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人教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一)一、《鲁人曹沫》①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②。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乃献遂邑之地以和(2)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3)曹沫三战所亡地(4)欲倍其约(5)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2、翻译句子。
(1)子将何欲?(2)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3、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二、陈涉世家陈胜王凡六月。
以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帏帐,课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陈胜王凡六月()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轻威()二、选出下列加点的“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B陈王斩之C涉之为王沈沈者D宫门令欲缚之三、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四、翻译句子。
由是无亲陈王者。
五、联系课文《陈涉世家》,说说你对陈涉的看法。
三、垓下之围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陈涉世家》比较阅读三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甲】秦王怫然怒,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2024_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②相与..步于中庭相与:③是.日更定矣是:④上下一.白一:2.选出下列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湖中焉.得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念无与乐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D.相与步于.中庭战于.长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画出西湖空旷简约、雪白静谧的雪夜之景。
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
假如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5)

初中古文阅读练习(九上)九年级上册(—)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约。
失约,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妥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
或认为死,或认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认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
卒皆夜惊慌。
旦日,卒中常常语,皆指目陈胜。
1、对文段的内容归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表达起义的过程,揭穿秦王朝对人民残暴的统治。
B、交代起义的原由,说明陈胜、吴广擅长适应时节、地利、人和举行大事。
C、表达起义的筹备过程,表现陈胜、吴广的斗争信心和政治远见。
D、交代起义的方法,说明陈胜、吴广擅长利用有益条件发动起义。
2、用原词句子填空。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来源因是;直接原由是:。
(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纳的策略是。
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方法有两个,请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4、选出句式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一句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B、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C、书非借不可以读也D、陈胜者.阳城人也。
5、选出加点词意思同样的一项()A、宜多应者功宜为王B、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C、皆指目陈胜卜者知其指意D、之次所旁丛祠中皆次当行6、以下句子朗诵节奏区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7、解说下边加点字词( 1)度已失约(.()(3)为天下唱(.()8、翻译下边句子(1)或认为死,或认为亡。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部编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习题(一) 《前辈勤学》胡澹庵①见杨龟山②,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后于道③有进。
”张无垢④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⑤,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
洎⑥北⑦归,窗下石上,双趺⑧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前辈为学勤苦如此。
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选自《鹤林玉露》)注释:①胡澹庵:北宋官员。
②杨龟山:即杨时,北宋学者,晚年隐居龟山,人称龟山先生。
他四十岁时还“程门立雪”,向大学者程颐求教。
③道:指学问。
④张无垢:即张九成,南宋官员,自号无垢居士,因触犯秦桧而被降职。
⑤昧爽:拂晓,黎明。
⑥洎:到。
⑦北:向北,名词作状语。
⑧趺:脚。
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和“洎北归”的“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不耻下问(《〈论语〉十则》)B.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C.孔子东游(《两小儿辩日》)D.虽乘奔御风(《三峡》)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明而读就:即,连词。
B.然龟山盖少年事盖:大约,表推测。
C.无垢乃晚年乃:是,表判断。
D.辄执书立窗下辄:就,连词。
3.选出对“胡澹庵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的句意理解正确的两项。
()A.是向友人炫耀他读书的用功刻苦。
B.是向友人说明,他学问上的长进是和他两肘三十年没离开过书案有直接关系。
C.是告诉友人,做学问实在太苦了。
D.说明学问上要想有所建树,就必须勤学苦读。
4.本文虽表现的都是勤学苦读,但在描写两人的写法上却不一样。
请联系短文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这几句用了什么写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你知道“程门立雪”的典故吗?它说明了什么?请你再写出两个勤学苦读的典故。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
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
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
自号“东皋⑤子”。
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
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二)山夜调琴[唐]王绩促轸⑥乘明月,抽弦对白云。
从来山水韵⑦,不使俗人闻。
(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
③凫:野鸭。
④莳:移植。
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嘨”句,东皋由此而来。
⑥轸,用轴转动弦线。
促轸,拧紧弦线,使调门更高些。
这里即指弹奏。
⑦山水韵,抒写山水之乐的曲调。
唐吕才《东皋子集序》载王绩“雅善鼓琴,加减旧弄,作《山水操》,为知音者所赏”。
1.根据古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面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以疾罢归(_____)A.完了B.撤销C.免去②终于家(_____)A.指人死B.最后C.终归,到底2.选出下面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A.①以《周易》、《庄》、《老》置床头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①河渚间有仲长子光者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①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②好饮酒D.①自著《五斗先生传》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为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4.联系《野望》,选出对“不使俗人闻”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让刺史等官僚听到,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这些音乐。
B.不让那些“驱犊返”的“牧人”听到,因为他们俗务繁忙,没有时间来听雅乐。
C.作者向往隐居生活,《山水操》这样的乐曲只弹给知音欣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yuè):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牙人:商人。
⑦枻(yì):船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字俱.碧鲜俱:都(2)每岁.春老岁:年飞出轻舠:小船(3)轻舠..(4)无可名.言名:说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无可名.言名.之者谁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猛浪若.奔C.一.泓漾之而或长烟一.空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期(解析:A.说出/命名;B.好像;C.数字“一”/全;D.经过/道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这笋)形状像象牙,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4.选文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读书堂中、仆人捞笋两个场面。
流露出作者对天镜园的喜爱,以及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情。
附参考译文:天镜园的浴凫堂,(有)高耸的槐树,茂密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只见)一泓(湖水)微波荡漾,水清木秀,游鱼飞鸟,还有那水中的藻荇,都像是浮在空中一样。
我在里边读书,绿色满头满脑地向我扑来,在幽静的窗边打开书本,好像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载着)破塘笋(的小船)必定经过这里。
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的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并向园中人叫道:“捞笋!”然后划桨飞一样离开。
园丁划着小舟把笋拾起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同学们在把九年级语文的课内文言文的理论知识复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多做一些文言文阅读训练来练习,从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学懂,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的训练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一)[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⑴度已失期( ) ⑵为天下唱( )⑶陈胜佐之( ) ⑷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野芳发而幽香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B. 既克,公问其故广故数言欲亡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此诚危急存亡之秋D.不以物喜扶苏以数谏故3.翻译下列句子。
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文:4.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乙]5.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补充练习(人教版)一.师旷论学(14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1 [炳烛]把蜡烛点燃。
2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
3 [阳]这里指阳光。
4 [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
5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暮()戏()闻()善()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默而识之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黄线的文言句子 4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4、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答:二。
管鲍之交(18分)……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模拟试题】一. 语言知识及运用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A. 鲍叔终善遇之对待B.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了解C. 知我不遭时也遭受D. 子孙世禄于齐享俸禄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A. 鲍叔知其贤B.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乃设九宾礼于庭C.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C.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赢公辞焉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3例句:公子怪之A. 鲍叔不以我为愚B. 知我不羞小节C. 召忽死之D. 以身下之4. 对下面句子分句间的关系相同的一项是()3①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②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③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④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A. ①②B. ③④C.①③ D. ②④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①管仲既作,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人为镜(14分)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①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
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
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
戊辰,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②,陪葬昭陵。
其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
”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
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
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
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徵没,朕亡一镜矣!”[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②给羽葆鼓吹: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⑴上遣使者问讯( ) ⑵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 )⑶悉辞不受 ( ) ⑷上思徵不已 ( )2.用“/”标出下面句中朗读时的停顿(各一处)。
2郑文贞公魏征寝疾,上遣使者问讯。
3.翻译下列句子4⑴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
⑵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4.唐太宗对魏徵的厚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述。
44.程门立雪(13分)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1),稍长,潜心(2)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3)。
于熙、元之际,河、洛(4)之士翕然(5)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6),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7)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节选自《杨时传》)【注释】(1)属(zhǔ)文:写文章。
属,连缀。
(2)潜心:用心专而深。
(3)绝学:宏伟独到的学术。
(4)河、洛:黄河与洛水,也指这两条河之间的地区。
(5)翕(xì)然:统一或调协的样子。
(6)寝门:内门。
唐白居易《哭诸故人因寄元八诗》:“昨日哭寝门,今日哭寝门,借问所哭谁?无非故交亲。
”(7)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
程门四大弟子之一。
【阅读训练】10.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3(1)河、洛之士翕然师之:(2)德望日重:(3)吾道南矣: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1)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一个“程门立雪”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虚心真诚。
请你用文中的具体文字说明杨时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真诚。
(2)你能再说两个类似的故事吗?4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缇萦救父(11分)齐太仓令淳于公①有罪当刑②,诏狱逮徙系③长安。
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
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④也!”其少女⑤缇萦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
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
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⑥,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⑦。
妾愿没入⑧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除肉刑。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孝文本纪》)【注释】①淳于公:姓淳于,名意,因为担任齐国太仓令,所以又称仓公、太仓公。
②刑:刑罚。
这里指受肉刑。
③狱:狱官。
逮:逮捕。
系:囚禁。
④缓急:偏义复词,指紧急情况。
⑤少女:小女儿。
⑥属:连接。
指被割断的肢体再接起来。
⑦其道无由:指无法走向改过自新的道路。
⑧没入:指被收进官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①缇萦伤父之言( ) ②齐中称其廉平( ) ③今坐法当刑(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4(l)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2)于是少女堤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3,.从文中可看出堤萦是怎样的一个人?原文中最能体现堤萦孝心的一句话是什么?46.唐太宗论止盗(15分)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①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②焉。
[注释]①[哂(shěn)]微笑。
②[野宿]在郊外露宿。
一、解释下列加粗的字41.请重法以禁之2.民之所以为盗者3.故不暇顾廉耻耳4.安用重法邪二、翻译下列句子61.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
2.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1.对于如何“止盗”,大臣的观点是:()“上”的看法是:(),理由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2.“海内生平”是你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的:()“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你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的:()。
7.帝置酒雒阳南宫(16分)帝①置酒雒阳南宫,上②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
填④国家,抚百姓,给饷馈⑤,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兵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⑥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
”群丞说服。
注释:①帝:指汉高祖刘邦。
②上:尊指刘邦。
③子房:张良字子房。
刘邦的谋士。
④填:通“镇”。
⑤饷馈:军饷。
⑥范增:项羽的谋士。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3A、帝置酒雒阳南宫置:安置,安排B、因以与之与:赐予C、连兵百万之众连:关连D、此所以为我禽也禽:同“擒”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①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3、仔细阅读并思考文中的对话,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
4①刘邦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②项羽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4、文中刘邦在对话中用了三个“吾不如”,这说明了刘邦的一个什么特点?请你对这一点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