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合集下载

2024年丙烯酸乳液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丙烯酸乳液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丙烯酸乳液市场分析现状引言丙烯酸乳液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纺织、皮革等领域。

本文将对丙烯酸乳液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市场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市场规模市场概况丙烯酸乳液市场发展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近年来,丙烯酸乳液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市场分析区域分布目前,亚太地区是丙烯酸乳液市场最大的消费地区,其次是北美和欧洲地区。

亚太地区的高需求主要来自于建筑、汽车和纺织等行业的发展。

市场驱动因素•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丙烯酸乳液的需求增长。

丙烯酸乳液在建筑中的应用广泛,包括涂料、胶粘剂和密封剂等。

•汽车行业的增长也对丙烯酸乳液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丙烯酸乳液被用于汽车漆面涂料和胶粘剂等方面,随着汽车销量的增加,对丙烯酸乳液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纺织行业是丙烯酸乳液市场的另一个重要需求来源。

丙烯酸乳液被用于纺织品的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提供了更好的染色和防水效果。

市场竞争主要厂商目前,丙烯酸乳液市场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主要厂商包括:1.中国石化公司2.巴斯夫公司3.丹尼克国际有限公司4.道达尔公司竞争优势主要厂商在丙烯酸乳液市场上具备以下竞争优势:•技术优势:主要厂商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丙烯酸乳液产品,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经济规模:主要厂商由于拥有较大的生产规模,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品牌影响力:主要厂商在丙烯酸乳液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吸引更多客户。

市场前景市场趋势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丙烯酸乳液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

因此,未来丙烯酸乳液市场将出现以下趋势:•开发更环保的产品:厂商将加大研发力度,开发更环保、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丙烯酸乳液产品,以满足客户对环保的需求。

•拓展应用领域:丙烯酸乳液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到新的应用领域,如电子材料、医药、食品包装等。

2024年丙烯酸正丁酯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丙烯酸正丁酯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丙烯酸正丁酯市场需求分析引言丙烯酸正丁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塑料、油墨等领域。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行业发展趋势、影响因素等角度对丙烯酸正丁酯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分析丙烯酸正丁酯市场在近年来持续增长。

2019年,全球丙烯酸正丁酯市场规模约为XX万吨,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XX万吨。

亚太地区以及北美地区是丙烯酸正丁酯的主要消费市场,其市场规模占比相当大。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绿色环保趋势: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的需求日益增长。

丙烯酸正丁酯具有低挥发性、低毒性等环保特性,符合绿色化需求,因此在涂料、胶粘剂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2.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丙烯酸正丁酯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如水性丙烯酸正丁酯涂料的应用正在逐渐扩展,具有代替传统溶剂型涂料的潜力。

3.市场竞争加剧:随着丙烯酸正丁酯市场的增长,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纷纷进入市场,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提升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影响因素分析1.工业发展:丙烯酸正丁酯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其需求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

工业领域的发展,特别是涂料、塑料、胶粘剂等行业的增长,将直接影响丙烯酸正丁酯的市场需求。

2.政策支持: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和鼓励将对丙烯酸正丁酯的市场需求产生积极影响。

政策支持可以促进绿色化、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发展,增强市场需求。

3.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产品性能、质量和绿色环保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是丙烯酸正丁酯市场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市场前景展望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保的关注,丙烯酸正丁酯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同时,新技术的应用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将促进市场需求的增长。

然而,市场竞争的加剧也需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以保持竞争优势。

结论根据市场规模、行业发展趋势、影响因素等分析,可以看出丙烯酸正丁酯市场需求呈现增长趋势。

2024年丙烯酸丁酯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丙烯酸丁酯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丙烯酸丁酯市场规模分析引言丙烯酸丁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和塑料等领域的化学物质。

本文旨在对丙烯酸丁酯市场规模进行详细分析,以了解其当前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概述定义和分类丙烯酸丁酯是一种合成树脂,通常由丙烯酸与丁醇反应得到。

根据产品纯度和用途不同,可以分为技术级和化学级丙烯酸丁酯。

市场发展历程自丙烯酸丁酯的引入以来,其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初期主要应用于涂料行业,后来逐渐拓展到油墨、塑料、胶粘剂等多个领域。

目前,丙烯酸丁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已经成为多个行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市场规模分析市场规模概述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丙烯酸丁酯市场规模达到X万吨。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

市场区域分布目前,亚太地区是全球丙烯酸丁酯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占据了约XX%的市场份额。

其他地区如欧洲、北美和中东地区也持续增长,但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应用领域分析丙烯酸丁酯作为一种多功能化学物质,在涂料、油墨、塑料、胶粘剂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其中,涂料行业占据了丙烯酸丁酯市场的最大份额,约为XX%。

市场竞争格局丙烯酸丁酯市场存在着一些主要的供应商和制造商,其中部分国际公司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

然而,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加,新的企业也在不断涌现,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市场驱动因素和挑战驱动因素•不断增长的建筑和汽车行业促进了丙烯酸丁酯市场的发展。

•环保意识的提高推动了对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产品的需求增加。

挑战•原材料成本的不稳定性可能影响丙烯酸丁酯的市场价格。

•环境法规对化学品行业产生了严格的限制,对市场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市场前景展望预计未来几年,丙烯酸丁酯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随着建筑和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对环境友好产品的需求增加,丙烯酸丁酯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此外,新技术和创新的推动也将为市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结论本文对丙烯酸丁酯市场规模进行了全面分析。

通过了解市场概况、发展历程、规模分布、应用领域、竞争格局以及市场驱动因素和挑战,我们可以得出未来丙烯酸丁酯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结论。

丙烯酸产业链梳理:丙烯酸酯、SAP(高吸水性树脂)(2021年)

丙烯酸产业链梳理:丙烯酸酯、SAP(高吸水性树脂)(2021年)

高纯度丙烯酸 氢氧化钠溶液
脱盐水
聚合剂
高吸水性树脂 (SAP)
卫生巾、纸尿裤、成人失禁用品 农林园艺 医药领域 建材工业 食品工业
SAP(高吸水性树脂)主要由聚丙烯酸 钠组成,高含量的COO-和Na+离子保证 SAP具有较高的吸水性。
1978年,日本三洋化成研发并产业化 生产淀粉接枝聚丙烯酸型高吸水性树 脂,开启SAP的产业化之路。
400
10.0% 12.00
0.0% 10.00
200
-10.0% 8.00
6.00
0
-20.0% 4.0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E 2024E
2.00
产能(万吨) 表观消费量(万吨) 产量增长率
产量(万吨) 产能增长率
0.0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宜兴丹森 6.37% LG化学 6.37%
住友精化 10.9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巴斯夫 14.46%
我国SAP产能产量情况
200
80.0%
150
60.0%
100
40.0%
50
20.0%
0 2016 2017
产能(万吨)
产量增长率
2018 2019 产量(万吨)
开工率
0.0%
2020 产能增长率
全球SAP产能约500万吨,主要分布在中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全球SAP三 巨头为日本触媒、德国巴斯夫、德国赢创。
20% 15%
30
40%
20 10
200 20% 100
10% 5%
0
0%
0
0%

丙烯酸及酯行业分析报告2011

丙烯酸及酯行业分析报告2011

丙烯酸及酯行业分析报告2011年12月目录一、行业监管体制和相关行业政策 (4)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4)2、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5)(1)行业相关的主要法规和政策 (5)(2)上述主要法规和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6)二、行业概况 (7)1、丙烯酸及酯产品简介 (7)2、丙烯酸及酯形成的产业链 (7)3、行业发展历程 (9)三、行业市场情况 (11)1、世界丙烯酸及酯市场概况 (11)(1)全球丙烯酸及酯行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 (11)(2)全球丙烯酸及酯行业的集中度较高 (12)2、我国丙烯酸及酯市场概况 (13)(1)行业市场集中度高、竞争格局稳定 (13)(2)行业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14)(3)行业需求持续旺盛 (15)(4)行业国际竞争力逐年增强 (16)(5)影响行业供求的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 (17)(6)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19)四、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0)1、丙烯酸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 (20)2、丙烯酸酯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 (21)3、丙烯酸及酯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22)五、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22)1、原材料供应 (23)2、技术壁垒 (24)3、资金壁垒 (24)4、环保和政策壁垒 (25)六、国内行业发展的特点 (25)1、行业经营特点 (25)2、行业的周期性 (25)3、行业的区域性 (26)4、行业的季节性 (27)七、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7)1、有利因素 (27)(1)下游行业市场需求旺盛 (27)(2)出口前景看好 (28)(3)技术研发的后发优势 (28)(4)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29)2、不利因素 (29)(1)资源、能源的制约 (29)(2)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30)(3)环保压力不断增大 (30)八、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系 (31)1、上游丙烯、醇类行业与丙烯酸及酯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31)2、下游产业与丙烯酸及酯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32)(1)丙烯酸高分子乳液行业 (32)(2)SAP行业 (32)(3)其他行业 (33)一、行业监管体制和相关行业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2002)的行业分类标准,丙烯酸及酯和甲基丙烯酸属于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业(2614),高分子乳液和SAP属于其他高分子合成材料制造业(2659),有机颜料中间体属于染料制造业(2644)。

2015年丙烯酸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丙烯酸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丙烯酸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1月目录一、行业概况 (4)1、全球粗丙烯酸及酯产能概况 (4)2、国内丙烯酸及酯产能概况 (7)3、国内丙烯酸及酯产量概况 (8)(1)中国大陆历年丙烯酸及通用丙烯酸酯产量 (8)(2)2013年1月—12月国内丙烯酸及酯产品产量分布情况 (9)二、行业监管体系和产业政策 (9)1、行业监管体系 (9)2、行业相关政策 (10)三、行业上下游关系及行业价值链的构成 (12)四、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点 (13)1、周期性 (13)2、季节性 (13)3、地域性 (13)五、行业市场规模 (14)六、行业风险特征 (15)1、安全生产风险 (15)2、环保风险 (15)七、行业竞争状况 (15)1、江苏裕廊化工有限公司 (16)2、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 (16)3、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16)一、行业概况美国、欧洲和中国是全球主要丙烯酸生产地区,中国是近年丙烯酸产能发展最快的国家。

2012年,中国的丙烯酸装置产能首次同时超过美国和欧洲,成为全球丙烯酸产能最大的国家。

2013年中国的丙烯酸装置产能进一步扩大。

截至2013年12月,全球粗丙烯酸(CAA,即酯化级丙烯酸)装置产能的地区分布情况如下:1、全球粗丙烯酸及酯产能概况至2013年12月,全球CAA的装置产能达到了607.6万吨/年,较2012年年底的586万吨/年增长了3.7%;全球AE的装置产能为516.2万吨/年,同比增长1.5%。

AE的产能显著小于CAA产能,增幅也小于CAA,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CAA用于高纯丙烯酸(GAA)的生产,GAA主要用于超吸水性树脂(SAP)的生产。

截至2013年12月,全球酯化级丙烯酸装置产能情况如下:(单。

丙烯酸及酯的国内外市场分析上

丙烯酸及酯的国内外市场分析上

丙烯酸及酯的国内外市场分析上1.需求增长: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丙烯酸及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建筑、油漆、塑料等行业中的应用,对丙烯酸及酯的需求量有着较高的增长。

2.技术进步:国内丙烯酸及酯生产技术不断提升,生产成本逐渐降低,使得丙烯酸及酯的价格有所下降。

这进一步推动了丙烯酸及酯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和应用。

3.市场竞争:国内丙烯酸及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价格和客户服务等方面。

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是有利的,但也对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

1.需求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丙烯酸及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应用逐渐增多。

尤其是在建筑、汽车、电子等行业中,丙烯酸及酯有着较广泛的应用需求。

2.价格波动:国际丙烯酸及酯市场价格受到原油价格、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价格波动较为明显。

这对于国际市场上的丙烯酸及酯生产商和买家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3.市场竞争:国际丙烯酸及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厂商。

这要求企业不仅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还要拓展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丙烯酸及酯的行业发展趋势:1.环保要求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丙烯酸及酯的生产和应用将受到更严格的环保要求。

企业需要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以适应市场需求。

2.技术创新:丙烯酸及酯行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

特别是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应用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有望为丙烯酸及酯行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3.市场多元化:丙烯酸及酯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建筑和塑料行业。

近年来,丙烯酸及酯在电子、医药、化妆品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前景乐观。

总结来说,丙烯酸及酯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但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环保要求的提高。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年丙烯酸丁酯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丙烯酸丁酯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丙烯酸丁酯市场分析现状引言丙烯酸丁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胶粘剂、塑料等行业。

本文将对丙烯酸丁酯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趋势、竞争态势等方面。

市场规模丙烯酸丁酯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丙烯酸丁酯市场规模达到XX万吨,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增长。

丙烯酸丁酯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涂料、油墨和塑料行业,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市场趋势1. 创新产品的推出丙烯酸丁酯市场正逐渐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近年来,一些厂商开始注重研发创新产品,以满足不同行业的特殊需求。

例如,研发出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的丙烯酸丁酯,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

创新产品的推出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2. 环保意识的增强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丙烯酸丁酯市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向生产环保型丙烯酸丁酯,以满足市场需求。

环保型丙烯酸丁酯具有低挥发性、低毒性等特点,符合世界各国环保标准。

3. 区域市场的发展不平衡目前,丙烯酸丁酯市场的发展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

发达地区的市场规模大,市场竞争激烈,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未来,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潜力巨大,可能成为丙烯酸丁酯市场的新的增长引擎。

竞争态势丙烯酸丁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X公司、Y公司和Z公司等。

这些公司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这些厂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拓新市场。

此外,丙烯酸丁酯市场还面临一些挑战,如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压力增加等。

厂商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结论丙烯酸丁酯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区域市场的发展,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

然而,市场竞争也不容忽视,厂商需要加强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以保持竞争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烯酸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7.1 丙烯酸原料供应与市场概况
丙烯酸主要原料是丙烯。

7.1.1 丙烯生产企业
国内丙烯生产企业见下表。

表7.1 2010年我国丙烯主要生产企业生产能力表
单位:万吨/年集团公司地址产能
中石化燕山石化北京45.5
上海石化上海50.4
上海赛科上海70.0
高桥石化上海15.6
齐鲁石化山东淄博47.4
扬子石化江苏南京35.5
扬-巴公司江苏南京30.0
天津联化天津15.5
天津石化天津10.0
茂名石化广东茂名56.8
广州石化广州25.0
扬巴乙烯江苏南京16
镇海炼化浙江宁波34.9
武汉石化湖北武汉12.3
福建炼化福建泉州60.0
合计524.9 中石油兰州石化甘肃兰州47.0
大庆石化黑龙江大庆60.5
抚顺石化辽宁抚顺18.0
独山子石化新疆克拉玛依88.0
吉林石化吉林吉林50.0
四川石化四川彭州10.4
锦州石化辽宁锦州10.0
辽阳石化辽宁辽阳15.0
大连石化辽宁大连32.0
大庆炼化黑龙江大庆27.6
广西石化广西北部湾20.0
合计378.5 中海壳牌广东惠州50.0
辽宁华锦化工辽宁盘锦10.0
沈阳化工辽宁沈阳15.0
其他278.2
总计1256.6
国内丙烯扩建企业见下表。

表7.2 2011-2013年我国部分丙烯新/扩建项目表
7.1.1 丙烯供需情况
丙烯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由于国内乙烯及大型炼油项目受国家政策控制,小炼油企业的原油炼制还需要向国家申请指标,致使国内丙烯生产被高度垄断,再加上两大集团丙烯下游产品种类丰富,配套产品能力与丙烯产能相当,极少有丙烯可以外供,所以许多下游企业所需丙烯需要从国外进口。

表面看来,近几年我国每年仅需进口几十万吨的丙烯来满足国内需求,约占国内表观消费量的3%左右,基本处于供求平衡的局面,但事实上国内丙烯供需缺口巨大,每年除进口少量丙烯单体以外,还有大量进口PP、丙烯腈、环氧丙烷等下游衍生物。

近几年来我国丙烯供需情况见下表和图。

表7.3 2002-2010年我国丙烯产、供、需平衡表
单位:万吨/年年份产能产量开工率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自给率2002 630 544 86.3% 30 0 574 94.8% 2003 674 593 88.0% 23 0 616 96.3% 2004 767 652 85.0% 21 0 660 98.8% 2005 896 762 85.0% 19 1 780 97.7% 2006 953 858 90.0% 32 0 890 96.4% 2007 971 903 93.0% 73 0 976 92.5% 2008 1049.6 1050 100.0% 92 0 1142 91.9% 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