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述评
朱莉安·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嬗变与述评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质量评估与语用文体学界面研究 (2016RPY020);㊀㊀㊀㊀㊀江苏省2015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 全日制翻译专业硕士(MTI)校级培养方案研究 (JGLX15_016)资助㊀㊀㊀㊀㊀成果之一㊂[作者简介]刘毅,男,山东滨州人,中国药科大学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批评㊁系统功能语言学;㊀㊀㊀㊀㊀鲍德旺,男,江苏连云港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㊂朱莉安㊃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嬗变与述评ʻ刘毅1㊀鲍德旺2(1.中国药科大学外语系,江苏㊀南京㊀211198;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㊀南京㊀210016)[摘㊀要]㊀朱莉安㊃豪斯(JulianeHouse)于1977/1981年和1997年所构建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影响深远㊂她于2014年11月出版新作‘翻译质量评估:过去与现在“,批判性继承了其本人关于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建构性思想,将更多新兴学科理论融入翻译质量评估框架中,突破性地重构了一个评价视角多元化的综合性翻译质量评估新模式㊂通过梳理豪斯三个模式的嬗变过程,评价了新模式与旧模式的差异㊁新模式的重要意义㊁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等㊂[关键词]㊀翻译质量评估;㊀旧模式与新模式;㊀评价视角;㊀翻译质量[中图分类号]H315.9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3-0073-04㊀㊀ 翻译质量评估研究一直是当代中西翻译界研究的核心问题㊂ [1]73作为翻译界和跨文化语用学界的著名学者,朱莉安㊃豪斯在1977/1981年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2]和1997年的‘翻译质量评估:修订模式“[3]中所构建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自问世以来便名噪译界,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热议㊂[4]46-49[5]92-95[6]28-31[7]79-84初版模式自1977年问世以来,经历了译论界的多次 转向 ,如20世纪末的语言学转向㊁文化转向㊁权力转向㊁语用转向㊁实证转向等,以及21世纪初Snell-Hornby所说的语言学 U形转向 等㊂[8]10-16在诸多 转向中,翻译研究更为广泛地与更多新兴学科理论相结合,研究视野更为开阔,豪斯模式也随之不断充实和完善㊂2014年11月,作者推陈出新,重磅推出了‘翻译质量评估:过去与现在“[9]一书,对旧模式进行了改造升级,突破性地将系统功能语言学㊁跨文化对比语用学㊁全球化视野㊁语料库语言学㊁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纳入翻译质量评估的研究框架中,构建了一个全新的㊁多元的㊁综合性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㊂一㊁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历时性嬗变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㊂第一个阶段的标志是1977年‘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出版(1981年再版)㊂该模式也是翻译界第一个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㊁语篇分析和语用学等理论建构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它区分了语言功能和文本功能,采用了Crystal和Davy的范畴系统,按照情景语境的八个维度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梳理出翻译过程中在上述八个维度上所出现的隐性错误和显性错误,从而发现和描述译文在概念意义/功能或人际意义/功能上所出现的 偏离 (mismatches)㊂这八个情景维度如下:所处地域㊁社会阶层㊁所处时代㊁语言媒介㊁参与程度㊁社会角色关系㊁社会态度㊁话题范畴等,前三个属于语言使用者的维度,后五个属于语言使用的维度㊂在该模式中, 功能等值 是评价译文质量的核心标准,即具体考察原文和译文是否在以上八个维度实现了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等值㊂两种翻译类型(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㊁隐性翻译中的 文化过滤 ㊁显性版本和隐性版本(分别由特殊翻译目的和不恰当使用文化过滤所导致)等关键概念也都做了介绍㊂1997年,作者推出了修订版模式,标志着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进入第二个阶段㊂修订版主要对初版模式进行了如下修改:(1)将八个情景语境的维度统一于韩礼德的三个语域变量:语场㊁语旨和语式㊂(2)在对比语用学领域为 文化过滤 的 合法性 找到了理据㊂(3)将 体裁 (genre)作为一个重要参数纳入评估模式㊂体裁是连接文本与宏观语境(即文化语境)或文本功能的纽带,通过语域得以体现㊂(4)在词汇-语法层面的分析过程中, 语篇手段 (textualmeans)这一参数被细化为:主位推进㊁小句衔接㊁形式衔接㊂(5)在最后翻译质量描述阶段,增加了对翻译过程是显性翻译还是隐性翻译的判断㊂总之,修订模式基本保留了初版模式的精髓,并进一步将分析框架拓展为四个层面:文本功能㊁体裁㊁语域和语言/文本,它们是逐层体现的关系㊂2014年,‘翻译质量评估:过去与现在“(TranslationQualityAssessment:PastandPresent)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豪斯模式进入崭新的第三个阶段㊂该书不只是对前两个发展阶段的回顾和总结,更多的是对前两版模式的升级和改造,它融合了对比语用学㊁英语全球化㊁语料库语言学㊁认知科学等学科理论,建构了一个全新的评估模式(如图1所示)㊂该书前7章是对前两版模式的回顾,从第8章开始为新增部分,将多元学科视角纳入评估框架,主要增加了对比语用学(第8章)㊁话语全球化(第9章)㊁语料库语言学(第10章)和认知科学(第11章)等新的视角㊂下面介绍这几个新的评估视角:(1)对比语用学视角㊂涉及社会文化差异㊁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解读(interculturalunderstanding)等对翻译与翻译质量评估的重要性㊂作者主要分析了德英两种语言在直接性与间接性㊁自我倾向性与他人倾向性㊁内容倾向性与听话人倾向性㊁显化与隐化㊁正式与非正式等5个维度上的跨文化语用差异,为文化过滤的合理性找到了理据㊂她采用Kaplan所提出的五种 文化思维模式 来进行佐证㊂作者还指出 跨文化解读 是翻译质量评估的重要前提和实现功能等值的基础㊂(2)话语全球化视角㊂主要涉及全球化语境下英语作为世界语的地位及其与翻译质量评估中 文化过滤 的关系㊂作者引用了其在汉堡大学 隐性翻译 研究项目的成果,进一步指出:英语的霸权地位导致了英译外过程中 显性翻译 的出现,而 显性翻译 正是英语征服其他语言的结果㊂(3)语料库语言学视角㊂探讨了语料库对翻译质量评估(尤其是为体裁分析和量化评估)所带来的贡献㊂作者假设:英语语言的霸权地位会导致德语或其他语言交际规范的改变,对译入语翻译文本和母语文本都会产生影响㊂作者在实证研究中使用了1978 1982年和1999 2002年的科普文本,涵盖英德双语平行语料库㊁德语译语可比语料库和德语母语可比语料库㊂作者着重考察能够体现 作者-读者互动关系 的语言现象,如人称代词㊁连词和认知情态标记等,结果证实了英语对德语译文的影响,但对德语母语的影响尚不明确㊂英语对其他语言的翻译体语言和母语语言是否产生了影响也尚未证明㊂(4)认知科学视角㊂发掘了认知语言学与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的契合点,即双语使用者(或译者)对于两种语言的认知转换过程与两种翻译类型在认知机制上存在相同点,从而为两种翻译类型找到了认知理据㊂她指出,最近神经语言学对于内省和反省㊁行为实验和神经影像的研究会促使翻译质量评估研究出现认知转向㊂(5)在融合上述新的学科视角的基础上,豪斯对旧模式进行了修改,构建了一个多元综合性评估模式(如图1所示),并对新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和进一步讨论㊂作者认为,翻译评估者的首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本分析,然后才是进行社会价值判断,即考虑文本以外的社会因素㊂同时,该评估模式是基于语言-文本分析的,不能跟 好坏 判断相混淆,因为 好坏 判断是基于社会㊁政治㊁道德规范或个人信念做出的㊂她进一步指出,该模式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将文本分析㊁描述和对比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相关联,还通过体裁和语料库研究跟具有相同交际目的的文本相关联㊂图1朱莉安㊃豪翻译斯质量评估新模式图示二㊁新模式与旧模式对比与旧模式(出版模式和修订版模式)相比,新模式既有创新之处,也有不可避免的不足之处㊂创新之处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从新模式的理论内涵和结构体系来看,采用了多维度㊁多学科的研究视角,首次将功能语言学㊁语料库语言学㊁认知语言学㊁跨文化对比语用学等多个学科结合在一起,辅以实证研究,建构了一个翻译质量评估的多元综合模式,使翻译研究更加具有跨学科性㊁客观性和科学性,开创了翻译批评研究的新途径㊂ 由于翻译活动的复杂性,许多学科的理论途径都可以应用于翻译研究 这些学科因此成为翻译学的相关学科,其研究成果为翻译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翻译批评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㊂ [10]vii对于这一综合性模式的应用性研究,不仅可以巩固和提高翻译批评在翻译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还会对翻译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㊂以后的实证研究将深刻检验上述各学科领域对于翻译批评的适用性,有利于认知翻译学㊁语用翻译学㊁语料库翻译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的翻译批评理论建构㊂其次,从微观评估参数方面来看,参数设置和某些关键概念的表述更为合理,评估过程更具操作性㊂作者使用更名㊁增删等方法对参数进行了优化设置㊂新模式基本保留了修订模式的分析框架,但是在某些参数设置方面进行了调整,主要是近年来翻译研究的发展让作者对某些参数产生了新的考量,再就是避免了旧模式中某些参数设置的重复㊂与修订模式相比,新模式出现的变化总结如下:(1)在语场分析中增设 动词类型(及物性过程) 参数㊂(2)将对 语篇意义 的分析统一纳入语式分析,以避免参数重复㊂(3)增设语料库 参数,以充实体裁分析㊂(4)语式分析增设 衔接性 (connectivity,包括衔接与连贯)参数㊂(5)将参数 参与程度 (Participation)从 语式 模块转移到 语旨 模块,即新模式将 参与程度 作为语旨分析中的一个参数,主要考察其对语旨的影响㊂除了这些明显的参数变化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个案研究中看出作者在某些关键概念上也做了某些调整,只不过没有明示㊂笔者总结为三点:(1)在对比原文和译文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时,将 偏离 (mismatches)改为 不同 (differences),使得描述更加客观㊂这种替换可能是避讳Munday对其旧模式的批评: 豪斯模式的立足点就是去发现原文和译文之间的 偏离 ㊂[5]101但是虽然偏离意味着误译,但偏离也可能是由于译者采用了其他翻译策略(如明晰化或增量翻译)造成的㊂豪斯新模式对此没有做出明确解释㊂ (2)在最后的质量陈述阶段,增加了对 言后效果 (perlocu⁃tionaryeffect)的描述,使翻译质量描述更倾向于对语用等效的考察,即语用语言等效(pragmalinguisticequivalence)和社会语用等效(sociopragmaticequivalence)㊂[11]58-65[12]88-94(3)作者将对 语法隐喻 的考察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㊂在个案研究中,作者着重考察了原文和译文语法隐喻的使用对语场和语旨所造成的影响㊂英语原文多处使用抽象的㊁间接的隐喻式表达,而德语译文则更多使用具体的㊁直接的一致式表达,这种差异最终对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传译造成一定影响㊂黄国文认为一致式和隐喻式二者无优劣之分,到底使用哪一个要取决于交际目的㊁交际场合㊁交际双方关系㊁交际内容等文化㊁情景等因素㊂[13]5-9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并未严格按照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理论将语法隐喻区分为概念语法隐喻㊁人际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㊂[14]342-367再次,从方法论上来看,最大的亮点就是引入了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研究方法,加快了翻译质量量化评估的进程,有利于建立译文评价的量化标准㊂ 利用语料库,尤其是可比语料库,学界可以充分探讨其为翻译批评和翻译质量评估提供的诸多可能性,帮助翻译批评跳出规定性桎梏,进一步达到定量㊁定性分析研究的有机结合㊂ [15]144作者将翻译质量评估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定性分析㊁定量分析和语境重构㊂其中,定性分析是指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原文和译文进行语域分析和体裁分析㊂定量分析则是运用语料库来验证同一体裁文本定性分析的结果,即考察原文所属体裁在语料库中的所有文本所表现出的共同特征或规范(norm),然后观察定性分析的结果是否与该整体特征或规范相符,也就是观察原文和译文是否实现了体裁对等㊂豪斯在1997年修订模式出版后就曾预言: 将来的翻译质量评估应超越单方面的㊁教条式的价值判断,利用大型翻译语料库进行大量实证研究,建立主体间可证伪的翻译评价标准㊂ [16]200这个预言在新模式中得到了实现㊂首先,作者自建语料库,涵盖650个英语㊁德语㊁法语和西班牙语等母语文本和译语文本,囊括了两大体裁:科普文本和经济文本,着重对三个子库(英语母语语料库㊁德语译文语料库和德语母语语料库)展开研究,并将语料库翻译学的相关理论,如集中化(或整齐化)㊁源语透过效应等运用到自己的翻译质量评估研究之中㊂比如,作者对1999 2002年语料库的研究证实了 语言接触引发的集中化 (contact-inducedconvergence)㊂作者举例说明了自己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思路:先提出假设,即在全球化语境下,英语的霸权地位会影响其他语言,导致其语言规范出现变异,并逐渐采用英语规范㊂接下来研究过程分三步走: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再到语境重构㊂首先,作者对三个英译德科普文本进行定性分析,认为英语原文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注重与读者的交流(如心理过程小句和人称代词等的使用),而德语译文则是一种 说教语旨 (didactictenor),没有考虑读者的感受,物质过程小句使用更多㊂然后,作者利用1978 1982年的科普文本历时语料库,对定性分析进行了验证㊂基于定性研究的结果,作者运用语料库着重考查了体现 作者-读者互动关系 的语言独特项,如人称代词 we/wir ㊁句首连词and/und 和 but/aber/doch ㊁认知情态标记(epistemicmo⁃dalmarker)等,发现这些词( und 除外)在德语译文中的使用频率要高于德语母语文本,但低于英语母语文本,这说明德语翻译文本比德语母语文本更具交际性㊂作者认为,这证明了 源语透过效应 (sourcelanguageshining-through,指源语对目标语产生的普遍影响)在英德科普文本翻译中的存在,即英语通过翻译对德语译文产生了影响㊂但是,作者认为研究尚不足以证实英语是否 透过 翻译进一步对德语母语规范产生影响㊂此外,作者还建立了语料库研究与体裁分析之间的联系,用语料库来验证译文和原文是否体裁对等,从对个案的微观定性分析到个案所属体裁的语料库宏观定量分析,从情境语境到文化语境,点面结合,相互印证,使评估过程更具客观性㊂最后,方法论上的第二个亮点是将认知科学引入翻译研究和翻译质量评估㊂ 翻译认知研究的方法主要借自心理学㊁认知神经科学㊁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等认知科学分支学科㊂ [17]609作者首先引述了Paradis对双语思维的神经功能和语言认知机制的描述和假设,即双语使用者(或译者)有两套神经元子系统,每一套子系统适配一种语言(L1和L2),每一套子系统都被独立激活或抑制㊂接着,介绍了Paradis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两种翻译策略:一是经由概念系统的翻译,包括语言解码(理解源语文本)和语言编码(产出目标语文本)的过程;二是通过自动应用认知规则进行直接转码,是从源语语言向目标语语言的直接转换,即源语的形式会立即转换为目标语形式,绕开了概念-语义处理过程㊂作者由此得到了启发:Paradis的理论跟她所提出的隐性翻译和显性翻译有很强的关联性,因为显性翻译涉及源语和目标语语用意义的共同激活,而隐性翻译是向目标语语用意义的直接过渡;显性翻译的语言认知过程更加复杂,因为其翻译过程有更多神经元系统被激活,即两种语用语言代表系统(twopragmatics-cum-linguisticsrepresentationalnetworks),而隐性翻译的语言认知过程相对简单,因为只有一种语用语言代表系统被激活,即目标语神经元系统㊂因此,作者所提出的显性和隐性翻译这一对概念在认知科学那里找到了理据,从而建立了翻译研究跟认知-心理学科的联系㊂卢卫中㊁王福祥认为翻译认知研究对翻译学这一独立学科的方法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翻译研究范式从译作取向转变为过程取向,使翻译研究迈出内省思辨藩篱,走上科学实证之路,有助于译者培训和翻译质量评估等㊂[17]对于语料库的量化方法和认知科学的实验实证方法,王寅和Halverson进一步指出,认知翻译研究不能仅仅依靠语料库数据,应大力提倡语料库兼实验数据的研究方法,需要借用诸如问卷调查㊁控制实验㊁等级排列㊁分类对比㊁有声思维㊁跟读和释义㊁分程统计等实验性数据㊂[18]17-23[19]349-369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新模式同时将语料库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纳入评估体系,将融合认知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证研究㊁人文科学的思辨方法㊁语料库语言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将会既关注翻译产品,也关注翻译过程,将大大提升翻译批评的科学性,将对翻译批评方法论乃至翻译研究方法论的建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㊂遗憾的是,新模式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㊂从微观参数设置层面来看,作者虽然声称自己的模式是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但是从初版到修订版再到新版,作者都并未严格按照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体现语言三大元功能的词汇-语法系统(及物性系统㊁语气/情态/评价系统㊁主位系统)来设置参数和分析原文与译文的功能㊂司显柱和袁洪在批评豪斯修订版模式时已经指出过这一点㊂[7][20]360-370唯一的改进是在新模式中将动词类型(即及物性过程)作为一个单独的参数进行考查,但是并没有详细讨论及物性过程的变异到底会对译文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产生什么样的影响㊂对于翻译过程中及物性过程的变化是否会对意义产生影响,学界曾有多次讨论㊂比如,尚媛媛曾指出,翻译中小句的及物性过程存在扩大㊁缩小和变更三种情况,改变过程类型往往引起意义的改变㊂[21]李发根认为翻译过程中对小句和小句复合体动词的选择(即及物性过程的选择)是达到语义功能等效的根本保证㊂[22]26-30程晓堂㊁梁淑雯也认为,如果改变原文的过程类型就有可能改变其意义,所以译者应尽量不改变原文的及物性过程㊂综上可知,翻译中及物性过程的变化可能会改变原文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㊂[23]42-45豪斯在个案分析中观察到,德语译文将英语原文的很多关系过程都转换成了物质过程,但她并没有据此进一步讨论这种变化是否对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造成影响㊂此外,从理论建构层面来看,作者尝试从认知层面来解释翻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译者主体性,但仅仅是为显性和隐性翻译这一对概念找到了认知理据,而在译文评估过程中并未描述译者文化心理和认知心理活动,没有从认知的角度进一步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决策及其对翻译质量的影响做出描述和解释,没有进一步探讨如何运用认知科学的实验和实证方法开展具体的翻译批评或质量评估,因此实际操作性受到影响㊂三、结㊀语本研究梳理了朱莉安㊃豪斯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构建的三个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对其历时性嬗变过程做了细致描述,对比了新模式与旧模式的差别,肯定了新模式的创新之处和突破性意义,同时对其不足之处也进行了批评㊂可以说,新模式在批判性继承旧模式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将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多元评估视角纳入评估框架,大胆做出了理论创新,既有宏观理论体系的创新,也有微观评估参数的优化,既有基于文本的个案定性分析,也有基于语料库的体裁定量分析,对于语言学途径的翻译质量评估㊁翻译批评和翻译学科体系构建具有开拓性意义㊂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㊂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实证性研究来证明该模式的重要性和适切性,以使其更加完善㊂ʌ参考文献ɔ[1]武光军.当代中西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进展㊁元评估及发展方向[J].外语研究,2007(4).[2]House,J.1977/1981.AModelforTranslationQualityAs⁃sessment[M].Tubingen:GunterNarrVerlag.[3]House,J.1997.TranslationQualityAssessment:AModelRevisited[M].Tubingen:GunterNarrVerlag.[4]Gutt,E.1991.TranslationandRelevance:CognitionandContext[M].Oxford:Blackwell.[5]Munday,J.2001.IntroducingTranslationStudies:TheoriesandApplications[M].London&NewYork:Routledge.[6]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7]司显柱.朱莉安㊃豪斯 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批评[J].外语教学,2005(3).[8]韩子满.转向冲动与问题意识 也谈当前国内的翻译研究[J].上海翻译,2015(3).[9]House,J.2014.TranslationQualityAssessment:PastandPresent[M].London&NewYork:Routledge.[10]杨晓荣.翻译批评导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11]冉永平.翻译中的信息空缺㊁语境补缺及语用充实[J].外国语,2006(6).[12]莫爱屏.翻译研究的语用学途径[J].中国外语,2011(3).[13]黄国文.语法隐喻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翻译,2009(1).[14]Halliday,M.A.K.2000.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15]胡开宝.语料库翻译学概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6]House,J.1998.QualityofTranslation[C]//Baker,M.RoutledgeEncyclopediaofTranslationStudies.London&NewYork:Routledge.[17]卢卫中,王福祥.翻译研究的新范式 认知翻译学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18]王寅.认知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12(4).[19]Halverson,S.L.2010.CognitiveTranslationStudies:De⁃velopmentsinTheoryandMethod[C]//Shreve,G.M.,Angelone,E.TranslationandCognition.Amsterdam:JohnBenjamins.[20]袁洪.文本类型学与功能语言学对翻译质量评估的解释力[C]//王东风.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21]尚媛媛.AHolisticTheoryofContextandTranslationStud⁃ies[J].翻译季刊,2003(28).[22]李发根.及物性过程理论与英汉语义功能等效翻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2).[23]程晓堂,梁淑雯.及物性理论对英汉翻译中转译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2).。
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_兼评_孔乙己_英译本的翻译质量

收稿日期:2004-11-05作者简介:司显柱(1962-),男,安徽六安人,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功能语言学以及对比研究。
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兼评 孔乙己 英译本的翻译质量司显柱(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文章以功能语言学对翻译的本质和翻译质量的论述为基础,建构了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通过将该模式用于对 孔乙己 英译本翻译质量的评估,一方面可对模式本身进行验证,另一方面也可对 孔乙己 英译的翻译质量做出评价。
关键词:功能语言学;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孔乙己中图分类号:H 315 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722X (2005)05 0060 06A Functi onal L inguistic Perspecti ve of T ranslati on Qua lity A ssess m entM odelW it h t he Evaluation of English V ersion of Kong Yi ji as Exam pleSI X ian zhu(Schoo l of Fore i gn L anguages ,Jiangx i U niversity of F i nance &Econom ics ,N anchang ,Jiangx i Prov .,330013,Chi na)Abstrac t :Based on t he f uncti ona l li nguisti c i nterpreta tion of transl a ti on na t ure and transl a tion quality ,w e construct a m ode l of translati on qua lity assess m ent .T he i m ple m entati on of the model to t he evalua ti on o f the Eng lish v ers i on o f K ong Yi j i is m eant bo t h f o r the ver ifi ca tion o f the m ode l and the assess m ent of the qua lity o f the transl a tion .K ey word s :f uncti onal linguisti cs ;translati on qua lit y ;assess m ent m ode ;l K ong Y i ji!!0.引言要建构翻译质量的评估模式首先要有明确的翻译质量观,而翻译质量观又与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翻译观密切相关。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诗歌翻译质量评估——以《西风颂》为例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诗歌翻译质量评估——以《西风颂》为例朱小美;刘春燕【摘要】诗歌翻译质量的评估问题一直是诗歌翻译研究的一大热点.文章利用司显柱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对江枫的《西风颂》中译本进行翻译质量评估.首先分析原诗的语域和韵律,然后分析江枫译本中对原诗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偏离,最后对译本的翻译质量进行了整体的评价.结果显示,江枫译本总体上很接近于原文,很多在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上的偏离属于“+偏离”,是诗歌翻译的典范.研究结果不仅检验了这一模式的可操作性,也对江枫的《西风颂》中译本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期刊名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0)004【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翻译质量评估;《西风颂》【作者】朱小美;刘春燕【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合肥230601;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翻译质量评估是应用翻译理论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
很多学者着眼于新的研究视角,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学拥有相当完整的思想与理论体系,这种理论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语言的性质、功能以及使用规律,能够为两种语言的翻译质量评估带来新的启示。
但从文献上看,诗歌翻译方面大部分是针对中国古诗英译的研究,而关于英诗汉译的文献较少。
因此,本文选取英诗《西风颂》及其江枫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以司显柱的翻译评估模式对英诗《西风颂》的江枫译本进行翻译质量评估。
这一研究旨在探究司显柱的翻译评估模式对诗歌文本的适用性,也能为诗歌的翻译质量评估提供一定的借鉴。
20世纪70年代之后,翻译质量评估才被当作一个独立的范畴来研究。
在国外,卡特福特是第一位运用阶和范畴理论系统的翻译研究者,他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翻译,从而将翻译研究推入一个新时代。
而韩礼德则以系统功能语法为框架,对文化和情景语境进行了区分,并建立了语域分析模式。
《翻译质量评估―修订的模式》翻译报告

《翻译质量评估―修订的模式》翻译报告摘要:朱莉安・豪斯(Juliane House)的《翻译质量评估―修订的模式》(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A Model Revisited)采取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等理论,为翻译批评提供了一种较为完备的模式。
但目前国内还没有较为权威的译本来系统的介绍该文本。
本文选取该书第二章进行翻译,旨在将该理论介绍到国内翻译学界当中。
关键词:翻译报告;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一、翻译内容简介本文选取《翻译质量评估―修订的模式》第二章前十页进行翻译,将此著作介绍给外语学习者并对其内容和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第二章讲述了翻译质量评估原始模式。
该模式基于语言使用的语用理论,借鉴韩礼德功能性和系统性的理论、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和语言学的概念、语域理论和问题及话语分析理论。
首先从基本概念着手,探讨了翻译对等、语言功能和语篇功能,接着提出了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作者从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的角度对对等进行了阐释,进一步从语义、语用、语篇三个方面探究在现实世界中对等的实现方式,即语义方面实现符号与所指之间的对等;语用方面翻译过程中则要实现语言的言外之力和语用意义上的对等;语篇对等则是说原语语篇要和译语语篇实现功能上的对等。
二、翻译过程概况2.1 翻译工具准备好的翻译工具对译者来讲十分重要。
此次翻译使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有道电子词典、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中国知网(CNKI)、读秀等工具,查阅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生词或者专业术语,并弄清所译文本在中国的译介状况。
2.2 理论准备考虑到译文主要面对的是国内翻译工作者,基于所学翻译理论和对文本类型、语言功能的分析,此次翻译选取目的论为指导原则进行翻译。
目的论是由卡特琳娜・莱斯、汉斯・弗米尔、诺德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中应当首先考虑文本的功能,基于文本功能选择相应的翻译方法。
目的论主要有三个原则:目的原则、忠实性原则、连贯性原则。
浅论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浅论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翻译事业开始进入建国以来的第二个繁荣时期。
但是翻译质量却不容乐观,粗制滥造的翻译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翻译质量的日益下降已经为学界广为诟病。
翻译质量的提高需要翻译批评的发展,以及科学的批评模式的建立。
德国翻译理论家朱莉安·豪斯在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1977)及其修订本《翻译质量评估——修订的模式》(1997)中,提出了“国际翻译批评界第一个有完整理论和实践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司显柱,2005)。
由于豪斯模式以英德两种相似度很高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他语言的翻译批评不具有普遍意义。
本文旨在将豪斯模式引入英汉翻译作品,验证该模式在英汉翻译领域的可行性以及可操作程度。
本文选择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的著作《菊与刀》,以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豪斯模式的步骤进行译本分析和评论,通过实践验证并得出结论。
实践证明,该模式基本适合英汉翻译批评,但同时存在不适合汉语具体情况的问题。
因此,将豪斯模式引入我国的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同时对启发我国的翻译批评研究,促进我国翻译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广告汉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

广告汉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康雷鸣;胡作友【摘要】Professor Si Xianzhu constructs a model of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text typology.Based on the elucidation and criticism of his model,a revised model is put forward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Chinese-English adv%司显柱教授建构出了基于功能语言学和语篇类型学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文章对其模式进行了详细述评,并提出修正模式用于广告汉英翻译的质量评估。
该模式明确提出用体裁来代替司显柱模式中的文本类型,体裁分析作为对译文评估的必要步骤。
增加了译文质量的等级标准,使译文评估更客观、更具科学性。
该研究对于翻译质量评估研究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并能为建构其他文本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提供借鉴。
【期刊名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5)004【总页数】5页(P151-155)【关键词】翻译质量评估;司显柱模式;修正模式;体裁分析;翻译质量等级【作者】康雷鸣;胡作友【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翻译质量评估研究是翻译批评领域的核心课题,而根据霍姆斯于1972年提出的译学构想,翻译批评是应用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1]12,进行翻译质量评估研究的意义可见一斑。
国内外的学者们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鲜有针对广告语篇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研究。
莱斯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是翻译批评领域的经典之作,但是“它只是从文本类型和语篇功能的宏观层面提出建立翻译批评的标准……”[2],在翻译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大钱饺子》翻译质量评估

《大钱饺子》翻译质量评估作者:胡萌萌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36期摘要:在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指导下,本文通过分析原文与译文的语域,对比概念和人际意义偏离,对夏乙琥译《大钱饺子》做出质量评估。
认为偏离对译文质量没有损害,译文保持了原文的主导功能。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大钱饺子》译文质量对于翻译批评,许多西方翻译理论家早已进行了深入研究,颇负盛名的有威尔斯(2001)、纽马克(2009)、贝尔曼(许均、袁筱一,1998)、莱斯(2000)和豪斯(1981)等,而在国内,作为翻译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翻译批评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翻译研究界学者司显柱(2007)对翻译批评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并在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基础上,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构建了新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1.翻译语篇质量评估模式司显柱结合系统功能语法构建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具体步骤如下:1.1立足于语篇,从小句层次出发,通过体现语言元功能的概念、人际和语言篇的相应系统,分析译文和原文的语场、语旨、语式三个参数,揭示它们的概念与人际意义,据此判断译文与原文发生了哪些“偏离”。
从翻译策略的角度讲,“偏离”包括漏译、减少、扩大和曲解原文的意义。
1.2从宏观语篇的角度,从形式、功能、情景互动的角度,重新审视前述微观小句层面的“偏离”,排除未对宏观语篇造成伤害的“偏离”。
司显柱的翻译评估立足于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实际上,译文中并不是所有的“偏离”都是对原文功能的损害,这是由于两种语言之间有词汇—语法系统层面的差异,对于译者而言,其理解和表达因人而异。
1.3依据第二步的“梳理和价值判断”,对第一步的统计数据进行“修正”。
1.4将“语篇类型”,即体裁考虑进去,不同语篇类型对概念、人际意义的偏离有相应的权重的影响。
1.5考虑上述“偏离”、“判断”、“修正”和“权重设定”,对译文质量做出“整体评估”。
如此,才能对译文作出比较全面公正的评价。
司显柱翻译评估模式应用研究——评《因为有了那个信箱》英译市译文质量

司显柱翻译评估模式应用研究—评《因为有Y那个信箱》英译市译文质量□朱志林湖北文理学院【摘要】司显柱在功能语言学和语篇类型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完善,拥有了完整的实操步骤和参数设置,建立了基于语篇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本文在应用司显柱翻译评估模式的同时对该模式进行验证,重点分析了林荣芝的小说《因为有了那个信箱》黄俊雄的英译本,对译文质量进行科学全面系统地评估。
[关键词]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批评[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19)02-0052-03e s s a c h e r s @ 6 3. c o m Te ~ 0 2 7 1 8 7 1 5 8 9 9 2近年来,我国诸多学者在翻译质量评估领域中不断地进行了探索研究,结合国内外翻译质量评估理论的研究成果,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较多的翻译批评标准.其中司显柱在豪斯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完善,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系统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在功能语言学和语篇类型学理论基础上,司显柱开创性地建立了基于语篇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同时还具备了相对完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具体的翻译批评赏析方面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实践作用。
本文将采用司显柱翻译评估模式对林荣芝的小说《因为有了那个信箱》的英译本(黄俊雄)进行翻译质量评估,并对该模式进行验证。
n以功能语言学为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l.i翻译质量评佔参数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质量评估强调翻译的实质在于“意义”,即“从一种语言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时保持不变”。
这一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篇类型学为理论基础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完整地具备了系统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其中所指的意义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语义的(semantic)、语用的(pragmatic)和语篇的(textual),与韩礼德的=种语言元功能即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是相对应的。
所以翻译是用语义和语用对等的译语文本代替原语文本(司显柱,2005)=因此.译文是否能够在语义、语用、和语篇这三种意义上与原文对等决定了译文质量水平的高低概念意义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包括内心世界在内的对世界的经验,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和描述,主要体现在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的及物性系统,以便与其他事物相区别:人际意义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和交往,“用语言来影响别人.表达发话人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外在世界等,主要体现在小句的语气和情态系统里”(司显柱.2005)=语篇意义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的意义,“只是体现在对概念和人际意义的组织上,是一种基于语言内部的义”(Halliday,1994),并不表示“内容”的意义,与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是不在同一层面上的.所以可以不列入翻译质量评估的参数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评估模式 时 , 司教授首 先重 点对功 能语言学 视角
的翻译观和翻译 质量 观进行 了讨论 。他推 崇胡壮麟对 于翻译本质的定义 , : 翻译 一般 是寻求 原文和 译文 即 “
在意义上 的对 等 ……” 在 寻求 两种语 言的语 篇 的概 “
收稿 日期 :0 0— 8—1 21 0 5
21 0 0年 1 2月 第2 9卷第 1 2期
黑龙江教 育学院学报
Junl f eogi gC l g f d ctn ora o i nj n o eeo E uao H l a l i
D e2 1 e.0 0
Vo. 9 No. 2 12 1
di1 .9 9 ji n 10 7 3 .0 0 1.5 o:03 6/.s .0 1— 8 6 2 1 .2 0 8 s
的研究成果极具价值和影响力 。国内翻译质 量评估 研
究领域 , 司显柱教授独树一帜 , 他第一个系统地进行 翻 译质量评估研究并将成果著书 出版 。司显柱模式是基
于汉英语料 的 , 于 国 内学 者 的研 究更 有 启发 意义 。 对
基 于以上定义 , 司教授指 出译文质量评估标准“ 就
即: 概念功能 、 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并且他本人坚持 这三个功能是三位一体的 , 不存在 主次之分心l 。但 1 是 司教授认为 ,在考察 与描 写译文是否与原文功能对 “ 等或偏离时只需设 定概念与人际功 能两个 参数” 。 他秉承 了豪斯 的观点 , 翻译是 “ 泽入语 中用语义和语 在 用对等的文本重置 原语 文本 ” 。在 豪斯看来 , ¨ 语篇 意义是“ 一种基 于语言 内部 的、 系对语言所传递的信息 的组织意义 , 作用是辅助 于前两种意义的实现 ” , 因 此译 文质量就取决于译文是否在概念意 义和人 际意义
其模式对于具体的 翻译 实践具 有较 强 的指 导作用 , 但 是仍然存 在一些缺 陷。本 文不揣 浅陋 , 于 司显 柱模 对
式进行述 评。
一
是要看译文是 否或多 大程度 上在 上述意义/ 功能维度 上与原文对等”32。 [1 1o 虽然韩礼德将语 言的功能归纳 为三种“ 元功能 ” ,
司 显 柱 翻 译 质 量 评 估 模 式 述 评
康 雷鸣 , 张文 慧
( 合肥工业大学 外 国语言学院 , 合肥 2 0 0 ) 3 09
摘
要: 司显柱教授是 国内第一个 系统地进行 翻译 质量评估研 究并将研 究成果著 书 出版的 学者 。他 以功能语
言学和语篇类型学理论 为指 导, 建构 出了基于语篇的翻译质量评估模 式。他 的研 究在 国 内具有开创性 , 具有完整 的 理论和 实证研 究, 对于具体的翻译 实践具有较 强的指导作 用, 一定程度上把 该领域的研 究向前推进 了一步, 但是其 研究 中也存在 明显的缺 陷, 对这一模式进行辩证分析 , 对于进 一步提 高翻译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语言 的元功能及其相应的词汇一语法系统 . 司显柱和豪斯 都认 为译 文质量取决 于译文语篇的
概念意义和人 际意 义是否 和原文对 等 , 那么如何才 能 有效地发掘译 文和 原文语 篇 的上 述两种意义 , 而对 从
基金项 目: 安徽省教 育厅 2 0 0 9年度 人文 社科 研究 项 目(0 9k 1 ) 合 肥工 业 大学 2 0 2 0 s0 0 ; 0 9年度 科学研 究发 展基金 项 目
念意义对等的 同时 , 还必 须寻求 两种语 言的语 篇在表 达讲话者的态度 、 动机 、 断、 色等人 际意义 , 判 角 以及在
表达媒介 、 渠道 、 修辞方式等语篇意义 的对等 。在一般 情况 下 , 的 译 文 需 在 这 三 种 意 义 上 都 与 原 文 对 好
等。 ’ ’ -6 3 6 o
关键 词 : 显 柱 ; 译 质 量 评 估 ; 式 ; 证 分析 司 翻 模 辩
中图分类号 : 09 H 5 文献标志码 : A文章编号 :0 1 7 3 ( 00 1 04 0 10 — 8 6 2 1 )2— 18— 3
翻译批评研究对于翻译学 的发展具 有重大 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 , 国外 莱斯 和豪斯 ( e s K R i , .& H ue J ) s os,.
(0 9 G J04 2 0 H X0 0 )
作者简介: 康雷呜(90 , 湖北襄樊人 , 18 一)男, 讲师, 硕士, 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 —
1 48 -— ・ - —
于译文是否与原 文的意义/ 功能对等作 出描写和判断 ?
司显柱认为 :为 了从语 篇 里识别 和挖掘 这两种 意义 , “
际) 对译文质量影 响的相应 权重 。司教 授充分吸收 了
莱斯 的文本类型 翻译理 论 , 莱斯特 别强调文本 类型在 翻译和翻译批评 中的重 要性 , 为文本类 型决 定翻译 认
我们 自然需要一些 参数或 某种 分析工 具。 豪斯 模 ” 式 的缺陷之一 就在 于没有提供 这样 一个工 具 , 豪斯 分 别从语言应用者和语言应用 的角度设 立 了八个情景 参 数, 用于分析文本意义/ 功能 。这些参数并无 助于语 篇 的意义和功能的识别 , 因为其 作用“ 于帮助我们判 断 在 语篇 是 否 充 分 、 切 传 达 了 交 际 者 所 要 表 达 的 意 适
上 与原文功能对等… 。
、
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介绍
在对 已有翻译批评 和翻译质量评估研究 现状的成 就与不足 ( 点是豪 斯 的翻译 质量评 估 模式 分析 ) 重 的
基础上 , 司教授以功能语 言学 和语篇 类型 学理论为 指
导, 建构 出了一种基 于语篇 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1 功能语言学视野 的译文质量评估标准 . 要对译文质量进行科学 、 客观的评估 , 评估者必须 要遵循一定 的标 准 。正如豪 斯所 言 : 翻译 质量评 估首 要 的关键 问题是对翻译本质 的认识 … 。在建 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