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济学院景观说明
湖北经济学院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湖北经济学院是一所全日制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省会武 汉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汤逊湖畔,占地面积1740亩,校舍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普通 本专科在校学生16000人。美丽的校园带碧水,襟远山,风清气爽,林木葱茏,环境怡
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设计目标
•
•
生态性
因地制宜,采用本地生物群落
• (1)利用本地树种,包括樟树、桂树、柳树等, 点缀桃树、李树、樱花、枫树等景观性植物。 • (2)水边和草地上的大量配置速生植物群落,形 成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优化水质。 • (3)进行合理的微气候系统设计,合理调节噪音、 季风、阳光、气候、水体等自然因素对场地的影响。
•
•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绿化风貌与 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路的绿化用地较多,具有较好的绿化条件,应选择观赏价值高 的植物,合理配置,以反映城市的绿化特点与绿化水平。园林景观路是道路绿化的 重点,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体,贯穿于整个城市。主干路植物配置要考虑空间 层次,色彩搭配,体现城市道路绿化特色。同一条路段上分布有多条绿带,各绿带 的植物配置相互配合,使道路绿化有层次、有变化、景观丰富,也能较好地发挥绿 化的隔离防护作用。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洁,排列一致。
•
• •
• •
•
•
•
功能分区及景观营造
在遵循原规划格局的前提下,全校园主要分为教学区,行政后勤区,学生生 活区,图书馆前入口广场及滨湖绿地等等。 1、教学区强调一种雅致宁静的环境,同时提供适当的疏散和活动场地。地 面铺装与周边建筑环境呼应协调,同时在朴素雅致中取得一种变化。植物种 植以乔木为主,渲染一种开阔明净的空间,便于学生在课间远眺放松,内庭 处理成富含古典园林色彩的壶中天地。 2、行政后勤在有序中强调一种亲和气氛,避免过于严肃和呆板的氛围。既 有利于行政工作的展开和协调人际关系,同时也有利于缓解久居室内的行政 工作者单调和乏味。铺装设计体现一种在统一中的变化。植物景观增加地被 和林下花卉灌木。 3、学生永远都应是大学校园里活跃的因素,生活区的内容也是丰富的。在 设计上我们照顾到既要提供学生小型活动的场地,也要体现“三三两两闲坐 林下轻读书”的安静环境。铺装和植被也体现一种丰富多彩的格调。 4、图书馆是学校最闪亮的亮点,整个学校的景观空间和文化从这里展开, 入口设计为大格局,同时引入现在文化因子表明学校的教育和研究领域。 5、滨湖绿地虽与学校一路之隔,但紧邻学校东侧就是碧波千倾的黄家湖。 是学校景观的良好延续和极大补充。在营造自然氛围的格调下,增加观水平 台和临湖活动场所。同时对河岸进行景观和生态处理。
长江经济带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演变特征

该地域广阔,地势西高东低,地貌与地质情况复杂,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形态多样,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
探讨农村居民点的时空变动,可以表征不同区域下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特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影像数据来源于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选取 2000 年、2005 年、2010 年、2015 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年份 2000 2005 2010 2015
中心经度 115°23′32.36″ 115°23′42.29″ 115°25′27.85″ 115°24′21.28″
表 2 长江经济带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标准差椭圆参数
中心纬度
短半轴/km
长半轴/km
旋转角度
31°16′46.44″
304.0191
728.8150
摘 要:伴随农村转型重构,农村居民点形态及分布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亟需充分了解其时空动态。选取长江经济
带 11 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以农村居民点矢量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最近邻指数、景观格局指数
等方法,分析农村居民点形态结构、集聚程度、分布方向等,并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论如下:长
湖湖北北经经济济学学院院学学报报 JJoouurrnnaal off HHuubbeeii UUnniiversittyy第oof1fEE9cc卷oonnoo第mmi3iccs期s
长江经济带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演变特征
周玄德,邓祖涛,梁 滨,陈 乔
(湖北经济学院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武汉 430205)
▶ 三 农 问 题 研 究 2021 年 5 月
2021 年 5 月 第 19 卷 第 3 期
Vol.19 No.3 Ma王y. 2铁0夏2成1明:审:财视务新湖学结江北:理构经畅性经济:和济论学行学智院为:慧一学的个报交多响维曲视角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新时期大学校园规划——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

湖 北 经 济 学 院学 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J o u na r l o f H 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E c o n o m i e s (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的抽象性和数据化 . 城市设计更具体 、 更 注 重 细 节 和 图形 化 。 城 市设 计 着 重 关 注 都 市 交 通 系 统 、 邻里认知 、 开放 空 间与 行 人
空 间 组织 .其 主 要 目标 是 改进 人 们 生 存 空 间 的环 境 质 量 和 生
活质 量 。
图 1 : 我国大学校园功能分区的通用模式
大学 犹 如 城 市 。 各 个 功 能 分 区应 具 有 较 明 确 合 理 的 布局 ; 同时 。 空 间 和实 体 是 文 化 的 载体 , 大 学 精 神 往 往 要 靠 这 些 载 体 来认知与传承。 城 市 设 计 并 不 直 接设 计 建 筑 物 , 但 却 一 定 程 度 上决 定 了建 筑 形 态 的 组 合 、 结构和校园空间的优劣 。 直 接 影 响 着人 们 对 环 境 的 评 价 , 尤其是视觉感知、 空 间认 知 和 文 化 熏 陶 这 些 基 本 途 径闭 。高 校 校 园 作 为 一 个 有 机 整 体 , 应 以系 统 的 思 维来 思 考 校 园 格 局 的整 体 性 I 3 1 。同时 , 校 园各 个 功 能 分 区 内部 的细 部 处 理 应 营 造 出人 与 自然 和 谐 共 生 的环 境 .使 其 在 潜 移
会大学 、 近代 大学 以及解放后现代化大学几个 时期[ 4 1 。 2 0世纪
建筑艺术赏析

建筑艺术赏析—以湖北经济学院中兴广场建筑群为例饶雨晨会计学院*********摘要:我校以中兴广场为中心的建筑群体现出整体性,建筑群着力表现出生态校园的特色,同时也不失浓浓的人文主义色彩,处处都展现出独特的校园建筑文化。
关键词:建筑群;整体性;建筑精神;文化特色前言:我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汤逊湖畔,占地面积1740亩,校舍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
美丽的校园带碧水,襟远山,风清气爽,林木葱茏,环境怡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其中以中兴广场为中心的校园建筑体现出湖北经济学院生态校园的特色,以其为中心的建筑群包括:图书馆(图书交流中心在内)、大学生活动中心、积思河(彩虹桥在内)、中兴广场。
本文将对我校最具代表性这建筑群围绕图书馆为中心按从局部到整体的逻辑顺序进行浅析,并对图书馆进行重点介绍。
一、图书馆我校图书馆始建于2003年,于2005年竣工交付使用。
新馆地处校园中心,山水环绕,风景优美,总建筑面积达42587平方米,拥有各类阅览室11个,阅览座位6190余个。
图书馆分为管理学分馆、经济学分馆、理工分馆和人文社科分馆四个学科分馆。
馆内设有专家研究室,多功能报告厅、“书香语林”书吧、钱币陈列馆、计算工具陈列馆、校史和教学成果展厅。
从建筑艺术语言——面的角度讲,图书馆建筑外墙材料采用灰白色色调,配以透明玻璃墙,并在背面以白色扶梯点缀。
在色彩上整体呈现出干净明快的质感,并由外墙的颜色与玻璃颜色产生一定的对比,墨绿色的门口石碑与玻璃墙颜色形成递进,使图书馆富有强烈的色彩层次感;另外,图书馆的主体部分、美术展馆(现在的图书交流中心)、钟楼三者高度上错落有致,主体部分一楼的高耸的门厅与三楼相对较小的玻璃窗产生大小的对比,左侧的四根柱子与门厅的四根柱子交相呼应,这让图书馆整体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再加上外墙明快的色彩,图书馆给大家以无形的动感和高度的和谐。
从体型角度分析,图书馆与其附属部分(图书交流中心、钟楼)整体呈现弧形,其左侧的柱子与钟楼高耸,直冲云霄,图书交流中心的造型也是下细上粗,这组合使图书馆总体轮廓饱满而富有张力;虽然这个组合的形状富于多样化,但是基于各种形状的相互呼应——图书交流中心与主体的石柱为柱状、门前的石碑与图书馆主体基本上为为横放的长方体形状,这就是图书馆形体上呈现出多样性的同时也展现出建筑群的协调,诠释了建筑艺术形式美的法则。
江财麦庐园园林景观及建筑布局分析

江财麦庐园园林景观及建筑布局分析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建设推向了新的高潮。
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依托,校园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共享空间和活动场所来支持与满足社会的需要。
高校的产业和科研、文化、旅游等,不仅要服务于校园内的受教育者,更要向社会开放,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搞好大学校园绿化,对提高校园环境和塑造良好的校园公众形象有着直接的关系。
基于大学教书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特点,校园生态化、园林化、地域化、信息化、现代化、人文化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校园规划的新理念。
中国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如果在大学校园的环境规划设计中能够把中国园林的神韵体现出来,讲究布局、营造意境,同时充分考虑景观的实用功能、观赏功能,真正表达自然与人的“和谐”观点,将会对大学校园的环境营造大有裨益。
一、利用植物造景,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生态环境绿色植物是园林中最具有生机与活力的景观要素,具有净化空气、减轻污染、调节气温、减少噪音、愉悦身心、消除疲劳等功效。
校园绿化应该利用不同冠型、不同色彩的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的搭配,形成错落有序的多层次、多色彩的植物景观,最大限度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形成优雅宜人的育人环境。
所以,麦庐园应当突出自己的校园特色,尽管跟蛟桥枫林一样都是江财的校区之一,但是不仅要与其他几个校区有共同点,如江财特色等,也要与它们有不同点。
例如,麦庐园校区中的专业都是一些管理,工科,理科,艺术类的学科,就要根据这些专业的需要,布置一些开敞的空地,便于调查和测绘;图案方面也可相应作出改变。
二、在整体考虑校园环境绿化风格的前提下,不可忽视局部景观园的构建校园环境绿化大多是在学校的建筑群中展开的,每幢教学楼与其周围的空间构成一个个绿化环境的小单元,在环境绿化设计上可以与教学楼风格相呼应,形成一楼一景的风格布局,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使其不失和谐。
景观造型元素在环艺设计中的实践分析

2020-10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景观造型元素在环艺设计中的实践分析杜伟(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环艺设计中的景观不仅是艺术还是科学,在分析景观环境时,提出了点、线以及面是景观的基本元素。
根据平面构成理论,指出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对应性、一致性以及联通性等多个方面的共性。
所以,可以借助平面构成理论来指导景观环境,结合以上的观点,设计人员应以点、线以及面为出发点,深入探讨景观造型元素的手法,进而总结出环艺设计中运用景观造型元素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环艺设计;景观造型元素;实践分析中图分类号:S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192-01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130环艺设计在最近几年迅速发展,景观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点。
环艺设计和一般的平面构成是不一样的,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环艺设计主要是对不同的小品、植物、水体、以及铺装等元素进行有效重构的。
当前园艺的设计主要是结合设计人员的感知进行创造景观造型。
平面的构成在各种环境中被广泛的应用,然而对于平面的构成以及景观设计有效结合却还处于试验阶段,现阶段,我国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其次,也有一些学者进行阐述平面构成在景观设计当中的运用,并且采取举例的方式来分析。
一、在环艺设计当中景观造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环艺设计是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环境重新进行组合的过程,也是人们对不一样的景观进行认可和适应的过程,通过改变不同的景观造型,从而展现出不一样的风景效果,比如,色彩、质感、形体、以及线条等。
尤其是形体,是人们视觉中最基础的一部分,若是想要营造适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景观环境,就要深入分析景观造型元素然后找寻灵感。
其次,设计人员还可以从景观的点、线以及面等方面进行组合不一样的景观造型,从而营造出更加直接的视觉效果。
比如,针对景观里面的一个古桥,首先要从古桥的形态上来融入不一样的景观造型,然后突出古桥的环境适合人们游玩,其次,要从建筑景观以及周围环境的关系上,让古桥以及周围的环境成为一个整体,进而改善设计当中的某一个点,然后理解景观环境不一样的意义[1]。
湖北经济学院校园公共艺术作品介绍(上篇)

(下转封三)栖凤林香涛林芳华林时光林历史进程千年楚文化的深度百年开创者的远见十年勤读书的芳香一颗新时代的明星风格表现古典底蕴近代缅怀现代书香未来时光时态定位过去式过去式现在式未来式创作主题栖林藏凤香涛造才书卷芳华时光诗画湖北经济学院拥有四片迷人的生态林,分别是栖凤林、香涛林、芳华林与时光林,其命名口诀为:“腾龙栖凤经院貌;课实报国忆香涛;勤人坡上绽芳华;积思求索时光好。
”由许清原副教授、马岚副教授、叶劲松副教授、OHO 学生创意团队共同组成的设计团队,根据命名及学校历史文化的整体考虑,提出了湖北经济学院校园公共艺术的整体设计规划(见表1)。
该规划贯彻了“人文·生态·智慧”的校园建设方针,在湖北经济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基础上继续优化三个层面:第一,湖北经济学院的校园建设只有十余年,充满年轻活力,藉由校园公共艺术呈现了百年校史的纵深,以及楚文化的历史厚重感;第二,校园风景十分美丽怡人,藉由校园公共艺术的视觉焦点与地标,凝聚师生的情感记忆点;第三,文化是高校的灵魂,在校园美景之中增加公共性的人文艺术景观,对于校园美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栖凤林、香涛林、芳华林及时光林的公共艺术,以图书馆前的中兴广场圆环为轴心,以过去式、现在式、未来式的三个时态贯穿,形成螺旋式顺时针的次序发展,构成整体文化意象,历史由远而近,象征学校的发展根植过去、耕耘现在、开创未来。
每片生态林的公共艺术基本分为“主角作品”“配角作品”以及“入口意象作品”,彼此组成有机的整体关系。
本刊将按照“千百十一”的历史文化脉络,分《上篇》与《下篇》介绍湖北经济学院校园公共艺术作品。
一、千年楚文化的深度———栖凤林在四片生态林公共艺术的规划体系中,栖凤林的史脉轨迹为“千年楚文化的深度”,其以古代楚国的凤凰为表现主题,喻指学校扎根于楚国文化的历史脉络。
(一)主角作品———《栖林藏凤》本作品时态为“过去式”,以楚国文物“虎座凤鸟悬鼓”中的凤凰作为创作原型。
城市办公区环境景观设计分析

城市办公区环境景观设计分析摘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整体已经逐渐进入了城市化发展阶段,很多的资源不断向城市当中涌入,而各个写字楼作为办公区的代表性建筑,数量也越来越多,并且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式办公区,逐渐实现了开放式,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而办公区的建筑物能够代表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特色,建筑外部的景观设计也能够大幅度提升办公区的形象,所以应当对其加以高度重视。
鉴于此,本文对城市办公区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做出了相应的阐述,并详细分析了其设计及施工要点。
关键词:城市办公区;环境景观;设计基本原则;设计及施工要点一、城市办公区景观设计基本原则城市办公区景观设计能够将办公环境加以良好改善,并且从一定程度上对环境也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景观带当中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从而使得办公区的空气始终维持清新,也能够将空气湿度加以良好控制,还能够降低周围环境的粉尘污染,有些植物还能够吸收噪音,从而为办公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
科学合理地对办公景观进行设计还能够使得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城市办公区的景观设计与园林绿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该项景观设计只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办公环境,在此环境中,人们可以从最大限度上展现出自身的主观意识,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以促使景观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出来。
(一)人性化原则从现实意义上来看,城市的主体者是人,而在城市化的实际发展过程当中,城市所表现的一些功能都是以人们的需求作为基础性条件,为不同人们提供不同的服务,使其在复杂的城市环境当中得以良好生存,所以说城市办公区的景观设计必须要严格遵循人性化原则,才能够确保景观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出来。
比如可以在室外景观中,设立丰富的空间层次,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办公区的开放性充分体现出来,同时也可以通过将办公区入口的景观进行丰富,从而使得人们对该办公区的办公能力加以认可[1]。
(二)地域性原则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园林绿化在国内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景观绿化设计说明项目概况: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位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江夏藏龙岛科技园内,西北邻10号路,西南临2号路,东面临汤逊湖汊——杨桥湖,总规划用地面积2183亩。
项目背景:武汉作为全国高校数量第三位地区,今年高校发展迅速,特别是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高校、新校规模大,数量多。
湖北经济学院位迎接挑战,适应高校政策、职能的转变,在2004年基本建立1万学生规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兼有法学、文学、工学、理学、艺术等多学科的高等学校。
届时,一个现代话的、生态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园林学校将伫立在武汉之南。
经过总体规划及总体建筑设计,该校园已具良好的校园景观,本次景观规划旨在协同以前设计共同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保护相协调的优美环境。
设计依据:1、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平面图。
2、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景观设计构想。
3、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及东湖高新开发区总体规划4、绿化设计规程(试行)DBJ08-15-895、大树移植技术规程DBJ08-18-916、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67-957、风景名胜区域规划规范GB50298-19998、公园设计规范CJJ45-929、总图制图标准GBJ103-8710、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DBJ08-35-9411、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DBJ08-231-9812、国家强制性条文及其它相关规范。
景观规划原则:1、生态性原则——坚持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生态学分析方法和生物多样性原则,以自然田园式的植物造景风格,强调生态技术和自然环境科学,将山水田园风景融于基地之中。
尊重自然生态过程循环,使绿地、水体与城市之间达到生态自然的平衡格局,合理、有效地配置植物群落空间,保持和恢复土地的生态平衡。
2、以人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分析人与场所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在此之间有着某种有目的的人类行为与特定的形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稳定格局。
从整体上理解生态和行为环境系统,充分考虑场所中大众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在景观空间中挖掘场所校园文化底蕴,以提高景观质量。
分析不同空间尺度场所中人的行为和视觉感受,使场所适合人体的结构,适合人脑思维的方式,感知、想象和感受场所,促进和提高公众的参与性和场所感。
合理划分各功能区,活动、聚集的场地,通过场地在不同空间尺度的营建,来满足师生对场所功能的需求。
营造健康、舒适、步移景异的校园生活环境。
3、地域性原则——坚持以立地条件为依据,以当地政府批准的中南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新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蓝图,分析现有规划系统格局,对区域环境、区位特征、校园建筑以及总体环境布局进行研究,运用现代造园理念、理解现代生活要求和现代审美的需求,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环境,对主要景观构筑物根据地域环境要求作切题的点缀和精心设计。
总体设计:本校园设计根据总体规划将校区由一心二环一轴划分为若干功能区。
“一心”为校园核心区,二环分别为校园周边隔离带和校内机动车带,一轴为穿校园东西包含一公里多长的景观道路在内的景观带。
本场地为北高南底,背山面水向阳的布局,是建园的风水宝地。
按规划将形成三条由西北向东南跌落的水系,校园形成山环水绕的风水吉祥场地山水结构。
古人语:山环水抱必有气,我们认为北入口机动车道由最先的直行改为折行,东入口的道路作适当错落都是出于这一考虑。
本次方案更加强化这一原则。
东北入口因临关凤路,为校区生入口,但此口所处方位不佳,武汉冬季主导风将由此导入,顺景观轴轴穿校园,为场所设计所忌。
,因为“气”的特点是遇风则散,所以不能聚气。
在此入口,方案依功能设置了礼仪广场,成为校园门厅。
此广场面积为13000平米,两侧为机动车道,整个场地由入口缓缓下沉,有悖于山水地理,本设计将广场填平,内侧抬高,形成跌落式台阶,台阶上种置整形的樟树,台阶后广种楠竹,形成绿色屏障,类似古建筑种的“照壁”,阻隔东北风贯入。
竹屏后是2000平米的观湖木质平台,礼仪广场上从前到后分别铺以四季常青的草皮,上覆经济学院植物整形校徽,硬质铺装上设有旱喷泉和升旗台,广场上可聚集5000人举行活动。
硬质铺装图案为抽象算盘造型,算盘是中国古老的、特有的、从事经济活动的标志,在此引用强调出经济学院独特的专业内涵。
礼仪广场左侧是名为“彩丘叠翠”的人工绿地,利用自然地形,广种植物,分隔停车场带来的污染。
右则为砺志园。
因毗邻学生宿舍,要供学生课余读书、交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设施依此而设。
产业大楼也将步道引入湖岸,共享水色。
本方案内水系承“起、承、转、合”的原则和“屈曲为贵”之说,依“左急右缓”之势,将水岸进行设计,并对水口进行了隐藏,结合植物、驳岸、观景平台、水坝、桥等形成具有浓郁生态气息合具有亲和力,富于变化的水体。
本水系泊岸原则上为缓坡入水式,或分级入水式,不做石砌的垂直泊岸;水坝有堆石式、跌水式、分级跌落式等方式,尽量利用天然材料,造自然之势;桥分为公路桥和景观步行桥。
公路桥既考虑天然材料装饰,有要考虑荷载问题,而步行桥则较为丰富,有汀步式、有玻璃桥、有构架小品桥,以构筑式现代景观为主。
三条水系分别代表着组成本院的原三所学校的渊源,众涓成水,汇流成河,流入江湖,所以三条水系泊岸上还分别点缀代表原不同学校文化内涵的小景点,暗喻三所学校精诚团结,众志成城,走向辉煌。
在内河流入大湖的出水口,进行特殊处理,形成两片湿地,湿地内分成三级水面,内种植不同植物,对流入大湖水质进行净化处理,使学院场地排放入汤逊湖的水成为优质水源,使学院成为经济开发区内的环保模范。
外湖水面则以观光为主。
如柳映长堤、日晷、沙滩、张拉膜等力求营造湖岸观赏活动和保持湖岸的生态景观。
景观大道为规划重点,本方案认为景观大道应以串联校区景点为主,或水或岸或建筑或草地或广场或直或曲或平或坡或地或桥,才能有效地形成特色景观道,因此在中区将景观道改道,环中心区后再回到原路,利于资源的最大利用,避免景观道与内环线重复建设的矛盾。
景观大道两侧按离水近远的原则,分别种植枫香和桂花,形成绿黄两条常绿与落叶,色美与味香相随相伴的景观路。
与景观大道平行的小路取名“科学家小路”,该路旁按古代到现代的原则设置若干节点场地,场地内由矮墙、铺地、景柱等不同形式表现出古今中外一批杰出经济学家的内容。
本小路让师生步生穿越时给予心灵上的鼓动和激励,创造出特有的校园文化和休闲景观。
中心区为聚源广场。
为小型聚会、社区活动文化广场,广场旁为形主景雕塑,雕塑由三片呈缠绕状螺旋上升的钢雕组成,代表着三校合并,携手向上,前程无限美好,沿中心广场有三片景墙由中心向外发散,景墙上分别以组成经济学院三校的文化历史为素材的浮雕装饰,地面铺装图案包含有三片取材于原三校原图书馆建筑立面造型,象征三校有缘相聚,须团结一心,才能共创辉煌。
该广场四周有台阶,中心场地上覆以玻璃盖板,结合灯光效果,会制造出眩目夜景和充分体现科技特色的现代气息,可进行集会、舞蹈及社团等活动。
校园的几片生态绿地在保留的基础上予以补充,并赋以特定功能,使之更加完善。
两个学生宿舍组团分别以东山梅语与文昌别苑冠名。
东山梅语为全园最高的坡地,取名东山,暗用《楚庄王》“东山有鸟,三年不鸣,不鸣则矣,一鸣惊人”,望这里的学子“成龙成凤”。
与砺志园结合,辅以香自苦寒来的梅花,勾划出一条刻苦砥砺、勇于成功的莘莘学子之路。
两学生园区分别以理性与浪漫为理念,互补互依。
理性强调严谨的构图,直达的线条,浪漫则以曲线、柔和为主,营造出自由的氛围。
三个教学组团中,实验楼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出真知,取名求实园。
另两组团取名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行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分别取名为志强园和厚德园。
与学生宿舍组团相比,三园尽管同样也是满足学生活动的功能,但此地更具有公共性、观赏性、短时活动性。
三园有的运用高科技手段和现代造型手段营造现代景观。
如利用地台树池四周铺以卵石、铺砖横道构成独特的庭园景观。
有的利用经济题材内容的景观风格,以股市中K线图、柱状图、箭头等符号组合绿篱和花坛;有的以传统的院落景观为内容的景观,试图创造书院氛围。
本方案在图书馆旁保留建设用塔吊一台,进行适当改造,如钢架中嵌装玻璃,底部装射灯,将铺地铁轨中垫石换成卵石,形成独特的一个主景雕塑,寓意知识的积累没有尽头,知识的大厦永需建设。
结合五行学说中理论,东、南、西、北、中分金、木、水、火、土,其代表的颜色分别为白、青、黑、赤、黄。
除中心主雕塑外,在东、南、西、北四方位将四个塔吊构件变形体作地标雕塑。
并着五行颜色分别按东、南、西、北方向加以区分。
植物的配置注重观花、观叶、观干、观果结合,同时考虑植物色相、季相的搭配,力求达到植物的多样性,相生、相协,以及植物生态链的群落的布置。
结合五行学说,保留象征“吉祥如意”的桔树、长寿的椿树、吉祥、驱邪的桃树、梅花、柳树、柏树、银杏、无患子等。
并按五行地标颜色确定各区植物主色调。
绿化格局形成“一心两环一轴”即生态绿地构成的绿心,沿校园主环路的行道树绿环和沿校园周边的绿化隔离带环,贯穿校园中的步行景观道绿色轴线。
四块生态绿地各有不同特色:A、高大落叶乔木为主,缺乏低层植物。
可供林下活动并有可发展空间。
可进一步用常绿树种加以充实。
在此设置“校友林”,请知名校友领养树木,铭牌记之。
B、高层落叶乔木和低层竹类形成密致的林地,在其中辟小径以探幽。
在靠近主路一侧,做台丘状过渡景观带。
C、各层次树种形成较完善的山丘植物群。
在其中辟小径以观景。
在靠近主路一侧,做台丘状过渡景观带。
D、各层次树种形成较完善的山丘植物群。
在其周边辟小径以通行。
保护其自然风貌。
植物景点景区:1、彩丘叠翠:有地形变化的多层次综合植物景区,隔离礼仪广场和对外入口的停车场及体育场所,起屏障作用。
2、桃李报春:桃花流水,落英缤纷,桃李园3、橘红橙绿:保留的现有橘园,在周边配置少量枇杷、银杏和石榴等植物,丰富其层次,形成微型果园。
4、开启梦想:毗邻一期学生宿舍和图书馆的疏林草坪,作为生态密林和“聚源广场”的过渡。
5、柳杉舞影:杉翠柳垂影婆娑,为滨水景观带,形成溪流林带景观。
6、兰桂飘香:位于国际学院一侧,玉兰高洁,丹桂华贵,形成香花植物园,在其中形成友谊林,请各界友人领养树木。
7、放飞心情:毗邻师生活动中心,为大面积草坪,可供露天活动。
8、苇水相依:单身教工宿舍一侧,水生植物景观园区。
在苇水相依景区及放飞心情区一侧预留一定的苗圃用地,便于绿化分期的准备工作,并可形成一定的矩阵式景观林。
主环路采用香樟为主要绿化树种,形成四季常绿的绿化态势。
因学院周边场地开阔,所以环校园的绿化隔离带采用抗风,速生的树种和常绿树种相结合布置。
采用重阳木和香樟、广玉兰等作为上层植物,下层配植法国冬青、火棘等绿篱植物,形成具有良好抗性的围和空间。
滨水的步行景观轴线采用枫香,木荷为高层行道树,后侧采用桂花,红叶碧套,紫薇,柿树等花果灌木为点缀,形成绿化品种多样、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