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与腹膜腔-腹膜腔和肠系膜共20页
合集下载
解剖学第四章消化系统_图文

(二)肝的位置 肝大部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消化系 统
1.肝上界 与膈穹隆一致。
2.肝下界 右侧与右肋弓基本一致,剑突下可达3~5cm,平静呼吸时上下共有2~3cm的移动
度。
肝的体表投影 :肝的上界与隔穹窿一致,其最高点在右侧相当于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的交点,
左侧相当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的交点。肝的下界,右侧大致与右肋弓一致,在腹上区可达
牙按形态可分为牙冠、牙根、牙颈。 2.构造
牙的构造包括釉质、牙质、牙骨质。牙质为主 体,牙釉质覆盖于牙冠表面,粘合质也称牙骨质, 包在牙根、牙颈周围。
消化系 统
3.牙的名称及排列 (1)乳牙的排列: 右上颌 Ⅴ Ⅳ Ⅲ Ⅱ Ⅰ│Ⅰ Ⅱ Ⅲ Ⅳ Ⅴ 左上颌 右下颌 Ⅴ Ⅳ Ⅲ Ⅱ Ⅰ│Ⅰ Ⅱ Ⅲ Ⅳ 皮肤。线上形成痔是内痔,
线下形成痔是外痔,内痔不痛外痔痛。
直肠解剖图
消化系 统
肠绒毛
第二节 消化腺 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胃腺、肠腺、肝和胰。
消化系 统
消化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的消化。
一、肝
(一)形态
肝是人体最大的腺,占体重的1\ 50-- 1\ 40,呈红褐色,质软而脆
Ⅰ—乳中切牙 Ⅱ—乳侧切牙 Ⅲ—乳尖牙 Ⅳ—第一乳磨牙 Ⅴ—第二乳磨牙 (2)恒牙的排列 : 右上颌 8 7 6 5 4 3 2 1│1 2 3 4 5 6 7 8 左上颌 右下颌 8 7 6 5 4 3 2 1│1 2 3 4 5 6 7 8 左下颌 1—中切牙 2—侧切牙 3—尖牙 4--第一前磨牙 5--第二前磨牙 6—第一磨牙 7—第二磨牙 8--第三磨牙
肝内部分:由胆小管、小叶间胆管。 肝外部分:由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和胆总管组成。
肠系膜和腹膜腔

02
肠系膜通过调节肠道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影响 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
03
腹膜腔内的润滑液有助于减少肠道运动时的摩擦力, 保持肠道的正常生当肠系膜或腹膜腔发生炎症、感染、 肿瘤等疾病时,会导致腹腔内的环境 发生改变,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
腹膜腔内的肿瘤可能压迫肠道,导致 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需要及时 治疗。
03 肠系膜和腹膜腔的关系
肠系膜和腹膜腔的连接
肠系膜与腹膜腔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腹腔空间 ,为肠道等器官提供了保护和支持。
肠系膜通过系膜带将肠道固定在腹膜腔内,同时腹膜腔的壁层腹膜覆盖在肠道表 面,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腹腔环境。
肠系膜和腹膜腔的生理作用
01
肠系膜和腹膜腔在肠道运动、吸收和排泄过程中起 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肠系膜炎症可能导致肠道血液供应障 碍,引起肠道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
04 肠系膜和腹膜腔的疾病诊 断与治疗
肠系膜和腹膜腔疾病的诊断方法
01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超声、CT等影像学检 查手段,观察肠系膜和腹膜腔的 形态、结构及病变情况。
内窥镜检查
02
03
实验室检查
通过内窥镜对肠道进行检查,观 察肠黏膜及肠壁的病变情况,获 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通过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 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及病情进展。
肠系膜和腹膜腔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抗炎 药、止痛药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肠系膜和腹膜腔疾病,如肠梗阻、肠穿孔 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如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以帮助患者恢复 健康。
01
肠系膜和腹膜腔的生理功能
肠系膜通过调节肠道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影响 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
03
腹膜腔内的润滑液有助于减少肠道运动时的摩擦力, 保持肠道的正常生当肠系膜或腹膜腔发生炎症、感染、 肿瘤等疾病时,会导致腹腔内的环境 发生改变,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
腹膜腔内的肿瘤可能压迫肠道,导致 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需要及时 治疗。
03 肠系膜和腹膜腔的关系
肠系膜和腹膜腔的连接
肠系膜与腹膜腔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腹腔空间 ,为肠道等器官提供了保护和支持。
肠系膜通过系膜带将肠道固定在腹膜腔内,同时腹膜腔的壁层腹膜覆盖在肠道表 面,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腹腔环境。
肠系膜和腹膜腔的生理作用
01
肠系膜和腹膜腔在肠道运动、吸收和排泄过程中起 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肠系膜炎症可能导致肠道血液供应障 碍,引起肠道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
04 肠系膜和腹膜腔的疾病诊 断与治疗
肠系膜和腹膜腔疾病的诊断方法
01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超声、CT等影像学检 查手段,观察肠系膜和腹膜腔的 形态、结构及病变情况。
内窥镜检查
02
03
实验室检查
通过内窥镜对肠道进行检查,观 察肠黏膜及肠壁的病变情况,获 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通过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 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及病情进展。
肠系膜和腹膜腔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抗炎 药、止痛药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肠系膜和腹膜腔疾病,如肠梗阻、肠穿孔 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如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以帮助患者恢复 健康。
01
肠系膜和腹膜腔的生理功能
解剖学第四章消化系统详解演示文稿

,血供较少,环状襞疏而低,淋巴滤泡集合、孤立。
当前第25页\共有50页\编于星期五\13点
当前第26页\共有50页\编于星期五\13点
消化系 统
七、大肠
消化系 统
大肠起始段与回肠相接,末端终于肛门。长约1.5米,呈“门框”状包绕在小肠周围。分为
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分。盲肠和结肠表面有三个特征性的结构,即:结
消化系 统
当前第10页\共有50页\编于星期五\13点
乳牙的牙位用罗马数字表示
恒牙的牙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消化系 统
4.牙的萌出 牙的萌出
生后六月始萌发 一岁左右已有八
三岁以前要出齐 六到八岁换恒牙
第3磨牙,又称迟牙,一般在17~25岁才萌出,有的人萌
出的时间更迟甚至终身不出。
5.牙周组织
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下缘较长,凸向左下方,称胃大弯。
2.分部
分四部,即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幽门部临床也称
胃窦,分幽门窦和幽门管两部。
当前第17页\共有50页\编于星期五\13点
(二)胃的位置与毗邻
消化系 统
胃的位置:胃大部位于左季肋区,小部位于腹上区(
剑突下)。
注:二门部—贲门部、幽门部。
幽门部和胃小弯是胃溃疡好发的部位
前的小儿,肝的下界可超出肋弓下缘,但一般不超过2cm.肝的位置
随隔的运动而上下移动,在平静呼吸时肝可上、下移动2~3cm。
当前第44页\共有50页\编于星期五\13点
消化系 统
当前第45页\共有50页\编于星期五\13点
消化系 统
(三)肝的血液循环
肝的血液供应来源:肝门静脉和肝固有动脉
肝的血பைடு நூலகம்循环
当前第25页\共有50页\编于星期五\13点
当前第26页\共有50页\编于星期五\13点
消化系 统
七、大肠
消化系 统
大肠起始段与回肠相接,末端终于肛门。长约1.5米,呈“门框”状包绕在小肠周围。分为
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分。盲肠和结肠表面有三个特征性的结构,即:结
消化系 统
当前第10页\共有50页\编于星期五\13点
乳牙的牙位用罗马数字表示
恒牙的牙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消化系 统
4.牙的萌出 牙的萌出
生后六月始萌发 一岁左右已有八
三岁以前要出齐 六到八岁换恒牙
第3磨牙,又称迟牙,一般在17~25岁才萌出,有的人萌
出的时间更迟甚至终身不出。
5.牙周组织
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下缘较长,凸向左下方,称胃大弯。
2.分部
分四部,即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幽门部临床也称
胃窦,分幽门窦和幽门管两部。
当前第17页\共有50页\编于星期五\13点
(二)胃的位置与毗邻
消化系 统
胃的位置:胃大部位于左季肋区,小部位于腹上区(
剑突下)。
注:二门部—贲门部、幽门部。
幽门部和胃小弯是胃溃疡好发的部位
前的小儿,肝的下界可超出肋弓下缘,但一般不超过2cm.肝的位置
随隔的运动而上下移动,在平静呼吸时肝可上、下移动2~3cm。
当前第44页\共有50页\编于星期五\13点
消化系 统
当前第45页\共有50页\编于星期五\13点
消化系 统
(三)肝的血液循环
肝的血液供应来源:肝门静脉和肝固有动脉
肝的血பைடு நூலகம்循环
消化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

和Na+、K+、 CL-、HCO3- 等无机物。
1.盐酸
⑴来源 胃底腺壁细胞分泌。
⑵形式 游离酸: 大部分 结合酸:盐酸蛋白盐
酸度总和 总酸度
⑷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PH: 2-3),提供酶适宜环境;
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③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⑤酸性环境可抑制和杀死细菌。
2、固有层:上皮深面,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血管、神经、 淋巴组织、和小腺体等。
3、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粘膜肌的收缩有助于腺体的 分泌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粘膜下层
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较大的血管、淋巴 管和粘膜下神经丛等。在消化管的某些部位(如食管、胃、 小肠),粘膜和部分粘膜下层共同突向管腔,形成环形或纵 形的皱襞,以扩大表面积,利于吸收。
1. 碳酸氢盐 胰腺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为中和胃酸,
保护肠粘膜不受胃酸的侵蚀;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 活动的提供最适PH环境。 2. 胰淀粉酶
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对生、熟淀粉都能 水解,效率高、速度快。 3. 胰脂肪酶:
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
4.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刚分泌出来是无活性的酶原。
(二) 咀嚼和吞咽
1、咀嚼 上下颌牙齿 磨碎食物、舌搅拌、食物
与唾液混合 食团。(随意反射活动) 2、吞咽 食团从口腔经咽和食道移入胃的过程。 吞咽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口腔→咽部(随意动作) 舌翻转 舌背 咽部 第二阶段:咽→食管上端(反射动作) 软腭上升,喉口上移,食管上口张开 第三阶段:食管→胃(食管蠕动)
3、蠕动: 是消化道平滑肌前面舒张、后面收缩,将食物向前推进
1.盐酸
⑴来源 胃底腺壁细胞分泌。
⑵形式 游离酸: 大部分 结合酸:盐酸蛋白盐
酸度总和 总酸度
⑷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PH: 2-3),提供酶适宜环境;
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③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⑤酸性环境可抑制和杀死细菌。
2、固有层:上皮深面,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血管、神经、 淋巴组织、和小腺体等。
3、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粘膜肌的收缩有助于腺体的 分泌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粘膜下层
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较大的血管、淋巴 管和粘膜下神经丛等。在消化管的某些部位(如食管、胃、 小肠),粘膜和部分粘膜下层共同突向管腔,形成环形或纵 形的皱襞,以扩大表面积,利于吸收。
1. 碳酸氢盐 胰腺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为中和胃酸,
保护肠粘膜不受胃酸的侵蚀;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 活动的提供最适PH环境。 2. 胰淀粉酶
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对生、熟淀粉都能 水解,效率高、速度快。 3. 胰脂肪酶:
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
4.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刚分泌出来是无活性的酶原。
(二) 咀嚼和吞咽
1、咀嚼 上下颌牙齿 磨碎食物、舌搅拌、食物
与唾液混合 食团。(随意反射活动) 2、吞咽 食团从口腔经咽和食道移入胃的过程。 吞咽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口腔→咽部(随意动作) 舌翻转 舌背 咽部 第二阶段:咽→食管上端(反射动作) 软腭上升,喉口上移,食管上口张开 第三阶段:食管→胃(食管蠕动)
3、蠕动: 是消化道平滑肌前面舒张、后面收缩,将食物向前推进
消化系统和腹膜腔断层解剖ppt课件

【诊断与鉴别诊断】
学习交流PPT
56
十四、胃良性肿瘤
(一)胃息肉(上皮性) 【临床与病理】
1、增生性息肉;2、腺瘤性息肉 【影像学表现】
X线:腔内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轮廓光滑, 肿瘤区粘膜皱襞消失,周围粘膜正常,胃壁柔软。 >2.0cm的息肉,有癌变可能性 (二)平滑肌瘤、纤维瘤、神经源性肿瘤及脂肪瘤 (非上皮性)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和饱胀感 【影像学表现】 X线:常难做出与病理一致诊断,结合胃镜所见 与活检,方能明确分类与程度。 常表现为粘膜皱襞增粗、紊乱、胃液增多
学习交流PPT
45
十一、胃溃疡
【临床与病理】
常单发,多在小弯与胃角附件,其次为胃窦 部;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具有反复性、周期性 与节律性特点,此外有恶心、呕吐、嗳气、返 酸、呕血、黑便、幽门梗阻等
学习交流PPT
3
正常咽钡剂造影X线表现
食管造影正常X线表现
学习交流PPT
4
胃各部名称
学习交流PPT
5
胃的分型
学习交流PPT
6
胃造影正常X线表现 十二直肠造影正常X线表现(俯卧位)
学习交流PPT
7
正常小肠充钡影像
结肠造影正常表现(站立位)
学习交流PPT
8
(二)正常声像图表现 1、贲门声像图表现 2、胃声像图表现 3、十二指肠声像图表现 4、空肠、回肠声像图表现 5、结肠声像图表现
医学影像诊断学
学习交流PPT
1
第一节 胃肠道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学习交流PPT
2
(一)正常X线表现 1、咽部:会厌、会厌谿、梨状窝; 2、食管:充盈像,粘膜像; 3、胃:牛角型,钩型,瀑布型,长钩型; 4、十二指肠: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5、空场和回肠:空肠——羽毛状,雪花状; 6、大肠:盲肠,升、横、降、乙状结肠和 直肠。
消化系统与腹膜腔腹膜腔和肠系膜培训课件

本文• 档医所学提影供像的学信息(仅第供8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版)
腹膜结核
• CT增强,可见腹膜均匀增厚(),肠壁增厚(↑), 肠系膜增厚(),大网膜增厚呈污垢样改变(☆), 肠管相互粘连而不漂浮
本文• 档医所学提影供像的学信息(仅第供8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版)
①急性腹膜炎:绝大多数为继发性,常见于胃肠道穿孔、腹部外伤以及手术后并发 症等。 ②腹腔脓肿:腹腔脓肿是腹腔内化脓性感染局限于某些解剖间隙内,周围被纤维组 织或脏器包绕而形成。
本文• 档医所学提影供像的学信息(仅第供8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版)
本文• 档医所学提影供像的学信息(仅第供8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版)
腹膜腔感染性病变
结核性腹膜炎:病理分为以下三型
①渗出型:显示密度稍高于水的腹腔积液;腹膜较均匀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大网膜有较多 渗出时呈污垢样改变。 ②粘连型:稍高密度的腹腔积液,常呈多发包裹性;网膜呈小片状增厚并有不同程度强化;肠 系膜增厚呈线状、星芒状改变。 ③干酪型:少见,多由渗出型、粘连型演变而来;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并环形强化;腹内 多发囊样病灶,常有分隔,增强后囊壁、分隔多为轻度强化,也可因复合感染而有明显强化。
1. X线检查 2. 超声检查
二、正常影像表现
3. CT检查
正常壁层腹膜和脏层腹膜均不能直接识别,但可观察到其整齐光滑的边缘。增强CT可以看到 网膜、系膜和韧带其中血管的强化。正常情况下,无论平扫或增强检查,多不能确定网膜、 系膜和韧带的边界。
消化系统与腹膜腔 ppt课件

肝脏、胆系、胰腺、脾脏
1
一、 肝脏
2
(一)、检查技术 1、X线 平片:意义不大;
肝血管造影:肝动脉造影
门静脉造影
3
2、CT检查:
(1)平扫:常规扫描。能发现多数病变,囊肿、脂肪肝、 肝硬化、出血等。
( 2 )增强: 三期: A 期、 V 期、平衡期( 25s 、 60s 、 110s) 延迟扫描:5-7”
缩小: 肝叶缩小,变形,比例失调,见于肝硬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8
2.肝的边缘与轮廓异常
肝轮廓凹凸不平,边缘呈锯齿状或波浪状。肝硬化再生结 节或占位性病变可致。
19
3.肝的弥漫性病变 全肝密度增高:肝血色素沉积症。 全肝密度减低:脂肪肝。 MRI脂肪浸润, T2WI、T1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则表 现低信号。 如果肝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则T1WI和T2WI都表现低信号。
出血:血肿,外伤或肿瘤所致。 ②密度减低 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变;炎性病变等; ③混杂密度:由多种成分组成的病变。
22
增强表现异常: 原发性肝癌病灶增强呈“快进快出”
肝血管瘤增强呈“快进慢出”表现
肝脓肿可形成双重密度的环状强化
肝囊肿则无增强,病灶显示更明确
门脉瘤栓者见门脉低密度充盈缺损。
肝细胞癌:肝炎、肝硬化、AFP升高。
肝转移瘤:部分边缘强化,延迟低密度,“牛眼 征 ”
肝脓肿:界限不清、模糊,周围低密度晕环-靶环 征。
43
3、肝细胞癌(HCC)
病理特点:
90%以上是肝细胞癌 发病与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 癌灶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血供丰富 易侵犯门、肝静脉引起癌栓或转移 晚期可有肺、骨骼和肾等远处转移
1
一、 肝脏
2
(一)、检查技术 1、X线 平片:意义不大;
肝血管造影:肝动脉造影
门静脉造影
3
2、CT检查:
(1)平扫:常规扫描。能发现多数病变,囊肿、脂肪肝、 肝硬化、出血等。
( 2 )增强: 三期: A 期、 V 期、平衡期( 25s 、 60s 、 110s) 延迟扫描:5-7”
缩小: 肝叶缩小,变形,比例失调,见于肝硬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8
2.肝的边缘与轮廓异常
肝轮廓凹凸不平,边缘呈锯齿状或波浪状。肝硬化再生结 节或占位性病变可致。
19
3.肝的弥漫性病变 全肝密度增高:肝血色素沉积症。 全肝密度减低:脂肪肝。 MRI脂肪浸润, T2WI、T1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则表 现低信号。 如果肝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则T1WI和T2WI都表现低信号。
出血:血肿,外伤或肿瘤所致。 ②密度减低 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变;炎性病变等; ③混杂密度:由多种成分组成的病变。
22
增强表现异常: 原发性肝癌病灶增强呈“快进快出”
肝血管瘤增强呈“快进慢出”表现
肝脓肿可形成双重密度的环状强化
肝囊肿则无增强,病灶显示更明确
门脉瘤栓者见门脉低密度充盈缺损。
肝细胞癌:肝炎、肝硬化、AFP升高。
肝转移瘤:部分边缘强化,延迟低密度,“牛眼 征 ”
肝脓肿:界限不清、模糊,周围低密度晕环-靶环 征。
43
3、肝细胞癌(HCC)
病理特点:
90%以上是肝细胞癌 发病与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 癌灶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血供丰富 易侵犯门、肝静脉引起癌栓或转移 晚期可有肺、骨骼和肾等远处转移
【医学课件】腹膜腔和肠系膜

急性腹膜炎
概述:急性腹膜炎(acute peritonitis)大多数 为继发性,常见于胃肠道穿孔、腹部外伤及手术并 发症。 病理:病理改变为腹膜和系膜充血、水肿和渗出, 渗出液含有纤维蛋白并继发致病菌感染,继而导致 腹膜炎。 临床表现:腹痛、发热、腹肌紧张、有压痛和反 跳痛。
急性腹膜炎
CT:表现为肠系膜水肿增厚,脂肪间隙密度增高, 多有腹腔积液。若有胃肠道穿孔可见游离气体。
腹膜转移瘤
腹膜转移瘤
结核性腹膜炎
CT表现 1.渗出型:腹腔积液、
腹膜均匀增厚 2.粘连型:腹腔积液、
密度增高,常包裹, 肠系膜增厚呈线状、 星芒状改变 3.腹腔内多发囊性病灶 ,常有分隔,淋巴结 肿大
腹膜转移瘤
腹膜转移瘤来源途径:1.腹腔实质脏器蔓延扩散 2.淋巴转移 3.血性转移 4.种植转移
腹膜转移瘤
CT表现:腹膜结节状不规则增厚,形成饼状肠系膜。 伴腹腔积液。
腹腔积气;常见于 胃肠道穿孔、腹部 术后。
右肾术后。
腹腔积液;肝肾功能 异常、心力衰竭、肿 瘤及结核性腹膜炎。
腹膜增厚:均一增厚或结节样增厚 ,前者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和急性 胰腺炎,、肿瘤
第四节:常见疾病
1.急性腹膜炎 2.腹腔脓肿 3.结核性腹膜炎 4.腹膜转移瘤
腹膜腔和肠系膜
腹膜腔和肠系膜
第一节:腹膜腔和肠系膜的解剖特点 第二节:腹膜、肠系膜正常影像学表现 第三节:基本病变表现 第四节:常见疾病
第一节:腹膜腔和肠系膜的解剖特点
腹膜(peritoneum)分为壁层腹膜 和脏层腹膜,壁层腹膜覆于腹壁、 盆壁的内表面,脏层腹膜覆于腹腔 和盆腔脏器的外表面,二者之间不 规则的腔隙称腹膜腔(peritoneal cavit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消化系统与腹膜腔-腹膜腔和肠系膜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消化系统与腹膜腔-腹膜腔和肠系膜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