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

合集下载

建国以来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

建国以来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

建国以来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摘要】财政管理是政府为了履行职能对所需的物质资源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活动,是国家对财政分配过程进行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建国以来,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虽然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事权与支出范围划分不够科学规范、税收管理权限划分不够合理、税种划分不够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和科学、税收征管乏力税款流失严重、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还需要采取很多措施来对财政管理体制加以完善。

【关键词】建国以来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规范财政分配关系、划分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权和财力或同级政府各财政职能机构之间职责分工的根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国家在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

财政管理体制,一方面是一个国家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作用中的核心机制,起着核心和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必须服从于国家政治体制。

尽管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己经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但仍然很不完善,存在诸多缺陷,需要进一步来改革、完善。

一、建国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自建国以来,伴随各时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经历过多次变动,但总的趋势是由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逐步过渡到实行各种形式的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的体制。

尽管分级管理的形式有多种,集中和分散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各个时期实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多数是同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及其发展变化的需要相适应的。

总的来说,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1950~1979年的“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时期:建国初期1949~1952年实行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一五时期”1953~1957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分类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1958~1960年前期实行“以收定支,五年不变”的办法,后期实行“总额分成,一年一变”财政管理体制;1961~1966年实行比较集中的、收益分成上继续实行“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财政管理体制;以及“十年文革”时期变动不定的财政管理体制。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第十六章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第十六章

中级经济师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中级经济师、经济师、经济基础、中级职称、经济师课件、经济师真题知识点1: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多选题]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遵循的一般原则有()。

A.受益原则B.效率原则C.区域原则D.技术原则E.公开原则【答案·解析]ABCD 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一般遵循以下重要原则: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技术原则。

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集权原则、效率原则、恰当原则、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知识点2: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单选题]财政大政方针和主要的规章制度由中央统一制定、安排,地方在中央决策和授权范围内对财政活动进行管理,指的是财政管理体制的()。

A.财政联邦制模式B.财政单一制模式C.财政分税制模式D.财政分级包干制模式[答案·解析]B 财政单一模式下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权划分及与之相适应的财权财力划分,统一财政预算和分级管理的一种体制模式。

知识点3: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多选题】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属于中央收入的税种有()。

A.关税B.车船税C.个人所得税D.消费税E资源税{答案·解析]AD 现行中央地方收入划分为中央收入、中央地方共享收入、地方收入。

其中,中央收入包括:①关税;②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③消费税;④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利润、城市维护建设税;⑤证券交易印花税;⑥车辆购置税;⑦出口退税;⑧船舶吨税;⑨未纳入共享范围的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缴的利润等。

选项B 属于地方收入,选项C、E属于中央地方共享收入。

知识点4: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与内容{单选题]下列对于完善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适度减少中央事权B.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的事权C.明确区域性公共服务为地方事权D.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答案·解析]A 在完善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中,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的措施:①适度加强中央事权;②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的事权;③明确区域性公共服务为地方事权;④调整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

2020中级经济师考试基础网课精讲班讲义第60讲第16章财政管理体制-第1节

2020中级经济师考试基础网课精讲班讲义第60讲第16章财政管理体制-第1节

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本章考情分析】【本章基本框架】【本章内容精讲】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本节知识点】【知识点1】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内容【知识点2】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作用【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1】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内容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它规定了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划分,规定了预算资金使用的范围、方向和权限。

例题精讲【例题•多选】下列关于财政管理体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财政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B.税收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C.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D.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E.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规定了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划分,规定了预算资金使用的范围、方向和权限【答案】BE【解析】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B项错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狭义财政管理体制)规定了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划分,规定了预算资金使用的范围、方向和权限。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与政府管理体制相适应,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各级财政部门内部又设置不同业务分工的机构,分别负责各项业务管理工作。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划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其依据是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

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第一节、政府预算概述学习要求:掌握政府预算的概念、原则了解政府预算的职能和分类方法具体内容:一、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1、从技术性方面看,政府预算包含两层含义:(1)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以预算平衡表的形式体现,该表反映了政府资金的来源和流向,体现了政府的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

(2)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

政府预算反映了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的数量的多少。

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

2、从政治性方面看,政府预算是重大的政治行为。

(1)政府预算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选择;(2)政府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

(3)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准备购买的具体公共物品和服务及其成本。

3、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

政府预算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属于年度立法)。

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于17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国家预算【例题1—08年单选】政府理财的主导和基本环节是()A、信贷计划B、政府预算C、国民经济发展计划D、年度投资计划答案:B【例题2--课后题第2题】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

A.政府财政收支计划B. 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管理财政资金的活动C.政府理财的基本环节D.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答案:D二、政府预算的职能--------反映、监督和控制1.反映政府部门活动反映和规定了政府在预算年度内的工作或活动范围,方向和重点。

2.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的功能作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重要文件,政府预算是人大代表和全体人民监督政府收支运作的途径和窗口。

3.控制政府部门支出的功能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政府预算,实质是对政府支出规模的一种法定授权。

只有在授权范围内的支出,才是合法和有效的。

【学习计划】经济基础-第16章

【学习计划】经济基础-第16章

经济基础学习计划学习内容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知识点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1)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2)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知识点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与政府管理体制相适应,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

各级财政部门,内部又设置不同业务分工的机构,分别负责各项业务管理工作。

(删除)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划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其依据是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

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

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一般遵循以下重要原则:(1)受益原则(2)效率原则(3)区域原则(4)技术原则。

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

市场经济成熟国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1)集权原则(2)效率原则(3)恰当原则(4)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按排。

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

知识点三: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1.财政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从世界各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差异看,一般分为两种模式或类型:(1)财政联邦制模式:①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遵循“州余权主义”原则。

联邦与州在宪法规定的领域内相对独立、平等、互不从属。

②联邦制下的财政管理体制模式下,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靠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

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墨西哥、印度等国家实行财政联邦制。

财政的基本制度

财政的基本制度

财政的基本制度
财政制度是指国家为了开展政府本身的活动而设立的有关经济收入和支出的一整套机构和制度。

财政制度主要包括财政组织制度、财政收支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公债制度和财政调控制度。

财政体制包括:国家预算制度,国家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税收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国防,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农业财务管理制度,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和国家金库制度等。

财政管理体制,简称“财政体制”。

是指国家在组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活动中,划分中央政权和地方各级政权以及财政部门和其它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责、权力、财政收支范围以及组织原则、管理方式和机构设置等各项法规和制度的总称。

社会主义国家在财政管理中划分各级政权之间以及国家与国营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制度。

简称财政体制,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有其特定的内容和原则。

中国的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由高度集中的统一收支管理体制逐步转向中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的过程。

不同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有过各种变化,集中和分散的程度不同,分级管理的形式也不同。

在大部分时期内,是同当时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和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相适应的。

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划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其依据是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含义(掌握)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掌握)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

2.财政管理权责的划分3.财政收支的划分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是财政管理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出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

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配套制度。

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

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以及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全国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例题1·单选题】财政管理体制是确定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关系的一项根本制度。

A.领导与被领导B.财政分配C.利害D.事权[答疑编号911130115: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例题2·单选题】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B.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税收管理体制C.财政管理体制是预算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D.我国目前的预算管理体制是分级包干[答疑编号911130116: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例题3·多选题】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主要有()。

A.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B.实行政府采购制度C.财政收支的划分D.财政管理权责的划分E.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答疑编号911130117: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CDE【例题4·单选题】(2007年)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政府间的()。

第62讲第16章财政管理体制-第3节及第4节

第62讲第16章财政管理体制-第3节及第4节

第三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本节知识点】【知识点1】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含义及特点【知识点2】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1】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及其特点一、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及作用1.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时,协调上下级财政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他在1928年出版的《财政学研究》中第一次使用这一概念。

2.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重要作用:(1)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弥补其收支差额,这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最基本作用。

这一制度增强了地方政府提供本地区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能力,有利于实现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纵向平衡。

(2)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各地方之间因财政状况不同而造成的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等。

(3)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政府通过对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可以对地方的财政支出项目进行调节,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能力。

二、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1)完整性。

从转移支付的目标、种类、方式,到具体因素和数额的确定分配与监督,都要有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制度安排。

(2)对称性。

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的财力,与能够满足该级政府承担、履行的事权职责需求相对应。

(3)科学性。

(4)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一般性转移支付系数主要取决于转移支付资金总额、地方收支缺口、各地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

(5)法制性。

例题精讲【真题•2016单选】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的财力,与能够满足该级政府承担、履行的事权职责需求相对应,体现了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

A.完整性B.法制性C.对称性D.灵活性【答案】C【解析】本题根据“相对应”即可选择“对称性”。

【知识点2】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财政转移支付分类转移支付的具体形式有很多种,但一般都可以归结为均衡拨款与专项拨款两大类。

通常情况下,对于地方事权范围的支出项目,中央政府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实施财力匹配与均衡;美国是分权国家的典型代表,但美国是少有没有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的国家,联邦政府的转移支付全部以专项和分类转移支付方式下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
1.统收统支型——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

2.收支挂钩型
3.收入分成型——中央对地方财政收入或者其超收部分另行确定分成比例,目的是鼓励地方超收。

4.包干型
(1980-1993年)
(1)“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0-1984)-分灶吃饭体制
(2)“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5-1987)
(3)包干财政体制(1988-1993年)
了解包干型的优
缺点
5.分税制型(1994-)
【例题1·单选题】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最典型的财政管理体制是()。

A.统收统支
B.收支挂钩
C.包干
D.分税制
[答疑编号911130119: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从1994年开始建立了()财政管理体制。

A.统收统支
B.收支挂钩
C.包干
D.分税制
[答疑编号911130120: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