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简介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快速、安全的交通工具。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顺利运行和乘客的安全,制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介绍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包括车辆、设备、信号系统、施工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车辆规范要求1.车辆设计要满足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包括车辆的尺寸、载客量、制动系统、安全系统等方面。
2.车辆的外观要整洁美观,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形象。
3.车辆的座椅、扶手、车门等设施要舒适、易于使用,并满足相关的人体工程学要求。
4.车辆的噪音和振动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对乘客不产生不良影响。
5.车辆应配备必要的车载设备,如紧急通信设备、监控设备等,以保障乘客的安全。
设备规范要求1.设备的选型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具备可靠性、安全性和维修便捷性。
2.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设备的保养和更新换代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运行。
4.设备故障应及时修复,相关故障信息应上报并及时处理。
信号系统规范要求1.信号系统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需要,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和准时。
2.信号系统的选型和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3.信号系统的维护和保养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4.信号系统的故障应及时修复,故障信息应及时上报并进行处理。
施工规范要求1.城市轨道交通的施工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包括施工的时间、空间、方法和步骤等方面。
2.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规划和论证,确保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3.施工期间应做好交通疏导和安全防护,确保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4.施工后应进行验收和评估,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结论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对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和运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制定规范要求,可有效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质量和效益,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DB11∕T 1714-2020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测试列车 testing train 根据检测需要,在本线运营的电客车上安装相应检测设备、具备精确里程定位功能的列车。 3.2 动态检测 dynamic testing 在热滑试验完成后,采用测试列车及相关地面检测设备,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技术标准,对城市轨 道交通工程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的系统联动功能、动态性能、系统状态和匹配关系进行的检测。 3.3 常规检测 routine inspection 为评价系统的联动功能、动态性能、系统状态和匹配关系,动态检测中应进行检测的项目。 3.4
1
DB11/T 1714—2020
专项检测 special inspection 为评价系统的联动功能、动态性能、系统状态和匹配关系,动态检测中宜进行的检测项目。
3.5
动态验收 dynamic inspection acceptance 在项目工程验收阶段,通过动态检测对列车运行状态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相关系统是否达到设计要 求进行的验收。
DB11/T 1714—2020
目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基本规定........................................................................... 2 5 基础设施系统....................................................................... 2 6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 5 7 通信与信号系统..................................................................... 8 8 空气动力学响应、噪声和电磁环境.................................................... 10 参考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制系统(CBTC)列车自动监控(ATS)技术规范

批 准 部 门 :上 海 市 城 乡 建 设 和 交 通 委 员 会 施 行 日 期 :2013 年 10 月 1 日
2013暋 上 海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文件
沪 建 交 [2013]773 号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关于批准《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
1
2暋术暋语
2灡0灡1暋 列 车 自 动 控 制 (ATC)AutomaticTrainControl 自动控制列车运行并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和指挥调度列车的
系统。ATC 包括列车自动防护、列车自动监控、列车自动驾驶。 2灡0灡2暋 列 车 自 动 防 护 (ATP)AutomaticTrainProtection
上
海
市
建
筑
建
材
业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
市
场
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管
暋
理
总
站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 控制系统(CBTC)列车自动 监控(ATS)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mmunication灢 BasedTrainControl(CBTC)system's AutomaticTrainSupervision(ATS)of urbanrailtransit DG/TJ08-2130-2013 J12439-2013
列车自动控制 系 统 的 子 系 统,通 过 列 车 检 测、列 车 间 隔 控 制 和联锁等,以“故障灢安全暠的 方 式 实 现 对 列 车 的 冲 撞、超 速 和 其 他 危险状况的防护。 2灡0灡3暋 列 车 自 动 监 控 (ATS)AutomaticTrainSupervision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工程技术标准.doc

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 C J J /T ×-20×× 备案号J ×-2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工程技术标准Engineering technical standard of vehicle basefor urban rail transit20××-××-××发布 2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CJJ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工程技术标准Engineering technical standard of vehicle basefor urban rail transitCJJ/T***-20**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 2 0 ××年×月×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北京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5]274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规划选址、功能与规模、总平面布置、运用及检修设施、其他系统、设备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设备运行。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北京新联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工程技术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梁桥斜街59号中坤大厦16层,邮政编码:100044)。
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新联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磁浮交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市诺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单位: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华鼎重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博捷高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洛阳大瞾铁路机车配件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黄雪峰史海欧肖锋周再玲张战东邓家俊王力赖于坚詹蔚昌韩军宋杰林志元石文仙黄红东胡恩德何志平王凤鸣朱志伟侯峰黄忠兴杨金才黄先健潘继灏杨家鸿朱云冲李拥军马晓彤赵峰徐海峰熊晓锋孙志坚邬燕芳潘金平吴越甘朝友王玉卓张涛石硕李秋实刘永刚朱晓东付文胜庞正捷曾建勇张金桥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44 规划选址 6 4.1 车辆基地规划 64.2 车辆基地选址 65 功能与规模 8 5.1 车辆基地功能要求 85.2 车辆基地资源共享 95.3 车辆检修修程及检修指标105.4 车辆基地规模116 总平面布置 13 6.1 一般规定136.2 总平面布置146.3 站场与线路166.4 全自动运行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226.5 管线综合规划226.6 车辆基地物业开发 247 运用及检修设施25 7.1 运用设施257.2 检修设施387.3 物资总库547.4 综合维修中心567.5 培训中心587.6 救援设施597.7 其他生产、生活设施608 其他系统658.1 房屋建筑658.2 供电系统718.3 车辆基地通信788.4 车辆基地信号788.5 车辆基地自动化808.6 车辆基地环境保护 808.7 车辆基地节约能源 818.8 车辆基地防灾与安防849 设备安装869.1 一般规定869.2 设备安装8710 工程质量验收8610.1 一般规定 8610.2 工程质量验收划分8710.3 工程质量验收条件8710.4 工程质量验收的组织和程序管理8911 设备运行9011.1 一般规定 9011.2 设备运行管理9011.3 设备维护管理92附录A 车辆基地主要专用设备配置表94 附录B 车辆基地主要工艺设备安装验收维护要点表130本标准用词说明138引用标准名录139附:条文说明141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2)3 Basic Regulations (4)4 Planning and Location Selection (6)4.1 Vehicle base planning (6)4.2 Vehicle base location (6)5 Function and Scale (8)5.1 Vehicle Bas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8)5.2 Vehicle Base Resource Sharing (9)5.3 Vehicle Maintenance Specification (10)5.4 Vehicle Base Scale (11)6 General Layout (13)6.1 General Regulations (13)6.2 General Layout (14)6.3 Depot and Lines (16)6.4 General Layout of Auto-motor Vehicle Base (22)6.5 Conduit planning (22)6.6 Property Development of Depot (23)7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Facility (25)7.1 Operation System (25)7.2 Maintenance Facility (37)7.3 Main Material Storage (52)7.4 Comprehensive Repair Center (53)7.5 Training Centre (56)7.6 Rescue Facility (57)7.7 Other Production Living Facilities and Personnel (57)8 Other System (62)8.1 Buildings (62)8.2 Power Supply System (71)8.3 Vehicle Base Communication (74)8.4 Vehicle Base Signal (75)8.5 Vehicle Base Automatic System (77)8.6 Vehicle Bas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80)8.7 Vehicle Base Energy Saving System (81)8.8 Vehicle Bas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Security (81)9 Equipment Installation (83)9.1 General Regulations (83)9. 2 Equipment Installation (84)10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86)10.1 General Regulations (86)10.2 Division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87)10.3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Terms (87)10.4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Organization and Program Management (89)11 Equipment running and Maintenance (90)11.1 General Regulations (90)11.2 Equipm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90)11.3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92)Appendix A Vehicle Base Equipment List (94)Appendix B Vehicle Base Mai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cceptance Maintenance Criterion (130)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139)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40)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42)1 总则1.0.1为规范和统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工程技术标准,使工程设计、建设达到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运行维护安全,制定本标准。
市域快轨交通技术规范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团体标准T/CAMETXXXXXXX—XXXX市域快轨交通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2017-12市域快轨交通技术规范(送审稿)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本标准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关于下达2017年第一批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城轨(2017)011号]编制。
2 编制工作组概况2.1 编制工作组参编单位本标准由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员会,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铁路集团公司、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
2.2 编制工作组成员及分工表 1《市域快轨交通技术规范》编制工作组成员及分工3 主要工作过程3.1 计划、预研阶段(2017.2~2017.3)2017年2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题会议议定了市域快轨交通团体标准建设工作,协会委托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具体组织市域快轨交通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研究和编写工作。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要求,筹备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建立联络机制,制定标准编制方案及进度安排,邀请行业内各相关单位,征询行业内各相关单位意见,总结交流市域快轨规划和建设经验,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拟定标准编制方案。
3.2 立项阶段(2017.3~2017.7)2017年3月,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团标编制工作方案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申报书》上报中城协。
2017年3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召开市域快轨交通团体标准立项审查会,《市域快轨交通技术规范》通过标准申请立项审查。
城市轨道交通部分技术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部分技术规范
[1]运营
列车越过无屏蔽门的站台时,实际速度不应大于40km/h;
列车最大运行间隔不应大于10mins;
[2]车辆
车门有效净高度不应低于1.8m,座椅处的客室有效净高度不应低于1.7m;蓄电池电量:地下车辆45mins,地上车辆30mins;
[3]限界
对于双线,中间无建筑物,两线限界间距不应小于100mm;
对于单线,隧道结构与设备限界间距不应小于100mm;
[4]土建
轨距1435mm;
非车站允许横向加速度不应超过0.4m/s2;
站内超高不过15mm;
站内横向加速度不应超过0.3m/s2;
轨道尽端车挡应能承受列车以15km/h的速度撞击;
隧道内应急通道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550mm;。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1 总则1.0.1 为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统一安全控制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制定本规范。
ﻫ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的安全控制。
1.0.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控制必须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并应保持和持续1.0.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控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改进安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ﻫﻫ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urbanrail transit system2.0.2 城市轨道指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车辆和机电设备的总称。
简称系统.ﻫﻫ交通子系统urban railtransit sub-systemﻫ指组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下一级系统。
如车站、隧道、桥梁等土建设施,轨道及车辆,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等机电设备。
简称子系统.ﻫﻫ2.0.3 危害hazardﻫ可能造成公众生命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潜在因素。
亦称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2.0.5安全2.0.4 风险riskﻫ危害发生的频率及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的组合.ﻫﻫsafety免除不可接受风险的状态,亦称安全性。
2.0.6 安全控制safety controlﻫ分析潜在的危害,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使系统在实施或使用过程的风险始终处于可接受状态的行为过程。
ﻫﻫ2.0.7 危害登记册hazard log用于记录所有已识别危害以及用于降低或消除每一项危害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的文档,该文档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实时更新.亦称危害日志。
2.0.8 容许风险tolerable risk可以接受的最大级别的风险。
亦称可接受风险.2.0.9 安全论据safety argumentﻫ能够证明系统达到规定安全要求的所有规章制度、记录文档、危害分析报告、技术文件、代码等。
ﻫ2.0.10 安全完整性safety integrity在一定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系统或产品能够完成规定安全功能、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特性。
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2009条文说明1目录1 总则 (1)3 基本规定 (2)4 运营 (5)4.1行车管理 (5)4.2客运服务 (6)4.3维修 (6)4.4车辆基地 (6)5 车辆 (7)5.1一般要求 (7)5.2车体 (7)5.3牵引和制动 (7)5.4车载设备和设施 (8)6 限界 (9)7 土建工程 (11)7.1线路工程 (11)7.2轨道工程 (11)7.3建筑 (13)7.4结构工程 (15)8 机电设备 (17)8.1供电系统 (17)8.2通信系统 (17)8.3信号系统 (18)8.4通风、空调与采暖系统 (18)8.5给水、排水与消防系统 (20)8.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1)8.7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22)8.8自动售检票系统 (23)8.9自动扶梯、电梯 (24)8.10站台屏蔽门 (24)11 总则1.0.1 阐述制订本规范的目的。
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方面,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特别是在涉及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需要政府进行控制的关键技术要求,还没有系统的强制性规定,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迫切需要标准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政府也需要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监督,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质量和运营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1.0.2 阐述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城市轨道交通根据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 114—2007,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七个类别。
本规范不适用于磁浮系统中的高速磁浮系统。
不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具技术特点,在本规范的条款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异同点,分别规定其技术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rail traffic Vehice for urban rail transitDGJ08—106—2003主编单位: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批准部门: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3年10月1日2003上海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文件沪建建[2003]618号关于批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规范》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由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主编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规范》,经有关专家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其中3.1.1、3.1.6、3.2.16第2、11、13、14、15、16、17款,3.2.17第1、2款,4.1.3第8款,4.5.3、4.9.3、4.9.4为强制性条文。
该规范统一编号为DGJ08—106—2003,自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
该规范由上海市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负责组织实施,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负责解释。
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二00三年八月十六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沪建建[2003]87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会同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完成。
本规范编制组在总结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营、维修实践经验及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整体目标和特点,适当吸取和借鉴了部分国外标准,以满足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经济合理、促进成熟的要求,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提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设计、选型及安全性、适用性等方面的基本性能指标和技术要求。
为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列车功能的合适设置,保证运营和服务的基本需要提供了依据。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为:1总则;2术语;3车辆性能;4车辆技术要求;5试验与验收。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注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在编制中,自始至终得到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关心,以及其它有关单位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请各有关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注意积累,总结经验。
在执行本规范时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知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规划建设处(地址:上海市延安东路34号,邮编:200002),以供修编时修改和补充。
主编单位: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参编单位: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员:王居宽 王日凡 周俊龙 朱小娟 浦汉亮 陈丰宇 周巧莲 余 强 杜晓红 印祯民 郑 勇 王龚沪 杨 迪 金健生 童开荣上海市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二00三年八月目次前言 (3)目次 (5)1 总则 (7)2 术语 (8)3 车辆性能 (10)3.1 基本设计准则 (10)3.2 车辆基本性能 (11)4 车辆技术要求 (16)4.1 车体 (16)4.2 车钩 (18)4.3 转向架 (18)4.4 制动系统 (18)4.5 空调、通风、采暖 (19)4.6 辅助电源系统 (19)4.7 电气传动系统 (20)4.8 控制、诊断系统 (20)4.9 通信及乘客信息系统 (21)4.10 设备总体布置 (21)5 试验与验收 (22)5.1 试验 (22)5.2 验收 (22)附录A 轨道交通车辆试验项目一览表 (23)附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 (24)条文说明 (27)条文说明 (27)1 总则 (27)3 车辆性能 (28)3.1 基本设计准则 (28)3.2 车辆基本性能 (28)4 车辆技术要求 (30)4.1 车体 (30)4.6 辅助电源系统 (30)4.7 电气传动系统 (30)4.8 控制、诊断系统 (31)4.9 通信及乘客信息系统 (31)5 试验验收 (32)5.1 试验 (32)1 总则1.0.1 为了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设计和选型,实现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列车功能的合适设置与保证运营和服务的基本需要,使之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车辆的试验及验收要求。
1.0.3 本规范适用于地面、地下或高架形式,轨距为1435mm的全封闭线路、DCl500V接触网供电、交流传动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型车和小型车(以下简称车辆)。
车辆主要技术参数见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
1.0.4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其设备的设计、制造、试验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及国家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列车train由一定数量车辆有序、完整编组,可以正常运行的电动车组。
2.0.2 车辆vehicle装备完整的单节车。
2.0.3 车辆限界vehicle gauge允许车辆运行时轮廓轨迹的最大尺寸范围。
2.0.4 接触网contact wire架设在线路上方专用于向电动列车传输电能的接触导线。
2.0.5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automatic train control system 自动控制列车运行,保证列车安全和运输效率的系统。
一般由列车自动保护子系统(ATP子系统)、列车自动驾驶子系统(ATO子系统)和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ATS子系统)组成。
2.0.6 人工驾驶manual mode司机手动操作驾驶的列车运行控制方式,分为ATP模式下的人工驾驶和完全人工驾驶两种方式。
2.0.7 车钩coupler用于车辆或列车之间的机械连接装置(可具备电气、气路连接和缓冲装置)。
2.0.8 客室车门passenger side door布置于车辆两侧,提供乘客上下列车的门。
2.0.9 变压变频逆变器(VVVF)variable voltage—variable fre—quency inverter用于列车主电路,输出变压变频电压驱动交流牵引电机的装置,主要部件包括输入滤波器、三相模块和制动模块。
2.0.10 辅助逆变器auxiliary inverter用于列车辅助系统的电源逆变装置。
2.0.11 车间电源workshop powes supply在列车维修调试场地,可以向列车提供DCl500V供电的专用电源装置。
2.0.12 高速断路器high speed circuit breaker用于保护列车电气主回路的快速断开的开关装置。
2.0.13 受电弓pantograph列车从接触网接受电能的装置。
2.0.14 主控制器master controller司机对列车实施牵引、制动、前进、后退等操作的装置。
2.0.15 避雷装置lightning arrestor防止来自车辆外部的过电压(如雷击等)对车辆电气设备造成损坏的电气保护装置。
2.0.16 事件记录仪event recoreer对指定的列车数据(列车状态信息、列车控制信息和列车故障信息等)进行实时记录、存储的仪器。
2.0.17 警惕按钮deadman button用以确认列车是否处于司机控制状态的按钮。
2.0.18 列车通信网络train communication network列车内部各计算机控制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网络。
2.0.19 超载over load指车辆在满座、站立区乘客每平方米8人的条件下,按每人600N计算的载荷工况。
2.0.20 常用制动service brake用于正常运营状态下使列车减速的一种制动方式。
常用制动具有防滑控制功能,制动指令的实施在中途可以撤除。
2.0.21 全常用制动full service brake在常用制动范围内,能对列车施加最大制动力的制动位。
2.0.22 紧急制动emergency brake为紧急停车所设置,紧急制动是一种纯机械制动方式,并可根据车辆载荷实现列车制动力的最大化。
制动指令的实施具有零速保护,中途不可撤除。
2.0.23 快速制动fast brake为紧急停车所设置。
具有防滑控制功能。
制动指令的实施在中涂可以撤除。
3 车辆性能3.1 基本设计准则3.1.1 列车使用寿命不应少于30年,且有良好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可维修性及安全性。
3.1.2 列车应适应ATO 模式下的自动驾驶、ATP 模式下的人工驾驶和切除ATP 的完全人工驾驶。
列车之间能实现机械、气路和电气的自动摘挂。
3.1.3 列车在以下条件下,可在地下、地面和高架线路上运行,车辆及其设备应能适应环境气候的变化,安全、正常工作。
——海拔高度 ≤1,200 m——气象温度 -25~+40℃——最大相对湿度 99%——平均年降雨量 1149mm——平均年降雨天数(>0.1 mm) 132天——最大风速 90km/h3.1.4 列车应能经受风、雨、雾、雪、冰、霜、沙的作用,以及空气中的酸雨、灰尘、碳、铜、臭氧、硫化物、二氧化硫的侵蚀,并能防止啮齿类动物的侵害,经受车辆清洗时的清洗剂的作用。
3.1.5 列车应能够在相关的既有正线、车场及以下线路与轨道条件下正常运行,并能在最小曲线半径线路上进行车辆摘挂作业。
——轨距1.435mm 62+− ——最小曲线半径 正线 大型车300m 小型车200m 车场大型车150m 小型车 110m——曲线段速度限制 3.6R km/h(R为曲线半径,单位m) ——最大坡度 正线 35%。
辅助线 40%。
3.1.6 车辆限界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标准,并应符合《铁路机车车辆限界》(GBl46.1-83)的有关规定。
3.1.7 车辆种类可有设置司机室的动车和拖车,不设置司机室的动车和拖车,它们可有序联挂形成不同编组的电动车组。
3.1.8 列车应在以下供电条件下安全正常运行。
1 采用接触网供电方式,接触网悬挂可为刚性或柔性悬挂。
2 供电电压应为DCl500V(波动范围DCl000V~1800V)。
3.2 车辆基本性能3.2.1 列车总体性能应具备下列要求:——最高持续运行速度: ≥80kmAn——设计结构速度: ≥90kmAn——反向运行(倒车)最大速度: 10km/h——洗车速度: 3km/h——冲动极限: 0.75m/s33.2.2 列车应采用交流牵引电机,在额定供电电压、额定负载、清洁干燥平直的轨道条件下,应符合下列规定:——起动平均加速度(列车速度从0~35km/h):≥0.9m/s2——平均加速度(列车速度从0~80km/h): ≥0.4 m/s23.2.3 列车应采用电气和机械制动协调配合的制动方式,在任何载荷及清洁干燥平直的轨道条件下,应符合下列规定:——常用制动平均减速度(列车速度从80至0km/h): ≥1.0 m/s2——紧急制动平均减速度(列车速度从80至0km/h): ≥1.2 m/s23.2.4 车辆应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