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模板2014
CAI综合设计说明书

潍坊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CAI综合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4年12月29日一、任务与具体要求(1)能够熟练运用PowerPoint、几何画板等设计软件和有关的数学知识来进行电子教案的设计;(2)学会如何组织教案的内容并能对CAI设计效果的优劣进行正确的评价;(3)掌握CAI综合设计的技术与方法;(4)学会如何组织和编写CAI设计文档和作品的操作说明;(5)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说明书应包括的内容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1)创设情景、尝试探究(2)指导学习方法(3)知识应用(4)归纳小结2、CAI课件的功能分析(1)CAI课件整体功能分析(2)本课件功能分析3、CAI综合设计详细过程(1)CAI综合设计的整体框架分析(2)CAI综合设计的细节分析4、结束语三、评语及成绩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一、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1.1教材分析 (1)1.2教学目标 (1)1.3教学重、难点 (1)1.4教学过程 (1)1.5知识应用 (3)1.6归纳小结 (3)二、 CAI课件的功能分析 (4)2.1 CAI课件的综合功能分析 (4)2.2 本课件的功能分析 (4)三、CAI综合设计详细过程 (5)3.1课件结构分析及框架说 (5)3.2课件详细制作过程: (5)3.2.1主体设计 (5)3.2.2封面设计 (6)3.2.3.母版设计 (7)四、结束语 (10)五、致谢辞 (10)一、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1教材分析1.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它是继学生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可以为后面进一步研究圆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1.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2)掌握直线和圆的判定;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寻求规律、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轴套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机制126 _______________ 姓名:孙梓宸学号:1120180058指导老师:郑军 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4年6月29日 __________机械鸟汽车工程曇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__________ 机制226 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 1.1.20:L80058 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_ 孙梓宸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 郑军__________________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4年6月29日设计任务书 (4)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5)序言 (5)一、.......................................................... 零件的分析6二、........................................................ 工艺规程设计7三、........................................................ 专用夹具设计14四、......................................................... 课程设计总结16五、................................................................ 致谢18六、............................................................ 参考文献19附件 (20)机碱鸟汽车工程拷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生产纲领中批或大批)设计内容:1、任务书和对应零件图1套2、毛坯图1张3、机加工工艺过程卡1套4、机加工工序卡1套5、夹具设计图(含装配图和必要零件图)1套6、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班级机制126设计者孙梓宸指导教师郑军2014年6月29日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模板】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软件项目实训学生学号:6102040124专业班级:11测控01班学生姓名: 徐晗学生成绩:指导教师:陈希课题工作时间:2014-6—9至2014-6-22一、课程设计任务的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目的:1.全面理解程序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自顶向下,逐步细化,模块化的设计原则。
2.掌握C语言基础知识,灵活应用函数、指针、数组、结构体等知识进行程序设计。
3.掌握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调试程序的能力.(2)课程设计总体要求:1。
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
2.主菜单设计界面如下:3.子菜单界面如下:选择结构子菜单:循环结构子菜单:4。
在对应模块下完成如下功能: (1)单选择if语句:(2)双选择if语句:(3)多选择if语句:(4)switch语句(5)while循环语句(6)do—while循环语句(7)for循环语句(8)循环嵌套例如:switch语句案例界面:(3)论文部分1、学生应提交的资料:纸质《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课程设计报告1份。
2、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附在《课程设计说明书》后,内容包括:一、设计目的1。
全面理解程序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自顶而下,逐步细化,模块化的原则。
2。
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灵活应用函数、指针、数组、结构体等知识进行程序设计。
3。
掌握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调试程序的能力.二、系统功能模块图(略)三、设计函数列表在C语言中每一个功能模块都对应一个函数,即由函数来实现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功能,也就是建立功能模块与函数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编写程序时可以减少不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目的1. 全面理解程序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自顶而下,逐步细化,模块化的原则。
2. 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灵活应用函数、指针、数组、结构体等知识进行程序设计.3.掌握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课程设计说明书1. 课程名称:[填写课程名称]2. 课程设计目的:[填写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和需求]3. 课程设计目标:[填写课程设计的具体目标]4. 课程大纲:[填写课程的大纲,包括每个单元的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5. 教学资源:[列举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参考书、多媒体设备等]6. 教学活动:[列举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实验、讨论、小组活动等]7. 评估方式:[说明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作业、项目等]8. 教学团队:[介绍教学团队的成员,包括主讲教师、助教等]9. 课程进度安排:[设置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包括预计的课程开始和结束日期]10. 教学参考文献:[列举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料和文献]11. 补充说明:[如有任何额外的补充说明,请在此处填写]以上是一个简单的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具体的内容根据课程的实际需求进行填写和修改。
12. 课程设计背景:[解释为什么设计此课程,背景资料和理由等]13. 教学目标细化:[具体阐述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并且可分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层面]14. 教学方法和策略:[详细描述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15. 教学评估标准:[明确课程评估的标准和要点,例如针对知识理解的测验、技能表现的评估等]16. 教学资源准备:[具体说明所需的教学材料、设备、实验器具等,以及相关的采购和准备工作]17. 学习支持与辅助:[列举可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支持和辅助资源,如电子教学平台、辅导手册等]18. 教学组织和管理:[描述课堂组织和管理的方式,包括上课时间、课堂纪律、小组分工等]19. 教学团队角色职责:[详细说明教学团队中各成员的角色职责,包括主讲教师、助教、辅导员等]20. 课程进度和时间安排:[具体列出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安排,包括每周课时数、教学时间分配等]这些补充内容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和设计者的个人情况进行修改和适应,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和目标。
综合仿真课程设计说明书

《综合仿真》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日期: 2014年1月5日目录一、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1.设计目的: (2)2.设计要求: (2)二、设计原理及规模: (2)三、设计过程 (3)1.方案一设计 (3)2.方案一实现 (4)3.方案二设计 (7)4.方案二实现 (7)四、结论 (11)五、参考文献 (11)六、附录 (11)附录一系统的频域分析代码 (11)附录二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代码 (12)一、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设计目的:该课程设计将采用Matlab 软件来实现其在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两门课程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通过Matlab 软件的学习及使用,可以加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达到能独立利用计算机仿真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可以把所学的知识系统、高效的贯穿到实践中来,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同时提高独立编程水平,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基础,有助于培养综合能力,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设计要求:1)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上机实践能力。
2)掌握Matlab 软件在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两门课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工程项目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4)各种设计文档用A4纸存储、打印。
二、设计原理及规模:方案一:用Matlab 软件实现其在信号与系统中的应用——系统的频域分析。
本题研究莫尔斯码的幅度调制与解调。
本题中信号的形式为)π2sin()()π2sin()()π2cos()()(132211t f t m t f t m t f t m t x ++=a)其中信号x(t)由文件ctftmod.mat 定义,可用命令Load ctftmod 将文件ctftmod.mat 定义的变量装入系统内存。
运行命令Load ctftmod 后,装入系统的变量有af bf dash dot f1 f2 t x ,其中 bf af :定义了一个连续系统H(s)的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
2014综合课程设计

多功能电量测试仪的设计一、系统简介所设计的多功能测试仪能够完成直流电压、直流电流、交流电压有效值、交流电流有效值、有功功率、相位和功率因数的测量。
电压量程4个:600V,300V,150V,75V;电流量程3个:5A,2.5A,1A。
技术指标如下:1.直流电压、电流测量:准确度0.3%;2.交流电压、电流测量:准确度0.5%;3.交流有功功率测量:准确度0.5%;4.相位测量:准确度0.5°;5.交流频率范围:45~65Hz。
二、系统整机框图如图所示:模拟部分数字部分三、设计题目1、仪器电源系统设计;给出硬件系统框图,原理图主要元件选择依据,编写使用说明书。
2、电参量测量算法设计;给出算法流程图,算法的数学原型,至少对一个电参量采用两种测量算法来实现,比较其优缺点。
3、仪器电参量采集系统设计,要求具有自动量程转换功能;具备自校准功能;给出硬件系统框图,原理图主要元件选择依据,编写使用说明书。
4、仪器控制系统设计,要求所选择的单片机能够扩展,具备至少4个按键,总线扩展建议选择USB接口。
给出硬件系统框图,原理图主要元件选择依据,编写使用说明书。
5、仪器壳体设计,内部布局设计,考虑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给出硬件系统框图,编写使用说明书。
4kW以下直流电动机不可逆调速系统一、技术数据和要求1、直流电动机:额定功率:1.1kW,额定电压:110V;额定电流:13A;转速:1500rpm;电枢电阻:1Ω;极对数:2;励磁电压:110V;励磁电流:0.8A。
2、要求:调速范围D=10,静差率s≤10%,制动迅速平衡。
二、设计内容1、确定调速系统方案;2、主电路选择与计算;3、控制电路选择与计算;4、绘制电气系统原理图。
综合课程设计稿范文模板

综合课程设计稿范文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根据实际学科填写),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表达。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XXX(根据实际学科内容,如某一物理现象、历史事件等)的基本原理或过程。
3. 学生能总结并复述教材中关于XXX(学科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或数据分析、文献查阅等),提高解决问题和探究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或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形成具体的成果展示。
3.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互动,提升表达、沟通和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
3.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知识对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围绕以下核心教学内容展开:1. 教材第一章“XXX基本概念”,涵盖XXX的定义、特点及分类,通过案例分析和图示,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框架。
2. 教材第二章“XXX原理与应用”,详细讲解XXX的运作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实验和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理解。
3. 教材第三章“XXX发展历程”,追溯XXX的历史演变,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学科历史的兴趣。
4. 教材第四章“XXX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介绍教材第一章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
第二周:深入学习教材第二章,配合实验操作,加深理解。
第三周:学习教材第三章,组织小组讨论,探讨XXX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周:结合教材第四章,开展案例分析和成果展示。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对于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理论。
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073班设计者:尚妙吉学号: 3070611109 指导老师:王晓军华顺明楼应侯目录第一篇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3)1、引言 (3)2、下万向节滑叉的工艺分析 (3)2.1万向节滑叉的用途 (3)2.2零件的材料 (3)2.3零件的工艺分析 (4)3工艺规程设计 (5)3.1 制定零件工艺规程的原则和技术要求 (5)3.2 生产类型的确定 (5)3.3毛坯的制造形式及考虑因素 (5)3.4拟定工艺路线 (6)3.4.5工序简图的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9)3.6铣削力及铣削功率的计算 (10)3.7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0)第二篇机床夹具设计 (12)1、定位元件的确定 (12)1.1拨叉的定位 (12)1.2对刀及导向装置设计 (12)1.3夹紧装置设计 (12)2、夹具体的设计 (12)第三篇设计小结 (13)第一篇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1、引言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名称是万向节滑动叉机加工艺及工装设计。
万向节滑动叉位于传动轴的端部,主要作用之一是传递扭矩,使汽车获得前进的动力;二是当汽车后桥钢板弹簧处在不同状态时,由本零件可以调整传动轴的长短及其位置。
万向节滑动叉就是将万向节叉和滑动花键副的一部分组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零件,其特征是该万向节滑动叉为采用管材制作的万向节叉与滑动套为一体的整体式结构,其端部呈叉形结构,并设有两个十字销孔,用于安装十字万向节;在管内设有内花键,这种呈整体式结构的滑动叉,不仅加工容易、成本低,而且强度高,故其使用寿命与传统的万向节叉滑动套合件相比,有了成倍的提高。
它的研究和使用可以简化万向传动装置的结构,也满足功能要求,因此对万向节滑动叉的研究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及论文的撰写是在焦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专题名称:
报告人姓名:
同组人姓名:
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起止时间:2014年12月8日– 2015年1月4日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2014年12月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撰写要求
1.整理提纲,与指导教师讨论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内容;
2.设计说明书应在设计工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以便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
3.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摘要、目录(标题及页次)、设计任务书、总体设计(设计任
务分析与创新点的构思、测控仪器若干设计原则的考虑和讨论(包括可靠性、经济性、工程理论等)、测控仪器工作原理的选择和系统设计、测控系统主要结构参数与技术指标的确定、测控仪器造型设计)、精度设计、机械系统设计、光电系统设计、软件系统设计、精度分析、设计小结及参考文献,每一个小组一份设计说明书,在其中对其它小组的小组设计内容简要描述;
4.设计说明书应按教师推荐的格式书写,要求文字简明、通顺,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5.说明书的内容应以计算内容为基础,参数的最后选择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6.设计说明书中的相关计算内容应列出计算公式,标注出处、单位,写出简短的分析
结论(运用论文标准格式);
7.为了清楚说明计算内容,应附必要的插图和简图。
在简图中对主要零件应统一编号、
以便在计算中和分析中引用;
8.全部设计中所使用的参量符号和标注,必须前后一致,各参量的数值应标注单位(采
用国际单位);
9.设计说明书文中和文后要标注和著录参考文献,标注和著录参考文献的方法参考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10.打印时保留撰写要求内容、双面打印、每章首页必须在右侧。
王代华
2003年12月第一稿
2004年12月修改
2005年12月第二次修改
2007年1月第三次修改
2009年1月第四次修改
2012年1月第五次修改
2014年12月第六次修改
摘要XXX
目录
摘要 (3)
目录 (5)
1.设计任务书…………………………
2.总体设计与精度设计……………………………
3.机械系统设计……………………………
4.光电系统设计
5.软件系统设计
6.精度分析
7.设计总结
8.参考文献
9.附录
1. 设计任务书
1.1 关于版面编辑的说明
纸张大小:A4;页边距,上:2.5 cm ,下:2.0 cm; 左右:2.5cm ,装订线在左,0cm 。
正文字体: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 。
字体大小:除各章的标题为二号字外,其余均为小四号字。
段前、段后不空行,段前间距0.25倍行距、段后间距为0。
行距设置为最小值(设置值18磅)。
公式:采用公式编辑器编写,统一编号,居中排列。
文中用式(4)的方式引用。
示例如下:
()()()()()()()n
n t h t u t h t h t u t u A t h &&&&γβ--=-1 (4)
式中 ()h t 为迟滞位移的一阶导数;A 、β、γ和n 为模型的参数。
式(4)可写为
()()()()[](){}
()t u t h t h t u A t h
n
γβ+-=sgn (5) 式中 ()⎪⎩
⎪
⎨⎧<-=>=0 10 00
1sgn x x x x 。
表格:请使用通用的三线制表格,标题在表格上面,统一编号为“表X ”。
表格与表格之间、表格与插图之间、表格与文字之间空一行,最好放在一页的最顶端和最下端,不要排在文字中间。
在文中用表X 引用。
示例见下页。
插图:插图分辨率要求300dpi 以上,统一编号为“图X ”。
插图与插图之间、插图与表格之间、插图与文字之间空一行,最好放在一页的最顶端和最下端,不要排在文字中间。
在文中用图X 引用。
示例见下页。
如果摘要和目录分别不够两页,则在其后空一页。
说明书采用双面打印,在左侧装订。
不要加装塑料封面!
上述说明在正式提交说明书之前请删除!!!
表1. Quantitative errors of the output displacements modelled by different models for the
PCA with the sinusoidal voltage.
(a) (b)
图3. Linear and hysteretic components of the hysteretic curve of the PCA: (a) the linear
component and (b) the hysteretic component.
2. 总体设计与精度设计
2.1 设计任务分析
包括测量方法、创新点的构思、测控仪器若干设计原则的考虑和讨论、可靠性分析、经济性分析、工程伦理等
2.2 齿形误差在位测量仪器的原理
2.3仪器系统主要结构参数与技术指标的确定
2.4 精度设计
2.5 测控仪器造型设计
3. 机械系统设计3.1 机械系统设计任务与要求
3.2 机械系统方案的拟定
3.3 直线导轨及驱动系统设计
3.4齿面误差传递机构原理与设计
3.5 定位机构设计
3.6 仪器调平机构设计
3.7 仪器系统支撑件设计
4. 光电系统设计4.1 光电系统设计任务与要求
4.2 光电系统方案的拟定
4.3 齿形误差获取传感器的信号处理子系统设计
4.4直线导轨运动位移传感器的信号处理子系统设计
4.5 电机驱动子系统设计
4.6 计算机接口子系统设计
5.软件系统设计5.1 软件系统设计任务与要求
5.2 软件系统方案的拟定
5.3 系统部件设计(根据设计具体情况确定部件数并分别撰写)
6.精度分析按精度分析方法进行。
7.设计小结本节内容自由发挥。
8.参考文献
[1]…….
[2]…….
9.附录
附录应包括以下材料:
(1)手绘的仪器机械系统的三维草图及装配示意图;
(2)绘图软件绘制的机械系统的三维图及相关的部件的图;
(3)手绘的光电系统的功能框图和原理框图;
(4)设计软件绘制的电路原理图、PCB印制板图、接线图;
(5)手绘制的详细的软件流程图、手绘制的定位球直径计算及选择、计算原理误差及调整参数的详细流程图;
(6)软件系统的详细程序及注释;
(7)设计过程中关键节点的讨论纪要;
(8)其他与设计相关的材料。
注:上述要求中除手绘资料作为各自小组的单独材料外,其余每个小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