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39-4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运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正确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说出下面每题的运算顺序。
24÷3×2+624÷3×(2+6)24÷(3×2+6)比较这三道题的变化,你有什么体会?指出:的确,()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学符号,它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谈话: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有门球队、乒乓球队。
学校还有一个田径队,田径队中有女生2人,男生3人。
门球队的人数是田径队的2倍,乒乓球队有20人。
你们知道乒乓球队的人数是门球队的几倍吗?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1)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分步算式怎么列追问:这道题关键是要先求出什么?(2)问:能不能列一道综合算式?学生在随练本上尝试后请列法不同的学生板书自己的综合算式。
学生可能情况有:20÷(2+3×2)20÷(2+3)×220÷((2+3)×2)20÷[(2+3)×2]3、经历中括号的产生过程,揭示课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能够正确进行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并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能够正确进行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中括号的作用和运算顺序。
2. 解决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混合运算知识,包括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
2. 提问学生:如果在一个算式中加入了中括号,应该如何进行运算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中括号的作用:中括号可以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使得中括号内的运算先于其他运算进行。
2. 讲解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进行中括号内的运算,然后按照乘除、加减的顺序进行运算。
3. 举例说明:[(12 5)× 3] ÷ 4 = (17 × 3)÷ 4 = 51 ÷ 4 =12.75。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引导学生相互检查答案,并讨论解题过程中的疑惑。
四、巩固与应用(15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判断是否需要使用中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括号的作用和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并思考如何运用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中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也初步接触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涉及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意义,掌握计算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意义,掌握计算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含有中括号的算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共同探究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应用拓展: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教案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教学内容:p74——75页例3、“练一练”和“你知道吗”,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中括号,了解和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地进行运算。
2.使学生能根据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感受中括号的作用;进一步形成混合运算的技能,发展运算能力;培养比较、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具有按规则运算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培养遵循规则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温故知新。
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课件出示习题)100-96÷12×8 96×5+(32-17)29×(12+45÷15)学生先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指名上黑板写。
其他同学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写。
提问:能说说已经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课件出示:(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2.引人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今天继续学习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三步计算)二、学习新知1.感知内容。
课件出示例3,让学生观察算式。
提问:今天的混合运算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说明:今天的混合运算和以前的比,增加了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叫作中括号,(在课题前板书“含有中括号的”,并说明中括号的写法)2.学会计算。
引导: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算呢?课件出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和同桌说说这题先算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第74页自由计算、交流,教师巡视。
交流:有中括号的算式怎样算?先算小括号里的得多少?(板书算式)再算中括号里的得多少?(板书完成计算)3.小结顺序。
追问:今天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特点?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板书:有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说明: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运算顺序。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PPT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118800÷÷3(3+6÷6 12)+6 =60+6 =66 =118800÷÷((33+6÷6)12+6) =180÷9 =20
180÷[36÷(12+6)] =180÷[36÷18] =180÷2 =90
苏教版.四数
巩固练习
张红平均每小时比王莉多采莲蓬多少个? 120÷4-125÷5
=30-25 =5(个) 答:张红平均每小时比王莉多采莲蓬5个。
苏教版.四数
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42×[169 -(78+35) ]
= 42× [169-113] = 42 ×56 = 2352
苏教版.四数
巩固练习
填一填。 (1)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 小括号)里面
的,再算( 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计算396÷[188-(38+84)]时,先算( 加 )法,再算( 减 )法,
[175-(48+36)]×78
=[175-84]×78 =91×78 =7098
12×[162÷(21-3)] =12×[162÷18] =12×9 =108
苏教版.四数
巩固练习
540÷3+6×2 =180+12 =192
=554400÷÷((33++61×2) 2) =540÷15 =36
540÷[(3+6)×2] = 3- 3) ÷3=2 (3 × 3+ 3) ÷3=4 3 ×(3 ÷ 3) + 3=6 3× 3- 3÷ 3=8
答案不唯一
苏教版.四数
课堂总结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 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 里面的。
苏教版.四数
数学阅读
算式中的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 )”是小括号,又称为圆括号,是17世纪荷兰数学 家吉特拉首先使用的。在这之前,曾经有人用括线“ ”表 示算式中先算的部分。如,50-15+12表示要先算15+12。 “[ ]”是中括号,又称为方括号。17世纪英国数学家瓦 里士在计算时最先使用了它。 “{ }”是大括号,又称为花括号,大约是在1593年由法 国数学家韦达首先使用。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然后 算大括号里面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2. 探究:让学生尝试解决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计算规律。
3. 讲解:讲解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强调运算顺序和计算规则。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5. 应用: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四则运算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讲解、练习、应用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探究”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关键时期,对于理解和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至关重要。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计算规律。
详细补充和说明:1. 探究环节的设计在探究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问提:比较(1)(2)两题,你还发现了什么? 总结:括号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525÷(81-56)×3
添上括号
525÷[(81-56)×3]
525÷[(81-56)×3 ]
提问: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 该怎样计算呢?
总结: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题目中的
运算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你能说出下面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吗? (1)120÷6-2×4 (2)(120÷6-2)×5
(3)120÷(10-9)×5
(4)525÷(81-56)×3
回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注意小括号里也要先算乘除法后算顺序:在一个
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练一练
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42×[ 169 -(78+35)] =42×(169 – 113) =42×56 =2352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图书捐赠活动,三年级捐
书398本,四年级捐的书本比三年级多42本,五
年级捐的书本是三、四年级总数的2倍,五年级捐
了多少本书?
[398+(398+42)]×2 =(398+440)×2 =838×2 =1676(本)
答:五年级捐了1676本书。
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 识?能谈谈你的些收获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另外,课堂总结时,我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发现他们对于一些细节问题还是有些模糊。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重点强调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学生对中括号的优先级理解不足,容易与加减乘除的顺序混淆。
-解决方法:通过具体例题,如[800 - (200 + 50)],明确指出中括号内的计算是第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计算顺序。
-难点二:在多层括号的情况下,学生难以判断哪一层括号先计算。
教学内容涵盖以下例题及练习:
1. 1000 - [800 - (200 + 50)]
2. (1500 + 200) ÷ [50 - (30 ÷ 10)]
3. 3500 ÷ [50 + (40 - 20)]
4. (300 ÷ 10)]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运用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形成严密的数学推理能力。
1.加强对中括号优先级和计算顺序的讲解,让学生通过更多练习,形成牢固的认识。
2.提高课堂互动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
3.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计算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
教学内容:P74例3,、练一练,练习十二的1-3。
教学目标:
1.认识中括号,了解和掌握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地进行运算。
2.能根据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感受中括号的作用;进一步形成混合运算的技能,发展运算能力;培养比较、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具有按规则运算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培养遵循规则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计算525÷(81-56)× 3
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引入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525÷[(81-56)× 3],
(1)这个算式和以前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红笔描出[ ],它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学生回答后出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3)介绍指导书写[ ](横平竖直、追求符号美)
(4)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试着写一写。
在这个算式中有几种不同的运算?
互相说一说,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独立计算,组内互评。
2.集体交流,明确运算顺序
(1)指名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2)规范解答的过程:按顺序一步一步地计算,不跳步,括号一层一层地脱掉。
(白板演示脱式计算过程)
(3)指导检查,养成检查习惯。
3.比较例题和复习题,中括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4.练一练
42×[ 169 -(78+35)]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反馈交流:先说运算顺序,再说计算过程。
5.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按什么顺序计算?
三、灵活运用:
1.练一练: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练习十二第1题)
2.题组练习,整理含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练习十二第2题的第二组)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也相同,得数却不一样?
3.根据要求添加合适的括号,进一步理解中括号的作用。
36+24÷15-18 先加、再除、后减
320÷5×26-18 先减、再乘、后除
24×6×18÷2 先除、再乘、后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做练习十二第3题。
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