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读书报告
关于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读书报告

关于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读书报告——彭仙一简介在翻译理论建设的过程中,翻译批评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在借助于翻译理论对译作进行分析的同时,又会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翻译批评即是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评论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做出评论其中翻译质量评估(即翻译评价)是高度客观化的翻译批评形式,对其的研究,对翻译学的发展有着理论和实践意义。
但总观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中西方翻译史,并没有出现完整而系统的质量评估理论,只是零碎的出现在一些翻译家译作的序言,或是附带在翻译理论家对翻译标准的阐释中70年代之后,翻译质量评估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第一个提出完整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是德国学者朱莉安豪斯。
朱莉安•豪斯研究广泛,著述颇丰,迄今为止出版了17部专著,130多篇论文, 涵盖的领域包括对比语用学、翻译理论、话语分析等等。
此外,她还是The Translator、Applied等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成员和德国翻译研究会的创办会员。
从其著述来看,她提出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对翻译理论的贡献巨大。
二豪斯模式的核心概念翻译质量评估的关键在于翻译标准的确立,在于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豪斯认为翻译的实质在于“意义”从一种语言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时保持不变。
而这里的意义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语义、语用和语篇意义。
因此,判断译文质量就要看译文与原文在这语义、语用和语篇意义上对等的程度。
豪斯模式涉及的核心概念即:“意义”、“对等”和“功能”。
1意义豪斯认为意义包含语义、语用和语篇三个方面。
语义意义指的是语言符号与它们在现实世界或人们想象的世界中所指的关系;语用意义是连接语言单位和特定环境下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语篇意义组成文本的构成方式。
不过,由于语言的语篇意义是一种对于语言内部的、对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的基本的组织意义, (Halliday,1994; 33-36)其作用是辅助前两类意义的实现,可以说是一种言内意义,又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的三种元功能,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与元功能中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相对应,所以House认为译文质量优劣评判取决于目标文本、语篇的概念、人际意义与原文的概念、人际意义是否对等。
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汉英翻译研究中的实证性研究

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汉英翻译研究中的实证性研究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汉英翻译研究中的实证性研究引言翻译质量评估一直是翻译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推进和实证研究的发展,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也在不断完善。
朱莉安·豪斯(Juliane House)是翻译质量评估领域的重要学者之一,她提出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TranslationQuality Assessment Model)在汉英翻译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实证研究,探讨其在汉英翻译研究中具体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一、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概述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是一种基于交际功能和目标读者的评估模式,旨在评价翻译品质是否符合目标读者的需求。
该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功能质量、文本质量、文化质量和語篇质量。
功能质量是指翻译是否有效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功能;文本质量是指翻译是否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和风格要求;文化质量是指翻译是否符合目标文化的习惯、价值观和文化传统;語篇质量是指翻译是否符合目标读者的交际目的和语篇规范。
二、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汉英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汉英翻译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领域的翻译文本进行评估,发现该模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解释力。
例如,某研究者通过对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翻译失误进行分析,发现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能够准确地评价翻译的文化质量,帮助翻译人员克服文化障碍,提高翻译质量。
另外,有研究者通过对商务翻译文本的评估,发现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能够准确地评价翻译的功能质量和語篇质量,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传达信息,完成交际目的。
三、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优势在于其注重交际功能和目标读者,能够准确评估翻译的实际效果。
浅论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浅论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翻译事业开始进入建国以来的第二个繁荣时期。
但是翻译质量却不容乐观,粗制滥造的翻译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翻译质量的日益下降已经为学界广为诟病。
翻译质量的提高需要翻译批评的发展,以及科学的批评模式的建立。
德国翻译理论家朱莉安·豪斯在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1977)及其修订本《翻译质量评估——修订的模式》(1997)中,提出了“国际翻译批评界第一个有完整理论和实践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司显柱,2005)。
由于豪斯模式以英德两种相似度很高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他语言的翻译批评不具有普遍意义。
本文旨在将豪斯模式引入英汉翻译作品,验证该模式在英汉翻译领域的可行性以及可操作程度。
本文选择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的著作《菊与刀》,以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豪斯模式的步骤进行译本分析和评论,通过实践验证并得出结论。
实践证明,该模式基本适合英汉翻译批评,但同时存在不适合汉语具体情况的问题。
因此,将豪斯模式引入我国的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同时对启发我国的翻译批评研究,促进我国翻译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性研究

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561 国内外相关研究我国对翻译质量评估研究开展得不算晚,但缺乏系统性。
早期研究必然要提到吴新祥、李宏安,他们认为等值是译文评价的基础。
首先在国内以隶属度对译文进行定量分析的学者是范守义。
进入21世纪,我国学者开始重视西方的翻译评估模式,仲伟合于2001年首次介绍了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之后屠国元、王飞虹于2003年再次评介和推广了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随后,我国不少学者对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进行了或多或少的介绍、评述或引用。
我国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整体而言,该领域的研究仍停留在对国外理论的评价、介绍层面,没有足够的研究广度和深度。
2 朱莉安·豪斯模式分析自1977年起,豪斯致力于以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分析理论为基础设计一套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便命名为“功能-语用评估模式”(a f u n ctio n a l - prag m atic m odel of tra nsl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韩礼德的语篇分析模式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语域分析,语旨(tenor)、语场(field)和语式(mode)是其包含的三个变量。
语场:指正在发生的事情,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描述的事物;语旨:指交际者及其基本情况、角色、地位特点、关系等;语式:指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
在这个立体的模式中,语域的三个变量跟语言的三个纯理意义/功能相联系:语旨体现语言的人际意义/功能,语场体现语言的概念意义/功能,语式则体现语言的语篇意义/功能。
豪斯认为翻译的实质在于“语言意义”,也就是说两种语言在互相转换的时候内容不变。
豪斯所提意义包括三个方面:即语义的(semantic)、语用的(pragmatic)、和语篇的(textual)。
也就是韩礼德的语言的三种元意义/功能,即概念意义/功能,人际意义/功能和语篇意义/功能。
【VIP专享】关于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读书报告

关于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读书报告——彭仙一简介在翻译理论建设的过程中,翻译批评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在借助于翻译理论对译作进行分析的同时,又会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翻译批评即是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评论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做出评论其中翻译质量评估(即翻译评价)是高度客观化的翻译批评形式,对其的研究,对翻译学的发展有着理论和实践意义。
但总观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中西方翻译史,并没有出现完整而系统的质量评估理论,只是零碎的出现在一些翻译家译作的序言,或是附带在翻译理论家对翻译标准的阐释中70年代之后,翻译质量评估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第一个提出完整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是德国学者朱莉安豪斯。
朱莉安•豪斯研究广泛,著述颇丰,迄今为止出版了17部专著,130多篇论文, 涵盖的领域包括对比语用学、翻译理论、话语分析等等。
此外,她还是The Translator、Applied等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成员和德国翻译研究会的创办会员。
从其著述来看,她提出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对翻译理论的贡献巨大。
二豪斯模式的核心概念翻译质量评估的关键在于翻译标准的确立,在于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豪斯认为翻译的实质在于“意义”从一种语言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时保持不变。
而这里的意义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语义、语用和语篇意义。
因此,判断译文质量就要看译文与原文在这语义、语用和语篇意义上对等的程度。
豪斯模式涉及的核心概念即:“意义”、“对等”和“功能”。
1意义豪斯认为意义包含语义、语用和语篇三个方面。
语义意义指的是语言符号与它们在现实世界或人们想象的世界中所指的关系;语用意义是连接语言单位和特定环境下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语篇意义组成文本的构成方式。
不过,由于语言的语篇意义是一种对于语言内部的、对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的基本的组织意义, (Halliday,1994; 33-36)其作用是辅助前两类意义的实现,可以说是一种言内意义,又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的三种元功能,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与元功能中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相对应,所以House认为译文质量优劣评判取决于目标文本、语篇的概念、人际意义与原文的概念、人际意义是否对等。
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质量评估是应用翻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长期以来,翻译评估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批评家们自己主观印象式的评论,并没有多少客观分析。
德国翻译学家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恰巧填补了翻译质量评估领域的这一空白。
该模式具有一个相对客观、全面和系统的分析框架,在翻译质量评估领域具有开拓性的历史地位。
因此,引入该模式对于翻译质量评估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豪斯的模式以原语文本和1目标语文本的对比分析为基础。
其操作过程大致如此:首先,对原文和译文从语场、语旨、语式和语类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语场涉及题材和社会行为两个情景维度,语旨涉及作者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关系以及社会态度,语式涉及媒介和介入程度两个情景维度。
随后将原文和译文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检查在所有这些维度上译文和原文是否有误配,并列举这些误配。
最终,根据这些维度上的误配来判断译文的质量。
误配越多,说明翻译的质量越低。
本文在详细介绍了豪斯的模式后,将其应用到汉英翻译质量的评估中,以期
清楚地展示该模式的详细操作过程,并检验该模式是否适用于汉英翻译的质量评估。
通过对胡适的《差不多先生》和《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第一章的英译文进行评估,本文最终得出结论,认为豪斯的模式基本上适用于汉英
翻译质量评估。
但是,该模式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整个操作过程过于耗时;分析文本的参数设置太过繁杂;部分分析文本所用的语言学方法并不适用于分析汉语文
本。
采用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分析《一件小事》英译本-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采用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分析《一件小事》英译本-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一件小事》选自伟大的文学家家鲁迅先生小说集《呐喊》,虽短小精悍却意味深长,是现代小说中传颂最广的名篇之一。
本文选取John Gittings 的英译本为语料,采用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的尝试,希望对其英译本的翻译质量作出评价,也验证豪斯的语篇翻译理论对翻译作品评析的适用性。
二、理论概述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20 世纪90 年代起,语域理论开始在翻译领域呈现强大生机。
根据语域理论,翻译应该实现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变量在语篇中所包含信息的完全传递。
豪斯认为功能对等是判断翻译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功能的实现又要取决于语篇体裁和语域两个变量,二者相符程度越高,翻译质量越好。
(House,1997)只有保持原文和译文在语域中三个变量上的一致,才能保证保证整个信息传译符合情境即语域。
语场是指正在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本质;语旨是发信人和收信人两者间以及语篇中人物间的关系;语式是指渠道(口语或书面语等)及发信人和收信人间的参与程度(独白、对话等)。
(House:1997)豪斯提出了显性和隐性两种翻译策略。
显性翻译指原文本依赖于源语文化,在源语文化中享有的地位;隐性翻译指在目标文化中享受一种源语篇章状况的翻译。
(House,1997)三、语料分析原文与译文对比分析(1)语场分析语篇类型上,原文是短篇小说,主题是通过撞车描写作者和车夫对老妇的不同态度,揭露的心理弊端,反映的自我反省。
原文语言质朴易懂,译者选词严谨,极少有不匹配之处,但也有例外。
原文: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
译文:By now the loose dust had all been blownaway, leaving the roadway clean, and the rickshaw manquickened his pace.洁白常指纯白的或的,若直译为英文则是white或pure,但显然用white和pure来形容大道是不恰当的,大道不可能是纯白的,也不会用来形容马路。
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下人物语言英译比较

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下人物语言英译比较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是一种用于评估翻译质量的方法,它通过对翻译文本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比较,来确定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在这种评估模式下,人物语言的英译是一个重要的翻译领域,因为人物语言通常具有特定的文化和语境背景,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表达。
本文将通过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下的人物语言英译比较,探讨人物语言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是一个系统化的翻译质量评价方法,它通过对翻译文本的语言、文字、语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来评判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该评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准确性:翻译的准确性是评价翻译质量的基本标准之一,它主要涉及到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表达是否符合原意。
在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中,准确性是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语义,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来评判翻译的。
二、人物语言翻译的特点人物语言是一种具有特定文化和语境背景的语言,它通常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特定的社会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展现文化特征、表达作者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人物语言的翻译不仅需要准确地表达原文意思,还需要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情感色彩和社会语境。
在人物语言翻译中,常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语言往往具有不同的习惯表达方式、社会意义和情感色彩,翻译时容易出现理解偏差和表达不当。
2. 语言特点: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各异,有的人语言犀利幽默,有的人语言温和柔和,有的人语言直白坦率。
翻译时需要根据人物形象特点和语言风格进行准确地表达,这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创意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人物语言英译比较分析在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下,人物语言的英译需要对原文和译文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比较,来评判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下面将以一段具体的人物语言为例,进行英译比较分析。
原文:“他的话语带着一种淡淡的讽刺意味,让人不禁想起了他以前的坚定态度和执着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读书报告——彭仙一简介在翻译理论建设的过程中,翻译批评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在借助于翻译理论对译作进行分析的同时,又会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翻译批评即是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评论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做出评论其中翻译质量评估(即翻译评价)是高度客观化的翻译批评形式,对其的研究,对翻译学的发展有着理论和实践意义。
但总观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中西方翻译史,并没有出现完整而系统的质量评估理论,只是零碎的出现在一些翻译家译作的序言,或是附带在翻译理论家对翻译标准的阐释中70年代之后,翻译质量评估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第一个提出完整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是德国学者朱莉安豪斯。
朱莉安•豪斯研究广泛,著述颇丰,迄今为止出版了17部专著,130多篇论文, 涵盖的领域包括对比语用学、翻译理论、话语分析等等。
此外,她还是The Translator、Applied等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成员和德国翻译研究会的创办会员。
从其著述来看,她提出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对翻译理论的贡献巨大。
二豪斯模式的核心概念翻译质量评估的关键在于翻译标准的确立,在于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豪斯认为翻译的实质在于“意义”从一种语言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时保持不变。
而这里的意义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语义、语用和语篇意义。
因此,判断译文质量就要看译文与原文在这语义、语用和语篇意义上对等的程度。
豪斯模式涉及的核心概念即:“意义”、“对等”和“功能”。
1意义豪斯认为意义包含语义、语用和语篇三个方面。
语义意义指的是语言符号与它们在现实世界或人们想象的世界中所指的关系;语用意义是连接语言单位和特定环境下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语篇意义组成文本的构成方式。
不过,由于语言的语篇意义是一种对于语言内部的、对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的基本的组织意义, (Halliday,1994; 33-36)其作用是辅助前两类意义的实现,可以说是一种言内意义,又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的三种元功能,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与元功能中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相对应,所以House认为译文质量优劣评判取决于目标文本、语篇的概念、人际意义与原文的概念、人际意义是否对等。
2对等翻译批评的实质就是对等。
正如卡特福德(1965: 21)指出:“源语与目标语的对等是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因而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确立对等的性质和条件”。
豪斯模式并不拘泥于形式、词汇和句法的狭溢的对等,她认为对等是两种语言之间意义的保留,翻译的关键是语义、语用和语篇意义。
基于此,豪斯重新定义翻译的实质:翻译就是用语义、语用和语篇对等的译语文本代替源语文本。
(House, 1977:30)因此, 翻译质量评估在于这三种意义与原文对等。
在此基础上,豪斯又进一步说明译本质量高低并不是简单的看功能是否对等。
她把翻译分成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认为对目的语进行最终质量评估时还应建立一个显性/隐性错误表格。
3功能目的语文本应该有一个功能,这一功能由两部分组成: 达意语言功能和人际语言功能。
根据韩礼德提出的语言三种元功能: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其中语篇是一种言内功能,辅助概念和人际功能的实现),豪斯将文本功能分为:概念和人际功能。
判断译文是否对等,要分析译文与原文在这两个功能上是否对等或偏离。
根据莱昂斯文本的情景语境并非独立的实体,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豪斯提出评判文本功能必须对情境进行分析,并将情境分成语言使用者和语言使用两个维度。
显性翻译“明显地”是翻译,而不是第二原文译文明显不是直接面向译语文化读者的,而需要显性翻译的原文在原语文化中享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其中包括演讲文学文本等正因为与原语文化有一定的联系,翻译时,无法实现原文的功能对等,只能达到所谓的第二层次的功能对等,即译语语言文化中,有一定教育背景的中层读者和它对应的原语文化中非原读者之间的功能对等对于显性翻译,译者的主要任务是要让译语读者进入原文及其对原文读者的文化影响,使译语读者“从外“来判断文本。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陶渊明During the reign of Taiyuan of Chin, there was a fisherman of Wuling. One day he was walking along a bank. After having gone a certain distance, he suddenly came upon a peach grove which extended along the bank for about a hundred yards. He noticed with surprise that the grove had a magic effect, so singularly free from the usual mingling of brush wood, which the beautifully grassy ground was covered with its rose petals. He went further to explore, and when he came to the end of the grove, he saw a spring which came from a cave in the hill. Having noticed that there seemed to be a weak light in the cave, he tied up his boat and decided to go in and explore.原文是陶渊明写于晋朝,在原语文化中享有一定的地位,而且作者用的是文言文,四字格颇多,翻译已经无法达到原文的原读者和译语读者的功能对等,而只能将文言文译为现代汉语,并翻译成现代英语,以达到译语读者和原语非原读者之间的功能对等隐性翻译包括商业、科学文本、旅游手册等等,其目的是让读者看不出文本是翻译,使原语的语言文化框架和话语世界在译文文本中得到再现。
隐性翻译要求在功能和体裁上实现完全对等,而对语域和语言/文本的对等将会有所改变,因此豪斯用“文化过滤”手段来完成。
For example, (2a) Since men revives his past experience because of the interest added to what would otherwise be the emptiness of present leisure, the primitive life of memory is one of fancy and imagination, rather than of accurate recollection. //After all, it is the story, the drama, what counts. //Only those incidents are selected which have a present emotional value, to intensify the present tale as it is rehearsed in imagination or told to an admiring listener.“Reconstruction in Philosophy”—John Dewey(2b) 这样看来,人类追想过去的经验,不过是因为往事的兴味可以消遣现在闲暇时候的无聊//因为如此,所以最初的追想大都是自由的想象,未必是精确的追忆//要紧的只是这个故事要说得圆满,或这出戏文要唱得有趣 // 多有选择材料就不免有点偏重 //中选的都是那些可以动听,可以增加感情作用的情节。
”原文选自约翰杜威的文章,哲学本身并不是某个特定语言或民族的,而是共享的但是西方人论哲学,句式复杂,措辞严谨;而中国人则简洁明了,自然押韵,在翻译时译者过滤了两种语言文化中不同的文化预设,所以(2b)虽是译文,但看起来并不像翻译,更符合中国人的言语习惯。
三原始模式豪斯原模式从情景语境分析,将原文和译文划分成八个变量进行比较,这八个变量分别是:这一模式从语言使用者和语言使用两大维度入手,前者包含家庭地域、社会阶层、所处时代三个维度;后者包含语言媒介、参与程度、社会职能、社会态度和知识范畴。
语言使用者维度当中,家庭地域主要指标记作者地域方言的特点,而标准国语则不被标记。
社会阶层指反映作者所处社会阶层、地位的社会方言,而受教育的中产阶级的标准语言则不被标记。
所处时代是提供文章所处时代的特点。
语言使用维度当中,语言媒介有简单与复杂之分。
简单的语言媒介是指语言同在一个范畴,比如都是口头或都是书面。
参与程度也有简单、复杂之分。
独白、对话是简单的参与程度,而祈使和反义疑问则是复杂的参与程度。
社会职能是分析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分为对称(团结、平等)和非对称(权威、不平等)。
社会态度指社会差距导致的文本风格,比如刻板、正式、非正式、协商和亲切等风格。
知识范畴是相对宽泛的概念,也即话题。
它既指作者的职业活动也包括文本话题和领域。
这八个维度形成文本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因此,在分析原文和译文文本时,要看这八个维度是否相匹配,匹配程度越高,翻译质量越好。
豪斯运用这八个维度对八个英德文本语料进行评估。
评估分两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是文本分析和功能陈述。
第二步对比目标文本和原文本,质量陈述。
从这八个维度来建构评估模式,说明豪斯对语篇给予高度重视。
然而这一模式存在两方面的不足。
一方面,参数之间出现功能重合,参数设置繁琐。
比如社会态度和社会职能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人际意义的范畴;语言媒介统摄参与程度,因而也没必要把参与程度单独列出。
另一方面,单纯在语域范围讨论显得片面,一些应该考虑的因素也被忽略。
四修正模式随着翻译理论及相关语言学理论发展,豪斯经过多番研究探索,对原有模式做出修正,提出了翻译质量评估修正模式。
在校订过程中,她对原模式的原理和预设重新思考,并采纳翻译研究中的一些新观点。
在保留原模式的本质特征情况下,她建议增加翻译类型学,加进“genre”(体裁)一词来判断文本的功能、言语特征和社会用法之间的关系。
修正模式将原模式的八个维度合成“语场、语旨、语式”三位一体。
该模式由单个文本功能、语域、体裁和语言/文本四个部分组成:豪斯的模式应用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对原文进行语域体裁的分析,得到一个关于文本功能的框架,包括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两个部分;对译文进行同样的分析,得出相对应的功能框架;将译文和原文的文本功能框架进行比较,对出现的错误和不匹配进行说明;陈述翻译的质量,考虑到原文和所需的翻译类型,译文是否做到,在哪些层面达到对等或不对等对于译文中出现的错误和不匹配,豪斯也提出了显性和隐性两种可能性好的翻译不仅要在文本功能上与原文达到对等,在语域三要素的各个维度上还需对等,以达到文本的功能对等任何维度上的不匹配就属于隐性错误型错误显性错误型错误则包括文本中指称意义的错误以及译语语言系统的断裂,如不合语法性或不符合译语的习惯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