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离骚》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二离骚原文

语文必修二离骚原文

语文必修二离骚原文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原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文: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被辱骂晚上又丢官。

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各,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人教版必修二《离骚》详细翻译

人教版必修二《离骚》详细翻译

人教版必修二《离骚》详细翻译参考翻译:怨恨君王的糊涂荒唐啊,始终不能把我的苦心体谅。

众女①嫉余之蛾眉②兮,谣诼③谓余以④善淫⑤。

①众女:喻指许多小人。

②蛾眉:如蚕蛾的触角一样好看的眉毛,喻指高尚的德行。

③谣诼:造谣,诽谤。

④以:用、把。

⑤淫:淫荡。

参考翻译:许多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

固①时俗②之工巧③兮,偭④规矩⑤而改错⑥。

①固:本来。

②时俗:世俗。

③工巧:善于取巧。

④偭:背向。

⑤规矩:规,画圆的工具。

矩,画方的工具。

规矩喻指政治和道德的准则。

⑥错:通“措”,措施。

参考翻译:世俗本来适合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

背①绳墨②以追曲兮,竞③周容④以为⑤度⑥。

①背:违背。

②绳墨: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俗称墨斗,喻指准绳、准则。

③竞:竞相。

④周容:苟且取容。

⑤以为:把……作为。

⑥度:法度。

参考翻译:违背准绳而任意歪曲啊,竞相把苟且取悦于人奉作法度。

忳郁邑①余佗傺②兮,吾独穷困③乎此时也。

①忳郁邑:强调忧烦之深切。

忳,忧烦。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②佗傺:失意的样子。

③穷困:(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

参考翻译:烦闷失意啊,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

宁溘死①以②流亡③兮,余不忍④为⑤此态也。

①溘死:突然死去。

溘,突然,忽然。

②以:连词,表承接关系。

③流亡:随流水而消逝。

④不忍:不愿意。

忍:愿意。

⑤为:动词,做出。

参考翻译:宁愿突然死去,随流水而消逝,我也不肯做出那种世俗小人的丑态。

鸷鸟①之不群②兮,自前世而固然③。

①鸷鸟:鸷,凶猛的鸟,指鹰、雕等。

鸟,这里指一般的鸟。

②不群:不合群。

指鸷不与凡鸟合群。

③固然:本来这样。

参考翻译:雄鹰不会与凡鸟合群,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何方圜①之能周②兮,夫孰③异道④而相安⑤?①方圜:方和圆,方枘(榫头)和圆凿(榫眼)。

圜,通“圆”。

②周:合③孰:何。

④异道:不通道。

⑤相安:相处,相容。

参考翻译: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通而相安的呢?屈①心而抑②志③兮,忍尤④而攘⑤诟⑥。

离骚必修二原文及翻译注音

离骚必修二原文及翻译注音

离骚必修二原文及翻译注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拼音:(chǎng tài xī yǐ yǎn tì xī),(āi mín shēng zhī duō jiān);译: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拼音:(chǎng tài xī yǐ yǎn tì xī),(āi mín shēng zhī duō jiān);译: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拼音:(yú suī hǎo xiū kuā yǐ wù jī xī),(jiǎn cháo suì ér xī tì);译: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可早晨进谏晚上即遭贬。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拼音:(jì tì yú yǐ huì xiāng xī),(yòu shēn zhī yǐ lǎn zhǐ);译: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因我采白芷加我罪名。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拼音:(yì yú xīn zhī suǒ shàn xī),(suī jiǔ sǐ qí yóu wèi huǐ);译: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拼音:(zhòng nǚ jí yú zhī é méi xī),(yáo zhuó wèi yú yǐ shàn yín);译: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俪规矩而改错;拼音:(gù shí sú zhī gōng qiǎo xī),(lì guī ju ér gǎi cuò);译: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人教版 高中 语文 必修二 课件 第5课《离骚》(共41张PPT)

人教版 高中 语文 必修二  课件 第5课《离骚》(共41张PPT)
(译:凶猛的鸟不会和一般的鸟 同群啊,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哪有方枘(ruì )和圆凿 能够相合啊?哪有道不同 能够相安的? )
7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gòu)。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译:只有受委曲压抑意志啊,忍受着责 骂和侮辱。 能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圣 贤大力推崇的。)
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zhuó)谓余 以善淫。
译:怨恨我那神圣君王实在荒唐啊, 他始终不能把民情体谅。 许多小人嫉妒我高尚的德行啊, 造谣诽谤,将淫邪的罪名给我加上。
4.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miǎn)规矩而改错(措)。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译:世俗的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 规矩而改变措施。 违背准绳而追求歪斜弯曲啊,竞相把苟合取 悦于人奉做法度。)
离 骚
二说均可通。
诵读指导: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
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 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 而/夕替。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 朗诵《离骚》诗章。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 謇(jiǎn)朝谇(suì )而夕替。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 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 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 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 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 《楚辞》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 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 源头“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 章》(9篇)、 《渔父》、 《招魂》 等。其中,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高中课文离骚

高中课文离骚

高中课文离骚一、课文原文(人教版)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畹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于众芳。

椒专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帏。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览椒兰其若此兮,又况揭车与江离?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扬云霓之腌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5课离骚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5课离骚课件

实现楚“王”天下的企图,这只能说是为争夺全中 国领导权而进行的内部斗争,并非是抵抗外国的侵 犯。屈原的种种努力,客观地说,为的是楚王的统治, 我们不必人为地拔高理解他。
②不同意。赞扬屈原的爱国意识。上种观点是站在 我们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我们现在之于屈原的时 代,相距上千年,我们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屈原像我 们今天这样考虑问题,具有和我们一样的思维及胸 怀世界的气度。那个时候的屈原,为了国家的前途, 为了人民的生活,忧心如焚,奔走呼号,这不是爱国 的表现还能是什么?在他的心中,楚国就是他的祖国, 楚国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们能非议他的爱国精 神吗?
2.有人认为屈原的爱国其实就是“忠君”,你同意 吗?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情感的? 提示:言之成理即可。 ①同意。屈原的爱国其实就是“忠君”。战国后期 的“合纵”“连横”之争,是中国内部的矛盾争斗, 因为它们都是周王朝的诸侯国。随着诸侯国势力的 强大,他们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联齐抗 秦的“合纵”策略,一是为保卫楚的独立,二是进而
《离骚》。”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史记·屈 原列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 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屈原的“忧愁幽思”,是和楚国的政治 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见,《离骚》是屈原根据 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 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地抒写了 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称它为诗人 的自传。
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情,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 家,主张美政,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他追求真理, 坚强不屈,“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 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行与 行为的示范,也给他们以力量。

《离骚》课件29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离骚》课件29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 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 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让我们走进《离骚》…………

走进离骚

初读解题 a“离骚者,犹离忧也”(就是“遭受忧愁”。离,通
“罹”,遭受,遭遇)——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

说说你印象中的屈原……
爱国政治家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 楚怀王的宠信。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 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 顷襄王时被放逐,游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 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 投汩罗江自尽。

出身高贵、降生祥瑞、气度非凡、名号尊贵
屈原自恋吗?
屈原自道本与君共祖,俱出颛顼之子孙,是恩 深而义厚也。——王逸《楚辞章句》
自爱—存君兴国、热爱宗族

品读探究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修,文中理解为美好的(形容词),但也有修饰、打 扮、修炼(动词)之意。如果作“修炼”解,那么下 文诗歌中,屈原作了哪些“才能”的“修炼”呢?
帝之苗裔, 朕考伯庸。 摄提孟陬, 庚寅吾降。 皇览余度, 锡余嘉名。 名余曰平, 字余曰原。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 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
《楚辞》是南方文化系统的源头,而《诗经》是北方文 化系统的源头,《诗经》以四言为主,《楚辞》则相对 比较自由,读起来比较舒缓,这两种形式体现了不同地 域的文化特色。

《离骚》的象喻系统:一是香草之喻 ,二是美人之喻,三是男女君臣之喻,四是求女 之喻。这四个层面虽各有侧重,内涵不同,但又转相生发,互为依托。

第5课离骚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共16张PPT)

第5课离骚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共16张PPT)
5.离骚
屈原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 国的思想。
2、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
3、能够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自己初步鉴赏、 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的特征。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 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 秭归)人。屈原出身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早 年深受楚怀王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他对内变 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 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后来遭到奸佞诬陷、怀王 疏远、襄王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 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破郢都,屈 原悲愤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创作,是用他的 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 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 个性烙印。这标志了中国古 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
作为美政理想的殉道者, 后人曾从他身上受到巨大感 召;他在专制社会立身处世 的方式,也被后世坚守残存
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 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关怀黎民,主张美政
“哀民生之多艰” “终不察夫民心”
执着理想,坚忍不拔
“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离骚》是屈原坚持“美政”理 想,捍守个人节操,与腐朽的楚国贵 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同时表现了 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理 想的勇气与决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最长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的政治抒 情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奸不同群,保持清白,死于直道)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
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
且焉止息。——情感四(我迷茫,但终回正道)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
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
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
文简单地读懂呢?
二、探究生趣

阅读指导:速读课文,请用序号(1,
2……)标出段内层次;请用“ ”标出课文
中的名句;请用着重号标出你认为用得特别精
彩的词语;并在相关的文字旁批注你的阅读感
受,如对内容、主旨、语言、表现手法等的看
法等;请提出你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请列出
你不懂的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结合注释,校正读音,梳
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 章。——情感五(我保持自我,不自求理解)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
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情感六(追求
独特,体解不变)

5.屈原的感情发生过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损
于屈原的形象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明确:屈原的感情发生过由坚持理想到
以忠被馋,志不忘君,心烦意乱,去住不宁,故曰骚也。


③ 游国恩认为离骚即楚国古曲名《劳商》。

④ 林庚认为离骚即“牢骚”,“离”“牢”是双声
字。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想一想,
你赞成哪种?为什么?

关于《离骚》标题的命意的理解居然有
66种之多,关于诗歌正文的理解就更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应怎样将课

1.诗中名言警句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思想基础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
一身正气)

宁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
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
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
我车裂了我也不肯变更,难道我的心怕受人威胁?)

1. 在课文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
爱国情怀?请找出相关的诗句,并具体概括其内容:
明确: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 身正气)
宁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 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 自我完善)
代。)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说到头
是我自己的情愿而心甘,纵使是死上九回我也不肯
悔改。)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怨恨君心荒
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你周围的
侍女嫉妒我的丰姿,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世俗本来善
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
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
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
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
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
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
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个同学只谈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一点。

明理开智,学屈原之品质

屈原对我的行事立身有何启发?
补充相关资料: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
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
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
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
是丝毫无恙。)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我忽
然又回过头来放开眼界,打算往东西南北去四处
观光。)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我的花
环是参差而又多趣呀,馥郁的花气啊会向四方远
飏。)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世上
的人们任凭他各有所好,而我的习惯是专于爱好修
洁。)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就把
通文意:
校正读音:
修姱(kuā) 鞿( jī)羁) 谇(suì) 纕(xiāng) 揽 茞(chǎi) 偭(miǎn) 侘傺(chà chì) 忳 (tún) 芰( jì)荷 谣琢(zhuó) 謇( jiǎn 溘死 (kè) 方圜(yuán) 攘诟(gòu) 岌岌( jí)
㈠抓名言警句,明思想大意

屈原为什么这样受百姓爱戴呢?这
源于在他身上体现的“虽九死其犹未悔”
的伟大精神,源于他“哀民生之多艰”的
悲悯情怀,源于他“路曼曼其修远兮,吾
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的精神等。
二、探究生趣

㈠个性阅读,塑心中之屈原

讨论:你心目中的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以“我心目中的屈原是一个XX的人”表
达观点,然后利用课内外的资料加以论证,每
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转过
我的车马返回原路,要趁着这迷途未远赶快罢
休。)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把
马辔解了,让它在兰皋逍遥,在椒丘上驰驱,暂
时休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我
不想再上前者以遭受祸殃,我要退回故乡修理我
的旧衣。)
样深化学习有关屈原的内容?
课文的主旨

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表现诗人对其
爱国理想的热烈追求和不懈斗争,抒发了
自己虽遭谗陷仍矢志不渝的深沉的爱国主
义感情。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虽然)
虽 虽九死其尤未悔(即使,纵使)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即使)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不吾知其亦已兮 宾语前置

全诗主要内容为:家世生平,政治理想,坎坷挫折 ,
特立独行,彷徨苦闷,期冀共鸣,上下求索,去国神游,
临别幻想,全诗尾声。

课文节选的是全诗的第四、五部分。

关于离骚命题之意,据统计有66种说法,有代表性
的五种:

① 班固认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
作辞也。”即离骚,遭忧。

② 钱澄之认为:“离为遭;骚为扰动。扰者,屈原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 献身理想)

但在民间公认的是纪念屈原。其龙舟竞渡
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在公元
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
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
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
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
一(追求理想,九死不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情感二
(怨国君不察)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
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情感二(我抑郁,
我困窘,我坚持自我)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
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情感三(忠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遭
遇二(品格高尚,惨遭诽谤)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遭遇三(诸臣嫉妒,造谣中伤)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
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遭遇四(俗人
取巧,竟成法度)

4.请找出诗中的相关语句,梳理作者的情感:

明确: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情感
长余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
梳理文意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长叹息
地禁不住要洒下眼泪,我哀怜着人民的生涯多么艰
苦。)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我虽
然是爱好修洁而自制花环,在清早做成,晚上便已
被人折毁)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不怕他就
毁坏了我秋蕙的花环,我又要继续着用白芷花来替
5.离骚
教学目标 共性目标:
1.积累语言,理解屈原不愿同流合污、追求美政、 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以及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 情,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2.了解化难为易的阅读方法。 个性目标: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与现阶段准备突破的 语文问题确定一个自己学习本课的个性目标: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理解大意。 2.了解化难为易的阅读方法。
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
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
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
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
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
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
己的政治理想。

总结反思,强化本课收获

学了本课你有怎样的收获?你将在课外怎
赏与写作能力。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屈原的感情与品质。

2.学习屈原的精神。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