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十二则全部翻译

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二、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出谋划策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三、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四、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五、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六、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七、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某一方面的才能。
”八、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常常忧愁。
”九、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严寒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十、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十一、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自身品行端正,不用命令也能行动;自身品行不正,即使命令也无法遵守。
”十二、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不改正,这就是真正的错误。
”。
古代文言文及翻译

古代文言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古代文言文及翻译古代文言文及翻译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精选6篇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精选6篇精选高中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篇一赤壁赋苏轼〔宋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
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文言文原文加翻译文言文原文加翻译文言文是语文考试里的必考内容,下面就让小编给你介绍文言文原文加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原文加翻译传是楼记文言文原文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
间命工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
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
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
吾方以此为鉴。
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
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
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
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
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
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
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
文言文全部翻译中文

原文:游园不值,方知有客至。
偶值主人出,把酒话桑麻。
山色远含烟,竹影深依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游历园中,却发现并无价值,正当我疑惑之际,忽有客人来访。
恰好遇到主人外出,我们拿起酒杯,谈论起农桑之事。
远处的山色被淡淡的烟雾笼罩,竹林里的影子依偎在房屋旁。
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中,弹奏着琴,又放声高歌。
深林中的人们不知道,明亮的月光却来与我相伴。
原文: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译文:登上高山,极目远眺,天地间的壮观景象尽收眼底。
浩瀚的大江奔流不息,一去不复返。
万里黄云翻滚,风起云涌,白色的波浪九道流转,如同雪山般巍峨。
我兴致勃勃地吟咏庐山的歌谣,灵感源自庐山的美景。
闲暇之余,我凝视着石镜,清澈的水面洗净了我的心灵。
谢公曾经走过的地方,如今只剩下苍苔覆盖。
我早年服用仙丹,超脱了尘世的纷扰,琴音三叠,道行初成。
遥望那仙人,在彩云之中手执荷花,朝拜玉京。
我期待着在九垓之上,与卢敖一同游历太清仙境。
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译文:明月何时才能出现?我举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又担心那琼楼玉宇,高处的寒冷难以承受。
起身舞动,清影相伴,何如人间?转瞬间,朱红色的阁楼,低垂的绮户,照亮了无眠的夜晚。
不应该有遗憾,为何总是在离别时月亮圆满?。
文言文的翻译字词

1. 乃:表示“是、就是”,如:“吾乃孟子。
”(我是孟子。
)2. 之:代词,表示“他、她、它”,如:“孔子之门人,颜回之贤。
”(孔子的学生,颜回很贤能。
)3. 而已:表示“罢了、就如此”,如:“吾食之而已。
”(我只吃这么多了。
)4. 何以:表示“为什么”,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为什么解忧?只有杜康酒。
)5. 故:表示“所以、因此”,如:“孔子学琴于师旷,故能知音。
”(孔子向师旷学琴,所以能懂得音乐。
)6. 虽:表示“即使”,如:“虽千里之外,吾往矣。
”(即使千里之外,我也去了。
)7. 焉:表示“在哪里”,如:“吾将焉求?”(我将去哪里寻求?)8. 以:表示“用、以……为”,如:“吾以马为良。
”(我认为马是好东西。
)9. 之:表示“的”,如:“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山水的乐趣,得到心中,寄托在酒中。
)10. 而:表示“并且、而且”,如:“吾友三人,皆才子,而吾独愚。
”(我的三个朋友都是才子,而我却很愚笨。
)11. 宜:表示“应该、应当”,如:“宜早作准备。
”(应该早点做好准备。
)12. 而且者:表示“……并且……”,如:“吾闻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且学而不厌。
”(我听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且学而不厌。
)13. 所:表示“……的地方、……的”,如:“吾有所思,不可具道。
”(我有一些想法,无法一一说明。
)14. 之:表示“……的样子”,如:“其貌不扬,而其才横溢。
”(他长得不怎么样,但才华横溢。
)15. 也:表示“……的样子”,如:“其心似火,其行似风。
”(他的心像火一样热情,他的行为像风一样迅疾。
)16. 以其:表示“因为……”,如:“以其才高,故人皆敬之。
”(因为他才华横溢,所以人们都很尊敬他。
)17. 之:表示“……的”,如:“吾欲游名山,观胜景,以广吾之见。
”(我想游览名山,观赏美景,以开阔我的眼界。
)18. 而且者:表示“……并且……”,如:“吾欲学琴,以陶冶性情,而且修身养性。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优秀6篇)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优秀6篇)经典文言文及翻译篇一《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文言文短篇翻译与注释【五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短篇翻译与注释【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短篇翻译与注释 ⾃相⽭盾 韩⾮〔先秦〕 楚⼈有鬻盾与⽭者,誉之⽈:“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誉其⽭⽈:“吾⽭之利,于物⽆不陷也。
”或⽈:“以⼦之⽭陷⼦之盾,何如?”其⼈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不陷之⽭,不可同世⽽⽴。
译⽂ 有⼀个楚国⼈,既卖盾⼜卖⽭。
他夸耀⾃⼰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夸耀⾃⼰的⽭,说:“我的⽭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问他:“如果⽤您的⽭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张⼝结⾆,⼀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 ⽭:古代⽤来刺杀敌⼈的长柄兵器,⽭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剑⽤。
誉:赞誉,夸耀。
⽈:说,讲。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或:有⼈。
以:使⽤;⽤。
⼦:您,对⼈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助词。
这⾥指那个卖⽭和盾的⼈。
弗能:不能。
弗,不。
之:的。
鬻(yù):卖。
者:...的⼈。
莫:没有什么。
夫:⽤在句⾸,引起议论。
2.⽂⾔⽂短篇翻译与注释 铁杵成针 祝穆〔宋代〕 磨针溪,在象⽿⼭下。
世传李太⽩读书⼭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媪⽅磨铁杵。
问之,⽈:“欲作针。
”太⽩感其意,还卒业。
译⽂ 磨针溪是在象⽿⼭脚下。
世世代代相传李⽩在⼭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条⼩溪,遇见⼀位⽼妇⼈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什么,⽼妇⼈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妇⼈⾃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块武⽒岩。
注释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 ㈤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 谓语、宾语、介词等) 谓语、宾语、介词等)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 ⒈沛公谓张良曰:“ ) 沛公谓张良曰:( 公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 而衰, ⒉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 ,三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而衰 ⒊竖子,不足与 (之) 竖子, 谋。 水中。 ⒋今以钟磬置 于) 。 ( 水中
字)
㈣调
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 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 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⒈孔子云: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 ⒉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另外有些不调整就难以理解的句子如互文: 另外有些不调整就难以理解的句子如互文: 互文
评分标准往往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 评分标准往往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 一般选择含有关键词语 特殊句式的句子 关键词语、 一般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总结: 总结:高考翻译题命题规律
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关键词语
多义实词、 多义实词 、 常见虚词 通假字、 通假字、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省略句、被动句、 省略句、被动句、 倒装句、 倒装句、判断句固 定句式
怎么样, 咬破, “为…所…”,被…怎么样,1分;啮,咬,咬破,1分 所 , 怎么样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②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2分) “见”1分,表被动;“是以”宾语前置1分; 1 表被动; 是以”宾语前置1
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③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4分)
被动, “侧”1分,身边;“啮” 被动,1分; 身边; 通假字“ 句意通顺1 “县”,1分,通假字“悬”;句意通顺1分。
主要考察翻译六字法中的哪几个? 主要考察翻译六字法中的哪几个? 留 删 换 调 补 贯
换 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调 调整语序: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宾语前置、 调整语序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 ( 1 )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 , 文 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三标准: 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三标准: 忠于原文,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 信达雅 ; 一个原则: 字字落实, 为主, ⑵ 一个原则 : 字字落实 , 以 直译 为主 , 以 意译为辅。
六字翻译法方法指津
㈡删
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 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 衬词 虚词、 虚词、偏义副词中无实意的一 等删去。 方等删去。
如:夫赵强而燕弱 师道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发语词) 发语词) (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
偏义副词) 备他盗之出入 出入与非常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义副词)
㈢换
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 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 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 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 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练一练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太祖 马鞍 在 库, 而 为 鼠 所 啮。 太祖( 马鞍放在仓库里,但是被老鼠咬破了。 太祖(的)马鞍放在仓库里,但是被老鼠咬破了。 )(补 (留)(补) (换) (换) (换) 今 单衣 见 啮, 是以 忧戚。 忧戚。 老鼠)咬破了,因此(我感到)很忧愁。 现在 单衣 被(老鼠)咬破了,因此(我感到)很忧愁。
疏远、 单换双) 疏远、信任(单换双) 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例: ⒈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嫉妒 古今异义)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⒉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古今异义) 像云一样(名作状) 名作状) ⒊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天下云 赢粮而景 像回声一样(名作状) 名作状) “景” 通“影”(通假
㈠留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 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 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 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 的词,皆保留不动。 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伐齐, 赵惠文王十六年 为赵将 伐齐, 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 大破之, 阳晋,拜为上卿, 勇气闻 上卿 于诸侯。 于诸侯。 得楚和氏璧 ⒉得楚和氏璧 。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是形容词作动词“新修” 【解析】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新”是形容词作动词“新修”; 解析】 )题翻译时要注意“ 是动词“重新” 也是动词为“命名或题名”的意思; “更”是动词“重新”,“题”也是动词为“命名或题名”的意思; 可乎”表反问语气,也要体现出来。 “可乎”表反问语气,也要体现出来。 补出省略的主语“ 第(2)题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主语“我”。 )题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主语 本题的难点为虚词“ 字的用法。 在这里作介词, 本题的难点为虚词“以”字的用法。“以”在这里作介词, 引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 根据” 引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凭、根据”等。 为通假字通“ 可译为“约略、大概” “少”为通假字通“稍”,可译为“约略、大概”等。
(换)(留) )(留 (补) (换) (调) (补) (换)
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鞍
县 (于) 在
柱
乎?
(换)
更何况 马鞍 悬挂
柱子上 呢?
)(补 (换) (留) (换)(补) (换)
思考:命题者为什么要选这三句作翻译题? 命题者为什么要选这三句作翻译题?
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 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①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2分)
参考答案
(1)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 )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 为“一柱”,可以吗? 一柱” 可以吗? )(我 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 (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 )( 也能据( 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
《高考密码》文言文综合训练十六P32
练习提升
2011年福建高考题 年福建高考题: 年福建高考题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 )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 可乎?( ?(3分 可乎?( 分) (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 )观其命亭之意, 人矣。( 。(3分 人矣。( 分)
总结: 总结:文言文翻译技巧
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找出关键词语、 找出关键词语、特 关键词语 殊句式, 殊句式,准确翻译 关键词句不落实, 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 要有踩点得分 要有踩点得分 的意识, 的意识,洞悉 命题者想考你 什么
总 结
文言语句重直译, 文言语句重直译, 把握大意斟词句, 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 人名地名不必译, 古义现代词语替。 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 倒装成分位置移, 被动省略译规律, 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 碰见虚词因句译, 领会语气重流利。 领会语气重流利。
(鼓) 而竭 。 (省略谓语) 省略谓语)
(省略宾语) 省略宾语) (省略介词) 省略介词)
(六)贯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 就是“意译” 翻译。这个“ 翻译。这个“贯”就是“意译”。
视事三年 上书乞骸骨 三年, 乞骸骨。 例︰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译文︰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 译文︰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 到职工作了三年 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告老还乡。 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你记住了么
字字落实留删换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文从句顺调补贯
练一练
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字法” 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字法” 的哪些方法。 的哪些方法。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 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 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 太祖问之,冲对曰: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 此妄言耳,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 儿衣在侧, 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 况鞍县柱乎? 三国志·魏书 魏书》 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三国志 魏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