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学习指南
《导游基础知识》主要内容简介

导游基础知识
一、导游的定义
导游是负责在旅游活动中向游客提供相关信息、指导和服务的专业人员。
导游
不仅要熟悉景点的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二、导游的职责
1.引导游客:负责引导游客参观景点、了解文化历史。
2.讲解解说:向游客介绍景点的历史、文化、特点等。
3.安全保障:确保游客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4.服务周到:提供游客所需的帮助和服务,解答疑问。
三、导游的素质
1.知识储备:熟悉景点的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
2.沟通能力:善于与游客沟通交流,语言表达清晰流畅。
3.服务意识:热情周到,解决游客问题,关注游客需求。
4.团队合作:与旅行团队、景点管理者协作,互相配合。
四、导游的培训
1.学习资料:阅读相关旅游知识书籍、资料。
2.实地考察:参加景点考察和实践活动,熟悉景点情况。
3.培训课程:参加导游培训课程,学习讲解技巧和服务技能。
五、导游的责任
1.文明引导:不传播错误信息,保持文明礼仪。
2.照顾贴心:关注游客的需求和感受,提供贴心服务。
3.应急处置:遇到紧急情况要冷静处理,保障游客安全。
六、结语
导游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的服务和讲解能让游客更好地了解目的地,增加旅行乐趣。
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将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行体验。
以上为《导游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简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标准解读袁玲玲【摘要】《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发布将成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教学的指南以及相关教材编写的依据。
因此,详细阐明本专业四门核心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深入剖析四门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并对专业教师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是帮助专业教师更好地理解这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4页(P134-137)【关键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课标解读【作者】袁玲玲【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42016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委托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研制的《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正式对外发布。
这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今后教师教学的指南、相关教材编写的依据。
对于广大专业教师而言,正确解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领会江苏省职教改革的精神,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此次开发了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分别为“导游法规知识”“导游服务技能”“导游基础知识”和“地方景点导游”。
选择这四门课程,不仅符合《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而且与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代码130200)建议的专业教学主要内容相吻合。
(一)开发理念:明确统一确定了核心课程、组建了强有力的开发队伍之后,课程标准开发组成员首先统一的是课程标准的开发理念:严格遵循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结合导游考证的要求来确定四门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门(技能)方向有3个,第一位的是旅行社导游,对应职业(岗位)有5个,第一位的还是导游。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中国历史概述一、远古时期(一)人类起源(1)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2)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北方的祖先利用黄土层为壁体修建土穴,并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南方则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
古人类时期概述建始人距今约200万年中国已知最早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蓝田人距今约110万年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北京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能够加工石器和骨器,已经学会人工取火,原始的宗教意识(二)母系氏族文化遗存(1)距今7000~5000年。
(2)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的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为其杰出代表。
(3)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尤以陶器上绘制彩色图案的“彩陶文化”而异于其他文化遗存。
(4)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稻种,是目前世界上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5)河姆渡人还是最先发明打井技术,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建筑。
(6)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开始制造陶器。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河姆渡、大汶口等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灰陶、彩陶、黑陶和印纹陶等。
(三)父系氏族文化遗存(1)距今5000~4000年。
(2)代表:黄河中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以及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辽宁的红山文化。
(四)古代传说(1)巢氏构木为巢,反映了先人构筑自己居所的状况。
(2)燧人氏“钻木取火”,说明人类进入了人工取火的时代。
(3)女娲和伏羲“蛇身人首”,伏羲画八卦,刻字代替“结绳记事”。
(4)神农氏教人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
(5)炎帝、黄帝战蚩尤,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儿女亦称为炎黄子孙。
(6)尧、舜、禹通过“禅让制”担任首领的。
(7)相传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制定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法《黄帝历》。
(8)中国数学的萌芽期可溯至4000多年前,据战国《尸子》记载:“古者,倕为规、矩、准、绳,使天下仿焉。
导游基础知识-- 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第
一 节
中 国 旅
游
业
发
展
历
程
(四)、现代旅游的开端
1、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 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
2、现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的标志是“大众旅游”的出 现。
第
一 节
中 国 旅
游
业
发
展
历
程
(四)、现代旅游的开端
现代旅游的主要特征
1、参加旅游活动的人次数空前增多。 2、旅游活动的范围迅速扩大。 3、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日益多样化。 4、旅游业作为相对独立的产业已经确立,旅游业在国 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已突现。 5、大量的跨地区、跨国度的旅游企业集团纷纷建立。 6、旅游业广泛采用科学技术成果。
3、1845年,托马斯.库克成立了世界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 克旅行社。
4、1845年,托马斯.库克和儿子成立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即 后来的通济隆旅游公司)。
5、1846年,托马斯.库克为苏格兰商业旅游团配备了专职商业性导 游陪同,导游服务作为正式职业登上历史舞台。
6、1892年,托马斯.库克创设了全球最早的旅行支票。
导游基础知识
第二章 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旅游三大市场
第三节 国际旅游组织
第
一 节
中 国 旅
游
业
发
展
历
程
一、旅游与旅游业知识概述
(一)、旅游的定义
旅游:tourism
旅游(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 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 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九章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九章1. 导游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要求1.1 专业知识导游是旅游行业中的重要角色,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首先,导游需要对导游目的地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有所了解,能够向游客介绍相关知识。
其次,导游需要熟悉导游讲解的路线和景点,以便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导游讲解服务。
另外,导游还需要了解旅游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
1.2 素质要求除了专业知识外,导游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
首先,导游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游客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其次,导游需要具备耐心和细心的品质,能够耐心回答游客的问题,细心照顾游客的需求。
另外,导游还需要具有团队协作意识,与同事一起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2. 导游的职责和责任2.1 导游的职责导游的主要职责是为游客提供导游讲解服务,介绍导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等知识。
此外,导游还需要照顾游客的生活起居,安排游客的行程,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2.2 导游的责任作为导游,他们需要对游客的安全负责,确保游客在旅途中不会遇到任何安全问题。
此外,导游还需要保护导游目的地的环境和文化遗产,不得损坏或破坏游客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建筑。
3. 导游的应急处理能力在导游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应急情况,如游客突发疾病、天气突变等。
导游需要具备良好的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游客的安全和利益。
导游需要熟悉相关的应急处理流程,能够冷静的对待紧急情况,有效的组织游客有序疏散,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求助。
4. 导游的自我提升与发展为了提高自身的导游水平,导游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
他们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学习旅游行业的最新知识和技能,提升导游讲解的水平和质量。
此外,导游还可以积极参加各种旅游活动和交流,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结语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九章主要介绍了导游的专业知识与素质要求、导游的职责和责任、导游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导游的自我提升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一、旅游基础知识1.简述旅游的概念及分类•概念:旅游是人们利用休假时间或其它时间,在空间上跨越地区或国家界限,到达目的地,以观赏风景名胜或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一种外出行为。
•分类:–按地域划分:本国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
–按目的划分: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体育旅游、探险旅游等。
2.简述导游的职责及素质要求•职责:–熟悉导游车辆、人数和路线安排。
–负责讲解景点的历史、文化等知识。
–维护游客秩序及安全。
–帮助游客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
•素质要求:–具备较强的组织和沟通能力。
–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应变能力。
–热爱旅游,有一定的旅游知识和语言能力。
3.国内著名旅游城市有哪些?•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杭州•广州•厦门•三亚二、景点知识1.简述故宫的历史和特色•历史: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建于1406年,前后历经明清两代,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特色:–建筑布局严谨,形制庄严,气势恢宏。
–绘画、雕刻、器物等珍宝众多。
–纪实性的传世文物和资料丰富。
2.西湖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也是中国文学名篇《西湖》的创作背景,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是中国诗人、画家传世作品的取材地。
3.泰山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渊源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是五岳中的东岳,中国著名的风景区和道教名山,被誉为“五岳之首”,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
三、文化知识1.简述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家人团聚的节日,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2.中国四大发明及其对人类的影响•造纸术:促进了信息传播和文化发展。
•指南针:推动了世界地理的发现和贸易的繁荣。
•火药:影响了军事战争和社会发展。
•印刷术:促进了书籍印刷和文化传承。
3.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又称古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风貌和特色,具有以下特点: - 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融合。
导游基础知识

(四)讲解景区概况 • 1.讲解地点在景区大门导游图前或能俯瞰景 区全景的观景台、游人中心,也可以在交代游 览线路和注意事项时同步进行。 • 2.讲解的内容包括景区名称的来历、历史沿 革、主要特色、景区品位和主要景点概况。 (五)沿旅游线路带游客游览并提供讲解服务 • 1.应将沿途景点详细、全面地介绍给客人。 • 2.讲解时,应等游客稍事集中后在开始。 • 3.讲解中,注意语音语速的控制,以每一位 客人均能听清楚听懂为原则。 • 4.每个景点讲完后,要给客人留下观赏和拍 照的时间。 • 5.要留意客人的动向,以免游客走失。
旅 游 业
现代时期的导游服务
导游服务职业化
导游服务商品化
主要特征
导游服务规范化 导游人员管理法制化
• 导游员的特殊作用:良师益友;五大 员—生活保姆员;安全保卫员;景点讲 解员;宣传员;调研员。
• 导游队伍的管理和考核:英国是世界上 最先制定导游员条例、对导游员进行培 训管理的国家;欧洲被认为是对导游员 管理和培训最为领先,导游员业务水平 最高的国家。
(一) 图文声像导游方式 • 图文声像导游方式,亦称物化导游方式,它包 括: 1. 导游图、交通图、旅游指南、景点介绍册页、 画册、旅游产品目录; 2. 有关旅游产品、专项旅游活动的宣传品、广 告、招贴以及旅游纪念品等; 3. 有关国情介绍、景点介绍的录音带、录像带、 电影片、幻灯片等。
导 游 图
三、导游服务在旅游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1.导游服务的地位 (1)旅游者需要导游服务 (2)旅游业务的开展需要高质量的导游服 务 2.导游服务的作用 (1)纽带作用 (2)标志作用 (3)反馈作用 (4)扩散作用
§4 导游人员分类
我国导游人员分类
1.按照工作区域分类
1 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导游基础知识教案教学时间:教学课题: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四大类型及每个类型下的保护区名称,熟悉纳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的我国九个自然保护区名称2、了解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类型及每个类型下的风景名胜区名称教学重点:被纳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的我国九个自然保护区名称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法、欣赏法教学时数:1课时总课时:8节板书设计:第六节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一、自然保护区二、风景名胜区教学过程:[复习旧课] 提问:我国的“化石植物”有哪些?我国主要的保护动物有几种?上面说的这些受保护植物和动物都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和范围内,我国把这些地区或范围理解为保护区,那么什么是自然保护区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导入新课]第六节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一、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1、自然保护区包括自然资源2、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国家把一些能揭示自然界内在规律的、具有典型意义和价值的森林、草原、水草、水域、湿地、荒漠等各种生态系统类型,以及自然历史遗迹地等,划出一定的面积,设定机构,管理和建设起来,作为保护自然资源和开展科研工作的基地。
3、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主要保护区4、纳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的我国26个自然保护区吉林长白山、四川卧龙、广东鼎湖山、贵州梵净山、福建武夷山、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湖北神农架、新疆博格达峰、江苏盐城滩涂、云南西双版纳、浙江天目山、贵州茂兰、四川九寨沟、黑龙江丰林、浙江南麂岛、广西山口红树林、甘肃白水江、四川黄龙、云南高黎贡山、河南内乡宝天曼、内蒙古古赛罕乌拉、内蒙古达赉湖、黑龙江五大连池、四川亚丁、陕西佛坪、西藏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永久保护地。
二、风景名胜区1、定义:是以具有美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地域综合体。
2、我国风景名胜区类型及主要风景区因为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又保留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因此它有很高的美学、生态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科学以及旅游观赏和经济等价值,并且具有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游基础》学习指南
《导游基础》作为高职旅游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导游、旅游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等专业学生学习旅游文化知识、培养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与前接课程《旅游学基础》和后续课程《导游实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导游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为72学时,学分为3学分。
《导游基础》是全国初级导游资格证三门统考课程的必考科目之一,其学习范围涉及中国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古代建筑、古典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旅游文学等,面广量大,各内容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联系,理解和记忆的难度很大。
要熟练地掌握好这些知识,并将它们运用到今后的导游工作中去,在学习该课程时可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紧紧围绕“三大环节”进行学习。
要重视每一个教学项目的学习,在课程学习中要紧抓“课堂教学环节、能力训练环节、专业实践环节”,即认真听课,认真做好能力训练项目作业,有意识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导游讲解训练的实践中去。
二、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游是个杂家,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
要培养出一个知识渊博的优秀导游员,《导游基础》只是起到师傅领进门的作用,它所涵盖的知识和内容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课外时间,多渠道、多方面取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建议:
1.充分利用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资源进行在线学习。
2.利用互联网,观看介绍各类旅游资源的视频和图片,以获得感性认识。
3.平时增加课外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
从有助于《导游基础》这门课程学习的角度出发,可参考阅读:
(1)徐可主编,傅昭、梁焰副主编. 浙江省“十一五”重点建设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导游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2)浙江省旅游局编. 浙江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教材:《导游文化基础知识》,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年4月版。
(3)浙江省旅游局编. 浙江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教材:《浙江导游文化基础知识》,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年4月版。
(4)徐可、俞利芳编著. 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导游基础——理论、实务、案例、实训》,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5)徐可、俞利芳编著. 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导游基础——理论、实务、案例、实训〈学生手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6)徐云松、汪亚明、张建融、江涛编著:《浙江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集》,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7)王昆欣:《旅游景观鉴赏》,旅游教育出版社。
(8)徐云松:《浙江省著名景点导游词》,浙江人民出版社。
(9)国家旅游局编: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系列丛书).中国旅游出版社。
(10)徐可等:《湖州文化概论——湖州文化与人文素养教程》,中华书局,2003年。
(11)徐可:《湖州民俗文化》,杭州出版社,2007年。
(12)李海平副主编:《浙江旅游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李海平:《南浔》,古吴轩出版社,2001年。
(14)沈健:《文化湖职院——校园文化导游手册》(自编校本教材),2005年。
4.多关注国内几个重要的旅游网站。
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网、携程旅游网、指南针旅游网、中国导游网、中国导游信息网、导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