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资料:苏州地名研究
苏州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苏州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一、引言苏州市位于中国的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城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苏州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报告旨在对苏州市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苏州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及其面临的问题,提供相关决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参考。
二、背景1.1 城市概况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中国上海经济圈重要的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蓬勃发展,苏州的城市规划、交通、环保等方面面临着新的考验。
1.2 研究意义对于苏州市来说,进行可行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对苏州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苏州的发展潜力和短板,为苏州市的未来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另一方面,可行性研究可以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参考,促进苏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可行性分析2.1 经济发展苏州市是中国的经济强市之一,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在未来的发展中,苏州市可以通过推动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结构的层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社会建设苏州市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也暴露出教育资源不均衡、医疗服务不足等问题。
未来,苏州市可以加大对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提升全民福祉。
2.3 环境保护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苏州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空气质量、水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苏州市需要加大环保投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宜居水平。
2.4 战略规划苏州市应该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产城融合,打破传统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提高城市的可达性,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
2.5 风险及对策在可行性研究中,我们还应该全面评估苏州市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经济周期波动、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
苏州的研究报告

苏州的研究报告
苏州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最具活力和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下面是关于苏州的研究报告,字数为500字。
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这座古老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拙政园、留园等著名的园林,以及寒山寺、虎丘等古建筑。
苏州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与此同时,苏州也是中国的制造业中心,拥有众多的企业和工业基地。
尤其是苏州工业园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园区始建于1994年,以引进外资为主,吸
引了许多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在苏州投资设厂。
如今,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全球人才、资金和技术的重要集聚地,是中国东部地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另外,苏州也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
据统计,苏州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的科技企业。
苏
州尤其在光电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苏州还拥有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如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苏州大学等。
此外,苏州还是中国的旅游城市。
苏州的园林、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苏州的旅游业也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为苏州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的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中心。
苏州在经济、科技和旅游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相信苏州的发展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其在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提高。
苏州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

苏州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一、研究背景苏州,位于中国东部的江苏省,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苏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园林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苏州市也逐渐崛起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然而,苏州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资源消耗过多、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凸显,这些问题不仅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苏州市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有必要对苏州市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可行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苏州市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为苏州市的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苏州市的经济发展现状,掌握苏州市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2. 研究苏州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规划,探讨如何优化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3. 分析苏州市的环境保护状况,提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4. 研究苏州市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出改进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和分析、专家访谈等。
具体方法如下:1. 文献资料收集: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期刊、报纸和政府公报等资料,搜集苏州市的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2. 数据统计与分析:通过对苏州市的统计年鉴和官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掌握苏州市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 专家访谈:邀请苏州市政府相关部门的专家和学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苏州市发展的看法和建议;4. 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苏州市的企业、社区和公共机构,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四、研究内容1. 苏州市经济发展分析- 苏州市的GDP总量和增长速度;- 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投资环境和产业政策。
苏州区位分析

对苏州市的区位研究分析05 尤超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
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中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
苏州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上海,南连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西傍太湖,与无锡相接,北枕长江。
苏州地理位置优越。
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贯穿东西,京杭大运河连接南北,境内河港密布,公路四通八达。
横卧北侧的长江是通往外地的重要水运干道。
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张家港港、常熟港、太仓港都是国家一类口岸,其中太仓港还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和苏州工业园区的配套港苏州位于长三角核心区,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地区),共计15个城市。
①优势条件:经济基础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长江流域腹地深广。
龙头市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便捷的高速公路和沪甬跨海大桥把江浙的城市群与上海衔接起来,使之起到长三角核心驱动作用。
②发展目标:长三角将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约5000万人)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即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资源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环境一体化、形态一体化。
走出去就是指一般加工业,如果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一定要向周边地区辐射。
请进来主要是请进来一些适合上海环境、特别是能承受上海本地成本的一些企业,主要是服务业,也包括一些加工工业的高精尖生产制造业。
放下去指一般的制造业就转移出去。
苏州地理空间调研报告题目

苏州地理空间调研报告题目标题:苏州地理空间调研报告——探析其区位优势和城市发展架构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探究苏州地理空间的特点和优势,并分析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调研结果表明,苏州多河流纵横交织,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同时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享有交通便利和优越的区位优势。
城市发展架构上,苏州注重产业结构优化、人口流动调控等方面的发展策略,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一、引言苏州是江苏省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其地理位置和空间特点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本报告将对苏州的地理空间进行调研,分析苏州地理优势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并提出个别发展策略的建议。
二、苏州的地理特点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苏州河、太湖为界,北临长江,南濒太湖。
地理环境较为复杂,不仅有水域资源,还有高山丘陵与平原地貌,景色秀美。
苏州河、太湖等水资源丰富,为城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水道运输和水景旅游的优势。
三、苏州的区位优势1. 交通便利:苏州地理位置处于江苏省中部,京杭大运河和苏州河两大水道纵贯城市,交通通达。
同时,苏州市与长江经济带、沪宁杭经济带相邻,便于物流、信息流和人流的顺畅流动。
2. 区位重要性: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周边有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与其形成联系和互补。
苏州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对外贸易、对外投资有着较大的潜力。
四、苏州的城市发展架构1. 产业结构优化:苏州过去以制造业为主导,近年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贸区的设立带动了进出口贸易和跨境投资的增长,推动了苏州经济的持续发展。
2. 人口调控与城市规划:苏州面临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流入和城市扩张的压力。
为了保持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苏州采取了人口调控和城市规划相结合的发展策略,通过控制人口规模和优化城市功能区划等举措,提高城市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五、苏州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建议1. 环境保护:苏州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苏州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苏州写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和目标苏州位于中国东部,是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因此,本次可行性研究旨在探讨苏州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分析苏州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苏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消费的增加,旅游业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苏州以其独特的园林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因此,苏州旅游业市场需求巨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市场竞争分析随着国内旅游业市场的不断发展,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除了来自其他国内外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之外,苏州本地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因此,苏州旅游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三、资源与环境分析1.旅游资源分析苏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其独特的园林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苏州的园林景观以其精美绝伦的设计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于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此外,苏州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世界遗产,如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苏州博物馆等,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2.环境分析苏州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宜人的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为苏州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同时,苏州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护环境和保护文化遗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四、市场前景分析在国内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苏州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的增加,苏州旅游业市场需求将继续扩大。
同时,苏州市也将在城市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领域继续深耕,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因此,苏州旅游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五、可行性分析1.市场可行性分析从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分析来看,苏州旅游业市场需求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苏州重要地名来历及含义

人民路:宋代称大街。
后因形如卧龙,遂名卧龙街。
后改护龙街。
抗战胜利后,一度改为中正路,解放后更名为人民路。
十全街:原名十泉街,因旧有十口古井得名。
后改为十全街。
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友谊路,1980年恢复称十全街。
十梓街:由原十梓街、严衙前、天赐庄合并而成,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红旗东路。
严衙前为明代学士严呐故里。
1980年统一称为十梓街。
道前街:由原道前街、府前街、卫前街合并而成,明清两朝为衙署集中地,卫前即苏州卫治前,府前即苏州府署前。
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红旗西路,1980年统一称为道前街。
干将路:由原干将坊向东延伸,合原松鹤板场、濂溪坊、新学前、狮子口统称为干将路。
干将坊为宋前古坊,因其正东有干将门及干将墓而得名。
白塔东路:由原东白塔子巷、中由吉巷、二门口合并而成。
原东白塔子巷有白塔,由塔得名。
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井岗山东路,1980年称为白塔东路。
白塔西路:由原西白塔子巷和古市巷合并而成。
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井岗山东路,1980年称为白塔西路。
观前街:玄妙观在宋代名天庆观,故街名天庆观前。
因观内遍栽桃树,花时灿若云锦,所以又名碎锦街。
到元代天庆观改名玄妙观,街名随即改为玄妙观前,后又演化为观前街。
临顿路:据<<吴地记>>载,吴王亲征东夷时,曾在此临时停顿休息,宴赏军士。
后在此置馆建桥均以临顿命名。
路亦以此得名。
桃花坞大街:唐、宋时期,苏州城西北隅阊、齐门之间遍栽桃树,称为桃花坞,旁有桃花河,是当时春游赏花的胜地。
宋朝太师章粢父子在此筑别业,亦称桃花坞。
后人就以此作为街名。
山塘街: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发起开凿山塘,此街濒于山塘水,故名为山塘街。
平江路:平江取自苏州地名。
宋代称苏州为平江府,元代改为平江路。
石路:为清末洋务派盛宣怀所辟,以石子铺路而名。
11景德路:近代由原郡庙前、朱明寺前、景德寺前、申衙前、黄鹂坊合并拓建,改名景德路。
因古景德寺而得名。
五卅路:1925年上海爆发五卅运动,苏州各界发起募捐声援。
写地名调查报告

写地名调查报告地名调查报告一、引言地名是一个地区的重要标志,通过地名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特点等。
为了深入了解某个地区的地名情况,本次调查选择了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苏州。
二、苏州的地名特点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东南部,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素有“人间天堂”之称。
苏州的地名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文化体现苏州作为一个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城市,其地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例如,苏州的许多地名都与古代文人墨客有关,如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这些地名反映了苏州作为文化名城的地位。
2. 水乡特色苏州是著名的水乡城市,其地名中常常出现“河”、“湖”、“港”等词汇,如金鸡湖、虎丘港等。
这些地名体现了苏州作为水乡的独特魅力。
3. 园林命名苏州以其独特的园林风格而闻名于世,因此其地名中也常常出现与园林相关的词汇,如狮子林、拙政园等。
这些地名不仅反映了苏州园林的特色,也成为了苏州城市形象的一部分。
三、苏州地名的历史演变苏州的地名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多次变迁和演变。
在古代,苏州的地名多以水系和山川命名,如太湖、长江等。
随着历史的变迁,苏州的地名逐渐丰富起来,增加了与历史人物、文化景点相关的地名。
近现代以来,苏州的地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命名方式,如以企业、品牌等为名的地名,这些地名体现了苏州作为现代化城市的发展。
四、苏州地名的文化内涵苏州的地名不仅仅是地理标志,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苏州的地名中常常出现与文学、历史、传说等相关的词汇,如西施湖、寒山寺等。
这些地名通过与苏州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五、苏州地名的保护与传承苏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地名的保护与传承非常重视。
苏州市政府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地名的保护与管理。
同时,苏州也积极开展地名文化的传承工作,通过举办地名文化节、地名故事讲座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苏州的地名。
六、结语通过本次对苏州地名的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苏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地名特点、历史演变、文化内涵以及保护与传承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资料:苏州地名研究一、苏州地名的人文内涵是故事,文脉,也是遗产有这样的感受:在一条改造后连接了几十条老街巷的巨长马路上找目的地,相比从前每一小段路就会出现一个相应的名称来指代,要难找得多,因此,为了指代清楚,老苏州们往往会这样补充说:“从前干将坊那一段”,或“从前松鹤板场那里”……就像一个新地名不会很快就被人们熟记一样,苏州的老地名,因为曾经很多老故事的载体,是苏州古城文化的记忆库,也不会随着老街巷的一旦消解,就很快淡出记忆但,这种隽永的人文现象,毕竟在随着老地名的越来越少,而渐渐模糊;毕竟因为从前的老街巷已淡出人们的生活,而渐行渐远如果我们珍惜,请尽量让这些老地名,成为我们的新住宅区名好吗;如果我们喜爱,请尽量让这些老地名,成为我们周围的绿地名称好吗因为,苏州的老地名,连接着一座千年古城的文脉,是另一种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编辑人们越来越多地在关注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扇文化、服饰文化、烟具文化,似乎什么都可以挂上“文化”两字,其实苏州很多的老地名、历史地名,倒是最应归入“地名文化”之列的,因为它有内涵、有底蕴,与苏州的地方历史文化直接相关,蕴涵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与苏州历史人物掌故有关的地名,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
阊门内至德庙桥,系因筑于泰伯庙前而得名,泰伯乃奔吴始祖。
孔子曾说过:“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三以天下让……”苏州人当然也要纪念这位先贤,纪念性建筑尚有阊胥路南泰让桥、乐桥东让王庙。
锦帆路乃吴宫子城围城河“锦帆泾”遗址,因吴王曾在此泛锦以游而得名;干将坊则因其正东有干将墓、干将门(即相门)而得名;胥门内伍子胥弄则因伍员居宅而名;阊门内专诸巷则系巷内原有刺杀王僚的勇士专诸墓之故而命名;城西木渎则因吴王建造姑苏台时运木,木塞于渎而得名;灵岩山下直达胥口的河流,俗称箭泾,亦称采香泾,乃因吴王种香于香山,令美女往来采香而得名;横塘境内的越来溪,分明在告知后人,经过卧薪尝胆、十年生聚的越王勾践,是从这里进攻吴国,最后复仇灭吴。
苏州城北的蠡口、城南的蠡市,均与越相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密切相关。
黄埭乃因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黄歇于此治水而名。
木渎西之藏书则因汉会稽太守朱买臣未显时,常采樵读书,藏书于穹窿山破庙中而得名,至今穹窿山上尚有朱买臣读书台遗址。
拙政园东有条南北向的百花巷,是因东汉顾训五世同堂,家有百口而名;山塘又称白公堤,乃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修筑此堤而名;闾丘坊之成名与苏东坡有关,苏轼为杭州刺史时经常来苏州,曾说过两句名言“苏州有两邱,不到虎邱,即到闾邱”,“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已成为虎丘旅游推介的广告语,东坡念念不忘的另一丘则是指朝议大夫闾丘孝终,东坡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闾丘任黄州太守,两人诗赋往来,甚为相得。
闾丘辞官后返苏,东坡常去探望,因其所居之巷口立有牌坊,人们便称之闾丘坊;五卅路是因为1925年苏州各界为声援“五卅运动”捐款,事后用被上海总商会退回来的款项修筑了从言桥到十梓街一段马路,取名五卅路以示纪念。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苏州古典园林甲天下,是苏州最耀眼的“明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当之无愧。
苏州古典园林有赖以存在的人文环境,苏州古城建城2500多年以来,城址基本未变,顾颉刚先生认为苏州城为全国第一古城。
第21届遗产中心主席团会议也曾建议中国政府考虑申报苏州古城,认为苏州的文化价值远不至于四个园林。
数以千计具有独特风貌的小巷,就是苏州古典园林赖以存在的人文环境,而小巷的巷名,既是时间的见证,也是历史的化石,一个个地名中蕴含了苏州的昨天和前天。
对苏州的古地名的记载考释,除了一些旧方志外,最为翔实的当推王謇先生的《宋平江城坊考》,该书对宋《平江图》碑上65座坊表、314座桥梁、还有公署、军寨、学校、楼台、亭馆、园第、寺观、祠庙、坛墓、河流、湖泊、山陵、古迹等610余处名称的称谓、方位、沿革等,一一加以考订。
1982年,苏州市地名委员会曾编过一本《苏州市地名录》,其中有“重要地名来历及含义”;1995年出版的《苏州市志》专门设了一卷“城巷河桥”,也较全面地反映了苏州古城地名的现状。
张家港史志办编辑了一套《张家港市乡镇地名志丛书》,以撤并前的乡镇为单位各编地名志,较好地保存了城市化进程中,最基层的村镇地名面貌,为后世提供了一笔蕴藏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遗存。
旧地名不断消亡,新地名逐渐涌现,这是历史的必然。
横贯姑苏城的干将路,一条街中,自东而西将33条古巷名融入一街,其中包括相门路、狮子口、新学前、濂溪坊、松鹤板场、干将坊、铁瓶巷、镇抚司前、通和坊,以及沿路两侧的升龙桥下塘、顾亭桥下塘、桐桥东路、司长巷、多贵桥巷、桐桥浜、言桥下塘、后梗子里、梗子里、广福里、祝家桥巷、登平里、紫兰巷、豆粉园、打线弄、双成巷、鹰扬巷、大八良士巷、小八良士巷、顺平里、太平桥弄、郎中里、升平桥弄、乘马坡巷等。
苏州近年来新建成的城东护城河东纵贯南北的莫邪路,也将原相门北河沿、后庄、庄先湾、北栅头等一大批地名消解“吃掉”了。
虽然此路名较之珠江路、长江路等来,要有个性得多,至少与苏州历史名人有关,意在与干将路相呼应,但毕竟由于消解了从前的老地名,很多民间的记忆和故事,也就找不到相应的地理方位。
从地名文化的角度,笔者认为,因街巷的大规模合并而流失了相应的地名,是一大遗憾。
譬如,一条7公里长的干将路,使用了超千的门牌号,也不合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风格。
盲目改名更不可取,以苏城北面的陆墓古镇为例,得名于唐宰相陆贽之墓,如今改为陆慕,说是为了好听点,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殊不知,宰相葬地本就属于风水宝地,改称陆慕反而遮盖了此地的历史底蕴。
总之,别让承载我们苏州传统文化的地名过早过快消亡,是我们苏州子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城市建设快苏州地名有点乱城市建得快,特别是新建道路的命名成了新课题。
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将有关地名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列入了立法计划。
目前,《苏州市地名管理条例(送审稿)》已经出炉,并开始在市法制办网站(/)公布全文,公开征求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这一送审稿提出,人名一般不用作地名;不按规定使用标准地名最高罚二万;地名可以有偿冠名;重大地名将受保护……如果您对这一送审稿有什么看法,可以将书面意见于本月20日前反馈给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地址:苏州市三香路998号,邮编:215004,传真:68615448,电子信箱:szfgc@)。
起地名不能随心所欲送审稿第十条地名的命名应遵循下列规定: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地名规划,反映当地历史、地理、文化和经济特征,尊重当地居民意愿,一地一名,名实相符;第四十条未按规定使用标准地名的,由地名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地名标志设置单位未按规定设置、维护、更新地名标志的,由地名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涂改、污损、遮挡、覆盖、擅自移动或者拆除地名标志的,由地名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责令行为人赔偿损失,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实例】苏州乃至全国的许多道路,都曾经是几条路合并而成的。
但在合并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沿路许多地方依然使用老地名,弄得陌生人云里雾里,即使带着地图也很难找到目的地。
比如苏州的莫邪路是2003年5月由侉庄路、葑门西街、庄先湾路(老)、后庄路、气象路、网船湾、糖坊湾合并统一更名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公交站点在使用“葑门西街”的名字,虽说是沿用下来的,但与实际地名已经不相符合,如何处理看来值得探讨。
人名一般不作为地名送审稿第十条地名的命名应遵循下列规定:标准地名应当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通名用字应反映所指称地理实体的地理属性 (类别),禁止单独使用专名词组或通名词组作地名;全市范围内的行政区域名称之间专名不得重名;苏州市辖区辖域内或同一县级市辖域内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之间、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名称之间、旅游纪念地名称之间专名不得重名……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使用外国地名、人名命名地名。
【实例】“不以人名作地名”,前面加了个“一般”作为定语,意思是并非绝对不能。
事实上,苏州在使用人名作为地名上,已经有许多成功的例子。
除了赫赫有名的干将路和上面提到的莫邪路外,还有专诸巷、伍子胥弄、孙武子桥等老地名,以及沧浪新城的范成大路、杨素路,相城区北桥镇的成美路(纪念当地烈士尤成美)等新地名。
地名可以有偿冠名送审稿第四十三条在规定的范围内,地名可以有偿冠名。
地名有偿冠名仅适用于桥涵、隧道和闸坝等点状地物的地名。
其他地名,尤其是重大地名禁止有偿冠名。
地名有偿冠名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实例】其实,早在2006年年初,工业园区缤特力路、相城区住友电装路成为首批有偿命名的街路名称。
但当时地名有偿冠名也仅仅是在摸索阶段。
美国和日本的两家公司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根据当时的做法,有冠名意愿的企业需同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以及当地政府协商,签订协议。
企业按照地名命名规范以企业名称、产品名、商标名拟定街路名称。
按照协议,企业履行出资的义务。
在完成上述程序之后,企业向当地政府申报,报请民政部门批准之后,就可以冠名了。
一旦对街路冠名,除非企业本身发生变故,企业可以永久地使用街路名称这个资源。
但是企业必须要符合国家地名管理的有关规定才能够提出申请。
这次的送审稿既提出了地名有偿冠名的范围,也明确了禁止有偿冠名的范围,这一送审稿一旦通过,苏州地名的市场化就将有法可依。
重大地名将受保护送审稿第四条具有国家、省、市级影响的,在苏州市辖区辖域内或同一县级市辖域内极具区域影响的,以及纳入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的上述名称为重大地名。
第三十三条本条例所称吴文化地名,是指苏州自建城以来形成的极具吴地区域特征和历史、人文价值的地名。
第三十六条本市实行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制度。
市地名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吴文化地名评价体系,科学论证,提出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经市地名委员会评审并征求社会意见后,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三十八条建设部门在城市建设改造中,需要对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中的地名指称的地理实体拆除或者迁移的,应当会同地名主管部门制订地名保护方案。
【实例】吴中区曾经有个渔业乡镇“太湖镇”,在乡镇撤并时并给了历史悠久的光福镇。
2003年无锡合并东绛、雪浪两镇成立新的太湖镇,在做大太湖文章方面打出了一张好牌。
“太湖镇”之类的富有吴地特色的地名,如果早被苏州确定为重大地名的话,就可被列入保护名录,在撤并时得到“保全”了。
而送审稿第三十七条提到的“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中不在使用的地名应当按照地域就近原则优先采用”,则让老地名“复活”成为可能。
三、苏州街巷文街巷的地名文化和名称演变一、苏州街巷的发展概况在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建造阖闾城以来,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