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为人

合集下载

孔子为人处世名言

孔子为人处世名言

孔子为人处世名言导读:本文是关于孔子为人处世名言,希望能帮助到您!孔子为人处世名言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人这一辈子需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常常让人感到累得慌。

那么这些繁杂的知识中有没有最为主要和核心的东西呢?也就是说,即使不太了解其他的知识,只要了解它们就足以立身处世?有!说来倒是简单,只有三个字:礼、命、言。

2、享不了洪福就享清福。

一个人如果实现了俗世理想,成为达官显贵,那么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没有实现俗世理想,那么也要安心享受清福。

没有人能同时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从这两种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乐趣。

3、善于提问是金钩,能钩出令你惊喜的答案。

世事复杂,对任何事都得多留几个心眼。

凡事多问必多益,因为任何疑难问题都招架不住三个以上问号的敲打,只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题的症结必定会水落石出。

4、可以让人帮你买鞋,不可让人代你走路。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但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也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别人的脚步注定是别人的去处,自己的双脚走出的是自己的路。

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立自强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5、良药苦口,喂药时别被对方喷到你脸上。

朋友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关键时能提个醒儿,走错了路时能帮着扳扳道岔子。

可要注意的是,当一再规劝仍然不被朋友接受,甚至还误会我们的用意时,我们明智的做法是“差不多就行了”。

6、变通,是人生的万向轮。

“兵地常势,水无常形”,我们在处理各种事物时都要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一格,甚至逢大势不践小诺,处大事不拘小礼,从而达到变则通,通则灵,灵则达,达则成的理想效果。

7、慷时间之慨的人,命运会对他很吝啬。

慷时间之概的人,命运之神会对他很吝啬。

只有惜时如金的人,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挤干时间这头奶牛最后一滴乳汁的人,才会成为人生的阔佬。

8、不要做自己心灵的绑票者。

我们的一切烦恼都源于欲望,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能得到满足的欲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生烦恼不断。

孔子为人原文及翻译

孔子为人原文及翻译

孔子为人原文及翻译
原文: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

”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同“悦”。

④终业:完成学业。

译文:赵国君主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能了解他。

”赵简子不高兴说:“先生您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我问你,你(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罢了。

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赵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孔子为人之道的名言

孔子为人之道的名言

孔子为人之道的名言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和文化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以下是孔子的一些名言:
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卫灵公》)——这句话强调了君子注重的是道德和正义,而小人则注重的是金钱和权力。

2.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而不思考则会让人感到迷茫,而思考而不学习则容易犯错。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学而》)——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开阔新的视野,从而成为一个好的老师。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学而》)——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无法确定他是否能够生存和发展。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知识不在于追求它的表面意义,而在于享受其中的乐趣。

这些名言都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对于人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深刻的启示作用。

文言文孔子为人的翻译

文言文孔子为人的翻译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也。

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寿七十三。

孔子幼而聪慧,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兼收并蓄。

及长,游历四方,广交贤达,以求明道。

孔子为仁者之师,仁者爱人。

其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乃仁之根本。

孔子教人,以仁为本,劝人行善,勿作恶。

仁者,心之德也,孔子以仁为修身之本,劝人行仁,以期和谐社会。

孔子为义者之宗,义者正道。

其曰:“义者,宜也。

”孔子教人,以义为准则,行事须正,言行一致。

义者,心之节也,孔子以义为立身之本,劝人守义,以期国家安宁。

孔子为礼者之宗,礼者秩序。

其曰:“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教人,以礼为规范,使人守序,各安其位。

礼者,心之仪也,孔子以礼为治国之本,劝人守礼,以期社会和谐。

孔子为智者之师,智者知人。

其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教人,以智为求道之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方为真知。

智者,心之明也,孔子以智为修身之本,劝人求知,以期天下太平。

孔子为信者之宗,信者诚实。

其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教人,以信为立身之本,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信者,心之诚也,孔子以信为治国之本,劝人守信,以期国家长治久安。

孔子为贤者之范,贤者德高。

其曰:“贤者,德之盛也。

”孔子教人,以贤为立身之本,德高望重,为民之表。

贤者,心之正也,孔子以贤为治国之本,劝人向贤,以期国家繁荣昌盛。

孔子为圣者之宗,圣者道大。

其曰:“圣人,道之大成也。

”孔子教人,以圣为追求之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圣者,心之广也,孔子以圣为治国之本,劝人崇圣,以期天下大同。

孔子为人生之楷模,其为人之道,传世久远。

吾辈当效仿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实现人生价值,成就美好未来。

孔子之教化,如春风化雨,滋润万物,泽被后世,永垂不朽。

孔子——做人之道

孔子——做人之道

1、孔子——为人之道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

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

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此上就是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2、老子——处事之道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道者,万物之奥。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寡欲是养心第壹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进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3、庄子——养性之道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

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义准则。

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

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

人生要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4、孟子——君臣之道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

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

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5、荀子——学习之道可概括为七个方面。

一是蜕:学习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应该不断地有所发明,有所进展,日渐而月进,并且使之产生质变。

二是虚:虚指的是学习态度。

虚者,虚心、谦虚也。

三是一:“一”是专一、专心致志的学习,“学之道,贵以专”。

四是静:“静”,指的是心要静,而摒弃一切杂念。

五是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六是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有了好的老师,便可以好学,“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

”七是友:荀子提出,学者应“亲友”,以求得在治学上的“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即不断地得到批评和指正,而日有所成。

6、孙子——韬略之道意指文韬武略。

中国的韬略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历史遗产之精华。

孔子的为人处事对我们的启示

孔子的为人处事对我们的启示

孔子的为人处事对我们的启示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为人处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他既是一位智慧的教育家,也是一位谦和的学者。

以下是关于孔子的为人处事的一些观点,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孔子非常注重修身养性。

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改变国家的命运,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他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要做到正直、宽容、谦虚、和善。

他认为人的性情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通过不断修身养性,可以使人变得更加善良和有担当。

其次,孔子推崇实践与知识的结合。

他提倡实际行动和实践来验证学问的正确性。

他认为只有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孔子追求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仅仅是谈论理想。

他的实践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此外,孔子非常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

他非常懂得与人相处的智慧,注重以善良、真实和宽容的态度与他人交往。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关心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妥善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孔子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他的言行举止给我们上了一堂做人的课。

另外,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他认为学习是一生的事业,年老也要持续不断地学习。

他的学生中年纪最大的都是七十多岁,这表明他相信不管年龄多大,都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

他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乐趣,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孔子的为人处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他的思想指导我们要注重个人的修养、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以及对学习的持续追求。

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希望我们能够从孔子的为人处事中吸取智慧,成为更好的自己。

孔子为人处世的名言

孔子为人处世的名言

孔子为人处世的名言孔子为人处世的名言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意思是说,不要做自己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也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这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意思是说,学习知识要不断地重复和练习,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它。

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真正感到快乐和满足。

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意思是说,有道德修养的人注重的是道义和正义,而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只注重自己的利益。

这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意思是说,只有真正喜欢和热爱一件事情,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它和掌握它。

只有真正乐在其中,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意思是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只有了解别人,才能够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意思是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只要我们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就能够不断地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智慧。

7.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意思是说,不要抱怨自己的命运,也不要责怪别人的过错。

只有承认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够真正地成长和进步。

8.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意思是说,有道德修养的人注重的是自己的美德和优点,而不是别人的缺点和过错。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意思是说,只有真正喜欢和热爱一件事情,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它和掌握它。

只有真正乐在其中,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10.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论语》意思是说,只有遵守规矩和法律,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关于孔子为人处事的名言

关于孔子为人处事的名言

关于孔子为人处事的名言孔子是我最喜欢的思想家之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孔子为人处事的名言,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孔子为人处事的名言1、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2、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4、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孔子5、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孔子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7、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8、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孔子9、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孔子10、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孔子1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12、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孔子1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14、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1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16、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孔子18、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1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20、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孔子2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孔子22、不迁怒,不二过。

——孔子23、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24、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25、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孔子2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28、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孔子29、不学礼,无以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 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 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 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

他是文化巨匠,是失意官员,是模范教师, 是孤独长者,是性情中人,还是众矢之的。 自从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和儒家学派,他 和他的学说、学派,就成了后世必须面对 的对象,无法回避的话题,谁都绕不过去。 ——易中天
子贡说:如果有广泛施恩于百姓并且能周济大众的,如何?可以称得上仁义 吗?孔子说:做什么事才算是实行仁义呢?一定要像圣人那样吗?尧舜也许 对你说的这些事情尚且感到为难。仁人啊,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让别人站得 住,自己想要通达也要让别人能够通达。能够就近选取类似推己及人的事情 去做,可以说是实行仁义的方法啊。
仁的实现


为仁由己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颜渊》)
仁的实现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述而》)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仁的实现途径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 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 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 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 渊》) 仲弓:冉雍,字仲弓,孔子弟子。 大宾:贵宾。 承:承办。 大祭:重大的祭祀活动。 己所不欲:所,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不 欲,不想。——恕道 施:施加。 于:介词,在。 邦:诸侯国。 家:卿大夫的封地。 仲弓问孔子关于仁的事情。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会见 贵宾,态度要认真;役使百姓如同承办重大的祭祀活动, 要谨慎、严肃地对待。自己不愿意做的,不愿意接受的 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在诸侯国里做官,不要为 名利而争,口有怨言,在卿大夫家里做事,要容人容事, 也不要有怨言。 孔子认为一个领导者要有主敬行恕的功夫,达到“无怨” 这样为政已经成功大半了。所以“仁”不仅是个人的修 养,也可进一步表现在事功上。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仁的主 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 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 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 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 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 一书的始终。
“仕”与“隐”之争



赞成“隐”的观点。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 必须正视现实,不能自欺欺人。 ②修身养性,保存实力,这在乱世中不失 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 实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掌管启闭城门的人) 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y ù n,收藏) 椟(d ú ,柜子)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 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 言。 ——《论语·微子》



说说接舆弦外之音。 孔子啊,为什么你身处乱世而不知退隐, 而非要去周求仕呢?真是德行衰微啊! 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 样的内心? 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另一方 面也可以领会到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 悲凉。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 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阳货》) 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说:“做人处事 能符合五点要求,就是行仁了。”子张说:“请 您教导这五点要求。”孔子说:“庄重、宽大、 诚实、勤快、施惠。庄重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大 就会得到众人支持,诚实就会受人任用,勤快就 会产生功效,施惠就能够领导别人。” 从孔子的回答,可知行仁不能离开做人处事的表 现。走在人生正途上,不能忽略“人与人之间的 适当关系”,亦即善。若要实现自己的人性,除 了努力实践内心向善的要求,别无选择。 如此,必能为国家社会做一番事业,成为既能修 养自己,又能造福众人的仁者。
小组合作 发现探究 感悟交流 《论语》(六):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智者”和“仁 者”的区别,并联系实际谈一谈这你愿 意做一个“仁者”,还是做一个“智 者”?(200字)
34
小组合作 发现探究 感悟交流 《论语》(六):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儒道互补
(一)孔子的为人

大成至圣文宣王 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 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 ——元帝圣旨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 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 惑;定心致公,故不惧。 ——【东汉】荀悦《申鉴》 智贵乎早决,勇贵乎必为。早决者无后悔, 必为者无弃功。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论语·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 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 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 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 也, 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 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 磨 快工具。住在一个国家 ,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 中的仁人 交朋友。”
工匠做工与思想品德修养从表面上看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但实质上却有相通的道理 。 《论语集解》引孔安国的注解说:“工以利器为用,人以贤 友为助.” 常言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工匠在做工前打磨好工 具,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就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 品德修养也是一样。选择品德高尚的人交往,与他们做朋友, 受他们的影响 熏陶,潜移默化,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 养就会在无形在得到提高。 其实,这也正是《颜渊》篇里曾子说君子“以友辅仁”的道 理。 从另一个角度说,便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选 择交往的对象是非常重要的 。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 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 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 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 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己:克制自己。 复礼:使言行回复到周礼上。 为:是 一日:一旦,表假设 归仁:归,称许、赞赏。仁,有仁道的人。 焉:语气助词,了 为:实现 由:依靠。 而:难道。 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不敏:不 聪明。请:请允许,希望。 事:从事,照着去 做。






此篇孔子批评了子贡的好高骛远,提的目标太大,连尧舜等圣人 都为难,告诉他实行仁义只需要推己及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 行了。
《圣经》:“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 你们就要怎样待人。” 世上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活着,一定烦恼了别人。 人活在世上,都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然 后自己得到一点所谓“享受”,所谓“幸福”。我 们还常常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即 使没有,起码也消耗了地球上的氧气,制造了污染。 有的人更是过分,烧掉别人的房子来煮熟自己的鸡 蛋。 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并不想去 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 给别人去挑起,而圣人自己却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 ——南怀瑾 (1918——2012,赴台湾后,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 政治大学及其他大学、研究所等教授。)
(二)论仁
仁的内涵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
渊》)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
何为仁——教材第9则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 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 己,一切回复到周礼上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 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德之人。实行 仁德,完全凭靠自身努力,难道还要凭靠别人 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要点。”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现象不去看,不合于礼 的声音不去听,不合于礼的话不去说,不合于 礼的事不去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不聪 敏,请让我遵照这些话去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