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列车脱轨重大事故救援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列车脱轨应急处理策略

列车脱轨应急处理策略

对受伤乘客进行紧急 救治,协助乘客撤离 到安全区域。
03
预防列车脱轨的措施
定期检查和维护轨道
定期对轨道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轨道的几何尺寸、线路状 况和道岔状态符合标准要求,及时发现和修复轨道缺陷,预 防轨道变形和损坏。
加强轨道巡查,特别是在雨季、地震等特殊时期,增加巡查 频次,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04
列车脱轨后的恢复工作
清理现场
清理散落的物品和障碍物,确保 现场安全。
疏散乘客,确保他们远离危险区 域。
封闭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以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检查和修复轨道
检查轨道是否损坏,如有损坏则进行 修复。
对轨道进行必要的加固措施,以防止 再次脱轨。
确保轨道的几何尺寸符合标准,以确 保列车安全运行。
现场勘查
对脱轨列车进行初步检查,了解事故原因和列车受损情况。 评估现场危险因素,确保救援人员和乘客的安全。
制定救援方案
根据现场情况和列车受损程度,制定 合理的救援方案。
协调调度中心、车站、消防、医疗等 部门,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实施救援
根据救援方案,组织 专业人员和设备进行 救援工作。
对脱轨列车进行修复 或拆除,确保列车尽 快恢复正常运行。
制定和完善列车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列车驾驶员、调度员等人员的操作行为,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列 车脱轨。
提高列车驾驶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Nhomakorabea加强列车驾驶员的应急培训和演练, 提高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和心理素质。
VS
建立紧急联络机制,确保驾驶员在遇 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报告并采取有 效措施,降低事故损失。
检查和修复列车
检查列车的各个部分是否损坏 ,如有损坏则进行修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茶山坳站旅客列车脱轨事故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茶山坳站旅客列车脱轨事故2》

茶山坳站旅客列车脱轨事故一、案例概况1999年7月9日,京广线茶山坳站,一列旅客列车因超速通过限速道岔引发脱轨、颠覆。

事故造成9人死亡,40人受伤,构成旅客列车行车重大事故。

剪辑局部1999年7月9日晚22点30分左右,武昌开往湛江的461次旅客列车接近茶山坳站。

按规定,461次旅客列车机班与车站进行了车机联控,确认了茶山坳Ⅱ道通过。

此时,茶山坳进站和进路、出发信号机均显示一个绿色灯光,机车信号也显示一个绿灯,只有总出站信号机显示两个绿色灯光。

茶山坳站是一个建在曲线上的车站,因山体遮挡,本身就有瞭望盲区,但司机在关键时刻却间断瞭望,只注意到了显示一个绿色灯光的出发进路信号而无视了显示两个绿色灯光的总出站信号。

22时46分,列车以111m/h速度通过Ⅱ道正线。

22时48分,461次旅客列车越过总出站信号机,在进入通往“耒阳三线〞的L2/L4号道岔时,因严重超速造成脱轨、颠覆。

这起事故,造成旅客死亡9人,重伤15人、轻伤25人,构成旅客列车行车重大事故。

二、案例分析人为因素次旅客列车机车乘务员未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忽略行车监控装置语音“转支线〞提示,精力分散,间断瞭望,误认地面信号为正线通过的根本进路,在总出站信号机显示两个绿色灯光的情况下,超速通过限速道岔造成列车脱轨、颠覆。

2调度员违章改变行车方案,既不向集团值班主任报告批准又不下发调度命令,违反?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一百四十七、一百四十八条和?行车组织规那么?第33条的规定,擅自将461次旅客列车进衡阳站的根本进路调整为走“耒阳三线〞,造成461次列车值乘机班对运行方案改变情况心中无数。

3车站与机班车机联控作业中用语不标准,未提醒机班461次旅客列车已变更进衡阳站的根本进路。

管理因素茶山坳旅客列车颠覆事故是一起涉及多部门的平安责任事故。

设计、施工、供货、建设和运营等单位在这起事故中均负有重要责任。

调度的违章指挥,信号设计错误,施工管理混乱,校验把关不严,平安责任不落实,防范措施不力等一系列问题,是造成司机超速的深层次原因。

列车脱轨案例

列车脱轨案例

列车脱轨案例分析:沈阳脱轨事故1. 案例背景1.1 事故概述沈阳脱轨事故是中国历史上一起重大的列车脱轨事故,发生于2012年4月28日。

该事故造成了79人死亡,超过400人受伤,给中国铁路运输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2 沈阳铁路局简介沈阳铁路局是中国国家铁路局的下属局,负责管理辖区内的铁路运输事务。

沈阳铁路局管辖范围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

2. 事故过程2.1 事故发生前的背景2012年4月28日,是中国的五一劳动节假期,许多人选择乘坐火车回家探亲。

当天,沈阳铁路局计划运行多趟临客列车以满足旅客的需求。

2.2 事故发生当天下午14:26,一列由沈阳开往吉林的D3115次列车在沈阳铁路局辖区内发生脱轨事故。

事故发生在沈阳附近的一处弯道上,列车行驶在时速约120公里的速度下,突然出现脱轨,部分车厢倾斜并滑出铁轨。

2.3 救援过程事故发生后,沈阳铁路局立即启动了应急救援预案。

铁路局派出了大量的救援人员和装备前往现场,同时呼叫了附近医院的医护人员。

事发地点附近的居民也纷纷前来帮助伤员。

救援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展开了紧急救援工作。

他们迅速疏散了受困的乘客,为伤员提供了紧急救治,并将严重受伤的人员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2.4 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中国国家铁路局立即成立了调查组,对事故原因展开了调查。

调查组由铁路局的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组成,他们对脱轨事故的现场进行了勘查,收集了大量的证据。

经过调查,调查组发现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列车在高速行驶时,进入了一处弯道,但车辆的横向加速度超过了设计范围,导致车辆脱轨。

调查组还发现,该列车的车轮存在磨损严重的问题,这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事故结果与启示3.1 事故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沈阳脱轨事故造成了79人死亡,超过400人受伤。

此外,事故还导致了数辆列车的严重损坏,给中国铁路运输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3.2 事故教训和启示沈阳脱轨事故给中国铁路运输系统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的案例分析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的案例分析

对未来铁路交通安全的展望
加强安全监管
加强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 ,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 任,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
范水平。
推进技术升级
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 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建立健全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 系,加强救援力量建设,提高救援 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 财产安全。
预案的评估与改进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综 合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 和严重程度,以及救援资源和力量的 配置。
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估和修订,不 断完善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 高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预案的实施
在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启动 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规定的程序和职 责分工,组织救援力量进行现场处置 。
事故概述
某铁路道口发生了一起火车与一 辆汽车相撞的事故,导致火车部
分脱轨,交通中断。
应急处置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启动 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赶赴现 场,疏散周边群众,封锁事故现
场,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案例分析
该案例中,铁路道口的安全管理 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监控和预 警措施,导致事故发生。同时, 应急预案的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预防措施和监管力度。
案例三:某铁路桥梁坍塌事故
事故概述
某铁路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突然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应急处置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开展紧急救援工作。 同时,封锁事故现场,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案例分析
该案例中,铁路桥梁坍塌的原因可能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或技术缺陷。应急预案的响 应速度和处置能力在事故中得到了检验,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和安全防范措 施。

旅客列车脱轨重大事故救援案例分析[五篇范文]

旅客列车脱轨重大事故救援案例分析[五篇范文]

旅客列车脱轨重大事故救援案例分析[五篇范文]第一篇:旅客列车脱轨重大事故救援案例分析“5·23”沪昆线K859次旅客列车脱轨重大事故救援案例分析2010年5月23日凌晨,由上海南开往桂林的K859次旅客列车,运行至江西省境内沪昆铁路余江县至东乡县间时,遇山体突然滑坡,发生列车脱轨重大事故。

事故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迅速组织力量,抢救受伤人员,妥善处理善后,尽快恢复正常运输秩序。

张德江副总理也作出批示,对事故救援和善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接到事故报告后,铁道部门和江西省及有关市县的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贯彻落实总书记和张德江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快速行动,果断处置,全力救援,实现伤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旅客在第一时间得到转移,善后工作在第一时间顺利展开,沪昆铁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通车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把损失和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一、事故概况1.造成事故的原因。

5月23日2时10分,K859次旅客列车(编组17辆,载客568人,总重942吨,换长40.4)运行至沪昆线余江县至东乡县间K698+945处,即东乡县孝岗镇。

由于铁路线路护坡上方简易道路一侧山体因持续强降雨突然下滑,8 000余立方米的坍体越过简易道路、铁路三级平台、两级护坡,侵入沪昆上行线,列车以108公里的时速刚巧与坍体相撞,造成机车脱轨、机后1-5位车辆颠覆、6-8位车辆脱轨。

2.事故造成的后果。

事故造成19名旅客死亡(其中江西9人、湖南8人、广西2人),旅客及列车工作人员重伤11人,轻伤60人。

造成机车大破l台,客车报废8辆;损坏P60钢轨150米、III型砼枕300根、扣件1 200套;损坏接触网600米、支柱4根;损坏信号电缆接线盒2个,扼流变压器1个,无源应答器2个,构成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事故中断沪昆上行线19小时06分、下行线19小时15分。

(注:事故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离度重视,迅速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迅速组力量,抢救受伤人员,妥善处理善后,尽快恢复正常运输秩序。

铁路旅客事故案例教育(3篇)

铁路旅客事故案例教育(3篇)

第1篇一、引言铁路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工具,承担着巨大的运输任务。

然而,在铁路运输过程中,旅客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铁路旅客的安全意识,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起铁路旅客事故案例,对事故原因、教训进行总结,以期引起广大旅客的重视。

二、案例介绍2019年5月,某地铁路站发生一起旅客事故。

当天,一辆动车从北京开往广州,满载旅客。

在行驶过程中,一名旅客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准备去洗手间。

由于车厢内人较多,该旅客在行走过程中不慎摔倒,导致头部撞击到车厢内的金属扶手,造成严重受伤。

事发后,列车紧急停车,旅客被送往医院救治。

经调查,事故原因是旅客行走时注意力不集中,且车厢内拥挤。

三、事故原因分析1. 旅客自身原因(1)安全意识淡薄:案例中的旅客在行走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自身安全,导致摔倒受伤。

(2)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旅客在行走时,没有注意车厢内拥挤的情况,导致摔倒。

2. 列车运行原因(1)车厢内拥挤:由于旅客众多,车厢内拥挤,给旅客行走带来不便。

(2)车厢内设施不足:案例中,车厢内没有设置足够的安全警示标志,导致旅客无法及时了解安全信息。

3. 管理原因(1)铁路部门对旅客安全教育不到位:铁路部门在旅客安全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旅客安全意识淡薄。

(2)列车乘务员监管不力:在事发时,列车乘务员未能及时发现旅客行走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导致事故发生。

四、事故教训1. 提高旅客安全意识:广大旅客应增强安全意识,在乘坐火车时,注意自身安全,遵守铁路乘车规定。

2. 加强铁路部门安全管理:铁路部门应加强对旅客安全教育,提高旅客安全意识;加强列车运行安全管理,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3. 完善车厢设施:铁路部门应完善车厢设施,设置足够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高旅客安全。

4. 加强乘务员培训:对列车乘务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安全监管能力,确保旅客在列车上的人身安全。

五、总结铁路旅客事故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加强铁路旅客安全教育,提高旅客安全意识。

2000年以来工务系统铁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2000年以来工务系统铁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2000年以来工务系统铁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施工类)一、2000年“9.25”京广线2767次货物列车脱轨行车重大事故1.事故概况2000年9月25日21时14分,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长沙总公司京广线哲桥站内3号道岔处,2767次货物列车(编组53辆,总重3518吨,换长69.1;本务机为郴州机务段DF4 0466号机车)运行至此,机后第5-29位车辆颠覆,第30位车辆脱轨,颠覆车辆侵入上行正线;经救援于28日3时零分复旧,6时零分开通线路。

中断京广上下行正线行车56小时46分;货车车辆报废13辆、大破10辆、中破2辆、小破1辆;钢轨报废925米,轨枕报废1672根,道岔损坏9组,转辙机损坏9台;直接经济损失536.8万元;货物损失约100万元。

构成行车重大事故。

2.事故原因及教训(1)衡阳桥隧工程公司哲桥跨线桥工程项目经理部擅自组织民工封闭哲桥道口处理跨线桥施工地段线路下沉,作业中由于单边过量起道,造成线路轨道几何尺寸发生变化,水平偏差达47mm,三角坑达48mm。

衡阳桥隧工程公司严重违反《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第2.1.1条、第2.2.4条、第4.1.1条的规定,当晚作业人员下道避让2767次时,慌乱中,两台液压起拨机仍在钢轨底部未下道,对线路高低水平严重超限的轨道起了支撑作用,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郴州工务段对哲桥跨线桥的施工安全监督不力。

在哲桥跨线桥工程施工期间,7月28日,哲桥工地安全联络员被调离后,新任联络员一直未到位,致使7月28日至事故发生时,工地无施工安全联络员,严重违反了铁道部《既有线施工确保行车安全的几项规定》(铁办[1994]27号)第六款规定,失去了对施工安全监督。

在得知9月25日20时衡阳桥隧公司将要封闭道口进行起道作业的信息后,没有采取果断措施行使安全“否决权”予以坚决制止,是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3)郴州工务段与衡阳桥隧工程公司签订的施工安全协议,部分条款严重违反了《技规》第25条的规定,擅自将哲桥道口施工范围内100米线路设备移交给衡阳桥隧工程公司,推卸对日常线路维修保养责任,不确保线路质量,使耒阳领工区与哲桥跨桥项目经理部在整治道口线路下沉上发生了推诿扯皮,是这次事故发生的又一重点原因。

铁路事故案例分析范文

铁路事故案例分析范文

铁路事故案例分析范文一、事故概况。

咱们来聊聊这么一个铁路事故。

那是在[具体时间],[车次名称]这趟列车在[事发路段]出了大事儿,整列车脱轨了。

你想啊,那么一个庞然大物突然就脱离轨道了,就像一个巨人突然摔了个大跟头,可吓人了。

二、直接原因分析。

# (一)轨道方面。

1. 轨道损坏。

经过调查发现,事发路段的铁轨有一处出现了严重的破损。

就像咱们走路的时候,突然遇到路上有个大坑一样,火车的轮子遇到这种破损的铁轨,那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原来是之前有一趟超重的货运列车经过,对铁轨造成了超出承受范围的压力,导致铁轨内部结构受损,表面上看起来还没啥,其实里面已经“病入膏肓”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看起来身体还壮实,其实内里器官都开始衰竭了。

这铁轨啊,它就像火车的路,路要是坏了,火车能不出事吗?2. 道岔故障。

还有啊,这个道岔当时也出了毛病。

道岔就像是铁路上的“十字路口”,指挥着火车往哪个方向走。

可是这个“十字路口”的指示牌乱了套,本来应该指向直线轨道的,结果它有点歪,让火车朝着错误的方向冲了一点,这一冲就打乱了火车的节奏,也是导致脱轨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就像咱们开车的时候,路口的交通指示牌指错路了,那肯定容易出事故啊。

# (二)列车自身问题。

1. 车轮故障。

这列车的车轮也不省心。

有几个车轮的轮缘磨损得特别厉害,都快磨平了。

轮缘就像车轮的“鞋子边儿”,它要是磨损过度,就抓不住铁轨了。

这就好比咱们的鞋子没了鞋边儿,走路的时候就容易滑倒。

火车的车轮没了正常的轮缘,在铁轨上跑的时候就容易偏离轨道,就像喝醉了酒的人走路一样,东倒西歪的,最终就脱轨了。

2. 制动系统异常。

列车的制动系统也有点问题。

在紧急刹车的时候,制动系统的反应有点慢,而且制动力不均匀。

这就好比咱们开车的时候,踩刹车的时候,有的轮子刹车紧,有的轮子刹车松,车子肯定会失控啊。

火车也是一样,这种不均匀的制动力,让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就不太稳定,再加上前面那些铁轨和道岔的问题,就像“屋漏偏逢连夜雨”,直接导致了脱轨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3”沪昆线K859次旅客列车脱轨重大事故救援案例分析2010年5月23日凌晨,由上海南开往桂林的K859次旅客列车,运行至江西省境内沪昆铁路余江县至东乡县间时,遇山体突然滑坡,发生列车脱轨重大事故。

事故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迅速组织力量,抢救受伤人员,妥善处理善后,尽快恢复正常运输秩序。

张德江副总理也作出批示,对事故救援和善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接到事故报告后,铁道部门和江西省及有关市县的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贯彻落实总书记和张德江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快速行动,果断处置,全力救援,实现伤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旅客在第一时间得到转移,善后工作在第一时间顺利展开,沪昆铁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通车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把损失和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一、事故概况1.造成事故的原因。

5月23日2时10分,K859次旅客列车(编组17辆,载客568人,总重942吨,换长40. 4)运行至沪昆线余江县至东乡县间K698+945处,即东乡县孝岗镇。

由于铁路线路护坡上方简易道路一侧山体因持续强降雨突然下滑,8 000余立方米的坍体越过简易道路、铁路三级平台、两级护坡,侵入沪昆上行线,列车以108公里的时速刚巧与坍体相撞,造成机车脱轨、机后1-5位车辆颠覆、6-8位车辆脱轨。

2.事故造成的后果。

事故造成19名旅客死亡(其中江西9人、湖南8人、广西2人),旅客及列车工作人员重伤11人,轻伤60人。

造成机车大破l台,客车报废8辆;损坏P60钢轨150米、III型砼枕300根、扣件1 200套;损坏接触网600米、支柱4根;损坏信号电缆接线盒2个,扼流变压器1个,无源应答器2个,构成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事故中断沪昆上行线19小时06分、下行线19小时15分。

(注:事故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离度重视,迅速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迅速组力量,抢救受伤人员,妥善处理善后,尽快恢复正常运输秩序。

)公安消防官兵、当地驻军、公安干警、医务人员和铁路员工展开联合施救行动。

二、救援过程1.高度重视,快速反应。

事故发生后,中央领导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批示,指导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

铁道部立即启动《国家处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铁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刘志军部长在国外对抢救伤员、疏运滞留旅客、抢修线路、事故调查、善后处理等作出了指示,并提前回国,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救援、抢修线路和善后处理工作。

胡亚东、卢春房副部长及南昌铁路局领导带领有关人员迅速赶赴事故开展救援工作。

与此同时,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省长吴新雄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作出指示并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抢救。

省委副书记王宪魁、常务副省长凌成兴、省委秘书长赵智勇、副省长洪礼和也随同赶赴现场。

成立了“5·23”列车脱轨事故救援协调指挥部,由副省长洪礼和担任现场总指挥,省政府秘书长谭晓林在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调度协调。

抚州市、鹰潭市以及东乡县、余江县也相应成立应急救援工作机构。

存抢险救援过程中,各级领导自始至终坚守在救援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了抢险救援工作快速有效地进行。

2.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根据救援现场需要,调集各方力量,合理安排任务,明确责任分工。

迅速调集公安消防部队协助铁路部门解救被困人员,清理遇难者遗体;卫生部门调集医务人员和救护车参加现场抢救,没有一名伤员滞留在现场;调集武警部队,快速打通救援便道;组织公安干警,清理现场,维护治安秩序;组织交警,疏通车辆,保持道路畅通;组织当地干部、职工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抢险救援疏散无关人员和围观群众;通信、电力部门及时调集通讯车1辆、发电车2辆,确保通讯畅通、抢险救援现场电力保障;当地政府组织供应矿泉水、盒饭以及饼干、方便面、牛奶等食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通过各方齐心协力,形成部、省、市、县、乡救援的3 000余名当地驻军、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和干部群众迅速集结、积极参与,各级各部门全力配合、通力协作的施救场面,为全面做好抢险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沪昆铁路尽快恢复通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紧急疏散,快速抢通。

事发当日上午,抚州市政府紧急调用大巴12辆,及时将342名K859次滞留旅客送抵南昌向塘铁路交通枢纽,次日加开临客1列,转运滞留旅客,另安排旅客自行转乘8人。

鹰潭站、上饶站、弋阳东站、横峰站、玉山站联系大巴35辆,共疏散滞留旅客2 000余人。

铁道部运输调度部门组织列车停运、迂回、折返及临客开行,共安排旅客列车停运53列、折返23列、迂回8列。

南昌铁路局管内共组织旅客退票23 997张。

同时,中铁四、十六工程局和电气化局等单位投入400名抢险人员,28台(辆)大巴、中巴、大板车、越野车、挖沟机、装载机等运输和设备,组成现场抢险、设备调度、物资调剂、后勤保障等7个抢险小组及3个抢险小分队,迅速投入抢修线路。

经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沪昆上行线于当日21时16分开通,下行线于当日21时25分开通,运输设备恢复正常。

三、善后处理1.迅速成立应对工作组。

为切实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南昌铁路局、江西省卫生厅和抚州市政府迅速成立6个工作组:死亡旅客处置组,负责死亡旅客身份甄别、核查、死亡旅客家属谈判、死者火化、补偿金发放等工作;受伤旅客安抚组,负责掌握伤员病情治疗变化情况,医院救治方案,开展理赔谈判工作;运输组织组,负责滞留旅客疏散,遗失行李归集认领,伤员理赔谈判、赔偿金发放;治安维稳组,负责车站、住宿、医院、殡仪馆的安全稳控工作,防止群体性事件;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救援现场和抢通所需日用品和车辆的供给;宣传报道舆情组,负责媒体采访报道、舆论引导。

通过新华网开通伤亡旅客信息查询电话,负责接受全国范围内旅客家属对伤亡旅客的信息查询,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

2.全力救护伤员。

事故发生后,江西省卫生厅立即启动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省、市、县卫生部门共调集救护车53辆,出动医务人员145名,迅速赶赴现场,将伤员就近送往东乡、余江、鹰潭和南昌等地的14家医院,共收治伤员186人,其中住院伤员140人(危重7人,一般伤员133人),门诊治疗46人。

为全力抢救伤员,省、市、县卫生部门采取“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收治”的原则,全力做好伤病员收治工作。

对危重伤员,集中收治到条件较好、技术力量较强的医院救治,一般伤员收治到其他医院。

同时,为加强技术支持,省卫生厅及时邀请卫生部4名专家到东乡县集中会诊,加强重症伤员救治;并调集南昌大学一附院、二附院、省人民医院等省内知名三甲医院的27名专家,迅速抵达伤病员收治医院,参与救治工作。

各有关医疗机构加强救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开辟绿色通道,腾出病房,及时成立救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医疗救治小组,制订救治方案,积极做好伤员救治工作。

省卫生厅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相关设区市为生行政部门的联系,白5月23日起,实行医疗救治情况每日报告制度,及时了解掌握伤病员救治情况,加强药械、设备和临床用血的调度,确保救治工作的有序进行。

3.依法组织理赔。

开展事故适用有关法律条款的宣传,并把相关法律条文复印给伤亡旅客家属,争取理解和支持;对谈判人员进行速培,要求严格遵守谈判纪律,讲观点,不争辩,不激化矛盾;统一政策规定,统一补偿标准,消除死伤旅客家属在谈判中瞻前顾后的矛盾心理;分别草拟统一的伤亡旅客亲属补偿协议书,制定相关工作标准,依法规范地开展工作。

由抚州市政府牵头,南昌铁路局有关部门参加,共同处理死亡旅客理赔谈判、签订协议等事宜;抽调南昌铁路公安局刑侦、技术干警和鹰潭市有关法医,对19名死亡旅客的衣着、持有物品、体表特征等情况逐一详细登记,通过提取DNA等技术认定死者身份,最终全部确认了19名死者的身份,为理赔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多方联系银行,指定专人统一协调,确保补赔偿金、退票款及时到位。

4.积极维护稳定。

在抢险救援和善后处理过程中,始终注重做好死伤旅客家属接待接访和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安置滞留旅客,保证他们有饭吃、有水喝、有宾馆休息,认真确认伤亡旅客身份,做好旅客财物登记和伤亡人员家属的接待安抚工作;对伤亡人员家属热情接待,积极沟通,耐心开导,共接待伤亡人员家属100多批1200多人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全力做好死亡人员善后工作,并与死者家属就理赔相关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协商,签订理赔协议,家属情绪比较稳定,未发生过激行为。

同时,全力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第一时间发布《沪昆铁路山体滑坡造成客车脱线事故》新闻通稿,实事求是地向社会公布事故概况、性质。

针对社会、网络上的种种猜测及质疑,主动联系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3家主流媒体记者,现场介绍事故救援总体情况,澄清事实。

共接待媒体39家、记者110多人,保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赢得了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为全力做好维护稳定工作,还调集武警、特警、交警、干警共700余名在事发现场、殡仪馆、医院、宾馆加强警戒,防止发生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确保了各项工作紧张有序推进。

四、几点启示1.加强监测预警巡查。

各级气象部门要切实做好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力争准确预测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对特定区域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和损坏程度,为领导决策和启动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各级国土部门要切实做好县、乡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当大雨降临,特别是连降暴雨,山体水量饱和,山体滑坡、泥石流危险性极高,务必做到责任到位,巡查到位,看守到位,在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老同志指导下加强巡查,重点是城镇、乡村、中小学校、医院、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丘陵山区农村切坡建房地段,以及重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和水坝、尾矿坝、灰渣坝等重要工程设施及建设活动区等,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报告险情,及时处理险情,确保有险情不成灾。

南昌铁路局迅速组织抢险人员抢修线路,保证了沪昆铁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通车。

2.抓好设施装备建设。

在“5·23”列车脱轨事故救援过程中,公安消防官兵利用挂钩梯攀登和铁铤打碎玻璃打通营救通道,进入车厢进行侦察、疏散和搜救被困人员,利用撬棍、撑顶器、液压剪、扩张器、无齿锯、金属切割机等工具解救被困人员,这些救援装备为快捷施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中断约19小时的沪昆铁路能迅速恢复通车,中铁四、十六工程局和电气化局等单位出动的15台大型施工机械发挥了关键作用。

因此,要高度重视应急设施装备建设,坚持“防患未然、平战结合、优化装备、加强储备”的原则,对需要建设的应急设施和大型装备进行合理安排和分工,使有限的财力充分发挥效用。

同时,按照国家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的有关标准,再根据现场应急处置的需求配置好必备的应急装备,并且使用好、保养好、更新好、优化好,保证装备性能始终处于完好状态,确保装备调得出、用得上,切实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