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及音乐思想
关汉卿的风格

关汉卿的风格
关汉卿是明代戏曲文学家,也是南戏、越剧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
戏剧风格融合了南北文化,取长补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首先,关汉卿的戏曲以情节丰富、情感真挚著名。
他的剧本情节
起伏跌宕,既有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情节,也有引人泪下的感人场面,富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是他作品的核心。
关汉卿擅长表现人物间的情
感纠葛,情感真挚,充满人情味。
他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抒发了作
者深厚的人文关怀,使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也能得到心灵上的启迪。
其次,关汉卿的戏剧注重节奏感和韵律感。
他在戏剧的表现上采
用了严谨有序的表演形式,往往以讲故事的方式展开情节,通过舞台
上的动作和语言的律动来传达情感。
他的剧本在舞台上时而轻松活泼,时而沉稳而庄重,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
此外,关汉卿的作品善于表现生活和社会现实。
他的大量作品大
都取材于当时流行的民间故事、传说和历史事件,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和地域特色。
他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表现了人性的善恶、
爱憎、荣辱、忠诚等社会现实问题。
他通过表演形式和人物塑造,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和关切。
总之,关汉卿是中国文艺史上一位杰出的戏曲艺术家,他的作品在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塑造中国戏曲的形象和推广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戏剧风格以情节丰富、情感真挚为主要特色,兼备节奏感和韵律感,并注重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表现,为后世戏曲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汉卿杂剧的特点

关汉卿杂剧的特点关汉卿是我国元末明初著名的戏剧家,他的杂剧具有鲜明的特点,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以下将从唱腔、人物塑造、题材选择、风格转变等方面探讨,介绍关汉卿杂剧的特点。
首先,关汉卿的杂剧在唱腔上有其自己的独特之处。
他将南北曲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关派唱腔”。
这种唱腔既充满了北方曲调的雄壮豪放,又具备了南方曲调的细腻婉转,使得表演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关派唱腔在音乐上注重节奏的变化和对比,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其次,关汉卿善于人物塑造,特别是在表现女性形象方面有独特的眼光。
他通过独特的剧本写作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女性形象表现得十分丰满和鲜活。
他塑造的女性角色通常有勇敢、智慧、坚强的一面,同时又不失柔情和温柔。
这些形象在传统中国戏曲中并不常见,使得关汉卿的杂剧更具创新性和独特性。
其三,关汉卿的杂剧在题材选择上多样丰富,既有历史题材,也有民间故事。
他从历史中寻找到了许多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将历史事件与民间传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剧情更加生动有趣。
他的剧作主题广泛,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表现爱情、亲情之间的纠葛,也有展现社会阶级冲突、权谋诡计等的情节描写。
最后,关汉卿杂剧的风格变化丰富多样,展现了他在戏剧创作上的不断探索和突破。
他既能写出婉约细腻的心灵戏,又能刻画出激烈激动的激情戏,使得整个剧作情节紧凑、节奏明快。
他在表演和舞台设计上注重细节,精心打造舞台效果,使观众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剧情之中,产生共鸣。
总结起来,关汉卿杂剧的特点在于唱腔独特、人物塑造鲜活、题材丰富多样以及风格转变多样化。
他的杂剧作品不仅提供了人们审美享受,更向我们展示了戏剧创作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这些特点为我们今天的戏剧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的优秀戏剧作品,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赏析元曲大师关汉卿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赏析元曲大师关汉卿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简介
关汉卿(约1241年-1323年),中国元代戏曲作家和演员,被誉为“元曲四杰”之一,以其深情厚意、才情横溢的作品而广受赞誉。
本文将对关汉卿的艺术成就进行赏析,并探讨他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1. 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1.1 生平简介
(在此部分,可以简要介绍关汉卿的出身、故乡等基本背景信息)
1.2 创作背景与时代特点
(这部分可以了解元代时期戏曲表演的兴盛以及社会背景的变迁,以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关汉卿创作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
2. 关汉卿的主要作品欣赏
2.1《窦娥冤》
(在此部分可以详细分析该剧情节、人物形象塑造及其表达主题等方面进行欣赏和解读)
2.2《弟子规》
(同样,可以在这里详细介绍该剧,对人物形象、情节等进行赏析)
2.3 其他重要作品
(列举其他几个关汉卿的著名作品,并进行简要的赏析)
3. 关汉卿对戏曲艺术及文化的影响
3.1 戏曲艺术发展
(在此部分,可以深入探讨关汉卿对后世戏曲艺术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并引用相关文献和学者观点来支持论述)
3.2 文化传承与弘扬
(考虑关汉卿作品的教育意义以及后世如何传承和弘扬关汉卿大师的艺术成就)结论
通过本文旨在赏析元曲大师关汉卿的艺术成就与影响,了解他对中国戏曲发展
和文化传承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关汉卿独特而充满情感的创作风格不仅影响了
当时的戏曲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无论是他创造出来的精彩剧目,
还是对戏曲艺术的推动和传承,都使关汉卿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忽视的重
要人物。
以《窦娥冤》为例,聊聊关汉卿的作品都蕴含了什么思想?

以《窦娥冤》为例,聊聊关汉卿的作品都蕴含了什么思想?元朝戏曲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特色的戏曲艺术宝库,它如染房般将歌舞、文学、音律等种种色彩融为一体,在杂剧蓬勃兴起的时代,涌现出一批批惊才绝艳之人,关汉卿便是其中翘楚。
关汉卿的作品在一众元杂剧中别有味道,他风格犀利冷漠,却又不乏浪漫色彩,看似在写别人的故事,却往往能让看官看到自己。
后人评价他“适如少女临杯,使人不忍对殊”,他的作品涉猎全面,往往被看作是元杂剧的代表。
一更将以《窦娥冤》为例,来聊聊曲圣关汉卿的作品所蕴含的思想。
关汉卿生平文人才子多生于太平盛世,仿佛只有歌舞升平,才能引发灵感。
而关汉卿却恰恰相反,他生于动荡不安,战乱不断的金朝末年。
在这个很多人都居无定所的时代,寒窗苦读这四个字,无疑是一种奢侈。
关汉卿很庆幸有医户世家这个身份,才能让一身才华不被埋没,不至于如杜甫般茅屋为秋风所破。
除出身医户外,我们对关汉卿的了解少之又少。
元朝建立后,他仿佛从天而降的才人,忽而出现在人们面前。
关汉卿一生落拓,自称是“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他不慎文人的矜持,经常出入瓦舍,与各个阶层的人来往,故他的作品贴近生活,更容易为人接受。
他创作丰富,据统计,单单是杂剧便有六十余部,更不论散曲和小令。
关汉卿给世人的印象是狂放不羁,是浪人,但有才子的地方便有风流。
据传,关汉卿曾有意杂剧演员朱帘秀,还特意为她做了一首曲子——《一枝花赠朱帘秀》:“愁的是抹回廊暮雨潇潇,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
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够见。
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
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则要你手掌儿里奇擎着耐心儿卷。
”曲中虽未直接写出对朱帘秀的钦慕之意,但字字句句都在赞美她的光彩。
关汉卿用千串珠,来写她歌喉的圆润,用光影错落,来写她舞姿的婀娜。
关汉卿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手法将一个风雅美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

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关汉卿是中国元代著名戏剧作家,他的创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杂剧、传奇、歌辞等,但他最为著名和有影响力的创作是杂剧。
关汉卿的杂剧以《窦娥冤》、《汉宫秋》、《西华山》、《拾玉镯》等为代表,这些作品在元代戏剧和后世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们充满了悲壮的情节和浓郁的人文关怀,人物形象饱满,用词质朴,展示了关汉卿的创作倾向与特点。
首先,关汉卿的杂剧强调人物形象的刻画。
关汉卿善于通过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内心活动以及对话等来刻画人物形象,使得角色栩栩如生。
例如,在《窦娥冤》里,关汉卿通过刻画窦娥对冤情的描述和表达以及她与家人的亲情关系展现了她的坚贞与忍辱负重的精神。
在《西华山》中,关汉卿通过对曹国舅的形象塑造,揭示了他的权谋心态和虚伪的人格。
关汉卿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关汉卿的杂剧注重情节的张力和节奏的掌控。
情节是杂剧的灵魂,关汉卿善于运用多样的手法来编织紧凑、扣人心弦的情节。
他常常将悲剧冲突和喜剧情节相结合,使剧情既引人入胜,又富有变化。
他同时注重剧情的起伏和节奏的掌握,使观众始终保持高度的兴趣和紧张感。
在《汉宫秋》中,关汉卿通过一系列的情节设置和反转,紧张悬疑的气氛一直贯穿始终。
而在《窦娥冤》中,他则通过窦娥的遭遇和苦悲展示了悲壮的情节张力,让观众倍感悲伤和愤怒。
第三,关汉卿的杂剧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表达。
关汉卿的作品不仅是情节的展示,更是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他善于通过剧中角色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性的触动。
他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下的社会弊端、官僚主义、权谋斗争等问题,同时也关注普通百姓的困境和悲凉。
他通过作品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以及对人性的思考,使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关汉卿的杂剧在展示社会现实的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呼吁。
总而言之,关汉卿的杂剧在创作倾向与特点上体现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的张力和节奏的掌控,以及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关注。
【赏析】《关汉卿》田汉

【赏析】《关汉卿》田汉
《关汉卿》田汉
主题思想
《关汉卿》是田汉在1958年为纪念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周年创作的11场话剧。
剧本以关汉卿的杰作《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为中心线索,生动地展示了元朝统治阶级和人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地抨击了贪赃枉法、专横残暴的元代官吏和权贵,歌颂了人民艺术家关汉卿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呼号斗争的崇高精神。
作为历史崦,《关汉卿》确是田汉的一个出色的艺术创造。
因为历史上有关关汉卿的史料极少,历来对关汉卿及其作品的评价也多歪曲之外,这就给田汉的创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田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分析了元代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生活,凭借有限的史料,充分地去发挥了艺术的想象力,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去把握历史的真实,终于生动地塑造出了杰出的戏剧家和战士——关汉卿的艺术形象。
艺术特色
剧本结构清晰,情节跌宕,善于运用和设置悬念,提出疑问,因而能产生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作品以关汉卿为中心,设计了复杂的人物关系,体现了多种社会关系在人物身上所起的作用,颇为深入地表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作者简介。
试论关汉卿杂剧的思想性

试论关汉卿杂剧的思想性关汉卿杂剧的思想性关汉卿(1628年~1674年),明末清初山西太原人,著名杂剧家。
他的戏剧思想以贯彻统一天下、世懂作思想基础,开创唱白派文学思想,提出“社会任务文艺”理念,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传统文学发展并推进了中国新文学发展,奠定唐、宋之间文学理论栽培及构筑艺术创作的基础,被公认为“戏剧之父”。
一、统一天下思想关汉卿的杂剧作品,思想贯彻大一统的政治理念,不仅对抗洋务派的举法,也反映出杨遵、尚观立场人士实行和服政策的野心。
他的剧本中,注重融合民族文化,并通过描述当时中国政治社会,表达出夯实中华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的统一天下的梦想,催动民族统一的爱国精神。
二、世懂作思想关汉卿的杂剧,主张以世懂作为文学的精神根底,以文学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思想,通过开发创新字里行间、色彩缤纷的内容,让社会实现起真正的变革。
他的作品以精辟的文字渲染了中国的政治局面,带给读者深刻的思想体会,他更是走在社会变革的前端,注重文学创作起到“警醒,鼓舞,启迪”意义上的想象力。
三、社会任务文艺理念关汉卿的杂剧,着重于提出“社会任务文艺”的理念,他认为文学作品要有实际的改革作用,才能发挥其价值。
在他的剧本中,突出反映抗洋救国、民族调整及社会矛盾。
他通过用诗、词、杂剧等形式,将社会底层、抗清武昌起义入戏,有力地揭露当时社会上各种严重的社会分歧、官僚主义滥施、陋习氾滥等社会矛盾,同时他更不忘使充满理想主义、希望救国、爱国情怀,带给观众最富精神滋养的意蕴。
四、助力文学发展关汉卿的杂剧,不仅提倡国本诗文精神,反映当今社会情形和思想,更为传统文学发展补充了有价值的新思想。
他开创了唱白派文学思想,通过大胆、改变和要求演员以及观众,使他们能够熟悉这一新兴文学类型,引导他们对传统文学批评性思考,异化思考现有社会问题。
从而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底蕴,而这也成为日后文学发展的一大助力。
总之,关汉卿的杂剧充分体现了他的精神思想,以经典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在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历史沙痕。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一、在创作方法方面,关汉卿的杂剧以现实主义为主。
首先,关剧对时代与人生进行了真实地描绘;其次,关剧对元代的生活图景进行了全面地展现;再次,关剧还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带有本质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揭示。
他的杂剧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时代,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不但如此,由于关汉卿对人生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他的作品有时也赋予人物和情节以浪漫主义的色彩,突出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闪烁着理想的光辉。
二、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
关剧中活跃着众多风神独具的戏剧人物,其中最为光彩夺目者,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
他的杂剧不但能写出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物的不同特点,而且能写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不同风貌,有时甚至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立体感。
关剧塑造正面人物的基本手法是把戏剧主人公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凸现其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塑造反面形象时,关汉卿常常运用夸张、变形的漫画式手法,暴露他们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
三、在剧作结构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大多缜密而精巧,紧凑而多变,富于戏剧性效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其作品大抵都能做到结构完整,开阖自如,首尾照应,开头不拖沓,结尾不松懈;能根据生活发展的逻辑和主题的需要来安排故事情节,收到了突出主干、深化主题的效果;戏剧冲突一环紧扣一环,悬念迭出,剧情的发展往往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这些都保证了他的优秀作品具有长久的舞台生命力。
关汉卿卓越的艺术修养,使杂剧的战斗性和人民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关汉卿的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冲突,对当时社会生活中带有本质意义的一些问题,反映得尤为深刻、集中。
他不以写出当时广大人民所受的苦难为满足;同时还要表现他们身上固有的反抗精神。
他笔下的主人翁不只是在苦难中呻吟,而且敢于和恶势力斗争,并终于取得最后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及音乐思想(内溪学校:彭玉梅)摘要:关汉卿是元曲四大家之首,他创作的戏剧作品针对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
对被压迫者寄予深切同情的同时还高度赞扬她们的善良品德和反抗精神,并以独特的构思,变化翻新的戏剧手法,创作出了极富生活气息和艺术韵味的作品,表达出了作者“人本主义”的音乐思想。
关汉卿对中国音乐题材、体裁多元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音乐思想在古代中国文人音乐思想史上成为了一个彻底而又重要的转折。
关键词:关汉卿戏剧创作艺术音乐思想正文:对关汉卿的认识是在初中的时候,这个人名在我脑海中印象很深,也许是因为他《窦娥冤》中的“六月飞雪”记牢的。
后来从网络上得知了他更多的信息,为了更好的理解他的戏剧作品及音乐思想,对元代文化界艺术界的影响。
本文从他的生平,创作背景及他的人生观来对他的戏剧创作作品以及在创作作品中的音乐思想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关汉卿的生平与戏剧创作(一)关汉卿的生平关汉卿,号已斋叟,子汉卿,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戏剧家、杰出的散曲家。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至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关于其籍贯,有解州、大都(今北京)、祁州三说。
由于职业的卑微,关汉卿的生平没有正史记录,现代学者根据历代研究者遗留的宝贵碎片极其关汉卿本人作品推断他的籍贯与生卒年代。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居60于种,现存17种,散曲作品72篇,其中小令57首,套数13首,残曲2首,是元杂剧创作者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一位剧作家,因此被称为元杂剧的奠基人。
他的杂居代表了我国古代戏剧最高成就,对元杂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汉卿被后人誉为“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但就是这样一个后人对其具有很高评价的戏剧家,他的生平情况,却只能通过一些材料推知大概。
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
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
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
《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
元末朱经《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
"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白朴,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
由此可以推断出关汉卿约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后,他的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右。
《录鬼薄》作者钟嗣成称关汉卿为"前辈已死名公",说"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
《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故将关汉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当去事实不远。
南宋灭亡(1279)之后,关汉卿曾到过当时南方戏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写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句)。
还曾到过扬州,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关汉卿在元代前期杂剧界是领袖人物,玉京书会里最著名的书会才人。
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辍耕录》记载,他和杂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员朱帘秀等均有交往,和杨显之、王和卿更见亲密。
(二)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关汉卿的作品爱憎分明,同情弱小、抨击强权;揭露社会黑暗,歌颂人民的正义斗争。
他现存的杂居,按内容性质大致可分为四类:悲剧、喜剧、悲喜剧和历史剧。
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
关汉卿的悲剧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
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
《救风尘》,是关汉卿的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古典喜剧。
写恶棍周舍骗娶妓女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的结义姐妹赵盼儿见义勇为,设计将宋救出。
全剧共四折。
剧情是:妓女宋引章本与安秀才有约,后被恶少周舍花言巧语所惑,不听结义姐妹赵盼儿相劝,嫁给周舍。
婚后宋引章饱受虐待,写信向赵盼儿求救。
因周舍不肯轻易放过宋引章,赵盼儿巧用计策。
她浓妆艳抹,假意愿嫁周舍,自带酒、羊和大红罗去找周舍,周舍喜不自禁。
赵盼儿要周舍先休了宋引章才肯嫁他,刚好宋引章又来吵闹,周舍一怒之下写了休书,赶走宋引章。
赵盼儿与宋引章二人一同离去,途中赵盼儿将宋引章手中休书另换一份。
周舍发觉上当,赶上她们,一把抢过宋引章手中休书并毁掉,还到官府状告赵盼儿诱拐妇女。
赵盼儿反告他强占有夫之妇,使安秀才到堂作证,又出示周舍亲手所写休书。
赵盼儿证据确凿,周舍不能胜她,受杖刑责罚。
宋引章与安秀才结为夫妇。
《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谢天香》写北宋词人柳永与妓女谢天香相爱,后柳永赴京赶考,府尹钱可为帮助谢天香脱离妓院,假装娶她为妾,最终使得柳、谢二人成婚。
全剧共四折一楔子。
剧情是:柳永与妓女谢天香相爱。
柳永欲赴京赶考,恰好故友钱可任开封府尹,柳永郑重托他照顾谢天香。
钱大尹本来不满柳永过于贪恋天香,后见天香确有才华,也很喜爱她。
为使谢天香不再沦落于妓院,钱大尹用心良苦,假装娶她为妾,使她脱离乐籍。
三年后,柳永中状元回来,误会钱大尹抢走心上人,心中怨恨。
钱大尹一一说明情由,并将谢天香归还柳永。
《谢天香》全名《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关汉卿还写了不少著名的历史剧。
象《单刀会》、《单鞭夺槊》、《哭存孝》、《西蜀梦》等,这类戏以赞颂英雄业绩为主,展开正义和非正义的冲突。
如在《单刀会》中,作者歌颂了忠心耿耿维护汉家事业的关羽,谴责了玩弄权术,一意孤行的鲁肃;《西蜀梦》通过关张的阴魂托梦刘备,要求他起兵报仇,突出了关张虽死犹生的气概,谴责了见死不救、卖身求荣的□佞小人;《单鞭夺槊》塑造了著名的草莽英雄尉迟敬德的形象,谴责了挟私愤报私仇的李元吉;在《哭存孝》中,谴责李克用在取得军事胜利后诬杀功臣良将的行为,突出了"太平不用旧将军"的主题。
在这些历史剧中,关汉卿赞美正义的事业,歌颂英雄的业绩,表现了一个正直戏剧家的爱憎感情,这和他在其他剧作里所体现的精神是一致的。
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关汉卿不可能站在起义农民的立场上来批判封建统治者,他对黄巢和梁山泊农民起义的看法依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偏见。
他的某些剧作还宣扬了封建道德。
如《陈母教子》写陈母用儒家的道德教子读经,终于使三个儿子都中状元。
有些作品存在着勾栏调笑作风,流露了低级庸俗的情趣。
特别要指出的是关剧对清官、"王法"充满幻想。
靠清官、"王法"来主持公道,昭雪民冤,虽然也表现了作家的正义感,但这只不过是一种社会改良主义的幻想,不可能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
关剧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
关汉卿娴熟地运用元代杂剧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
二、关汉卿的音乐思想关汉卿一生与音乐相伴,他生活创作于市井瓦舍,狂放不羁的性格造就了他“出乎本心”的音乐思想。
不管是音乐思想论述,还是音乐本体创作,关氏所追求的是“唯真趣是求”。
“人本主义”是关汉卿的音乐创作思想核心。
他以“人”为核心创作的许多反映爱情题材的散曲和抨击黑暗社会的杂剧对中国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汉卿风流放诞、才思敏捷、才华出众,他精通音乐、文学、舞蹈、游戏以及杂剧创作、编排、表演等诸多技艺。
娴熟的音乐技艺使得关汉卿创作作品时,得心应手,出入自如。
他非常热爱民间音乐,在其音乐创作实践中,形成了最早、最合理、最伟大的音乐创作思想,是中国文人音乐思想史上的一个彻底而又重要的转折点。
首先,关汉卿的作品的音乐思想继承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表情特征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美学思想。
蔡仲德先生对上述表情特征做了解释,“即认为音乐通过人心所表现的是人的内心活动,人的内在情感。
感情激动了,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就产生了音乐。
音乐是心灵的艺术,是感情的艺术。
”在杂居《钱大伊智宠谢天香》中,关汉卿借钱大伊之口,提及乐之产生是由于人内心情感的迸发而生。
剧中钱大伊云:“圣人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
’”关汉卿还继承了儒家乐本论中关于乐与人的关系的美学思想。
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集成论著《乐记》中的《乐本篇》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音乐既然是表现人心活动的,它也就能打动人心;音乐既然是表现感情的,它也就能激起感情。
其次,关汉卿在继承儒家合理的音乐“表情说”思想后,对其有很大突破,他认为音乐既然是发自内心的创作,必然不会受到礼教的束缚,而应“自然”发展。
由于时代的契机(元代社会所独有的反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对宽松的思想政治环境)与瓦舍市民艺术的蓬勃发展,加之关汉卿对“人”的主体价值的重视,他摆脱了这些封建教条,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人之苦闷现实和男女爱情的散曲与杂剧作品。
在封建礼教之“发乎情,止乎礼义”说教的束缚下,儒家礼乐思想根深蒂固地被纳入中国传统入世文人的思想领域,他们不敢公然踏足雷池去欣赏爱情题材与反抗统治者的音乐,而是横加指责,更不用说创作此类题材的音乐。
元代为其草原游牧文化所制约,崇尚武力征讨,当他们的铁蹄踏遍中原后,他们对于以汉族传统为主,自周秦以来建立的封建等级制度以及相应的伦理文化和礼乐文化的关注大不如前代。
在这种封建等级观念禁锢松动和文化思想统治宽松的社会大背景下,元代士人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由的、本我的、发乎人心的。
另外,新的统治阶级所制定的一度废除科举的政策以及对汉人的民族歧视政策,令关汉卿一类的士人压抑、彷徨,加之草原文化新的血液的注入,他们开始思考人生,怀疑已经存在数千年的封建伦理,他们开始更多的关注自我,关注更多的市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