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八上)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及答案详解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惨白___________ 惩罚___________ 诧异___________ 祈祷___________ 懊悔___________ 钥匙___________答案:cǎn|chéng|chà|qí|ào|yào shi解析:分析:“惨”注意声母,平舌音;“钥匙”多音字,“钥匙”中读yào,“锁钥”中读yùe;“汤匙”中读chí。
“钥匙”中读shi。
“惩”读二声。
“祈”读二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常用汉字的认读和拼音的正确书写,平时应多读、多记,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多音字。
2.给注拼音的填上汉字。
duó___________步wǎn___________转ào___________悔tān___________痪kuàng___________课kuàng___________产答案:踱|婉|懊|瘫|旷|矿解析:分析:“懊悔”和“瘫痪”都是形旁相同的词语;注意区分“旷课”和“矿产”。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理解词语含义,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平时应多读、多记。
3.下面的句子,每一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炼。
改为改为答案:宛→婉|炼→练(2)祈导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掺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改为改为答案:导→祷|掺→惨解析:分析:注意区分(1)“婉转”和“宛如”;“操练”和“锻炼”;(2)“祈祷”和“领导”;“惨白”和“掺和(huo)”。
点评:本题考查改正错别字,即字形,理解词语含义,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平时应多读、多记。
4.下面每一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苏教版

【课时速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祈祷.(dǎo)诧.异(chà)喧.闹(xiān)徒.弟(tú)B.晴朗.(lǎnɡ)督.学(dū)戒.尺(jiè)气氛.(fèn)C.严.肃(yuán)郝.叟(hǎo)忧.愁(yōu)责.备(zé)D.耐.心(nài)磨损.(sǔn)收操.(cāo)可怜.(lián)【解析】选D。
A项中“喧”应读xuān;B项中“氛”应读fēn;C项中“严”应读yán。
2.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________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2)画眉在树林边________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3)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________的气氛。
(4)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_________,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A.何况委婉严厉奇怪B.况且委婉严肃奇怪C.况且宛转严肃诧异D.何况宛转严厉诧异【解析】选C。
本题考查同义词辨析。
“何况”用于疑问语气,“况且”用于陈述语气。
“委婉”,(言辞、声音等)婉转。
“宛转”形容(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严厉”不能形容气氛。
“诧异”的程度较深。
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即可。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答案:(1)比喻(2)比喻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2)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3)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4)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一、学习目标1.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2.反复诵读,理解相关语句的深刻含义。
二、学习重难点3.反复诵读,理解作品所反映的重大主题。
4.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自学交流1、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2、反复朗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3、下面几句话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请说说你的理解。
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⑵.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⑶.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4.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四、展示点评五、当堂检测阅读老舍《为汉语忧心》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为汉语忧心①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②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
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③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④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
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隧道。
⑤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
精 《最后一课》同步检测(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面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晴朗宛转操炼征发B.喧闹领结板凳穿带C.懊恼惩罚诫尺糊涂D.监狱字帖祈祷行李2.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各是什么?(1)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2)“……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3)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3.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B.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C.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D.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4.文章以第_____________人称展开,以_______________为线索来构筑全文,小弗郎士在文中还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5.《最后一课》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作家。
1870—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儿,静一点儿……”我本来打算趁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秋语文八上第7课《最后一课》精品课件.

有较强的意志力
有较强的自尊心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 能学法语了!……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 忘了我挨的戒尺。”
这段话属于什么描写? 表现了小弗朗士什么思想感情?
• 属心理描写。 1. 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愤怒; 2. 对不能再学习法语的痛苦; 3. 对过去逃学的懊悔; 4. 对老师和课本的依恋。
问题探讨
4、下面几段心理描写分别表现了小弗郎士怎 样的思想感情? (1)“我这些课本,语法啦……舍不得跟它们 分手了。”
表现了小弗郎士对祖国语言的不舍之情。
(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我都愿意拿出来。
表现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 产生了学好祖国语言的责任感。
(3)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 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表现了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 的悲愤,及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 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表现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 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 大动力。
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刻画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 描写方法?
“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 日子才穿戴。”
最后一课 作者 都德
法国作家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综合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综合练习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惩罚(chéng) 胳膊(gē) 鸟窝(wō)B.征发(fā) 懊悔(ào) 祈祷(dăo)C.宛转(zhuàn) 纵身(zòng) 干脆(chuì)D.皱边(zhòu) 督学(dū) 奴隶(lì)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紫腾宛转操练忠诚责备B.礼服绉边领结磨损口齿C.摇晃督学视查穿戴钓鱼D.晴朗赚钱宁可纵身戒尺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宛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
B.败仗了,征发了,司令部的各种命令了——我也不停步。
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
C.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责备:批评指责。
D.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哽:声气阻塞。
4.依次填人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1)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地说:“快坐好……”(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3)天气那么,那么晴朗!A.柔和暖和温和 B. 暖和柔和温和C.温和暖和柔和D.温和柔和暖和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难道这样就算了吗?C.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D.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6.指出下列破折号的作用(2分)(A.意思转折B.解释说明C.声音继续D.语音间隔)(1)散学了,——你们走吧。
()(2)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3)败仗啦,征兵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
同步练习册8上答案语文

理解与鉴赏(一)1.借以慰藉思乡之情 2.家乡的温暖 3.乡音无改鬓毛衰。 4.花园布局具有家乡的地方色彩。 5.所想:(1)有地方特色的场所和建筑:厂甸、隆福寺、胡同(2)家乡的风俗习俗:过旧历年(3)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枣树; 所做:(1)堆假山(2)种垂柳、养睡莲、植枣树 6.点明题意,表达这位美籍华人对故土的思念,从而突出了中心思想。
拓展与提高(1)祸兮,福之所倚(2)长大了,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就会提高(3)吃苦不一定是坏事(4)吃苦能培养人的坚强意志。
5* 《长征》节选
积累与运用1.mò yè gōu fèn wǎng liàng qiàng hè xià 2.(1)突然;出乎意料。(2)形容悲惨的样子。(3)形容吃惊。(4)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3.能用这些词,并表达流畅即可。 4.略
同步练习册8上答案
1 七律 长征
积累与运用1.逶迤 磅礴 2.(1)万水千山只等闲 (2)三军过后尽开颜 (3)
五岭逶迤腾细浪 (4)金沙水拍云崖暖 3.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⑴寻常,平常⑵欢悦 5.蜿蜒曲折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庞大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小小的泥丸在流动。
6* 枣核
积累与运用1.qiāo yīn yān ào tiáo yún chèn 2.“悬”改为“玄” “惨改为“残” “急”改为“及” “茶”改为“荼” “焉”改为“嫣” “概”改为“慨” “尔”改为“而” “励”改为“厉” “记”改为“计” 3.(1)蹊跷 (2)殷切 (3)嫣红 (4)留意 (5)劈头 4.示例:我想戈壁滩,想塔克拉玛干沙漠。只要一看到山,我就想天山。近来,我老是想建设兵团的那段生活。5.B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及阅读题答案课后作业题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及阅读题答案课后作业题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及阅读题答案课后作业题一、基础部份1.以下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宛转(wǎn)钥匙(yuè)后悔(ào)B.梗咽(yàn)肃静(sù)祈祷(qí)C.踱步(duó)锯子(jù)郝叟(hǎo)D.惊讶(chà)糊涂(tǔ)赚钱(qiàn)2.以下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手势溜水铁杆杠子B.奴隶钓鱼忠诚干脆C.纪念塞进坐位缺课D.皱边代价口齿晴朗3.选词填空。
(1)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__________(A.喧闹B.喧闹C.喧哗)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2)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贯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咱们一样__________(A.安静B.安静C.肃静)。
4.以下说法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文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文体是小说。
B.本文描述的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时期,在内容上着重写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和祖国语言的深深的爱。
C.文章依照小弗郎士思想情感的转变逐层展开,而主人公却是韩麦尔先生。
D.韩麦尔先生衣饰的不同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语法课完了,咱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咱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漂亮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咱们课桌的铁杆上,就仿佛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可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小孩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仿佛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内心想:“他们该可不能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话唱歌吧!”5.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字帖()强迫()6.那个地址的“我”指__________,用第一人称写显得7.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式?其深刻含义是什么?8.画浪线的句子明白得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句话写出了小弗郎士内心的恐惧,他可怕仇敌损害他喜爱的鸽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一、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赫叟(hǎo sǒu)诧异(chà)哽住(gěng)B.祈祷(qí)懊悔(ào)挟(jiá)C.惩罚(chěng)板凳(dèng)捂(wǔ)D.紫藤(téng)钥匙(yào shi)赚(zhuàn)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祈祷督学 B.思量墙璧C.惨白阻塞 D.戒尺溜冰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
B.《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
D.《最后一课》运用了景物描写表现主题。
四、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
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一)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_______“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________“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________“散学了,——你们走吧。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祈祷()()惨白()哽住()2.在________里填上恰当的标点。
3.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粗词“忽然”表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6.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常见的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延长C.表示意思的递进D.表示语意的转折。
判断下列两句中的破折号是哪种用法。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2)“散学了,——你们走吧。
”()(二)摆渡老人李文忠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
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
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
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
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
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
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
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
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
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
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
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
我和他攀谈起来。
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
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
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
”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
”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
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谈话间,船已到岸。
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
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
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
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
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
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____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____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2.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⑤段中加粗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_______和________的心情。
4.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5.“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
示例:(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外婆和鞋席慕蓉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
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
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
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
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
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
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边没有动静。
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
“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
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
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
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
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
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
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结合短文,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①嚣张:______________②泪眼盈盈:______________2.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第3~7自然段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鞋”是一双怎样的鞋?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这双鞋的句子。
谈谈“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弃这双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有两处描写外婆神态的地方,请你找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我”的心情怎样?请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A二、B三、C四、1.①韩麦尔②动作③韩麦尔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2.①小弗郎士②心理描写③对敌人禁学法语卑劣行为的讽刺、轻蔑、憎恨和反抗,表现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