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消费行为研究

合集下载

符号消费行为论文(全文)

符号消费行为论文(全文)

符号消费行为论文一、宁波不同社会层级城市居民符号消费行为分析根据对210个有效样本的调研分析,发现宁波不同层级的城市居民在消费信息来源、消费商品标准选择、服务消费偏好上具有不同特点,其消费动机不尽相同。

(一)不同层级消费者消费信息的来源不同由于符号消费形成的特点之一是大众媒介成为符号价值重要的塑造者,因此,各层级居民在商品信息来源上的差别便具有典型的意义,尤其是电视和购物场所中的广告在消费大众化和消费符号化方面的独特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通过大众传媒在商品消费中所制造的象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关系并不紧密,消费的目的是表现性。

广告、陈列等将所谓的风格、地位、品味、身份以及有关表达情感的形象给予形形色色的商品,并通过它们来改变“基本需要”的含义,从而制造和刺激着大众的需要与消费欲望。

本次调研发现宁波城市居民普遍以广告作为主要的消费信息猎取渠道,但不同消费层级的居民对不同信息渠道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别。

比较发现:(1)高层级居民对电视广告依赖程度较低,而对报刊杂志广告的依赖程度则较高。

随着分层地位的递减,居民对电视广告的依赖程度逐渐升高,而对报刊杂志广告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

其中报刊杂志广告在第二与第三层级之间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2)高层级居民信息来源渠道较多,低层级居民信息来源渠道较少。

第一与第二层级居民选择“无特定来源”的分别占27.27%和21.92%;而第三与第四层级这一项比例大幅度下降。

(3)高层级居民信息来自“亲戚或朋友介绍”的占比较低,而第三与第四层级的居民选择此项比例分别占27.87%和30.23%。

详见表1所示。

(二)不同层级消费者对商品标准的选择不同根据不同商品具有的符号消费显著程度及样本选取的难易程度,本文仅对选购品中服装和家电的标准选择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宁波不同消费层级的居民具有不同的符号消费特征。

服装消费的标准选择。

服装具有基本功能的需求特性,但在特定的文化中,服装又明显具有符号象征意义,如每年的PEC峰会上,各国领导人都会穿上举办国当地特色服饰,这已经成为历届峰会的文化传统和时尚亮点。

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研究

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研究

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中的青少年对于消费行为已经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他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更加注重符号的消费,通过不同的符号来表达个人的身份认同、社会地位和价值观念。

研究当代青少年的符号消费行为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着重分析当代青少年的符号消费行为,探讨其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青少年健康地进行符号消费。

一、符号消费的定义与特点符号消费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特定的产品或服务,以展现自我身份认同、社会地位和价值观念的一种消费行为。

对于青少年来说,符号消费包括了购买名牌服装、奢侈品、手机、电脑、游戏等各种产品,以及参与各种时尚文化、流行音乐等。

符号消费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认同感:青少年在进行符号消费时,主要是为了表达自我、获取认同感和获得满足感,通过购买符号产品来塑造自己的认同和社会形象。

2. 社会地位的象征:符号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青少年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与他人进行比较和竞争。

3. 表达个性与情感:青少年通过符号消费来展现自己的独特个性和表达情感,增强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可感。

二、符号消费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符号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心理行为,因此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1. 消费主义思维的塑造:符号消费会导致青少年形成消费主义思维,认为通过购买物品可以获得幸福和满足感,陷入物质至上的追求。

2. 自我认同感的形成:符号消费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表达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认同感,但若是过度依赖符号消费,可能会导致对自我的认同感不够牢固,造成自我价值感的不稳定。

3. 社会地位的追求:符号消费会让青少年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社会地位的象征,导致过度攀比和消费升级,产生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三、引导青少年健康进行符号消费的建议面对青少年的符号消费行为,社会各界应当给予关注和引导,引导他们进行健康的符号消费。

1. 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教育青少年要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跟风,要理性对待商品的附加价值,避免因符号消费带来的经济压力。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鲍德里亚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符号消费理论在社会学和消费行为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社会的消费行为已经超越了实际的物质需求,而是通过符号和象征来满足个体的精神需求,这种消费行为既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也是对个体自我认同的建构。

这种符号消费不仅影响着当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市场行为,也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

而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消费群体,受到了符号消费理论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从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角度,探讨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其原因。

鲍德里亚认为,符号消费是当代社会消费行为的主导形式。

在这一过程中,商品不再仅是商品,而是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符号。

消费者不再只是单纯地满足物质需求,而是在通过商品的象征意义来表达自我和社会身份。

这个过程既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也是对消费者自我认同的建构。

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更容易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更加倾向于通过商品来表达自我认同和社会身份。

大学生可能更愿意购买某些品牌的服装、手表或包包,以展现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购买的新手机或衣服等商品,以获取他人的认可。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还表现在消费的特定性和社会化。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社会的消费行为已经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它不仅是对特定社会价值观念的表达,也是社会化的结果。

大学生作为社会化的一部分,其消费行为也受到特定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可能更倾向于追求时尚和潮流,购买时尚的服装或配饰,以展现自我和社会身份;而在另一些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可能更注重传统和稳健,更喜欢购买传统的商品或品牌。

所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并非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受到了特定社会文化的影响。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还表现在消费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社会的消费行为已经具有了明显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特征。

中国家具的符号化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中国家具的符号化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s y mb o l i c v a l u e he t o r y , he t o y r o f s o c i a l s t r a if t i c a t i o n c o n s u me r s , a d v e r t i s ng i s y mb ol s on e s l r u c t he t or i e s a n d f u r n i t u r e c o n s m e u r b e h a v i o r
c o n s u me r eh b a v i o r 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a n d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I r e n d s i n t h e f u r n i t u r e nd i u s t r y . F i n a l l y , t h e f u t u r e o f t h e f u r n i t u r e i n d u s l r y r e s e a r c h a r e a
中 国 家 具 的符 号 化 肖 费 行 为研 究 综 述
Re v i e wo n C h i n e s ePu r n / t u r e" sS f mb o h c ' C o n s u me r Be h a do r
●窦 陈 于 书 Do u Le& Ch e n Yu s h u
s h o u l d e b s y s t e ma t i z e d t h e ur f ni t u r e s y mb o l i c c o n s u me r eh b a v i o r r e s e a r c h .

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研究

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研究

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符号消费已成为当代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符号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某些物品、服饰或服务,以展示自己的身份、态度或观念。

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符号消费已经成为他们表达自我、追求认同感的重要方式。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 多样化的符号选择当代青少年在进行符号消费时,拥有着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他们可以通过购买品牌服装、数码产品、文化娱乐商品等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使得青少年可以通过发布照片、视频等来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进一步丰富了符号消费的方式和形式。

2. 强烈的社交需求青少年对于符号消费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社交需求。

他们希望通过符号消费来吸引别人的注意、获得别人的认可,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要。

这也就导致了一些青少年在符号消费上出现盲目追求、攀比心理的现象。

3. 快速更新换代随着时尚文化的迅速传播和更新,许多青少年对于符号消费追求的是瞬时的潮流感。

他们购买的产品和服饰往往不会长时间使用,因为这些产品很快就被新的潮流替代。

这也使得他们更加频繁地进行符号消费,以求跟上潮流步伐。

二、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家庭中,父母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消费态度和行为。

父母对于物质的态度、对于品牌的认知以及对于社会地位的追求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符号消费行为。

2. 同伴影响与同伴的交往也对青少年的符号消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同伴圈中,青少年往往会受到朋友们的消费行为、审美观念的影响,从而选择符合这些标准的产品和服饰来展示自己的形象。

3. 媒体和网络影响媒体和网络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青少年的符号消费行为也产生着深远影响。

电视广告、网络推广等形式的宣传不仅可以刺激青少年的消费欲望,还可以影响他们的潮流观念和审美需求。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消费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体的生理和物质需求,而是成为一种符号化的行为,通过消费,个体通过展示自己所拥有的产品和服务来塑造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

这种消费行为是一种社会建构,通过消费来传递和交流特定的意义和价值观。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新一代消费主体,在符号消费理论的影响下,其消费行为具有如下特点: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符号消费理论认为,个体通过消费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品味和身份认同。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更注重个体的独特性和个性差异,他们追求与众不同,注重展示自己的个人形象和风格。

不同的大学生会追求不同的消费方式,例如购买独特的服装、配饰、电子产品等,以凸显自己的个性。

大学生消费具有虚拟性和娱乐性的特点。

符号消费理论认为,社会中的消费往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更多的是追求消费本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更加注重享受和娱乐,他们经常会参与各种购物、旅游、娱乐等消费活动,通过消费来获取快乐和满足感。

大学生对于虚拟世界的消费需求也较高,例如购买游戏、虚拟物品等,以满足自己对于虚拟体验的追求。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

符号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行为不仅仅是个体的选择,更受到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制约。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受到个人经济条件的限制,经济状况好的大学生更容易追求高端品牌和昂贵的消费方式,而经济状况较差的大学生则会选择经济实惠和性价比高的产品和服务。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受同伴和社会审美标准影响、具有虚拟性和娱乐性等特点。

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教育上,应当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消费的意义和价值,并倡导理性消费和自主选择,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更加符合个人需求和社会责任。

当代青年学生符号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当代青年学生符号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戚海峰在 《 符号 营销 》 中, 提 出了“ 符 号化消 费” 的概念 , “ 即消费者不再 以产品的功能 、 质 量作 为唯一标准 , 而更加看
二、 当代 中专 生符 号消 费行 为调 查
为 了较客观地对 中专生 的符 号消费行 为进 行描述 , 更准
确 的反应 当代 专 生符 号消费行 为现状 , 笔者对南京江 宁中
专校 的学 生进 行随机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共发放 2 0 0份 , 收
重能否通过消费这件产 品来满 足 自身心理上 的某种诉求 , 这
种诉 求即可以根据 自身 的某种 价值来 确定 , 也可以根据社会 回1 9 6份 , 回收率 为 9 8 %。 表 1 购买商品时 。 你最看重 以下哪些因素
2 0 1 3年第 1 9期 总第 2 0 1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0N0MI C RE S E ARC H GUI D E
No . 1 9. 201 3
S e r i a l N o . 2 0 1
当代青年学 生符号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王俊尘 , 赵 雷
( 1 . 安徽工业大学 , 合肥 2 3 0 0 0 2 ; 2 . 江苏大垣集 团有 限公 司 , 南京 2 1 1 1 1 2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1 9 o
品 在商 品 的“ 圈子 ” 中是 超凡 脱俗 的代言 , 因此 , 换 句话 可
以说 , 当代 中专 生认 为 自己 不俗 眼 光 品位 可 以通 过名 贵
作者简介 : 王俊 尘( 1 9 8 3 一 ) , 女, 河南武陟人 , 硕士研 究生 , 从事 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与实践研 究。
・ ・— —

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在校大学生符号消费研究【最新法学论文】

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在校大学生符号消费研究【最新法学论文】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克思劳动价值论又超越了其之前的“符号消费"理论,认为,交换更多的是对于差异性的交换。

随后,对波德里亚的“仿真”与“仿像"原则以及运用这两个原则对大众传媒和现代技术进行哲学思考。

对于研究符号消费所呈现的大众传媒特征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2.2关于大众符号消费现象的研究国内对社会符号消费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伦理与经济学方面,如符号消费的伦理学分析、符号消费的媒介研究、符号消费与企业营销等。

社会伦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消费异化的角度分析当今社会符号消费的现状,主要包括:基于获得某种社会地位的消费、获得社会身份的消费以及象征自身财富的消费;通过符号消费表达自我、表现个性、提高品位的消费:消费异化控制人的消费行为与思想观念。

《社会转型期符号消费的伦理学分析》(茹春亚、黄爱华,理论与改革,2003),认为在消费社会发展过程中,符号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利用我国在社会转型期中的“机制空隙"传播进来,悄然改变着我国大众消费的观念和日常消费行为方式,认为这种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导致物质享乐主义的扩张,功利主义的渗透,审美泡沫的产生,自我的迷失等价值虚无主义。

孙春晨在《符号消费与身份伦理》中,从消费社会的特点出发,认为“符号消费对身份伦理的强化就是一种必然。

但是,用符号消费强化身份伦理的努力,并没有展现真实的自我,也不可能真正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通过符号消费来确认自己的身份,只是一种虚幻的满足,是人格的异化。

尽管人们在商品面前是平等的,但却对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④。

《符号消费视域内的女性“身体消费"》(汪怀君,北方论丛,2013),从女性“身体消费”问题谈开去,认为女性对“美丽"和“身份"的追求,一方面展示了女性的人格、独立与成功,另一方面,女性通过时尚消费、攀比消费来彰显社会地位与身份,为孩子、为家庭、为男性消费,压抑了其自身的内在动力,以致陷入了异化状态。

倡议女性不要把消费当做生活的全部,认为女性自主的、可持续的消费观念,是防止女性消费发生异化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符号消费行为研究
图 1 理论模型图
( 二) 数据来源 数据收集于 2009 年 2 月至 2009 年 3 月,考虑到消费者行为存在地域差异,本研究选取东部城市天津 和西部城市西安作为调查城市。调查对象为户籍人口中家庭的户主或主要消费品购买者。调查总样本量 为 400 户,每个调查城市各调查 200 户。抽样方案采取二阶段抽样方法,第一阶段,两个城市按照随机抽样 方法,各抽选 10 个居委会; 第二阶段,在抽中的居委会中按系统抽选方法,由督导按地理位置随机选定调查 起始位置,按门牌号、楼号、单元号从小到大排列,抽取 20 个有效样本,进行入户调查。具体方案由天津统 计局统计信息中心实施。 ( 三) 指标测量 1. 社会地位的测量。本研究对于社会地位的测量是依据经济状况、教育程度和职业声望三个维度进 行的,其中经济状况是以被访者上一年的家庭收入为测量指标,将收入划分为 16 组进行测量的; 教育程度 是依据最终获取的学历证书进行测量的; 职业属定类变量,共有 16 个选项。考虑到变量的测量层次,本研 究将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作为社会地位的标识变量。 2. 广告的关注程度测量。广告能否起到塑造和传播商品符号价值的重要媒介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 于消费者对广告的关注程度。本研究对广告关注程度的测量是就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进行的,通过 D11 阅读报纸广告的态度和 D12 观看电视广告的态度两个问题,了解消费者对广告的关注程度,其中态度是依 据阅读的认真程度设计四级量表进行测量的。 3. 消费的符号意义测量 。关于消费的符号意义的测量,本研究参照凡勃伦将炫耀性消费划分为“炫耀 有闲”和“炫耀财富”的划分,同时也综合了布迪厄将消费品味划分为“奢侈品味”、“文化品味”和“必需品 品味”的划分思路,将消费的符号意义划分为“财富符号”、“闲暇符号”和“节俭符号”。 其中,( 1) 对于“财富符号”的测量依据两个问题,“D154 您购买高档商品时,是尽量买名牌商品,而不 管价格的高低”; “D155 您买高档商品时,流行什么就买什么”; ( 2) 对于“闲暇符号”的测量依据两个问题, “周末或节假日与家人或朋友外出吃饭”,“有钱也有时间,就去外地旅游”; ( 3) 对于“节俭符号”的测量依 据两个问题,“您买服装等商品,尽量找价格便宜的商店”,“您买日常消费品,尽量去价格低的集市或自由 市场”。对于以上问题的测量选项是依据三级量表,低分为“经常”,而高分为“完全不那样做”。
随着消费社会的悄然到来,人们的身份认同越来越受到消费的影响,消费正在成为社会地位的一个重 要维度,而广告通过对商品符号价值的建构,在地位塑造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消费 的符号理论、社会分层理论和广告的意义建构理论,运用 2009 年天津市和西安市的城市居民消费行为调查 数据,探讨符号消费行为与广告关注和社会阶层的塑造机制,以期对刚刚进入消费社会的中国消费者行为 进行尝试性的分析和讨论。
中国城市社会已经具有明显的消费社会特征,表现在: 第一,商品极大的丰富。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 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带动了商品生产的扩张和商品供给的极大丰富,如何消费日益增长的物质商品,成 为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政府通过制定扩大内需政策来刺激消费,企业通过不断增强营 销手段去挖掘消费者的消费潜力。第二,消费具有显著的符号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流动性逐 渐增强,在信息不完善的情况下,社会成员之间只能通过消费得以观察和了解,消费从实用层次走向象征 层次。中国目前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① ,奢侈品需求的迅速增长,意味着拥有众 多期待通过奢侈品消费达到身份认同的消费者。另外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 口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消费方式的改变具有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的功能。第三,快速发展的广告业在塑 造商品的符号。随着 我 国 经 济 由 短 缺 向 过 剩 的 转 变,广 告 业 的 作 用 日 益 增 强。 国 家 工 商 行 政 管 理 总 局 2010 年的统计数据表明,2009 我国广告业的年营业额为 2041 亿元,年均增速达到 30. 8% ,是增长最快的行 业之一。广告在促销产品的同时,通过塑造商品符号,来吸引、迎合甚至制造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广告的 市场细分和目标定位策略也对社会地位的 塑 造 带 来 深 刻 费 符 号 的 快 速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年第 3 期第 016 - 023 页
符号消费行为研究
孙 凤 张逸潇 肖经建
摘要: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人们的身份认同越来越受到消费的影响,消费正在成为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 维度。根据消费的符号理论、社会分层理论和广告的意义建构理论,运用 2009 年天津市和西安市的城市居 民 消 费 行 为 调 查 数 据 建 立 结 构 方 程 模 型,探 讨 符 号 价 值 和 阶 层 区 隔 的 塑 造 机 制,并 得 到 一 些 有 意 义 的 结论。 关键词: 符号消费; 社会分层; 结构方程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当一个社会进入以消费为导向的社会,学术界称之为消费社会。法国社会学家波德里亚认为,消费社 会不同于生产社会的主要特点在于: 第一,商品极大的丰盛; 第二,人们对商品的占有不再以使用价值为主 要目的,而是转向对商品符号价值的追求,消费成为人们身份象征、地位昭示和品味炫耀的符号; 第三,电 视、广播、杂志、报纸以及互联网等大众媒介成为符号价值重要的塑造者,民众则通过对符号意义的追求实 现对身份的认同。
国罗德岛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Rhode Island 12881) 。 ① 商务部 2010 年 3 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公布的统计数据。
16
符号消费行为研究
实现。科技进步以及金融创新推动了商品支付手段的发展。随着信贷消费、信用卡消费走进人们的日常 生活,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转变,过去需要长期财富积累才能实现的符号消费,现在能够提前消费了,对商 品符号价值的追求更加易于实现。第五,经济全球化引进了西方消费社会的文化。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消 费的全球化,沃尔玛、家乐福等跨国零售商将中国视为 21 世纪重要的消费市场而大力投资,同时国外知名 奢侈品牌,如奔驰、宝马等也在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占有。伴随着国际商品和品牌的进入,西方的文化 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渗透到居民的消费行为中。
二、理论概述
( 一) 商品的符号价值理论 商品的符号价值思想可以追溯到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的“炫耀性消费”。他把 炫耀性消费定义为: 通过浪费性的消费让人了解消费者的财富、权力和身份,从而使消费者获得荣誉以及 自我满足的消费行为①。这种“炫耀性消费”超越了商品固有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商品符号意义的 重要体现。 商品的符号价值理论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波德里亚提出。波德 里 亚 在《消 费 社 会 》中 指 出,随 着 以物质极大丰盛为特征的消费社 会 的 崛 起,商 品 的 符 号 价 值 具 有 两 个 层 次: 商 品 的 独 特 性 符 号 和 商 品的社会象征性,其中商品的独特性符号即通过设计、造型、品 牌 与 形 象 等 而 显 示 与 其 他 商 品 的 不 同 和独特性; 商品的社会象征性指商品成为标识某种社会身 份 和 地 位、生 活 方 式、生 活 品 味 和 社 会 认 同 的 符 号 ②。 ( 二) 消费的社会分层理论 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分层基于三个基本维度: 财富和收入、权力以及职业声望,三个维 度分别对应着阶级、政党和地位群体。其中“阶级”是根据商品生产和获取关系划分的,“地位群体”是根据 商品的消费原则来划分的。韦伯强调,社会地位群体的主要区分标志是消费及生活方式,而经济地位、政 治地位以及社会声望等因素则通过影响个人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影响其阶层归属③。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区隔》一书中提供了一个用消费品味来划分社会阶层的新视 角。布迪厄以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为基础,划分不同阶层的消费品味: 拥有高经济资本的人,通常以名贵 汽车、高级别墅、巴黎右岸的商业走廊等作为自己的品味; 拥有多文化资本的人,则以外语、前卫文化、巴黎 左岸的艺术走廊作为自己的品味; 而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都较少的人则局限于以满足生存性需求为自己 的品味,如土豆、普通红酒、足球、公共舞会等④。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具有不同的品味,地位高的阶层通常表 现出奢侈品品味的生活风格,而地位较低的阶层则表现出必需品品味的生活风格,社会群体在此意义上成 为了品味群体。 ( 三) 广告的符号建构理论 美国传播学学者苏特·杰哈利在《广告符码: 消费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学和拜物现象》一书中指出,广告
① [美]苏特·杰哈利:《广告符码: 消费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学和拜物现象》,马姗姗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 ② 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第 135 150 页。 ③ 桂世河:《符号价值是商品的第三种价值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3 期。 ④ 陶东风:《广告、谎言与意识形态》,《广告与文化研究》2006 年第 5 期。 ⑤ 蒋建国:《广告符号与消费主义文化批判》,《消费经济》2007 年第 2 期。 ⑥ 郑也夫:《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 15 51 页。
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对广告的符号建构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广告超越了真伪,广告通过塑造新的 语言、新的叙事方式及新的意义组合,制造了动人心弦的意义符号。广告的目的,就是使商品变成具有某 种文化意义的符号象征,或者让消费者在商品和某种文化意义之间取得一种习惯性联想,当消费者见到在 广告上出现过的某种商品时,就联想到它所代表的文化意义②。
French published in 1979) .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7
从各种文化资料中提取符号编码的素材,并借取了观念、语言和视觉的表现手法来呈现新的符号意义,围 绕消费主题巧妙地将商品编织进了社会生活和文化意义的领域。广告通过对意义的重组,使得商品原有 的“自然”使用价值消失了,消费者得到的是被赋予新的符号意义的商品信息。商品经过广告的意义建构, 体现的已经不再是实用性,而是某种生活方式、生活格调甚至社会身份的象征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