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经典之作!!
山东红色文化与时代价值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红色文化与时代价值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齐鲁工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下面选项中()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
()答案:历史2.学习“四史”,关键要()答案:在历史思考中把握工作和谋划未来;学好书本知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奋勇直前;从历史深处寻找初心3.下面说法正确的()答案:改革开放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部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飞跃史;新中国史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斗争史4.从建党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从事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案:对5.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矢志不渝践行使命的历史,也是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更是一部伟大理想教育的历史。
()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山东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把()与山东人民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答案:马克思主义理论2.山东红色文化内容包括()答案:红色革命战役;红色革命事迹;红色革命人物;红色经典作品3.山东红色革命战役有()莱芜战役;济南战役;孟良崮战役4.曾经长期在山东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始人()答案:邓恩铭;王尽美5.山东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山东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发动莱芜战役的主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答案:华东野战军2.莱芜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山东省莱芜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役。
答案:3.担任莱芜战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官()答案:粟裕;陈毅4.国民党整编74师参加了孟良崮战役。
()答案:对5.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痛失虎将,哀叹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指的是()答案:孟良崮战役6.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
临沂当地民风民俗

临沂市古称琅琊郡、沂州府,其历史可上溯至2500多年前,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临沂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化资源。
汉晋文化、红色文化与当代文化共存互依,书法文化、兵学文化、孝文化、商文化根深叶茂。
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就出土在这里,拥有精美的汉画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汉墓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沂市博物馆存有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300余件。
临沂还是一代名相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算圣刘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的故乡。
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着沂蒙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光辉。
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孙膑兵法竹简是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属全国少有。
市内著名文化旅游景点有:王羲之故居,诸葛亮文化旅游区,荀子墓,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北寨汉画像石墓等。
依托灿烂历史文化,临沂已成功举办了书圣文化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化活动。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山东解放区的首府。
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山东省政府、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军部、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等党政军机关驻地,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
古老的沂蒙山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有的饮食文化,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来一展才华,吟诗作赋。
在孔子“登东山(蒙山)而小鲁”之后,李白、杜甫携手翩然而来,写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千古诗句,李白更是为兰陵美酒佳肴而吸引,乐不思蜀,以至醉卧兰陵“不知何处是他乡”,醉出一段极致。
历史上,诸葛亮、王羲之等名人都出生在这里,他们为沂蒙饮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饮食文化物产的丰富、食俗的久远、使沂蒙人民流传下来许多独具特色的食品,如:糁、八宝豆鼓、民间伏酱、六姐妹煎饼、莒南锅饼、沂水丰糕、郯城挎包火烧等都是沂蒙独有的地方小吃;能登大雅之堂的沂蒙菜有:光棍鸡、蒜泥鱼、烩肉丝鱿鱼、蒙山全蝎、莒南炉肉等都是土生土长的民间特色菜;档次较高的饭店流行的新潮菜有:果味银杏、灯笼虾片、龙珠鲍翅、清汤乌穗、桃源焖鱼头、甲鱼丸子等已成沂蒙美食的新族。
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经典之作!!

沂蒙精神吃苦耐劳沂蒙人民的吃苦耐劳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诞生了一代又一代的时代楷模和典型。
从厉家寨到九间棚再到沈泉庄,处处显现出令人耸然动容的精神事例和典型。
体现了沂蒙人民的吃苦耐劳,战天斗地的沂蒙精神。
勇往直前沂蒙人民面对困难和挑战面前,具有一股勇往直前的犟劲和拼劲。
只要是认准了的事情,沂蒙人民那种倔强劲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永不服输在困难面前,沂蒙人具有一股永不服输的革命精神。
这也是沂蒙经济在沂蒙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的所在。
敢于胜利沂蒙人民是敢于胜利的,沂蒙人民创造了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滨河公园、全国最大物流城、全国最大国际文化城、全国最大的板材基地、全国最大的复合肥生产基地(临沭)、在2010年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临沂喜获全国地级市第一、临沂大学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大学(临沂大学)、2011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授予临沂市"物流之都"称号。
沂蒙人民用自己平凡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奇迹,这是沂蒙人民敢于胜利精神的集中体现。
爱党爱军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
自古以来,沂蒙人民一贯崇尚进步。
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的愿望开始变成现实。
经过战争的考验,沂蒙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
并将这种毛泽东对沂蒙厉家寨题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更突出地表现为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爱党爱军成了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中心任务就是推翻旧政权、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
沂蒙人民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全区46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参加支前,当时的兵源人次与当地人口之比为8:1,即一个老百姓要养活8名士兵!沂蒙人民面对这些困难没有屈服,说实话,办实事,用昂扬奋进的精神一如既往地参军拥前,表现了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豪迈志气,构成了沂蒙精神的闪光点和耀目风采。
红色文化涌现出的10大精神

团结奋斗
西柏坡精神强调团结协作、共同 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我们 今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具有重要的
意义。
艰苦创业
西柏坡精神强调艰苦创业的精神,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推进全面 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仍然具
有重要的意义。
04 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内涵
坚定信念、不畏艰险
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井冈山红军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 系,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谋利益。
在井冈山的艰苦环境中,红军将士们始终 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畏艰难,顽强拼 搏。
井冈山精神的历史背景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独立领导革命的道路。在井冈山时期,中国共 产党领导红军在山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到底。
敢于胜利
西柏坡精神体现了一种必胜的 信念,即使在困难条件下,也 要坚定信心,结协作,共 同奋斗,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 而努力。
艰苦创业
西柏坡精神体现了艰苦创业的 精神,不畏艰难,勇于开拓,
不断进取。
西柏坡精神的历史背景
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土地改 革、三大战役等一系列重大历史 事件。
践行群众路线
延安精神强调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新时代 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红色文化涌现出的10大精神
目录
• 井冈山精神 • 红军精神 • 西柏坡精神 • 长征精神 • 延安精神
01 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红色文化演讲稿3篇

红色文化演讲稿3篇红色文化演讲稿1篇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红色文化。
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不断实现着中华文化的再生再造,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有的人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搞历史虚无主义,认为红色文化是过去时,今天讲红色文化没什么意义,随心所欲地戏说历史、消解红色经典,对英雄人物、历史人物进行颠覆性评价。
这是对历史的歪曲,也是对文化的亵渎。
应当看到,在中国人民艰辛革命历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凝聚升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
不论现在还是将来,红色文化都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定要用好用足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使之深深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汇聚新的精神力量。
仅以贵州为例,红色资源在各州市地的绝大部分县(市、区)均有分布,其中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铜仁地区、毕节地区拥有的数量较多。
其分布大致呈:以黔北遵义市红花岗区为中心的覆盖黎平、瓮安、遵义、桐梓、习水、仁怀、赤水等县市的,点线结合的中央红军长征遗址群,如遵义会议会址、瓮安江界河战斗遗址、猴场会议旧址、苟坝会议旧址、娄山关战斗遗址、青杠坡战斗遗址、黄皮洞战斗遗址等;以沿河为中心覆盖德江、印江、松桃、石阡等县的黔东革命根据地遗址群,如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石阡会议旧址、石阡甘溪战斗及困牛山战斗遗址、枫香溪会议会址等;以黔西北毕节为中心的覆盖大方、黔西、1赫章、威宁等县的红二、红六军团长征革命遗址群,如鸡鸣三省会议会址、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旧址等;以贵阳为中心覆盖息烽、修文、开阳等县的地下党、爱国进步人士革命斗争遗址以及川黔边、黔桂边、滇黔边中共地下组织和游击武装革命斗争遗址,如中共贵州省工委活动旧址、贵阳青岩古镇革命旧址、息烽集中营旧址、八路军贵阳交通站以及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贵阳黔灵山的囚禁地麒麟洞等。
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

沂蒙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是我们党和军队重要的抗日根据地、解放区之一。
在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纵队、一一五师司令部、新四军军部、华东野战军总部、山东省党政机关,曾长期驻扎在这里。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临沂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并参观“沂蒙精神展”。
他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他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派兵去山东以蒙山、沂水为主要象征的沂蒙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 导读:“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沂蒙精神,来源于历史深处,始于党所领导的事业,发展于烽火岁月,成熟于鱼水之情。
沂蒙精神,表达的是爱党爱军,体现的是开拓奋进,发扬的是艰苦创业,印刻的是无私奉献。
王启萍 东方沂蒙山根据地纪念碑山区,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在党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了4次武装起义,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0月,日军侵入山东,于12月27日占领济南,1938年1月10日占领青岛。
至此,山东大部沦为敌占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山东人民奋起抗击日军的侵略。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山东也进入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视野。
1938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到达延安,向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汇报山东各地抗击日军侵略的情况。
毛泽东听了黎玉的汇报非常高兴,连声说:“好!好!你们能抓住时机,建立起自己的武装,这是很了不起的事。
”他指着地图说:“你们应当向鲁南山区发展,注意在这一带建立根据地。
沂蒙精神

英雄事迹
• • • • 渊子崖村保卫战 沂蒙六姐妹 愚公移山的厉家寨 九间棚艰苦创业
渊子崖村保卫战
• 1941年12月20日, 一千多装备精良的日伪军突然包围了 渊子崖村,英勇的渊子崖人民奋起自卫,全村男女老少齐 上阵,父亲死了,儿子上;丈夫死了,妻子上,连十几岁 的娃娃也搬运石头和砖块。林老七,也就是林九兰,他抡 起铡刀连砍七个日本兵,最后壮烈牺牲。日寇冲进村子,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村长林凡义手持大刀片指挥 村民,同穷凶极恶的日寇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大刀、长茅、 雁枪、镢头成了杀敌的武器,林九乾牺牲后,妻子含泪挥 起镢头劈向鬼子。战斗持续到傍晚,八路军和区武工队赶 来,为渊子崖村民解了围。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全村共有 147人壮烈牺牲。板泉区委书记刘新一、区长冯干三也血 洒渊子崖,而100多名鬼子兵也成了渊子崖村民刀下鬼 。
沂蒙六姐妹
明 德 英
沂蒙六姐妹
• 祖秀莲 祖秀莲(1891-1977),沂水县院东头乡 桃棵子村人。 1941年冬,在日寇扫荡沂蒙 山时,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侦察参谋郭 伍士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祖秀莲不畏艰险 把他救回藏在一个石洞里,喂饭喂药端屎 端尿月余,终于使郭重返部队。1947年, 郭复员后不回山西老家,到祖秀莲身边生 活,去世后埋葬在桃棵子村南。
红色的沂蒙大地
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 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 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 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 ”的沂蒙精神。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420万人,有20万人参军入伍,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 先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全国抗日楷 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群 体至今让人动容。“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 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就成为沂蒙精神的内涵。 毛 泽 东 对 沂 蒙 厉 家 寨 题 奇在沂蒙 词
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沂蒙精神总结

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沂蒙精神总结1、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
因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故名。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五四精神:指五四运动中的精神,内容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归结起来就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
3、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一是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二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三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
四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五是艰苦奋斗的作风。
4、长征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
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5、西柏坡精神:由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是指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驻西柏坡期间,所体现和创立的一系列革命精神。
西柏坡精神主要内容包括:永不停步,将革命进行到底;执政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务必”,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团结高效,加强党的集中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蒙精神吃苦耐劳沂蒙人民的吃苦耐劳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诞生了一代又一代的时代楷模和典型。
从厉家寨到九间棚再到沈泉庄,处处显现出令人耸然动容的精神事例和典型。
体现了沂蒙人民的吃苦耐劳,战天斗地的沂蒙精神。
勇往直前沂蒙人民面对困难和挑战面前,具有一股勇往直前的犟劲和拼劲。
只要是认准了的事情,沂蒙人民那种倔强劲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永不服输在困难面前,沂蒙人具有一股永不服输的革命精神。
这也是沂蒙经济在沂蒙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的所在。
敢于胜利沂蒙人民是敢于胜利的,沂蒙人民创造了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滨河公园、全国最大物流城、全国最大国际文化城、全国最大的板材基地、全国最大的复合肥生产基地(临沭)、在2010年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临沂喜获全国地级市第一、临沂大学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大学(临沂大学)、2011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授予临沂市"物流之都"称号。
沂蒙人民用自己平凡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奇迹,这是沂蒙人民敢于胜利精神的集中体现。
爱党爱军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
自古以来,沂蒙人民一贯崇尚进步。
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的愿望开始变成现实。
经过战争的考验,沂蒙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
并将这种毛泽东对沂蒙厉家寨题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更突出地表现为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爱党爱军成了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中心任务就是推翻旧政权、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
沂蒙人民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全区46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参加支前,当时的兵源人次与当地人口之比为8:1,即一个老百姓要养活8名士兵!沂蒙人民面对这些困难没有屈服,说实话,办实事,用昂扬奋进的精神一如既往地参军拥前,表现了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豪迈志气,构成了沂蒙精神的闪光点和耀目风采。
仅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全区460万人口中就有120万人支前参战,有31000多名沂蒙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
开拓奋进迟浩田沂蒙题词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
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是沂蒙人的重要特点和秉性。
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儿女在翻身求解放、求自由中不停地求索,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敢于冒极大的风险支持革命、参与革命。
也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敢于革故鼎新,敢为人先,勇于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临沂的不断发展是沂蒙人民开拓奋进的结果。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用31000多人的生命和鲜血,创立了沂蒙山根据地,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沂蒙人用小车推着革命前进,用小车推出了胜利,推出了新中国,形成了革命战争年代“立场坚定、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的基调。
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响应党的号召,面对落后的面貌、脆弱的经济、恶劣的生态环境,沂蒙人民勇于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贫穷落后宣战,顽强拼搏地整山治水、修筑梯田,涌现出了被毛泽东批示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莒南县厉家寨,“两个肩膀一双手,龙顶山上写春秋”的平邑县九间棚村等一大批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改变贫穷面貌的先进典型,展现了沂蒙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方向明确,目标远大,沂蒙精神融进了尊重科学、改革创新的新内涵,从而使沂蒙精神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焕发了新光彩一一即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坚定信心和信念;从生产力欠发达的实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开拓创新精神。
在新沂蒙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沂蒙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1996年,在全国重点扶持的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
2003年GDP达到83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59.3亿元,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88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沂蒙精神的伟大胜利,是沂蒙精神创新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艰苦创业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精神写照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贫困的地理、自然条件和长期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沂蒙人民含辛茹苦、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
战场上,沂蒙人民特别能战斗。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沂蒙人民将艰苦创业寓于改革开放之中,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创造出许多令人称赞的奇迹,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以至人们把诚实能干作为沂蒙人的代名词。
沂蒙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在历史上曾是“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
特别是受封建剥削和外来势力的压迫,再加上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而献出了几乎全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经济基础因而极端薄弱,发展经济遇到了特殊的困难。
正是这种艰难困苦磨砺了沂蒙人民,锻炼了沂蒙人民,培育了沂蒙精神。
沂蒙人民在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不坐等国家援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治山治水,改造自然。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涌现出了厉家寨、高家柳沟、王家坊前等一批先进集体,使临沂成为当时的农业先进地区;进入八十年代,又涌现出了宁家沟、九间棚等一批顽强创业的先进集体;九十年代刘家团林村、郭圪墩村等一大批小康村脱颖而出,成为共同富裕路上的领头雁。
这一切都表明,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基调,也是沂蒙精神与时俱进的基石。
没有沂蒙人民的艰苦创业,就没有沂蒙精神的创新发展。
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
沂蒙人民坚守道义,耿直忠贞,一旦认清了前进的道路,就义无返顾地走下去。
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怕牺牲,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
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总是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仅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全区460万人口中就有120万人支前参战,有31000多名沂蒙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三年困难时期,沂蒙人民节衣缩食,吃糠咽菜向国家交粮3.6亿公斤,油820万公斤,并接收了由政府统一组织来的6万余名灾民;为顾全大局,根治淮河,沂蒙山区有527个村、27万间房屋被拆迁,28万亩良田、5万亩山林被淹没,40多万库区农民舍了家园,生活跌到了贫困线以下;改革开放年代,王廷江放着“百万富翁”不当,甘愿将自己600多万的合法收入无偿献给集体……他们以自觉奉献为荣,以长期奉献为贵,以竭力奉献为乐。
正是这一切,孕育了沂蒙精神,孕育了沂蒙精神不息的生命力,也推动着沂蒙精神与时俱进。
沂蒙精神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更是老一代想让走向未来的一代人传递的精神火把,是一个民族永生的精神财富!现在沂蒙精神已经成为临沂市的城市精神。
井冈山精神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
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的革命火种靠什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产生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精神饱满、斗志旺盛。
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
井冈山斗争是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开始的。
在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艰苦奋斗、敢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
建立革命根据地,离开艰苦奋斗精神是无法实现的。
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自己动手挑粮、种菜、编草鞋、挖草药、熬硝盐、办军械厂,克服各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封锁,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依靠群众、无私奉献,是井冈山精神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情操上的具体体现。
在井冈山艰苦创业的过程中,红军始终关心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
为了人民的利益和革命事业的需要,无数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正是因为我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般的联系,才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得国民党反动派一进入根据地,就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井冈山精神: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创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
江泽民同志2001年视察井冈山时提出的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
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
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
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
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