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
上海市本科重点教改项目名单

上海市本科重点教改项目名单【上海市本科重点教改项目名单】引言:上海市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最为活跃和富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贡献不容忽视。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上海市政府实施了本科重点教改项目,致力于推进教学创新、培养优秀人才。
本文将全面介绍上海市本科重点教改项目名单,并深入探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
一、上海市本科重点教改项目名单:1. XXX项目:介绍:XXX项目是上海市本科重点教改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 实施过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果与效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与探索,XXX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与效益...个人观点:在我看来,XXX项目的实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专业能力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2. XXX项目:介绍:XXX项目是上海市本科重点教改项目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施过程:...项目通过...改革以及...成果与效益:...XXX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个人观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XXX项目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二、回顾与总结:通过对上海市本科重点教改项目名单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项目涉及的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并且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实施,上海市在本科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效益。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上海市本科重点教改项目的实施对于培养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项目的出台和实施,有效推动了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在学术和实践领域得到全面的发展。
这些项目还促使高校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结语:上海市本科重点教改项目的实施为本科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市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市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12.30•【字号】沪教委高〔2015〕68号•【施行日期】2015.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市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沪教委高〔2015〕68号市属各本科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本市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的规定和要求,我委决定开展上海市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现将《上海市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附件1)印发给你们。
各本科高等学校要深入研究,充分认识审核评估的意义,通过审核评估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1.上海市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2.上海市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时间安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5年12月30日附件1上海市属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一、上海市属普通本科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实施办法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通知》(教高〔2013〕10号),结合上海市高等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上海市属普通本科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下简称“审核评估”)办法。
(一)审核评估指导思想及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教育规划发展纲要和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以现代评估理论为指导,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方针,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方法探讨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方法探讨王艳丽,吴兵,王映(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摘要:专业课程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其与思政的有机融合非常重要。
为了提升二者的协同效应,需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
本文以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为例,分析其中的思政教育要点,探讨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形成了以专业知识为切入点、以实际交通问题为引导、以案例教育为依托的思政教育方法,并对交通工程专业核心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方法的应用进行展示。
关键词: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施途径;案例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42;G424.31;U4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2-0083-02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抓手,但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不够充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将课堂主渠道功能最大化,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1]。
但如何将思政和专业课有机结合,是教育实践中的难点问题,专业课教师不能为了“思政”而在课堂上强行灌输与专业不相关的思政内容,这样会适得其反。
每个学科和专业有其各自的理论体系和特点,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积极拓宽、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才能促使“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升[2]。
交通事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交通强国”“长三角一体化”等多个国家战略的聚焦点,且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交通事业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天然地要求其从业者必须具备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素养。
社会需求和行业从业要求凸显出在高校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高校交通工程专业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要点交通工程专业的思政教育任务,不仅包括职业素养和奋斗创新精神,还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法治义务。
2021年度上海市级重点本科课程

2021年度上海市级重点本科课程
摘要:
1.2021 年度上海市级重点本科课程简介
2.入选课程的具体情况
3.入选课程的评价和影响
正文:
2021 年度上海市级重点本科课程旨在促进上海市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要求,经过各高校申报、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确定了一系列具有特色和优势的课程。
入选的课程涵盖了文、理、工、农、医等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既有理论课程,也有实践课程。
这些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好评。
例如,复旦大学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以其严谨的教学内容和贴近实际的编程项目,深受学生喜爱。
同济大学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这些课程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质量,还能充分体现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入选上海市级重点本科课程的荣誉,不仅提高了课程的知名度,也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同时,这也对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课程不断完善和优化,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2021 年度上海市级重点本科课程的入选,是对各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肯定和鼓励。
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申请指南

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申请指南(2020年版)为进一步提升一流本科建设,推动和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方法创新,加速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学校将立项支持若干教学改革项目。
现发布教学改革项目2020年度申请指南(共三大项16个小项),请各单位、任课教师和教学团队按照指南要求,积极组织申报。
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支持项目(本大类的所有子项目每个学院限报1项)➢项目1-1:拔尖人才实验班培养项目(4项左右)●目标:开设拔尖人才实验班,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拔尖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鼓励学院/专业针对现有学校层面的人才特区项目(师范专业的世承班、非师范专业的光启学子、以及本硕贯通)建立实验班。
●申请条件:以专业为单位提出申请,项目负责人应目前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专业负责人、院系领导等)。
●经费支持:每个项目15万元,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学科竞赛、国际学术活动等。
●结题要求:形成拔尖人才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
➢项目1-2: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项目(微专业)(4项左右)●目标:探索在交叉学科领域设立人才培养项目,鼓励院系在交叉学科领域建立微专业,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的优势,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培养交叉创新人才。
微专业要科学设置相关课程体系,形成适应度高、支撑性强的微专业培养方案,通过8-10门左右的核心课程(某一核心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数字化课程群)的学习,分年度实施,3年内完成,培养学生在某一特定领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胜任能力。
●微专业建设要求:体现学校教师教育特色的优势学科微专业;或品牌专业建设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微专业;或通过共享师资、教学资源等,共建校企合作微专业;或由跨学科教学和管理团队建设的跨院系“微专业”。
●申请条件:鼓励跨专业申报;项目负责人从事教学一线工作或教学管理工作,并能把握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经费支持:项目中的每门课程建设经费为2万,项目建设经费为16-20万,分三年划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4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4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4.07.01
•【字号】沪教委高[2014]32号
•【施行日期】2014.07.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4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
革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
(沪教委高〔2014〕32号)
各本科高等学校: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4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沪教委高〔2014〕23号)精神,我委组织开展了2014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工作。
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和我委审核,现同意复旦大学潘天舒承担的《研究型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效果分析:跨学科的视角》等89项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2014年资助每个项目经费5万元。
请各高校高度重视项目的研究与改革实践,加强项目管理,按照经费管理要求按时使用,按时组织结题,并于2015年6月底前将项目验收材料报我委审核。
附件:2014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汇总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4年7月1日
附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批准上海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题项目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批准上海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题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06.12.26•【字号】沪教委高[2006]89号•【施行日期】2006.1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批准上海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题项目的通知(沪教委高〔2006〕89号)各高校: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上海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题项目的通知》(沪教委高〔2006〕70号)精神,经学校申报和专家评审,我委决定批准复旦大学《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等88项课题为上海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题项目,并对其中51项重点项目予以经费资助。
开展上海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题的立项与实践工作是上海贯彻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和《上海实施科教学兴市战略行动纲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培育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举措,其重点在于研究与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目标、培养模式与途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突出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性、科学性和示范性。
希望获得课题项目的各高校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项目,落实项目经费。
我委将于2007年第四季度进行中期检查,并于2008年年底组织成果验收。
附件:上海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题项目汇总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附件:上海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题项目汇总表┌─┬─┬──────┬───────────────────┬───┬────────┐│项│学│学校名称│项目名称│负责人│审核意见││目│校│││├───┬────┤│序│序││││重点项│一般项目││号│号││││目││├─┼─┼──────┼───────────────────┼───┼───┼────┤│1 │1 │复旦大学│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乔守怡│*││├─┤│├───────────────────┼───┼───┼────┤│2 │││多规格本科数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楼红卫││*│├─┤│├───────────────────┼───┼───┼────┤│3 │││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鲁映青│*││├─┤│├───────────────────┼───┼───┼────┤│4 │││创建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本科生科研训练│徐华龙│*││││││平台││││├─┼─┼──────┼───────────────────┼───┼───┼────┤│5 │2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电子实践教学体系建│徐昌庆│*││││││设││││├─┤│├───────────────────┼───┼───┼────┤│6 │││信息安全新专业及综合实践创新平台建设│薛质│*││├─┤│├───────────────────┼───┼───┼────┤│7 │││以人为本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傅育熙│*││├─┤│├───────────────────┼───┼───┼────┤│8 │││现代农业科学本科研究型教学体系的构建│唐克轩│*││├─┼─┼──────┼───────────────────┼───┼───┼────┤│9 │3 │同济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廖宗廷│*││├─┤│├───────────────────┼───┼───┼────┤│10│││土木工程创新人才立体化培养研究与实践│何敏娟│*││├─┤│├───────────────────┼───┼───┼────┤│11│││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长效运行机制│赵建夫│*││├─┤│├───────────────────┼───┼───┼────┤│12│││医学生人文科学的实践性教育研究│于德华││*│├─┼─┼──────┼───────────────────┼───┼───┼────┤│13│4 │华东师范大学│基于完全学分制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戴立益│*││├─┤│├───────────────────┼───┼───┼────┤│14│││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何积丰│*││├─┤│├───────────────────┼───┼───┼────┤│15│││生物学科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改革与实践│袁崇刚│*││├─┤│├───────────────────┼───┼───┼────┤│16│││构建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体育专业│季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7│5 │华东理工大学│理工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涂善东│*││├─┤│├───────────────────┼───┼───┼────┤│18│││构建连锁开放的实验平台、培养创新人才│乐清华│*││├─┤│├───────────────────┼───┼───┼────┤│19│││产学合作教育的模式、价值与质量监督机制│何仁龙││*│││││的研究││││├─┤│├───────────────────┼───┼───┼────┤│20│││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新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沈本贤││*│├─┼─┼──────┼───────────────────┼───┼───┼────┤│21│6 │上海外国语大│国际化背景下中国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创新人│梅德明│*│││││学│才培养模式研究││││├─┤│├───────────────────┼───┼───┼────┤│22│││上海非通用外语紧缺人才培养策略和实践研│陆经生││*│││││究││││├─┤│├───────────────────┼───┼───┼────┤│23│││国际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实证研究│姜智彬││*│├─┤│├───────────────────┼───┼───┼────┤│24│││国际政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窦晖││*│├─┼─┼──────┼───────────────────┼───┼───┼────┤│25│7 │东华大学│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下本科新专业建设的研│邱高│*││││││究与实践││││├─┤│├───────────────────┼───┼───┼────┤│26│││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网络平台建设│何瑾馨││*│├─┤│├───────────────────┼───┼───┼────┤│27│││材料类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沈新元│*││├─┤│├───────────────────┼───┼───┼────┤│28│││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新专业建设│靳向煜││*│├─┼─┼──────┼───────────────────┼───┼───┼────┤│29│8 │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孙铮│*││├─┤│├───────────────────┼───┼───┼────┤│30│││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国际化人才│陈信元││*│├─┤│├───────────────────┼───┼───┼────┤│31│││创新人才培养与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田国强││*│├─┤│├───────────────────┼───┼───┼────┤│32│││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创│楼尊│*││││││新││││├─┼─┼──────┼───────────────────┼───┼───┼────┤│33│9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实践创新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粱岗│*││││││践││││├─┤│├───────────────────┼───┼───┼────┤│34│││航运经济与管理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研究│曲林迟│*││├─┼─┼──────┼───────────────────┼───┼───┼────┤│35│10│上海音乐学院│新媒体艺术(音乐)创意人才培养工程│吴粤北│*││├─┤│├───────────────────┼───┼───┼────┤│36│││艺术管理实践中心建设(一期)│郑新文││*│├─┼─┼──────┼───────────────────┼───┼───┼────┤│37│11│上海体育学院│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运动技战术分析》课程│吕季东│*││││││创建││││├─┤│├───────────────────┼───┼───┼────┤│38│││关于创建体育休闲专业的研究│卫志强││*│├─┼─┼──────┼───────────────────┼───┼───┼────┤│39│12│华东政法学院│“以法科为依托,凸显其他专业的特色”的│王立民││*│││││研究与实践││││├─┤│├───────────────────┼───┼───┼────┤│40│││文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新探│杜志淳│*││├─┼─┼──────┼───────────────────┼───┼───┼────┤│41│13│上海水产大学│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程裕东│*││││││索││││├─┤│├───────────────────┼───┼───┼────┤│42│││涉海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改革与实│杨红│*││││││践││││├─┼─┼──────┼───────────────────┼───┼───┼────┤│43│14│上海电力学院│建立产学研学生创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任建兴│*││├─┤│├───────────────────┼───┼───┼────┤│44│││应用型高等学校本科定制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靳希││*│├─┼─┼──────┼───────────────────┼───┼───┼────┤│45│15│上海大学│新形势下本科专业设置标准与建设的研究与│叶志明│*││││││探索││││├─┤│├───────────────────┼───┼───┼────┤│46│││强化基础宽口径培养理科创新人才模式的探│张金仓││*│││││索││││├─┤│├───────────────────┼───┼───┼────┤│47│││综合性大学本科人文通识教育体系改革研究│王光东││*│├─┤│├───────────────────┼───┼───┼────┤│48│││大学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实践│陈泉林│*││├─┼─┼──────┼───────────────────┼───┼───┼────┤│49│16│上海中医药大│中医人才创新素质培养平台建设的研究│谢建群│*││├─┤│学├───────────────────┼───┼───┼────┤│50│││针灸经典、临床、实验三位一体探究式教学│徐平│*││││││模式研究││││├─┼─┼──────┼───────────────────┼───┼───┼────┤│51│17│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项家祥││*│├─┤│├───────────────────┼───┼───┼────┤│52│││本科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研究│丛玉豪│*││├─┼─┼──────┼───────────────────┼───┼───┼────┤│53│18│上海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徐小薇│*│││││学院│创新探索││││├─┤│├───────────────────┼───┼───┼────┤│54│││商科类院校本科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乔宝杰││*│├─┼─┼──────┼───────────────────┼───┼───┼────┤│55│19│上海工程技术│地方高等院校中外合作本科学历教育模式的│汪泓││*││││大学│比较研究││││├─┤│├───────────────────┼───┼───┼────┤│56│││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创建工程实训示范│郝建平│*││││││中心││││├─┼─┼──────┼───────────────────┼───┼───┼────┤│57│20│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电子技术科技创新园建设│居滋培│*││├─┤│├───────────────────┼───┼───┼────┤│58│││机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多模块实践教学的深│李郝林││*│││││化││││├─┼─┼──────┼───────────────────┼───┼───┼────┤│59│21│上海应用技术│基于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魏栓成│*││├─┤│学院├───────────────────┼───┼───┼────┤│60│││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的建设与│王霞││*│││││实施││││├─┼─┼──────┼───────────────────┼───┼───┼────┤│61│22│上海第二工业│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朱懿心│*││├─┤│大学├───────────────────┼───┼───┼────┤│62│││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莫惠林││*│├─┼─┼──────┼───────────────────┼───┼───┼────┤│63│23│上海金融学院│金融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贺琪││*│├─┤│├───────────────────┼───┼───┼────┤│64│││经济管理类大学创新人才人文素质培养的研│储敏伟│*││││││究与探索││││├─┼─┼──────┼───────────────────┼───┼───┼────┤│65│24│上海立信会计│会计专业创新实践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李江萍│*│││││学院│││││├─┼─┼──────┼───────────────────┼───┼───┼────┤│66│25│ 上海商学院│应用型商贸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冯伟国│*││││││与实践││││├─┤│├───────────────────┼───┼───┼────┤│67│││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创新实用人才│胡巧多│*││├─┼─┼──────┼───────────────────┼───┼───┼────┤│68│26│上海电机学院│技术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徐余法││*│││││才培养││││├─┤│├───────────────────┼───┼───┼────┤│69│││实践型、创新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沈根荣││*│├─┼─┼──────┼───────────────────┼───┼───┼────┤│70│27│上海政法学院│培养新型司法社工人才教学创新工程│吴鹏森││*│├─┤│├───────────────────┼───┼───┼────┤│71│││发展性学力的培养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徐征│*││├─┼─┼──────┼───────────────────┼───┼───┼────┤│72│28│上海杉达学院│民办高校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谢葆珑││*│││││”之探││││├─┤│├───────────────────┼───┼───┼────┤│73│││商学院实践课程体系开发研究│贾巧萍│*││├─┼─┼──────┼───────────────────┼───┼───┼────┤│74│29│复旦太平洋金│开创金融学专业实战实训课程教学新模式-│王胜英││*││││融学院│“产学研”共同打造职场直通车││││├─┼─┼──────┼───────────────────┼───┼───┼────┤│75│30│复旦视觉艺术│艺术鉴赏新思维│蔡兴水││*││││学院│││││├─┼─┼──────┼───────────────────┼───┼───┼────┤│76│31│上师大天华学│独立学院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张洪兴││*││││院│践││││├─┼─┼──────┼───────────────────┼───┼───┼────┤│77│32│建桥学院│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张大成││*│├─┼─┼──────┼───────────────────┼───┼───┼────┤│78│33│同济大学同科│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王国强││*││││学院│││││├─┼─┼──────┼───────────────────┼───┼───┼────┤│79│34│上海交通大学│中法医学教育合作的探索与实践│姜叙诚│*││├─┤│医学院├───────────────────┼───┼───┼────┤│80│││构建“探索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丁文龙││*│││││创新能力││││├─┤│├───────────────────┼───┼───┼────┤│81│││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黄钢││*│├─┤│├───────────────────┼───┼───┼────┤│82│││通过服务基层,提高医学生实践能力│张艳萍││*│├─┼─┼──────┼───────────────────┼───┼───┼────┤│83│35│合作项目│国际标准导向的临床教学基地评审研究│二医等│*││├─┤├──────┼───────────────────┼───┼───┼────┤│84││合作项目│专转本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应用等│*││├─┤├──────┼───────────────────┼───┼───┼────┤│85││合作项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交大等│*││├─┤├──────┼───────────────────┼───┼───┼────┤│86││合作项目│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华理等│*││├─┤├──────┼───────────────────┼───┼───┼────┤│87││合作项目│高校教学高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上大等│*││├─┤├──────┼───────────────────┼───┼───┼────┤│88││合作项目│高校基础化学教学改革│华理等│*││└─┴─┴──────┴───────────────────┴───┴───┴────┘。
书院制育人助力一流本科教育——以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为例

2022年第11期总第563期No.11,2022SumNo.563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自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正式提出探索建立书院制、住宿学院制等有利于师生开展交流研讨的学习生活平台以来,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已成为一流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探索,众多国内高校开展了书院制办学的探索实践。
2021年以来,教育部针对拔尖学生培养更是多次强调,要深入探索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制”交叉融通的创新育人模式。
书院教育符合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的内在需求和价值定位,有效回应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之问。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成立于2007年9月,是全国首家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本科生书院。
孟宪承书院坚持开放办学,借鉴西方大学书院的社区制、导师制及通识教育等育人举措,融通中国古代书院的德业兼修、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优良传统,经过近十五年的不懈探索,逐渐形成融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和养成教育为一体的书院制育人体系,创设了“德智体美劳+教师教育”“5+1”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打造了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的卓越师生成长共同体。
1强化思想引领,助力落实立德树人一流本科教育,离不开一流的立德树人体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一流的大学不仅强调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还强调健全人格塑造,即对内能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对外能呼应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1]。
书院制育人模式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强化思想引领,通过联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能够有效统合学校机关部门、专业院系育人资源,创新育人载体和路径,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实现育人功能的倍增效应。
孟宪承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理念统领书院建设,将书院育人工作与学生党建、教师教育及“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有机结合,以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为目标,纵深推进书院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和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