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专题复习——健康地生活
人教版生物中考教材梳理 健康地生活课件

3.免疫的功能
防备功能:抵抗 抗原 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 死亡 和损伤的细胞。
免疫监视:监视、辨认和清除体内产生的 特殊 细胞(如肿瘤细胞)。
4.计划免疫
概念:根据某些传染病的产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 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
有 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
举例:接种 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接种 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
B.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
C.可随便使用OTC类药品 D.使用前阅读药品说明书
2.(202X青海)某种药物的包装上有OTC标识,以下是说明书的部分内容。据此可判断该 药( C)
A.适应各种发热、头痛症状 B.温开水冲服,一次20 g C.该药现已过期 D.是处方药,由执业药师指点购买和使用
3.(202X昆明)小明同学为参加夏令营准备了一个旅行小药箱,药物清单中,只能外用的 是( B ) A.黄连素 B.免洗手消毒凝胶 C.阿司匹林 D.莲花清瘟胶囊 4.(202X鸡西)有关急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A.意外伤害动脉出血时,应在远心端止血 B.生活中急需医疗救护时,拨打120 C.火灾现场自救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为急救车让行,搭建生命通道
2.免疫的功能
功能
防备 感染 自身 稳定 免疫 监视
功能正常
功能特殊
过强
过弱
防止病原体或异物的侵入
过敏反应
免疫缺陷综合征
清除衰老、死亡和损伤细
胞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辨认和清除体内产生的特
殊细胞,如肿瘤细胞
肿瘤形成
考点3-1 安全用药与急救 1.(202X鸡西)正确的用药方法是 ( D ) A.买贵药和进口药疗效更好
最新人教版中考生物同步知识点复习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1)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3)特点: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如患流感的病人、狂犬等。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蚊子、老鼠等)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扑杀、处死、焚烧病禽等。
(2)切断传播途径:清洁消毒场所、洗手,杀灭蚊蝇媒介等。
(3)保护易感人群:注射疫苗、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等。
4.常见传染病:甲型肝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手足口病等。
免疫与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如胸腺、淋巴结和脾)和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
2.两种免疫类型的区别: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对象针对多种病原体针对某一病原体或抗原特点非专一性专一性来源生来就有后天逐渐形成举例白细胞吞噬多种病菌得过麻疹或注射过麻疹疫苗的人不再患麻疹3.免疫的三大功能:(1)防御保护: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2)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3)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4.抗体与抗原:(1)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2)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3)关系:抗体与抗原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5.计划免疫:(1)概念: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 ,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人教版】生物初二《健康地生活》中考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初二《健康地生活》中考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
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
所以题干中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移植的器官被排斥和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都属于免疫的功能,而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不属于免疫的功能。
故选D。
【点睛】人体的免疫功能指的是: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防御是指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
2.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A.杀菌B.接种疫苗C.对传染病人进行集中治疗D.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答案】B【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疾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详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人教版中考生物专项复习- 健康地生活

健康地生活【命题趋势】对传染病预防措施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涉及面较广,有一定的综合性。
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概念特征的认识,多以选择、解答形式出题,有一定的综合性。
近年来我国的心血管疾病、艾滋病等呈现出极为严峻的形势,发病人数大量增加,艾滋病问题已引起我国政府及社会多方面的重视,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对心血管疾病、艾滋病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相关报道,本章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不多,却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安全用药的尝试部分,主要考查如何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读用药说明,学会安全用药,以及简单的急救常识。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在中考的考察中可结合自身的感受,联系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的办法。
【重要考向】一.传染病和免疫二.用药与急救三.了解自己,增进健康传染病和免疫知识讲解(一)传染病: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如蛔虫病(寄生虫性传染病)、肺结核(细菌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传染病)等。
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
(二)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
(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能流行,必须同时具备这三点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3、易感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注:注意区分病原体和传染源!)(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患者、封锁疫区、给生病的人打针吃药、让生病的人在家休养、对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行焚毁、掩埋处理等;2、切断传播途径:如喷洒消毒液、自来水消毒、杀灭蚊虫、搞好个人卫生、流感流行时带口罩出门等;3、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
(五)人体的三道防线1、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对人体来说,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异种动物的血清、异型红细胞、异体组织等都可以是抗原。
2020年人教版中考生物必背知识专题10 健康地生活附答案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由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如: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在发病初期。
1、传染病的主要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疾病的人群在以上三个基本环节中,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会流行。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4、常见的传染病包括病毒性传染病(肝炎)、细菌性传染病(肺结核)、寄生虫传染病(蛔虫病)。
5、病毒性传染病:艾滋病(AIDS)主要的三种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病原体为: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传播。
6、细菌性传染病: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性传播。
7、人体免疫的功能为:自我稳定、防御功能、免疫监视。
8、人体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为皮肤、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阻挡、杀死和清扫病原体;第二道防线为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白细胞)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为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脾脏、淋巴结等)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前两道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为特异性免疫。
9、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为疫苗,在免疫学上,疫苗称为抗原。
10、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叫做计划免疫。
11、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钟简便易行手段,对于保护儿童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重要意义。
12、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
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13、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中考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健康地生活》中考知识点一、选择题1.某医院接收一位“非典”病人后,及时隔离并立即开始治疗,这一过程属于() 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人群C.切断传播途径D.以上三者都是【答案】A【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详解】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隔离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控制传染源。
故选A。
2.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说法是()A.偶尔喝醉酒不防碍身体健康B.油炸食品好吃,可以多吃C.高蛋白食品营养丰富,吃得越多越好D.不吸烟,远离毒品【答案】D【解析】【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据此解答。
【详解】现代入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不吃油炸食品等。
高蛋白食品虽然营养丰富,但并非吃得越多越好,要合理膳食,可见,D属于健康生活方式。
【点睛】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措施,骨髓的捐献者称为供体,接受供体骨髓的病人称为受体,受体做完移植手术后要在无菌隔离区度过一段时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移植的供体骨髓对受体来说相当于抗原B.移植手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C.移植手术后,受体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D.目前预防白血病最简便易行的手段是注射疫苗【答案】D【解析】由于不同的人体之间抗原决定簇不同,所以输入患者体内的异体骨髓相当于抗原物质,A 正确;移植手术后造成排斥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移植手术后的排斥反应,克服方法是通过药物抑制排异反应,然后待它们慢慢嵌合,C正确;白血病又称血癌,病人产生大量的异常白细胞,而正常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产生量减少。
【人教版】生物初二《健康地生活》中考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初二《健康地生活》中考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病原体起抗原作用B.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C.该淋巴细胞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D.接种疫苗就是注射抗体,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图中有免疫细胞、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详解】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所以图中的病原体起抗原作用,故A正确;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具有选择性,故B正确;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因此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故C正确;疫苗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防线的是()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皮肤的屏障作用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组成功能免疫类型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特异性免疫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C.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是药物直接杀死病原体,不是人体防线,符合题意。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某同学体验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抗体,遵照医嘱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和采取的预防措施分别属于()A.抗原、控制传染源B.抗体、控制传染源C.抗体、保护易感人群D.抗原、保护易感人群【答案】D【解析】【分析】抗体: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抗体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给某同学注射的乙肝疫苗,进入某同学体内后可以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因此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属于抗原;该抗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作用,可以有效避免乙肝病毒的感染,因此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者。
故选D。
2.下列传染病与其病原体的配对正确的是()A.肺结核与结核病毒B.血吸虫病与钉螺C.足癣与细菌D.天花与天花病毒【答案】D【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详解】A.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故A错误。
B.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引起的传染病,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血吸虫,钉螺属于传播途径,故B错误。
C.足癣是真菌寄生引起的传染病,足癣的病原体是真菌而不是细菌,故C错误。
D.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天花的病原体是天花病毒,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
3.免疫是人体的一种机能,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注射牛痘预防天花B.泪液中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C.皮肤具有保护作用D.白细胞(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答案】A【解析】【分析】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特异性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专题复习健康地生活(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下列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题栏内。
每小题2分,共50分。
)1.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人们对生育质量越来越关心。
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子宫中完成的B. 胎儿直接从母体血液中获取氧气和养料C. 婴儿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D.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2.下列生理现象不属于人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A. 女孩乳房增大B. 男孩生有睾丸C. 女孩出现月经D. 男孩生长胡须3.青春期最早明显的变化是生殖系统的迅速发育,与此关系最密切的是()。
A. 胰岛素的作用B. 性激素的作用C.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D. 生长激素的作用4.下列关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得把自身的变化向老师或家长吐露B.月经期间为了避免着凉生病,不得进行户外运动C.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是不正常的,应尽量控制D.男女同学相处时,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建立真正的友谊5.以下关于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B.禁止近亲结婚有利于减少人类遗传病的发生C.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和男孩分别出现月经和遗精是正常生理现象D.人的胎儿发育所需的营养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的6.通过两年来的《生物学》学习,你对一些常见疾病一定有所了解,下列疾病中都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
A. 流行性感冒,缺铁性贫血B. 蛔虫病,疟疾C. 乙型肝炎,肢端肥大症D. 夜盲症,肺结核7.预防蛔虫等消化道传染病应采取的重点措施是()。
A. 控制传染源B. 切断传播途径C. 保护易感人群D. 消灭传染源8.来宾市中小学广泛开展大课间活动,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了免疫力。
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此举属于()。
A. 保护易感人群B. 切断传播途径C. 控制传染源D. 计划免疫9.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春天是高发季节,要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诊,并采取隔离措施。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保持室内通风是切断传播途径B. 采取隔离措施是控制传染源C. 麻疹病毒属于抗原D. 麻疹疫苗属于抗体10.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一道防线的是()。
A. 人体内的杀菌物质B.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C. 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D. 皮肤和黏膜11.对下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B.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D.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12.下列关于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它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后天性免疫B. 它是保护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 它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先天性免疫D. 它是保护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13.近来,“狗患”问题日益突出,据东营市卫生局统计,我市2014年1~2月犬致伤1853人。
如果不幸被疯狗咬伤,应及时就医并注射抗狂犬病血清。
所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A. 抗体;切断传播途径B. 抗原;切断传播途径C. 抗体;保护易感人群D. 抗原;保护易感人群14.下列关于“现代文明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B.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现代文明病”的发生和发展C.“现代文明病”都是中老年时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D.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降低“现代文明病”的发生率15.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常被称为“现代文明病”。
下列疾病中不属于“现代文明疾病”的是()。
A. 恶性肿瘤B. 脑血管疾病C. 流行性感冒D. 心血管疾病16.我国政府启动的“酱油补铁工程”是继食盐加碘后实施的又一项全民营养工程,“补铁”和“加碘”分别可以预防()。
A. 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大B. 夜盲症、坏血病C. 脚气病、佝偻病D. 呆小症、肢端肥大症15.2018年,“世界艾滋病日”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A. 握手、拥抱B. 静脉注射毒品C. 蚊虫叮咬D. 共进晚餐18.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每年导致死亡人数约80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于传染源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D.艾滋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只能以预防为主19.青春期是人生中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
下列有关青春期的健康生活方式,不合理的是()。
A. 均衡膳食,注意营养搭配B. 劳逸结合,科学安排时间C. 积极锻炼,增强身体素质D. 大声喊叫,促进声带发育20.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是()。
A. 通宵玩电游B. 把可乐当白开水喝C. 常吃油炸食品D. 心情抑郁时,向亲人和知心朋友诉说21.健康问题,人人关心,而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
以下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B. 遇到挫折后,用烟酒解除烦恼C. 喜欢吃烧烤,不喜欢吃蔬菜D. 为了考出好成绩,考试前熬夜到凌晨22.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①每天坚持运动②学习废寝忘食,通宵达旦③不抽烟、不酗酒,拒绝毒品④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吃高脂肪和高糖食物⑤在外用餐时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⑥挑选有包装的食品时,关注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包装是否完好无损⑦容易激动,脾气暴躁⑧远离地沟油,不吃没有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店或小摊加工的食品A. ①③④⑥⑧B. ②⑤⑦C. ①②③④⑦D. ①②③④⑤⑥⑧23.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B. 中药和西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C. 运动员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D. 进口药物比国产药的疗效更好、更安全24.健康备受人们关注,下列关于安全用药及急救的有关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A.处方药标识为OTC,非处方药标识为RxB.患流感时只要服用抗生素即可治愈C.进行人工呼吸时一般每分钟吹气80次左右D.若意外导致动脉出血,可立即用止血带在近心端压迫止血25.某同学在一次运动会上摔倒,导致前臂骨折,对其进行急救时不需要()。
A. 拨打120B. 联系家长,告知病情C. 尽快到医院就诊D. 进行胸外心脏挤压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相应位置,共50分。
)1.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等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我国感染该菌的人数比例很高。
幽门螺杆菌主要是经口腔进入人体。
专家建议,改变用餐方式,如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等,可降低该菌的感染率。
(5分)(1)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的____(选填:传染源/病原体)。
(1分)(2)幽门螺杆菌能在强酸性的胃液中生存和繁殖,这体现了它对环境的一种____(选填:适应/影响)。
(3)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其细胞中无成形的____。
它能被抗生素杀死或抑制吗?_____。
(2分)(4)为预防感染幽门螺杆菌,请你写出一条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_____.(1分)2.病毒性感冒和艾滋病的病原体都是病毒,请分析回答问题。
(4分)(1)病毒性感冒和艾滋病分别是由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两种疾病都属于_____(填“传染病”或“非传染病”)。
(1分)(2)注射流感疫苗可提高易感人群对病毒性感冒的抵抗能力。
该免疫过程属于的免疫类型是_____(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1分)(3)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血液传播、_____和母婴传播。
(1分)(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预防疾病,保持身心健康。
请写出一条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
____(1分)3. 请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6分)材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些古老的谚语,反映了生物的遗传现象,小明是个帅气的小男孩,他对自己的生命历程充满了好奇!请结合图帮小明分析一下:(1)图中过程①发生的部位是睾丸,过程③发生的部位是____(填“子宫”或“输卵管”)。
(1分)(2)甲、乙两类受精卵发育为小明的是____。
(1分)(3)小明刚出生时,医院就给他接种了卡介苗,使他体内产生了抵抗结核杆菌的特殊蛋白质,即这样做是为了发挥机体的____性免疫的作用。
从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看,这属于____。
(3分)(4)小明今年5岁了,大家都说他长得像妈妈,从遗传和变异角度看,这是____现象。
(1分)4. 2010年,英国媒体报道: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细菌NDM-1。
这种细菌会通过皮肤和器官接触感染,经研究表明,由于人们滥用抗生素,普通细菌发生变异,产生了具有超强抗药性的超级细菌。
请据材料回答:(4分)(1)超级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显著的差异是前者没有____。
(1分)(2)超级细菌传播的途径是____。
(1分)(3)超级细菌是由普通细菌变异而来,说明普通细菌内的____发生了改变。
(1分)(4)由上述材料可知,在安全用药方面我们应该做到____。
(1分)5. 牛肺结核病是极易在奶牛间传播的传染病,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将老鼠的某种基因转移到奶牛体内,使奶牛能抵抗低水平结核杆菌的感染,请回答相关问题:(8分)(1)传染病具有____等特点。
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牛肺结核病属于____传染病。
(2分)(2)与牛细胞相比,牛肺结核病原体的结构特点是____。
该病原体通过____的方式繁殖。
(2分)(3)基因是指____,奶牛能抵抗低水平结核杆菌的感染,说明该基因所蕴含的遗传信息能够在奶牛体内____。
(2分)(4)上述过程中所用到的生物技术属于____,请再列举两项该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____。
(2分)6.2013年3月我国报道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到2014年4月22日我国共确诊421例,病死率最高时达以上。
2014年5月7日我国首先发现了与H7N9禽流感严重程度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血浆血管紧张素,为早期判断病情、进行干预提供了依据。
(5分)(1)H7N9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寄生在禽类和人等动物的活细胞中。
动物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____。
(1分)(2)临床上常给危重病人点滴葡萄糖和吸氧,用细胞学的知识解释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需要____。
(1分)(3)对患者检查采血时,针刺破皮肤,病人会感觉到疼痛。
如图所示,痛觉形成的神经传导途径是____。
(用箭头和图中代码表示)(1分)(4)在禽流感流行的高峰期,市场上买卖禽类的交易基本停止,人们进入市场后,看到写着“禽类区”的标牌也会绕道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