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方言

合集下载

什么是福建方言?

什么是福建方言?

什么是福建方言?出门在外,当身边的朋友得知我福建人的身份后,通常除了“厦门是不是福建的省会?”以外,问得最多的就是“你会不会讲福建话?”在花很大的精力给人讲福建有很多方言的,没有所谓的福建话之后,别人通常就问“哦,那福建话是不是就是闽南语?”今天就来说一说福建的方言分布,福建方言,主要指代福建地区通行的几种方言,分为闽语区及非闽语区。

其主要有:闽北语、闽东语、闽南语、闽中语、莆仙语、邵将区、客家话,以及因地理关系形成的赣语区和吴语区。

闽语分布图闽北语,通俗的叫法是闽北话,也称建州话,主要分布于福建省北部古闽之建宁道建州地区,今福建地区的建瓯市、浦城县(城关以南,以北为吴语区)、南平市(城关除外,城关为官话)、政和县、顺昌县(东部乡镇,其余为邵将区)、建阳市、松溪县、武夷山市等地。

闽北语、吴语、官话地区闽东语,主要分布于福建东部的宁德市、福州市。

其主要有三个子方言,分别为:侯官片、福宁片、蛮话片。

闽东语地区及其三个子方言分部闽南语,闽南语在福建主要有泉漳片和大田片,主要分布泉州、厦门、漳州、三明地区大田大部分、尤溪部分、龙岩新罗区的大部分和漳平市大部分、宁德市的福鼎、霞浦小部分、蕉城区小部分、福清部分地区,除了福建地区外,闽南语最流行的是台湾省,台湾省会说闽南话的人约占全省的80%。

闽南语地区闽中语,又称闽中话,是通行于福建省中部山区部分县市的一种闽语,分布在三明市区(梅列区、三元区)及其管辖下的永安市、沙县,共4个区县市;以永安话为代表。

闽中语方言区莆仙语,可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莆田县城荔城话为代表的莆田话,一种是以仙游县城鲤城话为代表的仙游话。

主要分布于莆田市全境,包括旧莆田县(今涵江区、城厢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乌丘屿(包括大乌丘和小乌丘下屿两个岛屿,现由台湾省代管)。

莆仙语分部地区邵将区,邵将区包括福建省西北部的四县市,分别是邵武、光泽、将乐和顺昌(富屯溪以西各乡区)。

邵将区及部分赣语区客家话,客家话主要分布于闽西县市,在福建地区以汀州腔为代表,纯客家县市有:长汀、宁化、将乐、清流、明溪、连城、上杭、武平、永定。

八大方言的地方分布

八大方言的地方分布

北方方言,也称官话方言,就是广义的北方话。

通行地区非常广大:长江以北各省全部汉族地区;长江下游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湖北省除东南角以外的全部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和湖南省西北角地区;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的汉族地区。

使用人口64000万以上。

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

在中国分布于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使用人口约八千万。

湘语,又称湘方言或湖南话,属汉藏语系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湖南省相当部分地区、临近湖南的重庆市和广西部分地区;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代表。

赣语又称江右语或江西话,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门声调语言,主要通行于江西、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部等地区,客家话:主要集中在粤东、闽西、赣南交界的赣闽粤客家地区,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台湾、马来西亚及一些华人社区。

闽南语:如厦门话。

除了台湾省以外,广东省的潮汕、雷州半岛、海南岛,江苏,浙江的温州,台州等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许多侨胞也使用闽南方言
闽北语: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分布于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松溪、政和六县,
粤语:中国广东、广西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以及北美、英国和澳大利亚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

微谈建瓯方言与历史教学

微谈建瓯方言与历史教学

微谈建瓯方言与历史教学微谈建瓯方言与历史教学摘要:方言作为孕育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传承已久,深入人心,有其独特价值。

人们从小耳濡目染,因而方言能表达人们最朴素而丰富的思想和文明。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偶尔穿插运用,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作者以建瓯方言教学心得为例分析建瓯方言历史教学。

关键词:建瓯方言历史教学作用方言作为孕育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传承已久,深入人心,有其独特价值。

人们从小耳濡目染方言,因而方言能表达人们最朴素而丰富的思想和文明。

在课堂教学中,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是必然要求。

但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只要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语言也可以多元化。

因此,作为地方性语言――方言,也可以成为教学语言的一种形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偶尔穿插运用,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山区。

下面就个人的建瓯方言教学心得,微谈建瓯方言与历史教学。

建瓯方言是闽语的一个重要次方言。

它是闽北方言的重要代表,经20世纪60年代初全省方言普查确认,主要通行于明清时期建宁府属的建瓯、松溪、政和、崇安、建阳等县市,以及浦城、南平、顺昌等县市中接近建瓯的乡镇,使用人口在200万上下。

占当今闽北10个县300万人口的三分之二。

方言,活泼课堂气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历史教学内容有些枯燥乏味或不好理解,因此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的专注度不高、效率低下。

如:讲解高中历史必修专题一的宗法制的影响时会提到它对中国人的观念、意识、心理有深远影响。

以建瓯方言为例,建瓯七月鬼节,还有许多村都有宗室祠堂,还有人老了落叶归根的观念等的根源都是宗法制,这样很容易就把久远的宗法制与大家熟悉的观念、意识结合起来,并且用大家从小耳濡目染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可活泼课堂气氛又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又如:讲解高中历史必修专题一的草市时,可用建瓯方言说其与家乡每月几次的赶集是一样的。

而许多孩子都亲身经历过,这样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一历史概念……恰当地使用方言有助于把历史中的“内容〞用贴近生活实际的“乡土知识〞、观念、意识和“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些历史的概念和影响等。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方言区用语言来化分,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其中,北方言区,还可以划出,东北方言区,中原方言区,北河言区,西北方言区,西方南方言区,按官方对方言细化解释。

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也叫官话方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作为代表,通行地域最广,占汉语通行区域的四分之三,使用人口最多,也占汉语使用人口的四分之三,达七亿多人。

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比较强,语法结构上差别较小,强,语法结构上差别较小,词汇方面的一致性也很强,语音方面的分词汇方面的一致性也很强,语音方面的分歧也不是很大,从东北的满洲里到西南地昆明,直线距离约三千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两千公里,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互相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互相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样大面积范围内语言如此高度这样大面积范围内语言如此高度一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北方方言在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浊塞音、浊塞檫音声母,古代汉语中的这些浊音声母都变成了清音;辅音韵尾很少,只有舌尖前鼻音韵尾和舌尖后鼻音韵尾两个辅音韵尾;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入声消失。

根据特点,一般把北方方言分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2.吴方言吴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苏南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东北部、省、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地区,代表点是上海话和苏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地区,代表点是上海话和苏州话,使用人口约七千万。

州话,使用人口约七千万。

吴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有一整吴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有一整套浊音声母浊塞音和浊塞檫音;没有舌尖后音声母;韵尾较少,普通话前鼻音韵尾一律读做后鼻音韵尾,普通话复韵母的韵尾脱落变成单元音韵母;有七-八个声调。

元音韵母;有七-八个声调。

3.湘方言.湘方言 湘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在三千万以上。

建瓯话的代词研究

建瓯话的代词研究

闽北方言建瓯话的代词研究目录一、人称代词 (2)1.1三身代词表 (2)1.2、自称、别称和共称代词 (3)1.3、人称代词的用法 (3)二、疑问代词 (4)2.1 疑问代词表 (4)2.2、疑问代词的用法 (5)三、指示代词 (5)3.1指示代词表 (5)3.2指示代词的用法 (6)四、不定代词 (6)4.1、不定代词表 (6)4.2不定代词的用法 (7)五、结束语 (7)参考文献 (8)谢辞 (8)闽北方言建瓯话的代词研究摘要:文章主要以闽北方言中的代表方言——建瓯话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代词系统中的语法特点。

通过对建瓯话代词的语音、语法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加以分析,并将其与普通话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出建瓯话代词的特点。

对建瓯话中某些代词特殊的语法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举例,以此来加深对闽北方言,特别是建瓯话的研究。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to the delegate evaluation dialect words - JianOu dialec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xplores the pronoun system of grammar characteristic. Based on the JianOu words pronouns pronunciation, grammar characteristic and the application situation in life are analys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mandarin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anOu words pronouns. Some of JianOu words of special grammatical phenomena pronouns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for example, in order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aluation, especially JianOu words dialect.关键字:闽北方言建瓯话代词方言Keyword:Evaluation dialect JianOu words Pronouns research dialect建瓯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建溪上游,人口52万人(2006年)。

最全的各地方言,你知道多少?

最全的各地方言,你知道多少?

最全的各地方言,你知道多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承载的是人类最草根、最贴近生活的文化。

何为方言从书面上的解释来说,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

一种在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通行于一个地区的话。

方言在中国的存在是十分久远的,晋朝葛洪《抱朴子·钧世》中记载:“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

”唐朝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中曾书:“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

”明朝唐寅《阊门即事》诗:“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举例来说,“妻子”在不同的地域,称呼的方式也不同,这是地域方言最直接的体现。

烧锅的——安徽安庆家主婆——上海、太仓婆子——南昌衰婆——广东婆娘——重庆、成都、云南、绵阳、陕西婆姨——宁夏、陕西婆婆子——天门、长沙戒指婆、架子婆——苏州老婆子、老太婆——年长男人的称呼老布、老不——上海老马(mo)、老母、老嫲——绍兴、杭州、常州、福州老娘儿——成都老妪——绩溪老娘、老姩(nian)——桐乡老妞儿——成都老安人——吴语象山港周边老拧——浙江慈溪老板子——内蒙古乌盟方言、陕西老媪、老约、老佞、老迎——温州老爱——北方俗称、天津老蒯——山东、吉林老嫚子——沭阳,老年男子称呼妻子老妈——莆田女人——盐城女将、女匠——通泰、泰兴、兴化、海安女客——椒江、苍溪女佬——宜兴女们:盐城滨海后屋里:汉川屋人:河南南部、随州屋里头的:河南屋里厢、伲屋里厢个:苏州厝里:闽南、福州家里的:河北家里头:安徽舒城我家里的、旮里:宣城、池州家溜(里)人们:德州我屋里的:江西修水屋里人:无锡媳妇:河南、陕西、徐州娘们儿:天津媳妇子:宁夏堂客:湖南、重庆夫娘:平江娘子:吴语太湖周边马马、马马儿:通泰、赣北、六合、海安、如皋劣魔:龙港蛮内卡:宁波宁海袖的:河北邯郸捞佛:海南马呢:江西湖口阅客:天台馁瓜:浙江永康内子:台湾女古拧:江西鹰潭喜子:日照奶奶(na na):南通新妇:赣北、南湘窝里狗:江苏常熟大娘:四川自贡我家老娘们:东北里疼:九江诸娘人:福州锅舍的:山西古交姑娘:湖北宜城拐仔:广西柳州伙计:湖北随州那口子:山西太原烧火的、做饭的:山东德州内人:四川合江嫁(GA)娘:湖南凤凰细妹姆:广东丰顺客方言老Mu 、财星:江苏常州公喇子:江西右客:湖北鄂西山区方言形成原因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逐渐产生了方言。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获奖科研报告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获奖科研报告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获奖科研报告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普通话越来越普及,建瓯方言面临危险处境,它正逐步淡出建瓯人的生活。

针对这一情况,本团队对建瓯方言生存现状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村落。

通过实地调查,利用问卷、采访等形式调查研究得出建瓯方言生存现状并归纳总结出如何保护建瓯方言,以期对其他研究者研究建瓯方言提供材料。

关键词:建瓯方言调查结果生存现状建瓯方言是闽语的一个次方言,因此,它的实词特点,跟闽语其他姐妹方言——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中(以永安话为代表)等,存在比普通话更多的一致性。

但是,既然作为一个闽语次方言独立存在,它在实词特点方面,跟闽语其他姐妹方言,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闽北方言自身的特点。

因此,调查闽北方言生存状况,尤其是建瓯方言作为其代表,具有刻不容缓的必要性。

一、调查及调查结果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可看出,小学年龄段不会讲方言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1.普通话的推广使得小学生在校期间习惯使用普通话,对方言一知半解;2.部分小学生觉得方言难听,不愿意学习方言;3.学校和老师不提倡讲方言;4.家长没有教小学生说方言;5.大部分小学生认为讲方言不重要。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绝大多数青年都能够听懂家乡本地话并且会说家乡本地话。

但是在既可以使用本地话又可以使用普通话的情况下,选择使用普通话的人远远超过选择用方言交流的人,其中有40%的人居中选择普通话和方言混合使用。

通过这段数据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不论对于方言的了解还是方言的使用,都占很大的比例,而且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表示更愿意使用方言,对于普通话的普及,接收面积不够宽泛。

此外,不难发现,在使用方言这一方面,年龄大的本地人远远高于年轻人。

这说明普通话是近十年才大范围地影响年龄大的人,而且影响将持续下去。

二、生存现状分析通过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推测出建瓯方言生存现状问题所在:首先,小学生用普通话难以与习惯讲方言的年长长辈沟通导致方言无法在年轻一代流传,方言甚至会消失。

中国十大竹子之乡之首、中国唯一的锥栗之乡----建瓯,建瓯文化

中国十大竹子之乡之首、中国唯一的锥栗之乡----建瓯,建瓯文化

建瓯文化文章转自芝城纵横建瓯已经有多少年历史?三个概念:1,建瓯有1800多年建县史2,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3,有人类活动历史达4000多年历史上建瓯是福建政治文化中心,福建的“建”字取自建瓯建瓯方言辐射闽北,闽北方言以建瓯方言为中心知道古代皇宫在现在城区什么地方?现在的邮电和财政局一带.这里原来的皇殿。

皇殿内三面是走廊,当中是比武的地方。

走廊一米多宽解放后皇殿成了医院,后医院搬到现在的地方后就成了邮电局。

70年代初还有大殿,是医院当时常到那里做好事建瓯早在古代闽越国的时候,是闽越王国的首都!那个时候,建瓯很繁华!后来,在其他的某个朝代,才降级为省会的!再后来,又降级为建宁府(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南平地区级别),当时管辖建县(后改为建州),瓯宁县!高中历史书(06、07版)有记载!建瓯人自己“发明"的神仙有几位?肖公太保、茶神张延晖东峰镇的五道师公庙:传说五道师公是东峰井岐人,年青时是当地一霸,后行医求人.在家排老五,被称五道师公知道建瓯人做了哪几件"逆天"的事六七十年代,当时的县政府响应毛主席“人定胜天”的号召,在迪口大种北方才有的苹果。

在科技人员不断努力下,苹果长出来了,但是长出来的苹果不适应南方气候,结出的果实很小,没有任何效益。

跨入二十一世纪,建瓯某部门在城郊东安大种龙眼。

龙眼开花期间需要足够的光照条件和较高的气温,而且全年不能有霜冻,建瓯气温低,霜冻很常见,不适合龙眼种植。

建瓯科技人员采用薄膜覆盖并人工加温的办法,最后龙眼是长了出来,但是因为使用人工措施导致成本很高,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第二年就无人种植了玉山早年有在海拔高的岭后村有种过人参.原(水北公社)现是水源乡也种苹果.也没成功建瓯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屠城顺治四年(1647)原明将领王祁反清复明,挟明宗室郧西王,攻陷古田、政和、松溪,在建宁府(建瓯)大封官爵。

次年被清军击破,清军屠城,郧西王投井死,王祁被击毙,大街小巷百姓尽被屠杀,全城幸存者不过300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唾(唾沫)
尾(尾巴)
舌(舌头)
蜂(蜜蜂)
蝇(苍蝇)
鳅(泥鳅)
蟮(蟮鱼)
螺(螺虫丝)
崇蚤(蟑螂)
囝(儿子)
鹞(老鹰)
泥(泥巴)
力(勤劳)
惮(懒惰)
炭(木炭)
痣(痦子)
垢(污垢)
5、建瓯话有些多音节词,在普通话中却是单音节词:
霜冰(冰)
露水(露)
水井(井)
煤炭(煤)
头脑(脑)
面颊(脸)
腹饥(饿)
喙凋(渴)
扌百[ma42],打。《集韵》:“扌百、莫白切,击也。”
渳[mi44],小口喝。《广韵》:“上声纸韵绵婢切”,《说文》:“饮也。”
[nu21],令人生厌,“老鸡老鸭吃得补,老人得人~。”《广韵》:“上声皓韵奴皓切,,相乱也。”《说文》:“有所恨痛也。”
月曹[sau44],吃笋会~腹。《集韵》豪韵财劳切,“月曹,一曰腹鸣。”
建瓯方言是闽语的一个重要次方言。经20世纪60年代初全省方言普查确认,它是闽北方言的代表点,主要通行于明清时期建宁府属的建瓯、松溪、政和、崇安(今武夷山市)、建阳等县市,以及浦城、南平、顺昌等县市中接近建瓯的乡镇,使用人口在200万上下。
建瓯方言作为汉语方言大家庭中的一个小成员,在其实词的语法表现方面,不论是词形、词义、或是词的语法特点等等,跟普通话都有很多的一致性。然而,既是方言,就必然体现出它跟普通话的差异性。
建瓯的通行语言,人们称建瓯话,曾有专门的建瓯语言书《建州八音》。建瓯话是闽语的一个重要分支。经20世纪60年代初全省语言普查确认,它是闽北语的代表点,主要通行于明清时期建宁府属的建瓯、松溪、政和、崇安(今武夷山市)、 建阳等县市, 以及浦城、南平、顺昌等县市中接近建瓯的乡镇,使用人口在200万上下。
冫度[t′R42],不灵活,不知分寸的样子。《广韵》铎韵徒落切:~ ~无度。~神、~伯。
属攴[tsR42],屈指击头:~栗暴。《集韵》殊玉切,击也。
敠[tR21],手持物,肩负作“驮”。《广韵》末韵丁括切,~知轻重也。
煏[pi24],火炙烟薰,~鸭腊。《集韵》屑韵必结切,灼物焦也。
潎[p'iε24],去掉液体浮面的油、尘。~油花。《广韵》薛韵芳灭切,漂~。
参考部分卷本:李如龙、潘渭水《建瓯话词典》(1998)
1、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形跟普通话完全不同
2、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形跟普通话部分不同
3、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序跟普通话不同
4、建瓯话中有些单音节词,在普通话中却是多音节词
5、建瓯话有些多音节词,在普通话中却是单音节词
词义特点
1、建瓯话与普通话对同一词形却有不同的词义理解 2、建瓯话词义广,普通词义狭
手膀(胳臂)
骹(脚)
骹面(脚背)
嬉(玩耍)
曝(晒)
烘(烤)
啜(喝)
褪(脱)
剔(拣选)
拭(擦抹)
寐憩(睡觉)
褂仔(背心)
下襕(裙子)
灰卵(皮蛋)
度眠(打瞌睡)
日头阳(向日葵)
木虱(臭虫)
只仔(鸟儿)
滚汤(开水)
毛只仔(麻雀)
偷鸡鹞(老鹰)
蝉蜶(知了)
作头(木匠)
泥水(瓦匠)
针工(裁缝)
针工车(缝纫机)
豆脯(北豆腐)
豆脯仔(豆干)
牛角豆(江豆)
豆腐娘(豆浆)
牛月能(牛奶)
笼床(蒸笼)
冰者(冰棒)
亲正(亲戚)
3、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序跟普通话不同:
天晴(晴天)
病痨(痨病)
灰尘(尘灰)
人客(客人)
闹热(热闹)
喜欢(欢喜)
兄弟(弟兄)
气力(力气)
聋耳(耳聋)
下底(底下)
头前(前头)
取赎(赎取)
胆大(大胆)
三、词源特点
1、近现代词语与普通话基本一致,有些则根据建瓯话特点稍作改造。
早期的如中国、外国、书、纸、祖父、父亲、母舅、过年、过节、时辰、皇帝、官吏、光、暗、好、坏、大、小、来、去、上、下……
近期的如民国、总统、经理、教室、课本、体育、老师、学生、沙发椅、汽车、客车、卡车、公路、高速路、解放、土改、帝国主义、抗美援朝、委员、干部、收音机、电视机、电脑、上网、批判、表扬、扶贫、开放……
汤池(澡堂)
后头(娘家)
雅视(好看)
刊魁(蜻蜓)
好婥(可爱)
电壶(热水瓶)
字笔(知识)
躲角猴(捉迷藏)
办酒酒(过家家)
栽葱(倒立)
病泻(拉肚子)
扌百腹寒(疒虐疾)
坐一字(劈叉)
鸭牳荡(狗爬式)
枪必利(长矛)
树月能(橡胶)
桌橱(抽屉)
厝边仙(邻居)
2、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形跟普通话部分不同:
时雨(雷阵雨)
3、词的感情色彩
⑴在建瓯话的词语中有雅俗之分
⑵用异读手段表现词语的尊敬、爱憎、亲疏
词源特点
1、近现代词语与普通话基本一致,有些则根据建瓯话特点稍作改造
2、在建瓯话的口语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词语
3、“闽越语”遗存
4、赣客词语影响
其他方面
在建瓯话中有一种特殊语言——隐语。它用特定的词语替代常用的词语,用改变词形的办法达到“隐”的目的。这种形式的隐语,其实就是“行话”,本地叫“话白仔”,或叫 “丢江(湖)口”。这类行话只通用在某一行业的内部,是该行业小集团内部的语言,未经“会众”、拜师父,“外行”是不容易听懂的。
厝[ts′iR33],房屋。《庄子·逍遥游》注:“又何厝心于其间哉?”作房屋义是借用。
禾齐[tsai44],多。《尔雅·释诂》:“禾齐,获也。”注:“获禾为禾齐。”丰收了,就为禾齐,有转义。
豨[k′y21],猪。《方言第八》:“猪,南楚谓之豨。”
蜀[tsi42],一。《广雅·释诂》:“蜀,戈也。”《方言十二》:“一,南楚谓之蜀。”
没工(忙)
钱癣(癣)
老姜(姜)
蝉虫卒(蝉)
建瓯方言是汉语中比较古老、保守的闽方言中的一个次方言,她在词语还保有相当数量的中古词语,相应的词语在普遍话中已经不用,或是已成为文言。如“走”,建瓯话是“跑”的意思,而“行走”的意思则用“行”。
福建在先秦时期是“七闽地”,为闽越人居住,汉武帝后大量汉人入住,人们以使用汉语为主,但少数的、个别的闽越语词语却流存下来了。此外,闽北与江西贴邻,长期来江西人入住闽北,不少江西话词语也渗了入闽北方言。
1、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形跟普通话完全不同:(括号内是普通话词语,下同)
日头(太阳)
日时(白天)
暗暝(晚上)
昼前(上午)
昼了(下午)
隔暝(昨天)
暗边仔(傍晚)
透暝(漏夜)
天光早(清晨)
日日工工(每天)
焰刀(闪电)
溪坪(河岸)
鼎间(厨房)
屎坑(厕所)
木项筅(刷锅帚)
手衤宛(袖子)
胰仔(肥皂)
目睭(眼睛)
简介
建瓯话作为汉语大家庭中的一个小成员,在其实词的语法表现方面,不论是词形、词义、或是词的语法特点等等,跟普通话都有很多的一致性。然而,既是方言,就必然体现出它跟普通话的差异性。
建瓯话熟语歌谣
建瓯话是闽语的一个分支,因此,它的实词特点,跟闽语其他姐妹语言--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中(以永安话为代表)等,存在着比普通话更多的一致性。但是,既作为一个闽语分支独立存在,它在实词特点方面,跟闽语其他姐妹语言,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闽北语自身的特点。
[t′R33],疣包。
頶[kR33],昂起头。
口[ε44],拖拉、懒散、不振作。
4、赣客词语影响:
闽北与江西比邻,解放前大批江西人前来做工、经商,不少人留居本地。他们因生存需要,学习使用建瓯方言,但也夹杂赣客词语。尤其他们的后人,以使用建瓯话为主,却也自觉不自觉地用上了赣客词语,本地人在交往中遂也接受了一些赣客词语,因而形成了闽语中的闽北次方言体系。
在商贩中通用的隐语,着重在钱钞的数目,货物的名目方面。他们在做买卖的讨价还价中,同行之间要有个大概一致的价格,而又不便让外行了解,就要用隐语——行话。不能“烂行”,谁“烂行”了——抬价买进、压价卖出,是要受到同行责备的。
词法特点、语音变化等以及以上的具体内容详见建瓯话
注意
“建瓯”经常被误写成“建欧”,请大家多加注意。
胴[tRη33],腹~。《集韵》送韵徒弄切,大肠。
赤工[Rη42],伤口红肿发炎。《集韵》东韵胡公切:皮肉赤肿。
重沓[lR44]、[la44],高叠。《广韵》合韵托合切:厚积也。
掴[k′ua],重打。《广韵》麦韵古获切,打也。
豛[tu42],又音[t′u24],尖物刺入。《集韵》沃韵都毒切。《说文》椎击物也。
乌暗天(阴天)
年头(年初)
年尾(年终)
年暝边(年底)
两只月日(两个月)
五月节(端午节)
冬节(冬至)
八月中秋(秋节)
交夏(立夏)
山垅(山谷)
厝檐(房檐)
山仑(山风)
瓦渣(碎瓦片)
砖断(破砖)
酒窟子(酒窝)
头毛(头发)
气紧(气喘)
星宿(星星)
衣裳(衣服)
裤筒仔(短裤)
脰领(衣领子)
纽仔(纽扣)
茶茗(茶叶)
讠少[ts′iau54],讠少唆、搬弄是非。《集韵》笑韵叉肖切。
揇[nRη21],用食拇二指搓捻。~经筹。《广韵》“感韵奴感切,搦也。”
桄[kuaη42],床、桌、椅的横档。《广韵》岩韵古旷切。
凚[keiη42],衍音成[keiη42leiη42],因惊吓、受寒、尿紧而发的短颤。扌百~ ~。《集韵》:寝韵渠饮切,寒貌。
两老妈(夫妻俩)
火萤虫(萤火虫)
鸡牳(母鸡)
鸡角(公鸡)
量气(气量)
坊牌(牌坊)
合适(适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