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本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业达标]

1.“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

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

2.“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这一入会誓词后来纳入“三民主义”思想中的() A.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

B.民主主义和民权主义

C.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D.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

3.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一文中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它们分别是指()

A.民族、民权、民生B.民族、民生、民权

C.民生、民族、民权D.民权、民生、民族

4.一百多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

5.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纲领中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主张。该主张()

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一致

C.体现了对劳动阶级的关注

D.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6.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但同时也存在缺陷,其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因人立法”。“因人立法”主要体现的是《临时约法》规定()

A.实行责任内阁制B.实行总统制

C.实行君主立宪制D.国会有立法权

8.在捍卫民主共和的一系列斗争失败后,孙中山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了,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后来他找到的“新力量”是()

A.地主阶级B.西方列强

C.共产党与工农阶级D.国民党

9.1924年,孙中山曾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B.联合地方实力派

C.建立责任内阁D.实行新三民主义

10.“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句话反映出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A.反对民族压迫B.反对君主专制

C.反对满洲贵族D.反对帝国主义

[能力提升]

1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C.脱离了中国的现实

D.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12.孙中山说:“譬如坐汽车的与开汽车的,坐汽车的是主人,他有的是权,不必有能……开汽车的是雇员,他有的是能……但是他并没有开到哪里的权……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出一个目标来,就像坐汽车的一般。”此话反映了孙中山()

A.主张发展本国的汽车工业

B.宣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主张国家的主权属于民众

D.主张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13.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14.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15.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16.古人云:“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人知农弃桑,衣源未开,利缺其半。况今生平日久,生齿益繁,仍守一耕,治生无增,岁计无加,诸凡之费,皆取给于此,所以衣食两艰,丰凶并困。……(桑树)无论墙下路旁,垄畔田边,悉皆种植;既不侵地,又不妨农,旷土皆化为锦绣之资。

——[清]杨岫《豳风广义》材料二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自身经济发展动向中的两大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出现的社会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杨岫建议采取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初中国自身经济发展中的两大问题是什么。评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答案精析

1.B[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民权就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民主平等;民生是为解决财富分配问题而提出的,故B项正确。] 2.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纳入“三民主义”思想中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

3.A[在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中,“民族”指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完成民族革命的任务;“民权”指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封建制度,完成政治革命的任务;“民生”指进行社会改革以满足人民生存需要,完成社会革命的任务。]

4.A[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D两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项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5.C[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加入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联合劳动阶级进行革命。故C项最符合题意。]

6.C[根据材料引文“不好的……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的表述体现了孙中山主张实行改良。] 7.A[所谓“因人立法”是指《临时约法》因袁世凯将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限制其权力而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改变了原来的总统制。]

8.C[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他找到的“新力量”应该是共产党和工农阶级。]

9.D[本题可从时间上判断,1924年,孙中山已经受到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实行新三民主义。] 10.D[题中引文强调:只要反帝就可以享有自由和权利,把反帝作为必要条件。]

11.D[钱穆认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集法西斯精神的优点,民生主义集苏俄共产政权的长处,民权主义集英美代议制的理论,体现了三民主义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故D项正确。]

12.C[材料中的“人民是民国的主人”反映了孙中山主张国家的主权属于民众,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

13.A[由“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可看出作者强调的是民生主义的地位,是政治经济的根本,A选项符合题意。]

14.D

15.D[据材料信息“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故选D。]

16.(1)人地矛盾激化。关注农副业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

(2)资本主义发展问题(工业化或经济近代化问题),如何解决土地问题。评价:民生主义是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生主义在当时的条件下难以实现。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学业达标]

1.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的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文章是()

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④《新民主主义论》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下列文献中,把救国救民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A B C D

3.“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井冈山时期

4.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主要取决于()

A.中国农村人口多

B.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敌人在农村的力量薄弱

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是()

A.革命摇篮井冈山B.遵义会议旧址

C.革命圣地延安D.西柏坡

6.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 A.毛泽东故居B.瑞金苏维埃旧址

C.遵义会议旧址D.延安窑洞

7.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里,主席台的顶端悬挂着12个红色的大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中共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是()

A.八七会议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D.中共“八大”

8.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说:“苏共二十大召开之前,毛泽东就在中央领导的集体的小范围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毛泽东“以苏为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

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

9.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文章,主要论证了()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

10.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坚持“城市中心”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D.实行人民民主

[能力提升]

11.“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而谁是我们的敌人,谁又是我们的朋友呢?要根据对革命所持的态度而定,反对革命的人或者阶层是敌人,而支持革命的人或者阶层自然也就是朋友了。”该材料出自毛泽东的哪一著作()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12.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13.1943年,邓小平曾说:“遵义会议之后,党是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之下,彻底克服了党内的‘左’、右倾机会主义……我们回忆过去机会主义领导下的惨痛教训,每个同志都会感觉到这九年是很幸福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毛泽东思想已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

D.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中国革命取得巨大成功

14.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写: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该会议应是()

A.中共二大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5.下列三幅图片自左向右分别是:①毛泽东在写《论持久战》,②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作报告,③毛泽东在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

①②③

上述三幅图片反映的场景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③①

C.①③②D.③②①

16.201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8华诞,某校高二(2)班学生开展了以“毛泽东与新中国诞生”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小组一围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问题

(1)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由此开辟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2)经过查找资料,有人认为选择这条道路是取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也有人认为取决于农村中敌人力量薄弱,农民占大多数。你认为哪种观点最准确?

小组二围绕“革命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展开调查

(3)毛泽东在延安时期都有哪些理论著作?毛泽东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小组三围绕“伟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进行论证

有人说,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最大贡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

答案精析

1.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表于国民革命失败之后,《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 2.D[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故答案为D项。]

3.D[这里所指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形成于井冈山时期。] 4.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造成了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而农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状况,同时也加剧了各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和相对分散,客观上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

5.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945年春中共七大时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6.D[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前后,这一时期毛泽东主要是在延安。]

7.B[“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说明毛泽东思想开始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开始于1945年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中共“七大”上。]

8.D[从四个选项来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只有《论十大关系》。]

9.D[《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人民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提供了指导,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著有《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报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10.B[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1.A[从材料信息“反对革命的人或者阶层是敌人,而支持革命的人或者阶层自然也就是朋友了”可知,毛泽东以是否支持革命作为划分朋友和敌人的依据,指出支持革命的是同盟军。这是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状况对革命阶级进行划分而阐述的思想,因此选A项。]

12.C[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途和方向,故选C项。A、B两项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D项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13.C[邓小平认为到1943年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之下,中共克服了党内“左”倾、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使同志们感到“这九年是很幸福的”,说明党内的许多同志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正确的,故选C。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A项错误;B、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14.C[从材料中的有效信息“24面党旗”标志着“24个春秋”判断,该会议召开于1945年,故C项正确。] 15.A[《论持久战》是在抗战初期;中共八大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召开的;《关于正确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中共八大后提出的。故选A项。]

16.(1)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影响: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取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3)《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中共七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4)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建立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形成毛泽东思想。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学业达标]

1.下图是邓小平的题词,反映了20世纪我国思想界的一次大讨论,这直接针对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C.“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D.“两个凡是”的思想

2.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中共十二大上

C.中共十三大上D.中共十四大上

3.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要消灭贫穷”,这句话()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4.1986年1月6日,有世界性影响的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为首期封面人物。邓小平当选可能是基于以下原因()

①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善了世界1/4人口的生活状况②他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③他的“南方谈话”改变了中国④他在改革的同时保持了政治上的稳定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5.1982~1992年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在理论、路线和政策上表现为树起了一面旗帜,取得了两大突破。其中,“两大突破”是指()

①提出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观念②阐述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③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④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下列各项是邓小平讲话、谈话的摘要,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A.①②③B.②③①

C.②①③D.③②①

7.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冲破了思想樊篱

8.“与时俱进”要求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9.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A.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问题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如何保持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问题

1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能力提升]

11.下图为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内的《双猫图》。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独立自主B.实事求是

C.团结一致D.戒骄戒躁

12.1989年3月,邓小平说:“不要怕外国人议论,管他们说什么,无非是骂我们不开明。多少年来,我们挨骂挨得多了,骂倒了吗?总之,中国人的事中国人自己办。中国不能乱。”邓小平意在说明() A.外国的社会制度不合乎中国国情

B.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道路

C.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必须改变

D.要与市场经济体制划清界限

13.有人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的老船长是如何摆正船的航向的()

A.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提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

C.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说:“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邓小平这句话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要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的腐蚀和渗透

B.要坚持生产力标准

C.要独立自主依靠自己的力量抓工业

D.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在世纪之交,是在面临新的国内外形势挑战的情况下提出的。当时的国际形势是指()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②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③大规模争霸战争不断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

【精品试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关注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D.关注人的价值 3.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导致扎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 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 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 4.“《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现的主张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 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D.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5.“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以上言论出自【】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 6.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 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 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7.“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8.右图为《三教图》。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 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 道,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 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 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C.“三教合规佛”为其核心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9.西汉中期的汉元帝初元二年,“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秋七月,诏日:‘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优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汉元帝下诏罪己的思想因素是【】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基础积累 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1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和弄”中,“和”的读音是huó。 B.“溅”与“健”的读音相同。 C.“瞭”的读音是liáo。 D.“染”“薄”“廊”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2.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A.扇动翅膀两排银牙 B.抖落雨珠一顶斗笠 C.欢迎顾客一条水花 D.钻出泥土一声欢叫 3.“欢迎光临”中“光”的意思是() A.光滑;光溜。 B.景物。 C.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 D.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小刚最喜欢踢足球和篮球。

C.我们要团结同学。 D.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5.下列对“如何理解难懂的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通过查资料或向别人请教来理解。 B.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C.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 D.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截然不同。 二、读句子,结合拼音写字词。(6分) 弟弟丢下yúɡān(),扑腾一下跳进水中,像个水hú lu()似的在水中bō()着lànɡ huā()。妹妹是个dǎn xiǎo ɡuǐ(),不敢下水,只是在岸边的草地上吹着féi zào pào()。 三、词语练习。(11分) 1.读句子,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ABB式词语。(3分) (1)她的一则笑话,逗得全班同学()。 (2)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地在空中飘游。 (3)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的,光影零乱。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8分) 夺门()()耿耿()() 玲珑()() (1)上面词语中,描写人物心理的是“”,描写人物动作的是“”,描写物体外形的是“”。 (2)结合语境,选词填空。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舟楫( yī) 曳兵( yè) 跬步(guǐ) 鸡豚狗彘(tún) B、强谏(qiáng ) 骐骥(jì) 逡巡(qūn ) 金石可镂( lòu) C、屏息(bǐng) 纤腰(xiān ) 爪牙( zhuǎ) 亡矢遗镞(cú) D、鞭笞(chī) 劲弩(nǔ) 藩篱(fān ) 万乘之势(chéng) 答案:1. B(A楫jí跬kuǐC爪zhǎo 镞zúD弩nú乘shèng)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C.孝悌犒赏计日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 .赝品挑衅捉襟见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答案:2. D(A脍炙人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寒暄饿殍C计日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振之以威怒 D. 句读之不知 答案:3.。D(A.“不”通“否”B.“受”通“授”C. “振”通“震”) 4、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 )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用心一也 ④弃甲曳兵而走⑤古之学者必有师⑥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⑥⑦ D.④⑤⑧ 答案:4 。D (④“走”古义为逃,今义为步行⑤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某一方面有专才的人⑧“博学”古义为广泛学习,今义为学识渊博) 5、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忌不自信 C.大王来何操?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答案:5 。B(均为宾语前置)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C.且庸人尚羞之 D.非能水也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2006-2007年度第一学期 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试卷 一、看拼音,写汉字。(12分) biǎo shìgāo sùbáhé piào liαnɡqīnɡwāxìn xīn 二、我会连。(8分) 藤盯枣乘筝伤彰障 三、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6分)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9分) ( )井( )天一( )正( ) ( )苗( )长徒( )无( ) 无边( ) ( ) 自( )自( ) 二( )不( ) 三( )二( ) 四( )八( ) zǎo dīnɡténɡzhēnɡshānɡzhànɡzhānɡ忄犭氵扌 chénɡ

五、比一比,再组词。(16分) 棵( ) 挂( ) 怎( ) 极( ) 颗( ) 洼( ) 作( ) 吸( ) 抬( ) 信( ) 思( ) 猴( ) 治( ) 言( ) 细( ) 候( ) 六、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 )的柳树( )的小葫芦( )的葡萄( )地跳舞( )地点头( )地变黄 七、我会连。(10分) 小鸟在水里飞 小鱼在公路游 汽车在天上写作业 妈妈在厨房行驶 小红在房间做饭 八、我会填。(4分) 1、狐狸为什么说葡萄酸呢() 2、葫芦藤上挂着三个小葫芦() 3、爷爷买的枣儿真甜啊() 4、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

九、用下列词语组成通顺的句子,并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5分) 1、升起慢慢地太阳东方从 () 2、小枣树许多结了又大又红的枣子 () 十、把下面完整的句子加上标点,再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5分) 1、多美呀() 2、小红() 十一、排列错乱的句子。(4分) ()过了几天,菜苗长出来了。 ()星期六下午,大家来到这块荒地上。 ()我们在新翻的土地上,撒下白菜种子。 ()大同学除草、刨地,小同学捡石头。不到半天,就把这块地整理好了。 十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羊妈妈收菜 羊妈妈带着小羊到菜园去收菜。 他们走到萝卜地里。羊妈妈拔了一个萝卜。小羊要吃萝卜叶子。羊妈妈说:“萝卜的根最好吃。” 他们走到白菜地里。羊妈妈拔了一棵小白菜。小羊要吃白菜的根。羊妈妈说:“白菜的叶子才好吃呢!” 他们走到西红柿地里。小羊要吃西红柿的叶子。羊妈妈说:“要

【精】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 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著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早在1988年, 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14.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D.杂交水稻南优二号首次培育成功 15.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汇编

高一英语第三单元(模块3)试卷 1-21听力部分(省略) 第二部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 21. — I hear Jane fell off her bike and had her arm hurt. — ________, why not go to see her? A. If so B. If it C. If not D. If ever 22. Sometimes she’d ask th e driver to stop in front of a particular building and would sit ________ into the darkness, saying nothing. A. staring B. glaring C. watching D. noticing 23. After going into the concert hall, the mother ________ a friend and went over to greet him. A. searched B. knew C. spotted D. realized 24. — Do you mind my taking the books away? — ________. A. Certainly, please do. B. No, go ahead C. Yes, not at all D. No, please don’t 25. — His mother was ill and he had to look after her in hospital. —That’s ________ he was absent from the meeting. A. because B. what C. why D. which 26. After the hurricane was over, the citizens looked at ________ was left of their houses, feeling sad. A. what B. that C. which D. all 27. — ________ that he managed to get the information. — Oh, a friend of his helped him. A. Where was it B. What was it C. How was it D. Why was it 28. — Do you know why the teacher asks for me? — He wants you to ________ your absence last night. A. account for B. call for C. reach for D. send for 29. — Will you go to his birthday party? —No, I won’t ________ invited.

高二历史必修三练习题大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练习题大题 1、(20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材料二: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分明挂了共和的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材料三: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孔子的儒家学说越来越得到国际认可和推广。孔子学院的建立就是一个典型。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 ——孔子学院简介请回答: ⑴材料一体现了先秦儒学的哪些思想?(6分) ⑵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于孔子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对待孔子及其学说态度的原因是什么?(6分) ⑶你认为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弘扬传统文化精髓?(4分) 2.(20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普罗泰格拉材料二:阿尔帕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材料三:他(孟德斯鸠)主张君主国家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机关的首脑,司法权则应该属于陪审法庭……。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问答: ⑴概括材料一、二、三的核心主张。(9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三思想产生的时期。(6分) ⑶简述材料三主张的意义。(5分) 3.(20分)教育的内容随时代变迁而各具特点,但对社会进步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古今中外统治者历来重视教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清政府曾试图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1903年—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设立进士馆,通过融入西学对即将入仕的新进士进行再教育,并提供机会赴日游学,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进士馆学科程度及每星期教授时刻表(第二学年) 注:以上各科目外,尚有东文、西文、算学及体操,均作为随意科目,愿习与否均听其便。 材料三: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阶段水平测试卷(十七) 考查范围: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读山西省煤炭年产量增长图,回答1~3题。 1.山西省作为能源基地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 () A.能源资源丰富,采煤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全省产煤量的2/3供外调出口 C.山西省煤田地质条件良好,采煤成本低 D.已形成完整配套的采煤体系,综合利用水平全国第一 2.山西省煤炭产量增长快是因为 () A.全国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需求量大 B.重视采煤技术创新,开采速度快 C.交通运输发达,铁路网密布 D.人口多,劳动力多 3.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正确战略抉择应是 () A.坚持以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B.以二次能源和高能耗原材料工业为主 C.改变原来以煤炭为主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农业 D.调整经济结构,延长生产链 [解析]第1题,山西煤炭的开采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58.4%供外调出口,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第2题,煤炭产量增长主要和市场需求、采煤技术有关。第3题,目前山西能源基地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 [答案] 1.C 2.B 3.D 读图,回答4~6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能源是煤炭,分布最多的省是山西省 B.②能源在世界上分布最多的地区是东南亚 C.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的是③能源 D.④能源在东北地区分布最多 5.①能源在我国分布最多的地区的资源特点是 () ①分布范围广②煤种单一③埋藏浅,易开采④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A.①②B.①③④ C.①③D.③④ 6.德国鲁尔区工业的最初兴起靠的是 () A.②B.① C.④D.③ [解析]本题组综合考查图表阅读分析能力。读图知,①应为煤炭,②为石油,④为天然气,③为水电,故第4题A项正确。第5题,考查山西煤炭资源的优势条件。第6题,德国鲁尔区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著名工业区。 [答案] 4.A 5.B 6.B

【3套】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考试题(1) 班级 姓名 一、我会填。(21分) 1.75%读作( ),它的单位是( ),再加( )个这样的单位,就是最小的奇数。 2.(1)255%4 ÷=( ) ( )=0.=( ) (2)3:16%758===÷=( )( )( )( ) (填小数)。 3.比90多20%的数是( );90比( )多20%。 4.今年稻谷产量是去年的120%,今年比去年增产( )%。 5.甲、乙两年的温度比是5:4,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快( )%。如果甲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那么乙车行驶288km 的路程需( )小时。 6.茶师得加工200个零件,有2个不合格,合格率为( )%,不合格率为( )%。 7.把22 3.14 3.14%7 π,,,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 )( ) 二、我会选。(l1分) 1.在500g 水中加入100g 盐,这种盐水的含盐率约是( )。 A .20% B .25% C .16.7% 2.把43%的百分号去掉,这个数( )。 A .缩小为原来的。 B .扩大为原来的100倍 C .大小不变 3.某单位共有职工200人,今天的出勤率是95%,今天缺勤( )人。 A .100 B .200 C .10 4.有1t 煤,用去60%,还剩( )t 。 A .40% B .0.4 C .无法确定 5.某食品厂原计划年产值达到40万元,实际产值达到50万元,超产( )。 A .25% B .20% C .80% 6.如果3 :62.5%62.5%5 a b c =?=÷(a 、b 、c 均不为0),那么( )。 A .a 最大 B .b 最大 C .c 最大 7.20m 增加10%后,再减少10%,结果是( )。 A .20m B .22m C .19.8m 三、我会判。(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6分) 1.百分数都比1小或等于1。 ( ) 2.5kg 的1 8 与1kg 的62.5%同样重。 ( ) 3.栽103棵树成活100棵,成活率为100%。 ( ) 4.今年产量比去年增加了30%,就是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产量的今年的产量130% 。 ( ) 5.一根绳子长 9 m 10 ,可以写成90%m 。 ( ) 6.5m 是100cm 的5%。 ( ) 7.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3%,六年级(2)班男生人数也占全班人数的53%,则甲、乙两班男生人数相等。 ( )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一、春秋战国时期...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影响 儒家 孔子 "仁"和"礼";"为政以德";私学,"有教无类";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大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 仁政、重民;性善说; 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荀子 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恶论;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墨家

人版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皖江高中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以礼为本 B.隆礼重法C.依法治国D.君主集权 2.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而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某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该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应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竣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 ) 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6.窦太后曾以“不尚贤,使民不争”为由,阻挠汉武帝任用赵绾、王臧等人,这说明窦太后崇信 A.仁者爱人 B.兼爱、非攻 C.王道之纲 D.无为而治 7.“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8.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9.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度长契大嬴粮景从云集响应不积跬步? B.瓮牖绳枢摄足行伍价值连城爪牙之利 C.驽马十驾同年而语惑之不解金石可镂 D.弃甲曳兵崛起阡陌门廷若市填然鼓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④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A .坦陈 场所 必须 必然 B .坦陈 场合 必需 必定 C .坦承 场合 必需 必然 D .坦承 场所 必须 必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 B .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 ,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 .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 :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 .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 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师. 之 B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②斧斤以. 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C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强国请服,弱. 国入朝 D .①假. 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善假.于物也 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 天下诸侯已困矣

人教版数学3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卷3(含答案)

第六单元过关检测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我会填。(1、2、7、8、10 题每空 0.5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9 分) 1.口算 400×8 时,想:( )个百和 8 相乘得( )个百,就是( )。 2. 估算 198×5 时,可以把 198 看作( ),再乘以 5,估算结果是 ( )。 3.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 )与任何数相乘仍得这个数。 4.218×6 的积是( )位数,314×3 的积是( )位数。 5.2 ×4 的积是两位数, 里最大填( ); 57×4 的 积是四位数, 里最小填( )。 6.27 的 3 倍是( ),27 是( )的 3 倍。 7.在 里填上“>”“<”或“=”。 52×5 250 67×3 63×7 78+0 78×0 402×2 204×4 150×6 180×5 6+7+0 6×7×0 8.251+253+255+257+259=( )×( )=( ) 9 ×4 的积是三位数 里最大填( );如果积是四位数, 里最小填( )。 10.王老师的身份证号码是 421182************,由这个号码可以 知道王老师是( )年( )月( )日出生的,性别是( )。 二、 我会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题 1 分,共 5 分)

1.两个因数相乘,积一定比每个因数都大。( ) 2.一个三位数乘 9,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 3.因数的中间有 0,积的中间一定也有 0。( ) 4.因数末尾没有 0,积的末尾就一定没有 0。( ) 5.每箱方便面 42 元,买 5 箱,带 200 元够了。( ) 三、我会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 1 分,共 5 分) 1.算式49×6的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 )。 A.大一些B.小一些C.一样大 2.42×3的积是一个四位数,内最小可填( )。 A.2 B.3 C.4 3.304×5的积中( )。 A.有一个 0 B.有两个 0 C.有三个 0 4.下面四道算式中,积最大的是( )。 A.400×6B.312×8C.596×4 5.250×8的得数的末尾有( )个 0。 A.1 B.2 C.3 D.4 四、我会算。(32 分) 1.直接写得数。 (每题 0.5 分,共 6 分) 280-0=302×4= 231×0=39×4≈ 600×5=80×5=

高中历史必修三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知识: 1、“百家争鸣”出现在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 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要流派:(1)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的。 (2)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4)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4、儒家学派主要主张 考点突破: 1、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提示: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境。 (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民本”思想?提示:从孟子的阶级属性出发来分析。 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 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 法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七八单元测试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七 八单元测试题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南城区中心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八单元练习卷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班别姓名成绩书写() 一、口算。(6分) 9×6= 20+35= 7×8= 3×9= 7×5+9= 60-5= 45-23= 12+56= 5×3= 5×3+13= 8×6= 6×9= 8×1= 2×3= 7×5+45= 3×6= 20+47= 2×3= 6×4= 50-2×6= 15+70= 31+36= 56-12= 5×6= 12+2×4= 7×9= 7×8= 8×4= 5×7= 8+3×3= 9×8= 9×5= 2×5= 3×7= 6×4-2= 8×5= 25+25= 8×7= 5×9= 15+1×5= 21+15= 2×3= 8×9= 89- 45= 3×9+10= 7×3= 9×5= 74-21= 7×4= 2×8-4= 56- 45= 8×4= 7×9= 3×8= 4×6+14= 80-79= 12+78= 1×1= 9×3= 5×6+45= 二、填空。(22分) 1、每两人握一次手,三个人可以握()次,四个人可以握()次。 2、有三个数字4、5、6,可以组成()个两位数,它们是 。(1+3分) 3、()张2元和()张1元合起来是5元。 4、在括号里填一合适的单位。(米、厘米、元、角) 一本字典厚3()一张床长2()买一件衣服用45 () 一把小刀长10()一本练习本卖6()我的身高是1()30() 5、用口诀“五七三十五”计算的算式是()和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③陆九渊、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仁者爱仁②存天理,灭人欲③天人感应④民贵君轻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3.儒家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于是律许容隐,不要求子孙作证,更不许告祖父母、父母,告者绞。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法律 A.外儒内法的特点 B.以礼入法的特点 C.刑礼结合的特点 D.注重人事的特点 4.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墓联。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 A 道学 B 佛学 C理学 D 民族主义 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有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说明服饰体现了

A、生产方式的不同 B、生活方式的不同 C、自然环境的不同 D、社会风尚的不同 6.人名中蕴含着时代观念和人生追求。某部正史中多次出现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人名。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该时期主流价值观是: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 7.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东汉以后 D.两宋时期 8.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 A.仁政思想 B.伦理道德 C.性恶论 D.唯物思想 9.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朱熹这一理论的实质是 A.加强文化专制主义 B.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D.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10.西方中世纪的天主教和中国宋明时期的“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A.相信神的力量 B.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 C.宗教信仰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1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