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2编码格式,红外遥控的编码,载波38KHz
6122红外协议原理

6122红外协议原理
6122红外协议是一种常用于红外通信的协议,其原理如下:
1. 信号编码:在6122红外协议中,数据信号被编码成一组特定的脉冲序列。
通常使用二进制编码,通过调制不同的脉宽和频率来表示1和0。
2. 调制方式:6122红外协议采用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具体来说,每个二进制位(0或1)被调制成一串脉冲,高电平表示1,低电平表示0。
通过脉冲的宽度和频率来进行数据的传输和识别。
3. 数据传输:在6122红外协议中,数据被分割成多个字节进行传输,通常以8位为单位。
每个数据字节包含一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和一个停止位。
字节之间通过一段空闲时间来进行分隔。
4. 帧结构:一个完整的数据帧由多个数据字节组成,通常包含一个起始同步码、一个地址码、一个命令码和一个校验码。
起始同步码用于同步红外接收器和发送器之间的时钟和数据,地址码和命令码用于识别和执行不同的功能操作,校验码用于检测数据是否传输错误或损坏。
5. 重复码:为了增加红外通信的可靠性,6122红外协议还引入了重复码机制。
在发送完一个完整的数据帧后,发送器会重复发送同样的数据帧。
接收器会在连续接收到多个相同数据帧时判定为有效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总结来说,6122红外协议通过脉冲的编码和调制方式,将数
据分割成多个字节进行传输,并通过帧结构和重复码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这种协议被广泛应用在红外遥控器、红外通信模块等设备中。
遥控器红外信号物理格式综述

红外码型格式综述:1.1 NEC码格式:遥控载波的频率为38KHz(占空比为1:3);当某个按键按下时,系统首先发射一个完整的全码,然后经延时再发射一系列重复码,直到按键松开即停止发射。
简码重复延时108ms,每两个引导脉冲上升沿之间的间隔都是108ms。
载波频率:38KHz方波脉冲。
高电平:连续发送载波脉冲。
低电平:维持低电平。
常态:低电平数据0表示:高电平0.5625ms+低电平0.5625ms数据1表示:高电平0.5625ms+低电平1.6875ms① 4.5ms高电平+4.5ms低电平+系统码+系统码+数据码+数据反码+结束位(0.5625ms)高电平重复码:4.5ms高电平+4.5ms低电平+数据1+结束位②9ms高电平+4.5ms低电平+系统码+系统码+数据码+数据反码+结束位(0.5625ms)高电平重复码:9ms高电平+2.2ms低电平+结束位(此格式为NEC标准码型)注:连续按下某个键时才发送重复码。
③格式:引导码+ID1+ID2+ID3+按键代码+按键代码取反+3个结束脉冲引导码:高电平9.0ms+低电平4.5ms结束码:高电平0.56ms数据码:比特'0'----高电平0.56ms+低电平0.56ms;比特'1'----高电平0.56ms+低电平1.680ms连续按键:第一组波形同单次按键发送的物理基带波形,以后各组的波形为引导码+高电平0.6ms,重复发送,周期为108ms。
红外的解码实际是很简单的,红外编码由4组数据组成:1.用户识别码2.用户识别码(反吗)3.操作码4.操作码(反码)像在上面的例程中,没有对用户识别码的处理,只对操作码进行处理。
所有,只要同类型遥控器都能再我们开发箱上使用。
下面看看红外原理的相关介绍。
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以分成两大类,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一类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
6122编码格式,红外遥控的编码,载波38KHz

红外、6122编码、38KHz载波一、红外遥控编码简介一般而言,一个通用的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如图1 所示:发射部分主要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红外发射管;接收部分包括光、电信号的转换以及放大、解调、解码电路。
举例来说,通常我们家电遥控器信号的发射,就是将相应按键所对应的控制指令和系统码( 由0 和1 组成的序列),调制在32~56kHz 范围内的载波上(目的为:抗干扰及低功率),然后经放大(接三极管)、驱动红外发射管(透明的头)将信号发射出去。
二、6122编码格式简介流行的控制方法是应用编/ 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实现。
不同公司的遥控芯片,采用的遥控码格式也不一样。
本文是NEC(代表芯片WD6122)PWM( 脉冲宽度调制) 标准。
遥控载波的频率为38kHz( 占空比为1:3) ;当某个按键按下时,系统首先发射一个完整的全码,然后经延时再发射一系列简码,直到按键松开即停止发射。
简码重复为延时108ms,即两个引导脉冲上升沿之间的间隔都是108ms。
如图2所示即为完整的NTC编码。
正常发码:引导码(9ms+4.5ms)+用户编码+用户编码(或者是用户编码的反码)+键数据码+键数据反码+延时:将正常发码标识出来,从图中可以看出“0”和“1”的表示方法。
(不要问为什么是这样,规定!标准!高性能!)重复码:9ms+2.25ms+延时三、程序思想①低功耗。
写程序前要想到,没有用过的,可以新建工程只用sleep命令;②需要知道用户编码(客户码),每个键对应的编码,这些都是自己或者客户设定的;③高电平期间:用38KHz的方波表示,低电平期间:用低电平表示。
也就是说,高电平不是一直都是高,其实是38KHz的方波,这也是为什么上面②和③图中9ms高电平期间有方格。
(我用的公司自己的精简指令集,就不再上传。
需要的话,私信)四、电路做为波形的输出端,加三极管,放大。
下图为矩形键盘组成的按键,图中黑色二极管为红外发射管。
红外编码——精选推荐

红外编码格式最近在研究的在S3C6410的上的IRM3638 红外接收器件。
发现其中红外编码采用PT2222编码,进一步研究发现,红外编码是有好几种编码.特的将编码格式取出来放在这里.一.TC9028、TC9012、TC9243 编码方式TC9028、TC9012和TC9243这三者的编码方式是完全一致的,该码型的一帧数据中含有32 位,即8 位用户编码,8 位用户编码的重复码,8 位键数据编码(D0~D7)以及他的反码。
用户码和键数据码的发送均是低位在前,高位在后。
如上图1 所示:一帧完整的发射码有引导码、用户编码和键数据码三部分组成。
引导码由一个 4.5ms高电平脉冲及4.5ms 的低电平脉冲组成;八位用户编码,被连续发送两次:八位的键数据码也被连续发送两次,第一次发送的是键数据码的原码,第二次发送的是键数据码的反码。
―1‖和―0‖的区分取决于脉冲之间的时间,称之为脉冲位置调制方式(PPM)。
波形如图4。
当SEL接DRV0 脚时,选中的8 位用户编码为(C7-C0:00001110(0EH)),该码型的输出波形如图2所示,重复码波形如图 3所示,―1‖和―0‖的波形如图4所示,载波波形如图5所示:―1‖和―0‖的区分取决与脉冲之间的时间,称之为脉冲位置调制方式(PPM),如图4所示。
发射端输出高电平时按图5的载波波形发送:频率:38KHz;占空比:1/3。
2、UPD6122 和PT2222 编码方式:PT2222与upd6122 的编码方式完全一致,该码型所发射的一帧码含有一个引导码,8 位的用户编码(例如C7~C0=14H)及其反码,8 位的键数据码及其反码。
下图给出了这一帧码的结构。
如上图6所示,引导码由一个9ms 的载波波形和4.5ms 的关断时间构成,它作为随后发射的码的引导。
在发重复码时,引导码由一个9ms 的载波波形和2.25ms 的关断时间构成。
每次8 位的码被传送的同时,它们的反码也被传送。
红外遥控器6122芯片规格书

WD6122 红外遥控发射电路WD6122 芯片是通用红外遥控发射集成电路,采用CMOS 工艺制造,最多可外接64个按键,并有三组双重按键。
封装形式为SOP-24和SOP-20。
一.特点z低压CMOS 工艺制造z工作电压范围宽z通过外部接法最多可产生65536种用户码z可通过SEL管脚选择,最多可支持128+ 6条指令码z SOP-24、SOP-20、COB封装形式可选二. 应用范围z VCD、DVD 播放机、电视机、组合音响设备、电视机顶盒三. 产品规格分类z WD6122-001:SEL2接GND ,ROM中数据为0z WD6122-002:SEL2接VDD,用户专用模式四. 结构框图WD6122 红外遥控发射电路五. 管脚图及管脚说明1. 管脚图2. 管脚说明管脚号 符号 输入输出 功能描述23、24、1~6 KI0-KI7 I 键扫描输入端7 REM O数据输出管脚(遥控输出)8 Vdd 电源正极9 SEL I 选择管脚10 OSCO O 振荡器管脚(输出)11 OSCI I 振荡器管脚(输入)12 Vss 电源负极13 LMP O 输出LED指示(呈闪烁状态)21~14 KI/O0~KI/O7I/O 键扫描输入/输出管脚22 CCS I 键扫描输入WD6122 红外遥控发射电路六. 功能说明1. 编码方式WD6122 所发射的一帧码含有一个引导码,16位的用户编码和8位的键数据码、键数据码的反码也同时被传送。
码型结构如下:引导码由一个9ms的载波波形和4.5ms的关断时间构成,它作为随后发射的码的引导,这样当接收系统是由微处理器构成的时候,能更有效地处理码的接收与检测及其它各项控制之间的时序关系。
编码采用脉冲位置调制方式(PPM)。
利用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区分“0”和“1”。
每次8位的码被传送之后,它们的反码也被传送,减少了系统的误码率。
2.键盘输入矩阵WD6122键盘输入矩阵请参考下图:3.按键输入WD6122 在键扫描输入端KI0~KI7 和键扫描定时信号输入/输出端KI/O0~KI/O7构成的8×8 矩阵上共设置64 个按键。
万能遥控器资料

第一帧波形(11位)格式:3004(国内版)第N帧重复帧第一帧重复帧格式:3010 RC5(国内版)第一帧波形(14位)第一帧重复帧(14位)第N帧重复帧(14位)格式:50560(国内版)第一帧波形(8+8=16位)第一帧重复码第N帧重复码第N帧重复码第一帧波形(32位)第一帧重复码格式:6122(国内版)第一帧重复码第N帧重复码格式:7461(国内版)第一帧波形(42位)格式:7464(国内版)第一帧波形(48位)第N帧重复帧第一帧重复帧第一帧波形(32位)第N帧重复码格式:9028(国内版)第一帧重复码第N帧重复码格式:G03F16L05(欧美版)第一帧波形(16位)第一帧重复帧格式:HITACHI(欧美版)第N帧重复帧第一帧波形(8位)第一帧重复帧格式:KONKA(国内版)第一帧波形(18位)第N帧重复码第一帧重复码格式:LONGTAI(欧美版)注意:一定要精确的调节每一种波段,否则无功能,每种波段之间相差大约为120us,也可认为是120的倍数关系,如:120us*6=720us 120*7=840us 120*8=960us第N帧重复帧第一帧波形(10位)第一帧重复帧第一帧波形(16位)第N帧重复帧第一帧重复帧格式:MITSUBISHI D16((欧美版))第一帧重复帧第一帧波形(16位)第N帧重复帧第一帧波形(11位)第一帧重复帧第N帧重复帧第N帧重复帧第一帧重复帧第一帧波形(13位)格式:PHILIPS D15(欧美版)第一帧波形(15位)第N帧重复帧第一帧重复帧每帧之间间隔106毫秒系统位(1000 0000)非固定值:数据位(参考遥控器键值表)校验位(0/1 010 0111)注意这一位是交替变化的系统补码位(0100 0001)固定值:(以下都是二进制,顺序:高位-低位)格式:RC6(国内版)参考位(1110)第N帧重复码第一帧波形(12位)第一帧重复码格式:SONY D12(国内版)格式:THOMSON(欧美版)第一帧重复帧第一帧波形(12位)第N帧重复帧第N帧重复码第一帧重复码格式:SONY D15(国内版)第一帧波形(15位)第N帧重复码第一帧波形(10位)格式:NO_4(欧美版)第一帧重复码第一帧重复码格式:NO_3(欧美版)第一帧波形(12位)第N帧重复码格式:9062(国内版)第一帧波形(32位)第一帧重复码第N帧重复码格式:6124(国内版)第一帧重复码第一帧波形(32位)第N帧重复码第一帧重复码格式:6123(国内版)第N帧重复码第一帧波形(32位)第一帧波形(32位)第N帧重复码第一帧重复码格式:9029(国内版)格式:NO_5(欧美版)第一帧波形(10位)第一帧重复码第N帧重复码第N帧重复码第一帧波形(10位)格式:NO_6(欧美版)第一帧重复码格式:NO_9(国内版)第一帧波形(28位)第一帧重复码格式:NO_10(国内版)第N帧重复码第一帧波形(8+8=16位)第一帧重复码第一帧波形(10位)格式:NO_14欧美版)第N帧重复码第一帧重复码(13位)格式:NO_15(欧美版)第N帧重复码(13位)第一帧波形(14位)格式:NO_16(国内版)第一帧重复码第一帧波形(32位)第N帧重复码第N帧重复帧格式:NO_17(国内版)第一帧重复帧第一帧波形(5位)第一帧波形(10位)第一帧重复码第N帧重复码第N帧重复码第一帧波形(10位)第一帧重复码第一帧波形(32位)第N帧重复码第一帧重复码第N帧重复码第一帧波形(11位)第一帧重复码第N帧重复帧(4位)第一帧波形(4位)第一帧重复帧(4位)第一帧波形(7位)第N帧重复帧(7位)第一帧重复帧(7位)格式:NO_25(国内版)。
UPD6121G编码

红外遥控信号的接收与识别 —————UPD6121G
红外发光二极管
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常用的红 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
载波频率:38KHz
有信号,对应图3 k1闭合
.
无信号,对应图3 k1断开
接收端的解调——SM0038
.
SM0038解调后波形
需传输信息量较大时的解决方法
采用丏用编码芯片或自己设 计编码电路
UPD6121G编码标准简介
UPD6121G输出波形
若有键按下,每108ms输出一帧数据,每帧数据的长度根据 0和1的个数由58.5ms~76.5ms。
最简单的红外发射、接收电路
VC C K1
红外信号有方向性要对准 才能接收,接收到信号后 Vout输出高电平,否则输 出低电平
D2
D1
缺点:1、传输距离短 2、抗干扰性差3、传输信息量少
Vo u t
R1 200
R2 200k
解决方法:1、加载波 2、使用丏用编码芯片
图3 红外信号直接传输
调制后的红外发射信号波形
一帧数据详情
每帧数据由引导码开始,随后共32位数据,分别位16位用户编 码,8位键数据码和8位键数据反码。
一帧数据详情
引导码由9ms载波波形和4.5ms关断时间构成,作为随后发射 码的引导,编码采用脉冲位置调制方式(PPM)。利用脉冲之 间的时间间隔来区分0和1。
长按脉冲详情
当按键长按时,每隔108ms输出一帧9ms载波+2.25ms关断 +0.56ms载波的信号,直至释放
nec红外协议

nec红外协议NEC红外协议。
NEC红外协议是一种用于红外遥控器通信的协议标准,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设备等领域。
它采用了38kHz的载波频率,通过调制不同的脉宽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本文将对NEC红外协议的原理、格式、编码方式等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对该协议有更深入的了解。
NEC红外协议的原理是通过调制38kHz的载波信号来传输数据。
在NEC协议中,逻辑“0”和逻辑“1”分别用不同的脉宽来表示,通常逻辑“0”用560us的脉宽表示,而逻辑“1”用1690us的脉宽表示。
通过这种方式,接收端可以根据脉宽的不同来解析出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从而实现通信的目的。
NEC红外协议的格式通常包括引导脉冲、地址码、反码、命令码等部分。
其中,引导脉冲是一个9ms的高电平脉冲和4.5ms的低电平脉冲交替组成,用于唤醒接收器;地址码用来表示遥控器的地址信息;反码是地址码的反码,用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命令码用来表示具体的操作命令,比如开关机、音量调节等。
通过这样的格式组织,NEC红外协议可以实现对各种遥控器指令的准确传输。
NEC红外协议的编码方式是采用了32位的编码格式,其中包括8位的地址码、8位的地址反码、8位的命令码和8位的命令反码。
这种编码方式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便于接收端对数据进行解析和识别。
通过这种编码方式,NEC红外协议可以实现对各种遥控器指令的精准传输。
总的来说,NEC红外协议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红外遥控器通信协议,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编码方式简单等优点。
通过对NEC红外协议的原理、格式、编码方式等方面的介绍,相信读者对该协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产品开发和设计中。
总结一下,NEC红外协议在红外遥控器通信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原理简单明了,格式清晰规范,编码方式可靠性高。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NEC红外协议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6122编码、38KHz载波一、红外遥控编码简介
一般而言,一个通用的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如图1 所示:
发射部分主要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红外发射管;
接收部分包括光、电信号的转换以及放大、解调、解码电路。
举例来说,通常我们家电遥控器信号的发射,就是将相应按键所对应的控制指令和系统码( 由0 和1 组成的序列),调制在32~56kHz 范围内的载波上(目的为:抗干扰及低功率),然后经放大(接三极管)、驱动红外发射管(透明的头)将信号发射出去。
二、6122编码格式简介
流行的控制方法是应用编/ 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实现。
不同公司的遥控芯片,采用的遥控码格式也不一样。
本文是NEC(代表芯片WD6122)PWM( 脉冲宽度调制) 标准。
遥控载波的频率为38kHz( 占空比为1:3) ;当某个按键按下时,系统首先发射一个完整的全码,然后经延时再发射一系列简码,直到按键松开即停止发射。
简码重复为延时108ms,即两个引导脉冲上升沿之间的间隔都是108ms。
如图2所示即为完整的NTC编码。
正常发码:引导码(9ms+4.5ms)+用户编码+用户编码(或者是用户编码的反码)+键数据码+键数据反码+延时:
将正常发码标识出来,从图中可以看出“0”和“1”的表示方法。
(不要问为什么是这样,规定!标准!高性能!)
重复码:9ms+2.25ms+延时
三、程序思想
①低功耗。
写程序前要想到,没有用过的,可以新建工程只用sleep命令;
②需要知道用户编码(客户码),每个键对应的编码,这些都是自己或者客户设定的;
③高电平期间:用38KHz的方波表示,低电平期间:用低电平表示。
也就是说,高电平不是一直都是高,其实是38KHz的方波,这也是为什么上面②和③图中9ms高电平期间有方格。
(我用的公司自己的精简指令集,就不再上传。
需要的话,私信)
四、电路
做为波形的输出端,加三极管,放大。
下图为矩形键盘组成的按键,图中黑色二极管为红外发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