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关系

合集下载

论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之比较

论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之比较

论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之比较论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之比较2011年1O月第5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JiangxiScience&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Oct..2011No.5论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之比较李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八,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同根同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它们之间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不同点,本文拟通过八一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比较研究,呼吁社会各界应更加关注八一精神,充分认识和把握八一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关键词: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内涵;比较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558(2011)05—0049—04 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这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在中国革命史上所起的作用和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在八一起义中孕育而生,磅礴而出的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最早培育形成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理应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一,对八一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把握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部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竞相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悍然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对中国共产党和广大革命群众进行大肆屠杀,当时中国社会被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然而,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因此被吓到和退缩,在深刻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清楚认识到要取得中国革命的成功,必须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随即成立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在国民党统治力量较为薄弱的江西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一精神由此孕育而生,凝聚和铸就.之后,在八一精神的指引下,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共产党人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随之应运而生.笔者认为,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这些革命精神在社会上得到的认可和重视程度却有所差异,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内涵在不同场合都或多或少有过一些阐述和解释,但对八一精神却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概括或论述.相对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而言, 八一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体现. 虽然八一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所起的作用和在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上所处的地位无可争议.但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革命精神相比,八一精神在党和国家中的历史地位还未得到进一步确立.我们姑且不去评论其间原委,但八一精神辐射中国革命的整个历程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研究相比,目前学术界对八一精神的研究还较为薄弱.这与八一精神内涵缺乏一个正式,权威的论述有着一定关联.从仅有研究成果来看,专家,学者们对八一精神内涵理解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基本达成了共识,其观收稿日期:2010—11-03作者简介:李~(1974一),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历史研究.50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l1年点也比较接近,如李国强研究员认为.”八一精神是党和起义将士革命品格和战斗意志的理性升华,是中国革命精神和人民解放军光荣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矢志不渝跟党走的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气概.”it!H学者余伯流提出,八一精神的内涵就是敢为人先,听党指挥,百折不挠,为民奋斗.其中敢为人先是核心,听党指挥是灵魂.[2]P7李睿教授则把八一精神内涵概括为”敢于斗争,勇于探索,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追求真理,坚定信仰”[3]e34笔者以为,就八一精神内涵理解而言,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概括,但无论用什么样的文字表述,都离不开对共产党人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幸福崇高品质的充分认定和高度认可.基于此,笔者将八一精神的内涵概括为”信念坚定,不畏艰险,敢闯新路,勇于创新”16个字.所谓”信念坚定”,是指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革命陷入低潮,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并没有屈服,而是更加坚定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信念.所谓”不畏艰险”,是指共产党人在南昌组织领导武装起义,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能够排除万难,毅然在国民党军队中发动起义.拉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序幕.所谓”敢闯新路”,是指共产党人及时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并没有照搬俄国革命模式,而是结合中国革命实际,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方针,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所谓”勇于创新”,是指南昌起义取得成功后,为了保留革命的火种.共产党人带领起义部队走上了井冈山,开辟了国内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模式.总之,八一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深入研究和探讨.二?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共同之处笔者认为.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革命时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它们具有一些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 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每个党员在入党誓词中都要明确表示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在革命战争年代,无论形势有多么严峻,斗争有多么残酷,共产党人都从来动摇或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自始至终地坚定革命斗志,矢志不渝地坚守革命信念,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仍然继续坚持和发扬着这些革命精神,带领全国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懈努力.二是具有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饶的革命意志.所谓”敢为人先”,是指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敢于开创历史,创造历史,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到,而是针锋相对,勇敢的在南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八一起义,创造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宣告了人民军队的诞生;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江西瑞金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共和国.广大劳动人民第一次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完成了史无前例的25000里长征,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所谓”百折不饶”,是指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中,无论遭受到多少挫折和失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和革命必定成功的决心都没有动摇和改变过.如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果断发动了武装起义.开始创建自己的军队;面对国民党的分兵堵截,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面对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带领苏区军民打土豪,分田地,扞卫和巩固红色政权:面对八年抗战,号召根据地军民自产自给,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这些行动都有力证明了顽强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屈服于国民党反动派,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勇往向前,直至夺取革命最后胜利.三是具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回2011年李星:论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之比较5l顾党的光辉历程.从在上海成立到发动南昌八一起义.从开展井冈山革命斗争到进行万里长征,从召开遵义会议到西柏坡会议,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 其间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也正是因为共产党人能够坚持和发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中国革命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广大劳动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毛泽东曾深刻阐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与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酏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与艰苦奋斗精神一样贯穿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正是依托人民群众这个坚强后盾,才能战胜重重困难,闯过道道难关,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三,)k--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不同点虽然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同属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造就的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的集中体现,但在相互比较中仍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八一精神是在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八一起义的过程中孕育而生的;井冈山精神是在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由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和湘南农军组成的工农革命军, 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产生和形成的: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从1929年1月开始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领导创建苏区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的过程中产生形成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是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到达延安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革命精神.其中.八一精神是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最早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其他革命精神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井冈山精神, 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对八一精神的提炼,弘扬,丰富和发展.如果把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比作一条横贯中国革命的锁链,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都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依次按序排列,八一精神则是这条锁链的开端.二是表述的内容不同.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同属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但在内容表述上却各不相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内涵都有过相关论述,但对八一精神至今没有任何论述.八一精神虽然缺乏一个正式,权威的内涵表述,但”坚定信念,听党指挥,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军民团结,百折不挠”“是其精髓所在.江泽民2001年在视察井冈山时提出井冈山精神是”实事求是.敢创新路;坚定信念,矢志不渝;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李长春2004年3月在江西赣州考察时明确地提出了”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术界把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归纳为五个方面: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 反对”本本主义”,深入实际调查,”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民主建政,”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开拓进取,创造”第一等的工作”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一往无前,勇于捐躯的彻底革命精神. 江泽民1996年1O月12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阐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 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江泽民在2002年3月底视察延安工作时的讲话中概括延安精神的内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52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三是表现的突出特点不同.笔者认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虽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但它们各自在中国革命进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仍有所不同,因为它们孕育产生于不同的革命时期. 其中,八一精神表现出最主要的特点是共产党人敢为人先,创建人民军队.井冈山精神表现出的最主要特点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苏区精神表现出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反对本本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真心真意地为劳苦大众谋利益,苏区至今流传着一首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长征精神表现出的最主要特点是始终坚定革命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延安精神表现出的最主要特点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0lI拄总之,无论是八一精神,还是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的提炼和概括.不但在中国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参考文献:【1]李国强.”八一”精神永存一纪念南昌起义70周年【J]. 江西社会科学,1997,(121.【21余伯流.论八一精神的内涵与军魂的铸造一纪念南昌起义80周年[J】.江西社会科学,2007,(08).【3】李睿,魏佐国.大力弘扬八一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08).[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f08).TheComparisonAmongtheBayiSpirit,theJinggangshanspirit,thespiritofSovietDistrict,theLongMarchSpiritandtheYananSpiritLiXing(JiangxiScience&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Nanchang330013,P.R.Ch ina)Abstract:theBayispiritandtheJinggangshanspirit,thespiritofsovietdist rict,theLongMarchspirit,andtheYan’anspiritcomedowninonecontinuouslineandfromthesamerootandorigin.Theyareallrev olutionaryspiritoftheChineseCommunistPartyasaleaderintherevolutionarystruggle.Thereareeitherdifferentpointsors amepointsamongthem.ThispaperappealstotheallcirclesinthesocietytopaymoreattentiontotheBayispiritandtograspthehis toricalroleandrealvalueoftheBayispiritinChineserevolutionandconstruction.Keywords:theBayispirit;theJinggangshanspirit;thespiritofsovietdistri ct;theLongMarchspirit;theYan’anspiri~connotation;compare。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作者:何媛萍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7期摘要: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的基本精神。

这三种精神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

在今天,这三种精神并没有过时,而是与时俱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并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出发,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三种精神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内涵;价值一、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一)实事求是、敢创新路的精神邓小平曾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P372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在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建立了强大的反革命统治,中国革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

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和秋收起义失败的形势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气概,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的国情,经过艰难的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道路。

(二)坚定信念、矢志不移的精神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实现全人类解放,并且坚信这一远大理想一定会实现。

井冈山时期,敌人包围了井冈山的红色政权,革命形势相当严峻。

因此在党内产生了一种悲观思想。

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却表现出对革命信念的坚定性。

他耐心地给林彪写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并印发全军。

毛泽东在信中不仅尖锐地批判了林彪等人的右倾悲观思想,而且还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科学预见。

毛泽东坚信中国革命的高潮就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经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党在不同时期塑造的几种精神

党在不同时期塑造的几种精神

党在不同时期塑造的几种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

它包括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精神;党群一心、军民一心、官兵平等的民主团结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等。

北大荒精神: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10万转业官兵开赴地处黑龙江荒无人烟的北大荒。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正是在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

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创业精神:1993年3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了64字的创业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

”抗洪精神:1998年9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概括了抗洪精神,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两弹一星”精神:1999年9月18日,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大会上,阐述了“两弹一星”的伟大精神,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特区精神:2000年11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之际,提出了特区“十大精神”,即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自立、自强、自信的拼搏精神;团结友爱、扶贫济困的互助精神;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健康文明的人文精神;公正严明、规范有序的法治精神;崇尚知识、完善自我的学习精神;公开透明的民主精神;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

弘扬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4

弘扬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4

弘扬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是()。

•A.A.会宁••B.A.吴起镇••C.A.遵义••D.A.瑞金•2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

•A.A. 灵魂••B.B. 精髓••C.C. 本质••D.D. 主要标志•3 .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分别于甘肃会宁、将台堡胜利会师,标志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三大主力包括红一、二、()方面军。

A.三••B.B.四••C.C.五••D.D.六•4 .()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区别的最根本标志。

•A.A.谦虚谨慎精神••B.B.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C.C.实事求是精神••D.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5 . .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歼灭日军万余人,取得大捷的作战是()•A.A.淞沪会议••B.B.长沙会战•C.台儿庄会议••D.D.平型关战役•6 . .在1945年(),确定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组成部分,同时也进一步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重点。

•A.A.第八次代表大会中••B.B.第七次代表大会中••C.C.七届二中全会••D.D.八届二中全会•7 .毛泽东在()里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共化”这个命题。

•A.A.中共六大••B.B.中共七大••C.C.中共七届五中全会••D.D.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8 .《论持久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论持久战》中的内容不包括()。

•A.A.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B.B.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C.C.第二个阶段,是我之战略保守、敌之准备反攻的时期••D.29.重庆谈判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9 .下列不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革命时期创办的大学是()。

•A.A.陕北公学••B.B.中国女子大学••C.C.延安自然科学院••D.D.中国延安干部学院•10 .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延安,横跨陕西西北部与甘肃东部以及宁夏东南部的交界之处,其地形地貌十分严峻,形成了十分复杂且繁琐交织的丘岭沟壑,(),很多时候都是黄沙漫天。

弘扬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弘扬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弘扬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代表延安精神的核心。

•A.A.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B.B.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C.C.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D.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2 .1947年7月17日,在西柏坡,刘少奇主持制定了(),讨论土改和整党两大问题。

实行耕者有其田,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权,约一亿农民获得土地,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A.A. 《中国土地法大纲》•B.B. 《婚姻法》•C.C. 《民法通则》•D.D.《兴国土地法》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3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B.瓦窑堡会议的召开•C.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D.“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4 .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是()。

•A.A.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B.B.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C.C.摧毁正太路交通•D.D.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5 .毛泽东首次提出三大优良作风的党的会议是()•A.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B.中共八大•C.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D.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我的答案:未做答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6 .中共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做准备的会议是()。

•A.A.中共一大•B.B.中共二大•C.C.中共七大•D.D.中共八大我的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7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工作与生活作风的精华和结晶•A.A.精神品质•B.B.精神风貌•C.C.精神状态•D.D.精神基础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8 .()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区别的最根本标志。

延安精神产生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延安精神产生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延安精神产生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第一节时代精神的科学概括延安,城镇名,位于黄河中游,座落在黄土高原的腹部。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始建高奴县,隋改为肤施县,宋为延安府,元称延安路,1937年设市,为陕甘宁边区首府。

1975年“黄龙人”(经考古鉴定)的发现,证明延安地区曾是人类童年的摇篮之一,亦是轩辕黄帝生息过的地方。

北宋年间,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的忧国忧民之士范仲淹奉命知州,同爱国将领狄青,镇守过延安。

范公祠就屹立于延安城东北的清凉山上。

位于延安城东南的嘉领山上,有古宝塔一座,始建于唐代,故又称宝塔山,是延安的象征。

但延安真正名震中外,还是中共中央进驻此地以后。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毛泽东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

21日,红军在吴起镇消灭尾追的国民党军队一个骑兵团,击溃三个营,为中国革命大本营落脚陕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1936年10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

到1948年3月23日,党中央、毛泽东东渡黄河,离开陕北进入华北,时间长达13年之久。

其中的绝大多数时日,党中央、毛泽东住在延安。

在这个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得到了系统地总结和各方面的展开,并达到成熟,成为全党统一的指导思想。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制定了以打败日本侵略者,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推进到社会主义为目的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一正确的政治路线,(时称“三大法宝”)和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

从而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弱为强,转低潮为高潮,转被动为主动,党及党的事业兴旺发达。

由是,延安被世人称为“革命圣地”。

另外,由于中国共产党真心实意地抗日,是全国人民抗战的实际领导者,又被称为“抗日中心”;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民族解放战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创造了前提,又有“共和国摇篮”之称谓。

中共党史上的“四大精神”

中共党史上的“四大精神”

中共党史上的“四大精神”科技信息O理论纵横O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XX年第26期中共党史上的"四大精神"黄中勇(郑州外国语学校河南郑州450000)西方哲学家詹姆斯说过:"没有信仰的人.终究要被有信仰的人驱逐到墙角里去的."群体精神是群体在特定时空中所形成的理念,态度,心理,价值取向等意识和道德情操的综合状态.特定的群体精神一旦成为社会精神的主流并代代相传,便会演变为社会的一种作风,风尚,习俗和传统.任何精神传统都形成于群体之中.并通过群体中诸个体成员的精神面貌表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先后产生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四大精神,回顾这四大精神,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党的伟大历程,而且对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个人的意志塑造都很有借鉴意义.四大精神都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最终目标.都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基础,都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发展变化了的革命形势与任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这些革命精神之间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即精神内涵的共性或内在统一性.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全部优良传统及革命精神,无不与井冈山精神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井冈山时期,既是党和红军艰难创业的起始阶段,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始阶段.井冈山时期正处在艰难的创业初始,一切都从困难中起步.敌人在军事上频繁"围剿",经济上严密封锁,斗争十分残酷.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和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干扰,红色政权多次遭到严重摧残.在极其严酷的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一直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旺盛的斗志.以惊人的革命毅力和吃苦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始终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一时期,由于处在从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之中,其中心任务是:高举起革命的旗帜,进行武装抵抗,发动起义;用枪杆子夺取政权,建立政权,巩固被敌人四面包围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精神是紧紧围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三者紧密结合的"工农武装割据"这一中心政治任务进发出来的一种革命精神.其主要内涵是:坚定的革命信念,敢闯新路,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其中坚定的革命信念是这一精神的主题,体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最显着特征.作为我党我军历史上最早的一种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另一个显着特征是它的开创性和奠基性, 即敢闯新路.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全部优良传统及革命精神.无不与井冈山精神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长征精神所包含的大无畏气概和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正是对井冈山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和弘扬.长征中的作战,更是在敌强我弱,红军兵力,装备居于绝对劣势且无后方依托的战况下进行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突破长江天险, 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跨越雪山草地,挖野菜,吃树皮草根,克服重重困难,红军终于战胜了敌兵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同时,正是在这种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中,形成了令人荡气回肠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着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长征精神所包含的大无畏气概和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正是对井冈山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和弘扬.延安精神的最显着特征是艰苦奋斗.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疑是直接由我党我军在井冈山时期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举世闻名的特别能吃苦的革命精神发展而来的.革命圣地延安,是红军长征结束后的立脚点和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的中心指挥部.在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艰苦岁月里.党中央, 毛泽东在延安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中,经历了难以列数的艰难困苦和自我牺牲.延安时期,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关键时期,其中心任务是:拯救国家,拯救民族,驱除外侮,恢复主权.延安精神是紧紧围绕这一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酿造而成的.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敢于胜利,艰苦创业.其核心和主题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是我们党长期培育发展起来的传统作风和革命精神的凝聚和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同时也是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疑是直接由我党我军在井冈山时期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举世闻名的特别能吃苦的革命精神发展而来的.西柏坡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凝聚和体现着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永不停顿的建功立业,艰苦奋斗的精神.西柏坡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时期较之井冈山时期和延安时期.我党我军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及政治影响力均已发生重大变化.这一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关键时期.其历史转变的中心任务是夺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伟大战略转移,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更大胜利.西柏坡精神是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政治任务培育出来的.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涵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依靠群众,为民创业和守业.西柏坡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凝聚和体现着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永不停顿的建功立业,艰苦奋斗的精神.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这一精神的主题.它包含着继续革命,再创大业的深邃思想.总的来看,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奠定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基础.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对井冈山精神的弘扬,丰富和发展.这当中,如果说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代表,那么,西柏坡精神则是延安精神的继续发展.它们共同反映了2O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中共党史的主旋律和时代主题.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与西柏坡精神.教育和鼓舞了几代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祖国富强而前仆后继.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从而彻底改变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所以,"四大精神"就不只是应该作为执政党的传家宝而世代相传,而应该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中弘扬光大.(上接第274页)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3]《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4]《人性的场所》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5]《居住区景观设计》参考文献一[1]《试论中小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规划及植物配置》[2]《生态园林论文续集》园林杂志社.师作者简介:陈纪贵/1972年/安徽省淮南市园林管理局/园林工程285。

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比较研究

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比较研究
,

延 安 时 期 是 我 们 党 历 史 上最 辉 煌 的 时 期之 一 在 延 安 时 期 党 的 领 导 核 心把 树立 正确 的政 治 方 向 优 良
,

,

的 同质 性
由 于 三 种 精 神 共 同 产 生 于 新 民 主 主 义 革命 时 期
,

传 统 和 思 想 作 风 确立 崇 高 理 想 信 念 放 在 第 一 位 在 延
: ,
志在 回顾 3 年解放 战争时就指出 在我的 一 生 中 最高 兴 的是 解放战争的
,
打 胜仗 这 些 胜利是在 以弱 对 强 以 少对 多 的情 况 下 取
得 的 这样 一 往无 前的胜 利 前进 主 要 靠的是坚 定 的信
。 ,

.
3
年 那 时我们的装备 很 差 却都在
,
,
念把 人 民团结 和 动员起来 为 人 民 自己 的 利益 而 奋斗
, ” 。 , , , , , 。 ,
;
西 柏坡 精 神 则 是 在 即 将 取 得 新 民 主主 义 革 命 胜 利 的 前 夕 即 告别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终 点 和 开 创 社 会 主 义 革

.
命的新 起 点时 创 立 的 一 种革命 精 神
,
它 们 各代表并体


敌军 围 困 万 千

井 冈 山 精 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延安 精 神 与 西 柏 坡 精 神 都 是 紧 紧 围 绕 实 现 共 产 主 义 的 崇 高 理 想 和怀 着 对 伟 大 祖 国 深 深 的 爱 国 主 义 情感 凝 聚 而 成 的
、 、
革命 梢 神 的 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关系
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思想体系,二者关系密切。

井冈山精神是毛泽东等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来的一种革命精神和革命方法,它强调在农村中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创造自己的军事力量;同时,井冈山精神还强调在斗争中加强共产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强化革命意识形态的领导作用。

延安精神则是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毛泽东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干部群众在延安进行的一种思想理论体系。

它强调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强调革命思想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提出了许多革命的理论和思想。

可以说,井冈山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前身和基础。

井冈山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进取的结果,延安精神则是在更为复杂的形势下总结经验、提出方法的结果。

二者都是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它们的核心思想都是坚持革命斗争,重视基层群众,强调革命意识形态的领导作用。

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中国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两种思想体系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