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转换层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结构体系分析

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结构体系分析

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结构体系分析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手法,可以使建筑更加稳定和安全。

下面对结构转换层结构体系进行分析。

1. 结构转换层的作用结构转换层是指在高层建筑中设置一个转换层,一般位于建筑的底部,用于承担上部结构的重量和水平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转移到地面。

结构转换层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分散重量和荷载,二是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结构转换层的结构体系一般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

与普通的建筑结构相比,结构转换层结构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受力状态复杂。

结构转换层同时承担着上部结构的竖向和水平荷载,要求结构的受力状态比较复杂。

(2)层间高度较大。

为了达到分散荷载的目的,结构转换层一般比普通层间高,这就对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节点位置精准。

由于结构转换层的作用非常重要,其节点位置必须精准,否则会影响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4)施工难度大。

结构转换层的施工难度比普通结构大,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更加精湛的施工工艺。

3. 结构转换层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为了保证结构转换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结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转换层的高度。

转换层的高度一般根据建筑的总高度和结构形式来确定,以保证荷载分散和建筑稳定。

(2)合理设置转换层的布局。

转换层的布局要合理,避免因构造而造成节点拼装难度。

(3)适当加强结构节点。

结构转换层的节点要加强,以保证节点的刚性和抗震性能。

(4)考虑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由于具备较好的刚度和韧性,可满足转换层结构体系的要求。

结构转换层结构体系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国家大剧院和上海中心大厦等。

在这些建筑中,结构转换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增加了建筑的美观性。

5. 结论结构转换层结构体系是新型建筑结构体系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通过设置转换层,可以有效地分散荷载,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论什么是建筑结构转换层

论什么是建筑结构转换层

论什么是建筑结构转换层摘要:建筑结构转换层是目前高层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结构设计型式,本文介绍了转换层的主要功能及类型,描述了四种类型转换层的特点及其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并浅析转换层的设计原则,结合实际工程提出合理性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结构转换;转换层1建筑结构设计中转换层的主要功能及类型转换层的主要功能: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们对于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的需求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全面化和综合化的趋势,在生活中也能进场见到下部为大型商场或者娱乐场所而上部为民用住宅的建筑。

单从这类建筑的功能来看,其上部主要是需要有更多的墙体来进行空间的分隔,从而满足不同住户对于住宅户型的要求,下部则主要是以创建更大的灵活空间为主。

转换层设计中为针对不同建筑功能的需要,在有较大的层高作保证时可以作为正常的楼层使用,同时在层高受到限制或者处于设备需要时,也可以作为设备层。

转换层的主要类型:转换层的不同设计类型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建筑功能需要而决定的,其主要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箱式转换层。

箱式转换层的设计主要是基于转换梁截面过大,且一层楼板不能满足平面内楼板刚度的假定值而考虑的,为了确保假定值和实际值更相符,可以采用在转换梁底和梁顶之间设置一层楼板,从而形成箱形梁。

(2)梁式转换层。

梁式转换层一般是采用底部大空间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其主要是将上部剪力墙固定在框支梁上并在框支柱的支撑作用下形成的结构体系,在需要进行纵横向的转换时,会相应地采用双向梁布置。

(3)桁架式转换层。

桁架式转换层主要是在高层建筑结构下部为大型商场、上部为中小型写字楼或者是住宅用房,并且需要设置相应的设备层时所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4)厚板式转换层。

在上下柱网错位较多并且不能用梁进行承托时,就需要采用板式转换层。

其中厚板的规格以及厚度是由柱网尺寸以及上部结构载荷而决定的。

该结构类型具有灵活性大、受结构布局影响较小的优点,且由于其厚板具有较大的刚度,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较强的承台,便于施工。

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案

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万顺花园二期工程1#、2#栋为双塔楼建筑,地下二层、地上裙楼三层、裙楼上双塔楼各为19层,总建筑面积为30621㎡.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裙楼和塔楼之间设结构转换层。

结构转换层建筑面积1969㎡,结构层板厚300㎜,层高5.9m。

结构转换层共设梁103根,其中h≥1000的梁有49根。

b×h=1600×1600的梁1根、h=2300的2根、h=2200的梁4根、h=2000的梁6根、h=1800的梁8根、1000≤h≤1600的梁28根。

梁截面积S≥2㎡的梁3根、1.5㎡≤S<2㎡的梁有8根、1㎡≤S<1.5㎡的梁有9根,其他的梁的截面积均<1㎡,在结构换层中最大的梁b×h=1600×1600,其次b×h=900×2300。

结构转换层砼为C40,钢筋为Ⅰ、Ⅱ、Ⅲ级。

二、施工方案1、施工顺序定位放线、标高投测-—结构转换层下剪力墙、柱钢筋绑扎、支模、搭设支模脚手架-—支梁底模、加固支模架下两楼层的支模架——绑梁钢筋-—第一次浇墙、柱砼到梁底,第二次浇砼到结构转换层板下30㎝——支板模、绑板筋、固定剪力墙纵向筋-—浇梁板砼——养护。

2、模板工程2。

1模板采用10㎜厚竹胶合板、60㎜×80㎜木枋,梁底模下木枋沿梁纵向设置,中-中120㎜,梁侧模外木枋沿梁高设置,中-中125㎜,沿梁宽方向设φ12的对拉螺栓双向间距500,用φ48×3。

5钢管、蝴蝶扣、螺帽紧固。

当b×h=1600×1600时,新浇砼的侧压力为25×(1。

6-0。

6)=25KN/㎡每根螺杆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5×0.5×0。

5=6.25KN拉力产生的螺杆拉应力6250 /(1/4×3.1416×12²)=55.26N/㎜²<210N/㎜²(满足要求)当b×h=900×2300时,新浇砼的侧压力为25×(2.3-0。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为了满足建筑功能多样化的需求,结构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结构转换层是指在建筑物的某一层,通过结构形式的改变,实现上部和下部不同结构体系的转换。

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经济性有着重要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

一、结构转换层的类型及特点1、梁式转换层梁式转换层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形式。

它通过大梁将上部剪力墙或柱的荷载传递到下部的柱或剪力墙。

梁式转换层的优点是传力直接、明确,结构分析相对简单。

但其缺点是梁的截面尺寸较大,会影响建筑的使用空间。

2、板式转换层板式转换层的厚度较大,通常在 20m 以上。

它能够提供较大的刚度和承载能力,适用于上下部结构差异较大的情况。

但板式转换层的自重较大,材料用量较多,施工难度也相对较大。

3、箱式转换层箱式转换层是由上、下层较厚的楼板与纵横双向的大梁共同组成的一个箱型结构。

它具有较大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

然而,箱式转换层的施工复杂,造价较高。

二、结构转换层的位置选择结构转换层的位置选择对建筑的整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转换层位置越低,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越不利。

因为下部结构需要承担更大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容易导致结构的变形和破坏。

但转换层位置过高,又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经济性。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要求、抗震设防烈度、结构高度等因素,选择一个合理的转换层位置。

在抗震设计中,对于 7 度及 7 度以下抗震设防地区,转换层位置不宜超过 5 层;对于 8 度抗震设防地区,转换层位置不宜超过 3 层。

同时,转换层上下等效侧向刚度比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协调。

三、结构转换层的设计要点1、竖向荷载的传递在设计结构转换层时,需要确保竖向荷载能够有效地从上部结构传递到下部结构。

转换层结构的分析

转换层结构的分析

抗震性能提升
在地震作用下,转换层能 够起到一定的抗震作用,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转换层的分类
按结构形式分类
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转换层可以分为梁式、空 腹析架式、斜柱式等类型。
按功能分类
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转换层可以分为楼层转换、 梁端转换、空腹跨层柱转换等类型。
按施工方法分类
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转换层可以分为一次浇筑 成型、预制拼装、叠合浇筑等类型。
转换层结构的分析
• 转换层概述 • 转换层结构设计 • 转换层结构的施工 • 转换层结构的工程实例 • 转换层结构的未来发展
01
转换层概述
转换层的定义
1 2
转换层
在建筑结构中,转换层是一种楼层,用于实现不 同结构形式之间的转换,如从框架结构到剪力墙 结构的转换。
转换层的出现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为了满足建筑功能和结构 形式变化的需要,转换层应运而生。
大跨度结构转换层实例
大跨度结构转换层是指在大跨度 桥梁、大跨度厂房等大跨度结构
中使用的转换层。
大跨度结构转换层的设计需要考 虑结构的跨度、载荷和材料等因 素,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
性。
大跨度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方法包 括预制拼装、整体吊装等,这些 方法可以根据工程需要进行选择。
复杂结构转换层实例
复杂结构转换层是指具有复杂 几何形状、多层次、多方向的 转换层结构。
量满足要求。
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支撑体系设计
根据转换层结构的重量和施工要求,设计合理的支撑体系,确保施工 安全。
钢筋工程
按照设计要求,制作和安装钢筋,确保钢筋的位置、数量和规格符合 规范。
混凝土工程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浇 筑和养护等环节,确保混凝土质量。

简述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

简述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

简述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1.前言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在设计施工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讨论,确定方案无误时才能进行施工,从力学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出高层建筑转换层的上下层内力比较集中,并且地震力集中,设计起来非常困难,这也逐渐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重要问题之一,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为了保证设计的舒适安全,必须要对高层建筑的结构变化处设置转换层,下面我们就对转换层设计进行系统的论述。

2.转换层的定义和功能高层建筑转换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转换层,另一类是功能转换层,本文主要是对结构转换层进行论述。

结构转换层的定义:对于一些高层建筑来说,结构转换层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高层建筑一般上部用于公司办公或者居民住房,这样需要的墙多柱少,而下部一般用于超市等的商业用处,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样需要的就是墙少柱多,所以就必须要对其进行转换,将上部的墙体所承受的内力转移到下面的支柱上,这样的具备转换力的楼层一般被称为结构转换层。

功能:结构转换层的功能有很多,主要是将上下楼层的结构进行转换、改变上下层的柱网和结构类型、对上下层结构类型和柱网一起改变。

3.结构转换层的类型及设计方法论述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梁式转换层、厚板式转换层、箱式转换层和桁架式转换层。

3.1梁式转换层特点:梁式转换层分为托柱形式转换梁截面设计和托墙形式转换梁截面设计,这两者是按功能不同来进行划分的。

(1)托柱形式转换梁截面设计。

当转换梁承接的是上部的普通框架时,可以按照普通的截面设计进行配筋计算,因为这时的转换梁承受的力基本上和普通梁承受的力是一样的,但是,当转换梁承受的是上部斜杆框架时,就应该按偏心受拉构件进行截面尺寸设计,因为,此时的转换面承受的是轴向拉力。

(2)托墙形式转换梁截面设计。

在转换梁的施工过程中,力学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必须要予以重视,当转换梁承受上部的墙体是小墙体时,要采取普通梁的截面设计方法进行配筋计算,且纵向的钢筋也可以放置在转换梁的底部,像普通梁那样布置就可以了;当转换梁承受的是上部墙体且满跨不开洞时,转换梁应采取的截面设计方法是深梁截面设计方法,它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表现为深梁,不过此时的转换梁跨中较大范围的内力较大,所以其纵向的钢筋就不应该弯曲或者截断了;当转换梁承托上部墙体满跨或者不满跨时,但是剪力墙长度比较大时,应该采取的转换梁设计方法是深梁截面设计方法。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建筑形式,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许多高层建筑采用了结构转换层的设计。

结构转换层,也称为过渡层或变形层,是一个位于高层建筑顶部的区域,一般是从建筑主体结构中分隔出来的。

结构转换层的作用结构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中起到了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1. 功能分区结构转换层可以用于实现高层建筑内部的功能分区。

高层建筑通常需要容纳办公、商业、住宅等多种功能。

通过在结构转换层上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可以有效地将不同功能分开,提高空间利用率,提供更加灵活的使用方式。

2. 节约结构材料高层建筑需要承受巨大的重量和风压,因此其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结构转换层的引入可以有效减轻主体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并节约结构材料的使用。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建筑成本,还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应对地震、风灾等自然灾害结构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中起到了增强抗震和防风作用。

地震和风灾是城市中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尤为明显。

通过合理设置结构转换层,可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4. 提供观景平台结构转换层通常位于高层建筑的顶部,视野较为开阔。

因此,结构转换层也常被设计为观景平台,为建筑的用户提供俯瞰城市美景的机会。

观景平台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吸引力,还提供了一个供人放松、休闲的场所。

结构转换层的设计考虑在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结构形式选择结构转换层的设计要根据具体建筑的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结构形式包括钢结构、钢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筒体结构等。

每种结构形式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项目的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2. 荷载分析结构转换层需要承受来自上部楼层、自身重量以及外部荷载(如风荷载、雪荷载等)施加的力。

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荷载分析,确保结构能够承受各种力的作用。

3. 抗震设计高层建筑通常位于地震活跃区域,因此结构转换层的抗震性能尤为重要。

浅析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结构体系

浅析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结构体系

浅析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结构体系
首先,什么是结构转换层?结构转换层(也称中间转换层)是指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将上部柱式结构转换成下部框架式结构的一层结构。

其位置一般位于高层建筑的净高处,通常在50米到100米的高度范围内。

结构转换层的作用在于,将上部柱式结构的刚度转化为下部框架式结构的刚度,从而使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结构转换层具有哪些特点和优势?结构转换层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一是结构转换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结构转换层的布置位置一般位于高层建筑中心位置,且一般是单层结构体系。

这种位置和形式的设计,使其具有较高的荷载承载能力和抗震稳定能力。

二是结构转换层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结构转换层一般采用框架式结构,其抗剪承载能力和抗弯承载能力都比柱式结构强。

因此,结构转换层可以承担较大的竖向荷载和横向荷载。

三是结构转换层具有较高的抗震能力。

结构转换层的设计可以将上部的总体刚性承担一部分荷载,转移到下部的框架结构上。

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的抗震性。

四是结构转换层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与传统的柱式结构相比,结构转换层的下部框架结构可以采用较小的截面尺寸,从而减小了施工材料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转换层:简称转换层,是指建筑物某楼层因上部与下部的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而采用不同结构类型,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

消防避难层:简称避难层,因消防需要在高层建筑中每隔一定高度留出某楼层作消防避难用。

技术设备层:简称技术层(设备层),专用于为安装布置水、电、暖、卫系统等设施的楼层。

假层:位于两自然层之间,在房屋外部难于判断的局部楼层。

夹层:亦称附层。

位于房屋自然层内的局部楼层,未形成完整楼层结构但属于房屋整体结构的一部分。

插层:位于房屋两自然层之间与房屋整体结构不相关联而加插进去的局部楼层。

自然层:房屋的主要层次,即计入房屋总层数的各楼层。

阁楼:坡屋顶下方空间加以利用的楼层、局部层高可能达到2.20m以上可计算建筑面积,但不能计入房屋总层数。

挑楼:是楼房向外悬挑出底层的封闭楼层房屋,层高不低于2.20m,按楼房处理。

骑楼:建在道路旁,部分底层面积用作行人公共通道的房屋。

过街楼:部分跨街道或街道穿过的房屋,称为过街楼。

阳台:具有底板、顶盖和围护结构,且与户室开门连通,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的空间。

封闭阳台:采用木质、金属质或塑钢和玻璃等材料对阳台完全封闭,作为永久性使用的空间。

平台:亦称露台,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跃层住宅: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

复式住宅: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以上的住宅,居室内厅高为两楼层高。

错层住宅:套内部分空间地板与其余部分形成高差,但该套内空间水平投影仍为一层,无重叠面积。

廊:与房屋墙体相连,有顶盖和围护结构,作为通道的空间。

柱廊:有顶盖,有支柱或兼有一侧围护墙体的通道。

檐廊:房屋檐下有顶盖,无支柱和房屋相连的作为通道的伸出部位。

挑廊:是指挑出房屋墙体外,有围护物,无支柱的外走廊。

门廊:是指房屋门前突出的有顶盖和支柱的通道。

门斗:房屋门前有与房屋相连的顶盖,且由承重墙体支撑顶盖进出通道。

楼梯:是指供房屋各层间上下步行的交通通道。

梯间:内有电梯或楼梯,供载人、载物或人员上下的空间或房间,或称为楼梯间、电梯间。

屋面梯间:突出房屋天面(指屋面)有顶盖,四周有围护结构,供房屋维修、消防安全出口用的梯间。

屋面水箱间:指突出房屋天面(或顶层)的水箱周围有围护结构,有顶盖的房屋。

凸窗:指突出外墙面,有围护结构对外作全封闭的空间,如凸窗、无烟灶台等。

幕墙:突出于建筑主体结构以外,用玻璃、金属板、石材等材料形成的围护结构。

套内使用面积:套内使用面积为套内房屋使用空间的净面积,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一般根据内墙面之间的水平距离计算,内墙面的装饰厚度应计入使用面积。

套内墙体面积:套内自有墙体面积,全部计入套内墙体面积。

套与套之间的共有墙体,套与公共部位的共有墙体,套与外墙(包括山墙的墙体),均按墙体的路线计算套内墙体面积与套内建筑面积。

套内阳台建筑面积:套内阳台建筑面积均按阳台外围与房屋外墙之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其中封闭阳台按水平投影面积全算建筑面积;不封闭的阳台按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没有顶盖的阳台不计算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为房屋的套内使用面积与套内墙体面积以及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