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信任系统
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信任体系

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信任体系区块链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最具创新性的一种技术,它在金融、物流、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去中心化,不需要中心化的信任体系,而是通过共识算法和密码学原理来保证信息的可信和隐私的保护。
那么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信任体系呢?一、去中心化的信任体系去中心化的信任体系是指不需要信任第三方机构的信任体系。
在传统的信任体系中,我们要信任银行、信用公司、政府等机构的信誉度和权威性。
这种信任体系虽然可以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政府和银行的信用不足、机构之间的恶意合作等。
而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区块链不需要中心化机构的参与,通过系统内部达成共识就可以保证交易的可信。
二、智能合约技术智能合约技术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的情况下实现合约的签订和执行。
智能合约本质上是一种程序代码,由参与人共同编写,在区块链上发布并执行。
智能合约技术在保证交易安全、便捷和自动化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的信用成本和中介机构的参与成本。
三、数字身份验证技术数字身份验证技术是指用于确认用户身份和权限的技术。
传统的身份验证方式往往需要第三方机构的参与,存在着信息泄露和误判的风险。
而数字身份验证技术是通过加密算法和区块链技术实现的,可以有效地保证身份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数字身份验证技术是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信任体系的基础。
四、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技术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技术是指利用区块链技术共享数据和保护隐私的技术。
数据共享技术可以让不同组织之间实现数据共享,促进信息的流动和交换,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同时,数据隐私保护技术可以保证用户的个人信息不受到未经授权的使用和泄露。
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技术对于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任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引领着一场数字革命,它能够改变我们的传统信任体系和商业模式,解决许多传统交易和合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和创新的交易和服务方式。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

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旨在为组织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来管理质量活动,并将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标准的每一元素中去,使产品或服务可持续地符合顾客的期望,从而拥有持续满意的顾客。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篇1一、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概述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旨在为组织提供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确保其产品或服务符合顾客要求和国际标准。
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适用于各种类型、各种行业的组织,无论是制造业、服务业、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都可以采用该标准进行质量管理。
二、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宗旨和意义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宗旨是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促进顾客满意度,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 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以为组织带来以下意义: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 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组织可以建立和实施一套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缺陷和投诉。
2. 增强顾客信任: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组织通过认证可以证明其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国际标准,从而增强顾客对组织的信任和满意度。
3. 提高组织形象:通过 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组织可以展示其良好的质量管理能力和企业形象,从而提高组织在市场竞争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4. 促进持续改进: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求组织不断进行持续改进,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从而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
三、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流程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认证申请:组织向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并提供相关文件和信息,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组织概况、产品和服务描述等。
信任机制概述

2 信任评估
Beth信任评估模型
• 在Beth信任度评估模型中,经验被定义为对某个实体完成某项任务的 情况记录,对应于任务的成败,经验被分为肯定经验和否定经验。若 实体任务成功则对其的肯定经验记数增加,若实体任务失败则否定经 验记数增加。
• Beth采用公式(5-10)描述直接信任度与肯定经验记录的关系
• 其中,Ti,j表示主体i对主体j的信任值,Rd是根据主体i与主体j之间的直 接交易记录计算出的直接信任值,Rr是主体i根据其他主体的推荐信息
计算出间接信任值,Ri是交易带来的风险值,α、β、γ分别表示不同
的系数。
13
2 信任的表示方式
极大似然法
• 极大似然估计方法(MLE) 是一种基于概率的信任推理方法,主要适用 于概率模型和信念模型. 在信任的概率分布是已知而概率分布的参数 是未知的情况下,MLE根据得到的交易结果推测这些未知的参数,推 测出的参数使得出现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最大。如信任概率分布为p(x), 主体i可信度为ti,主体i诚实推荐的概率等于其可信度,与主体j的交 易结果为xi,j,主体i的邻居节点记为n(i),则MLE推测方法为求解下 式的最大值。
• 推荐信任度与经验记录的关系采用公式(5-11)描述
19
2 信任评估
Beth信任评估模型
• 在Beth信任评估模型中,经验可通过推荐获得,而对于同一个信任关 系,多个不同的经验推荐者可能形成多条不同的推荐路径。假设A对 B的推荐信任度为 V1,B对C的直接信任度为 V2,B对D的推荐信任度 为 V3,则A对C的直接信任度推导公式表述为:
• 例如,用一维正态云模型描述信任关系。设主体A对主体B的信任关 系记为tcAB=nc(Ex, En, He),0≤Ex≤1,0≤En≤1,0≤He≤1。
信任管理机制研究

收稿日期:2006-02-23;修订日期:2006-04-18 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ABA243) 作者简介:洪帆(1942-),女,湖北咸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访问控制、密码学; 张玉(1982-),女,湖北仙桃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访问控制、简单公钥基础设施.文章编号:1001-9081(2006)12Z -0056-04信任管理机制研究洪 帆,张 玉(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zhangyu83120@g mail .com )摘 要:信任管理系统是解决分布式环境下访问控制的主要方法。
介绍了信任管理提出的背景及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信任管理中的委托深度控制进行了讨论,最后分析了信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信任管理;访问控制;委托深度控制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一些分布式系统支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人们开发了越来越多的大规模的分布式系统。
在这些系统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跨越组织边界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
从安全角度来看,这些分布式系统由多个安全域组成,它们所形成的计算环境称为多域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信息和数据的共享程度比以往的单域环境大幅度提高,数据不仅可由本地组织内的用户访问,还可以由相关的结盟组织中的用户访问,因此,其带来的安全风险也相应大幅度提高。
一些研究表明,非授权的访问,尤其是来自内部用户的非授权访问,构成了企业级应用环境中主要的安全问题。
在多域环境下,由于其中存在着分布式和异构的组织,它们之间进行大量的交互,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大大增强。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系统最终能否成功,这正是分布式环境下访问控制所要研究的内容。
将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直接用于多域环境,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提出了信任管理:(1)在传统的访问控制中,主体在系统中是可认知的,系统设置主体的访问权限。
iso19001质量管理体系

iso19001质量管理体系摘要:1.引言2.ISO1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和背景3.ISO1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4.实施ISO19001 的好处5.如何实施ISO19001 质量管理体系6.总结正文:【引言】ISO19001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为组织提供了一套规范化的方法,以实现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实施这一标准,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ISO1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和背景】ISO19001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一个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于1987 年首次发布,目前已更新至2015 年版本。
这一标准基于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包括客户为中心、领导的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实事求是的决策和互利的供应商关系。
它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无论其规模、行业或地理位置如何。
【ISO1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ISO19001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五个关键要素,分别是:1.组织环境:组织应了解并应对其内外部环境,以确定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因素。
2.领导:领导应制定质量政策,确定组织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支持和激励。
3.策划:组织应制定质量目标和过程,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进行资源分配和优化。
4.支持:组织应提供必要的支持,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5.绩效评价:组织应通过监测、分析和评价过程绩效,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实施ISO19001 的好处】实施ISO19001 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带来以下好处:1.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关注客户需求和期望,组织可以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2.增强客户信任:ISO19001 认证可以向客户和利益相关者传递组织对质量的承诺。
3.提高组织效率:通过优化过程和消除浪费,组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4.改进风险管理:ISO19001 要求组织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有助于减少潜在的负面影响。
统一身份认证管理平台介绍

企业应用集成
集成多个系统并保证各个系统互不干扰
企业应用 集成
应用集成
多应用系统间交互
数据集成
数据存储层面:数据大集中 传输层面:通用数据交换平台 应用层面:业务流程整合 用户层面:通用门户
保持多个系统数据一致、同步
22
Portal技术
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个 性化、单点登录、不同来源 的内容整合功能,从而实现 了信息的集中访问。 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内容聚 集的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 视图展示方案。
17
➢账号审计 ➢授权审计 ➢认证审计 ➢审计日志
审计管理
系统内部现在有多少休眠账号? 多少孤儿账号?
多少用户密码强度不够? 多少账号初始密码没改过?
18
➢服务器状态 ➢会话状态 ➢监控配置
监控管理
19
统一登录展示形式
PART 04企业应用集成
界面集成
集成用户交互界面
流程集成
跨业务系统的业务逻辑流转
监控
总体状态 会话状态 服务器状态 监控配置
任务调度 密码策略 监控设置 帐号元数据 系统配置 帐号容器
LDAP数据库
13
关系型数据库
管理平台主要功能
身份管理 (Account)
认证管理 (Authentication)
授权管理 (Authorization)
操作审计 (Audit)
唯一身份
你是谁
身份管理
平台基础 服务
管理平台功能结构
集成 接口
LDAP接口 CAS接口 OAuth接口
身份 自助 服务
我的账号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
帐号管理
帐号列表 批量操作 帐号同步 帐号统计
认证管理
一种增强医患相互信任减少医患矛盾评估预警系统[发明专利]
![一种增强医患相互信任减少医患矛盾评估预警系统[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c990a061680203d8cf2f245a.png)
专利名称:一种增强医患相互信任减少医患矛盾评估预警系统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赵一麟,曾鸣,邓文晋,刘秋松,张红建,潘恒,丁艺伟,周旭,郭鹏,周媛媛,刘凤武
申请号:CN202011408727.5
申请日:20201203
公开号:CN112562870A
公开日:
2021032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增强医患相互信任减少医患矛盾评估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身份认证模块,医患沟通模块,患者及其家属对诊疗过程理解度和接受度评估模块,医患双方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程度评估模块,医患关系预警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所述增强医患相互信任减少医患矛盾评估预警系统,能够提供医生和患者在整个诊疗过程的沟通交流平台,正确评估患者及家属对诊疗过程各阶段的理解度和接受度,正确评估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程度,并根据评估评分情况触发医患关系预警,以进行警示,从而增强医患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减少医患矛盾和医患纠纷,同时也警醒医生,避免医疗差错。
申请人: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大学,太阳雨林(厦门)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地址: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南路201-20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松亭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新的域间路由系统信任模型

C m ue nier g『j A pi t n o p trE gnei ,d p l ai 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n 『 c o
一
种新 的域 问路 由系统信任模型
胡 湘江 , 朱培 栋 , 龚正 虎 , 银 伟
HU X a gj n .HU P id n , O G Z e g h , I i i -i g Z e o g G N h n — u Y N We n a -
组, 正在积极地推动相关的标准化工作 , 目前已公布 3 草案 , 份 内容涉及征书的模板 、 管理模式等 内容 。 在 目前的互联 应 用中, 数字证 书技术 已经得到 大规模的 应 用:一些 C A公 司( 例如 v・ i ) eig 所提 供的证书服 务比较适 - n s 合于大型站点的信息发布 。 G P P技术在个人 电子通信方面也得
目防科学技 术大学 汁算机学院 , 长沙 4 0 7 10 3
Sc o l t h o o Co mpu e , to a Un v riy f Deen e e n o y, a s a t r Nai n l i e st o f s F ch olg Ch ng h 41 073, i a 0 Ch n
.
mo e. u lt -l e u t d mo sr t h I d 1 ay ia A  ̄ rs l e n t e e TM ( l s t f te r q e t o n e — o i o t g s c r y a d a o d e lb l  ̄T e s a t ’ l a i y h e u s f i tr d man r u i e u i n h s g o s a a i t . h a s n t i } / 1 o h S r ( f f a e s a o t % o h r d t n l ] n) r f t e U e - ・ c ts i b u l u e・ J et i i tte t io a a l mo e . d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通用信任系统
JØsang A, Knapskog S J.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在IT设备中关于信任评价和探求的模型。
信任是主观的,本模型包含一个信任模型和一系列构成信任的因素。
安全评估被认为是决定信任的一种方法。
信任也可能基于其他类型的证据,例如ISO9000认证,而且这个模型可以用于评价和比较各类因素对总体信任结果的贡献。
关键词:信任、安全、保证、安全评估、主观逻辑
1.概述
安全评估是一个关于优秀的决定系统因素的信任的评估方法的例子。
这个方法基于一系列评价准则,例如TCSEC,ITSEC,CC等等,和为国家监管提供评价的官方认证的实验室的研究。
一个成功的评估能决定TOE或者系统因素的可信度的可靠性。
正如我1997年提到,在实际系统中,可靠性评估不能反映使用者自身可信度,但是官方相当推荐。
此外,在生产中,可靠性评估仅仅决定用户可信度的因素之一。
本文,我提出一种正式的模型,用于评估信任和评价安全性。
我们的成果是基于主观逻辑。
主观逻辑适用于通用和特殊信任模型。
它提供了一种公共标准和一系列信任评估因素,因此关于信任的各种情况可以建模描述。
2.主观逻辑
为了确定是否信任一个系统的描述,我假设它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而且不会处于两者之间。
然而,无法确定是真还是假,因而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我将用数学表示:
b+d+u=1,{b,d,u}[0,1]
b,d,u分别表示可信、不可信和不确定读。
公式(1)定义了图1的三角形,此外w表示的一个选择可以被三角形内的点{b,d,u}唯一表示。
主观逻辑的操作者选取各种关于真实陈述的观点。
观点是主观的,而且在相关时有自己的特征。
上标表明身份,而且上标表示描述指向的观点申请对象。
例如,是A关于p的信任描述的观点,而且这一观点表示图1中一点。
由于空间有限,我不能完全描述操作过程,我只在这介绍记号:
联合:类似逻辑中的AND
分离:类似逻辑中的OR
3.评估建模方法
3.1建立阶段
权威机构将信任评估者标明身份后,给予一个合适的组织进行评估,该组织被未来所有的方案参与者所信任。
想成为认证者的组织可以像信任评估者提出申请,并提供证据证明他们能满足必须的要求。
如果信任评估者满意,将会回颁发信任的证书给新的认证者。
这将成为所有有兴趣信任新的评估者的组织的证据,如图2a所示。
在图2b中,一种类似的方法取代了评估者的信任建立。
信任评估者仅需检查申请是否满足一系列要求,同时严格申明不必信任申请者或者评价者。
然而,我们发现在获取证书以前,信任评估组织中的个体应该实际地信任一个申请者。
因此,信任凭证可以被视为向公众推荐信任信任评估对象提供的服务。
3.2评价阶段
开发者为评估者提供证据,评估者检查一系列条件是否满足。
评估者不必信任实际系统。
例如,信任评估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发现现有证据不足以很好的覆盖安全方面,但是通过测试表明实际证据符合要求。
基于信任评估报告,证明者决定是否证明评估结果发布。
需要注意的是,证明者不能技术性的信任这一系统,但是只是证明评估结果正在体现,和发布的证明由评估的发现构成。
这些证明不是对系统的信任的推荐,但是只是证明这个系统经过了对比一系列标准。
因此,使用者必须考虑这个证明会使他们一定程度上信任这个系统。
这一流程可由图3表示。
4.目录建模
使用者对于系统的总体信任通常基于不同来源的证据,如图4所示。
令A表示一个使用者,该使用者必须分析和结合如图4所示不同来源的证据。
通过不同类型的证据,他必须决定他对系统安全性的看法。
结果,结合证据得出他对系统的个人信任值。
统一操作员模拟这个心理过程。
在此分析之中,使用者将被认为是由不同的个人特点构成,每特点对应一类证据,并且基于这种观点,对于系统安全性不同使用者持有不同观点。
最后,所有的意见可以结合在一起,使用统一的规则来获取期望的使用者普遍意见。
我们的目标是分析和决定使用者关于陈述的意见。
p:“该系统将足以抵御恶意攻击”。
让使用者A和他的个人特点A1,…A6符合图4表示的每类证据。
A对系统的信任可以表示为:
我们假设部分相关,因为系统声望受安全评估结果的影响。
且部分相关,因为操作者的声望受ISO9000认证的影响。
5.总结
现有模型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标准和方法评估IT系统的安全可信度。
由于该系统比较有用,他必须可能持续的由输入参数得到决定的观点。
我们相信该模型能集成于IT系统的安全评估的标准化成果。
这将使他可能见证来自不同类型证据的认证结果的总体影响。
6.参考文献
[1]EC1992,信息技术安全评估标准,欧盟委员会。
[2]ISO:1998,IT安全评价标准(通用标准),文件
N-2052,N-2053,N-2054,ISO/IEC,JTC1/SC27.
[3]Josang,A:1997,信息安全信任建模,博士学位论文,挪威科技大学。
[4]Josang,A.,Van Laenen,F.,Knapskog,S.and Vandewalle,J.:1997,如何信任某系统,
国际信息安全会议。
[5]USDoD:1985可信电脑系统评价标准(TCSEC),美国国家安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