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静女,氓)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采薇)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采薇)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士也罔.极(wú)渐.车帷裳(jiān)夙.兴夜寐(sù) 靡.室劳矣(mǐ)B.咥.其笑矣(xì) 隰则有泮.(pàn)岁亦莫.止(mù) 淇水汤.汤(shānɡ)C.载.饥载渴(zǎi) 体无咎.言(jiù)自我徂.尔(cú) 信誓旦.旦(dàn)D.匪我愆.期(qiān) 乘彼垝.垣(ɡuǐ)象弭.鱼服(mí) 雨.雪霏霏(yù)项,“罔”应读“wǎnɡ”;C项,“载”应读“zài”;D项,“弭”应读“mǐ”。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躬:自身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我戍未定,靡使.归聘使:使者项,使:指使、委托。

3.下列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狁孔棘项,“二三”,数词用作动词;B项,“雨”,名词用作动词;D项,“日”,名词作状语。

4.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

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

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尔”都是代词,代指“你”。

第一个“彼”,代词,指“那”;第二个“彼”,代词,指“对方、他们”。

5.比较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句的“言”是动词,说;②句的“言”是名词,预兆。

③④两句的“靡”意思都是“无,没有”。

二、延伸阅读6.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高中语文】《氓》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氓》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1.1《氓》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手法。

《氓》采用“比”的手法,将主人公相识、相恋和嫁娶的过程与后来男子“二三其德”对比,把女子怨恨之情表达得跌宕起伏。

B.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C.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手段,《雷雨》第一幕是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的一场戏,通过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周朴园的自私虚伪、鲁侍萍的善良刚强。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柳永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陈亮等。

二、名句名篇默写三、古代诗歌阅读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

①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①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乙)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 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 同步练习

c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有误的一项是()A.氓(mánɡ)之嗤嗤(chī)匪我愆(qiān)期将(qiānɡ)子无怒B.乘彼垝(wēi)垣(huán)靡(mí)室劳矣载(zài)笑载言C.渐(jiàn)车帷裳(shānɡ)隰(xí)则有泮(pàn)D.无食桑葚(shèn)咥(xì)其笑矣与子偕(xié)行无食我黍(shǔ)答案:B2.选出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A.贰,不专一,有二心;行,读hánɡB.爽,爽快;行,行为C.也,现代汉语“也是”的意思D.也,语气助词;爽,差错答案:D3.对《氓》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第一、二章写结婚经过,第三章追悔自陷情网,第四、五章写男方负情背德,第六章表示对男方的怨恨。

B.女子受夫权的压迫,被任意遗弃,这在几千年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本诗表明妇女解放的重要性。

C.这是一首弃妇诗,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痛苦,不仅是对那薄情男子而且是对男权社会的强烈的控诉。

D.本诗将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的坚强性格。

答案:B4.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所谓“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这两者合称为“六义”。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民歌;“骚”就是指屈原代表作《离骚》。

“风骚”就是指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后代用“风骚”泛指文学。

D.“风”指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4《〈诗经〉两首》同步练习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4《〈诗经〉两首》同步练习2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1.下列字注音全都有误的一项是()A.氓(mánɡ)之蚩蚩(chī)匪我愆(qiān)期将(jiānɡ)子无怒B.乘彼垝(wēi)垣(huán)靡(mí)室劳矣载(zǎi)笑载言C.渐(jiàn)车帷裳(shānɡ)隰(xí)则有泮(pàn)D.无食桑葚(shèn)咥(xì)其笑矣河水汤汤(tānɡtānɡ)2.选出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A.贰,不专一,有二心;行,读hánɡB.爽,爽快;行,行为C.也,现代汉语“也是”的意思D.也,语气助词;爽,差错3.对《氓》中语句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A.“蚩蚩”二字,表现那个年轻人忠厚的神态;从他“抱布贸丝”的举动,则透射出小伙子忠厚中还带有狡黠的性格特征。

B.“送子涉淇”“将子无怒”,表现出“氓”所追求的女性是位关心人、体谅人、有情意的姑娘。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姑娘的纯情、热情、痴情。

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写出婚礼的隆盛,透露出女主人公新婚的欢乐和幸福。

4.对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莫,通“暮”,表示时间已是傍晚。

止,句末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B.“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王事,指战事。

靡盬,没有休止。

盬,ɡǔ。

遑,空闲时间。

启处,指坐下来休息。

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路,即“车”,成语“荜路蓝缕”。

“君子”即作战指挥员,诗中“我”尊称他为“君子”,表明对他的高尚道德的赞美。

D.“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牡,雄壮的母马,“翼翼”,成语有“小心翼翼”。

象弭,指末端用象骨装饰的弓。

鱼服,指有鲨鱼皮做成的箭袋。

5.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当年应征服役,“杨柳依依”正值春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同步练习.doc

《诗经两首》同步练习•、语言基础1.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望风披糜忧心忡忡世外桃园既来之,则安之B.糜糜Z音纵横驰聘弥天大谎人才辈出C.兵荒马乱戍马彳空您仓遑逃窜剑拔弩张D.寻物启事莫名其妙沧桑巨变山清水秀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止:句尾语气词,无实义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问C.行道迟迟迟迟 :很晚D.戎车既驾,四牡业业业业 :高大的样子3.下列加点的“以”字不能作介词理解的一项是()A.秋以为期B.以望复关C.以尔车來D.以我贿迁4.下列有关《诗经》的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I'可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 Z 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釆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 “雅” “颂” 合称为《诗经》六义。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

《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5.下列对《采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第五章运用了起兴的手法,描写我方军队的军威。

B.这首诗中既有叙述,也有议论,更有抒情,把出征的原因、战争的进程、自己内心的痛苦交代得清清处处。

C.“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D.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彖他们戍边时的艰苦情况。

诗歌表达了战士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14.《诗经》两首(《静女》、《氓》)同步练习doc

14.《诗经》两首(《静女》、《氓》)同步练习doc

一、积累运用1. 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氓之蚩蚩(mdng)静女其姝(shu)修我矛戟(qi)• • •B. 静女其娈(lum)乘彼坂垣(gui)与子同泽(ze)• • •C. 夙兴夜寐(su)隰则有泮(pcn)贻我彤管(yi)• • •D. 洵美且异(x tn)无与士耽(de)渐车帏裳(chEg)• • •2.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体无咎言夙兴攸月未嗜草乘彼坂垣B.糜室劳矣矛戟彤管C.白我徂尔有炜洵美于嗟鸠兮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晏晏帏裳3. 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 “于嗟鸠兮,无食桑募;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基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怪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

D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4. 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 .彤管有炜,说怪女美。

5. 〈〈诗经》原名〈〈》或〈〈___________________ 八共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首。

它是我国第一部?〈〈诗经》“六义”是指,一、积累运用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氓之蚩蚩(mdn g )B.静女其娈(lu m ) C. 夙兴夜寐(sd ) D.洵美且异(x tn )静女其姝 乘彼坂垣 隰则有泮 无与士耽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shu ) (gu I)(pm)(d ai) 修我矛戟(qi )与子同泽(ze ) 贻我彤管(y i )渐车帏裳(chdng )A. 体无咎言 夙兴攸月未 嗜草乘彼坂垣B. 糜室劳矣 矛戟 彤管C. 白我徂尔有炜 洵美 于嗟鸠兮 D. 泣涕涟涟 送子涉骐晏晏帏裳3. 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和被弃。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同步练习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同步练习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中的没有错误的一项( ) A . 愆.期(qiān) 垝垣.(huán) 孔疚.(jiù) B . 尔卜尔筮.(shì) 涉淇.(qí) 夙.兴夜寐(sù) C . 咎.言(jiū) 自我徂.尔(cù) 桑葚.(shèn) D . 帷裳.(chánɡ) 嗟.叹(jiē) 咥.其笑矣(diē)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 . ①⑤ B . ②⑥ C . ③⑧ D . ④⑦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内心痛苦的样子 B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斯:语气词,无实义 C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即:就 D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 4.下列加点的字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 A . 其黄.而陨 B . 二三..其德 C . 夙.兴夜寐 D . 雨.雪霏霏 5.下列句子中,没有借代用法的一项是( )B .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C . 披坚执锐,以挡来敌D .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二、情景默写6.将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1)《氓》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2之《诗经》两首之氓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2之《诗经》两首之氓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2之《诗经》两首之氓同步练习*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送子涉淇.(qí)载.笑载言(zài)B. 尔卜尔筮.(shì)无食桑葚.(shèn)淇水汤汤.(tānɡ)靡有朝.矣(zhāo)C. 匪我愆.期(qiān)于嗟.女兮(jiē)渐车帷裳.(chánɡ)体无咎.言(jiū)D. 将.子无怒(qiānɡ)犹可说.也(tuō)自我徂.尔(cú)言笑晏.晏(yàn)*2.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无与士耽.(沉溺、迷恋)女也不爽.(差错)(和悦欢乐的样子)B. 总角之宴.(欢乐)言笑晏晏..C. 以我贿.迁(财物)士贰.其行(不专一,有二心)D. 夙.兴夜寐(早晨)躬自悼.矣(哀悼)**3. 对下列诗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将秋天订为婚期吧。

B.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4. 填空题。

(1)《诗经》(简称《诗》)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总集,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______的优秀传统。

收录的诗歌跨越两个时代:自________初年至________中叶。

收录诗歌________篇,故又称为“诗三百”。

诗句多为________。

收录了约________年间(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精华。

《诗经》“六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的分类,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的写作手法,合起来叫做“六义”。

朱熹说,“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________________”,“兴者,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积累运用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修我矛戟(qǐ)B.静女其娈(luán)乘彼垝垣(ɡuǐ)与子同泽(zé)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贻我彤管(yí)D.洵美且异(xún)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体无咎言夙兴夜寐嗜草乘彼垝垣B.糜室劳矣矛戟彤管踟蹰C.自我徂尔有炜洵美于嗟鸠兮D.泣涕涟涟送子涉骐晏晏帏裳3.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4.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5.《诗经》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共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_____________首。

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

《诗经》“六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氓》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8.“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___________,流露出来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绝而不留恋。

9.“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静女》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0.此诗中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句子,但接着又说“匪女之为美”,而是因为“美人之贻”,这反映了青年人什么心理?用一个成语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诗句。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12.诗中写到那女子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小伙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起来,这反映了小伙子什么心理?(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17题: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逐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

遂破其家。

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

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文侯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鲁人或恶吴起恶:毁谤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轻视、看不起C.鲁君疑之,谢吴起谢:劝戒D.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卒:士兵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B.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乃设九宾之礼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C. 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D. 以吴起善用兵,廉平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15.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①杀妻以求将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③其母死,起终不归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A.①②④ B.②③⑥C.①④⑤ D.①②③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组是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②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③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三、表达交流18.爱情,是人类生活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它给人带来甜蜜、幸福,但也导演了很多悲剧。

古往今来,很多人对爱情谈出了自己的看法,给人以启发和教育。

请把你知道的写在下面,并和同学们交流。

真题演练1.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2分)(0 5高考浙江试题)李泽厚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

__________________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①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

②“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

③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

④然而如同传闻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

思路解析:要求填写之处的前面,谈的内容先是“象形”,然后是“指事”,那么后面的内容紧接的应该是第②句,这一句确定了下来,其他的句子以此为基础,就容易调整了。

答案:②④①③[解析与答案]一、积累运用1.答案:A(“氓”应读“ménɡ”,“戟”应读“jǐ”。

)2.答案:C(A.“嗜”应为“蓍”;B.“糜”应为“靡”;D.“骐”应为“淇”。

)3.答案:B(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4.答案:C(A、B两项是“比”的手法,D项是双关的手法。

)5.答案:诗诗三百 305 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二、阅读理解6.答案:(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2)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可信。

7.答案:纯真热情8.答案:男女是不平等的悔恨多于哀伤9.答案:清醒、刚烈10.答案:爱屋及乌11.答案:远自郊野赠茅荑,诚然美好又珍异。

12.答案:小伙子心理主要有以下内容:姑娘是因为遇到什么意外的事情而不来呢,还是阴晴不定的少女对自己变了心而故意失约不来呢?于是非常着急不安,同时,也借此写出了那个男子对所爱的女子的深情和迷恋程度。

13.思路解析:“谢”应为“辞退”。

答案:C14.思路解析:A.到,前往;/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没实在意义。

B.因为;/在。

C.可是、却;/用来。

D.因为。

答案:D15.思路解析:④⑤⑥讲吴起跟士兵同甘共苦,士卒愿为之效死。

答案:D16.思路解析:“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与原文意思不合,文中的内容与此刚好相反。

答案:D17.思路解析:第①句的考查点为“将”、“取”、“疑之”。

第②句的考查点为“于是”、“贤”、“事”。

第③的考查点为“贪”、“不能过”。

答案:①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②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事奉他。

③吴起贪恋名利而爱好女色,但是带兵打仗就连司马穰苴也无法超过他。

18.提示:收集有关爱情的名言,看看古今中外的人对爱情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