《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匈】菲彻尔:《版权法与因特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4、彭学龙:《商标法的符号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5、尹新天:《专利权的保护》(第2版)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6、孔祥俊:《商标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原理和判例》,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7、吴汉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8、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9、曹新明《中国知识产权法典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0、李琛《论知识产权的体系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1、冯晓青著《知识产权法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三、刑法学类(刑法哲学部分)1、(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法学考研复习必读书目推荐重要法律文献解析

法学考研复习必读书目推荐重要法律文献解析

法学考研复习必读书目推荐重要法律文献解析在准备法学考研的过程中,选择适合的参考书目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重要的法律文献,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备考。

同时,对这些法律文献进行简要解析,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知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是法学考研的基石。

复习考研必须要深入理解宪法的基本原理、国家机构和公民权利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要了解宪法的修订历程和主要内容变化,以便更好地与其他法律法规进行联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是法学考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刑法的理解和掌握将对考试成绩产生重要影响。

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关注刑罚的构成要件、刑罚种类、情节酌定等关键内容。

此外,还需研究刑法的基本原理和刑法的适用等方面的知识。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民法是法学考研的又一大考点,民法通则是民法的基础,对其他民法分则和特别法的理解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在复习时,重点关注民法通则中的基本原则、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等内容。

此外,还需熟悉各个具体分则的规定,如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行政法是法学考研的重点内容之一,考生需要深入了解行政法的基本理论、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和行政诉讼制度等。

重点关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和行政救济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法成为法学考研中的重要科目。

经济法涉及到公司法、合同法、金融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复习时,应重点关注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公司法的组织形式和经济法在实践中的应用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上述法律文献,你将会建立起扎实的法学基础,并且能够熟练应用到考试中。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还可以结合相关的法学教材、法学期刊和法学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学习,以扩大知识面和掌握最新的法学动态。

值得一提的是,复习备考不仅仅要靠死记硬背,更要注重思考和理解。

希望以上的法律文献推荐和解析能够对你的法学考研复习备考提供一定的帮助。

法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200本

法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200本

虽然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指出不指定教材,只公布了考试大纲,参考书目是前人根据经验推介的,有不少内容比考试大纲多,可以用可检索的pdf检索考试大纲有的复习,精确看书的范围,有的放失备考.1、宪法(第6版)_许崇德.pdf2、宪法学(第五版)_焦洪昌.pdf3、民法(第七版)_王利明.pdf4、民法学(第六版)_王利明、杨立新.pdf5、合同法(第6版)_崔建远.pdf6、民法(第七版)_魏振瀛.pdf7、民事证据法_张卫平.pdf8、证据法学(第六版)_樊崇义.pdf8、民法总论(第5版)_梁慧星.pdf9、物权法(第6版)_梁慧星,陈华彬.pdf10、海商法(第二版)_傅廷中11、法理学_编写组(张文显、马小红等).pdf12、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_朱力宇.pdf13、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_[英]韦恩·莫里森.pdf14、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_[美]E.博登海默.pdf15、法理学_罗斯科·庞德.pdf16、法理学问题_[美]理查德.A.波斯纳.pdf17、法理学_高其才.pdf18、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_理查德·波斯纳.pdf19、法理学导论_徐永康.pdf20、自由与法律_[意]布鲁诺·莱奥尼.pdf21、程序的正义与诉讼_[日]谷口安平.pdf22、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_李贞德.pdf23、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_那思陆.pdf24、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_[日]棚濑孝雄.pdf23、古代法_[英]梅因.pdf24、法和经济学(第六版)_[美]考特·伦.pdf25、经济解释_张五常.pdf26、法的门前_[美]彼得·博恩里科.pdf27、刑事证据法学_刘广三.pdf28、刑事证据法学_陈瑞华.pdf29、证据法学_樊崇义.pdf30、民法要义_梅仲协.pdf31、法学方法论_[德]卡尔·拉伦茨.pdf32、法学方法论_[台]杨仁寿.pdf33、德国民法总论_[德]梅迪库斯.pdf34、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_瞿同祖.pdf35、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_庞德.pdf36、法律的故事_[美]约翰·麦·赞恩.pdf37、西方法律思想简史_[爱尔兰]J·M·凯利.pdf38、正义的成本_熊秉元.pdf39、寻找法律的印迹——从古埃及到美利坚_余定宇.pdf40、程序的力量_甄贞等.pdf41、看得见的正义_陈瑞华.pdf42、中国法律教育之路_贺卫方.pdf43、民法思维_王泽鉴.pdf44、裁判的方法_梁慧星.pdf45、为权利而斗争_[德]鲁道夫·冯·耶林.pdf46、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_[美]博登海默.pdf47、论犯罪与刑罚_[意大利]切萨雷·贝卡里亚.pdf48、刑法的启蒙_陈兴良.pdf49、西方法律思想史_谷春德.pdf50、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_王泽鉴.pdf51、金融法(第二版)_朱大旗.pdf52、证券法(第三版)_叶林.pdf53、西方法律思想史(第三版)_谷春德.pdf54、经济法(第三版)_潘静成.pdf55、简明证据法学_何家弘.pdf56、立法学(第三版)_朱力宇.pdf57、税法(第三版)_徐孟洲.pdf58、税法原理_徐孟洲.pdf59、票据法(第三版)_董安生.pdf60、社会保障法(第三版)_黎建飞.pdf61、破产法(第二版)_王欣新.pdf62、物证技术学(第三版)_徐立根.pdf63、海商法(第三版)_贾林青.pdf64、法社会学(第二版)_朱景文.pdf65、法律文书写作(第二版)_陈卫东.pdf66、法学概论(第二版)_谷春德.pdf67、民事诉讼法学教程(第二版)_刘家兴_北京大学出版社.pdf68、比较法总论(第二版)_朱景文.pdf69、担保法(第二版)_郭明瑞.pdf70、房地产法(第三版)_周珂.pdf71、婚姻家庭法(第四版)_杨大文.pdf72、外国法制史(第四版)_林榕年.pdf73、外国宪法(第三版)_韩大元.pdf74、国际贸易法(第三版)_郭寿康75、国际经济法(第三版)_郭寿康.pdf76、国际私法(第三版)_章尚锦.pdf77、国际法(第三版)_程晓霞.pdf78、劳动法(第三版)_关怀.pdf79、刑法总论_冯军.pdf80、刑法分论_谢望原.pdf81、刑事诉讼法(第二版)_陈卫东.pdf82、公司法_王欣新.pdf83、保险法(第三版)_贾林青.pdf84、企业和公司法(第二版)_史际春.pdf85、仲裁法_江伟.pdf86、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三版)_刘新.pdf87、中国律师学(第三版)_陈卫东.pdf88、行政法与诉讼法(第四版).pdf89、经济法(第二版)史际春.pdf90、知识产权法(第四版)_刘春田.pdf9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二版).pdf92、物权法(第三版).pdf93、物权法(第四版)梁慧星、陈华彬.pdf94、法理学(第三版)_朱景文.pdf95、法理学(第三版)_张文显_法律出版社.pdf96、法理学(第五版)_张文显_法律出版社.pdf97、民法(第五版)_王利明.pdf98、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pdf99、民事诉讼法(第四版)_江伟、肖建国.pdf 100、民事诉讼法(第八版)_江伟、肖建国.pdf101、宪法(第三版)_许崇德.pdf102、宪法(第四版)_许崇德.pdf103、商法总论(第四版).pdf104、合同法(第三版)_王利明.pdf105、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pdf106、刑事诉讼法(第三版).pdf107、刑事诉讼法(第六版)_陈光中 .pdf 108、侵权责任法(第二版).pdf109、中国法制史(第三版).pdf110、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四版)_姜明安.pdf 111、美国民事诉讼法_白绿铉.pdf112、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_2019.pdf 113、商法(第三版)_范健.pdf114、商法学(第二版)_赵旭东.pdf115、合同法学_崔建远2014.pdf116、宪法学导论_张千帆.pdf117、刑法学(第二版)_彭凤莲.pdf118、刑法学_2019.pdf119、公共安全法学与法律法规概论.pdf 120、刑法学(第四版)_张明楷.pdf121、外国刑法纲要_张明楷_1999.pdf 122、民法原论(第四版)_马俊驹、余延满.pdf 123、刑法学(第四版)_张明楷.pdf124、刑法学(第五版)上、下册_张明楷.pdf 125、刑法学(第五版)_高铭暄、马克昌.pdf 126、刑法学(第六版)_高铭暄、马克昌.pdf 127、刑法学(第八版)_高铭暄、马克昌.pdf 128、刑法学(第九版)_高铭暄、马克昌.pdf 129、经济法学(第二版)_.pdf130、刑法总论(第二版)_周光权.pdf131、中国宪法学.pdf132、美国宪法的民主批判(第二版)_罗伯特·A·达尔(Robert A. Dahl).pdf 133、中国民法史_孔庆明.pdf134、论法的精神(上、下)_[法]孟德斯鸠.pdf135、法辩_梁治平.pdf136、民法总则研究_王利明.pdf137、民法总则_王泽鉴_12438004.pdf138、民法概要_王泽鉴.pdf139、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pdf140、德国民法总论_[德]迪特尔·梅迪库斯.pdf141、中国早期民法的建构.pdf142、移民与移民立法研究.pdf143、规范刑法学(第二版)_陈兴良.pdf144、民国商事立法研究_11667492.pdf145、国际刑事诉讼法_朱文奇_商务印书馆_2014.pdf146、德国民法典(第四版)_陈卫佐.pdf147、合同法原理.pdf148、合同法(第五版)_崔建远2010.pdf149、刑事诉讼构造论_李心鉴.pdf150、合同法_李永军.pdf151、商法的价值、源流及本体_范健、王建文.pdf 152、德国物权法(上、下册).pdf153、民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_姚辉.pdf154、宪法、国家法实用核心法规(第4版).pdf 155、美国知识产权法.pdf156、知识产权法(第二版)_刘银良.pdf157、判例刑法学(上、卷)陈兴良.pdf158、刑事证据法学_陈瑞华.pdf159、刑法概说(总论)_[日]大塚仁.pdf160、德国刑法典( 2002修订版).pdf161、视角之变:一种犯罪与司法的新焦点_[美]霍华德·泽尔.pdf 162、刑法的根基与哲学_[日]西原春夫.pdf163、外国刑法学总论_马克昌.pdf164、犯罪通论_马克昌.pdf165、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_马克昌.pdf166、死刑论辩_欧内斯特·范·登·哈格, 约翰·P·康拉德.pdf 167、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_张明楷.pdf168、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_张明楷.pdf169、理论法学的迷雾:以轰动案例为素材_桑本谦.pdf 170、德国公法史:国家法学说和行政学_米歇尔·施托莱斯.pdf 171、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pdf172、西方法学史(第二版)_何勤华.pdf173、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pdf174、盎格鲁——美利坚法律史_腓特烈·G·坎平.pdf175、墨家法律思想研究_王宏.pdf176、韩非法律思想研究_郭春莲.pdf177、外国证据法_何家弘.pdf178、公司法的经济结构(第2版).pdf179、著作权法原理_韦之.pdf180、版权公约、版权保护与版权贸易.pdf181、现代公司法_刘俊海.pdf182、罗马法原论.pdf183、立法者的法理学_强世功.pdf184、行政刑法学导论.pdf185、意大利刑法学原理_杜里奥·帕多瓦尼.pdf 186、司法原理精解、案例与运用(第二版)_时建中.pdf 187、公司法的经济结构_弗兰克·伊斯特布鲁克.pdf 188、英国公司法精要.pdf189、公司法适用与审判实务(第2版).pdf190、美国公司法(第5版)_[美]罗伯特·W·汉密尔顿.pdf191、美国合同法精解(第四版)_[美]杰弗里·费里尔、迈克尔·纳文.pdf 192、美国隐私法学说判例与立法_阿丽塔.pdf193、意大利民法典_费安玲、丁玫译.pdf194、合同法研究(第1卷)修订版_王利明_2011.pdf195、北大合同法精要与依据指引(增订本).pdf196、美国合同法_王军.pdf197、英国合同法案例选评.pdf198、合同法总论(第三版)_韩世远.pdf199、合同法教学案例_王玉梅.pdf200、德国刑事诉讼程序.pdf201、中国婚姻家庭法立法研究_陈苇.pdf202、民法讲义II契约之内容与消灭_陈自强.pdf203、言论的边界: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pdf204、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_任东来.pdf 205、案例合同法学.pdf206、法治及其本土资源_朱苏力.pdf207、乡土中国生育制度_费孝通.pdf208、法律与宗教_哈罗德J.伯尔曼.pdf209、洞穴奇案_[美]彼得·萨伯.pdf210、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_应星.pdf211、无需法律的秩序:邻人如何解决纠纷_埃里克森.pdf 212、法治的细节_周大伟.pdf213、外国法与中国法_李秀清、何勤华.pdf214、正当防卫论_陈兴良.pdf215、美国合同法精解(第四版).pdf216、证据法学_陈卫东、谢卫平.pdf217、公共安全法学与法律法规概论_张付领、刘宇.pdf 218、刑法哲学(上、下册)_陈兴良.pdf219、判例刑法学(上、下卷)陈兴良.pdf220、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_(上、下册)_张明楷.pdf。

考研语法基础阶段的技巧及书籍推荐:旧书不厌百回读

考研语法基础阶段的技巧及书籍推荐:旧书不厌百回读

考研语法基础阶段的技巧及书籍推荐:旧书不厌百回读跨考教育英语教研室——彭佳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这首古诗就刻画出了读经典、读好书的重要性。

经典书籍需要多读,熟读,仔细品味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

原本此诗的意思是安慰和勉励那些考试中失败的秀才,劝其回家再安心读书。

放在今日,对于语法的学习,也仍不失为一句经典。

因为中国学生在学习语法这条坎坷的道路上也遇到不少荆棘,比如买过很多语法书籍,但是最后都被这些“大部头”敲得晕头转向。

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推荐一下自己读过的比较不错的语法书籍。

张满胜的《英语语法新思维》该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教程。

很多语法老师应该都有推荐过。

确实,相对于枯燥难以理解的语法书,这本书给的例子更为生动,更贴近于要准备考四六级以及考托、考研的学生。

本数内容最大的特点不是给学生讲解有哪些特例让读者死记硬背,而是从看似随意的规则中串通起背后共同的思维规律。

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体会英语思维。

突出强调语法不是“死”规则,学习语法不能“死记”规则,而是在理解语境的基础上学习规则,脱离语境的理解最无用。

这是很多老版语法书籍不曾体现的。

另外书中对于某一语法知识的讲解,运用了大量的例子来佐证,不仅包括考试真题,更多的来源于英美报纸、文章、名人演讲中,这给学习英语的人来说无非是最“接地气”的。

杨鹏的《GRE&GMAT阅读难句教程》虽然从书名上来说看不出这是一本语法书,但是在学习语法,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大量长难句的阅读和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光读考研真题文章可能无法有更大的进步,但是读一读更难的GRE或者GMA T考试的真题,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

因为这类考试中,长难句更复杂,有些甚至是考官故意为难考生的例子。

倒装、插入语、省略等特别多,更加恐怖的是她的单词被很多人说是“一生中唯一见过的单词”,所以对于不认识单词,如何判断长难句成分的理解上,此书功效巨大。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词汇(xx)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
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
语法答问,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
语法丛稿,朱德熙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
汉语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袁晖、戴耀晶编,语文出版社1998年
三国平面的语法观,范晓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78年
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释,武柏索等著,商务印书馆,
1988年8月
当代中国语法学,申小龙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
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沈阳主编,语文出版社,
语法问题思索集,邢福义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
汉语语法学,邢福义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汉语如是观,史有为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
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萧国政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词汇语法理论与汉语句法研究,郑定欧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三个平面:
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
现代汉语虚词散论,陆俭明、马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汉语语法研究,张斌、胡裕树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
语法研究入门,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2000年
汉语语法三百问,邢福义著,商务印书馆,2002年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著,商务印书馆,1993年
动词和动词性结构,马庆株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语素,徐枢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单句复句划界研究,陈信春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

语法学、句法学方向研究生阅读书目

语法学、句法学方向研究生阅读书目

语法学、句法学方向研究生阅读书目国外书目:有影响和较新的认知语言学和语法书目:Talmy, L. 2012.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ume I): 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The MIT Press.Talmy, L. 2012.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ume II): Ty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The MIT Press. Radden, G. & R. Dieven, 2007, Cognitive English Grammar[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Philadelphia.Svartvik, J. & G. Leech. 2012. English: One Tongue, Many Voice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The MIT Press.Levelt, W. J. M. 2012. Speaking: From Intention to Articula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The MIT Press.Comrie, B. 2005. Tense [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Langacker, R. W. 2004.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M].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V olume I & V olume II)Huddleston, R. et al. 2002. The Cambridg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Downing, A. & P. Locke. 2002. A University Course in English Grammar[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Ungerer, F. & H. J. Schmid,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Biber, D. et al. 2000.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Swan, M. 1995. Practical English Usage[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Declerck, R. 1992. Tense in English: Its Structure and Use in Discourse [M].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Binnik, R. I. 1991. Time and the Verb: A Guide to Tense and Aspect[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Sinclair, J. et al. 1990.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M]. Lond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Ltd.Alexander, L. G. 1988. Longman English Grammar [M]. New York: Longman, Inc..Quirk, R. et al.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Celce-Murcia, M. and D. Larsen-Freeman. 1983. The Grammar Book---An ESL/EFL Teacher’s Course [M]. London: Longman.Thomson, A. J. and A. V. Martinet. 1980. A Practical English Grammar[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almer, F. R. 1979. Modality and the English Modals[M]. Longman Group Limited.Close, R. A. 1977. A Reference Grammar for Students of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Leech, G. 1977. Meaning and the English Verb[M].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Palmer, F. R. 1974. The English Verb[M].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Quirk, R. and S. Greenbaum. 1974. A University Grammar of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Quirk, et al. 1972.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 London: Longman.Leech, G. and J. Svartvik. 1971.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Joos, M. 1964. The English Verb: Form and Meaning [M]. 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有影响的传统语法体系书目:Jespersen, O. 1909-1949. A Modern English Grammar on Historical Principles I-VII[M].Copenhagen: Munksgaard.Jespersen, O. 1924.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M]. Copenhagen: Munksgaard.Jespersen, O. 1939. Essentials of English Grammar[M].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Inc.Poutsma, H. 1926-1929. A Grammar of Late Modern English[M]. Groningen: Noordhoff. Curme, G. O. 1931. Syntax, A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Boston: Heath. Kruisinga, O. 1931-1932. A Handbook of Present-Day English[M]. Groningen: Noordhoff.国内英语语法专著:徐立吾,1987,《当代英语实用语法》[M]。

法硕研究生阅读书目

法硕研究生阅读书目

福大法硕阅读书目一、基础类[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版[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版[古罗马]西塞罗:《论义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版[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版[英]亨利·梅因:《古代法》,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英]罗素:《权力论:新社会分析》,商务印书馆, 1991年版[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法律出版社,1999版[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法律出版社1999版[英]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82版[英]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版[英]边沁:《政府片论》,商务印书馆1995版[英]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版[英]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版[英]斯坦•香德等:《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版[英]哈特:《惩罚与责任》,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英]哈特:《法律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三联书店1990年版[美]格伦顿等:《比较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美]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美]伯纳德·斯瓦茨:《美国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美]D·布迪、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美]M·E·泰格、M·R·利维:《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美]霍贝尔:《原始人的法》,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美]戈尔丁:《法律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美]莫基切夫主编:《政治学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8版[美]庞德:《法律史解释》,华夏出版社1989版[美]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版[美]史蒂文·J·伯顿:《法律和法律推理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美]布莱克:《法律的运作行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版[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版[美]布莱克:《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郭星华等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美]波斯纳:《超越法律》,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美]德沃金:《法律帝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商务印书局1998年版[美]麦考密克:《制度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美]P•S•阿蒂亚:《法律与现代社会》,牛津大学出版社、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美]博顿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美]弗里德曼:《法律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版[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德]茨格特:《比较法总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德]拉伦兹:《法学方法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德]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商务印书馆1991版[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2版[德]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德]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法]拿破仑:《拿破仑法典》,延边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法]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商务印书馆1962版[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95版[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版[意]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和政治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意]朱赛佩·格罗索:《罗马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63版[日]大木雅夫:《比较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日]大须贺明:《生存权论》,法律出版版2001年版[日]田太一郎:《中国刑法史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日]千叶正士:《法律多元——从日本法律文化迈向一般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苏]维辛斯基:《国家和法的理论问题》,(北京)法律出版社1955年版[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最新版)。

法律语言学推荐书目

法律语言学推荐书目

法律语言学推荐书目在法学领域,法律语言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探讨了法律语言的运用、理解和解释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学习和研究法律语言学的学生和专业人士来说,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至关重要。

本文将推荐几本对于法律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书籍。

1. 《法律语言学导论》- 罗杰·W·田纳特(Roger W. Shuy)《法律语言学导论》是一本经典的法律语言学入门书籍,由罗杰·W·田纳特(Roger W. Shuy)所著。

这本书系统介绍了法律语言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深度探讨了语言在法律中的作用和影响。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对法律语言学的全面认识。

2. 《言辞和行为:法律解释中的语言学分析》- 弗朗西斯·P·布尔什泰特(Francis P. Bolte)弗朗西斯·P·布尔什泰特(Francis P. Bolte)的《言辞和行为:法律解释中的语言学分析》是另一本经典之作。

该书通过语言学的视角,深入研究了法律文件的语言结构和语言功效,并阐述了如何理解和解释法律语言。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法律语言背后含义和目的的研究者来说,这本书将提供宝贵的参考。

3. 《法律语言学手册》- 约翰·R·沃尔斯顿(John R. Waelde)等人《法律语言学手册》是一本多人合著的法律语言学参考书,由约翰·R·沃尔斯顿(John R. Waelde)、罗什·卡蒂亚尔(Roshan G. Carter)和彼得·刘易斯(Peter Somekh)等人共同编写。

该手册涵盖了法律语言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法律文件的语言分析、语言解释和语言运用等。

这本书对于研究法律语言学的学者和实践者来说,是一本权威且全面的参考书。

4. 《法律语言学与语法》- 弗朗西斯·杨(Francis J. Yang)《法律语言学与语法》是弗朗西斯·杨(Francis J. Yang)的著作,着重探讨了语法在法律语言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学、句法学方向研究生阅读书目国外书目:有影响和较新的认知语言学和语法书目:Talmy, L. 2012.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ume I): 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The MIT Press.Talmy, L. 2012.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ume II): Ty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The MIT Press. Radden, G. & R. Dieven, 2007, Cognitive English Grammar[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Philadelphia.Svartvik, J. & G. Leech. 2012. English: One Tongue, Many Voice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The MIT Press.Levelt, W. J. M. 2012. Speaking: From Intention to Articula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The MIT Press.Comrie, B. 2005. Tense [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Langacker, R. W. 2004.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M].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V olume I & V olume II)Huddleston, R. et al. 2002. The Cambridg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Downing, A. & P. Locke. 2002. A University Course in English Grammar[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Ungerer, F. & H. J. Schmid,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Biber, D. et al. 2000.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Swan, M. 1995. Practical English Usage[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Declerck, R. 1992. Tense in English: Its Structure and Use in Discourse [M].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Binnik, R. I. 1991. Time and the Verb: A Guide to Tense and Aspect[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Sinclair, J. et al. 1990.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M]. Lond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Ltd.Alexander, L. G. 1988. Longman English Grammar [M]. New York: Longman, Inc..Quirk, R. et al.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Celce-Murcia, M. and D. Larsen-Freeman. 1983. The Grammar Book---An ESL/EFL Teacher’s Course [M]. London: Longman.Thomson, A. J. and A. V. Martinet. 1980. A Practical English Grammar[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almer, F. R. 1979. Modality and the English Modals[M]. Longman Group Limited.Close, R. A. 1977. A Reference Grammar for Students of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Leech, G. 1977. Meaning and the English Verb[M].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Palmer, F. R. 1974. The English Verb[M].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Quirk, R. and S. Greenbaum. 1974. A University Grammar of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Quirk, et al. 1972.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 London: Longman.Leech, G. and J. Svartvik. 1971.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Joos, M. 1964. The English Verb: Form and Meaning [M]. 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有影响的传统语法体系书目:Jespersen, O. 1909-1949. A Modern English Grammar on Historical Principles I-VII[M].Copenhagen: Munksgaard.Jespersen, O. 1924.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M]. Copenhagen: Munksgaard.Jespersen, O. 1939. Essentials of English Grammar[M].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Inc.Poutsma, H. 1926-1929. A Grammar of Late Modern English[M]. Groningen: Noordhoff. Curme, G. O. 1931. Syntax, A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Boston: Heath. Kruisinga, O. 1931-1932. A Handbook of Present-Day English[M]. Groningen: Noordhoff.国内英语语法专著:徐立吾,1987,《当代英语实用语法》[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秦裕祥,1999,《英语语法专题研究》[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薄冰,1990,《高级英语语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薄冰,1990,《英语名词的数》[M]。

北京:北京出版社。

胡鑫镛,1983,《英语语法五十题》[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道真、温志达,1998,《英语语法大全》[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张克礼,2001,《新英语语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章振邦,2000,《新编英语语法》(第三版)[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易仲良,1999,《英语语义语法学》[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秦裕祥语法研究论文:《英语名词词组中后置修饰语使用选择的次范畴化解释》《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

《英语名词词组中前置/后置修饰语选择与转化的次范畴化解释》,《外国语》2010(5)。

《论当代英语动词时态的意义》,《外语教学》2009年2期。

《英语名词词组中前置修饰语使用限制的次范畴化解释》,《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2)。

《论英语动词时态呼应的标准》,《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4期。

《英汉语句子内部关系对比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7期。

《英语中的替代动词do》,《外国语》1999年2期。

《关于whether与if引导的否定从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3期。

《英语将来时间表达式及其用法区别》,《外语与翻译》1997年2期。

《英语中的延续性动词和终止性动词》,《现代外语》1996年4期。

《英语非限定动词的语态》,《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2期。

《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语义特性与时态》,《外国语》1994年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