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5月份月考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
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
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
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更重视政治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中国产生儒家哲学的原因。
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
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
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所谓政治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毛诗大序》之所以一下子从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便是作者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上述思路之故。
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
正如松浦友久指出的:“在比较诗学上,一般认为,‘诗与政治'的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始于近代。
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暮霭(ǎi)愠怒(yùn)瑰怪(guī)纤维(xiān)B. 粗犷(guǎng)脊梁(jǐ)拓印(tà)炽热(chì)C. 憾慨(kǎi)琼瑶(qióng)暮霭(ǎi)聊赖(liáo)D. 殷红(yān)蹙眉(cù)悲怆(chuàng)铁锹(qiāo)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崇山峻岭草长莺飞娇生惯养良辰美景B. 狼籍一片既往不咎眼花缭乱气息奄奄C. 呕心沥血一筹莫展自食其果融会贯通D. 专心至志走投无路不卑不亢休戚相关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诸葛亮舌战群儒,显示了他卓越的口才和广博的学识,不愧为一代名相。
B. 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超过了90分。
C. 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D. 文艺创作要勇于突破旧框框,才能提高质量,繁荣创作。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当时,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贵人,他们都是在这种清幽的境界里度过每一个夏天的。
②而且,一到夏天,这个城市好像完全属于苏州人。
③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④所以,苏州园林不可能十全十美,完美无缺。
⑤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没有不受到苏州园林影响的。
A. ②①③⑤④B. ③①②⑤④C. ①③⑤②④D. ③⑤①②④5.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呼——呼——”风声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仿佛要把整个山谷都掀翻过来。
B. 看到画上的“双喜临门”,我立刻想到了《西厢记》中“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的情景。
C. 母亲说:“你这样做,就是对我最大的关心,也是对我最大的爱护。
”D. 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幽默风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9月高二语文月考试题(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生死交锋吕啸天北方八月的这天夜里,突然下起了一场鹅毛大雪。
汉军驻扎的秃柳营几乎被大雪所覆盖。
锋利的长枪枪头挂满了雪花,在夜中发出炫目的青光,有些刺眼。
骠骑将军霍去病帐下亲兵魏中悄悄地溜出营门,朝匈奴军驻扎的狼子山狂奔而去。
这个时候,匈奴军元帅呼韩武扬正在帐中喝酒。
他一人喝掉了两瓶烈性的胡冰烧,烈酒烧红了他的双眼,但没有驱散他心中的郁闷。
开春之后,他受单于之命,率二十万大军,从西城长驱而入,占领了河西,打通了入侵汉朝的一条重要的也是唯一的通道。
汉军派出两路人马反击匈奴。
前锋八万人马由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后路军五万人马由征西大将军卫青统领。
霍去病率领的前锋八万人马在离河西匈奴军三四十里外的单旗镇扎营。
呼韩武扬这时才相信汉军的前锋统帅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这位要统兵入侵汉朝、二十余年征战沙场的胡将,兴奋得连呼:今夜就去劫营,杀霍去病一个人仰马翻!呼韩武扬派前锋呼韩元率五万人马连夜突袭汉军。
半夜时分,一脸血污的呼韩元狼狈不堪地逃了回来,说:汉军早有准备,偷袭不成,反而折损了一万人马。
呼韩武扬暗暗惊讶:没想到霍去病年纪轻轻,竟是这样的统兵奇才!在接下来的交锋中,霍去病采用派出小股军队扰乱敌军,敌军追击再用伏兵消灭的办法,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
匈奴军士气低落,呼韩武扬率兵退驻漠北。
霍去病率兵追击,在漠北匈奴军三十里外的秃柳营扎营。
两军形成对峙局面。
霍去病在等卫青的后路军前来支援,两军会合后,再一举出击,将匈奴军赶出边塞。
匈奴军二十万人马经过几番厮杀,已经折损了近三万人马,寸土未得。
而且对手还是一个年轻的小将和他率领的仅八万人马。
呼韩武扬觉得作为匈奴最骁勇的大将,这是他统兵征战以来遭受的最致命的重创,也是他生命中的奇耻大辱。
呼韩式扬开启第二瓶胡冰烧酒时,声称有重要情报献给元帅以换取千两黄金赏赐的魏中被带进了帐中。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箴言(zhēn)蹉跎(cuō)拈轻怕重(niān)B. 蹊跷(qī)缱绻(quǎn)踯躅(zhí)锲而不舍(qiè)C. 徜徉(cháng)龃龉(jǔ)旖旎(yǐ)缱绻(qiǎn)D. 恣睢(zì)缱绻(qiǎn)蹉跎(cuō)锲而不舍(qiè)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公司加强了安全管理。
D.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总是喜欢夸夸其谈,对工作却漫不经心。
B. 面对困难,他总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C.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D. 他虽然学识渊博,但总是妄自菲薄。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从不马虎。
B.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不听别人的意见。
C. 他总是喜欢夸夸其谈,对工作却漫不经心。
D. 他虽然学识渊博,但总是妄自菲薄。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从不马虎。
B.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不听别人的意见。
C. 他总是喜欢夸夸其谈,对工作却漫不经心。
D. 他虽然学识渊博,但总是妄自菲薄。
答案:C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从不马虎。
B.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不听别人的意见。
C. 他总是喜欢夸夸其谈,对工作却漫不经心。
D. 他虽然学识渊博,但总是妄自菲薄。
答案:B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从不马虎。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武鸣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级“贵百河—武鸣高中”10月高二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说到书法,你一定不陌生,它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读书人都是书法的创作者,他们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字如其人”说的不是人的外表,而是性情、修养、审美这些无形的东西,其中性情又是最主要的。
所谓性情,性是个性,情是情绪。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有一本用草书写的理论著作《书谱》,他在书中提出,书法艺术本质上就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也就是说,书法作品是用来传达一个人的个性和情绪的,这才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每个人的书写笔迹都是有个性的,所以才会有“笔迹学”这个学科。
语文老师批改作文,只看笔迹,就差不多猜出是谁写的。
字的个性背后,是人的个性,艺术风格是作者个性的流露。
欧阳修曾经评价颜真卿的楷书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个性通常是比较长期的、恒定的,情绪则跟某个当下的时刻有关。
情绪的出现,往往都是基于某个机缘、某件事,是外在的条件激发了人的情绪。
在情绪影响之下,书写往往会跟常态有所不同。
比如王羲之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与大家一起欢聚在兰亭,品酒吟诗。
在这种氛围里,王羲之兴致极高,心手双畅,写出书法名篇《兰亭集序》。
性情对书法艺术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构成了书法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维——书法的灵魂。
字写得中规中矩,符合法则,只是基础。
明代流行的台阁体,其笔法与字法都符合法则,却不被书法界推崇,甚至常常被批评。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
《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
”这是符合事实的。
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
《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唯仁者能之。
”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
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
《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
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
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二: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
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
”(《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见得思义。
”(《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
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讲仁,又讲义,但据《论语》所载,孔子未尝以仁义相连并举。
语文高二月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二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桎梏(gù)踯躅(zhí)B. 筵席(yán)旌旗(jīng)蹉跎(cuō)C. 徜徉(cháng)蹂躏(lìn)缱绻(quǎn)D. 氤氲(yīn)翩跹(xiān)囹圄(líng)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C. 由于天气恶劣,我们不得不推迟了出发时间。
D.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值得一读。
答案:C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不足以沾沾自喜。
B. 他因为迟到,所以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D.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值得一读。
答案:A4-10题略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4-10题略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文言文材料略)1. 文中“之”字的用法有几种?请分别说明。
2. “君子不器”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3. 请解释文中“道”的含义。
4-5题略四、作文(共30分)请以“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级二部高二12月份月考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清代的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里有这么一则记载: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欣然至。
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
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
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
汪伦故意把深十里的桃花潭说成“十里桃花”,把姓万的主人开的酒店说成是“万家酒店”,终于迎来了李白。
他这样做,到底是求贤若渴还是沽名钓誉且不论,其巧妙运用同一律的做法则不能不让人赞叹,怪不得李白听了后也“大笑”不已并赠诗予他了。
作为逻辑基本规律之一的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性。
也就是说,在推理或论证某一思想的时候,前面的推理或论证中该思想出现时是什么时间、什么关系、哪个对象,后面推理或论证时也要是这一时间、这一关系和这一对象。
这三个要素中有任何一个不同一,都会违反同一律。
比如下面这句话:唐代以后,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转韵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等。
一般来讲,时间、关系和对象都可以通过概念或判断表现出来。
所以,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保持时间、关系和对象的同一性就是保持概念和判断的同一性。
这也是同一律的基本要求。
保持概念的同一性就是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概念都要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性,即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具有确定性。
这主要是因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极为丰富的,如果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前面用的是某概念的这一内涵或外延,而后面用的则是该概念的另一内涵或外延,那么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不确定的。
这就违反了同一律,必然造成思维的混乱。
保持判断的同一性就是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判断都要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性,即每一个判断的内容都要具有确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第Ⅰ卷(共42分)一、(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俳.优绯.红痱.子匪.来贸丝B.殉.葬咨询.徇.私洵.美且异C.怠.慢怡.然贻.笑革灭殆.尽D.嬴.秦蜾蠃.羸.弱不论输赢.2.下列各项词语中,书写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洵美且异其黄而殒体无咎言与子同仇B.及尔偕老载笑载言搔首踟踌静女其殊C.所向披靡夙兴夜寐信誓旦旦美人之怡D.言笑晏晏驰聘千里幽昧险隘涵淡澎湃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枝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杨志一心想做官,“博得个封妻荫子,”结果是赔尽小心,依然落得一场空。
C.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现专指黄金。
D.鲁迅先生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自己的写照。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然力足以至__,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__,可以无悔__,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__。
A.矣也矣也 B.焉者矣也C.之者也矣 D.之也也矣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尽尺寸之地B.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①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②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D.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②自我徂.尔,三岁食贫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得当的一项是A.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B.十六大胜利召开的消息传来,人们无不弹冠相庆....,兴奋异常。
C.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步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D.局长是个只问“上情”不顾“下情”的官僚,三人成虎....的事情经常在他身边发生。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任何物种的分布都有其固有的疆域,然而人类的活动却可以轻易地将物种带离其亿万年囿禁的家园。
人们用凤眼莲(水葫芦)饲喂牲畜,用互花米草保滩改土……正当人们自以为得计的时候,大自然的报复也开始了;凤眼莲霸占并糟蹋了美丽的八百里滇池,互花米草像疯了似地吞噬着海滩堤岸以及其间的一切生物。
于是,人们开始警醒:我们遭遇到了生物入侵!造成以上生物入侵的原因是人们“引狼入室”。
因为这些入侵的物种,是人们出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等目的有意引进的,到最后却无法控制,以致泛滥成灾。
伴随人类活动而进行的生物“偷渡”也是造成生物入侵的重要原因。
世界不同地区之间越来越频繁的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全球“旅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许多生物伴随着人类活动漂洋过海,到其他地方落地生根,其中一些物种泛滥成灾,成为“入侵者”。
此外,生物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也可能进入异地,成为“入侵者”。
生物入侵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原产于南美洲曾作为花卉引入我国并一度作为猪饲料推广的凤眼莲现已遍布八百里滇池,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
有的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原产中美洲的微甘菊入侵深圳内伶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致使岛上4000多亩乔灌木丛林被微甘菊所覆盖,大量树木枯死,猕猴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另外,生物入侵还会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
近年来,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逐年增加;飞机草、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等肆意蔓延,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据专家估算,我国每年因入侵生物所造成的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占粮食产量的10%---15%,棉花产量的15%---20%,水果蔬菜的20%---30%。
外来入侵物种有时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作为马草料由侵华日军从日本带入我国的豚草,现已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其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症的主要病原物,可导致“枯草热”症。
外来生物一旦入侵成功,很难彻底根除,而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防治代价又极为巨大。
如何狙击生物入侵,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7.下列有关生物入侵危害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生物入侵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
B.生物入侵会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C.生物入侵会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
D.生物入侵会导致“枯草热”症等疾病的蔓延,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
8.依据文意,下列属于人们“引狼入室”的行为所造成的恶果的一项是①“植物杀手”豚草疯狂侵袭南昌;②水葫芦淤塞河道,挤占黄浦江;③松村线虫侵吞江苏松属植物;④互花米草肆虐,崇明岛不再是鸟类天堂;⑤美国白蛾威胁天津大树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⑤9.综观全文,下列对“生物入侵”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生物入侵是指生物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由原生存地进入其他地区并对当地造成生态灾难或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B.生物入侵是指生物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从自然分布区进入其他地区并对当地造成生态灾难或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C.生物入侵是指生物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由原生存地进入新生态环境并对新生态环境中的其他物种造成严重威胁的现象。
D.生物入侵是指生物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从自然分布区进入新生态环境并导致新生态环境生态灾害频繁爆发的现象。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来生物既能丰富我们的生物物种,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危害。
B.世界不同地区之间越来越频繁的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大大增加了生物入侵的机率。
C.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和危害,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根本问题。
D.人类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彻底狙击生物入侵。
三.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今海南儋州)北归,卜居阳羡(今江苏宜兴)。
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
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坡倾囊仅能偿之。
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
”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
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
而吾之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
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竞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还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相与:辅助(他)B.遂举以售诸.人诸:“之于”的合音。
C.吾今日迁徙..来此迁徙:迁移,搬迁。
D.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游:交游,交往。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遂与.邵推扉而入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①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②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①坡因.再三慰抚②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D.①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②而陋者乃.以斧考击而求之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诗多用“赋”“比”“兴”的手法,因而又有“诗六义”的说法。
B.先秦时代的散文分为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主要有《论语》、《孟子》等,历史散文主要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C.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运动一扫六朝骈俪文的浮华文风,使古代散文创作走上了健康之路,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散文作家,后人把韩、柳、“三苏”、范仲淹、王安石和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D.屈原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楚辞体”又称“骚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是多用“兮”字。
14.本文表现了东坡的哪些美德?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理解同情别人 B.为人疏财仗义C.为官清正廉明 D.关心民生疾苦第Ⅱ卷(共108分)四、(20分)15、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①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⑴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①②⑵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答: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分)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破灭之道也。
(《六国论》)⑵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游褒禅山记》)⑶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⑷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卫风·氓》)⑸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说怿女美。
(《诗经·邶风·静女》)⑹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诗经·秦风·无衣》)五、(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刘贤冰①很久没有回家乡了。
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
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那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
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病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