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教案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复习学案.doc

工业革命及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标要求:1.通过珍妮机、蒸汽机和火车的发明,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2.通过电力的利用,内燃机、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步意义和影响。
3.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史实,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
二.辨析易混易错知识点:三.发展趋势:四.拓展视野:1.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2与中国的联系:(1)工业革命国家对外扩张与中国近代化:(2)全球化与新中国的科技和对外开放:3.与现实的联系:五.链接中考:(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广东汕尾)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职业也会不断出现。
以下各种职业出现时间,请按照最初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汽车驾驶员→飞行员→铁路工人→网络工程师B.火车驾驶员→飞行员→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C.火车驾驶员→汽车驾驶员→飞行员→网络工程师D.石油工人→飞行员→宇航员→轮船驾驶员2.(2013·广东佛山)据右下图的演讲内容,该演讲者的主题是()A.科技革命在全球的扩展Array B.英国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心C.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D.重大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进程3.(2014·广西百色)某历史兴趣小组通过分析下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下4个结论。
其中正确的是()A.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B.三次科技革命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C.三次科技革命与发展中国家都没有任何联系D.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慢(二)判断题:观察《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发明示意图》后判断:以下表述是从右图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A”;违背了右图信息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B”;是右图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C”。
(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9世纪下半叶,其发明创造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
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教案专题复习:三次科技革命溧阳市第二中学陈琳第一部分考纲扫描 1、中考考点 2、考试目标3、近三年常州市中考考点分布及2021年预测第二部分正式新课一、导入“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人类正使用和享受着科技产品带来的便捷、舒适的生活”,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加以说明。
(此处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畅所欲言,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总结:乘火车旅行,便利交通,丰富业余生活;电灯照明,给我们带来光明。
电脑的发明,拓展视野,丰富生活,沟通交流方便 1、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2、电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3、电脑——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次科技革命。
二、正式新课1、出示表格: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概况名称时间核心标志主要发明能源时代特征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2、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40、50年代~至今电脑、克隆技术、载人航天技术电的发现和广泛使用(此表格学生已预习,可以让学生开火车的方式进行)。
(1)在主要发明的行列有一个选择题。
(2)特点:A、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A、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B、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B、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有一个特点:C、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情景、材料展示)A、材料一: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缩短为7年,70年代以后只需3至5年。
特点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
初中历史的三次革命教案

初中历史的三次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重要事件、意义。
2. 掌握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2. 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三次科技革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科技革命吗?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有什么影响?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三次科技革命,看看它们是如何改变人类历史的。
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a. 背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b. 重要事件: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纺织工业的机械化。
c. 意义: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a. 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b. 重要事件: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钢铁工业的发展。
c. 意义: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3.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a. 背景: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b. 重要事件: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普及,航天技术的发展。
c. 意义:推动了信息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三次科技革命的专题复习教学设计——陆开军

《第三次科技革命及三次科技革命的专题复习》【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培养目标:①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重大成就;一、二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③一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及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能力与过程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相关相关历史教材,分析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坚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信念,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20世纪的100年是风云变幻的100年。
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三新科学技术的发明与运用,层出不穷。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
三次科技革命也是历年中考命题的热点。
【教学重点】:①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②复习一、二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③三次科技革命的中考回顾与展望【教学难点】:对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和影响的理解、2014年本专题中考命题解析【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整体建构法、分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史料教学法【教学时数】1课时2 .时间:3 .地点:4 .开始的标志(内容):5 .核心:6 .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是什么?7 .生物工程的核心?(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小组进行回答,而后教师总结归纳) 创设情境:中学生都喜欢上网。
有人说:上网有利于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也有人说:上网易受网上游戏和不良东西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 长。
(学生活动)学生畅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积极影响和 消极影响。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总结)(多媒体显示三次科技革命比较的表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 格,复习巩固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 问题的能 力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 参与课堂 教学的积 极性,使 学生成为 课堂的主 人。
2024年关于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范文

2024年关于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重要发明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技能:培养学生分析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技革命的兴趣和热情,认识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其影响。
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难点:如何深入理解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和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
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科技革命对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标志性发明(如电视机、计算机等),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发明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吗?”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简要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时代特征,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新课讲解科技革命的兴起:讲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地点和主要标志。
分析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如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扩张等。
探讨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初步影响,如生产力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重要发明及其影响:详细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如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等。
分析这些发明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讨论这些发明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如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的加剧等。
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分析科技革命如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等。
探讨科技革命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如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关系的复杂化等。
研究科技革命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如文化交流的加强、文化多元化的趋势等。
科技革命与环境保护:介绍科技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讨论如何平衡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标题: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影响和重要性。
2. 探索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短片等多媒体资源引起学生对科技革命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科技革命?为什么科技革命对社会和个人生活如此重要?探索三次科技革命:3. 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a. 介绍工业革命的起因、主要发展内容和影响。
b. 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对农业、交通、工业生产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4. 第二次科技革命:信息革命a. 介绍信息革命的起因、主要发展内容和影响。
b.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革命对通信、媒体、教育和工作方式的影响。
5. 第三次科技革命:智能革命a. 介绍智能革命的起因、主要发展内容和影响。
b. 引导学生思考智能革命对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动化和未来职业的影响。
分组讨论:6.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方面展开讨论。
7.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技革命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
总结和评价:8. 学生展示小组报告,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点。
9. 教师总结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影响。
10. 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并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案扩展:- 邀请科技行业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对科技革命的见解和经验。
-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企业或科技博物馆,亲身感受科技革命的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
- 分析当前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机遇。
教案评估:- 学生小组报告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 学生在讨论和总结中展示的思维深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学生在扩展活动中展示的创新思维和对科技革命的理解。
教案注意事项:- 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的要求,适当调整教案内容和深度。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世界史下三次科技革命复习学案A4格式

三次科技革命复习学案★中考考点:1、记住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发明者的重大发明。
知道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2、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发明者的重大发明及发明的意义。
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3、记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
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15课“蒸汽时代”的到来(复习指导一)快速浏览课本P88-91页,同时填写学案上的知识梳理,加强记忆。
1、背景:18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供不应求,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
2、开始时间:世纪年代。
3、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4、主要成就:(1)纺织:18世纪60年代,发明了的“”手摇纺纱机。
(2)动力:英国人改进了。
1785年以后,蒸汽机在等部门投入使用,极大的促进了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时代。
(3)交通:年英国发明了----机车。
1807年美国人---发明了---。
5、扩展(完成):年前后,首先完成,此后,、等国也相继完成。
6、影响:(1)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工业革命后,最终战胜了。
(3)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逐步确立起对的统治,世界形成了先进、落后的局面。
21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开始时间:世纪年代。
2、标志:的广泛应用。
电力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进入“”时代。
和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3、主要成就:(1)电力应用:1879年,美国人发明碳丝灯泡,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种,被誉为“”。
1876年,贝尔在美国发明。
(2)交通工具:①前提:世纪年代,德国人等人设计出。
②汽车:年,试制成功。
意义:汽车的使用,增强了人民的,改变了人们,扩大了人们的,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③飞机:年,美国制成飞机。
飞机已成为人民便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4、影响:(1)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时代。
(2)产生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东西方的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领域的重大革命。
其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到来的时间、标志、历史背景及产生的历史影响;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基本历程,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
2.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代背景的分析,认识科技进步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多角度对比分析两次工业革命,把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点;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一步全面认识到科技进步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2.难点: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负面影响。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第一目“‘蒸汽时代’的到来”A:(1)“蒸汽时代”到来的时间、标志。
【1组学生板演预测】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的广泛应用;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A:(2)请简要概述哪些因素共同促使“蒸汽时代”的到来(请注意阅读“前言”、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2组学生板演预测】政治方面:17世纪末,英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经济方面:工场手工业发展等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需要(生产和实践的需要);科技方面: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明和发现;个人因素:瓦特等人致力研究发明。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很早以前,就有人设想把蒸汽作为动力使用,但真正把蒸汽动力用于生产,却是17世纪末以后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熟读并把这表背下来(同桌互背}
六、中考演练
1.蒸汽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 )
A.采矿业B.运输业C.棉纺织业D.机械制造业
2.为发电机的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的电学家是::( )
A.法拉第B.爱迪生C.马可尼D.戴姆勒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走进千家万户、与我们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发明是::( )
A.原子能技术B.电子计算机C.生物工程D.航空航天技术
4.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前提是国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B.英国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C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D.工业的发展刺激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丰富了英国伦敦棉纺织业老板理查德的生活,在当时他可以()A.在电灯下分析企业经济数据B.驾驶汽车欣赏伦敦的夜景
C.搭乘火车外出考察 D.使用有线电话谈生意
6.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谁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延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时间()
A.瓦特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牛顿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
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请回答:⑴材料一中所说“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这次“变革”是如何“彻底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⑵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什么?“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是从哪两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开始的?
(3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道理?
8.为迎接上海世界科技博览会,某班准备开展了“学习三次科技革命,勇攀科学技术高峰”的主题班会,小明做了如下的准备,请你帮助他填上相关内容:
(1)回顾历史足迹:搜集有关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的具有代表性发明。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电子计算机
(2)探寻历史痕迹:探寻第一、二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对我们今天现实生活的影响:例如: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明了电子计算机,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
(3)展望科技未来: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你准备如何迎接科技发展大潮的挑战?
师小结:纵观历届中考历史试题,科技革命是重点考查对象,并扣课标命题,分值在5分左右。
可见本专题的重要性。
那么,今年的历史中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命题趋势呢?这里我有三点感悟。
【命题展望】洞悉本专题德宏中考命题趋势。
1、体现生活性。
要重点关注三次工业革命与我们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知识点。
如科技发展与环境
保护及科技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等。
2、体现联系性。
把握事件之间的联系,如关注中国,把中国历史融入到世界历史。
尤其要注意
前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再如二战与科技的关系。
一分为二的看待科技的两
面性(科技用于生产生活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如用于战争会使战争变得更加的残酷,给人类
带来灾难)
3、体现时代性。
利用时政材料(“神七”、甲型流感等),把三次科技革命结合起来考查。
七、学生谈感受
八、师小结:在复习中要按课标夯实基础,加强对科技、战争、重要人物的认识和感悟,并正确识读有关图片。
相信基础+技巧+活用定能够成就你的未来!
九、布置作业:中考说明P106 第53 题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你有新的收获吗?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你们的收获是老师最大的幸福!在此我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同时也对各位老师的光临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掌声欢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