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经验
浅表性胃炎如何治比较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浅表性胃炎如何治比较好导语:由于现在生活条件方面的改善,很多人的饮食方面也就没有怎么太去注意,有的喜欢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有的喜欢喜欢吃生冷的食物等等,这些不由于现在生活条件方面的改善,很多人的饮食方面也就没有怎么太去注意,有的喜欢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有的喜欢喜欢吃生冷的食物等等,这些不好的习惯往往就比较容易导致浅表性胃炎的出现,患者也会出现很多的不适症状,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一下浅表性胃炎如何治比较好的知识吧。
1.白术猪肚粥:白术30g,猪肚1只,粳米60g,生姜少许。
煎服法:将猪肚洗净切成小片,同白术、生姜加水1000ml,煎煮取汁约600ml,再加粳米同煮成粥,早晚2次分服。
适应症: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之脾胃虚弱的食欲不振、脘腹作胀、大便滞下等症。
2.豆蔻馒头:白豆蔻15g,面粉1000g,酵母50g。
烹制:将白豆蔻研为细末,待面粉发酵后,一起加入制成馒头。
适应症:脾胃气滞的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或胃脘冷痛,恶心呕吐等。
3.曲末粥:神曲10~15g,粳米30~60g。
煎服法:先将神曲捣碎,加水2000ml,煎至1000ml取汁,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分早晚2次温服。
适应症:脾胃虚弱的、食欲不振、食积难消、嗳腐吞酸、脘闷腹胀等症。
4.陈皮鸡:陈皮20g,香附15g,鸡肉60g,葱白10茎,生姜6g,调味品适量。
烹制:①择嫩公鸡肉洗净,切小块备用。
②将陈皮洗净,醋炒香附,放入砂锅中煎取药汁20 0ml,将生姜切如米粒状,葱白切碎。
③将鸡肉先用热油锅炒。
兑入药汁,加适量清水;先以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焖至药汁干涸;放姜粒、葱白、料酒、味精、酱油,炒拌而成。
小议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经验

临床 集锦
ME IA F R To D C LI O MA I N N N .0 00 o1 2 1 ・2 5 ・ 8 7
有所好转 。甲减患者的葡萄糖转换减少 , 许和全 身代谢速度 都有所降低 可 以使糖尿病利于治疗 。 也
有 关 。 IA的 阳性 率 是 5 %左 右 。 C 0
3 结 论 . 参 考 文献
甲亢患者因为分泌 甲状腺激素很多 , 使其增 加了肠道对糖 的吸收增 致
多 , 患者 出现 高 血糖 现 象 , 学 者 称 皮 质 激 素 的作 用 使 糖 代 谢 出现 了紊 使 还有
[ ] C un WuH P C agcC,t 1HIL B / Q 1 D B al- 1 h agLM, , hn e a. l D A / Q lhp R o
5 讨 论 .
患 者 主要 症 状 为 胃脘 部 疼 痛 、 满 , 痞 胃灼 热 感 , 食 后 上 腹 部 更 加 不 适 , 1g 焦麦 芽 1g 甘 草 5 、 连 lg 每 日 1剂 , 煎 2次 , 别 在早 晚 服 用 。 进 5、 5、 黄 g O。 水 分 疼 痛 或 饱胀 加 重 , 伴 有 暖气 、 心 、 酸 , 吐 , 发 泛 清 水 。 患 者 的 舌 苔 可 恶 泛 呕 偶 热 、 逸失 度 等 因 素有 很 大 关 系 。 劳
临床治愈 : 临床主要症状 、 体征消失 , 次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 胃镜 复 药 ; 、 丹参 木香行气滞而化血瘀。合用则可奏消痞益 胃、 行气缓急之效 。 查 胃黏 膜 病 理 改 变 消失 。显 效 : 床 主要 症 状 明 显 改 善 , 要 症 状 基 本 消 临 次 上述诸药合用 , 固先天之 本 , 行 有调理肝脾 之功。在此 基础上 , 适度 加 失, 胃镜检查 胃黏膜病变明显好转; 有效 : 临床 主要症状均改善 , 胃镜复检 黏 减 , 能够结合辨证, 随证化裁 。 可以有效针对于各种证型 , 值得临床应用。慢
胃窦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胃窦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在我们平时有很多人都有不按时饮食的习惯,往往这样特别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比如胃炎就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胃部疾病,它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定的危害,同时也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饮食,从而对食物的营养吸收都会有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胃窦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我们只有了解病情才能使疾病得到很好的治疗,下面一起了解一下胃窦中度慢性潜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胃窦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一、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基础。
饮食应节制,定时定量,食物应易消化且有营养,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饮料二、消除病因:去除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积极治疗可引起胃粘膜损害的慢性疾病;大家都知道,在医学上面,胃炎其实是最常见的胃病之一,所在在治疗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规律的服用药物之外,平时生活中,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治疗胃炎是有很好的作用,那么什么好习惯才能赶走胃炎呢?三、对症治疗,应避免盲目用药和不合理用药,应根据不同临床表现而适当选择治疗药物;(一)针对胃酸较高者:可给予H2受体阻滞剂,泰胃美、雷尼替丁及法莫替丁等,或H+/K+-ATP酶抑制剂,如Losec或奥美拉唑;(二)针对低酸或胃酸正常者:给药应以胃粘膜保护剂为主,如硫糖铝,或胶体铋剂等,目前国外已有喜克溃、施维舒等新的胃粘膜保护剂应用于临床,可以适当选择应用;(三)胃动力药:为避免十二指肠液、胆汁反流及加速胃排空,可选择应用吗丁啉或西沙比利;(四)清除幽门螺杆菌: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应积极清除幽门螺杆菌,常用抗生素或胶体铋剂,其中胶体铋剂连服4周,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常可取得满意效果,如德诺。
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我们只有了解疾病的治疗方法,才能使在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能够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通过对胃窦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了解之后,我们再出现胃部疾病的时候就能够多了一些治疗方法,但是为了有效的预防胃部疾病的出现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按规律进行饮食,而且不要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这样对胃部健康都是特别有利的。
慢性胃炎的治疗心得体会如何坚持治疗

慢性胃炎的治疗心得体会如何坚持治疗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症,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慢性胃炎的治疗过程,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积累了一些治疗心得和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这些经验,并介绍如何坚持治疗这一疾病。
首先,了解胃炎的原因对治疗至关重要。
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有细菌感染、非甾体类消炎药的滥用、饮食不当等。
因此,要根据自身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制定个人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在药物治疗方面,遵循医嘱非常重要。
在慢性胃炎的治疗过程中,消炎药物和抗酸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根据医生的处方,按时服药,并且坚持药物疗程是关键。
同时,要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也是慢性胃炎治疗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尽量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酒精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
其次,要保持饮食的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修复胃黏膜。
此外,不要过度饮食或过度饥饿,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对胃炎的康复至关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还应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量的运动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适量的运动可以加速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和代谢,有助于胃炎的恢复。
此外,要避免熬夜、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行为会对胃黏膜造成进一步的伤害,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心理调整也是至关重要的。
胃炎是一种长期发展的疾病,治疗的过程可能会漫长而繁琐。
因此,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过程。
可以寻求家庭和朋友的支持,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并坚持治疗计划。
同时,放松心情,避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压力,对胃炎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改变以及心理调整等方面。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个人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耐心。
如何根治浅表性胃炎?中医教你6招“管好”它!

如何根治浅表性胃炎?中医教你 6招“管好”它!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西医临床中又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它是指在相关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胃黏膜发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伴有糜烂和反流现象的病变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随之增加,经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浅表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临床中多数的浅表性胃炎患者,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慢性浅表性胃炎至今仍无确切的患病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
祖国医学将浅表性胃炎定义为胃脘痛、腹胀、胃痞等范畴,病情多因情志不畅、经络不通等原因,或因脾胃失和、纳运失常而发病,中医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根治浅表性胃炎,总结了一定的方法和经验,今天,让我们跟随笔者的文字,一同了解浅表性胃炎该如何根治,中医中药告诉你,怎样管好它。
一、浅表性胃炎的症状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为消化不良,如上腹痛、腹胀以及餐后明显的饱腹感饱胀感,同时患者伴有食欲减退、反酸、恶心等症状。
与西医不同,中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根据寒热湿燥等多种病因分型辩证,因此中医会根据个体的望闻问切,具体症候分析个体的不同病因而辨证施治。
如脾胃虚寒型和脾胃虚弱型,同为脾虚,一个表现为饮食饥饱不一导致的脾胃虚弱,一个表现为脾阳不足而造成的脾虚,个体表现症状不同,则治疗方法大不同,用药不同,药量也不同。
这是中医辩证地特别,也是中医辨证的优点,更是中医能够根治多种慢性疾病的根本原因。
二、中医对浅表性胃炎的辩证中医将浅表性胃炎归属于胃脘痛、胃痞范畴,兼有反酸、嗳气、嘈杂等症,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是由于人体的脏腑虚之,主要是脾胃素虚,加之内外之邪乘而袭之所致,主要是由于饮食所伤、七情失和、痰湿中阻使得体内气机阻滞,造成脾胃湿寒、脾虚日久所病。
临床中,常见患者多为寒热夹杂、虚实兼见者。
本病与脾胃相关,严重者累及肝胆,一方面脾胃同病、寒热错杂,另一方面,饮食情志所伤脏腑,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等也常是此病之重要因素。
浅表性胃炎怎么治疗效果好呢?

浅表性胃炎怎么治疗效果好呢?
胃炎通常会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浅表性胃炎,这种胃炎在发作的时候会引起绝对性的胃痛,也有可能会导致胃粘膜出现退化性的病变,所以在平时要做到的就是积极的治疗,通常就是用药治疗或者是去除病因,进行一个良好的调节等等。
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很多患者朋友都想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经常的胃痛、胃胀、恶心、嗳气等症状实在是让人不堪其扰,那么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呢?
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石家庄博大医院胃肠科专家杨新盛教授讲,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疗,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一、去除致病因素:避免食对胃黏膜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忌饮高浓度的酒和浓茶以及吃水杨酸等药物;戒烟,烟虽不直接和胃接触,但它可致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加重炎症。
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二、良好的生活调理:宜食易消化的食物,饮食营养合理、富含维生素,进食应细嚼慢咽,不宜过饱,适当运动和注意劳逸结合,可延缓胃粘膜退行性变。
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三、药物治疗: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及保护胃黏膜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治疗大体可分为两类: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及消除损害胃粘膜因素的药物。
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四、定期检查:如有癌变倾向者,应定期观察如在检查组织活检时发现胃黏膜有中重度的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需要调整相应的药物或者是采取其他治疗方法。
浅表性胃炎应该怎么治疗?

浅表性胃炎应该怎么治疗?浅表性胃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会有一些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的症状,有的甚至是没有什么比较明显的症状,在魏晋下面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粘液出现增多,黏膜充血以及出现水肿,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糜烂甚至是出血的情况,那么浅表慢性胃炎应该要怎么来治疗呢?专家总结多年临床治疗胃肠病经验,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研制出“二十六味健中汤”系列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代表方剂为:“二十六味健中汤”1号方剂加减,内含:柴胡,香附子,苍术,肉桂,砂仁等,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健脾,化瘀的功效,在调整胃肠功能,消除粘膜炎症的同时,还具有保护胃粘膜,增强胃粘膜抗病能力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和消除,胃脘胀痛,食欲不佳,打嗝,气往上行,泛酸,烧灼感,等症状,从而彻底解决了浅表性胃炎难治愈易及复发的问题。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预防方法(1)对于急性胃炎,应及早彻底治疗,以防病情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2)忌用或少用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阿斯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利血平、甲苯磺丁脲、激素等。
如果必须应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饭后服用,或者同时服用抗酸剂及胃粘膜保护药,以防止对胃粘膜的损害。
(3)积极治疗口腔、鼻腔、咽部慢性感染灶,以防局部感染灶细菌或其毒素长期吞食,造成胃粘膜炎症。
(4)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规律有节,定时定量,切忌过饥过饱、暴饮暴食。
同时避免浓茶、咖啡、香料、粗糙生硬食物摄入,戒烟戒酒,以防损伤胃粘膜。
(5)避免精神紧张、心情忧郁及过度疲劳,宜生活有节、劳逸结合、情绪乐观,同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强胃肠运动功能。
(6)积极治疗可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全身性疾病,如肝、胆、胰、心、肾疾病及内分泌病变等。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属于一个老胃病了,一般的药物非常难治疗,我们建议您还是选择使用中药来进行治疗,中药可以非常好地增加胃粘膜的屏障调整身体的肠胃功能,同时可以消除发病源达到一个彻底治愈的目的。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导语: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
它可以引用门螺杆菌感染引起,一般来说,这种慢性胃炎都是可以慢慢自己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
它可以引用门螺杆菌感染引起,一般来说,这种慢性胃炎都是可以慢慢自己调理的,如果说比较严重的,上医院治疗,然后根据医生的嘱托来看。
下面,就是一些关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治疗方法,大家可以参照着看看。
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可自行消失,经过数月或数年病变也可完全恢复。
药物治疗
(1)保护胃黏膜药常用的药物有胶体次枸橼酸铋(CBS)、硫糖铝、思密达、麦滋林-S、氢氧化铝凝胶、胃膜素及盖胃平等。
(2)调整胃肠运动功能药物上腹饱胀用胃复安或多潘立酮等。
打嗝、腹胀或有反流现象为主者,可用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吗叮林、莫沙比利。
(3)抗生素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应服用抗生素,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都有清除Hp的作用,一般可选用两种,常与胃黏膜保护剂和制酸剂联合应用。
(4)制酸剂常用的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碳酸氢钠(小苏打)、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凝胶、盖胃平等。
(6)还可用助消化药如胰酶、酵母片、乳酶生、消胀片等。
如有反酸现象也可用抑酸药如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防止胆汁反流可服铝碳酸镁、消胆胺以吸附胆汁;有呕血便血者,甲氰米胍口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 性 浅 表 性 胃 炎 的治 疗 经验
刘 长 云
草、 木通 各 6 , 固难 愈 之 荨麻 疹 和 赤 芍 1 g 白僵 g顽 2, 蚕 l g 皂 刺 lg 红疹 隐隐 , 而 不易 外 透 者 , 升 O, O; 痒 加 麻 l g 桔梗 6 、 O、 g 刺蒺 藜 l g O。 1 4 疗效 标准 治愈 : 损全部 消退 , . 皮 无新 疹再 发 ; 好 转 : 损 消退 3 以 上 , 有 新疹 发 生 ; 效 : 皮 O 偶 无 皮 损消退 不 足 3 , 疹不 断发 生[ 。以治愈 、 0 新 1 ] 好转 统
腠理, 透解 在 表 的风 邪 , 风 邪 得 以从 外 透达 , 其 使 取 痒 自风来 , 止痒 必先疏 风 。 以苍 术 、 苦参 、 木通 为 臣 , 疏 泄 与风 邪相 搏 湿 热 , 膏 、 石 知母 清 热 泻火 , 地 清 生
热 凉血 , 麻仁 养 血 润燥 , 胡 当归 和 营活 血 , 草 调 药 甘 和 中并 能解毒 。诸药 合用 , 共奏 疏风养 血 , 热除 湿 清
计总有 效率 。
2 结 果
.
( 天津市 静海 中医 医院 ,0 6 0 3 10 ) 慢 性浅 表性 胃炎 , 现代 研 究 与幽 门螺 杆 菌感 染 有关 。 中医认 为本病 的发生 与嗜饮 烈酒 、 浓茶 、 喜食
辛辣 、 食无 规 律 、 饮 饥饱 失 常 、 志所 伤或 病后 体 质 情 虚弱 伤及 胃腑或 素体脾 胃虚 弱有关 。 即病 在 胃腑 , 涉 及脾 肝 肾。 临床 表现症 状多样 化 , 以脾 胃气 虚兼 有气 滞、 血瘀 、 热等 多见 。 湿 在多年 的 临床治疗 体会 中 , 总结 本病 反复发 作 、
・46 ・
工企医刊 21 0 0年 第 2 卷 第 3 3 期
已消退 , 在手 脚 有 少量 皮 疹 , 仅 效不 更 方 , 继服 3剂
消风散治疗荨麻疹 3 例 5
王 全 来
后痊 愈 , 随访 1年未 复发 。
4 讨论
中医学 认 为 荨麻 疹 发生 多 因七 情 内伤 , 体 阴 肌 阳失 调 , 营卫失 和 , 外不 固 , 感风邪 而诱 发 ; 因 卫 复 或 过 食高 粱 厚 味 、 腥 动 风之 物 , 胃滞 热 , 荤 脾 再感 风 邪
是本 病发 病 的主要 因素 。《 诸病 源候论 》 :人皮 肤 谓 “ 虚, 为风 邪 的折 , 则起 隐疹 ” “ 人 阳气 外虚 则多 汗 , ,夫 汗 出 当风 , 风气 搏 于肌 肉与热气 并 , 生嫱痞 。状 如 则
麻 豆 , 者渐 大 , 之成疮 ” 甚 搔 。
消 风散 中以荆芥 、 风 、 防 牛蒡 子 、 蜕为 君 , 发 蝉 开
而 发 ; 平 素 体 弱 , 血不 足 , 虚 生 内热 , 虚 生 或 阴 阴 血 风; 或反 复发作 , 血被耗 , 气 风邪 侵袭 而致 。 因此 风邪
( 天津 市静 海县 中医 医院 中医 内科 ,0 6 0 3 10 )
荨麻 疹 中医称 为“ 瘾疹 ” 是皮肤 科 常见病 、 , 多发
之功 效 。 参考 文献
1 国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 中医 病 症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C ] 南 京 : 京 大学 s. 南
出版 社 . 9 4 1 7 18 1 9 ,4 ~ 4 .
( 0 0 l 7收 稿 ) 2 1 一O 一2
一
痒, 发无定 处 , 后不 留痕 迹 ; 分病 例可有 腹痛 、 退 部 腹
久治不 愈 的原 因有 三点 :1 体 虚 , 内经 》 言“ () 即《 所 正 气存 内 , 邪不 可 干 。 邪之所 凑 , 其气 必虚 ” 。中医认 为
本组 3 5例 , 治愈 2 9例 , 好转 5例 , 无效 1 , 例 总
有效率 9 。 7
3 典 型 病 例
刘 某 , ,3岁 ,ຫໍສະໝຸດ 0 6 8月 2 男 1 20 年 8日初诊 , 皮肤 瘙 痒 5 余 , 体呈 鲜红色 不规 则扁 平丘疹 , 膜部位 月 遍 粘 尤甚 , 吹 等刺 激均 可 使 皮损 增 多 。长期 使 用 扑 尔 风 敏、 地塞 米松 等类 药物暂 时有 效 , 快复 发 。 很 刻诊 : 神 清 , 身略有 汗 , 可 , 周 纳 大便干 , 舌红 苔薄 黄 , 脉浮数 。 诊断 : 疹 , 属 : 瘾 证 风热型 。 宜疏风 养血 , 热除湿 。 治 清 予 消风散 加 减 : 归 、 当 生地 、 防风 、 蜕 、 蝉 知母 、 苦参 、
月 ~2 0 0 9年 1 O月 , 笔者 运 用 消 风 散 加 减 治疗 荨 麻 疹 3 例, 5 结果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3 . 5例 均 为 本 院 中 医 内 科 门诊 患 者, 1 男 4例 , 2 女 1例 ; 龄 6岁 ~ 5 年 2岁 , 均 2 平 6 岁。 经过 西医抗 组胺类 或激 素类 药物 治疗 后复发 1 2 例; 本方 剂治疗 不包 括药 物和食 物诱 发病 例 。 1 2 诊 断 标 准 突 然发 作 , 损 大小 不 等 、 . 皮 形状 不 的水 肿 性斑 块 , 限 清楚 ; 疹 时发 时 消 , 界 皮 剧烈 瘙
病之 一 。以 突然 发作 、 肤 出 现鲜 红 色或 苍 白色风 皮 团 、 而不痛 、 痒 时隐 时现 、 消退后 不 留痕迹 为特 征 。 本
病多发 生 于冬 春季 节 , 史长 短不一 易 反复发 作 , 病 一 般 病程在 3个月 以上者 称 为慢性 荨麻疹 。 0 5年 1 20 1
泻, 或有 发热 、 节痛 等症 状 ; 肤划 痕 阳性 ; 疹经 关 皮 皮
3 月 以上不 愈或反 复 间断发 作口 。 个 ] 1 3 治 疗方法 治 宜疏风 活血 、 热除湿 。予 消风 . 清 散加 减 。药物组 成 : 当归 、 生地 、 防风 、 蝉蜕 、 知母 、 苦 参、 胡麻 仁 、 芥 、 术 、 荆 苍 牛蒡 子 各 l g 石 膏 2 g 甘 O,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