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

合集下载

《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和跋

《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和跋

2023/5/11
《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和跋
19
第一版序言
尽管资产阶级及其他剥削阶级竭力反对科学的政治 经济学研究,但是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作用 却是他们无法扭转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 级与资本主义矛盾斗争的发展反映出“现在的社会不 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 化过程中的有机体。”(Ⅰ10-13)
2023/5/11
《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和跋
4
《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和跋
在学习《资本论》之前,需要对《资本论》的历 史背景、写作过程、理论地位、理论结构等作出全面 的了解。关于这些内容,《〈资本论〉导读》中作了 详细的介绍,可以阅读该部著作进行学习。在这里, 我们主要就《资本论》第1卷“第一版序言”、“第二 版跋”及其他版序言中的重要思想进行介绍。
2023/5/11
《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和跋
14
第一版序言
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们在利用经济规律上的主观能 动性
经济规律是经济过程中内在的、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必然趋势,是经济本质的实现方式,它的根本特点就是 客观性。但是在客观的经济规律面前,人们并非只能听天由 命,人们可以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确定自己的目的,并能动 地利用规律推动目的的实现。
2023/5/11
《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和跋
29
第二版跋
“最终决定一切的危机发生了。资产阶级在法国和 英国夺得了政权。从那时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 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它 敲响了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丧钟。现在问题不再 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 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违背警章还是不违背警章。” (Ⅰ17)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属于阶级斗争不发展的时 期的。它的最后的伟大的代表李嘉图,终于有意识地 把阶级利益的对立、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和地租 的对立当做他的研究的出发点,因为他天真地把这种 对立看做社会的自然规律。这样,资产阶级的经济科 学也就达到了它的不可逾越的界限。”(Ⅰ16)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与马克思经济思想史的研究——纪念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与马克思经济思想史的研究——纪念
收稿 日期 : 2 0 1 7—0 3—1 5
作者 简介 : 顾海 良( 1 9 5 1 一) , 男, 上海人 , 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 , 经济学教授 ,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

1 1 ; 代红 研究 2 0 1 7 年第5 期
之后 , 德 国 的政治 经济 学教 授一 直被 看作 是 英法 政 治经 济 学 的 “ 学生” , 而作 为 英 法 国家 的 “ 现 实 在理 论 上 的表现 ” 的政治 经济 学 , 搬 到德 国就 变 成 “ 教条集成” , 充斥着 “ 小 资产 阶级 世 界 的精 神 ” 的解 释 , 从 而 “ 被 曲解 了 ” 。马 克思在 这 里清 楚地 表 明 , 英 国 和法 国的 资产 阶级 政治 经 济 学是 它 们 的 “ 现实” 在“ 理论” 上 的表 现 , 在 缺乏 资本 主义 生产 方 式发 展基 础 的德 国 , 盲 目地 “ 输入” 英 法 国家 的政 治 经 济 学 “ 成品” , 结 果 就是 理论 的 “ 曲解 ” 或者 是 “ 教 条集 成 ” 。在 独 特 的经 济 和思 想 文化 背 景 下 , 德 国 的 资产 阶级 政 治 经 济 学 家最 后不 得不 用 “ 博 通 文史 的美 装 , 或用 无关 材料 的混 合 物来 加 以掩饰 ” , _ 1 J 1 由此 产生 了 自 1 8世 纪 初 就 在德 国延 续不 断地 生长 起来 的基 于 重商 主义 体 系 的“ 官房 学 ” 。 1 8 4 8年之 前 , 德 国政 治 经 济学 还存 在另 一 种境 况 , 马克 思 在 1 8 4 5年 3月撰 写 的关 于李 斯 特 刚 出版 的《 政 治经 济学 的国 民体 系》 一 书 评论 中 , 对 此 作 了分 析 。马 克 思 指 出 , 李 斯 特 按 照 德 国资 产 者 关 心 的 “ 保护 关税 ” 为 理论 准则 , 把 所有 的英 法经 济学 家 “ 统 统 归结 到 ‘ 学派 ’ 名下” , 认 为这 种 “ 学派” 的所 有 最 杰 出的代 表 “ 都 把竞 争 和 自由贸 易 的现代 资产 阶级社 会 作 为前 提 条 件 ” , 因而他 们 的理 论 是 “ 没有意义” 的 。马克 思认 为 , 李斯 特根 本 “ 不去 研究 现实 的历 史 ” , 更 不 理 解 英法 经 济 学 形 成 和 发 展 的 内在 根 据 , 最 后必 然落 入 “ 认 为整个 经济 学不 外 是研究 室 中编 造 出来 的体 系 ” l 2 I 2 4 1 . 的理论 陷 阱之 中 。

资本论第二版跋解读

资本论第二版跋解读

资本论第二版跋解读
马克思的《资本论》(Das Kapital)第二版(1873年)是其著名说明主义著作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对它首版中存在的缺陷提出的具有显著改进的版本。

第二版的写作主要是围绕如何加强或更有效地根据自然经济法的观点,推出一种新的共同体经济方案,来替代以前工业化社会中以利息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版特别重视对对互助性财产所有权作出划分,主要是为了以更多的共同体参与来替代
原有的资本主义利息所有权方案,即为社会财产所有者提供更多的自主权力。

因此,这一
版本的《资本论》将互助社会的模式推向最前沿,并将当时的社会经济体系从狭隘的资本
主义模式拓宽到更有包容性的社会经济体系。

另外,第二版详细分析了生产力的动态性以及其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处于
生产力低迷状态和衰退时期的改进方案,指出以更宽泛的监管系统、加强自主权和社会工资等方式增加社会经济监管力,有助于改善劳动力和资本的管理效率、拉动社会发展,从而实现共同体的共赢。

总之,马克思著名的《资本论》第二版以其全面和深入的经济理论贡献了一部非凡的伟大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明确地认识和理解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我首先应当向第一版的读者指出第二版中所作的修改。

很明显的是,篇目更加分明了。

各处新加的注,都标明是第二版注。

就正文本身说,最重要的有下列各点:第一章第一节更加科学而严密地从表现每个交换价值的等式的分析中引出了价值,而且明确地突出了在第一版中只是略略提到的价值实体和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之间的联系。

第一章第三节(价值形式)全部改写了,第一版的双重叙述就要求这样做。

——顺便指出,这种双重叙述是我的朋友,汉诺威的路·库格曼医生建议的。

1867年春,初校样由汉堡寄来时,我正好访问他。

他使我相信,大多数读者需要有一个关于价值形式的更带讲义性的补充说明。

——第一章最后一节《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大部分修改了。

第三章第一节(价值尺度)作了仔细的修改,因为在第一版中,考虑到《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柏林版)已有的说明,这一节是写得不够细致的。

第七章,特别是这一章的第二节,作了很大的修改。

原文中局部的、往往只是修辞上的修改,用不着一一列举出来。

这些修改全书各处都有。

但是,现在我校阅正在巴黎出版的法译本时,发现德文原本某些部分有的地方需要更彻底地修改,有的地方需要更好地修辞或更仔细地消除一些偶然的疏忽。

可是我没有时间这样做,因为只是在1871年秋,正当我忙于其他迫切的工作的时候,我才接到通知说,书已经卖完了,而第二版在1872年1月就要付印。

《资本论》在德国工人阶级广大范围内迅速得到理解,是对我的劳动的最好的报酬。

一个在经济方面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的人,维也纳的工厂主迈尔先生,在普法战争期间发行的一本小册子中说得很对:被认为是德国世袭财产的卓越的理论思维能力,已在德国的所谓有教养的阶级中完全消失了,但在德国工人阶级中复活了。

在德国,直到现在,政治经济学一直是外来的科学。

古斯达夫·冯·居利希在他的《商业、工业和农业的历史叙述》中,特别是在1830年出版的该书的前两卷中,已经大体上谈到了在我们这里妨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因而也妨碍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建立的历史条件。

资本论第二版跋的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二版跋的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二版跋的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二版跋主要讨论了以下内容:
1. 对第一版中部分描述不太准确或不够清晰的地方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和澄清。

2. 作者对自己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强调了考察经济学问题需要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研究。

3. 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式和特点,作者进行了一些新的分析和说明,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矛盾等。

4. 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斗争的策略,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且呼吁工人们联合起来,团结起来,共同争取自己的权益和解放。

总体而言,这篇跋文通过对第一版的反思与补充,以及更加精细化的理论表述,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无产阶级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资本论》第一卷导读

《资本论》第一卷导读

《资本论》第一卷导读一、对《资本论》的概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急剧变化的根源以及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马克思在创立了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完成了他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即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根本性质和历史使命。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探索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从1843年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直至他1883年逝世,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写下了《资本论》这一宏篇巨著。

从1843年开始到1857年的15年间,马克思为《资本论》的创作做了研究准备。

首先,他系统地研读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学文献。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著作,以及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约翰.雷姆赛.麦克库洛赫等人的著作,同时还阅读了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其次,马克思还细致地研究了大量的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统计资料,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别是深入剖析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典型地点英国的现状。

此外,马克思所写的其他一系列著作,如《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与恩格斯合著)等,也对《资本论》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从1863年8月年底,马克思开始正式以《资本论》为标题进行写作。

在写作手稿过程中,马克思提出了《资本论》四卷结构的计划,即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过程的各种形式,第四卷理论史。

马克思于1867年9月14日在汉堡出版了《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

此后,马克思继续为《资本论》第1卷的修订和翻译花费艰巨的劳动。

与此同时,马克思也为《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的创作付出了极大的辛劳。

1865年至1880年间,马克思写了关于《资本论》第2卷的8个手稿,这些手稿成为恩格斯后来编辑《资本论》第2卷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还对《资本论》第3卷中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等问题作了专门研究。

资本论序与跋.ppt

资本论序与跋.ppt
马克思在书中讲到的“资本家”都是人 格化的资本,他们的行为不是个人的理性 选择,而是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支配的结 果。
第一卷序言和跋
16
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二)关于研究目的
什么是“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现代社会”指资本主义社会,“经济
运动规律”包括各个层次的经济规律,既 有根本性质的剩余价值规律,也有处于表 面层次的竞争规律;既有资本主义发生、 发展、灭亡等反映总趋势的规律,也有反 映资本在一定时期运行中的规律,等等。
23
二、《资本论》的方法
《资本论》序言和跋中关于方法的论述主 要分布在第8页,第二版跋第19页至23页。
主要有以下思想: 1、科学抽象法是分析经济形式的基本方法:
“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 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 代替。”(第8页)
第一卷序言和跋
24
二、《资本论》的方法
本段话的直接内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决定了它必须运用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进行 研究和把握。但是意思还不仅限于此。
第一卷序言和跋
18
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正确对待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
“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 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 体。” (第10-13页)
“现在的统治阶级,撇开其较高尚的动 机不说,他们的切身利益也迫使他们除掉一 切可以由法律控制的、妨害工人阶级发展的 障碍。” (第9页)
显著不同之处是:它是通过表现为经济范畴
的物来反映和运动的。表面看,资本主义经
济中运动着的都是物,如,商品、货币、资
本、证券等等。实质上这些物都是体现着生
产关系的物,体现着背后作为不同经济角色

对《资本论》第一版序言和跋的初步研究

对《资本论》第一版序言和跋的初步研究

对《资本论》第一版序言和跋的初步研究作者:马睿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0期(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岸区 400039)摘要:本论文主要是针对《资本论》第一版序言和跋的研究,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

首先是从《资本论》第一版序言和跋的写作背景入手,了解它出现的时代条件,在了解其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再更进一步去挖掘第一版序言和跋所要论述的具体内容,并从它的内中去解读其存在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第一版、序言、跋众所周知,《资本论》在学术与政治方面的重要意义是任何著作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的,恩格斯也曾这样说过:“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做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

”[1]可见这本书在当时的意义和价值,当然《资本论》的存在价值并不局限于当世的价值性,对于后世也有深刻的意义和影响。

因而,在最近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关于《资本论》正文的研究著述颇丰,对于《资本论》序言和跋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但在我看来,对于《资本论》序言和跋的深入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序言和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正文的补充和说明,可以说对于序言和跋的研究必将有利于对《资本论》正文的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2]一、《资本论》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的写作背景当时,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的快速崛起,机器逐步取代手工,同时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也暴露出来并日益尖锐化。

社会财富也被少数资本家所掌控,因而引起工人不满,展开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愈演愈烈。

而当时社会出现的各种学说,并不符合社会实际状况,无法为工人开展斗争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于是为了斗争的需要,为给广大工人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开始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

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别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典型地点英国的现状作了深入的剖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16
4
《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
● 1885.7,恩格斯编辑和出版《资本论》第二卷; ● 1894.12,恩格斯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第三卷; ● 1905-1910,考茨基编辑出版了《剩余价值学说
史》; ● 1954-1961,苏共中央出版《剩余价值理论》俄文
版; ● 1956-1962,东德出版《剩余价值理论》德文版。
2020/3/16
2
《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
(2)写作和出版的过程
●《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未问世,其中一部 分,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见马恩全集第42 卷)
●1847年出版《哲学的贫困》 ●《57-58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的第一部
手稿;
●1859年6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
《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
思考题:
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2.《资本论》的基本方法。 3.《资本论》的体系结构。
2020/3/16
13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第12页
2020/3/16
11
《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
2.《资本论》体系结构的内在逻辑
卷次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研究中心 M的生产 M的流通 M的分配 M的学说
研究对象 生产 交换 分配
理论史
研究方法
抽象
理论
↓ 具体
↓ 历史
2020/3/16
12
2020/3/16
10
《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
(3)《资本论》的四卷结构
“全部著作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册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册总过程。第四册理论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66
年10月13日)第31卷(下)第535-536页。
“这部著作的第二卷将探讨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册) 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第三册),第三卷即最后一卷(第 四册)将探讨理论史”
2020/3/16
1
《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
一、《资本论》的写作与出版过程 1.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 2.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过程 (1)搜集思想材料 ●1843.10-1845.1,《巴黎笔记》7册; ●1845.2-1847,《布鲁塞尔笔记》15册; ●1850.9-1853.8,《伦敦笔记》24册。
2020/3/16
3
《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
●《61-63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的第二部手稿; (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决定以《资本论》为书名。) ●《63-65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的第三部手稿; ● 1867.9.14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67-81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的第四部手稿。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
(1)《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五篇结构计划(1857-1858 经济学手稿)
显然,应当这样来分篇:(1)一般的抽象的规定,因
此它们或多或少属于一切社会形式,不过是在上面所阐述的
意义上。(2)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并且成为基本阶
级的依据的范畴。资本、雇佣劳动、土地所有制。它们的相
互关系。城市和乡村。三大社会阶级。它们之间的交换。流
(2)《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六册结构计划
“全部著作分成六个分册:(1)资本(包括一些绪论性的 章节);(2)地产;(3)雇佣劳动;(4)国家;(5) 国际贸易;(6)世界市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 思致斐·拉萨尔(1858年2月22日)第29卷第351页。
马克思在致恩格斯(1958年4月2日)和致拉萨尔(1858年3 月11日)信中又细化为:第一册,资本一般(一)资本 1、价 值;2、货币;3、资本一般;(1)资本的生产过程(2)资本 的流通过程(3)两者的统一,或资本和利润、利息;(二)竞 争;(三)信用;(四)股份公司。
通。信用事业(私人信用)。(3)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
式上的概括。就它本身来考察。“非生产”阶级。税。国债。
公共信用。人口。殖民地。向外国移民。(4)生产的国际
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换。输出和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汇率。(5)世
界市场和危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6页。
2020/3/16
9
《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
2020/3/16
5
《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
二、《资本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资本论》是时代的产物; 2.《资本论》是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总结; 3.《资本论》是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争辩的结果。
2020/3/16
6
《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
三、《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In this work I have to examine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and the conditions of production and exchange corresponding to that mode.
2020/3/16
7
《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
四、《资本论》的方法
● 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主要表现在: ●矛盾分析法; ●科学的抽象法; ●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2020/3/16
8
《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
五、《资本论》的体系结构
1.《资本论》体系结构的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