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古代神权思想 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PPT课件1

商代宫殿复原图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奴隶的地位
5个奴隶 = 1匹马 + 1束丝
课堂设问三 什么是内服、外服?商王靠什么来强化 自己的权力?
“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内服、外服是指 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这里所谓内服,是指聚集 在国王周围的官吏;外服是指臣服于王朝的地方 诸侯。在某种程度上,外服具有一定的地方行政 区划的性质,与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区共同构成国 家的地方政权,这种地方行政区划体制称为“服 制”。地方诸侯根据与王朝关系的远近,形成不 太牢固的臣服和贡纳关系。“外服”和中央与地方 的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臣服于商族的部落,大 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了商王的中心地位。臣 服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结成的一种臣 属关系。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宗法 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 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 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 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 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周朝还制定了 礼乐制度,称为周礼。
宗法分封制
(二)封邦建国 1.西周的建立
课堂设问一 西周由何人建立于何时?都城在哪里?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了殷商, 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镐 京遗址。
课堂设问二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谁制定的?由哪几部 分组成? 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包 括分封制、宗法制和起维系 作用的礼乐制度。它是执政 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 服制度而制定的。
2.西周的封国与商代的方国本质的差别是( A ) A.宗法制 B.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C.共主制 D.内服与外服制度
3.下列关于周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D) A.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B.任何人都不能修改 C.确立于公元前11世纪 D.是由周王制定的
《古代世界的政治》课件

了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古代政治制度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古代政治制度对现代政治制度 的影响深远,例如古希腊的民 主制度为现代民主制度提供了 基础。
古代罗马的法律制度对现代法 律体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现代法律原则和概念都 可以追溯到罗马法。
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和官僚制 度也对现代公务员制度和行政 管理产生了影响,提供了借鉴 和启示。
古代政治思想对现代政治思想的影响
古代政治思想对现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 要影响,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 理想国》对现代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产
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罗马的西塞罗和奥古斯丁的政治思 想也对现代政治思想产生了影响,为现 代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
要启示。
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也对现代政治思想 产生了影响,为现代政治伦理和公共管
君主专制思想的起源
君主专制思想的影响
君主专制思想对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 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央 集权和官僚制度的形成。
起源于古代埃及和东方文明,逐渐在 古代罗马和东方国家得到发展。
民主思想
01
02
03
民主思想概述
民主思想主张国家权力属 于人民,通过公民参与政 治决策来实现公共利益。
民主思想的起源
起源于古希腊的城邦政治 ,逐渐在古罗马和西方国 家得到发展。
民主思想的影响
民主思想对现代政治制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 了代议制和选举制度的形 成。
法治思想
法治思想概述
法治思想主张国家权力必 须受到法律的制约,强调 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法治思想的起源
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法 律传统,逐渐在中世纪欧 洲得到发展。
汉武帝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古代政治制度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古代政治制度对现代政治制度 的影响深远,例如古希腊的民 主制度为现代民主制度提供了 基础。
古代罗马的法律制度对现代法 律体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现代法律原则和概念都 可以追溯到罗马法。
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和官僚制 度也对现代公务员制度和行政 管理产生了影响,提供了借鉴 和启示。
古代政治思想对现代政治思想的影响
古代政治思想对现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 要影响,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 理想国》对现代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产
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罗马的西塞罗和奥古斯丁的政治思 想也对现代政治思想产生了影响,为现 代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
要启示。
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也对现代政治思想 产生了影响,为现代政治伦理和公共管
君主专制思想的起源
君主专制思想的影响
君主专制思想对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 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央 集权和官僚制度的形成。
起源于古代埃及和东方文明,逐渐在 古代罗马和东方国家得到发展。
民主思想
01
02
03
民主思想概述
民主思想主张国家权力属 于人民,通过公民参与政 治决策来实现公共利益。
民主思想的起源
起源于古希腊的城邦政治 ,逐渐在古罗马和西方国 家得到发展。
民主思想的影响
民主思想对现代政治制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 了代议制和选举制度的形 成。
法治思想
法治思想概述
法治思想主张国家权力必 须受到法律的制约,强调 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法治思想的起源
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法 律传统,逐渐在中世纪欧 洲得到发展。
汉武帝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0张PPT).ppt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
朝代 西汉 东汉
隋唐
中央行政(强化君主专制)
①汉初:汉承秦制, 三公九卿 制 ②汉武帝: 中外朝制度 ,从而使外朝 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③西汉晚期以后: 尚书台 权力增大 尚书台 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三省六部制 :新阶段 ①三省:三省长官并称 宰相,分掌宰相 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 政事堂 。 ②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③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
总结: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特点
三公九卿制 尚书台为行政中枢 二府三司制 废宰相,设内阁
秦
西汉
东汉
隋唐
宋
元
明
清
中外朝制
三省六部制 一省两院制
军机处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总趋势)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3)宰相权力不断被分散或分割 (4)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直到废除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制度的演变
第 贰 部分 秦朝的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文书制度
概念解释 皇帝
集中
中央权力
集中
地方权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 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 制 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主
义
皇权与相权
中
央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
集
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权
中央与地方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朝代
制度
(2)(依据)宗法制:
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 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枢行政体制的演变
朝代 西汉 东汉
隋唐
中央行政(强化君主专制)
①汉初:汉承秦制, 三公九卿 制 ②汉武帝: 中外朝制度 ,从而使外朝 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③西汉晚期以后: 尚书台 权力增大 尚书台 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三省六部制 :新阶段 ①三省:三省长官并称 宰相,分掌宰相 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 政事堂 。 ②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③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
总结: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特点
三公九卿制 尚书台为行政中枢 二府三司制 废宰相,设内阁
秦
西汉
东汉
隋唐
宋
元
明
清
中外朝制
三省六部制 一省两院制
军机处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总趋势)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3)宰相权力不断被分散或分割 (4)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直到废除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制度的演变
第 贰 部分 秦朝的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文书制度
概念解释 皇帝
集中
中央权力
集中
地方权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 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 制 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主
义
皇权与相权
中
央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
集
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权
中央与地方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朝代
制度
(2)(依据)宗法制:
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 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

A、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B、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C、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
D、坚持改革开放是创造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原因
源远流长的 中华文化
辉煌历程
见证
汉字
史书 典籍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课后探究
泉州文化历史厚重、源远流长, 主要包括了建筑文化、民俗文化、 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教文化及 方言等,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印度印度河流域古中国黄河流域国家国家产生时间产生时间发展发展结果结果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古代中国公元前2100年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烟消云散雅利安化面目全非源远流长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 把发展中医药事业,写入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具有重 要意义。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
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
再创中医文化新辉煌的途径
(1)要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立 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古埃及 古代中国
公元前 3000年
公元前 2100年
先后希腊化、罗 面目全非
马化、伊斯兰化
夏商周秦汉三国
两晋南北朝隋唐 源远流长
五代十国宋元明 清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 探究活动1:中华文化的发展经历过哪些朝代?
■ 探究活动2:每个朝代有什么文化思想?它在文 化发展史上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B、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C、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
D、坚持改革开放是创造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原因
源远流长的 中华文化
辉煌历程
见证
汉字
史书 典籍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课后探究
泉州文化历史厚重、源远流长, 主要包括了建筑文化、民俗文化、 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教文化及 方言等,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印度印度河流域古中国黄河流域国家国家产生时间产生时间发展发展结果结果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古代中国公元前2100年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烟消云散雅利安化面目全非源远流长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 把发展中医药事业,写入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具有重 要意义。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
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
再创中医文化新辉煌的途径
(1)要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立 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古埃及 古代中国
公元前 3000年
公元前 2100年
先后希腊化、罗 面目全非
马化、伊斯兰化
夏商周秦汉三国
两晋南北朝隋唐 源远流长
五代十国宋元明 清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 探究活动1:中华文化的发展经历过哪些朝代?
■ 探究活动2:每个朝代有什么文化思想?它在文 化发展史上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

任人唯亲等现象不利于民主法治发展 天下”,“男尊女卑” “裙带风气、荫庇心态”等。
2、西周制度——礼乐制
周公制礼作乐
目的:维护分封制及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
内容: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 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作用: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礼:秩序 乐:和谐
外服
外服
内服 外服
外服
②职官制度 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3. 商朝的政治制度特点
神权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结合; 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
材料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材料二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
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 ——《尚书·盘庚》
诸侯权利
封地世袭统治权(管理土地、人民,设官员; 收赋税;建武装)
诸侯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朝觐述职、缴纳赋税
分封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分封特点 对象多元;同姓主体;血缘纽带;等级森严
始于商,成熟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止 发展轨迹 于战国。
影响
前期:巩固王室,控制地方,扩大疆域,文 化认同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部编版)精讲课同步精品专辑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时空坐标
中央:
宗法制 三公九卿
中外朝
三省六部
二府三司
中书省制
议政王大臣会议 废宰相 内阁 权分六部 康熙:南书房 设内阁 雍正:军机处
—— ——
————
—— —— ——
—
商 西周 秦
汉隋 唐
内外服制度
俸禄,无封地。权力较小。
2、西周制度——礼乐制
周公制礼作乐
目的:维护分封制及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
内容: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 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作用: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礼:秩序 乐:和谐
外服
外服
内服 外服
外服
②职官制度 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3. 商朝的政治制度特点
神权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结合; 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
材料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材料二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
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 ——《尚书·盘庚》
诸侯权利
封地世袭统治权(管理土地、人民,设官员; 收赋税;建武装)
诸侯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朝觐述职、缴纳赋税
分封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分封特点 对象多元;同姓主体;血缘纽带;等级森严
始于商,成熟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止 发展轨迹 于战国。
影响
前期:巩固王室,控制地方,扩大疆域,文 化认同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部编版)精讲课同步精品专辑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时空坐标
中央:
宗法制 三公九卿
中外朝
三省六部
二府三司
中书省制
议政王大臣会议 废宰相 内阁 权分六部 康熙:南书房 设内阁 雍正:军机处
—— ——
————
—— —— ——
—
商 西周 秦
汉隋 唐
内外服制度
俸禄,无封地。权力较小。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PPT

四、礼乐制度
实质: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度的工具
五、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 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练习巩固:
1.据《独断》记载,三代(夏、商、周)的“一夫多妻制” 情况是这样的:“天子娶十二,夏制也,二十七世妇。殷 人又增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人,八十一部御女。周人上 法帝喾正妃,又九九为八十一,增之合百二十人也。天子 一娶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天人九嫔。诸侯一娶九女,象 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这段 材料不能说明 A.父权家长制家庭普遍实行“一夫多妻制”,并在诸妻中 B.众多嫔妃、妻妾所生的一大堆子女如果不划分个先后次 C.划分先后次序,立定章法的办法就是以父亲的身份和子 出生的先后,把所有的子女,划分为“嫡”和“庶”两类 D.
三、宗法制
4. 作用: 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 封制 ③是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 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前提和基础,分封制 是宗法制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4.考察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如果从社会形态 来说,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 制度;如果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 央集权制(如郡县制);如果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 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中国古代早期 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王位世袭 B.等级森严 C.有浓厚血缘色彩 D.中央高度集权
2.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 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拟) 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 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 B.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PPT课件57 人教课标版

重合法性”。这可不仅仅是统战。
——《奠基者》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周初分封的意图是什么?
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西周初年的周人有一系列的动作:再编组、大迁徙、广殖民、泛分封 。总之 该镇压的镇压,该安抚的安抚,该酬劳的酬劳,该收编的收编。现 在西周统治者可以高枕无忧了吧?
策略只是“术”,制度才是“政” 。 制度建设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
本钱,还捞到了油水,得到了赏赐,不少蛮族从此与中原诸国平起平坐。
周用一张空头支票换取了各方国对新政权的承认和支持,赎买了异动之心
和武装力量,既建立了自己的统一战线,还巩固了自己的领导权。事实上
,只要方国承认自己是周人所封,就至少在名义上认同周的领导,何况受
封最多的还是姬姓。正是方国的加盟,周的政权才有了天命和人心的“双
3、只因没留下文字?——学者的质疑
1)“古史辨”派,顾颉刚:夏存在,禹是动物,是神话。
2)西方学者:
顾先生的观点影响很大,尤其是国外影响更大。国外部分学者认为 夏文字尚未发现,因此对夏只能作为传说,不能作为信史看待。
——《夏史和夏代文明》詹子庆著,李学勤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7/04,P10
——以上均引自孟世凯《商史和商代文明》服与外服
目前卜辞中所见方国六十多个,与商王朝关系有友好,也有敌对战争,常是 商王征伐的对象。侯国五十多个,侯是王在外地的耳目,卜辞中的许多侯大多数 臣服于商,故被商王征伐者少。伯有近四十个,从卜辞中看侯、伯在商王朝无多 大差别。
纵观商代各地晚期文化,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在商王武丁之后,商王朝周边的一些 地区,原本较为浓厚的商文化因素有所减少,各地本地的文化特色却日渐鲜明。这种文 化与东周时期各列国的文化各自形成特色的情况如出一辙。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总复习PPT课件

秦 汉 隋唐 宋
郡县制 郡国制,设刺史 郡县制,藩镇(节度使) 郡县制,通判、文臣做地方官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收实权、制钱谷)
有效的解决了地方和中央分权的斗争,使地方再没有 能力威胁中央。
皇权和相权相争 秦建立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 丞相位高权重
西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形成尚书台—— 以丞相为核心的外 朝权势丧失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 总复习
回忆:中国古代有哪些朝代?按 时间线索是怎么样的顺序?
春秋
夏
商
西周
东周
战国
秦
隋 宋
西汉
唐 元 明
魏晋南北朝
五代十国 清
1、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明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 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中央集权制存在哪两对矛盾?
中央和地方
皇权和相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其最高原则是皇权至上;其根本目的就是要 确保统治权力高度集中到中央,而集中到中 央的权力必须确保集中在皇帝手中。 自秦至清这个制度的演变始终围绕着两个方 面(即两对基本矛盾)进行:一是地方权力 与中央权力的矛盾;二是权力集中到中央由 谁来专断独裁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轨迹——
1、秦朝:正式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西汉:巩固制度(汉景帝、汉武帝解决王国割据问 题,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3、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①埃及人出于宗教意识修建了金字塔;
②商朝大事小情都要求神占卜;
③阿兹台克人、玛雅人为祭祀杀俘定期发动战争;
④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杀人祭社”,“祭灶神”(为求五 谷丰登)
⑤在伊斯兰世界,《古兰经》既是伊斯兰教精神的神圣源 泉,也是阿拉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司法体制的理 论基石。
辨析: 中国封建统治者也讲君权神授,将体现其意志的法律
中国思想史
主讲教师:彭凯副教授
第一章 中国古代神权思想
第一节 神权思想概述
一、神权思想的特征及辨析 神权思想、神权社会具有如下特征:
1.在神权思想、神权社会中,神的意志是最高意志,神权、教 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 2.在神权思想、神权社会中,最高首领既是行政领袖、军事领 袖,又是宗教领袖,握有最高行政权、军事和宗教权力; 3.在神权思想、神权社会中,对神、祖先及宗教的信仰和崇拜 是人们的世界观,成为指导国家一切社会政策和人们生产、生 活的理论出发点。
周公用“天命不常”和“以德配天”的思想对夏商之际、 商周之际的历史进行了解释。
周公“天命不常”和“以德配天”的思想,在天原有自然 属性的基础上又赋予了天以道德属性,使天担负起终极道德审 判者的神圣职能。
例:“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天谴”
古文引述: • “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
▲山顶洞人遗址丧葬有砂,反映了原始的宗教意识和审 美意识。
三、中国上古神权思想、神权社会实例 1.良渚文明 2.三星堆古文明
玉璧 玉璋
玉琮 玉圭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 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周礼·仪礼》
第二节 神权思想的顶峰 ——商代由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发展起来的王权至上观念
统一,并用“民情可见”的观点去解释天命。在对待天命 的态度上,虽主张要敬从天命,但又不盲目依赖天命。这 表明,周公的天命观在本质上是人文的而非神学的,这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人文主义发展路向。 此外,周公强调从民情中知天命的观点,开了后代重民思 想的先河。
古文引述: • “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 ————《尚书·康诰》 •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一、商代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与神权社会 商朝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阶级社会过渡的时代,生产力
水平低下,存在着浓厚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
1.自然崇拜 商人将自然现象中的风云雷雨等都看成是受天神上帝
所驱使的神灵,因此在商人的心中,天神上帝有很大的权 威,是人世间一切的主宰。 注:商朝时上帝与人王还并无直接的“血统关系”,“天 子”一词始于西周。
————《尚书·盘庚上》
• “今予命汝一,无起秽以自臭,恐人倚乃身,迂乃心。 予迓续乃命于天,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
————《尚书·盘庚中》
第三节 从神权思想到人文思想 ----周公人文思想的产生
西周是中国古代社会从神权社会迈入人文社会的分水 岭,其标志是周公人文思想的产生。周公人文思想主要有 以下内容: 一、天命不常与以德配天
说成是神意的体现,是否秦汉以来的中国封建社会也是神 权社会? ——西周以前,神权、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西周以 后的中国社会中,神权是为王权服务,是从属于王权的。
二、神权思想的渊源 神权思想源于上古时期人们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
对神灵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拜使人们产生了原始的宗教意 识。可以说神权思想、神权社会是人类社会必经的历史阶 段。
2.祖先崇拜 商人尚鬼神,死去的祖先在其心中占有极重要的地
位,认为这些祖先与上帝有同等神力,能给人以祸福。故 商人极其重视祭祀鬼神,事无大小,都要求神问卜。 注:“礼”起源于祭祀,卜辞“礼”为“ ”,后来衍变 为含有政治约束的行为规范。“孝”也发端于祖先崇拜, 卜辞“孝”、“老”、“考”相通。
清末民初孙诒让《契文举例》(第一部研究甲骨文 的专著)将殷商的鬼神系统概括为“天神”、“地示”、 “人鬼”。
“天神”,指上帝、日、月、风、云、雷、电等。 “地示”,指四方、山、川、四巫等。 “人鬼”,指先王、祖先。
殷、周都有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但对天对祖先的信 仰则不完全相同,殷人对天对祖先的信仰更迷信、更执 着,而周人则加进了不少人事因素。
二、由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发展起来的王权至上观念 商代中期盘庚迁殷后,确立了专制君主的绝对统治地
位。随着君权的不断强化,祖先崇拜观念发展成为王权至 上观念。商代后期,君权神授的观念也开始萌芽。
商代后期王权至上观念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路向,即中国不可能走古希腊城 邦民主共和制道路,而走上君主专制政体。
古文引述:
• “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 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 祖其从与享之。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
三、敬天保民 1.要牢记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能贪图安逸,荒怠政事。 2.要体察民情。不仅要了解民众疾苦,更要体察民众的心 理。 3.要慎用刑罚。刑罚的目的在于惩恶劝善。
理论上对于朝代更替的社会事实所作的解释。它没有停留
在商人“受命于上帝”的认识水平上,而是用发展变化的 观
点去认识天命,通过天命去解释社会历史的变革,反映了
商周之际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对于强化周王朝的政治统
治也起了很大作用。
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 周公认为天命是可以认知的客体,强调天命与人事的
————《尚书·康诰》 • “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袛
袛、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 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 殷。” ————《尚书·康诰》 • “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文王,兴我小邦周。”
————《尚书·大诰》
周公“天命不常”“以德配天”的思想是中国古代第 一次在
周人对于天命的认识,较商代天帝观念前进了一大步。 主要表现为周公“天命不常”与“以德配天”的思想。
商代天帝观念:认为商人是上帝的特选子民,上帝永 远保佑子姓商族。
天命不常,即上天所授予的天命是不固定的,并非永远保 佑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王朝。
以德配天,即只有统治者有良好的德行,才能得到上天的 垂青,才有资格获得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